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態度及原因、、
態度:力挺巴沙爾,保持現有政權不變。
原因:俄羅斯是個很現實的國家,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最大化,如果對他有利他就支持,反之他就反對,這一點並不像某些國家,意思形態之上,國家利益次之。
俄羅斯在敘利亞有軍事基地,敘利亞是俄羅斯第三大武器進口國,雙方還有許多經濟往來,維護巴沙爾就是維護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當然力挺巴沙爾。
❷ 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力挺巴沙爾政府,為何不接收敘利亞難民
這是因為俄羅斯在受到美國制裁以後,根本對於應對難民問題可以說是有心無力。因為俄羅斯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下滑,再加上通貨膨脹嚴重,使得很多難民他們都不會選擇去俄羅斯,而且俄羅斯也不會接收難民來增加自己的經濟負擔。當然俄羅斯也一定會出兵力挺巴沙爾政府,因為在那裡有著俄羅斯非常多的利益需求。
而且敘利亞的難民他們自然會選擇去歐洲國家進行避難,這樣會使得歐洲出現非常大的問題,這也是俄羅斯非常願意看到的事情,因為一旦歐洲國家出現非常嚴重的社會矛盾現象,就會使得俄羅斯拿這件事大做文章。這非常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❸ 俄羅斯為什麼要介入敘利亞局勢
中東地區為什麼會這么重要?而使美國同俄羅斯都如此的重視。
在過去中東地區的重要性在與其地緣戰略,中東地區是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通俗的講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是在過去的視角來看的。
那麼在現在這種地域戰略的重要性存不存在了,還是存在的,但是其重要性已經大不如前了。科技的發展,已經不是當年必須要通過陸路來進行貿易也好,還是軍事行動也好的狀態了。
這樣的處境只會讓俄羅斯在敘利亞繼續對抗美國,不然美國的全部精力都會投入到烏克蘭這上面。這就陷入了一個循環,惡性的循環。
那麼從上面的分析來看,俄羅斯要稱霸中東,是扛著核彈去和美國拚命,還是通過一個什麼方式來稱霸中東。連一個敘利亞的主導權,美國都不會同意讓給俄羅斯,何況是整個中東地區。
❹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積極向西方學習,為何西方國家卻不賣面子,還集體抵制
巴沙爾收到過西式的教育,而且是一位外交手腕非常靈活的政治家,雖然敘利亞積極的向西方學習經驗,但是由於巴沙爾親俄羅斯的屬性,而且其在政治策略上始終堅持與俄羅斯交好的政治政策導致西方國家始終在對巴沙爾進行制裁和打擊。
最後就是巴沙爾對俄羅斯的態度,巴沙爾自上台以後就和俄羅斯眉來眼去,雙方的關系可以說非常的要好,所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這一情況肯定是非常反感,可以說是不能忍的地步了,當北約開始支持反對派之後,局勢岌岌可危的巴沙爾更是直接抱緊了俄羅斯的大腿,藉助俄羅斯的援助和反對派進行戰斗,當北約的軍隊以反恐的名義進軍敘利亞之後,更是只能邀請俄羅斯軍隊對其進行抗衡。
❺ 為何說巴沙爾「毀了」敘利亞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國家的管理雖然越來越民主化,越來越依靠選舉。但是國家的命運,很多時候還是依賴於領導人的決策和管理能力。也就是說,遇到強悍的領導人,遇到手段高超的領導人,國家的發展自然好。但是如果領導人無能,又缺乏治理的能力,那麼國家必然凄慘。而最典型就是敘利亞,為何說巴沙爾「毀了」敘利亞呢?原因主要是三點。
尤其是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等,敘利亞堅決反對美國,最終徹底激怒了西方,激怒了美國,很快美國干涉,敘利亞內戰四起。所以其實是巴沙爾的錯誤政策,讓敘利亞陷入了長期的戰爭,徹底毀了敘利亞。
❻ 同樣是強權人物,中東強人基本被推翻,為何巴沙爾卻笑到了最後
這是因為巴沙爾在背後得到了俄羅斯的強力支持,所以也使得巴沙爾政府並沒有被反對派武裝推翻,並且現在在俄羅斯軍隊的幫助下,巴沙爾政府也在積極地收復失地,現在已經將敘利亞境內的反對派武裝消滅殆盡。所以並不是巴沙爾政府非常的強硬或者是有手段,主要是巴沙爾政府在背後得到了大國的支持,如果沒有大國支持的話,巴沙爾政府根本不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所以我們也希望敘利亞能夠迅速地恢復到和平穩定的狀態,這樣才能夠使得敘利亞老百姓能夠重建家園。這對於整個國家的安全與穩定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❼ 氣憤,俄羅斯為什麼不接受巴沙爾總統的避難請求
當時是普京為了給巴沙爾總統信心,而且俄羅斯為了插手敘利亞事務,直接提供俄羅斯軍隊支援,這比所謂的政治避難強多了,如果巴沙爾總統出國避難,敘利亞會比現在還亂的,IS直接佔領敘利亞都有可能,美國和北約這些西方國家不希望敘利亞重新恢復秩序,坐視IS壯大,養虎為患,甚至還在俄羅斯打擊IS時候拖後腿,這樣這些國家好得到政治和經濟利益,軍火傾銷都是錢啊
❽ 俄羅斯為什麼要軍事介入敘利亞局勢
首先,當前巴沙爾政府處境危急,急需外部援手。經過長達四年多的血腥內戰,敘利亞政府軍疲態日顯,尤其是兵源不足問題日趨凸顯。7月28日,巴沙爾總統首次公開承認,因陣亡、變節和逃避服兵役等情況,曾擁有近30萬軍力的敘利亞政府軍規模減少近半,並坦承「軍隊感到疲乏」,「其他什麼都有,但就是缺人」。由於軍力不足,敘政府軍只能收縮戰線,由此使「伊斯蘭國」輕易奪下巴爾米拉,親政府部隊還退出伊德利卜省。據報道,敘利亞政府控制下的領土不到全國的25%。可以說,巴沙爾政府處境已經非常危險,如果沒有外部強援,巴沙爾政府很難長久支撐下去。
對俄羅斯來說,巴沙爾政府續存至關重要:從地緣政治角度看,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為數不多的忠實盟友,塔爾圖斯港還是俄羅斯在海外的唯一軍港,巴沙爾垮台將使俄羅斯在中東失去重要的立足點;從地區反恐看,巴沙爾政府是目前遏制「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向北高加索地區擴張的重要屏障。如果巴沙爾政府垮台,敘利亞很可能完全被極端恐怖勢力占據,並將直接威脅俄羅斯南翼的安全。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高調示強,宣布將擴大對敘利亞軍事介入。
其次,歐洲難民潮引發的輿論變化,為俄羅斯強行介入敘利亞提供契機。2015年以來,歐洲正遭遇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目前已經有30萬中東難民蜂擁而入,令歐盟國家應接不暇、疲於應對。這些難民絕大部分來自戰亂不斷的西亞北非地區,其中80%難民來自敘利亞。普京9月4日稱,難民潮是歐洲國家在中東和北非錯誤政策的「必然結果」。歐洲國家的外交政策「對美國亦步亦趨」。歐盟國家痛定思痛,重新反思對敘政策,朝著「勸談促和」,反對美國強行干預他國內政的方向轉變。美國所領導的倒敘聯盟有可能分崩離析。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普京公開承認俄軍事介入敘利亞戰亂,實際是要引導敘利亞政局朝著維護巴沙爾政府、打擊「伊斯蘭國」的方向發展。充分顯示俄羅斯在地區事務上發言權和影響力。
第三,「伊斯蘭國」對俄羅斯威脅增大。2014年興起的「伊斯蘭國」非常敵視俄羅斯,該組織因不滿普京支持巴沙爾政府,聲稱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一樣,是「伊斯蘭國」的敵人,曾揚言要打到俄羅斯,並揚言解放車臣和整個高加索地區。此後,該組織曾出資7000萬美元,在中亞開辟新戰場。而俄羅斯是世界上信奉伊斯蘭教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人數僅次於東正教,俄羅斯穆斯林超過25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數的15%,其中不乏「伊斯蘭國」的同情支持者。據俄羅斯專家稱,IS組織中有1000多名俄羅斯人,對俄本土安全構成一定威脅。但俄羅斯2014年忙於應對烏克蘭危機,無暇顧及打擊「伊斯蘭國」。目前,隨著烏克蘭危機局部緩解,俄羅斯的安全關注重點逐漸轉移。與此同時,由於美國主導的反恐聯盟「出工不出力」,「伊斯蘭國」在2015年持續壯大,其活動范圍遍及西亞北非各個國家,極端思想繼續向外滲透。在此背景下,俄需要將目光轉向中東,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投入更多資本。而軍事介入敘利亞、扶植巴沙爾政府就是重要步驟。
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無疑是中東政治中的大事。有分析認為,俄羅斯未來可能在敘利亞建立軍事基地、派駐軍事人員,甚至派出地面部隊和空中力量。這些可能的軍事行動,不僅增強了巴沙爾政府續存的可能性,還使美俄博弈日趨從「暗鬥」轉向「明爭」,中東政治由此迎來更加不確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