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是如何崛起與擴張的

俄羅斯是如何崛起與擴張的

發布時間:2022-07-23 02:39:46

❶ 蒙古人統治下的莫斯科,是如何崛起成為龐大的俄羅斯的

在歷史上,沙俄帝國和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一樣,都是18、19世紀對世界格局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國際大國。自1700年彼得大帝進行改革之後,俄國加速對外擴張,北方戰爭直通波羅的海出海口,俄土戰爭吞並黑海沿岸大片領土,巴爾干也是盡在掌握,直至大敗拿破崙,攻陷巴黎,使得整個歐洲聞之色變,國力達到巔峰。

東歐平原地處偏遠,本來就落後貧窮,然而金帳汗國的統治,更是阻礙了羅斯人向歐洲學習的進程,轉而受到亞洲的影響。金帳汗國統治的13世紀到15世紀,正處於歐洲歷史上深刻變革時期,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資產階級革命,商業變革都進行得如火如荼,經濟和社會文明得到了快速飛躍。而俄羅斯由於金帳汗國的統治,和歐洲的聯系被隔斷,失去了學習文明的機會,只能向東方學習。並且沿襲蒙古帝國那種草原民族彪悍好鬥、漠視規則的行事作風,和中央集權的治理方式。

除此之外,蒙古帝國統治時的俄羅斯人,由於深得金帳汗國信任,雙方間通婚不斷,這使得俄羅斯人與蒙古人在血統上,確實如歐洲人鄙夷的那樣,有著剪不斷的復雜關系。至於其它公國,由於沒有俄羅斯公國和金帳汗國間的這種良好關系,只能完全處於受壓迫的地位,最終也只能成為俄羅斯壯大的兼並對象了。

❷ 大國崛起有中 俄國崛起的主要原因

俄國的地理位置靠近當時的工業中心,歐洲。俄國的領土資源相當的豐富,為其改革提供了基礎。

俄國的封建社會存在時間相對較短,就過度到了半帝制半資本社會,俄國能改革的關鍵就是當俄國進行改革的時候,所遇到的抵抗沒有太大的基礎(也就是其封建社會薄弱的原因)。其他的在書上都有,具體改革的方向。

「俄羅斯」誕生一位有著卓越遠見的君主彼得大帝,那時的他見西方的火器以及工業的水平都已遠超自己的國家,於是派遣使團積極向西歐諸國學習,且個人還親自喬裝打扮成普通士兵深入歐洲工廠「體驗生活」。



(2)俄羅斯是如何崛起與擴張的擴展閱讀:

「俄羅斯」進入戰略反擊階段,不但將瑞典軍隊趕出國土,還佔領了大片波羅的海沿岸土地,並在1721年迫使瑞典簽署《尼斯塔得條約》承認它的佔領合法化。

但俄羅斯「擴張」的野心並未就此停止,「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上台的1762年前後,制定出了「在陸地上實行地域性蠶食體制,在水域上奪取出海口」的「擴張計劃」,並在18世紀中後期對其分別進行了不錯的實踐。

1767年6月在葉卡捷琳娜的授意下「俄羅斯」軍隊殺進了波蘭,俗話常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作為跟「俄羅斯」在黑海地區拉鋸百年之久的土耳其,出於不想俄羅斯進一步做大的考慮,選擇「無條件」支持波蘭貴族反擊俄羅斯「入侵」。

❸ 俄羅斯是怎樣崛起的

其實從來沒有崛起過,不過是YY的錯覺而已。

❹ 俄羅斯的崛起過程和彼得大帝改革偉績有哪些

在西歐地區文藝復興運動蓬勃發展,廣闊的東歐大多還是蠻荒之地,很多地區還處於蒙古人的統治之下,而就在此時,一個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小公國借勢而發,不僅擺脫了蒙古人的控制統一了俄羅斯,還通過彼得大帝的改革,全面引進西方的技術和制度,一舉躋身為歐洲強國之列。

在對外貿易方面,彼得實行保護關稅政策,獎勵輸出,限制輸入。在軍事方面,彼得創辦海軍大學,增建船塢,聘用奧地利和荷蘭專家督造軍艦,這樣通過徵兵、造船、造炮等一系列措施,彼得建立了一支由步、騎、炮、工組成的20萬人正規陸軍和一支由48艘戰艦、大批快艇和28000名水兵組成的海軍艦隊。

在文化教育方面,彼得為了培養俄國自己的專門人才,建立了計算機學校、造船學校、航海學校、炮兵學校、醫護學校、工程技術學校、礦業學校,還派了一批留學生到西歐學習。彼得規定貴族子弟必須上學,必須學會一門技術和外語,否則,剝奪貴族的全部特權,甚至規定不畢業者,不準結婚。此外,他還建立了俄國第一個印刷廠、博物館、圖書館、劇院。

在國家行政管理方面,彼得取消了原先的「大貴族會議」,另外組織參議會處理全國政務。他先後把全國劃分為八大行政區和50個省,將全國官吏都收歸沙皇一人直轄。還廢除了教會的司法權,把宗教控制在自己和國家手裡。通過一系列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專制制度。在改革過程中,彼得打破了過去一貫按出身門第、論資排輩的貴族世襲制度。

為了打通通向波羅海的出海口,彼得率軍和瑞典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北方戰爭,在1709年7月的波爾塔瓦戰役中,彼得指揮俄軍一舉殲滅瑞典軍主力。1721年,俄瑞兩國簽訂「尼什塔特合約」。俄國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芬蘭灣、里加灣等地,取得波羅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的威名達到了頂點。同年十月,參政院封彼得為「大帝」和「祖國之父」。從此,彼得大帝統治下的俄國也改稱俄羅斯帝國!

❺ 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為何會崛起成龐大的俄羅斯

在歷史上,沙俄帝國和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一樣,都是18、19世紀對世界格局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國際大國。

自1700年彼得大帝進行改革之後,俄國加速對外擴張,北方戰爭直通波羅的海出海口,俄土戰爭吞並黑海沿岸大片領土,巴爾干也是盡在掌握,直至大敗拿破崙,攻陷巴黎,使得整個歐洲聞之色變,國力達到巔峰。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威震世界的東歐大國,卻沒有令人信服的悠久歷史。無論是其民族起源的羅斯人,還是它發祥的東歐平原,在人類文明歷史上都是默默無聞,在13世紀到15世紀時,還被野蠻的蒙古人統治了200多年。


(彪悍的蒙古帝國人)

三、被隔斷的歐洲文明。

東歐平原地處偏遠,本來就落後貧窮,然而金帳汗國的統治,更是阻礙了羅斯人向歐洲學習的進程,轉而受到亞洲的影響。

金帳汗國統治的13世紀到15世紀,正處於歐洲歷史上深刻變革時期,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資產階級革命,商業變革都進行得如火如荼,經濟和社會文明得到了快速飛躍。

而俄羅斯由於金帳汗國的統治,和歐洲的聯系被隔斷,失去了學習文明的機會,只能向東方學習。並且沿襲蒙古帝國那種草原民族彪悍好鬥、漠視規則的行事作風,和中央集權的治理方式。

這樣一來,當1480年金帳汗國倒台後,俄羅斯文明已經和西歐文明大相徑庭,由於受到蒙古人盤剝,在西歐發展的黃金時間里,俄羅斯人卻在忙於生存,錯過了和西方同步發展的機會,以至於歐洲各國從心底輕視俄羅斯,認為他不屬於歐洲國家,而應和盲目追求擴張,漠視規則的草原帝國歸於一類。

除此之外,蒙古帝國統治時的俄羅斯人,由於深得金帳汗國信任,雙方間通婚不斷,這使得俄羅斯人與蒙古人在血統上,確實如歐洲人鄙夷的那樣,有著剪不斷的復雜關系。

至於其它公國,由於沒有俄羅斯公國和金帳汗國間的這種良好關系,只能完全處於受壓迫的地位,最終也只能成為俄羅斯壯大的兼並對象了。

❻ 俄羅斯曾是以農耕為主的窮國,它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俄羅斯的崛起歸功於斯大林,斯大林對於俄羅斯從農業向工業的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給蘇聯帶來了比較嚴重的隱患,但是在當時確實是成功卓越的。綜上所述,俄羅斯的崛起歸功於斯大林。

❼ 俄羅斯是如何走上崛起和強大的

這個問題很大,篇幅所限沒法展的很開,長話只能短說。

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人,9世紀的時候,第一個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基輔羅斯,在如今的第聶伯河一帶成立。弗拉基米爾在位期間,這個國家也曾一度擴張到數百萬平方公里,但是受制於地理和環境因素,始終被排斥在歐洲主流之外,基本屬於蠻族。13世紀的時候被蒙古大軍侵略,幾乎亡國,首都基輔幾乎被毀於一旦。在這個背景下,源於基輔羅斯的瓦解和之後蒙古自身的問題,新的莫斯科公國成立,歷經風雨後在1547年,終於完全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成為獨立王國,這也是現代俄國的前身。

綜觀整個俄國史,一般認為是兩起兩落。俄國的問題是它這塊地本身有先天缺陷,地廣人稀,多民族混雜,最重要的是缺乏出海口,基本就是個內陸國家,因此俄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其發展遠遠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到了17世紀時,西歐很多國家已經普遍進入封建時代,俄國還處於農奴制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民族的第一次崛起的救世主彼得大帝出現了,彼得雄才大略,勵精圖治,他親自游歷歐洲,回國後決心進行大改革,這個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贏得了對瑞典的大北方戰爭,這次勝利使得俄國拿到了至關重要的波羅的海出海口,從而為之後逐鹿歐羅巴贏得了籌碼和舞台,俄國第一次成為了世界舞台的主角,這也是為什麼彼得被俄國人稱為「祖國之父」的原因。但隨著他的去世,很多改革沒能進行下去,到了19世紀末,看似強大的俄國在跟日本的戰爭中一敗塗地,顏面大損,而之後的一戰更是讓俄國跌入了谷底。

俄國的第二次崛起毫無疑問就是十月革命,在列寧及其繼任者斯大林的推動下,從帝國時代進入到共和國時代,斯大林模式的大規模生產也可以看做一次改革,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是整體國力的強盛是不爭的事實。後期一系列的擴張(蘇波戰爭,蘇芬戰爭,瓜分波蘭,對戰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內政的干預)使得俄國(蘇聯)成為了舉足輕重的大國,二戰的勝利更是增添了重要的話語權。但是這種高度集中的粗放式發展,以及嚴重傾向於重工業,忽視輕工業和農業的做法,使得蘇聯頭重腳輕,最終導致了坍塌。90年代末蘇聯解體後,整個俄羅斯民族再次陷入沒落,國際影響力和大蘇聯時期不可同日而語,直到普京的出現,才慢慢恢復元氣。

不得不說,俄國的崛起相對於西歐國家,更多依賴於軍事上的勝利,即所謂「以野蠻征服野蠻」,缺乏文化底蘊,這就使得俄國的沉浮更多地取決於當政者本身的能力,說穿了就是外強中干,民族自身發展慾望不足。彼得/斯大林時期的俄國為什麼強大,某種意義上是軍事力量的原因,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普及度,各個產業的均衡發展等等,都不如同時代的西歐國家。這種崛起註定只能是暫時的,一旦當朝君主去世,馬上整個勢頭就會衰竭。

❽ 俄國當初擴張,是如何成為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的

俄羅斯有一種擴張的民族精神,原本俄羅斯面積並不大,只有100多萬平方公里,歐洲那一部分的莫斯科公國,就是他們的地盤,但是後來俄羅斯的沙皇伊凡,因為小時候一直被其他人看不起,所以心裡一直有一種野心勃勃的夢想,那就是統治歐亞大陸,隨後等他長大了以後就開始不停的進行大規模擴張,將周圍的領土都打了下來,甚至打入了亞洲,侵略了清朝部分領土。
但是到了後來清朝因為閉關鎖國,所以國力漸漸衰退,俄羅斯看到清朝衰退了,再次發動進攻,這個時候清朝已經沒有反抗的能力了,割讓了外東北,外西北給了俄羅斯,從此俄羅斯就再次獲得了大量的領土,並且有了海參崴這一個不凍港,遠東地區也就可以發展經濟了,從此俄羅斯就進入了巔峰時期,直到最後的蘇聯解體,這段時間俄羅斯都算是很輝煌的。

❾ 曾被視作蠻夷的俄羅斯,憑什麼能在近五百年內強勢崛起

俄羅斯想要提升國力,必須爭奪歐洲板塊。隨著中世紀落下帷幕,近代大門打開,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建立俄羅斯帝國。俄羅斯開始不斷侵越擴張,吞並歐亞多個國家,於18世紀中後期達到鼎盛時期,一舉成為歐洲強國。全盛時期開拓的疆域達到兩千萬平方千米,成為震古爍今的全球第一領土大國。

在俄羅斯大國崛起的過程中,唯一感到遺憾的就是中國,當時中國國力遠在俄羅斯之上,卻拱手送出與自己地緣關系更為緊密的北亞地區,或許大多對歷史相對了解的朋友會將罪名歸於清朝政府,但事實上,中國退出對北亞的競爭與中國農耕時代的國家結構和地緣政治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❿ 求俄羅斯的崛起的全歷史過程,越詳細越好(從歷史上的俄國開始到現在的俄羅斯)謝謝

俄羅斯聯邦成立於1917年11月7日,在此之前一直在沙皇的直接統治下。1922年12月30日加入蘇聯,稱為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原蘇聯瓦解以前,俄聯邦一直是其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共和國。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與白俄羅斯、烏克蘭兩共和國的首腦在明斯克會晤,簽署了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即「獨聯體」的協議,並同時宣布蘇聯停止存在。 在公元初,東斯拉夫人還保留著氏族制,每個部落由幾個氏族組成。他們砍伐森林,平整土地,從事耕作,集體飼養牲畜,狩獵和打魚,一切問題由氏族大會決定。到公元六世紀,進入封建社會,成立了基輔公國。到九世紀基輔公國已經成為一個大的國家,它存在了三百多年,是羅斯民族的搖籃,後來形成了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民族。到十二世紀中,基輔羅斯解體,一批小的公國取而代之。到1236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遠征歐洲, 首先征服了羅斯全境和波蘭、匈亞利。從1240年起到1480年是蒙古人統治的金帳汗國,致使俄羅斯經濟文化遠落後於歐洲西部。 在1147年成立的莫斯科公國(其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塑像目前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在十四到十五世紀逐漸強大並領導其它公國擺脫蒙古人的統治。此後俄羅斯逐漸向外擴張,到十七世紀彼得大帝執政後,俄羅斯首次定為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最思想開放、富於改革精神的帝王(有趣的是這時我國是著名的康熙大帝的時代)。為了俄羅斯的強大,他軍事上從瑞典人手裡取了現彼得堡一帶地區,並開始俄羅斯的歐洲化,不僅在科學技術和教育領域,而且在服裝和社會風尚上也學習西歐,致使到今天聖彼得堡人仍被俄羅斯人認為是最講文明和最歐洲化的城市。在1712年,彼得大帝從莫斯科遷都到聖彼得堡。使之成為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同時和以後的皇帝的繼續下還在彼得堡建立了大批俄羅斯最早的大學。其中有俄羅斯的第一所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1724年),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1797年)等。 從彼得大帝後,俄羅斯迅速擴大,從周邊國家攫取了大領土,人口也在半個世紀里擴大了一倍。但當時的國家即有資本主義的工業和商業,又存在著封建農奴制度。直到1861年俄羅斯沙皇才自上而下的廢除了農奴制,從此俄羅斯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才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20世紀初,俄羅斯在日俄戰爭失敗,使國內危機發展。1905年工人和平請願被鎮壓,全國抗議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種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終於在1917年1月俄羅斯沙皇被推翻。當時俄羅斯出現了工農蘇維埃和臨時政府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同年11月7日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領導工人、水兵和陸軍士兵在俄羅斯首都聖彼得堡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蘇聯。並在很短的時間發展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但在以後的經濟建設中犯了許多錯誤,在與西方的經濟競賽中逐步落伍,引起蘇聯人民不滿,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正式成立。 俄國歷史發展特點 俄國歷史的基本現象有農奴制、專制制度、東正教和村社等。基於這些基本因素形成的俄羅斯歷史過程有其鮮明的特點。 一、流動的俄羅斯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善於流動的民族,索洛維約夫稱之為具有「液態因素」。作為東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羅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東到第聶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廣袤的東歐平原上。這塊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與沼澤交錯、河流縱橫、土質以砂質黏土為主,同時遠離海洋、與大草原連接。俄羅斯先民在這里生生不息、頑強奮斗。他們清理森林、挖掘樹根、燒荒種田。砂質黏土的地力薄,很容易就被耗盡了,只好再重新開墾一塊耕地。於是,俄羅斯農民「象風滾草一樣」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直到俄羅斯平原的天然疆界,「到烏拉爾和白海為止」。俄國歷史學家有一種看法,認為大自然對於西歐是「親娘」,對於俄羅斯則是「後母」,以此來說明俄羅斯民族所面對的艱難的自然環境。俄羅斯的移民拓荒還與外族的侵犯有一定關系,俄羅斯平原廣闊無屏,草原蠻族可以長驅直入。克柳切夫斯基說:「與草原的游牧民族,波洛夫齊人以及凶惡的韃靼人的斗爭從8世紀幾乎一直延續到17世紀末葉,這是俄羅斯人民最痛苦的歷史回憶,這段歷史記憶深刻地印在他們的腦海里,並且異常鮮明地表現在他們的壯士詩中。」基輔羅斯時期,外犯頻仍,西南羅斯的居民不斷向東北腹地遷移。 在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外敵的入侵下,俄羅斯人不斷開發新的土地,征服並移民到新的土地上。如果說俄羅斯早期的移民開拓具有某種被迫性,那麼,習慣變成自然,流動性逐漸成了俄羅斯民族血液中流淌著的因素。俄羅斯統一國家形成後,開始有意識地進行開拓移民,俄羅斯的「液態因素」更多地具有了進攻性和擴張性。俄羅斯人越來越深入到亞洲腹地,俄羅斯國家越來越逼近東方,歷經幾個世紀,俄羅斯這個內陸國家終於成為擁有多個出海口、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 移民拓張是貫穿俄國歷史始終的一條線索,無論古代、近代還是現代,俄羅斯國家的歷史是不斷運動、不斷移民、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不斷變換的歷史。俄羅斯的拓張包括領土的拓展、移民以及俄羅斯經濟文化在新土地上的推行。其過程大致可分三個階段:1)17世紀之前。這一階段的開拓伴隨著俄羅斯民族的形成和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出現,它部分地決定了俄羅斯的歷史發展和民族性具有移民開拓色彩的特點。其范圍基本是在自然疆界內。2)17世紀後的整個帝俄時期。這一階段俄羅斯拓張的內容可以歸結為實現俄國作為橫跨歐亞大帝國的目的,是具有擴張性質的。3)蘇聯時期。毋庸諱言,蘇聯時期的俄羅斯國家依然具有擴張主義傾向,同時,蘇聯的拓張帶有某種意識形態色彩(世界革命的理想)。 俄羅斯拓張的直接結果是國家版圖的急劇擴大,它占居了1/2歐洲和1/3亞洲的面積,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拓張的間接結果是對國家內部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無論是早期居民的拓荒遷移,還是後來國家有意識的擴張,都需要軍事力量。於是,對於軍事力量的倚重,使軍事守衛者貴族、大公在國家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俄國有一句話:農民種地,貴族打仗,這是天經地義的。而國家對貴族的報償是幫助其對農民不斷地加重奴役,15世紀後,正是在俄羅斯國家移民拓張的背景下,農奴制開始形成,中央集權國家確立。俄羅斯拓張的方向和性質在俄國歷史進程中起到極大作用,它不僅對俄國歷史的基本現象農奴制、專制制度的形成產生影響,同時直接促成俄國歷史的另一特徵俄羅斯國家發展的東西方屬性,即所謂「東西方之間的俄羅斯」。 二、東西方之間的俄羅斯 「東西方之間的俄羅斯」最直觀的理解是地理學意義上的,即俄羅斯這片土地處於東西方之間。我們知道,俄國通過拓張成為橫跨歐亞的國家,成為連接東西方的獨特橋梁。地理位置對於一個民族的發展具有特別的意義。歐亞主義者認為,在古老的歐洲和亞洲陸基中間,還可以分出一個洲「歐亞洲」,俄羅斯處於它的主要地域。這樣,俄羅斯構成了既不同於歐洲、亞洲,又與歐洲和亞洲密切相連的「某種第三塊獨立的大陸」。這使得俄羅斯人經常自問,我們是深入亞洲的歐洲人,還是居住在歐洲的亞洲人? 對「東西方之間的俄羅斯」的進一步理解是歷史文化角度的。關於它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不同時代的西方派都強調俄國的歐洲屬性,認為俄國並不「例外於西方」,俄羅斯的歷史與西方國家的歷史沒有本質的區別;斯拉夫派則著重俄國歷史的「特殊性」,認定東正教和村社土地佔有制是俄羅斯歷史的「獨特遺產」,是俄國和西方的根本差異。然而,無論是激烈的西方派、還是極端的斯拉夫派,都必須承認俄國歷史與西方歷史截然不同的絕對例外性是不存在的,而它的相對例外性又是確實存在的。俄羅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長於東歐平原的東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862年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奠基了俄羅斯歷史文化中的北歐文化因素。988年「羅斯受洗」,俄羅斯人在皈依拜占庭的基督教東正教的同時,也接受了拜占庭文化,10_12世紀的俄羅斯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響,結合了近東文化因素和西方法律傳統的拜占庭文化對整個俄國歷史發展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13_15世紀韃靼蒙古的統治給俄國人留下了東方專制制度的國家範式,莫斯科集權國家的形成就是其影響的直接產物。整個16世紀,隨著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形成,俄羅斯人跨過烏拉爾山挺進亞洲,俄國的東方色彩越來越濃厚。從17世紀開始,俄羅斯逐步與西方接近,到18世紀,彼得大帝進行了改革,在東西方之間猶疑的俄羅斯,被彼得大帝有力地推向西方。但是,俄羅斯文化具有東西方綜合色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俄國向何處去、俄國走西方式的道路還是東方式的道路問題始終困擾著俄國思想界。

與俄羅斯是如何崛起與擴張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