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拿破崙俄國戰役
1812年夏,拿破崙集結軍隊,於6月24日,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這場為了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爆發了。
戰爭開始時,俄國由於防守薄弱,只有兵力約24萬人,不足以抵抗在此前歐洲無敵的拿破崙軍隊,庫圖佐夫採取了撤退的策略,並沿途放火,實行焦土政策。
法軍進入俄國腹地後,遇到俄國軍民的有效抵抗,尤其是戰爭開始後不久,俄國的天氣很快進入了秋冬天氣,寒冷的俄國曠野讓遠道而來的法國士兵水土不服。
法軍處於四面受敵,彈盡糧絕的境地。這時嚴冬逼近,拿破崙一世為南下尋找糧食和溫暖的住所,被迫於10月19日放棄莫斯科。
(1)拿破崙攻打俄羅斯是什麼戰爭擴展閱讀:
拿破崙的戰爭設想是進軍莫斯科,迫使俄軍與之決戰,消滅俄軍主力,從而讓沙皇在談判桌上屈膝。但俄軍奉行了誘敵深入、避敵鋒芒的戰略,而拿破崙卻根本沒有做在俄國冬天作戰的准備。
另外,此時法國試圖征服西班牙的戰爭仍未結束,入侵俄國使法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境地。
驕傲和盲目的自信讓拿破崙錯估了形勢,試圖談判失敗後不得不在敵軍主力尚存的情況下撤軍,結果,成千上萬法軍的屍體鋪滿了從俄國到法國的撤退道路。
遠征前並不是沒有人警告過拿破崙,前駐俄大使就勸阻他不要把戰線拉得過長,要小心俄國的寒冬。但20年常勝的軍事生涯讓拿破崙喪失了警惕,他聽不進別人的不同意見,開始一意孤行。
雖然俄軍幾乎沒有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但卻在一場消耗戰中最終拖垮了拿破崙,改變了歐洲大陸的力量對比。
Ⅱ 拿破崙打沙俄戰役叫什麼
1812俄法戰役:
薩塔諾夫卡戰役 – 奧斯錯夫諾戰役 – 克押司提賽戰役 – 斯摩棱斯克戰役 – 第一次波羅茲克戰役 – 瓦魯提諾戰役 – 博羅金諾戰役 – 塔魯提諾戰役 – 小雅羅斯拉夫韋茨戰役 – 第二次波羅茲克戰役 – 斯薩斯尼基戰役 – 維亞濟馬戰役 – 斯摩利亞尼戰役 – 卡拉斯諾伊戰役 – 別列津納河拿破崙撤退戰;
1812年夏,拿破崙集結軍隊61萬,分為三路,其中中路由其親自帶領指揮,大軍在法國控制的華沙公國集結,6月24日,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
法國和俄國兩國戰前的軍事力量對比:
法國:作戰兵力:61萬,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分3個集團,共44.4萬人,940門火炮;第二梯隊17萬人,432門火炮;
俄國:西部邊境共軍隊22-24萬,分3個集團,火炮942門。
拿破崙兵分5路,命繼子歐仁親王和弟弟熱羅姆國王各領8萬軍隊,在他的右側後方跟進,以保護法軍的交通線;命法國麥克唐納元帥率3.4萬普魯士軍隊向北守衛波羅的海沿岸;命施瓦岑貝格元帥的3.4萬奧地利軍隊負責掩護法軍主力部隊的南側;拿破崙自己親率主力大軍30多萬人,從中路直插立陶宛突破俄軍防線,以尋找俄軍主力決戰。拿破崙過於自信滿滿,以前和沙皇交手的經歷令他對對手不屑一顧。因而他並沒有充分估計到在俄羅斯的荒原上將要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認為只要抓住俄軍主力打上幾仗,戰爭很快就會結束,根本不會拖到冬天。拿破崙命令軍隊帶上了盡量多的隨身軍需用品,卻並未重視大力加強軍隊的後勤補給。
與拿破崙的龐大兵力相比,俄軍則顯得比較單薄,沙皇只能聚集起20多萬部隊。這些兵力的大部分約15萬人由俄軍總司令巴克萊將軍率領,部署在西部邊境的涅曼河附近;巴格拉季昂親王指揮5萬部隊,守衛在涅曼河和布格河之間地區;在這兩支軍隊之間,是普拉托夫將軍的8000哥薩克騎兵;另外還有托馬索夫將軍的3萬部隊,部署在西南邊境,以對付施瓦岑貝格的奧地利軍隊。
6月28日,拿破崙進占立陶宛首府維爾納(今維爾紐斯),邊境俄軍全部撤走。拿破崙立即揮軍直取巴克萊的軍團,同時命弟弟熱羅姆迅速進軍圍殲巴格拉季昂的部隊,只要這兩支俄軍最主要的部隊被殲滅,那麼俄國就再沒什麼可憑仗了。不料熱羅姆接令後猶豫不決,行動拖延,導致巴格拉季昂的俄軍迅速撤退,脫離了險境。而面對拿破崙的攻擊,巴克萊也避而不戰,率軍後撤至德里薩河畔的營地堅守。巴克萊認為法軍勢大,不宜與其正面交鋒。他力爭與巴格拉季昂的部隊互相掩護,竭力遲滯法軍的攻勢,從而拖垮後勤補給困難的法軍。
熱羅姆的行動遲緩使拿破崙圍殲俄軍主力的計劃告吹,他一氣之下撤掉了熱羅姆的職務,由法軍達武元帥接任。拿破崙本想乘勝進軍,可是該死的後勤問題此時來困擾他了。法軍人多,又遠離本土作戰,後勤補給線本來就拉得很長,運輸較為困難,供不上大軍的日常消耗。在以往作戰時法軍經常是就地取食,偏偏俄國人這次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法軍所過之處一片廢墟,即使大肆洗劫也得不到多少東西。而且俄國正值盛夏,不但酷熱難當,還經常大雨傾盆。俄國的土質道路一片泥濘,法軍行軍極為困難。因為糧食缺乏,喂牲口改用其他飼料,結果騾馬大批死亡,導致上百門火炮無法攜帶,只好被迫丟棄。拿破崙不得不在維爾納滯留了18天,以等待後方的補給部隊。
7月中旬,法軍又進攻了。達武的軍隊很快攻佔了第聶伯河上游的重鎮莫吉廖夫,從而切斷了巴克萊和巴格拉季昂兩軍的聯系。拿破崙抓住這個戰機,命達武繼續追擊巴格拉季昂,自己則率軍直插兩軍之間的維捷布斯克,准備在這里再次兜住巴克萊軍團。巴克萊見勢不妙,連忙後退到維捷布斯克以東的俄國故都莫斯科的門戶斯摩棱斯克。不久,巴格拉季昂的部隊也逃脫了達武軍的追擊,趕到這里與巴克萊會合。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認為拿破崙是想直取莫斯科,於是下令讓巴克萊等俄軍死守斯摩棱斯克。
拿破崙於7月28日攻佔維捷布斯克,在這里又停留了14天。一方面因為拿破崙還不清楚俄軍主力的動向,另一方面是法軍的境地日趨窘迫,戰線越拉越長,補給更加困難,俄國天氣惡劣,道路泥濘,法軍因傷病而大量減員。開戰1個多月以來,在沒有經歷什麼大戰的情況下,法軍已減員達13萬多人,馬匹也減少了8萬多匹。拿破崙意識到這次戰爭可能會很困難了,面臨的形勢是以前從未經歷過的。但拿破崙是從不會向任何困難低頭的,他堅信只要能抓住俄軍主力決戰,勝利還是自己的。8月12日,拿破崙得知俄軍主力已聚集於斯摩棱斯克,立即命各路法軍向東前進,直取斯摩棱斯克。
8月16日,法俄兩軍在斯摩棱斯克發生激烈戰斗。法軍兇猛地向斯摩棱斯克堅固的城防和周圍高地發起進攻,俄軍用大炮和排槍堅決阻擊,法軍猛攻一天,傷亡很大。第二天,拿破崙集中了炮火向城內轟擊,引燃了城內的木質民房,很快城內一片大火熊熊。法軍奮勇登城,與俄軍展開了血腥的白刃戰。雙方反復進行拉鋸拼殺,城壕內外屍橫遍野。在法軍的一再猛攻下,斯摩棱斯克城防出現了多處缺口。為了不使全軍覆滅,巴克萊命俄軍燒毀了一切不能帶走的彈葯和物資,然後趁夜率軍沿通向莫斯科的大道東撤。
拿破崙佔領了斯摩棱斯克,可是法軍又傷亡了近2萬人,卻還是沒能夠消滅俄軍主力,更沒有達到使俄國屈服的目的。此時已近8月底,俄國的秋天很快就要到來。看這個戰場形勢,即使法軍再向前進,俄國人還會繼續後撤到更遠的地方,恢復實力,繼續抗爭。那樣的話,最不想見到的冬季作戰就要到來了。現在拿破崙面臨三種選擇:第一,收兵回國,但這是拿破崙永遠也不會考慮的;第二,在冬季堅守斯摩棱斯克一線,以便等到來年春天再重整大軍進攻俄軍;第三,立即前進,以迫使俄軍與法軍決戰。
這三種選擇中,在斯摩棱斯克過冬是最佳方案。此時法軍經長途行軍及戰斗傷病已大量減員,再加上去還要分兵去保護兵站、補給點和交通線上的橋梁,拿破崙手中能夠作戰的部隊只有不到17萬人。而且給養已消耗殆盡,食品越來越短缺,隨軍馬匹大量死亡,騎兵威力已大減,炮兵也因沒有馬匹拖曳而逐漸掉隊。除此之外,法軍還經常受到小股俄軍和游擊隊的襲擾,弄得軍力疲憊,士氣衰退。法軍極其需要一段休整時間,以培養戰鬥力,重新發動攻擊。然而拿破崙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孤注一擲,冒險東進。拿破崙認為,如果真的停止前進,就會給俄國半年多的喘息時間,沙皇就會利用這個時機抓緊動員和訓練新軍,並從英國得到物質上的援助。到時不但俄軍將比現在更強大,而且法國也難保不會後院起火,特別是拿破崙最放心不下的西班牙半島。唯有此,拿破崙才決心做一賭博,以抓住俄軍主力進行決戰作為這一世紀籌碼。8月29日,拿破崙率法軍主力離開斯摩棱斯克,沿通向莫斯科的大路向東進發。
此時,俄軍的形勢也出現了變化。從開戰以來巴克萊率軍一直不斷地撤退,從沙皇到各級將領都對他十分不滿。血氣方剛的亞歷山大一世希望能盡早將法軍趕出他的國土,所以他迫切想和拿破崙打上一仗。8月底,沙皇解除了巴克萊的職務,任命老將庫圖佐夫為俄軍總司令,並調動各路俄軍前來保衛莫斯科。庫圖佐夫時年67歲,一生從軍,曾與波蘭人和土耳其人作過戰,1805年又指揮俄軍與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茨打過一仗。庫圖佐夫性格堅毅,眼光敏銳,是個優秀的統帥。雖然此時他已垂垂老矣,身體很虛弱,眼睛也瞎了一隻,但他還是毅然挑起了領導全軍的重任。
庫圖佐夫仔細分析了戰場形勢,認為可以和法軍打一仗。他准備以積極防禦的手段盡量殺傷敵人,改變敵我力量對比,為日後交戰和殲滅法軍保存實力。俄軍雖然一路敗退,但主力未損,對侵略者的痛恨使他們的士氣反而更加高昂。俄軍的騎兵部隊很精良,分為輕騎兵、重騎兵和龍騎兵,此外,俄軍還擁有數千名優秀的哥薩克騎兵,他們雖然不善交戰,但善於追擊、警戒和伏擊。俄軍的步兵相當英勇善戰,只是裝備較差,在火力上和法軍比居於劣勢。不過他們堅信俄國元帥蘇沃洛夫的名言:刺刀比子彈更有用。俄軍炮兵也在新近進行了整編,配備了一批新武器。它規模龐大,包括44個重炮連和58個野炮連,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高於法軍。手中有這樣一支部隊,庫圖佐夫對即將到來的會戰充滿了信心。作為一名大軍統帥,他也希望能與當世第一名將拿破崙真刀真槍地較量一場,分個高低上下。庫圖佐夫精心選擇了距離莫斯科120公里的博羅季諾村作為戰場,這里正位於斯摩棱斯克通往莫斯科的大道上。俄軍陣地正面寬8公里,右翼緊靠莫斯科河支流科洛查河;左翼與難以通行的烏季察森林相連;中央以低矮的庫爾干納亞高地為依託,在上面修築起了一座拉耶夫斯基棱堡作為防禦支撐點;主陣地後方有森林和灌木林,便於隱蔽配置軍隊和實施機動;在棱堡以南的俄軍左翼主要是平地、沼澤和叢林,俄軍在這里主要以謝苗諾夫斯卡婭村為主要支撐點,附近還有3個小的防禦棱堡,以巴格拉季昂棱堡為主。庫圖佐夫認為法軍會沿新斯摩棱斯克大道推進,所以把兵力最雄厚的巴克萊軍團放在了陣地右翼;中央和左翼則由巴格拉季昂的部隊來防守。相對而言,巴格拉季昂的防線過長,從而給了法軍以可乘之機;在左翼主陣地前約2公里,俄軍修建了一座舍瓦爾季諾棱堡,有1個師部隊防守。俄軍在博羅季諾陣地的總兵力為12.2萬人,大炮約為640門。
9月5日,拿破崙大軍抵達博羅季諾。拿破崙在巡視陣地時發現俄軍的舍瓦爾季諾棱堡位於左翼陣地之前,威脅著進攻法軍的側背。他立即命達武的部隊拔掉這一釘子。戰斗從日落一直打到將近午夜,法軍終於攻佔了這一棱堡,俄軍損失大約5000人,殘余兵力退回主陣地。
9月6日,拿破崙再次巡視戰場,確定了兵力部署。因為兵力不足和地形限制,拿破崙沒有採用從側翼迂迴俄軍的戰略,而是決定從正面進行強攻。拿破崙命達武率第1軍進攻俄軍左翼的巴格拉季昂棱堡;內伊的第3軍在朱諾的第8軍的緊密配合下,以近衛軍為戰略預備隊,向中央防線的拉耶夫斯基棱堡南面的謝苗諾夫斯卡婭村進行攻擊;歐仁的第4軍在科洛查河北岸作戰,其任務是摧毀博羅季諾村,然後利用3座特製的浮橋渡河,向拉耶夫斯基棱堡發動進攻;波尼亞托夫斯基的第5軍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從側翼包抄俄軍左翼;繆拉則指揮第1、2、4三個騎兵軍,對中央和左翼俄軍進行決定性的一擊。因為法國大軍散布在漫長的進軍路線上,進攻博羅季諾的總兵力約為13萬人,大炮587門。可以看出,拿破崙已瞅准了俄軍中央和左翼防線的弱點,決心從這里實現突破。
9月7日凌晨6時,法軍集中了所有炮兵火力,向俄軍陣地猛烈轟擊,俄軍也毫不示弱,還以炮火。雙方進行了長達幾小時的炮戰,整個戰場上沙石橫飛,硝煙彌漫,百米處不見人形。隨後,法軍在全線發起了進攻。達武的第1軍猛攻巴格拉季昂棱堡,俄軍炮兵猛烈開火,打得法軍屍橫遍地。其後俄軍步兵射出排槍彈雨,打亂法軍進攻隊形,雙方接著展開了殊死的肉搏戰。混戰中,達武的坐騎被擊中,他本人也被震傷,只得撤下戰場,將指揮權交給法軍師長德賽。雙方反復拉鋸,法軍一度攻佔了俄軍陣地,但在俄軍援軍的反攻下,又被趕了出來。德賽重新集結法軍,再次向巴格拉季昂棱堡發動猛攻,繆拉元帥的騎兵也加入了戰斗。整個戰場上到處都是大炮對轟、刺刀拼殺和騎兵肉搏。雙方軍隊瘋狂地在陣地上一次次撞擊,拚死廝殺。戰斗中,左翼俄軍主將巴格拉季昂親王中炮負傷,2周後死去。法軍不顧傷亡地一次次發起沖鋒,終於奪取了2座棱堡,並毫不留情地猛攻主棱堡。戰斗一直持續到了中午,經過連續8次攻擊,法軍終於攻佔了巴格拉季昂棱堡。
在法軍進攻巴格拉季昂棱堡的同時,波尼亞托夫斯基的第5軍也向俄軍的左翼防線進行了迂迴。上午8時,雙方軍隊展開了激戰。因為俄軍部分兵力被抽去支援巴格拉季昂棱堡,法軍很快攻佔了烏季察村,並繼續向縱深挺進。庫圖佐夫急忙從右翼抽了1個軍趕過來,頑強阻擊法軍。經過激烈戰斗,法軍的攻勢被遏阻住了,但俄軍指揮官圖奇科夫也在戰斗中陣亡。
在俄軍右翼,歐仁親王率領法軍第4軍向博羅季諾村的巴克萊部隊發動攻擊。雙方進行了幾個回合的爭奪,小有傷亡後,俄軍主動退回了主陣地。法軍佔領了博羅季諾村,然後於上午9時30分架浮橋渡過科洛查河,開始進攻拉耶夫斯基棱堡。法軍先以大炮猛烈轟擊棱堡,給堅守在棱堡後方的俄軍騎兵以巨大殺傷。稍後,法軍步兵奮勇沖向棱堡。守衛在這里的俄軍因分出了一些軍隊去支援自己的左翼,因而陷入一場苦戰。法軍的第一次進攻在俄軍的排槍炮火下被擊退了,但很快又發動了第二次進攻。法軍不顧死傷,以方陣隊形踏過彈雨,頑強地攻進了棱堡。雙方士兵立即進行了面對面的殊死搏鬥,棱堡里到處是刀光劍影,喊殺聲震天動地。經過幾度的白刃格鬥,俄軍將法軍趕出了陣地。拿破崙見狀,立即將格魯希的第3預備騎兵軍投入了戰斗。法軍騎兵高舉著馬刀,殺向俄軍陣地。俄軍立即結成步兵方陣,以密集的排槍火力射擊,一時間彈落如雨,法軍騎兵被打得人仰馬翻。法軍又連續發動幾次進攻,一直血戰到接近中午,卻還是沒能攻佔拉耶夫斯基棱堡。為了扭轉右翼的被動局面,庫圖佐夫派出了1個騎兵軍和頓河哥薩克騎兵共8000餘人,渡過科洛查河向法軍佔領的博羅季諾村發動進攻。法軍一支騎兵沖上去進行戰斗,很快被俄軍騎兵打散。留守博羅季諾村的法軍1個師立即結成方陣,以密集火力阻擊俄軍騎兵。經過1個多小時的激烈交戰,俄軍損失很大,不得不放棄了攻擊。
在左右兩翼激烈戰斗的同時,拿破崙命達武和內伊的部隊聯合向拉耶夫斯基棱堡以南的謝苗諾夫斯卡婭村地區發起了攻擊,朱諾的第8軍和法軍騎兵也參加了戰斗。法軍照例先對俄軍實施猛烈炮轟,然後法軍騎兵和步兵排成整齊的方陣向俄軍陣地發起進攻。俄軍炮兵毫不客氣,將炮彈密集地傾泄在法軍頭上。隨後俄軍的龍騎兵刮風一般沖向法軍,雙方騎兵像兩道長牆一樣撞在一起,雪亮的戰刀立即叮叮當當地撞擊成一片。在騎兵拼殺的同時,俄軍步兵也殺出陣地,與法軍步兵展開了刺刀見紅的白刃戰。在這場舉世罕見的血戰中,雙方士兵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果敢。內伊元帥奮勇當先,親自率軍沖入敵陣,在最關鍵的時刻頑強苦戰不退,戰後被拿破崙授予莫斯科親王封號。大混戰一直進行到了中午,在一片屍山血海中,謝苗諾夫斯卡婭地區終於陷落在法軍手中。此時法軍一線部隊也傷亡慘重,無力再繼續擴展戰果。內伊和繆拉向拿破崙緊急求援,以期在俄軍立足未穩之時一舉攻破俄軍的防線,這樣便很可能贏得這場戰役。然而,拿破崙猶豫片刻後拒絕動用他的近衛軍參戰。事後證明,博羅季諾戰役不可能使法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近衛軍是全軍的中堅,在任何時候都是堅定可靠的,在日後的法軍大撤退中這種可貴作用就充分顯示了出來。法軍沒有乘勝挺進,俄軍很快就調集兵力穩住了中央防線。
這場殘酷的戰役不可避免地要持續到下午了。整個戰線上,法軍還需要攻克拉耶夫斯基棱堡。俄軍佔領這里,就可以對左右兩翼的法軍形成縱深威脅。因為俄軍騎兵對博羅季諾村的襲擾,歐仁親王重新調整了兵力,直到近下午3時,才再一次對棱堡進行了大規模進攻。為了配合法軍進攻,佔領謝苗諾夫斯卡婭和博羅季諾的法軍炮兵集中優勢炮火對拉耶夫斯基棱堡實施了交叉火力封鎖。法軍騎兵和步兵再次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向俄軍陣地,俄軍在猛烈炮火阻擊後,也殺出陣地,重演了千軍萬馬的肉搏拼殺。雙方都在此耗盡了全力,一隊一隊的步兵和騎兵投入到這場大戰中,戰場上到處都是喊殺聲、兵刃撞擊聲、傷者哀嚎聲和戰馬嘶鳴聲。法軍頑強推進,一步步擠進了棱堡。殺紅了眼的法軍到處追殺俄軍炮手,棱堡內屍橫遍野,慘不忍睹。下午4時左右,法軍終於拿下拉耶夫斯基棱堡。其後,歐仁親王在棱堡後的高地上集結了所有可動用的騎兵,又兇猛地向准備反攻的俄軍殺去。在這一天的最後一場惡戰中,雙方的騎兵、步兵和炮兵反復攻殺,人屍馬體鋪滿了棱堡後的高地。
戰斗一直持續到入夜,俄軍終於支持不住,一面拚死抵抗,一面逐漸向後方退去。法軍也筋疲力盡,拿破崙沒有下令追擊。第二天清晨,庫圖佐夫將部隊從戰場上撤了下來。俄軍付出巨大代價,仍然沒有擋住法軍,又沒有預備隊補充,只好退向莫斯科。
博羅季諾之戰,雙方的傷亡都異常慘重。俄軍傷亡4.4萬人,被俘千餘人,損失大炮40門;法軍傷亡3.6萬人。雙方還傷亡了大批的高級將領,俄軍有22人,法軍則有38人。會戰結果,俄軍阻擋法軍的目的沒有達到,同樣,拿破崙殲滅俄軍主力的目的也沒有達到。
庫圖佐夫率軍撤退到莫斯科後,為了保存實力,放棄了這座城市。幾十萬市民也爭先鞏後地逃離了這里,城內的所有糧食物資被搬運一空,整個莫斯科幾乎成了一座空城。9月14日下午,繆拉率領的第一支法國軍隊進入了莫斯科城。次日,拿破崙也洋洋得意地進駐了克里姆林宮。15日入夜,不知什麼原因,可是能莫斯科人故意縱火,也可能是法軍搶劫時放的火,反正是莫斯科滿城燃起了大火。因為俄軍撤退時破壞了一切消防設施,法軍想滅火卻無能為力。熊熊大火四處蔓延,吞噬了大半個城區。這場火直燒到20日方息,城中7000多座房屋中有6000多座被燒毀,莫斯科這座俄國故都幾乎化為了一片瓦礫。拿破崙得到了一座殘破的莫斯科,卻一點用也沒有,不能消滅俄軍主力,戰爭還是無法取勝。
庫圖佐夫率軍撤出莫斯科後,來到了莫斯科西南160公里處的卡盧加城。不久,各路俄軍匯集而來,他的部隊擴充到了10萬多人。庫圖佐夫立即調整部署,與俄軍眾將領相約四面向法軍出擊。俄將維特根斯坦率5萬俄軍威脅法軍的左翼,奇恰戈夫率軍7萬出擊法軍的右翼,前鋒已到法軍補給基地明斯克附近。俄國老百姓也與拿破崙做對,不但藏起了所有的糧食,還組成了許多股游擊隊,到處襲擊法軍小股部隊和輜重隊,使法軍後方到處陷於不安之中。
拿破崙佔領莫斯科後,本以為沙皇會主動來求和,他也好乘機從這場戰爭中脫身。不料等了又等,沙皇竟無動於衷。這時,後方又傳來壞消息,西班牙戰場的法軍出現了全面潰敗,連馬德里都丟了。法國國內情況也不穩定,保王黨人蠢蠢欲動。而且法軍的補給線也連遭俄軍襲擊,隨時都有被切斷的危險。拿破崙再也等不下去了,他主動向沙皇提出了媾和,但亞歷山大一世對此無動於衷,他已決心用戰爭的全勝來洗刷俄羅斯所遭受的恥辱。結果拿破崙在莫斯科白白呆了4周,徒勞無益的求和談判,什麼事也沒干成。進入10月後,天氣越來越冷,俄羅斯的冬天就要到來了。拿破崙意識到再耽誤下去只有坐以待斃,他終於下決心撤退。
10月19日,拿破崙率10萬法軍和500多門火炮撤離莫斯科,臨走時還帶著上萬輛滿載劫掠物資的大車,浩浩盪盪的隊伍竟長達30多公里。此時,庫圖佐夫的部隊已休整補充完畢,立即向拿破崙大軍撲來。10月24日,俄軍在馬洛雅羅斯拉維茨迎頭攔阻法軍。雙方展開一場惡戰,一天之內馬洛雅羅斯拉維茨易手8次。法軍損兵5000餘人,終於奪取馬洛雅羅斯拉維茨。拿破崙為了報復俄軍,下令所過之處也把沿途的鄉村和庄園燒個精光。在經過博羅季諾戰場時,俄軍和法軍幾萬具屍體還沒有掩埋,已經腐爛,情景十分恐怖。在撤往斯摩棱斯克的路上,法軍不但飢餓疲憊,還每天都要遭到哥薩克騎兵的襲擊,一路損兵折將,鬥志盡衰。此時,北路的普魯士軍隊和南路的奧地利軍隊見勢不妙,已早早撤走了,法軍部隊更加孤立。
11月3日,法軍與緊追的俄軍在維亞茲馬又大戰了一場,雖然擊退了俄軍,但傷亡達5000餘人。11月5日,俄羅斯開始降雪,氣溫迅速下降。法軍在撤離莫斯科時根本沒有預料到要在冰天雪地中行軍,沒有帶足防寒保暖用品,加上糧草殆盡,飢寒交迫,秩序開始大亂。法軍三五成群地到處搶劫,以尋找食物和燃料,只要有一匹馬倒下,大家就瘋狂地沖上去搶食,許多人常常為了爭奪一塊麵包和一個土豆而發生自相殘殺。俄軍的騎兵不時沖來,砍殺一頓後又迅速消失。法軍一路棄屍無數,大量的人開了小差,很多傷病員被丟下,連裝滿劫掠物資的大車也丟在路邊無人問津。11月9日,拿破崙終於退到了斯摩棱斯克,跟隨的部隊已只剩不到6萬人。因為法軍的馬匹在馬蹄上沒有安裝防滑釘,在雪地上非常容易摔斷腿,加上在嚴寒中凍死的,至此已所剩無幾,許多大炮和彈葯車不得不丟棄。11月14日,這支已凍掉了靈魂的部隊繼續向西撤去。在沖過第聶伯河時,又與俄軍發生激戰,經過艱難苦戰才殺出重圍,許多法軍士兵被殺死和掉入河裡淹死。
此時,奇恰戈夫的俄軍已攻佔了法軍補給地明斯克,拿破崙在這里休整的計劃破滅,只好再向北撤往立陶宛的維爾納。在零下30多度的嚴寒中,腹內無食、衣著單薄的法軍每天都有上千人倒在雪地中,很快就被厚厚的積雪所掩埋。拿破崙經常下馬和士兵們一起步行,法軍士兵仍然對拿破崙保持著令人感動的忠誠。在宿營時,冷得發抖的戰士紛紛捐出極其珍貴的乾柴,說:「拿去給皇帝吧。」經過千辛萬苦,法軍撤到了別列津納河邊,河上的橋梁卻已被俄軍焚毀。俄軍把守對岸,法軍無法重建橋梁,而且天氣驟然回暖,冰河開化,法軍又無法從冰上沖過去。在生死危亡的時刻,拿破崙暗渡陳倉,佯裝要在原地架橋,暗中派部隊前往上游,驅散少量哥薩克騎兵,奪取了一個架橋地點。法軍工兵在冰冷的河水中頑強奮戰,終於在11月25日架起了二座浮橋。法軍士兵立即爭先恐後的蜂擁過橋,結果一座浮橋被壓塌,很多人掉進了冰水中。人們更加瘋狂地擁向另一座橋,連擠帶踩拚命向對岸逃去,又有很多人被擠入河裡。此時俄軍已從三面向這里攻來,還架起大炮向河面猛轟。許多法軍士兵情急之下跳進河裡泅渡,然而河水太冷了,這些人很快被凍僵。第二年河水退落後,在河道上露出了約1.2萬具法軍屍體。極度混亂中,拿破崙的近衛軍拚死阻擊俄軍,保護著拿破崙退過別列津納河。11月29日,法軍後衛部隊過河之後,立即將橋焚毀,總算逃脫了俄軍的追擊。河的東岸還留下了1萬多掉隊的法軍,除了凍餓而死的外,都成了俄軍的俘虜。
12月5日,拿破崙到達立陶宛,他將部隊交給繆拉統領,自己輕裝經華沙趕回巴黎。12月14日,內伊率領最後一批七零八落的法軍撤過涅曼河,這時已只剩2萬多人。至此,拿破崙發動的侵俄戰爭終於結束。
在這場舉世矚目的大戰中,拿破崙的侵俄大軍死傷被俘近50萬人,其中法軍20餘萬,損失大炮1000多門,馬匹10萬多匹。俄軍也傷亡慘重,但他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侵俄戰爭失敗後,拿破崙原來的盟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等紛紛背叛,和俄國、英國共同組成了第6次反法聯盟,再次向法國發動了進攻。
拿破崙東征俄國是19世紀最重要的戰爭之一,這場戰爭宣告了拿破崙帝國走向末日,有著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Ⅲ 拿破崙戰爭的著名戰役
萊比錫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弗里德蘭戰役、馬倫哥戰役、滑鐵盧戰役等。
1、萊比錫戰役
萊比錫戰役,發生於1813年10月在德國萊比錫附近。拿破崙以18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30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
2、奧斯特里茨戰役
奧斯特里茨戰役(英語:The Battle of Austerlitz,德語:Schlacht bei Austerlitz,1805年12月2日),又作奧斯特利茨戰役,發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
3、弗里德蘭戰役
弗里德蘭戰役爆發於1807年6月,它是拿破崙戰爭中法軍與第四次反法同盟軍隊在弗里德蘭(今日加里寧格勒的普拉夫金斯克附近)進行的決戰。
交戰雙方為由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帶領的法軍以及由俄羅斯帝國的本尼格森伯爵所帶領的俄軍。
4、馬倫哥戰役
馬倫哥會戰(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為法國與奧地利帝國於第二次反法同盟時期的一場戰役。
法軍由當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的拿破崙領軍,拿破崙於此役的勝利,不僅保住了法國的革命政權,也是拿破崙畢生最引以為傲的一次勝利。
5、滑鐵盧戰役
滑鐵盧戰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法語:Bataille de Waterloo,荷蘭語:Slag bij Waterloo,德語: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1815年6月18日。
由法軍對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決戰。戰役結局是反法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
Ⅳ 拿破崙什麼時候攻打莫斯科
1812年6月24日 拿破崙進攻俄國慘遭敗績
1812年6月24日夜間,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崙,突然向俄國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法軍迅速向俄國腹地進軍,很快佔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俄皇亞歷山大一世是個庸碌無能而又剛愎自信的人,缺乏指揮才能,俄軍節節敗退,舉國上下一致要求盡快任命具有全權的統帥。8月,亞歷山大迫不得已再次起用庫圖佐夫為總司令。
庫圖佐夫一面抓緊整頓軍隊,提高戰鬥力,一面作戰略撤退,實行堅壁清野,消耗和遲滯法軍,爭取時間,尋機殲敵。拿破崙急於和俄軍主力決戰,一舉擊敗俄國,氣勢洶洶,長驅直入,迅速佔領很多地方,但是佔領地方愈多,用於進攻的兵力就愈少。當法軍佔領斯摩棱斯克以後,法軍已失去了數量上的優勢。於是,庫圖佐夫決定以波羅西諾作為會戰之地。9月7日晨會戰開始,雙方都投入十多萬人,幾百門炮,激戰十多個小時,雙方都損失四、五萬人,拿破崙大傷元氣,庫圖佐夫也沒有新的預備隊了,俄軍撤出戰場。
波羅西諾會戰之後,庫圖佐夫決定進一步作戰略退卻,他說服大家放棄莫斯科,留一座空城給拿破崙,退到納拉河附近。拿破崙佔領莫斯科後,等著俄皇提出簽訂和約,誰知俄皇對拿破崙的講和倡議竟不予理睬。拿破崙一來擔心法國國內會出事情,二來擔心庫圖佐夫有什麼陰謀,覺得呆在這里不行,於是決定從莫斯科撤走。
當拿破崙佔領莫斯科時,庫圖佐夫已完成了反擊拿破崙的戰略部署。當拿破崙從莫斯科向南撤退時,庫圖佐夫已在馬洛雅羅斯拉維茨部署就緒,單等法軍到來。10月下旬,拿破崙軍隊在馬洛雅羅斯拉維茨同俄軍遭遇,雙方展開一場惡戰,馬洛雅羅斯拉維茨易手八次,10月24日,俄軍終於把法軍徹底擊敗。
Ⅳ 拿破崙為什麼要攻打俄國
拿破崙之所以要攻打俄國是因為想要統治整個歐洲,而歐洲大陸上只有俄國沒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崙明白只有把俄國踩在腳下,才能征服英國。
1812年9月7日,拿破崙率領法軍獲得了極為艱難且浩大的博羅季諾戰役的戰術勝利,但雙方均損失慘重,俄軍優秀指揮官巴格拉季昂親王、火炮指揮官庫來索夫戰死。
9月16日,拿破崙進入莫斯科。但在戰略上,俄軍司令庫圖佐夫、巴克萊等人力排眾議,放棄首都,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帶著剩餘的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步深入俄羅斯腹地,採取堅壁清野戰術,拯救剩餘的俄軍的有生力量。
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
同時,俄羅斯的寒冬,成為了拿破崙的最大阻力,由於法軍物資補給不足延滯、兵力分散,俄軍迎來重大轉機,庫圖佐夫以逸待勞並趁機不斷襲擾法軍,在幾個星期的災難對戰中,本處以優勢的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
(5)拿破崙攻打俄羅斯是什麼戰爭擴展閱讀:
拿破崙有著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從土倫戰役到滑鐵盧戰役的23年期間,親自指揮各大戰役近60次,其中50餘次勝仗,小戰役數不勝數。
他多次在國內外擊退反法聯盟的入侵和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進行七次與反法聯盟的戰爭,在軍事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他持續不斷的對外擴張打破了歐洲各國的權力均衡,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但拿破崙發動的戰爭並非都是正義的,戰爭的性質從自衛反擊轉變為侵略擴張。大體以1810年為分界點:
①前期:在這之前的戰爭是以正義為主的,他多次在國內外擊退反法聯盟的入侵和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由他所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在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各國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和當地人民的革命運動與解放戰爭。
②後期:在這之後則屬於侵略擴張戰爭,拿破崙先後入侵西班牙,大陸經濟封鎖英國,進軍俄國莫斯科。武裝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的主權獨立,掠奪了歐洲許多國家的財產,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導致了戰爭最後以失敗告終。
Ⅵ 拿破崙打俄羅斯戰役是什麼
上面的在干嗎啊,復制了這么多還是沒說出什麼是堅壁清野.
老庫當時在博落第諾大決戰敗退之後,看到下面俄軍的命運將是一連串的撤退,就上書亞歷山大一世沙皇,要求將東都莫斯科放棄,全俄羅斯進行大轉移,將比西都德堡做為總指揮部等待反攻時機,同時允許利用俄羅斯地廣人稀的特點,在俄軍撤退經過地段,農民隨軍後撤,糧草全部運走或就地毀掉,留空村空鎮空城給法軍.
以上建議經過當時已經在比德堡的國家貴族杜馬長時間討論(主要分成三派在不停爭論,一派持議和投降觀點,一派要求堅決不後撤抗戰到底,一派支持老庫建議但是人數很少,沙皇當時一直在後兩者間猶豫),終於在拿破崙的前鋒打到離莫斯科只800俄里的地方才由沙皇決定採用老庫的意見.
(其實在沙皇下令採用這一建議前,老庫就擅自決定各兵團在撤退途中"把一切可能資助敵人的物資全部帶走或毀掉".這導致拿破崙幾十萬人的給養基本只能靠從法國或奧地利經過長途運輸才能達到俄國____而且他已經深入俄國中心地帶,給養線過長,而俄國被佔領區還有老庫留下的民兵組織不停以游擊戰騷擾這條給養線)
當天晚間開始莫斯科城各貴族帶領農奴等進行向西部俄國撤離工程.5天後拿破崙進入莫斯科.
拿破崙原以為能在莫斯科這座大城裡找到沙皇的糧倉,發現老庫給自己留下的真的是一座空城:只有很少的商人留在這里,吃的基本沒有,農民也沒有,克里母林宮除雕塑和寶座 床之類沒搬走以外,基本能運的都運走了.隨後又發生了莫斯科大火事件燒掉了克里母林使情況更加糟糕.
拿破崙只好命令各支軍隊自己想辦法搞糧食(給養線太長加上俄國冬天到來,道路泥濘,根本沒辦法及時保證各人馬的溫飽).很容易想像,老庫留下的這么大空地上會找到幾車糧食......
沒一個月各路部隊就被吃飯問題鬧的沒有心思進行向比德堡方向的進軍了.兩個月後軍隊鬥志徹底渙散,士兵和將領只能各自顧及各自的溫飽,以至大部分軍事指令都不能得到執行.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庫開始反攻,輕松地把拿破崙趕回了巴黎。
Ⅶ 拿破崙遠征俄國的全過程誰能詳細的描述一下
1796~1815年拿破崙發動的戰爭拿破崙戰爭,自1796年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軍司令開始,到1815年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結束,歷時近二十年。在二十年征戰生涯中,拿破崙親自指揮過約60次戰役。拿破崙戰爭初期主要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後期也有反抗民族壓迫的因素,也兼有明顯的侵略性質。拿破崙戰爭,無論在軍事史上,還是在歐洲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拿破崙?波拿巴特,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地中海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在收復土倫的戰斗中拿破崙嶄露頭角,1794年1月14日,他被任為少將炮兵旅長,為其一生軍事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礎。1793年春,英、奧、普、荷、西和義大利的一些小國薩丁尼亞等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軍,聯合進攻法國。戰至1794年初,法國基本抵抗住了聯軍的進攻,並將戰爭推至法國境外,迫使普、西、荷蘭退出反法聯盟。1795年,英、俄、奧三國戰略企圖分歧,難以確定統一的對法軍事方針和行動,因而使戰爭進展緩慢。拿破崙1796年3月2日,受命為法國義大利軍司令,年僅27歲,開始了他獨當一面的戰役指揮。這也是他一生征戰的開始。拿破崙率3萬餘人,翻越了阿爾卑斯山沿海山脈的有名「天險」,對奧薩聯軍實行中間突破,在蒙特諾特、洛迪、卡斯特萊奧內、阿科萊、里沃利等會戰中,接連獲勝,迫使奧地利於1797年10月簽訂《坎波福米奧和約》,從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聯盟徹底瓦解。在一年多義大利之戰中,法軍共俘敵15萬名,繳獲軍旗170面,大炮550門,野戰炮600門,並獲艦船51艘等。從奧地利手中奪取了不少地區,統治了北義大利,並使「自由、平等」的口號和制度在義大利半島流行起來。義大利之戰,拿破崙在軍事上有許多成功之處,如:打破了畏懼山地戰的傳統思想,他指揮部隊敢於翻越人跡罕至的「天險」,收到了出奇之效,同時發展了山地戰經驗;能正確處理攻城和野戰的關系,法軍曾圍攻曼圖亞要塞達7個月之久,但沒有強攻硬打,而把重點放在打擊奧國援軍,在野戰中予以殲滅;培養了部隊頑強的戰斗精神,使其能夠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贏得戰爭。這些,恩格斯針對拿破崙軍隊突破阿爾卑斯山情況說:「從拿破崙在1796年進行第一次阿爾卑斯戰局和他在1797年越過朱利恩阿爾卑斯山脈向維也納進軍直到1801年為止,整個戰爭歷史證明:阿爾卑斯山的山嶺和深谷已再不能使現代軍隊望而生畏了。」1798年5月,拿破崙率法軍遠征埃及。同年12月,英國聯合俄、奧、葡萄牙、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等國,結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企圖推翻法國督政府,奪回被法國佔去的領土。1799年10月,拿破崙從埃及回國,11月9日發動政變,成立以他為第一執政的新政府。1800年5月,拿破崙率軍攻入義大利,6月14日進行馬倫戈會戰,大敗奧軍。12月,法軍又在霍恩林登擊敗奧軍。1801年1月,法奧簽訂《呂內維爾和約》,第二次反法聯盟隨之解體。1805年4~8月,英、俄、奧、瑞典和西西里王國等結成第三次反法聯盟,預期用50萬聯軍打敗法國。拿破崙率法軍大敗俄奧聯軍。法奧簽訂《普雷斯堡和約》,俄軍撤離奧地利,第三次反法聯盟失敗。1806年9月,英、俄、普、薩克森和瑞典等國結成第四次反法聯盟,企圖將法軍從其侵佔的地區逐出。10月14日,法軍與普薩聯軍在耶拿和奧爾施泰特及與俄在埃勞、弗里德蘭會戰,法軍均獲勝利,第四次反法聯盟隨即崩潰。1807年11月,法軍入侵葡萄牙;翌年3~4月,法軍搶佔西班牙的戰略要地,並佔領馬德里。1809年1月,英國和奧地利結成第五次反法聯盟。4月中、下旬,法軍5戰5勝,擊退進到巴伐利亞境內的奧軍;5月13日再占維也納。同年10月14日,法奧簽訂《申布倫和約》,第五次反法聯盟自行解體。1812年6月,拿破崙率大軍60多萬人入侵俄國。戰爭初期,俄軍被迫後撤。8月17日進行斯摩棱斯克會戰後,俄軍繼續後退。9月14日法軍進入莫斯科。俄軍於10月18日開始反攻;翌日,法軍撤出莫斯科,爾後節節敗退,到12月,幾乎全軍覆滅。拿破崙的侵俄戰爭,以喪失50多萬人的慘敗告終。1813年2月,俄普結盟。3月,普魯士對法宣戰。隨後,俄、英、普、西、葡和瑞典等國,結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奧地利於8月加入)。隨後進行了一系列會戰,拿破崙多處轉戰,接連獲得小勝,但是擋不住聯軍的多路逼進。3月30日,巴黎守軍投降。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放逐到厄爾巴島。1815年3月1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秘密逃回法國,20日進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權(史稱「百日」王朝)。出席維也納會議的俄、英、普、奧、瑞典等國代表,當即結成第七次反法聯盟,決定出兵70萬,分5路進攻法國。6月,拿破崙率法軍主動出擊,16日進行利尼會戰,普軍失利後退,18日進行滑鐵盧會戰,英軍在普軍配合下徹底擊敗法軍。拿破崙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直至去世。拿破崙戎馬一生,親自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被稱為一代「軍事巨人」。博羅季諾、萊比錫、滑鐵盧之戰等,在戰爭史上都有較高的地位。約20年的拿破崙戰爭,前期主要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後期也有反抗民族壓迫的因素,但戰爭已具有明顯的侵略性質。帶有掠奪別的民族和兼並別國領土的反動目的,給歐洲和法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恩格斯曾經指出:「拿破崙的不朽的功績就在於:他發現了在戰爭和戰略上惟一正確使用廣大的武裝群眾的方法,而這樣廣大的武裝群眾之出現只是由於革命才成為可能。」拿破崙「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選拔將帥,平時注重教育訓練,積極改善裝備,特別注重發展炮、騎兵。在世界軍事史上,從拿破崙開始才將炮兵正式定為一個兵種,並得到非常成功的運用,對世界炮兵發展起了重大推進作用。這些對資產階級軍隊建設及其作戰理論發展都曾發生了深遠的影響。拿破崙在戰爭指導上,善於集中兵力,敢於以少擊多,力求以一兩次總決戰決定戰爭的結局;遠距離機動迂迴,乘敵不意,出奇制勝;以積極進攻作為主要的作戰類型,審時度勢,靈活用兵;對作戰指揮有過許多創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組建參謀部等。這些把資產階級作戰思想發展到了一個頂峰,引起了西方軍事界的廣泛關注。後來西方許多國家所進行的戰爭,都曾受到拿破崙戰爭思想的影響。
Ⅷ 拿破崙主要戰爭
1、英法海戰
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指揮官納爾遜陣亡,但法軍的指揮官維爾納夫被俘,龐大的法西聯合艦隊也全軍覆沒。從此,法國失去了和英國在海上爭奪霸權的機會。
2、錯攻俄國
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使用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拿破崙相繼獲得了斯摩棱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維捷斯克戰役的勝利,擊垮了阻止他的俄軍部隊。
3、苦戰萊茵
拿破崙迅速重振旗鼓,相繼獲得了呂岑之戰、包岑戰役等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短暫停戰後,隨著奧地利倒入反法同盟,聯軍的力量超過了拿破崙法軍。8月,拿破崙在薩克森王國的首都德累斯頓獲得了德累斯頓戰役勝利,但由於缺少騎兵,未能擴大戰果。
(8)拿破崙攻打俄羅斯是什麼戰爭擴展閱讀:
拿破崙經濟成就
在農業與貿易上採取自由主義政策(在帝國後期趨於國家干預) ,政府可以按照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成立一系列經濟協會,指導監督經濟活動。1801年成立」全國經濟促進會。
1803年成立製造業公會,1810年成立「工廠作坊管理委員會」,1811年設立工商部。恢復工業展覽會,鼓勵畜牧業發展,養殖馬、牛等牲畜 ,鼓勵種植土豆、甜菜、棉花 。
Ⅸ 拿破崙打過那些著名的戰役
拿破崙是迄今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之一。他曾被人譏諷為「矮小的科西嘉人」。16歲從軍校畢業,僅僅是一個無名的下級軍官。然而,他軍功顯赫,24歲就被晉升為准將,30歲成為法國第一執政,35歲加冕為皇帝。他有超人的精力,非凡的膽識,雄獅般的勇猛。有人說他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說他是一位英雄,改變了歐洲的歷史;有人說他是一個戰爭罪魁,是一個暴君;有人說他建立帝制,是歷史的倒退。但無可否認,他是睥睨·天下的歐洲雄獅。此處盤點其軍事生涯中的十大經典戰役。
奧斯特里茨戰役 ,1805年12月2日),是拿破崙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73000人的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指揮下,在波西米亞的奧斯特里茨村(位於今捷克境內)取得了對87000俄羅斯-奧地利聯軍的決定性勝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隨之瓦解,奧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這場戰役因歐洲三個大國的皇帝(奧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全部親臨戰場,又稱「三皇會戰」。
歐洲雄獅拿破崙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十大戰役,個個都是戰略教科書級土倫戰役發生在1793年,時年6月,在法國王黨分子的要求和策應之下,英國、奧地利、荷蘭、西班牙等國組成的反法聯軍,相繼侵入法國。 其中更為嚴重的是,8月下旬盤踞在土倫城內的保王黨人,居然引狼入室。守軍竟將土倫要塞和擁有30餘艘艦只的法國地中海艦隊,拱手交給了英國人和西班牙人,從而使英國和西斑牙軍隊不費一槍一彈就輕而易舉地佔領了土倫。法軍經過艱苦的戰斗最終收復土倫.1793年的土倫戰役,不僅對保衛法國大革命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同拿破崙這一偉大歷史人物有著特殊的聯系。24歲便榮升准將的拿破崙·波拿巴,就是在土倫戰役中初次嶄露頭角的,拿破崙隨即成為法國的軍界新星。第一次反法聯盟因此解體,雅各賓派政權隨之穩定。
歐洲雄獅拿破崙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十大戰役,個個都是戰略教科書級馬倫哥戰役,此戰已作為採取縱深迂迴機動以切斷敵人與其後方的聯系並迫使其轉換正面作戰的範例載入軍事學術史。拿破崙不是通過總決戰取勝,而是在與奧軍各分散的軍多次戰斗中取勝的。拿破崙軍隊表現出善於機動的高超藝術。麥克則將軍隊分散於廣闊地域,缺乏可靠的側翼保障,而且沒有進行積極的偵察。交戰過程中,麥克優柔寡斷,對軍隊指揮不當(奧軍先後9次改變作戰計劃)。
歐洲雄獅拿破崙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十大戰役,個個都是戰略教科書級博羅季諾戰役是拿破崙戰爭期間,俄法兩軍於1812年9月7日,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羅季諾村附近進行的一次重大會戰。 博羅季諾戰役是拿破崙戰爭期間最重要的戰役之一,不僅對整個「1812年俄國戰爭」的影響深遠,在1812年9月7日一天的戰斗當中雙方傷亡總數高達6萬6千多人的記錄,也創造了在戰爭史上有記載的單日死傷人數最多的戰役。博羅季諾會戰,雙方未能決出真正的勝負,但為俄軍消耗法軍和轉入反攻創造了條件。
歐洲雄獅拿破崙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十大戰役,個個都是戰略教科書級弗里德蘭戰役 弗里德蘭戰役爆發於1807年,它是法軍與第四次反法聯盟軍隊在弗里德蘭的決定性勝利戰役。從此拿破崙勝利的光環又多了一顆明珠。 拿破崙入侵俄羅斯 1812年6月24日夜間,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崙,突然向俄國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法軍迅速向俄國腹地進軍,很快佔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俄皇亞歷山大一世是個庸碌無能而又剛愎自信的人,缺乏指揮才能,俄軍節節敗退,舉國上下一致要求盡快任命具有全權的統帥。8月,亞歷山大迫不得已再次起用庫圖佐夫為總司令。 當拿破崙佔領莫斯科時,庫圖佐夫已完成了反擊拿破崙的戰略部署。當拿破崙從莫斯科向南撤退時,庫圖佐夫已在馬洛雅羅斯拉維茨部署就緒,單等法軍到來。10月下旬,拿破崙軍隊在馬洛雅羅斯拉維茨同俄軍遭遇,雙方展開一場惡戰,馬洛雅羅斯拉維茨易手八次,俄軍終於把法軍徹底擊敗。 遠征俄國的慘敗卻改變了拿破崙的命運,他一手締造的法蘭西帝國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走向衰亡。對於這次失敗,世人議論紛紜,說法不一,遂成歷史之謎。
歐洲雄獅拿破崙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十大戰役,個個都是戰略教科書級艾勞會戰也翻譯成埃勞戰役,是拿破崙戰爭時期一次重要的戰役,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與第四次反法同盟作戰,深入東普魯士,和萊昂蒂·萊昂蒂耶維奇·本尼格森指揮的俄軍在艾勞進行會戰,在會戰中,雙方都展現了難以置信的英勇。法軍還上演了拿破崙戰爭中最壯觀的一次騎兵方陣大沖鋒,但還是被俄軍正面擊退。這次不分勝敗的戰役是拿破崙流血最多的戰役之一。
歐洲雄獅拿破崙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十大戰役,個個都是戰略教科書級萊比錫戰役 發生於1813年10月在德國萊比錫附近。拿破崙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 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拿破崙的戰敗代表著拿破崙統治德意志的最後希望已經幻滅。
滑鐵盧戰役 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軍隊同英普軍隊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英軍由威靈頓率領,普軍由布呂歇爾元帥率領,駐扎在比利時附近。6月18日午後,滑鐵盧戰役正式展開。法軍在224門大炮的猛烈轟擊下,向威靈頓的軍隊發動了猛烈進攻。威靈頓率領英軍頑強抵抗,始終堅守著陣地。當日傍晚,普魯士軍隊擺脫了法軍的尾追,按計劃趕到了滑鐵盧,猛攻法軍的右翼。威靈頓在普魯士軍隊的配合下,乘勢轉入反攻,法軍大敗。 這場戰役法軍傷亡3萬多人,拿破崙逃回了巴黎。拿破崙再次宣布退位,結束了百日政權。不久,他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由於這場戰役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後世的人們常常用來形容遭遇慘敗。
1796年4月在皮埃蒙特取得的勝利,對於拿破崙來說,是他征服義大利的第一個重大成果。在這些戰役中,拿破崙基於敵強我弱的客觀形勢,運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戰術,成功地擊敗了在兵力上居於優勢地位的奧—撒聯軍,創造了資產階級軍事史上以寡擊眾、以弱勝強的卓越範例。實踐表明: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產生的新的作戰方法,較之歐洲封建軍隊國循今舊的作戰方法,有著無可爭辯的優勢。皮埃蒙特之戰,正是拿破崙運用這種新的作戰方法的成功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