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為什麼打不過巨艦

俄羅斯為什麼打不過巨艦

發布時間:2022-07-20 21:41:25

❶ 為什麼俄羅斯不放棄庫茲涅佐號,去建造另一種新型航母取而代之呢

俄羅斯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但是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可以說是命運多舛了。之所以俄羅斯海軍不放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去造一艘新航空母艦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並不強大,甚至可以說是落後,所以對於俄羅斯海軍來講,建造一艘新的航母所付出的代價太大。其次就是俄羅斯在航空母艦相關的技術並不先進,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落後,所以這也導致俄羅斯沒有辦法建造新的航母。最後就是俄羅斯國內並沒有任何一個船廠能夠建造航空母艦這種大型水面作戰艦艇。

最後就是俄羅斯國內沒有能夠建造航空母艦的港口,所以俄羅斯即使設計圖畫得再好,也根本沒有辦法建造出類似庫茲涅佐夫號的中型航空母艦。

❷ 巨艦大炮為何被淘汰

參考下這個吧。

作者:Moquequeloa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5151513/answer/301929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炮巨艦主義衰落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做戰列艦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其主要原因就是航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攻擊范圍太小,戰列艦的攻擊方式就是炮擊,二戰戰列艦主炮的最大射程是40KM。而航母的主要攻擊方式是艦載機投擲炸彈和魚雷,其攻擊范圍就是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這個40KM的射程對於二戰普通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來說只是灑灑水而已。
2、戰列艦炮擊精確度極差!雖然二戰光學瞄準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但是你不要忘記了,地球是圓的!在三四十千米的海平面地球表面曲度就會很明顯了。這時戰列艦炮彈都是以向上拋的形式發射出去然後再落在敵方戰艦甲板上,這和槍支瞄準的方式根本不同。其中海面上的風速、風向、空氣濕度等也會影響射擊精度。再一個,敵方戰列艦是會動的啊!你說你打提前量,但是首先你要知道敵艦的速度、行進路線啊!所以,為了彌補戰列艦精度的不足,戰列艦炮擊的時候一般都會採用齊射的方式,但是就拿密蘇里來說,也才9門主炮啊!就算9門主炮齊射,這個精度對於艦載機實在是圖樣圖森破。
3、防空能力太弱。戰列艦防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彈幕射擊,但是受當時火炮的射速所限,防空能力還是略低。而航母防空的方式是使用戰斗機攔截來襲的轟炸機。襲擊敵方戰艦必須要攜帶大量的炸彈或者魚雷,而轟炸機在戰斗機面前純粹戰五渣,就算戰斗機加掛炸彈和魚雷,但是也會因為炸彈和魚雷的重量而影響戰斗機的速度和機動性,所以,在當時使用戰斗機防空是最有效的方式。
4、貴!依阿華級戰列艦造價是11448.5萬美元,而在同一時期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只要
7000多萬美元,加上艦載機也不過八千多萬美元你戰列艦比沒我航母好用,還敢比我貴,我特么為什麼要用你!
以上就是大炮巨艦主義衰落的原因。
戰列艦衰落的時候還沒有反艦導彈,所以在這里就不討論反艦導彈。

❸ 為什麼毛子對庫茲涅佐夫號的稱呼是「重型載機巡洋艦」

傳統問題。
老毛子其實六十年代才開始發展航母。原因有以下幾個:1、斯大林時代來不及造,晚年曾接受庫茲涅佐夫元帥的建議,准備發展航母,但是不就就去世了。2、赫魯曉夫迷信導彈和核潛艇,直接把庫茲涅佐夫元帥從元帥貶到中將,並勒令退役。而元帥的名譽蘇聯解體前夕才恢復。3、毛子一直覺得航母是進攻型武器,社會主義國家不應該建造,不僅是蘇聯,中國八十年代也有這種情結因素。另外,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一個國家的戰略需求決定武器需求。蘇聯建造的四個級別航母,真正算得上叫「載機巡洋艦」的是第一級「莫斯科級」和第二級「基輔級」,這兩級航母搭載卡-25A或卡-27反潛直升機的話,在戰略構思中是用來反制當時美國的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的。庫艦、遼寧和現在中國在建的001A屬於同一級,這一級早期設計的時候還保留了一定的導彈,但是遼寧在改裝的時候都已經拆除了。因為航母需要的是夾板和固定翼戰斗機,不需要自身配備強大的火力。從庫艦到遼寧再到001A也能夠反映這種變化。
蘇聯航母真正的巔峰是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但是一艘被拆解的未完成的巨艦。該艦排水量超八萬噸,核動力,基本上是瞄準當時美國在役的企業號、小鷹號等超級航母。二戰後沒有哪個國家在航母上與美國距離如此接近過。

綜上,蘇聯當時是准備造正常的搭載固定翼滑躍、彈射航母的,只不過解體使得這一切都變成了空談。俄羅斯現在只是沿襲舊的名稱而已,瓦良格這一級是實實在在的蘇聯造的第一級重型航母。

❹ 俄羅斯距離美國阿拉斯加只隔白令海峽,為何兩國在這卻鮮有摩擦

俄羅斯距離美國阿拉斯加只隔著一道白令海峽,為何兩國在這里鮮有摩擦呢?



不得不說俄羅斯的領土確實夠大,它以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成為了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其東部可以直接與美國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最近距離只有不到5公里,西部又可以深入到歐洲腹地。實際上早在冷戰時期,美蘇就屬於兩個不同的陣營,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霸甚至影響到了整個世界格局的發展,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即便美蘇之間很不對付,但他們在歷史上卻很少在白令海峽一帶發生軍事摩擦,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和俄羅斯雖然只隔著一道白令海峽。但是這里長期以來氣候環境極其惡劣,根本不適合大型武器裝備進入,尤其像美國那種萬噸以上的巨艦,根本就不適合在白令海峽內活動,當然對於俄羅斯也一樣,既然兩國的大型武器裝備不方便進入,那麼兩國在這里的摩擦自然就會少很多,當然,雖然大的摩擦很少有,但是小的摩擦還是很多的,如俄羅斯動不動就會派出遠程戰略轟炸機前往該地區巡航,而美國也會派出相關的軍事力量在這里與俄羅斯秀肌肉。

❺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地位爭議

救救阿芙樂爾:
最近,你會聽到俄羅斯共產黨這樣的呼籲。
事情源於「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即將退役,到今年12月1日,軍事人員將離別船艦,只留下幾位非軍方的工作人員:三位清潔工,和六位保安。這是俄羅斯海軍司令韋索斯基的決定,也似乎就是這艘傳奇之艦最後的命運。而在今年2月,海軍副司令斯穆格林還說軍艦退役後,仍保留軍官和水兵。看來計劃快不過變化。
「它成了象徵,蘇聯的象徵。」伊萬諾沃第一蘇維埃博物館館長加琳娜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蘇聯政權的起點是這艘船,通過授予榮譽來灌輸政權合法性,使之成為革命的聖地,供人膜拜。
經過修整後,1948年它為了革命文物,並作為蘇聯中央海軍博物館的一個分館,永久地停泊在涅瓦河畔。
「阿芙樂爾」號大部分被布置為陳列室。在它的艦艙內陳列著500餘件與該艦光榮歷史有關的文件和物品:有當年的水兵們使用過的物品,有記載著昔日輝煌的老照片。另外還包括很多枚勛章。其中一枚是1968年授予的、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為主題設計的「十月革命」勛章。這些勛章與其被看作是授予這艘冰冷的鋼鐵之軀,不如說是對政權自身的肯定。
包括「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在內的,分布在蘇聯境內大大小小的十月革命遺跡們,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熏陶了一代代蘇聯公民。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國家的意識形態發生了變化。
蘇聯的公民們受夠了蘇聯的生活。人們希望享受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選擇:「為什麼我們只能穿蘇聯的衣服?為什麼商店裡只有蘇聯製造的食品?為什麼我不可以隨便看西方的媒體……」
商業的限制也讓老百姓感到不自由。「上世紀80年代,一切都被國家計劃決定。生產多少,報怎麼樣的價格,任何企業的改進都得通過最高領導的批准。」現任進出口公司經理的瓦夏向本報回憶道:「我哪有動力去工作?」
八十年代末,公開性的提出,使得整個社會開始反思十月革命的後果。
很多歷史書、雜志與節目痛快淋漓地否定著蘇聯的共產主義價值觀。「那個時候對蘇聯體制的批判,導致了人民扭轉了對以往榜樣的看法:如建國英雄列寧變成了紅色恐怖的發起者、集中營的創造者、神職人員的殺手、持不同觀點的知識分子的鎮壓者」——這是歷史學家加格拉丁所著的《祖國歷史:20世紀-21世紀初》中的一段話。
蘇聯的愛國精神已經沒有那麼強的影響力。1991年底的「別羅韋日協定」,使得蘇聯這艘巨艦沉沒了。
列寧格勒就改名聖彼得堡。幸運的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已經被俄政府移交給納希莫夫海軍學校。這所學校還是保持了它原來的展覽狀況,不過意義下降了很多。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十月革命沒有了,那一聲炮響意義何在?
「阿芙樂爾」號繼續停靠在涅瓦河畔,繼續充當著景點。
但名艦畢竟是名艦。
隨著中俄之間旅遊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這條船前,回憶那一聲傳到中國的炮響。
俄羅斯的新貴們也打上了這艘船的主意。俄羅斯財閥普羅霍羅夫去年夏季曾在阿芙樂爾舉辦晚會。晚會來賓在軍艦上徹夜飲酒狂歡。來賓中包括了俄羅斯政府高官、工商巨頭和文化藝術界名人。
對他們來說,這樣的名艦上的派對也許才更有情調。
「去蘇聯化」進行時:
俄海軍艦隊的首腦決定「阿芙樂爾」號地位時,也是俄共發出抗議呼聲時。雖然表面上只是爭論這艘巡洋艦是否具有軍事地位,背後卻反映了俄羅斯「去蘇聯化」的過程。
確切而言,對於蘇聯的紀念有兩個含義。其一是對蘇聯疆域的懷念;其二則是從意識形態角度,對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懷念。爭論主要圍繞第二點展開。
剛獨立的俄羅斯民主派們盡量和蘇聯拉開距離。他們通過媒體與其他國家資源(如教科書)推廣新的生活方式:傾向歐洲,否定蘇聯。
《祖國歷史:20世紀-21世紀初》說:「剛剛告別蘇聯的公民,在極端民主派媒體的影響下,學習西方國家的體制。人們把它們當作法律和政治生活,社會保障的樣板。」
最懷念蘇聯時代的是老人家。他們是現在俄羅斯共產黨的主要選民。老人家失去了在蘇聯的生活地位。當時的退休金算很高,而且還有很多補貼,現在相對來說少了。年輕人可以去賺外快,但他們只能靠退休金而已。再加上很多老年人很難以接受私有化的過程。「這個土地是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解放的,我們為了解放我們的人民,我們的國家而去奮斗,但為什麼現在這塊土地屬於這個人,那塊屬於那個人?國家的土地應該是公有的而不是私有的。」庫爾斯克的一位老先生如是說。
「最近我常常想:我們把多麼的偉大的國家丟了,這個國家叫做蘇聯。這是一個又偉大的又獨立的國家,它可以不管別人決定自己的政策。當時沒有失業,沒有恐怖主義,沒有民族沖突,人們的交往很容易理解,感情真實。」一位30多歲的俄羅斯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下這段話。
不過,社會上也有不同的聲音。《俄羅斯記者雜志》的一篇文章就認為現在的俄羅斯社會比蘇聯社會自由得多,國家根本不幹涉人們的私人生活,沒有老師會管學生的發型,大學畢業之後人家可以隨便選工作而不是通過國家分配去別的城市。出國、看外國的雜志、買國外的書、入反對黨都可以。這些事實是沒辦法否定的。
蘇聯解體後,十月革命節被改為「和諧和解日」。前幾年,俄羅斯節日調整的時候,把11月7日的節日也給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11月4日的民族統一日。
但俄共等左翼政黨和組織仍將每年的這一天作為「十月革命」節進行紀念。在俄共主導下,上世紀90年代,國家杜馬通過決議,認為蘇聯解體的決議是非法的。
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諾夫說:「11月7日對全體俄羅斯人民來說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日子,應該了解並記住它。」 而和十月革命息息相關的「阿芙樂爾」號去年夏季的派對事件被媒體曝光後,引起了俄共的憤怒和抗議。俄共指責在軍艦上開晚會是褻瀆神聖的革命歷史文物。
但財閥普羅霍羅夫反駁說,「阿芙樂爾」巡洋艦僅是一件歷史文物,這艘軍艦早已不是十月革命象徵。俄羅斯應對十月革命認真反思。
俄共:挽救信仰
其實類似這樣的爭論還在繼續存在著。包括是否應該取消飛機上的紅五星,是否應該把列寧墓遷移出紅場。諸如此類。
偶爾也有回潮,讓蘇聯派們激動一陣子。比如,五星又重回了軍旗的圖案;比如,今年11月7日,莫斯科紅場列寧墓又出現了幾百米長隊等候瞻仰列寧儀容的現象,這是相對於平日久違的場面。但「阿芙樂爾」號最新的命運讓俄共失落,他們已經不是當權派,年輕的俄羅斯民眾也很少能說清楚11月7日俄羅斯「榮軍日」的含義。
不過,共產黨員們仍然堅決地捍衛著「蘇聯」,他們通過杜馬的講壇呼籲改變關於「阿芙樂爾」號命運的決定。他們依然在歷次遊行中高舉「十月革命萬歲」標語,高喊「我們的祖國是蘇聯」。
捍衛「阿芙樂爾」號地位是俄羅斯共產黨政治斗爭的宿命。而對另一些人則有不同的解讀,網友「Морква」在網上留言:「這下好了,關於在『阿芙樂爾』號開晚會的爭論會平息了,吵鬧的人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大多數人還是比較平靜地看待這件事,正如第一蘇維埃博物館館長加琳娜所言,「『阿芙樂爾』號是一個博物館,不管地位如何,記錄的是一段歷史。」

❻ 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造出了「亞洲第一巨艦」,為何最後卻遭慘敗

首先,當時的「亞洲第一巨艦」無非就是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號,但是定遠號並不是通過洋務運動造出來的,而是清政府耗費巨資從德國購進的。

至於擁有兩艘亞洲第一巨艦的北洋水師為何會失敗,我個人認為有以下種種原因:

對於「亞洲第一」的解釋

日本海軍的飛速發展:

以上均為通過黃海海戰結果的對比,從而了解北洋水師為什麼慘敗於日本聯合艦隊。倘若再從兩國國家政策來看的話,首先清朝統治者那必定是昏庸無能的,大戰在即,海軍經費卻用來給西太後修園子、辦大壽,不發展建設海軍力量,這一點實在是不妥。反觀日本,1888年至1890年旗艦,先後擔任日本海軍大臣的西鄉從道和樺山資紀都提出了海軍擴充議案,實施自造和購買排水量2439噸的「千代田」、4216噸的「吉野」、3150噸的「秋津洲」三艘巡洋艦以及1609噸的「八重山」通報艦的擴充計劃。

至於吉野艦,我相信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不會太陌生,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的旗艦,航速高達23節,是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艦,艦齡較短,在設計上吸收了當時世界造船業科學技術的新成果,戰術技術性能上優越於北洋水師同級別的巡洋艦。

綜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在甲午一站之後便不復存在了,相反,定遠、鎮遠兩艘鐵甲巨艦在遭到日艦圍攻之下被彈卻沒有沉沒,而且還能在與日艦對抗狀態下脫離戰場,給敵艦隊留下了震撼的影響。 海戰的結果也應驗了開戰前,日本天皇和首相伊藤博文以及全日本的軍民對北洋水師兩艘鐵甲黑船的恐懼,定遠、鎮遠的裝甲和巨炮確實令日本人生畏,畢竟曾經就是被「黑船事件」而被迫打開國門的。

其次在黃海海戰發生之前,也就是1894年8月1日,日本向英國泰晤士鋼鐵公司訂購的「富士」號就已經開工建造了,同級別的「八島」號也於1894年12月6欸開工建造。且這兩艘軍艦在防禦性能上水線裝甲最厚處也達到了457毫米,相當於一戰時期超級無畏艦的水平。

富士級完工抵達日本國內已經是1898年2月,此時甲午戰爭已經結束,若是甲午戰爭在推遲幾年爆發,那麼定、鎮二艦也不是日本海軍裝備的前無畏艦的對手,至於戰爭的結果只會更加慘敗!

我想除了清政府固守封建主義舊制度之外,那便是清政府的昏庸腐敗、缺乏遠見才造成了甲午海戰慘敗的最根本原因!

❼ 為什麼驕橫的俄羅斯帝國海軍在1905年對馬海戰中慘敗於日本

因為沙俄海軍憑借在多次擊敗土耳其海軍,有驕傲輕敵的意思,所以在對馬海戰中並沒有把日本海軍放在眼裡,最終反而被日本海軍擊敗。

❽ 巡洋艦為什麼漸漸被現代各國海軍淘汰了

巡洋艦是一個時代的標志,在二戰時期巡洋艦是大炮巨艦的代表,也是國家實力的代表,但是現在不光是追求火力猛,還要追求精準,而且現在的雷達發展使得戰爭不再是可視距的,所以單純的火力追求也就慢慢被拋棄了。

❾ 俄羅斯海軍沒有了航母會怎樣

昔日的海軍強國實力的確大不如以前。說起俄羅斯海軍,就要提一下當年的蘇聯,那可是世界第二的海軍強國。當然,隨著前蘇聯的解體,俄羅斯海軍實力就一落千丈,再加上前蘇聯大部分造船核心工業都在烏克蘭,而俄烏關系又搞的非常僵,結果自然是很多軍艦製造都受到了限制,而且大部分都是半拉子工程,最後不了了之。現在根據國際軍事數據顯示,俄羅斯海軍實力相比較前蘇聯下降了50%都不止。

結語:俄羅斯雖然沒有航母,但實力並不弱

根據以上信息,大家估計已經看出了眉目,俄羅斯海軍的實力其實並不弱,他們不造大型軍艦(航母)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海軍實際作戰效率和威懾力。因為俄羅斯通過冷戰看清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大國之間的軍事對決,很少發生在跨洋的基礎上。也就是說,現代化海戰不會打到大洋中間去,這沒有多大意義。而大部分戰爭都發生在國土周圍,這是事實。

所以說,現在的俄羅斯比以前的蘇聯更精明,雖然不造航母,但美國照樣不敢惹。只要通過這些瀕海作戰艦艇扼守亞歐重要海域,同時擁有潛艇部隊的強大核威懾力,俄羅斯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海軍強國,而且它目前的實力還是在中國之上的,穩居世界第二完全沒問題。

❿ 俄羅斯的「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真的落後了嗎

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世界上唯一的一艘現役的核動力戰列巡洋艦 ,是蘇聯在八十年代時期建造的基洛夫級巡洋艦的第四艘,該級戰艦是蘇聯首次使用核動力推進的水面艦艇。也是目前在世界上除了航空母艦之外,所有艦艇噸位裡面最為龐大的水面艦艇,其在海上作戰力量的地位也是僅次於航空母艦。說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落後的觀點僅指它的電子設備老舊,尤其是在雷達方面,更是落後了不少,再加上已經服役了30多年的艦齡 ,因此武斷地說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落後了是不準確的。

在現代軍事發展的過程在,按照作戰任務與需求,已經細化並加強了各艦艇的專職作用,而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幾乎是個全面手,僅防空火力一項,就是美軍3艘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之和 ,所以無論在蘇聯時期還是在現在的俄羅斯時期,這種戰略威懾的作用卻並不是其他的戰艦能夠達到的,而對於俄羅斯目前的國力來說,這樣的巡洋艦的作用還是很大的,雖然服役的時間已經非常久了,但是沒有新的可替代的戰艦出現,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仍然會在俄羅斯海軍中服役。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為什麼打不過巨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