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掌握核技術
10個
核技術與核武器技術不是同一個含義.許多沒有核武器的國家,其民用核技術已經領先世界,比如日本和加拿大.綜合來看,核技術排名如下:
1、美國
2、俄羅斯(在民用領域落後美國一定距離,江蘇田灣核電站工期延後就證明技術上存在不少問題)
3、日本(其下一代核反應堆技術相比美國並不落後多少)
4、法國(國際核聚變試驗反應堆落戶法國就是明證)
5、中國(中國也有自己的核聚變試驗反應堆,且艦用高溫氣冷堆技術是世界獨家擁有)
6、加拿大(連中國的大亞灣核電站都得借用他們的技術)
7、英國
8、以色列(雖然沒有公開宣稱擁有核武器,但它到底有沒有地球人都知道)
9、印度
10、巴基斯坦
B. 空間核技術是什麼
空間技術與核技術是現代高技術的兩大重要領域,而這兩門技術的完美結合則是現代人類智慧的又——結晶。
核能源可以成為航天的動力。
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在宇宙空間,已有來自世界各國的4500顆衛星。至20世紀90年代中約有70顆衛星採用了同位素電池和核反應堆電源。美國於1965年4月發射的SNAP-10A衛星,雖只運行43天,卻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核反應堆電源的衛星,這表明核反應堆電源是可以作為空間能源而加以利用的。
空間核反應堆能源的研究起步於美蘇對峙的20世紀50年代。現在,從中國航天技術發展戰略考慮,也只有空間反應堆電源才能滿足航天事業發展的要求。
雖然各國都在積極發展空間核反應堆能源,但反應堆在使用中或在事故條件下是否對人造成危害?對地面或近地空間是否產生污染?是否會因發射、操作失誤或失控而產生爆炸?
據文獻記載,在美國發射的38個空間核電源中,共發生4起事故,但沒有發生人身傷害後果。
前蘇聯的空間核能源發生了兩起較大事故,但檢測表明未造成放射性污染。
首先,對空間核能源應有使用評價。
與太陽電池-蓄電池組合電源不同,空間核能源與光照無關,可在強磁場和塵埃流等等惡劣環境下工作,適合於星際和深空探測。核電源具有抗輻射能力,適合機動飛行,可用於大功率、長壽命、低軌道的航天器。例如可作為多功能軍用衛星和空間站電源。
空間核電源具有結構緊湊,造價低,壽命長的優點:一個電功率為100千瓦的空間核反應堆,堆的本體積僅為20餘升。在造價方面,美國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估計,一個100千瓦的電力系統,採用核反應堆將比用太陽能節省約4/5的費用;法國曾對200千瓦系統進行比較,初次生產(包括研究開發費用)價格與太陽能系統相當,若重復生產,其價格只相當於大陽能系統的1/100。
空間核反應堆能源目前使用壽命目標為3~5年,計劃21世紀初達到7~10年。
其次,再談安全評價問題。
聯合國和平利用空間科學技術委員會在1978年「宇宙-954事故」後,對原子能在空間的和平利用作過多次討論。那次事故發生在1978年1月24日,前蘇聯軍用衛星「宇宙-954號,因控制機構失靈墜人大氣層,變成許多小碎片,散落在加拿大。
1992年,又進行了專門討論,專家們認為只要採取下列措施,空間使用核能是安全的:
(1)衛星進入工作軌道前,反應堆不能啟動;
(2)帶核反應堆電源系統的衛星在低軌道使用時,必須有兩套獨立系統保證核電安全;
(3)反應堆的燃料除不能用鈈-239外,其他濃度的核燃料未受限制。
前蘇聯在「宇宙-954事故」後進行了兩年的研究,制定出一整套確保反應堆系統安全的措施:
(1)發射前任何情況下保證反應堆處於次臨界(包括掉入水中、石油和沙漠中)狀態;
(2)有兩套獨立的安全的工作系統保證核安全:當停堆(事故停堆或任務完成後停堆),能用電火箭將核電源推人高軌道;當此計劃失敗後,衛星掉到110~100公里時,由地面或儀表庫單獨發出指令,引爆核屯源,使核電源系統粉化,其可靠性為0.99995;當再一次失敗時,衛星降到90公里時,空氣的摩擦力將使核電源系統解體,燃料元件彈出,燒毀。保證掉到地球上粉塵的放射性活度極小,與地面本底差不多。
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對反應堆的控制系統的設計都增加了安全性。
據美國和俄羅斯空間核反應堆的運行狀況和安全分析結果,反應堆的主要危險來自於運載工具的飛行器本身非核電部分及反應堆冷卻劑喪失事故。但即使發生事故,空間核反應堆的放射性污染不大,不會對環境造成超過允許劑量的污染。
有關空間核能源的另一個設想是,在月球建立能源基地。
美國科學家曾於1968年提出,在地球軌道上,發射巨大的太陽能電池衛星,利用它再將太空中獲得的電力用微波送回地球。這一設想將在21世紀初成為現實。
日本材料科學技術振興財團進一步提出了月面能源基地構思。根據這一設想,日本將於2010年,在月球表面上設置大型日鏡對太陽光進行聚光,再由發電裝置轉換成電力,把所得電力變換成激光返回地球的輸電裝置。發電規模為500千瓦,地面接受其電力約1/10的50千瓦,這是第一階段。
2020年以後為第二階段,計劃在月面設置發電規模為400000千瓦的原子反應堆,以靜止軌道上的長中繼衛星為中介,向具有150米拋物線聚光鏡的地面接受電力基地供應激光,激光強度設想為3~5千瓦/平方米,可獲得約6000千瓦電力,屆時還將驗證太空發電對環境和氧氣的影響。
第三階段定於2050年時實施,屆時將在月面建立1000個100000千瓦的長期反應堆,可利用月球上的鈾資源,實行發電,地面可獲得20000千瓦/個的電力,共計20000000千瓦總電力。
第四階段為2100年以後,再由核發電向太陽能發電轉移,從而建立永久性的能源供應基地。
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核能的前景永遠是光明的。
C. 為什麼全世界的核廢料要運往俄羅斯
目前全球一共有六百多座核電站,正在運行的反應堆有400多座,這些核電站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對於這些核廢料的處置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由此可見,世界上擁有乏燃料後處理的國家不單是俄羅斯,所以不可能是全世界的核廢料都運到俄羅斯去,有些國家自己有加工處理的能力。
D. 中俄核能項目正式開工,這會給兩國帶來哪些好處
中俄核能項目正式開工,我認為這對於兩國的發展都能帶來很多好處。
核技術共同進步。
因為中國和俄羅斯在核工業方面都有各自擅長的地方,而且各自的技術都已經達到世界先進行列。所以兩個國家能夠進行合作,不僅可以有效的開展技術交流,而且也能讓自己的技術取長補短,因此雙方的這個項目對於兩個國家的核技術來講,都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對於國家核技術的研發以及推動,具有深遠影響。
總結:隨著現代社會不斷的發展,核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和俄羅斯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掌握核技術的國家,必須要加強在這方面的技術培育以及技術發展,這樣才能讓國家落於不敗之地,讓國家地位在國際社會上有話語權。
E. 俄羅斯的核技術是怎麼來的
俄羅斯的核技術來由和美國不同。二戰時美國本土基本沒有收到侵擾,可以在大後方全力進行「曼哈頓計劃」。
而俄羅斯二戰蘇聯當時損失慘重,後方也是沒有經濟和工業基礎的大地。所以俄羅斯的核技術是二戰後利用大批科學家和技術資源集中開發出來的
F. 作為俄羅斯立身之本的俄羅斯核武庫究竟有多強大
總的來說俄羅斯這幾年的核武庫更新不多,但論一個國家的核武庫強不強大在於核威懾的神秘性,就好比美國作為世界第一核大國,依舊不敢動俄羅斯,就是因為不知道俄羅斯的技術究竟有多先進,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俄羅斯現在擁有的核武器很多都是來自蘇聯,所以俄羅斯自研出來的核武太少了,隨著時間的流逝,俄羅斯現在有的核武器已經存了幾十年了,核武庫的更新還是非常之少。
但這種結果跟俄羅斯近些年來的經濟和技術有絕對的關系,別看俄羅斯在核武器方面投入了很多,但核心技術都是蘇聯那時候傳下來的,所以技術上沒有太大進步,俗稱“吃老本”。
總結一下,作為當年西方和東方的巨頭,美國與蘇聯,他們的核武庫技術底子非常扎實,所以接受傳承的俄羅斯自然不在話下,不要因為創新方面的輕微不足而小覷俄羅斯,能讓美國害怕,就足以證明俄羅斯核武庫的強大。
G. 蘇聯哪來的核技術
是前蘇聯間諜科瓦爾功地獲取了美國製造核彈的曼哈頓項目 倨克里姆林宮一份聲明稱:科瓦爾是唯一一位成功滲透進入曼哈頓項目秘密工廠的蘇聯情報人員 ,他的工作「幫助俄羅斯大大加快了核彈的研製進度,他在執行特殊任務時表現出了勇氣和英雄主義精神」這份聲明使西方學者感到震驚。科瓦爾是一位在蘇聯軍事情報局受到嚴格訓練的間諜,他可以接觸到美國的核工廠。核專家稱,核彈的製造機密要比核彈的設計機密更為重要。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負責設計核彈,而核彈的組成部分和燃料是在田納西州的橡樹嶺、俄亥俄州的代頓等地點的秘密核工廠生產的。科瓦爾以一名陸軍軍士的身份不僅滲透進入了這些工廠,他還負責這些工廠的評估工作。曾在橡樹嶺與科瓦爾共事的克拉米什稱:「他可以接觸到所有東西,他有自己的吉普車,只有很少的人有自己的吉普車,他很聰明,他是一位受過蘇聯軍事情報局訓練的間諜。」科瓦爾在戰後逃離了美國,美國在這之後獲悉了他的間諜活動。但決定封鎖消息。···········很顯然這次間諜行動對蘇聯的幫助是可想而知。
採納哦
H. 現在的俄羅斯究竟有沒有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軍事技術
俄羅斯現在有核動力巡洋艦和核動力破冰船,至於核動力航母技術,對於俄羅斯並不難。俄羅斯在幫印度改造航母也積累了很多經驗核技術。現在俄羅斯的難題不在於核動力技術方面,難題在於資金方面。自從俄羅斯的經濟出現了負增長,就沒有繼續建造航空母艦。不是沒有技術,是沒有經費去維持。
03、2019年俄羅斯經濟停止了負增長,為什麼沒有建造核動力航母
也有一些疑問是俄羅斯現在經濟已經沒有負增長,但為什麼還沒有建造核動力航母?
雖說俄羅斯經濟已經開始復甦,但俄羅斯還是第二軍事強國,這個軍事強國意味著俄羅斯有大批的武器裝備需要日常維護,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經費。包括培養技術人員也需要經費,不是說經濟好轉了就可以弄一艘核動力航母出來玩玩,要從俄羅斯國情來多方面考慮。
I. 俄羅斯的核技術世界一流嗎他的核電出口目前超過千億美元.為什麼
從來不是世界一流。論核武器技術,毛子一直遠不如美國。論核電,毛子更沒有什麼影響。出口千億完全是錯誤的數據。現在核電出口比較多的無非就是法國,日本和加拿大的核電技術。
J. 第一個真正將核技術用於和平事業的國家是
最先把核能用於和平事業的國家是前蘇聯,因為蘇聯首次建成了核電站,將核能和平利用。
1954年6月,前蘇聯在莫斯科近郊粵布寧斯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向工業電網送電的核電站,但功率只有5000kW。
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於1954年6月27日在前蘇聯建成,成為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成功典範。它的建設是當時的最高機密,即使是身處建設工地的工人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建造什麼。
1954年6月27日,俄語廣播電台播報的一則新聞震驚了全國和世界,「在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共同努力下,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5000千瓦發電量的核電站,該核電站已為蘇聯農業生產項目提供所需電力。」奧布靈斯克核電站(Obninsk)位於俄羅斯卡盧加州,它的投入使用標志著人類核電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核能的和平利用成為現實。
這所核電廠當時以高度隱秘的方式建造,甚至是工地上的建築工人都搞不清楚他們所在的確切地點。直到1954年的6月27日,前蘇聯政府才通過廣播電台正式向全國和全世界播出了這一震驚聽眾的消息:「感謝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努力,蘇聯終於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核電廠,總輸出功率可達5000kw。目前,這座核電廠已經完全竣工,並已投入使用,為蘇維埃的農業項目提供電能。」當時,前蘇聯幾乎所有的報紙媒體也都加入到宣傳行列中,在全國各地報道這座核電站。而國際媒體同樣也無法忽視這條聳人聽聞的消息。
事實上,原子能的歷史早在1954年6月奧布寧斯克核電站投入運作之前、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已經深深紮根。在奧布寧斯克核電站中的反應堆當時被命名為「和平原子能(Atom Mirny)」項目。這個核電站是在數以千計前蘇聯著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共同努力下建造的,其建造的時間創下最短記錄——項目從策劃到實際建造竣工,總共只用了僅僅3年時間。
從這次核電廠的建造中,俄羅斯科學家們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經驗,為之後該國原子能發展計劃的推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該處反應堆本身在建造時就特意帶有很大范圍的「可調試性」,因此,科學家們就有了更多的實驗材料。
2002年4月30日俄羅斯原子能部宣布,正式關閉這座已經安全運行了近50年的核電站,並表示考慮在將來將其建成一座核能博物館。俄羅斯原子能部之所以作出上述決定,主要是出於經濟和安全兩方面的考慮。由於設備老化,要保證這座核電站安全運轉,每年需支出3000萬盧布的費用。
用於該核電站的 「和平原子能」(Atom Mirny)反應堆是世界上第一座通過常規輸電網供應電力的動力堆,也於2002年4月29日關停,但反應堆廠房本身不會完全拆除。雖然這座設施規模很小,但是它已被全世界公認為人類科學與技術發展過程中的標志性時刻。
現在,奧布寧斯克核電站正式變身為俄羅斯的一座博物館和科技館,更名為「斯奧布寧斯克科學城」。2008年6月26日,也就是這座反應堆投運54周年的前一天,最後一批乏燃料元件從俄羅斯奧布寧斯克科學城的「和平原子能」(Atom Mirny)反應堆中卸載完成,標志著這座反應堆光榮退役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