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同是曾經的領土,為何俄羅斯收回了克里米亞,卻沒拿回阿拉斯加
克里米亞位於黑海中心的克里米亞半島,歷史上在蘇聯解體時歸屬烏克蘭,但是俄羅斯在2014年就收回了克里米亞。
而同樣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而被分出去的阿拉斯加,曾經也是俄國的領土,俄羅斯卻沒有將其收回。
殖民公司還對當地居民實行嚴厲的奴役,公司強迫他們簽下工作契約,用極低的薪資和沉重的工作強迫他們為公司服務。
因此可以說,當時的阿拉斯加對俄國來說僅僅是一片略有價值的漁業、林業開發地,依靠殘酷的剝削來獲得微薄的利潤。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的阿拉斯加漁業極其發達,作為軍事基地也能夠對俄羅斯產生極大的震懾作用。
但是當時的阿拉斯加遠沒有這樣的價值,受制於當時的國內外格局,俄國也沒有足夠的遠見去下大決心花大代價保住阿拉斯加。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俄國當初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有正式的殖民地出售合同,在當時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這樣的契約在當初也並不少見,而直到今天,國際也默認他們的合理性。因此,俄羅斯再想要回阿拉斯加,是不被國際社會支持的行為。
綜合國力強大才能守住領土
阿拉斯加當時只是一顆蛋,這顆蛋在美國的數百年悉心照料下,終於長成了雞群,美國豈有歸還的道理。
而克里米亞是當初蘇聯下令"分給"烏克蘭的,隨著蘇聯的解體,這項指令也不復存在。俄羅斯再想討要克里米亞,相對來說會更有道理。
當然,相比於道義、道理,國家實力依然是更具說服力的屬性,俄羅斯能夠對烏克蘭使用強硬手段,卻不敢對美國如此,歸根到底還是綜合國力的差距。
1898年英國強迫清政府將香港島割讓出去,弱小的清朝根本沒有抵抗的餘地。而百年後,新中國愈發強大,香港才能回歸祖國。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舍棄國土來求得短暫的安寧是絕對不可取的,侵略者的野心也不會被滿足。
因此,不論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要不斷爭取變得更加強盛,才能不受其他國家的威脅,保護自己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讓國民過上和平發達的生活。
② 蘇聯解體前,為什麼克里米亞都沒說什麼,解體後要加入俄羅斯
克里米亞半島位於歐洲東部的黑海北岸,歷來是歐洲和亞洲之間一塊非常重要的土地。從15世紀開始,克里木汗國佔領了克里米亞半島,並統治了近300年時間。到1783年,沙俄正式成為了這片土地擁有者。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都聲稱擁有對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2014年,克里米亞舉行了獨立公投後,正式脫離烏克蘭的統治,成立了克里米亞共和國。隨後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開始受到俄羅斯管轄。
(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簽字儀式)
從軍事上來說,在吞並克里米亞後,俄羅斯基本上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對烏克蘭形成了包圍。
一旦兩國爆發軍事沖突,俄羅斯大軍立馬就可以從三個方向攻入烏克蘭。而在絕對的軍事實力差距下,烏克蘭根本就無法阻擋俄羅斯的進攻。從失去克里米亞開始,烏克蘭就完全喪失了與俄羅斯對抗的主動權。
當然,烏克蘭一直和西方國家的關系比較親近,其自身也有加入北約的強烈意願。因此在俄羅斯得到克里米亞後,俄羅斯面臨北約東擴的壓力就會相對小一些。
從經濟上來說,烏克蘭在2013年的GDP是1800多億美元,而2014年的GDP則降低到了1300多億美元。由於2014年克里米亞已經獨立了出去,因此這中間的500億美元的差值,很可能就是克里米亞的GDP貢獻。
從這份數據來看,烏克蘭損失克里米亞後,直接損失了近3成GDP。這個數字不可謂不大,並且烏克蘭也很難將這份虧損彌補回來。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今的烏克蘭也根本保不住克里米亞。
在西方勢力和俄羅斯的不斷滲透下,烏克蘭的東西部已經開始出現了分裂。其中西部較為親近美國,而東部人民則是與俄羅斯交好。在國家分裂的同時,烏克蘭政客們卻始終為了爭權奪利忙得不可開交。這樣一個混亂的烏克蘭,會失去克里米亞也並不讓人意外。
③ 克里米亞加入到俄羅斯的過程是什麼
2014年3月16日,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全民公投,決定繼續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羅斯聯邦。全民公投將就兩個問題進行投票,一個是「您是否支持克里米亞作為聯邦主體與俄羅斯重新合並?」另一個是「您是否支持恢復1992年克里米亞地區憲法以及贊成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一部分?」對克里米亞做出的公投決定,烏克蘭基輔中央政府表示堅決反對,稱違憲、違法,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全力阻止,但稱不會軍事干預克里米亞。但俄羅斯方面認為,公投完全合法,俄羅斯尊重「克里米亞人民自由表達意願」。
2014年3月17日,對公投全部選票的統計結果表明,96.6%的選民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反對加入俄羅斯的僅佔2.51% 。俄羅斯同意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2014年3月18日晚,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宣布,從星期二(3月18日)簽署條約開始,克里米亞被視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後,烏克蘭方面在2014年3月19日表示正擬定從克里米亞撤軍計劃,並要求釋放此前遭拘押的烏海軍司令。
2014年3月19日,俄羅斯正在為接納克里米亞後的民生問題做准備,歐美國家繼續表示譴責。聯合國安理會敦促俄羅斯與烏克蘭為解決危機展開直接對話。 俄國家杜馬(下議院)20日、聯邦委員會(上議院)於21日先後批准了克里米亞及塞瓦斯托波爾市作為新主體加入俄聯邦的國家間條約,以及有關克里米亞及塞瓦斯托波爾入俄和俄聯邦新主體一體化過渡期的程序的聯邦憲法法律。俄羅斯總統普京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使其正式生效。
④ 烏克蘭倒向俄羅斯也能保證安全,為什麼不這么做
烏克蘭的本意是疏離俄羅斯,而不是倒向北約。但由於俄羅斯太強大,烏克蘭只好找個粗大腿抱,於是就倒向了北約。這個邏輯關系可不能搞錯了。如果烏克蘭身邊沒有一個強大的,讓烏克蘭並不喜歡的俄羅斯,烏克蘭實際上是沒有加入北約的需求。
烏克蘭自從在30年前獨立以後,就從來沒有覺得北約會欺負她!而烏克蘭大多數人口因為歷史的原因,卻一直在擔心繼承了蘇聯絕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會和蘇聯一樣地欺負她呀!所以,你覺得烏克蘭要怎麼選擇呢?
至於加入北約這就是另一件事情了。選擇要疏離俄羅斯的烏克蘭,時刻感覺到俄羅斯的強大。普通人還知道「拉虎皮」呢,那麼烏克蘭在這種情況下,去選擇一個可以與俄羅斯抗衡的大腿抱一下就順理成章了。烏克蘭還能選誰當「虎皮」?唯一的選擇就是北約嘛!
⑤ 克里米亞為什麼入俄
克里米亞為何要加入俄羅斯 歷史上本是一家
烏克蘭這幾天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這個前蘇聯第三大加盟共和國正在經歷著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而俄羅斯的出兵無意更使得烏克蘭的局勢變得前景不明。雖然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聲明警告俄羅斯不要武力干涉,否則後果自負,但俄羅斯已經全面控制了克里米亞。克里米亞是個什麼地方?俄羅斯為何選擇出兵這里?這要從克里米亞的地理和歷史說起。
從地圖上看,克里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南部,像一個菱形的錐子一樣直插進黑海,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因此,俄羅斯乃至前蘇聯時代大名鼎鼎的黑海艦隊,即駐扎於克里米亞半島西南角的塞瓦斯托波爾。蘇聯解體時,俄烏兩國為了黑海艦隊的歸屬鬧得不可開交。雖然最終達成協議,但是關於塞瓦斯托波爾的問題依然沒有很好解決。俄羅斯想長期租用此地作為黑海艦隊基地,但是烏克蘭並不願意。根據1997年俄烏簽署的租賃協議,在2017年5月之前,俄黑海艦隊必須滾蛋。
再回到克里米亞的歷史。因其特殊的戰略地位,克里米亞歷史上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哥特人、匈奴人到可薩人,從拜占廷帝國、金帳汗國到奧斯曼帝國,克里米亞的主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十八世紀後期,日益強大的沙俄逼迫奧斯曼帝國承認克里米亞的獨立。1783年俄羅斯正式將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納入版圖。
1853年至1856年間,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我們小時候的課本上叫克里木戰爭)爆發。這場因爭奪巴爾干半島控制權而引發的沙俄與歐洲世界的戰爭是一戰前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戰爭的起因有著復雜的宗教背景,但宗教的名義之下,實質上還是為了擴張地盤的需求。一開始是沙俄同土耳其打了起來。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東擴計劃使得整個歐洲大陸都感到了危機,於是奧地利和普魯士也參與進來。但是最終導致尼古拉一世失敗的是強大的英法的介入。俄土戰爭變成俄羅斯同歐洲諸國的戰爭,這是尼古拉一世所沒想到的。從多瑙河到克里米亞,沙皇的軍隊節節敗退,最終簽訂城下之盟。
克里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在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新式線膛步槍、蒸汽動力戰艦、鐵路、無線電通訊等科技發明在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法聯軍的長官利用無線電從千里之外指揮前線作戰,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一次。軍事後勤體系發展為一個獨立部門,工程保障、戰地醫療、後勤運輸能力得到極大提高。現代戰爭或者戰斗中官兵們統一對表確定時間,就是在法軍進攻馬拉科夫要塞中第一次採用的。
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了俄國此後的農奴制改革。而遠在大洋彼岸本來和此事無關的美國人則意外撈到了一筆好處。因為擔心緊挨著英屬殖民地加拿大的阿拉斯加被英國人趁機佔領,抱著與其白白丟失,不如賣了換錢,同時也讓美國制約英國的考慮,沙俄非常急切地希望能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阿拉斯加和美國本土之間隔著一個加拿大,美國本來並沒有染指阿拉斯加的意圖,現在來了一個上門買賣,不要白不要。1867年10月,阿拉斯加正式成為美國領土。美國為此付出的代價,僅僅是740萬美金。這真是史上最便宜的一次領土交易。
再回到克里米亞。並入沙俄版圖後,克里米亞成為了俄羅斯聯邦的一員。二戰後期,斯大林以克里米亞半島韃靼人與德國合作為由,將大量居民流放中亞,大多數人慘死異鄉。1945年2月,出於重新分配戰後世界格局和敦促蘇聯對日作戰的考慮,美蘇英三國首腦在克里米亞的海濱度假勝地雅爾塔舉行了一次秘密會晤,簽訂了著名的《雅爾塔協定》。美英背著中國做出了大量損害中國權益以換取蘇聯對日宣戰的承諾。
戰後的1954年,為慶祝烏克蘭的哥薩克人鮑格丹·赫梅爾尼茨基俄羅斯「結盟」300周年,赫魯曉夫大筆一揮,將原屬於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這就是現在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領土的起源。雖然劃歸了烏克蘭,但是因為長期屬於俄羅斯領土,克里米亞人民的俄羅斯情結與俄羅斯的克里米亞情結一樣,都是根深蒂固的。劃歸烏克蘭後,雖然官方語言規定是烏克蘭語,但實際上克里米亞人民的日常語言依然是俄語。1991年,借蘇聯解體之機,本來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克里米亞差點鬧了獨立,最後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協商中,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留在了烏克蘭版圖內。
由於歷史上和俄羅斯千絲萬縷的聯系,加之黑海艦隊的存在,克里米亞隨時都可能成為俄烏兩國的火葯桶。烏克蘭地處俄羅斯與歐洲大陸的緩沖地帶。烏克蘭向俄羅斯傾斜得多一點,克里米亞基本上就平安無事;烏克蘭向北約傾斜多一點,克里米亞就有可能成為導火索。此次烏克蘭事件中,俄羅斯一直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政局的變動無疑將影響烏克蘭日後的外交走向。無論是從趁亂收回克里米亞,一勞永逸解決黑海艦隊駐地問題,還是借口克里米亞問題出兵以影響烏克蘭政局走向,普京都必然會在合適的時機把克里米亞問題挑起來。今天的消息是,克里米亞議會已經同意回歸俄羅斯。可想而知,在接下來的可能的克里米亞全民公投中,結果依然如此。
⑥ 克里米亞為何選擇並入俄羅斯7年過去了,克里米亞得到了什麼
首先,我們應該對俄羅斯、烏克蘭和克里米亞進行明確的行政區劃,即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獨立的國家,而克里米亞是俄羅斯聯邦的成員。
早在1783年,克里米亞就成為蘇聯的一部分。後來,赫魯曉夫在他的政府期間以「慶祝俄烏聯盟300周年」的名義將克里米亞作為禮物贈送給烏克蘭,為克里米亞歸屬問題埋下了巨大隱患。
國家內部行政區域的調整是可以理解的,但赫魯曉夫不可能預見到37年後蘇聯的解體會發生如此劇烈的變化。
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爭端陷入僵局。畢竟,克里米亞的主要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不可避免的戰場。
這個連接良好的島嶼不僅是通往歐洲和中東的航線,也是俄羅斯通往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港口。無論如何,克里米亞陷入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最終的結果很明顯:俄羅斯利用其鐵腕外交重新獲得了對克里米亞的行政權力。
對於超過50%是俄羅斯人的克里米亞來說,吞並更像是歸鄉。
獨立後,烏克蘭面臨著來自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和國內經濟困難。當然,俄羅斯不會在分裂勢力猖獗的克里米亞投入太多資金。其結果是,原本相對富裕的克里米亞不僅遭受了越來越多的苦難,而且還面臨著當前動盪的風險。
作為一個海港,克里米亞一直以旅遊業而聞名,旅遊業帶來的收入一直是這個國家的主要財政收入。
然而,在屬於烏克蘭期間,由於局勢不穩定、經濟惡化等因素,前往克里米亞的遊客數量大幅下降。
自然,克里米亞希望俄羅斯能引領自己的經濟復甦。克里米亞的回歸對俄羅斯人民來說確實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大批俄羅斯人湧入克里米亞觀光,也使克里米亞整體經濟在短時間內反彈。
這里有一個悖論。克里米亞堅持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部分原因是烏克蘭經濟不景氣,但俄羅斯的經濟也陷入了嚴重困境。
那麼,人口和領土都不算太小的克里米亞,為什麼沒有像其他歐洲小國那樣獨立呢?擁有豐富礦產資源和地理位置的克里米亞並非沒有獨立的條件,那麼它為什麼還想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呢?
首先,讓我們從「歷史上的克里米亞」開始。
一個民族的現在是它的過去的展示。克里米亞的許多俄羅斯族人實際上並不是當地居民。
300多年前,沙皇俄國強行吞並克里米亞後,民族同化遭到鎮壓,導致克里米亞鞭笞者受到嚴重迫害。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里米亞自願向德國投降,希望藉助德國力量擺脫沙皇俄國。然而,德國納粹早已成為公眾批評的對象,二戰結束後,蘇聯甚至在克里米亞進行了一種「叛逃」的報復性屠殺。
災難消失後,克里米亞的景觀上開始點綴著俄羅斯人的痕跡。
克里米亞民族也已經從一個輕佻的民族變成了俄羅斯人。重要的一點是,現在克里米亞的居民實際上是俄羅斯人。
因此,在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並入烏克蘭之後,分裂分子從未退卻,而對於被並入烏克蘭的俄羅斯人來說,盡早返回祖國是他們的首要任務。這就是為什麼克里米亞不尋求獨立,而是要求融入俄羅斯——這是其祖國的召喚。
其次,克里米亞之所以不能選擇獨立,是因為它弱小,只能站在大國一邊生存。
克里米亞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但這實際上是港區最大的危險。克里米亞的軍隊一直依賴於俄羅斯的武器,而它的人口太少,無法與歐洲的人口競爭,這讓它很容易遭到搶劫,而不是自衛。
所以,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戰爭中,克里米亞只能選擇「站隊」的方式,以避免戰火的燃燒。
俄羅斯當局很難知道西方的經濟困境何時會結束,也很難知道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是會進一步惡化還是會好轉。在這樣一個危險的形勢下,俄羅斯和克里米亞應該積極尋求一條有利於自身發展的道路,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克里米亞當局還將發展目標確定為對外出口貿易、對內吸引外資、重點發展新型旅遊業、加快發展輕工業和科技產業。
在引進雙管齊下的發展模式後,克里米亞經濟在過去10年也實現了飛躍。全國經濟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約1.5倍,蘇聯解體和烏俄混合戰爭帶來的半個世紀的經濟停滯和人口減少有了明顯改善。
克里米亞融入俄羅斯在七年前就受到了人民的青睞,從現在開始的七年內,甚至從更長遠來看,這無疑將是一個既有挑戰又有機遇的選擇。
一方面,克里米亞現在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得到了大國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對於克里米亞來說,如何擺脫西方的束縛,人民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⑦ 為了回歸俄羅斯,克里米亞甘願自降身份,背後的原因是啥
克里米亞是一個地處黑海北部的小國家,這里原本屬於蘇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被蘇聯送給了烏克蘭。但是在2014年的時候,克里米亞卻願意自降身份重新回歸到俄羅斯。如果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那麼他們的國家也會同時宣布解體,既然是這樣克里米亞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克里米亞這塊兒領土,自古以來爭議就非常大,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屬於蒙古,後來又被沙俄吞並,蘇聯成立後順其自然成為了蘇聯的領土,在赫魯曉夫執政時期,為了紀念烏克蘭和蘇聯合並的300周年,蘇聯選擇把這塊兒地方送給當時的烏克蘭作為紀念。
基於這兩點原因,克里米亞選擇回歸俄羅斯。而且當時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系很緊張,克里米亞只是一個小國家,在面對國家之間紛爭的時候,他們能做的就是站好隊,只有這樣才能保全自己。所以克里米亞最終選擇加入俄羅斯,也是他們當時最正確的一個選擇了。
⑧ 克里米亞對俄羅斯有何重要影響,要不惜一切代價取回
克里米亞 為什麼俄羅斯需要它? 對此有很多意見。
俄羅斯反對派認為,克里米亞是必要的"洗錢"的錢,這個版本在我看來,最愚蠢的,因為在俄羅斯和沒有克里米亞就足夠了,什麼"洗錢"的錢。 採取至少莫斯科與永恆的建築工地或遠東,在那裡你可以建立了很多東西,"洗"錢。
或者,也許俄羅斯只是決定擴大其領土? 但為什麼? 畢竟領土有俄羅斯等等就夠了! 此外,隨著克里米亞的領土,這需要把烏克蘭後,俄羅斯已經收到了近2萬人,其中許多人需要從預算中支付養老金和工資。 俄羅斯是否需要這些額外費用? 我不這么認為 是的,俄羅斯克里米亞的好處無疑是存在的,因為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說。
還有那些誰認為俄羅斯需要克里米亞削弱烏克蘭的經濟。 但什麼是俄羅斯的好處? 如果俄羅斯想傷害烏克蘭的經濟,它會做很久以前,它並不需要克里米亞這個! 這足以讓俄羅斯關閉其國內市場的烏克蘭商品,出售能源資源烏克蘭在歐洲的價格和停止給予貸款,烏克蘭是非常不願意給。
有些人認為,普京需要克里米亞來滿足他的帝國野心,從而展示俄羅斯的偉大。 只有作為這種反俄制裁的結果增加了很多比偉大! 你認真地認為俄羅斯總統,作出決定返回克里米亞,想想國家的偉大,並沒有想到的後果?
根據官方的說法,俄羅斯回到克里米亞,以保護半島的俄羅斯人口免受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侵害。 一個好的版本和最合理的,但實際上一切都要復雜得多!
俄羅斯是美國在爭奪統治世界的主要對手。 我想每個人都聽過"冷戰"一詞。 因此,這場戰爭始於1946年,美國和蘇聯之間。 這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 這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戰爭,伴隨著不發達國家領土上的軍備競賽和地方武裝沖突。
為了保護歐洲免受蘇聯的影響和可能的軍事入侵蘇聯,1949年4月4日,軍事政治集團北約在美國創建。 然後它包括12個州。 在蘇聯對任何美國盟友的攻擊的情況下,制定了核報復的戰略,這是第一次由美國外交官約翰*杜勒斯1954年提到。 引起蘇聯核打擊的第一個嚴重沖突是1961年的柏林危機,但美國擔心蘇聯必然發生的報復性核打擊在當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並阻止了核戰爭。 然後,為了避免報復性核打擊,美國國防部制定了一項新計劃。 這是一個計劃,迅速全球打擊,其實質是,在與蘇聯發生沖突的情況下,在一小時內提供對蘇聯領土的大規模核打擊。
1991年,蘇聯不復存在,而美國的主要敵人的地方繼承了俄羅斯。 2010年,美國國防部長宣布對俄羅斯進行大規模核打擊的技術可能性,但這在法律上是不可能的。 事實是,在1987年,美國和蘇聯簽署了一項協議"關於消除中短程導彈",禁止使用地面發射系統發射能夠長途飛行的導彈。 然而,該條約並不禁止使用飛機和海軍發射這種導彈。
使用飛機發射導彈太明顯,這種打擊將會反映出來。 為了使發射不明顯,並打擊雷擊,有必要從船舶或潛艇發射導彈,並盡可能接近目標,因為導彈的射程仍然是有限的。 這是不可能從北方做到這一點,因為俄羅斯的北部和波羅的海艦隊都在那裡。 這種罷工的理想和唯一的選擇是烏克蘭在黑海領海,但在2010年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簽署了"哈爾科夫協議"關於俄羅斯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的存在。 此外,烏克蘭不是北約的成員,這就是為什麼蒙特勒公約禁止美國和北約軍艦在烏克蘭領海超過21天。 此外,上述公約嚴格限制了在此期間可以在那裡的船舶的數量和重量。 這反過來意味著船舶能夠攜帶導彈在船上,是在烏克蘭領海沒有權利。
為了從克里米亞驅逐俄羅斯艦隊,並在烏克蘭領海合法標志著美國和北約艦隊,有必要打破"哈爾科夫協議",並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 要做到這一點在烏克蘭親俄當局的法律和和平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國人需要自己的人在烏克蘭的力量。 要做到這一點,美國資助和組織在烏克蘭的政變,但莫斯科知道誰,為什麼它是必要的。 因此,俄羅斯領導人決定進行操作返回克里米亞俄羅斯。
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它會加入,如果克里米亞沒有成為俄羅斯,黑海艦隊將返回新羅西斯克,從那裡就不可能攔截從Odessa德薩或克里米亞發射的美國導彈
俄羅斯自由主義反對派說,沒有人,沒有什麼威脅俄羅斯,以及上述所有的是棉花廢話。 這里只有北約東擴到俄羅斯的邊界是一個事實。 我已經沉默的條約美國退出"關於消除中短程導彈",在此之後,美國人將能夠合法地將地面發射復合物與核導彈在波蘭。
⑨ 克里米亞重歸俄羅斯反映了怎樣的國際現實
首先看看歷史背景:克里米亞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原居民為韃靼人,信奉伊斯蘭教。1783年,沙皇通過戰爭將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的版圖。克里米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控制著黑海地區,也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所在地。1954年,在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的推動下,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議為紀念烏克蘭加入俄羅斯三百年,將克里米亞由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劃歸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赫魯曉夫是烏克蘭族,出生在烏克蘭邊界的一個俄羅斯小鎮,後隨父母遷往烏克蘭,在烏克蘭成長並升入領導層。斯大林將其調往莫斯科,最後成為斯大林的接班人。蘇聯時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同屬蘇聯,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克里米亞與烏克蘭接壤,劃歸烏克蘭更便於管理,當時沒人對克里米亞的劃出有任何異議。二次大戰後,斯大林以克里米亞韃靼人與德國合作為由,將全部克里米亞韃靼人流放到中亞地區,近一半的韃靼人死亡。直到蘇聯解體,韃靼人才重新回到克里米亞故鄉。現在,克里米亞的人口構成中,俄羅斯族佔58%,烏克蘭族佔24%,韃靼族佔12%。1992年,克里米亞曾經宣告獨立,在俄羅斯的調解 下,克里米亞放棄獨立,成為烏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2013年底,親俄羅斯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放棄與歐洲簽定經濟合作協定,引發民眾抗議。抗議民眾與政府的對抗升級,導致八十多人死亡。最後,總統亞努科維奇逃往俄羅斯,並遭烏克蘭議會罷免。眼看烏克蘭將倒向西方,俄羅斯決定武力干涉烏克蘭,派兵進入克里米亞。克里米亞議會投票決定,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並決定為此進行全民公投。西方對俄羅斯武力干涉克里米亞,使其從烏克蘭分離出去的做法進行強烈的抗議,甚至威脅讓俄羅斯付出重大的代價。俄羅斯對西方國家的威脅無動於衷,繼續按步驟分離克里米亞。俄羅斯的理由是保護那裡的俄羅斯族,這種理由俄羅斯曾經在喬治亞用過,2008年,俄羅斯指責喬治亞對南奧塞梯居民進行大屠殺,出兵進行干涉。最終,南奧塞梯從喬治亞分離出去。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暴行進行譴責,但卻不敢有任何實質行動對抗俄羅斯。因為,俄羅斯以北約武力干涉南斯拉夫將科索沃分離出去為例子。
1992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科索沃仍留在新成立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但科索沃占絕對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穆斯林要求獨立,並以武力抗爭。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派軍隊鎮壓科索沃的分離分子,導致大量平民傷亡和逃離。北約對南聯盟採用軍事打擊手段進行干預,南聯盟失敗,米洛舍維奇被捕,並以種族清洗罪名受到起訴。美國歐盟和俄羅斯還在對科索沃前途進行無休止的爭吵之際,科索沃單方面於2008年宣布獨立。俄羅斯和南聯盟堅決反對,認為這是武力干涉下破壞一個國家的領土完整,北約開了一個壞頭。西方大多數國家對科索沃獨立持歡迎態度,沒把對俄羅斯的警告放在心裡,並認為科索沃獨立只是個特例,不破壞聯合國決議的基本原則。俄羅斯立即藉此機會用武力對喬治亞進行干涉,將喬治亞的南奧塞梯分離出去。西方國家對此只好默認。現在,俄羅斯故技重演,再次用武力干涉烏克蘭的內政,佔領克里米亞,用公投方式讓克里米亞從烏克蘭分離,回歸俄羅斯的懷抱。美國及歐洲揚言要對俄羅斯進行政治軍事制裁,俄羅斯嗤之以鼻,說制裁是雙方的損失,看誰的損失大吧。
1994年,美國、英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簽署《布達佩斯備忘錄》,以保障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為條件,要求烏克蘭棄核。烏克蘭當時是世界第三核大國,核武器的擁有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並有投送的洲際導彈。烏克蘭遵守條約,將核武器運往俄羅斯或銷毀。現在,俄羅斯首先破壞條約,侵犯烏克蘭的主權,而美國和英國也不遵守條約,保障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烏克蘭議員對美國媒體說,如果美國不遵守條約保護烏克蘭,那麼烏克蘭也可以不遵守條約,重新建立核武裝。現在,就烏克蘭的經濟條件,沒有可能重建核武裝。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理訪問美國,向奧巴馬要求武器、彈葯和情報等軍事援助,遭到美國的拒絕。美國只答應給烏克蘭軍糧援助,不給武器。烏克蘭軍方已經二十三年沒有采購武器了,軍隊只有前蘇聯時代留下的舊裝備,大部分不能使用,武裝力量形同虛設。雖然烏克蘭誓言要保衛自己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根本沒有能力對抗俄羅斯。
現在,烏克蘭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克里米亞分離出去,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助烏克蘭一臂之力。西方國家不管怎麼叫喊要對俄羅斯進行報復,都只會停留在形式上,不會對俄羅斯產生重大的損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西方國家也對中國進行制裁,結果如何?沒過多少年,中國就成為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克里米亞重歸俄羅斯,對於俄羅斯來說,了結了多年的心願,為國家收回領土,其勝利是永遠的,普京也因此在俄羅斯得到很高的支持率。西方國家認為俄羅斯採用十九世紀的方式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是個流氓國家。可是西方國家有這個資格指責俄羅斯嗎?沒有。西方一方面忽視自己的流氓行為,一方面不停的在全世界尋找流氓國家,太可笑了。也很無恥。
總之,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得到實質上的利益,失去的是西方制裁帶來的暫時損失。俄羅斯肯定早就算清這筆帳,根本不理睬西方國家的叫囂。西方國家得到的是名義上的勝利,證明自己站在正義一邊。美國和英國損失的是信用,以後誰還真的相信美國的保證?
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反映了如下國際形勢:
第一,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小國家,都可能會成為各大國之間斗爭的棋子。如果遇到一個有點戰略眼光的小國領導人,一定會秉持多元化外交政策,不會完全倒向其中一國,只會在大國之間左右逢緣,以此將本國的國家(人民)利益最大化。
第二,如果小國家的領導人做不到第一點,那麼,這個國家將會成為大國之間斗爭的犧牲品,國家的人民就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風險,弄不好國家領土都要被分割,現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就犯了這個錯誤,所以,烏克蘭才會有今天的現狀。
第三,作為任何一個主權國家,在經濟政策上可以採取互惠互利的政策,但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政治、軍事問題上,一定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不要輕信什麼大國的政治保證(任何協議都比不上有幾件能讓對方不敢輕易動手的真東西)一點都不靠普。當年的薩達姆、卡扎菲就是最好的例證,如果不接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忽悠,自廢武功(銷毀化武)的話,就不會後來一個個被滅。烏克蘭如果當年不銷毀核武的話,無論是西方,還是俄羅斯,沒人敢對烏克蘭這樣。
第四,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也是人類社會或一個國家的生存法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深知這個定律,所以,它們一方面在手握利器的同時,另一方面卻對別國說:你們都不需要有那些東西(化武、核武),我們有就可以了,我們一定會保護你們的……
第五,當年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也深知這個道理,所以,在國家當時一窮二白(甚至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不惜花血本搞兩彈一星,以及後來歷屆都非常重視空間技術,以推行中國自己的非對稱戰略。事實證明中國的決策是對的。以上背景材料來自於網路,對於國際形勢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網友交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