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如何從小國變成大國

俄羅斯如何從小國變成大國

發布時間:2022-07-21 18:10:57

Ⅰ 雲石俄羅斯靠什麼從東歐小邦,發展成全球第一領土大國

作者 雲石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當今全球第一領土大國,其陸地面積現高達1700萬平方公里,是排名第二的加拿大的近兩倍之多。

而這令人瞠目的1700萬平方公里,還是縮水後的結果。在沙俄晚期和蘇聯極盛期,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最高時曾突破2200萬平方公里,其規模之大,在人類正式進入星際時代前,估計也少有可比肩者。

俄羅斯之所以能有如此廣闊的領土,與其近代對北亞、中亞的積極開拓密不可分。正是近代幾百年中對亞洲的大力蠶食,這才讓俄羅斯從蝸居東歐平原的一個邊緣小邦,一躍成為雄踞亞歐大陸中央的一流世界級大國。

只不過,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有一個現象十分奇怪;雖然這一時期,歐洲但凡有點實力的國家,莫不大舉對外擴張,但在這股瓜分世界的浪潮中,大家的擴張方式是不一樣的。主要的歐洲國家,無論是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還是後來居上的英法,乃至作為新貴的德國,他們的擴張方式,大多以殖民為主。雖然這些國家也掠取了眾多領土,但在統治上,一般的歐洲列強,不約而同的採取了宗主國——殖民地的間接管理方式,對其所得土地,大多隻作為海外領地,保留相當自主權,並未納入直轄。

只有俄羅斯是個例外。俄羅斯的領土擴張,是赤裸裸的鯨吞,直接並入俄羅斯版圖。

為什麼俄羅斯會在歐洲列強中別具一格?在雲石君看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是地緣關系的緊密。大航海時代來臨後,歐洲列強紛紛在全世界范圍內大舉擴張。而在擴張方向上,無論是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還是後來的英法,其目光都集中在歐洲以外的新大陸和亞非等地。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國家大多位於西歐,直面大西洋,航海技術和海上控制力相對較強,在征服海洋的能力具備後,可以以海為路,較便捷的控制世界;另一方面,新大陸和亞非地域遼闊,可開發價值較高,從中博取的收益更大。

而俄羅斯則不同,俄羅斯由於所處的東歐板塊開發較晚,且氣候苦寒,其實力本就不足以與西歐列強媲美,再加上東歐板塊離大西洋較遠,其所用以通向大西洋的兩大戰略通道——波羅的海、黑海——地中海,又因地形限制,咽喉要津被歐洲其他強國掌控,所以其無法與西歐海洋強國正面競爭,所以只能選擇相對貧瘠的北亞作為自己的主要擴張方向。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俄羅斯獲得了直接拓土開疆的良機。雖然北亞的地緣潛力,明顯與新大陸、亞非不能相比,但由於俄羅斯的東歐本部與北亞、中亞直接山水相連,所以隨著俄羅斯勢力的進入和不斷延伸,北亞和中亞便自然而然的與東歐形成了一個穩固而緊密的地緣整體。

而這一點,西方列強就不行了。固然,西方列強的海外領地,其可開發價值遠在北亞和中亞之上,但是海洋的存在,阻斷了其與歐洲列強本部的關系。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征服海洋的能力越來越強,但再強的能力,也不可能完全弭平海洋的天然地緣阻斷屬性。地緣上的天然疏離,削弱了列強本部對海外領地的控制,使它很難將二者融為一體,只能採用殖民這種羈縻式方法加以控制。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僅僅是地緣上的自然拓展延伸,還不足以成就今日之俄羅斯。關於這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中國早在秦漢時便已基本成型。但在之後的幾千年裡,中原王朝哪怕是極盛的大一統時期,能夠真正直轄統治的(即設流官管理),也不過就是東亞大陸中東部而已,而稍偏離一點的,像雲貴、廣西以及四川等地,就只能採取羈縻手段,間接控制。而再偏遠一些,什麼西域、關外、大漠、青藏等地,盡管他們與中國本部同樣是屬於東亞大陸這個地緣整體,但對這些偏遠之地,中原王朝經常連羈縻都做不到,更別說吞並了。

北亞之於東歐的偏遠閉塞,並不遜於東亞大陸邊緣板塊之於中原,為什麼當年中國不能直接吞並,而俄羅斯卻可以呢?

這還得感謝工業文明的東風。俄羅斯的崛起擴張,正好與人類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折同步。依仗工業的加持,俄羅斯不僅獲得了對游牧武裝的壓倒性軍事優勢,而且工業條件下,人類交通運輸能力也大幅加強,這使得俄羅斯能夠把自己的地緣影響力有效的投射到北亞和中亞。反觀農耕時期的中原王朝,雖然在文明質量上遠高於同時期的邊緣地區,但農耕的天然局限,決定了其不僅不能在軍事上壓倒游牧武裝,而且在地緣影響力的投射上,對地理距離和崇山險阻的突破能力也有限,所以只能對邊緣地區望之興嘆。只有當工業文明到來,中國才終於沖破這種結界,基本實現對邊緣板塊的有效吸納。

而除了工業的加持,北亞的貧瘠本身,也有助於俄羅斯對其之佔領吞並。一般來說,在拓土開疆的目標上,大家都天然的會傾向於選擇那些可開發價值高的地區——畢竟這種地方才有可能創造更多的收益,給自己帶來很高的回報。

但問題是,可開發價值高的地區,其本身的板塊地緣實力自然也相當強大。縱然入侵者可以憑借一時之優勢佔得便宜,但隨著這些板塊開發程度提高,板塊地緣實力逐漸釋放,那麼建立在其基礎上的本土地緣勢力,自然不願意自己頭上再多一個遠在萬里之外的主子,不願自己的利益被無端盤剝——這樣一來,他們必然會生出反抗之心。而其自身實力的逐漸壯大,以及與本部(宗主)的遙遠地緣距離,又決定了,本部未必能奈何得了這些地頭蛇,最後的結果,就是本部被迫放棄對海外領地的統治。

關於這一點,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美國本為英國殖民地。但北美新大陸的地緣潛力,明顯在大不列顛本部之上。以前沒開發時,英國倒還壓製得住;但隨著開發程度提高,北美新大陸的實力不斷增強,逐漸有能力抗拒英國統治,最後終於通過一場獨立戰爭,從英國手中脫離而去。

而北亞不同。北亞,尤其是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與東歐本部的關系也十分疏離。但北亞實在太過貧瘠,這種貧瘠,導致了兩個結果——第一,北亞根本無法形成足以自成一體的地緣勢力,第二,離開了其他強勢板塊的支持,北亞連人類基本正常生活都難以供應。這種情況下,北亞不僅沒有自我擺脫俄羅斯東歐本部的能力,連擺脫它的慾望都受到限制。

而且北亞、中亞的周邊地緣政治環境,也給俄羅斯吞並他們提供了支持。俄羅斯在亞洲大舉擴張期間,有資格對它構成阻礙的對手主要有兩個——西亞的土耳其,和東亞的中國。如果這兩個地緣大國當時足夠強勢,那俄羅斯不僅擴張成果會大打折扣,而且就是搶到的領土,也可能出於博弈需要和戰略緩沖的考慮,不便直接吞並,而採取羈縻方法間接控制——或者乾脆讓它獨立。

可問題是,近代的中國和奧斯曼土耳其,雖然地緣實力足夠強大,但當時都深陷農耕泥沼不能自拔,被西方並列為亞洲兩大病夫,別說阻截俄羅斯了,連自家領土都被俄羅斯吞並了一大塊,所以並不足以讓俄羅斯感受到外來威脅,進而能夠專心的對亞洲擴張成果消化吸收。

而到20世紀,奧斯曼土耳其甚至徹底崩盤,從曾經的一流地緣大國,淪落為蝸居巴爾干一隅和小亞細亞半島的二流國家。至於中國,雖然在20世紀末重新開始崛起,但此時的俄羅斯已經成長為世界級大國,綜合實力並不弱於中國。生米已煮成熟飯,再加上國際形勢決定了,中俄需要緊密合作,故而中國也只有咬咬牙認了。

工業文明的加持,北亞地緣潛力的匱乏,以及周邊其他強勢地緣勢力的沒落,使俄羅斯對亞洲領土的擴張和消化,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最後一個促使俄羅斯直接吞並的原因,則在於其開發亞洲領土的方式。俄羅斯的亞洲領土要麼乾旱(中亞),要麼酷寒(北亞),都不適合常規性的大規模工農業開戰,對這種地方的開發,主要以資源開采為主。

這和西方對殖民地的開發是不一樣的。西方對殖民地的開發,雖然也有單純的資源掠奪,但同時也種植業發展和常規工業建設——而這種開發是需要全民大規模普遍參與的。尤其是全球化時代來臨後,西方普遍將初級工業轉移至亞非拉,進而將他們納入了自己主導的經濟循環。在這個體系中,西方雖然居於高端,但亞非拉地區的穩定,也對這種經濟模式的維持起到了支撐作用。

而且,這種全球化產業鏈條的分布,也多少會給亞非拉當地給當地帶來一定的繁榮和增長。所以這些地區也成為西方產品的消費市場,供西方二次受益。

這種情況下,西方各國有必要給予當地人更多的自主權力,以確保這種雙向經濟模式的穩定,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反之,如果壓迫太多,一旦引發反抗和動亂,這種基於共贏模式的雙向循環經濟體就會受到破壞。

但中亞、北亞不同。俄羅斯的亞洲領土缺乏常規工農業開發條件,無法打造可以自成一體的經濟產業集群,俄羅斯也不需要來自北亞的大范圍工農業開發支持,只要掌控住關鍵的礦產資源,然後再沿西伯利亞鐵路,打造出幾個據點式的工業中心,便足以把握北亞的經濟命脈。這種情況下,由於北亞沒有自成一體的經濟基礎,也不存在大規模的本土市場,俄羅斯也沒必要打造什麼共贏模式,也沒必要考慮什麼當地市場二度開發(當地連人都沒幾個,更遑論市場),所以也沒動力出於繁榮當地經濟,或者維穩考慮,給予他們過度的自主權。

地緣關系的緊密,工業文明的東風,北亞的天然附庸屬性,以及開發模式的不同,這種種因素匯聚在一起,決定了俄羅斯有慾望,也有能力將這廣袤領土直接收入囊中。

不過,要攬瓷器活,也得有金剛鑽。相較於龐大的亞洲領土,俄羅斯東歐本部體量並不算太大,而且位於國土最西端,地緣結構上存在一定缺陷。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要維系龐大的國土,除了本部的強勁硬實力外,也需要在政治體制上做一些設計,以適應自己的特殊國情。

Ⅱ 俄羅斯是如何成為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的

解決了西邊烏克蘭波蘭這些國家的威脅後,發動了十多次俄土戰爭歷時幾百年,獲得黑海的控制權。然後將罪犯向東發配,配合少量軍隊東擴。

Ⅲ 蘇聯是怎麼從一個弱小的國家成長成一個超級大國的啊

先說一下,蘇聯一直也不弱,沙皇時期的俄國雖然是封建國家,可是皇帝完全效仿英法資本主義國家路線,大力發展工業,皇帝的想法很單純,只為了製造出更好的大炮,因為俄皇十分好戰,也就是基於這個願意,雖然國家的百姓窮困潦倒,腐朽不堪,但是俄國的工業那是當時世界最發達的,這個優勢一直受益到現在,當今俄羅斯的重工業仍屬世界一流。

德國入侵蘇聯的時候,蘇聯軍事實力確實不如德國,可是別忘了,蘇聯的重工業基礎非常強,造坦克的速度奇快,雖然質量不如德國的好可是勝在了數量上,當時的情況是,四五輛蘇聯坦克追著一輛德國坦克打,雖然德國戰車世界無敵,但是猛虎架不住群狼啊。。。最後其實是蘇德裝甲對戰基本是打成平手誰也沒佔到啥便宜,德國輸在了天氣惡劣和補給不足上,如果在一個比賽場上雙發軍隊硬碰硬對拼,那麼德國消滅蘇聯易如反掌。

如果德國二戰勝利了發展速度會遠遠超過現在的美國,地球可能會提前進入新的文明時代。因為希特勒在戰前就構想要建立第三帝國,那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國度,天上飛的都是太空飛船,大樓都懸浮在空中,人們都進入了智能時代,然後整個地球有文藝復興的西方區域,有高科技的現代區域,各種自然景觀應有盡有,就像是人間天堂。這個確實有可能實現,二戰以前,世界上90%的科學家是德國人,而且德國在戰爭中先後發明了飛彈(現在導彈的始祖),噴氣式飛機(現代飛機雛形),核能量技術。。。這些都標志著這個國家與眾不同,而美國戰後發展的那麼快,直接原因是很多技術資源都取自德國和日本。

Ⅳ 俄羅斯由小公國發展大帝國的過程

俄羅斯由小公國發展大帝國的過程?
斯科公國的崛起

俄羅斯國家是以東歐平原為中心發展而來的,其居民的先祖為東斯拉夫人。一般認為,斯拉夫人在東歐早期的聚居地大概是位於第聶伯河以西的普里皮亞特沼澤(在今白俄羅斯、烏克蘭邊境一帶)。

公元8、9世紀,斯拉夫人結束了原始的氏族生活建立了公國。公元9世紀末,奧列格王公率諾夫哥羅德大軍南下,一舉征服了基輔,以它為中心建立了「基輔羅斯」。奧列格王公成為第一位「羅斯大公」。他喜好擴張掠奪,因而基輔羅斯逐步成為歐洲著名的強國。

11世紀中葉,基輔羅斯陷入了內戰,分裂割據長達300餘年。1223年,蒙古大軍在征服花刺子模、擊潰波洛伏齊人的抗擊之後,率數萬鐵騎,南下西征,橫掃亞洲,直撲東歐。1243年,蒙古人在伏爾加河流域的薩萊建立了金帳汗國。

大規模的征服戰爭結束之後,金帳汗國建立了對基輔羅斯的統治,其統治起初遭到了當地人民的反抗。於是蒙古人轉而以羅斯王公作為統治工具,並挑撥羅斯王公之間相互爭斗,從而分化反蒙力量,監控羅斯政局,榨取羅斯財富。

在羅斯諸國王公傾軋、爭斗的過程中,莫斯科公國悄然崛起。1304年,莫斯科與特維爾公開爭奪大公權位,雙方征伐不斷。同時,它們又都向蒙古金帳汗爭寵。在這場競爭中,莫斯科王公伊凡一世(1325—1340年)略高一籌。1327年,他自告奮勇,一年之內先後兩次鎮壓特維爾和諾夫哥羅德的反蒙暴動,深得金帳汗歡心。1328年,受寵於金帳汗的伊凡終將「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的頭銜爭到了自己頭上。

伊凡一世憑借替金帳汗向羅斯人征賦稅的特權,大肆斂收民財,被世稱為「伊凡·卡里達」(卡里達意為錢袋)。伊凡一世上賄蒙古王公,下買人心,還大力擴展領地,增強國力。他把隸屬於「大公」名下的弗拉基米爾、佩雷雅斯拉夫里、科斯特羅馬等地納入莫斯科公國版圖,又以兼並、購買等方式取得馬格利奇、加里奇和白湖等地。他還通過種種手段,動員羅斯大主教彼得,把主教駐地由弗拉基米爾遷至莫斯科,從而使莫斯科具備了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這兩大優勢。王權與教權的結合不僅加強了他的政治、經濟力量,而且也建立起了強大的精神支柱。

莫斯科公國的發展與強大,引起金帳汗國的警覺,他們先是把隸屬於大公名下的尼什哥羅德和戈羅傑茨收回,與蘇茲達爾合並,另立一個公國,後又把大公名銜轉封給蘇茲達爾公。莫斯科大公底米德里在大主教阿列克賽的支持下,動用大量教會財產,重金賄買新上台的繆里德汗,又把大公名銜奪回。此後,金帳汗國內亂,實力驟減。底米德里大公乘機以聯姻和戰爭方式,大肆兼並羅斯東北的小公國,甚至開始奪占蒙古人的領地。1380年,金帳汗國與立陶宛聯盟,議定從東西兩面夾擊莫斯科,結果蒙軍慘敗,馬麥汗隻身逃走。庫里克沃戰役對羅斯人擺脫蒙古統治的斗爭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由於這一戰役的勝利,底米德里被人民譽為「頓斯科伊」(意即頓河英雄)。但1382年,蒙古軍隊偷襲莫斯科,底米德里猝不及防,被打敗,不得不再次臣服於金帳汗。此後蒙古統治日趨鬆弛,羅斯人民已經看到獨立的希望。

從15世紀開始,由於經濟發展,地區聯系加強,以及反抗外族斗爭的需要,羅斯各公國逐漸以莫斯科為中心形成了兩個統一的國家。這一統一進程在15世紀下半葉進入高潮,16世紀上半葉基本完成。

1462至1505年,伊凡三世在位。他不惜一切手段來加強莫斯科的地位。他首先在1478年和1485年先後吞並了諾夫哥羅德和特維爾。其他小國也陸續被並入莫斯科版圖。與此同時,伊凡三世也在不斷地謀求最後擺脫蒙古人的統治。他與從金帳汗國分離出來的克里米亞汗國結盟,而金帳汗國則同位於羅斯西方的......

Ⅳ 俄國是怎樣由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發展成為一個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的

靠投靠蒙古人。
蒙古吞並俄羅斯後,依靠那些投靠蒙古的俄羅斯貴族統治俄羅斯。
伊凡一世尤甚,他之於蒙古,猶如汪精衛之於日本。
伊凡一世巴結賄賂蒙古王公,靠蒙古人支持大力擴展領地,搜刮民脂民膏,以增強國力。他和他的後代最終控制了蒙古的大部分土地。之後又夾持其他俄羅斯王公對抗蒙古人,把蒙古人剛走後。莫斯科公國就強大了。
蒙古人在西侵的時候,消滅了大部分文明,所以蒙古人被趕走後,俄羅斯不費吹灰之力,就鯨吞了整個北亞。
之後又慢慢蠶室中亞和東歐,最後形成一個2000多平方公里的各族人民的大監獄!

俄羅斯怎麼從小國變成巨無霸

俄羅斯的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他們是後來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共同祖先。6世紀時,東斯拉夫人逐漸向東歐草原地區遷徙,於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基輔羅斯是俄羅斯的早期雛形。

到了12世紀時期,基輔羅斯分裂為若干個獨立的小公國。直到1237年,這些公國被成吉思汗孫子拔都所佔領,在這里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欽察汗國。欽察汗國東起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算是一個大帝國了。

在蒙古人統治下的欽察汗國內,弗拉基米爾大公在1283年建立了莫斯科公國。莫斯科公國在蒙古人的支持下勢力急劇膨脹,在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後,便帶領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俄羅斯這個稱號也正式出現在歷史中。

到了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打敗了瑞典,俄羅斯參政院授予其「全俄羅斯的皇帝」頭銜,俄羅斯正式成成為橫跨亞歐大陸的世界帝國,開始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此時的俄羅斯是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之下。全盛時的沙俄國土面積約2280萬平方公里,1億2560萬人,僅次於當時的清朝和大英帝國。

然而,由於沙俄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機,導致其經濟實力在20世紀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時代遠不及歐洲幾大強國。隨後,政局動盪不定的俄羅斯帝國錯誤的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導致了國內二月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建立。

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羅斯建立了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政權。1922年,俄羅斯和其它十幾個加盟共和國一起成立了蘇聯。二戰期間,蘇聯打敗了法西斯德國,維護了世界和平。1991年,蘇聯解體。

Ⅶ 俄國怎樣從一個狹小的小國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

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羅斯為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
中世紀後期俄羅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帝國,並從15世紀起開始向亞洲和東歐擴張。在歷代沙皇的領導下,俄羅斯帝國在18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1795年1月3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定,10月24日,普魯土也在協定上簽署。根據該協定,波蘭領土被全部瓜分。「俄國吞並了立陶宛、庫爾蘭、西白俄羅斯和沃倫西部,把邊界推進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線,共12萬平方公里,人口120萬,並從(中國)清朝掠奪了15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東北、庫頁島和新疆西部。沙俄和蘇聯又在中國策動外蒙古獨立,並吞並了唐努烏梁海,通過武力侵略和外交欺騙,加上外蒙古獨立,共使近330萬平方公里土地脫離了中國懷抱。

Ⅷ 俄羅斯和美國從小國幾百年後怎麼變成大國的呢

(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2)「杜魯門主義」的出台。(3)蘇聯敗下陣來,蘇聯解體。(4)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5)信息:大力發展核武器,進行軍事競爭。例子:朝鮮戰爭、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等。(6)三種觀點:一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人民反對戰爭,呼籲和平;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約等。二是時有摩擦時有緩和;三是摩擦不斷,關系惡化。

Ⅸ 俄羅斯為什麼可以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國發展成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國家

從地圖上就可以發現,俄羅斯絕大部分疆域都在亞洲,雖然它一直一來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國家。
俄羅斯疆域的擴展更多來源於亞洲而非歐洲,其擴張時間集中在17至18世紀,這個時候中國處於明朝末期,蒙古處在勢力衰弱期(元被明滅後就漸漸衰弱下去,這也就是為什麼必須與後金聯手的原因),滿清雖然在擴張,但更多的是向明開戰,向李朝開戰,真正向俄開戰的不多(除非欺負到家門口了,康熙時候才打了一仗)
可以說,俄羅斯鑽了空子,鑽了時間的空子,也鑽了歷史的空子
這與君主是否總能雄才大略沒有太多關系,有些時候,歷史的機緣會成就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如何從小國變成大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