『壹』 請問Russia是怎麼翻譯成俄羅斯的
俄羅斯最初叫羅斯國,而元朝明朝時代確實稱其為「羅斯」或「羅剎」。但中國和俄羅斯之間過去隔著一個蒙古,而因為Russia的第一個R音是蒙古人不會發的捲舌音,所以蒙古人在前邊加一個母音才能讀出來,這樣再傳入漢語,自然音譯做了「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稱俄羅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簡稱俄聯邦、俄國。
(1)元朝時俄羅斯稱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俄羅斯歷史起源:
1、Russia這個詞彙的來源於Finnish(芬蘭語)的「Ruotsi」 是「瑞典人」的意思, 此詞源於古諾斯語(Old Norse)
2、「Roþrslandi」 意為「the land of rowing」劃船的地方(因最早一批瑞典人是劃船到達的東歐,建立的基輔羅斯 Kievan Rus)。
Russia發音歷史起源:
1、中國對俄國的稱呼是通過較早接觸俄國人的蒙古人學來的。在蒙古語中很少有以R輔音開頭的詞。所以借用其他語言以R開頭的詞時,都要加上相應的母音。
2、俄羅斯在俄語中是Россия,蒙古語音譯為OROS,第一個音節為O。
3、漢語通過蒙古語間接音譯時就譯為俄羅斯(又譯作斡羅斯,還有一種譯法更接近本來發音:羅剎)。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俄羅斯這個譯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俄羅斯
『貳』 俄羅斯以前叫什麼國家
以前的俄國是在前蘇聯之前的國家名稱,也叫沙皇俄國或沙俄。而俄羅斯也叫俄羅斯聯邦,則是前蘇聯時期最大的一個加盟國而已,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正式獨立。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
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俄羅斯國名的由來
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東斯拉夫人),並成為此後國家名稱。俄羅斯這個稱呼是中國人通過較早接觸俄羅斯人的蒙古人學來的,在蒙古語中很少有以輔音R開頭的。
而蒙古人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都要加上相應的母音O,因此羅斯在蒙古語便譯為OROS,第一個音節為O。這也是中國元朝史籍中稱為「斡羅斯」或「鄂羅斯」的原因。到了明朝,中俄聯系中斷,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觸,那時候中漢人便直譯為「羅剎」。
羅剎國這一稱呼直到清初仍舊存在,比如康熙帝下令編纂的中俄交涉史料就定名為《平定羅剎方略》。但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洲族,受蒙古族影響較深,故採取源於蒙古語的間接音譯,在康熙以後統一稱為「俄羅斯」並沿用至今,俄羅斯帝國簡稱沙俄,即沙皇俄國。
『叄』 古代俄羅斯叫什麼
1、基輔羅斯
2、莫斯科大公國
3、俄羅斯帝國
4、蘇聯時期
俄羅斯歷史始於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俄羅斯帝國簡介
(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英語:Russian Empire),簡稱俄國、俄羅斯、沙俄、沙皇俄國或帝俄,別稱第三羅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為皇帝後,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
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帝國共有1億2560萬人,至1914年達到1億6570萬人,是當時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國家,僅次於大清帝國和大英帝國。
『肆』 俄羅斯國家名字的由來
漢語音譯。
俄羅斯全稱是Russian Federation。Russia這個詞來源英語音譯拜占庭時期的希臘語,意思是「羅斯的土地」,而羅斯寫為Rus。
而Rus這個詞來源於古斯堪的納維亞語,可能有「劃船」的意思。
與俄羅斯人最早接觸的中國人,是北部的蒙古人,實際上,強大的基輔羅斯公國就是被蒙古西征軍滅亡的。
蒙古人在稱人名、地名時,習慣前面加上「額」的母音,但沒有實際意義。
到了明朝,中俄聯系中斷,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觸,那時候中漢人便直譯為「羅剎」。
羅剎國這一稱呼直到清初仍舊存在,因為滿人比較熟悉蒙古語,受此影響,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定該國名為「俄羅斯」。自此沿用至今。
(4)元朝時俄羅斯稱什麼擴展閱讀:
同中國的關系:
蘇聯解體後,1991年12月27日,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署《會談紀要》,確認俄繼承蘇聯與中國的外交關系。
中俄1996年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2001年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11年建立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2014年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入新階段。
『伍』 元朝俄羅斯
俄羅斯對蒙元這段歷史很敏感,而且成吉思汗也是耳熟能詳的大人物,他的長孫拔都更被認為是最偉大的帝王,只是他過於貶大於褒而已。由於拔都在歐洲影響很大,一度被稱為歐洲王,在加上他曾所建的疆域幾乎擁有東歐精華部分,面積鄒型和早期俄羅斯很相向,因此也改變了基輔羅斯的格局,反而刺激它漸漸走向強大 ,成就了世界最大面積的俄羅斯。
因此拔都按理說反而是他們的驕傲!正如元朝的忽必烈一樣,說也巧,拔都和忽必烈是堂兄之間的關系,只是稍長忽必烈6歲而已,他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嫡子,而忽必烈是拖雷的四子,他的親大哥蒙哥之所以很容易繼承帝位,全憑拔都的鼎力相助,沒有他,拖雷家在復興,戰勝窩闊台家那就難了,因此拔都對蒙古帝國新的格局起著關鍵的作用,直接把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家族推到權利頂峰。
畢竟蒙古傳統幼子守灶是規定,拖雷本來繼承了汗國大部分遺產,但成吉思汗生前立窩闊台為帝卻牽制住拖雷的勢力,讓本該漠北屬於拖雷的地盤,因拖雷無辜病死瞬間瓦解,所以拔都為拖雷家討回一切是順理成章的。由於有功於大蒙古,他也因此得到了助長,一步步成就了自個的地盤,術赤家族領地所謂術赤兀魯思的壯大,也促成了俄羅斯地區的格局。
貴由可汗一死,他自然成了全蒙古的支撐,俄羅斯地區成了蒙古的焦點和領頭羊,由於西征功大,拔都本來可以繼承蒙古大汗,可因年老體衰,疆域過大,不易控制為由推辭了。蒙哥繼位後,為了報答他,給了他許多豐厚的條件,他的汗國卻得到了中亞和額爾齊斯河一帶,就連分地平陽也貢賦正常,這個時候由於不受蒙古帝國約束,行將走向了獨立,欽察汗國因此和蒙古已成彼此,為此大汗有事還得事事通報欽察,說明欽察汗國這時已具備領頭羊,沙俄的風范,然而時間不長,1260年,因蒙哥汗駕崩,忽必烈建立元朝正式與其劃清關系,元朝成了帝國中心。
但是欽察汗國大國地位不容忽視,他也成為俄羅斯不可缺少的重要歷史,形同於造就了它的將來,但是俄羅斯卻沒有它劃為自己的歷史,相反卻認為是他國歷史,這和哈薩克,伊朗及周邊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俄羅斯卻把真正的祖先認為為歐洲的斯拉夫諸國,像基輔分裂的羅斯諸國,把蒙古人稱為韃靼人,把第二西征稱呼為災難降臨,並非奠定統一的基石,而是對基輔,梁贊,弗拉基米爾等公國是一種打擊。
同時對於元太祖成吉思汗,卻示為異類,由於這個名字很敏感,一直把他當成東方帝王,上帝之鞭,並非和歐洲掛上邊。但卻對這段歷史很懷念,時不時把它搬到影視劇上,在最近的俄羅斯拍蒙元的主題還算最多,像成吉思汗就拍了兩部,像《蒙古王》,《成吉思汗》。為此還有一部《拔都汗》,所以俄羅斯這樣做也是對這段歷史愛恨交加,總以一個歐洲人的眼光看待這位東方帝王們。
『陸』 元朝時期蒙古帝國版圖里的俄羅斯是中國的為什麼現在不是中國的
這個說法不很確切。首先拋開一切爭議,如果我們認為元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俄羅斯指的是以莫斯科為核心的國家。那麼我們可以說「元朝時西伯利亞是中國的」和「歷史上俄羅斯地區是蒙古帝國的。」
這里要引入兩個概念,蒙古帝國和金帳汗國。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之後,派出一些將領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擴張。此時蒙古帝國的核心地區是現在的蒙古國。蒙古帝國一度控制了如今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剩餘地區也定期納貢。這就是蒙古帝國的全盛。然而我們一般沒有人認為蒙古帝國是中國。一則它定都蒙古,二則南宋還在。
我們一般認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因為他定都北京。忽必烈只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之一(而且中間隔了幾代)。當時的大漢是阿里不哥,忽必烈擊敗了阿不里哥並獲得了包括中國,蒙古,西伯利亞在內的廣大領土,蒙古帝國就此分裂成為多個國家。俄羅斯處於金帳汗國的控制。
關於俄羅斯獲得蒙古帝國控制區,始於十五世紀莫斯科公國的崛起和金帳汗國的衰落。過程很復雜這里不多說,大概就是俄羅斯土地上一個小國擴張擴張逐漸成為今日的龐大的俄羅斯的故事。
另外,歷史上西伯利亞是不毛之地,俄羅斯和中國幾乎沒有發生沖突。俄羅斯有組織地向西伯利亞移民而中國人不太願意背井離鄉,結果是俄羅斯逐漸確立了西伯利亞的控制權。到了近現代,俄羅斯對西伯利亞的控制已經成為事實,中國也沒法爭了。
『柒』 誰知道俄羅斯歷史要具體點
歷史
從國家和國際法律的角度來看,現代俄羅斯民族國家在1917年11月7日出現。1991年12月25日更名為「俄羅斯聯邦」,通稱為「俄羅斯」、「俄聯邦」或「俄國」,是蘇聯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者。
俄羅斯地域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居住。862年諾曼人留里克受斯拉夫人的邀請來到諾夫哥羅德,建立第一個羅斯公國,留里克王朝始自於此。882年,諾夫哥羅德大公奧列格征服基輔,建立基輔羅斯公國,至12世紀中葉,以基輔為首都,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早期國家。
基輔羅斯起源於7世紀上半葉,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3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身。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
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也創立了羅斯法典(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基輔羅斯在公元13世紀被蒙古人建立的欽察汗國佔領。
中世紀後期俄羅斯人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最終建立了沙皇俄國。從16世紀起開始向亞洲擴張,到17世紀中葉成為全球固有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在歷代沙皇的領導下,在18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最終稱帝建立俄羅斯帝國成為歐洲列強之一,然而沙皇統治日益腐敗,拒絕下放權力予資產階級,加上對外戰爭失敗與經濟不振,人民對現狀日漸不滿。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在軍事上的慘敗,十月革命終於在1917年爆發。
俄羅斯帝國被革命推翻建立了俄羅斯共和國。但很快的,蘇聯共產黨在列寧的領導下以全球首個共產政權摧毀俄羅斯共和國,成立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後不久,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亦就此成立。
在列寧和其後繼者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由一個農業國迅速工業化,並且實行農業集體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納粹德國後,成為冷戰中的紅色超級大國。
到了1980年代晚期,蘇聯進行了多項激進的改革,然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已病入膏肓,斯大林模式也逐漸僵化,最終於1991年解體。
1991年12月26日,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宣布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更名為俄羅斯聯邦並成為主權國家。
從此之後,俄羅斯聯邦雖未具有如蘇聯、美國等超級大國的地位,但仍被國際承認是極具影響力的世界性大國,亦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經濟曾一度面臨困境,政治方面也出現過1993年憲政危機,但就目前經濟狀況有了決定性的改善。
建國歷史的變遷
1、基輔羅斯(古羅斯國家,862年至1242年)
2、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國(1157年至1389年)
3、莫斯科公國(1246年至1389年)
4、莫斯科大公國(1389年至1547年)
5、俄羅斯沙皇國(1547年1月16日至1721年1月22日)
6、俄羅斯帝國(1721年1月22日至1917年9月1日)
7、 俄羅斯共和國(1917年9月1日至1917年11月7日)
8、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維埃俄國;1917年11月7日成立,1922年至1991年屬於蘇聯)
9、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22年12月30日 - 1991年12月26日)
10、俄羅斯聯邦(1991年12月25日 - 至今)
國家政權首都的變遷
1、862年至882年 -諾夫哥羅德
2、882年至1243年 -基輔
3、1243年至1389年 -弗拉基米爾
4、1389年至1712年 -莫斯科
5、1712年至1728年 -聖彼得堡
6、1728年至1732年 -莫斯科
7、1732年至1918年 -聖彼得堡(1914年8月18日改名彼得格勒)
8、1918年3月12日至今 -莫斯科
簡介
俄羅斯聯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稱俄羅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簡稱俄聯邦、俄 。
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並建立俄羅斯帝國。
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於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同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組建蘇聯 。
冷戰期間成為超級大國,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霸。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部分軍事力量。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術,居世界前列。
俄羅斯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除此以外,俄羅斯還是金磚國家之一。
(7)元朝時俄羅斯稱什麼擴展閱讀:
譯名由來
按照俄語發音「Россия」,其名稱應譯為「羅西亞」。元朝時根據蒙古語譯為「斡羅思」,到清朝初年許多文獻中曾稱為「羅剎」,但在以國家相稱時則多譯為「鄂羅斯」或「俄羅斯」。
清乾隆年間官修《四庫全書》時將其正式統一為「俄羅斯」或簡稱「俄國」,自此沿用至今。
另一說法是,在清朝入主中原時期,原居於歐洲,屬於斯拉夫人分支的羅斯人,開始橫越西伯利亞東來至黑龍江上游一帶,准備占據當地。
由於羅斯人抵達中國邊境時,最先與蒙古人與達斡爾人等接觸,這些民族於提及人名或地方名時,慣於前面加上「俄」的發音,於是「羅斯」即變為「俄羅斯」。
舊時上海人將俄羅斯譯為「羅宋」,因而有羅宋湯、羅宋人、羅宋麵包等詞。
人口
俄羅斯2014年人口1.46億。雖然政府對生育家庭給予補貼,但由於擔心住房、醫療和教育等問題,大部分俄羅斯家庭選擇只生一個孩子。
由於俄羅斯聯邦廣闊的幅員,所以人口密度較低;大部分人口主要聚積在俄羅斯聯邦的歐洲部分,烏拉爾山脈地區以及西伯利亞的東南部。
俄羅斯聯邦內也有許多民族,俄羅斯人占總人口82%,其餘的民族為韃靼人、楚瓦什人、巴什基爾人、車臣人、摩爾多瓦人等120多個少數民族。最大的少數民族是韃靼人(3.8%)。
以下依次為楚瓦什人(1.2%)、巴什基爾人(1.1%)、車臣人(0.8%)、摩爾多瓦人(0.7%)、烏德穆爾特人(0.4%)、馬里人(0.4%)、阿瓦爾人(0.3%)等。
語言
俄語是俄羅斯唯一官方語言。俄語(русский язык)是斯拉夫語族中使用人數最多之語言,屬於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主要在俄羅斯、前蘇聯其它成員國使用,在華沙條約成員國中,曾被學校作為第一外語教學。
蘇聯時期,俄語在其加盟共和國中極受推崇。雖然很多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今日多重視自己語言,俄語仍於這些地區被廣泛使用,尤其使用於這些國家之間之交流。
『捌』 俄羅斯全稱叫什麼
俄羅斯全名為俄羅斯聯邦。
俄羅斯聯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稱俄羅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簡稱俄聯邦、俄 。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8)元朝時俄羅斯稱什麼擴展閱讀:
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東斯拉夫人),並成為此後國家名稱。
「俄羅斯」這個稱呼是中國人通過較早接觸俄羅斯人的蒙古人學來的,在蒙古語中很少有以輔音R開頭的,而蒙古人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都要加上相應的母音O,因此「羅斯」在蒙古語便譯為OROS,第一個音節為O。這也是中國元朝史籍中稱為「斡羅斯」或「鄂羅斯」的原因。
到了明朝,中俄聯系中斷,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觸,那時候中漢人便直譯為「羅剎」。羅剎國這一稱呼直到清初仍舊存在,比如康熙帝下令編纂的中俄交涉史料就定名為《平定羅剎方略》。
但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洲族,受蒙古族影響較深,故採取源於蒙古語的間接音譯,在康熙以後統一稱為「俄羅斯」並沿用至今,俄羅斯帝國簡稱沙俄,即沙皇俄國。
『玖』 元朝統治過俄羅斯嗎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蒙古帝國下轄四大汗國。其中金帳汗國統治古俄羅斯地區,而元朝控制地區主要是東亞東北亞。而控制的西伯利亞地區也不是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