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活中如何檢驗鹽里是否有碘
1/
碘單質遇到澱粉會顯深藍色,這是碘的特徵之一
SO:
你家裡有沒用或剩下的土豆,削皮成條,或磨成粉,和水一起.靜置若干分鍾後,放言,水藍有碘,不藍,說明你土豆沒磨好.OK?!
還可以用含澱粉物質溶液代替
2/去賣鹽的地方質問老闆:我要含碘的鹽!!!
3/有實驗條件,請做如下:加熱時碘升華為紫色蒸氣,氣味刺激.如果無法辨別單純的碘然後氣味,建議放棄.
4/有空有錢就去化學試劑店買溶液氯仿或四氯化碳或二硫化碳,把鹽溶解在以上任一溶液中,含碘形成紫色溶液.
以下常識:
元素描述:
呈紫黑色晶體,密度4.93 克/厘米3。熔點113.5℃,沸點184.35℃。化合價-1、+1、+5和+7。電離能10.451電子伏特。具有金屬光澤,性脆,易升華。有毒性和腐蝕性。易溶於乙醚、乙醇、氯仿和其他有機溶劑,也溶於氫碘酸和碘化鉀溶液而呈深褐色。可與大部分元素直接化合,但不象其他鹵素反應那樣劇烈,碘的典型有機反應有:芳香族化合物的親電子置換,形成芳基碘化物;鄰近羰基官能團的碳原子的碘化作用;I2在跨越不飽和烴的多重鍵上的加成反應。但難溶於水,由於歧化反應的結果,所得棕黃色得溶液顯酸性。在水溶液中,需要強的還原劑才能使碘還原(成I-)。遇澱粉會變藍色。
1813年,庫爾圖瓦發表了《海草灰中新物質的發現》論文,並把他取得的碘送請當時的法國化學家克萊門、德索梅、蓋呂薩克等人進行研究鑒定,得到他們的肯定。
正是蓋呂薩克命名它為iode,來自希臘文紫色一詞。由此得到碘的拉丁名稱iodium和元素符號I。
碘在自然界中的豐度是不大的,但是一切東西都含有碘,不論堅硬的土塊還是岩石,甚至最純凈的透明的水晶,都含有相當多的碘原子。海水裡含大量的碘,土壤和流水裡含的也不少,動植物和人體里含的更多。
原子序數:53
元素符號:I
元素中文名稱:碘
元素英文名稱:Iodine
相對原子質量:126.9
核內質子數:53
核外電子數:53
核電核數:53
質子質量:8.8669E-26
質子相對質量:53.371
所屬周期:5
所屬族數:VIIA
摩爾質量:127
氫化物:HI
密度:4.93
熔點:113.5
沸點:184.0
外圍電子排布:5s2 5p5
核外電子排布:2,8,18,18,7
顏色和狀態:紫黑色固體
原子半徑:1.32
常見化合價:-1,+1,+3,+5,+7
發現人:庫特瓦
發現時間和地點:1811 法國
元素用途:主要用於醫葯(例如用於抗菌、治療呆小病和甲狀腺腫)、照相和分析
其他化合物:NaI-碘化鈉
Ⅱ 怎麼區分無碘鹽
加碘鹽,加的是KIO3,不是單質I2,也不是KI。
檢驗方法:
可以使用KI澱粉試紙,和白醋,-----將少量鹽和白醋混合,將KI澱粉試紙放進去,試紙變藍色,就是加碘鹽,不變藍色,就不是。
如果沒有,可以先把少量鹽在干凈的鍋里炒一下,再與另一部分鹽混合,放在少量白醋中,加點澱粉,也可以把混合液滴在土豆上,若出現藍色,就是加碘鹽,若沒有,就不是。
你如果要無碘鹽,可以到葯店裡去買。因為我國是強制加碘的,所以超市裡的應該都是加碘鹽,只有部分特殊需要的可以在葯店提供。
Ⅲ 如何鑒別食用鹽是否含碘
首先要看加碘食鹽包裝袋的真偽,標識和袋上印製的標識是否標
准和齊全。取一小塊土豆沾一點鹽,觀看鹽是否變色,如果鹽沒有變藍,即可判定是未含碘的鹽。
Ⅳ 怎樣區分有碘鹽和無碘鹽
將食鹽用蒸餾水溶解後,滴加KI溶液,再滴加幾滴稀硫酸及少量澱粉溶液,若變藍,則為有碘的,反之則無
Ⅳ 怎樣鑒別買的無碘食用鹽是真的假的和工業鹽有什麼區別。我是沿海地方的,不缺碘,因此不想吃含碘鹽。
有些專家表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鑒定食鹽的真假。
一、從外包裝來識別。真鹽的外包裝袋較厚,摸起來手感較柔和,而假鹽的外包裝袋較脆,而且很薄。編號相同的,則整批鹽都是假鹽。
二、看包裝袋的封口。假鹽的包裝袋是一次性成型包裝袋,封口是用電烙鐵封的,呈鋸齒狀,易變形、易撕破。
三、看鹽質。真鹽比較干凈,白度高,且無雜質。而假鹽的白度較差,有雜質,在分量上,假鹽一般達不到標准。
四、化學方法。真鹽的成分中含有碘。假鹽中沒有碘,用澱粉溶液測試,依據澱粉溶液遇碘變藍原理可以辨別。如果有顏色的變化了,這就說明它是合格的加碘食鹽。
Ⅵ 怎麼辨別鹽裡面有沒有含碘
我們說的含碘食鹽中含的是碘酸鉀KIO3,I元素是+5價有氧化性,所以可以用負價具有還原性的碘的化合物來和它反映生成I2,然後用濕潤澱粉來檢驗
具體操作是把目標食鹽放在澱粉碘化鉀試紙上看試紙是否變藍,若變藍含碘,否則沒有
Ⅶ 俄羅斯吃的是無碘鹽嗎
俄羅斯既有無碘鹽,也有碘鹽。購買的時候,可以看包裝上是否有「含碘」的標注。這個標注俄語的寫法是:Йодированная соль或者Йодированная。請參看下面所附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