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列出蘇聯(俄羅斯)所有軍用飛機和西方給它們的代號!
su-25蛙足frogfoot
su-27側衛flanker
mig-21魚窩fishbed
mig-23鞭笞者flogger
mig-25狐蝠foxbat
mig-31獵狐犬foxhound
yak-141自由式freestyle
mig—29「支點」(fulctum)
北約代號也有自己的規律。例如蘇制轟炸機,代號全部以b字開頭。戰機f開頭
tu-22m逆火backfire
tu-95熊bear
tu-160海盜旗blackjack
蘇制運輸機和客機,全部以c字打頭。
il-76公正candid
tu-154
careless(中譯是什麼則不知道……)
an-225哥薩克cossack(這是世上最大的運輸機,背負一架暴風雨級太空梭)
蘇制直升機,不論是運輸用還是炮艇機,全部以h字打頭。
mil-26光暈halo(最大的運輸直升機,蘇聯/中國就是愛跟人爭個最大)
mil-24雌鹿hind(火力極強的炮艇機卻取這樣的名字……)
mil-28浩劫havoc
ka-50/52噱頭hokum(而蘇聯自己取的代號則分別是黑鯊和短吻鱷,這就是自己取與別人取的區別)
Ⅱ 二戰蘇聯有多少飛機
蘇軍在戰前擁有3.2萬架各型飛機,戰時又得到了13.8萬架各型新飛機,其中轟炸機1.9萬架、戰斗機6.2萬架、強擊機1.9萬架以及其他非作戰飛機2.2萬架。
Ⅲ 求二戰結束至今蘇聯/俄羅斯所有飛機的型號以及北約代號。
轟炸機 (首字母為「B」) Tu-160 Blackjack(海盜旗)Tu-22 Blinder(眼罩)Tu-22M Backfire(逆火)戰斗機 (首字母為「F」) MiG-21 Fishbed(魚床)MiG-23 Flogger(鞭笞者)MiG-29 Fulcrum(支點)Su-25 Frogfoot(蛙足)Su-27 Flanker(側衛)直升機 (首字母為「H」) Mi-8 Hip(臀部)Mi-24 Hind(雌鹿)Mi-28 Havoc(破壞)Ka-25 Hormone(賀爾蒙)Ka-27 Helix(螺旋)Ka-50 Hokum(黑鯊)運輸機 (首字母為「C」) An-12 Cub(幼狐)An-124 Condor(禿鷹)An-225 Cossack(哥薩克)Il-76 Candid(公正)其它飛機 (首字母為「M」) A-50 Mainstay(主桅索)(預警機)Il-78 Midas(大富豪)(空中加油機)
Ⅳ 前蘇聯及俄羅斯在二戰後生產的所有戰斗機型號
蘇9、15、22、24、25、27、30、33、34、34、37、47、T50;米格9、15、17、19、21、23、25、27、29、31、35
滿意請採納
Ⅳ 二戰後,蘇聯一共生產了多少架戰斗機
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
蘇-17,1969至1990年間,該機共生產了2522架。
蘇-24「擊劍手」,從最初的28架開始,該飛機共生產了15批,蘇-24的裝備數量已達1000架以上。
蘇-25/39「蛙足」,該機共生產600多架,1992年交付完畢。
蘇-27「側衛」,至1992年,獨聯體國家已裝備了300多架蘇-27飛機,目前生產的飛機主要用於出口。
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
米格-9戰斗機,共生產了約1,000架。
米格-15「柴捆」,米格-15戰斗機各型機總產量超過16500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大的噴氣式飛機。
米格-17「壁畫」,據估計各型總共生產約9,000架。
米格-19「農夫」,Mig-19先後有16種改型,大部分未量產,只是用來測試不同的電子火控和武備系統,真正大量生產和比較有趣的改型有如下幾種:
Mig-19S型,北約稱為其「農夫」C。改進了電子設備,換裝了發動機,速度和航程都有所提高。
Mig-19P型,北約稱為其「農夫」B,是安裝有雷達的截擊機。
Mig-19PM型,北約稱為其「農夫」E,所有機炮均被取消,裝RP-2U火控雷達於進氣道上端及隔板中央,掛4枚K-5空空導彈。57年10月開始大量生產。
Mig-19SV型,為了打美國U-2等高空偵察機而發展的改型,機翼面積增大兩平方米,拆除兩門翼根機炮及飛行員座椅後的裝甲,專為飛行員研製了新的抗荷服和頭盔。實用升限19000米。
Mig-19R是Mig-19S的偵察型,只生產了很少的數量。這種晝間偵察機安裝了AFA-39偵察相機。
米格-21「魚窩」,米格-21戰斗機及其改進型共生產了10000多架。
米格-23/27「鞭撻者」,至80年代後期停產時共生產了1000多架。
米格-29「支點」,蘇聯/俄羅斯空軍共裝備了超過800架米格-29,外銷也達到500架。據稱截至95年1月,俄羅斯已生產1216架米格-29單座型和197架雙座型,合共1413架。1990年後生產的米格-29均被用於出口。
米格-31「獵狐犬」,至1991年該機已生產200多架。
米格-25「狐蝠」,總產量約1200架左右,其中60%是偵察型,30%是截擊型,10%是雙座教練型。
Ⅵ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有多強大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全世界屬於第一梯隊,僅次於美國。它並沒有因為蘇聯解體而步步衰落,他正在重新復甦,其實力不可低估。
俄聯邦武裝力量直接繼承蘇聯,總兵力高達102.7萬人,此外還有200萬人的後備兵力。以總統作為最高統帥,通過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實施作戰指揮。其中,陸軍25萬人,駐扎在東南中西四個軍區。陸軍現代化水平含量很高,裝備有T-90,T-14等先進坦克和各式直升機。俄軍的坦克既有蘇聯時代的T-72B3作為主力,也有T-90這樣的第三代坦克,T-90在敘利亞戰場證明了自己的作戰能力完全不輸西方同行。而T-14阿瑪塔則是全新的一代的四代坦克,信息化程度極高。俄軍還有先進的T-15步兵戰車,卡-52,米-24等型號的直升機,可以說,在硬體上,俄軍條件很不錯。
(俄海軍艦艇)
俄羅斯在反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從1995年恐怖主義活動猖獗,到現在把恐怖分子趕入國外,基本消滅了國內恐怖主義活動。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之強,是無可置疑的
Ⅶ 尋求俄羅斯或蘇聯——蘇24MPEW型戰斗機資料和數據
這個飛機的介紹在本文底部
蘇-24攻擊機(俄文代號:Су-24)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雙座雙發變後掠翼攻擊機。北約代號擊劍手(Fencer)。它的設計定位基本上與美國的F-111戰斗轟炸機、以及歐洲的旋風戰斗機(Tornado)相同,都是變後掠翼設計,可攜帶戰術核武器進行縱深打擊的戰術攻擊機。
蘇-24首次被派駐蘇聯國外的紀錄,則是在1979年被派駐到當時東德的擊劍手B型。其後最為西方謀體頻繁報道的則是於1984年被派到阿富汗進行作戰任務期間。後來蘇-24更於1989年少量出口至利比亞,及其後的伊拉克。現時相信直到2004年約有800架該機種在俄羅斯空軍中服役,包括其中約550架改為擔任戰略任務的。
後期蘇-24更衍生出作為偵察機及電子作戰設計的擊劍手E型及擊劍手F型機種
歷史
它的發展可追溯至1964年,作為一新機型以取代Il-28及Yak-28的戰術角色。當初設計時蘇霍依設計局提供了兩種設計:固定翼及變後掠翼。回定翼設計的原型機於1967年6月率先首次試飛,此機現存放在莫斯科的空軍博物館。而變後掠翼設計的原型機則在1970年1月首飛。經多次修改後,正式蘇-24的生產定型首次試飛則於1974年1月進行,該型應為北約所指的擊劍手A型。它的修改設計型號,即北約所指的擊劍手B型,則在1976年夏天首次少量裝備部隊開始服役。其後它的設計於70年代後期被多次的進行修訂。
衍生型
蘇-24M (擊劍手D型,Fencer-D)
前蘇聯前線空軍於1979年根據作戰測試的經驗要求發展的。改用Kayra-24M電視/雷射標定系統(用以導引Kh-25ML與Kh-29L雷射導引導彈,或是 KAB-500與KAB-1500雷射導引炸彈),並加裝一套LO-2 Mak-UL導彈警報系統、BKO-2的自動化電戰系統、伸縮式空中加油受油管:另外取消Filin-N被動雷達測向系統。同時,翼下外側掛架加裝 APU-60發射器,可發射最多2枚的R-60(AA-8 Aphid)短程空對空導彈。
蘇-24MK
蘇-24MK為Su24M的出口型,其性能被降低。在80年代末期,該機被出口至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及敘利亞。[1]
[編輯] 蘇-24MR (擊劍手E型,Fencer-E)
蘇-24的戰術偵察機型。除自動貼地飛行所需的地形追隨雷達與短程空對空導彈掛架之外,蘇-24MR拆除了機炮、光電射控系統等空對地武裝,使機長縮短了2米。相對地,主要裝備是包含外載與內裝多個模組組合成的BKR-1戰術偵察系統。本機型於1983至1993年間建造近200架。
蘇-24MP (擊劍手F型,Fencer-F)
蘇-24的電子作戰機型。內裝Landysh電戰系統,並可在中線掛載SPS-5或Mimosette干擾莢艙。產量極少,只有20架。本機型可從外觀上發現機鼻下、座艙後上方、進氣道與垂直尾翼兩側都有電戰系統的特殊天線。
使用國家
Su-24使用國家分布圖。鮮紅色代表現時使用國,深紅色代表以前的使用國
蘇-24使用國家分布圖。鮮紅色代表現時使用國,深紅色代表以前的使用國
*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阿富汗
*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共和國 安哥拉
* 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
*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
* 伊朗 伊朗
* 伊拉克 伊拉克
* 哈薩克 哈薩克
* 利比亞 利比亞
* 俄羅斯 俄羅斯
* 蘇聯 蘇聯
* 敘利亞 敘利亞
* 烏克蘭 烏克蘭
* 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
Ⅷ 俄羅斯歷代戰機,包或蘇聯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出現了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的戰斗機出現後,按時代特別按其技術水平將各種戰斗機分為了三代,目前正在發展第四代戰斗機。
1. 第1代
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飛行速度低於聲速,為亞聲速戰斗機,最大航速M=0.8,作戰半徑約400~8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86,前蘇聯的米格-15。在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米格-15與美國的F-86進行過空中的殊死博斗,這也是世界第一次雙方均為噴氣式戰斗機的第一次空戰。現己退役,只能在航空博物館中見到。
2. 第2代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到七十年代初,最大飛行速度M-2.0,巡航速度M=0.8,作戰半徑約10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104(50年代後期)、F-4「鬼怪」式(60年代初),前蘇聯的米格-21(50年代末)、米格-23(70年代初)等,目前大部分仍在服役。
3. 第3代
克上世紀70年代中至今。特點:具有高的機動性,要求飛機推重比(發動機推力/飛機重量)大於1.0,以往的戰斗機推重比均小為此要採用大量先進技術,特別是發動機的推重比(發動機推力/發動機重量)要達到8.0。飛機能垂直上升,飛機的最大飛行M=2.1~2.3,巡航M=0.8,作戰半徑=800~2000km。代表機種有:美國的F-15(1974)、F-16(1978)、F.A-18(1980),前蘇聯的米格-29(1983)、蘇-27(1984)。蘇-27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作了精彩的「眼鏡蛇」機動動作,令人至今不忘,代表了第3代戰斗機突出的高機動性能。這幾種飛機目前仍是在役機種中的姣姣者。
4. 第4代
1997年9月7日美國F-22首飛,標志著戰斗機將進入第4代,隨後,俄羅斯的S-37、1.44,美國的聯合攻擊機JSF先後進行了各自的首飛。F-22將於2005年、JSF(現已命各F-35)將於2010年前後進入服役;俄羅斯的二型飛機則由於經濟問題,尚無明確的計劃。
二. 第四代戰斗機特點(主要)
1. 具有高的敏捷性
2. 具有高的隱身性
3. 具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能力
4. 具有超聲速巡航能力
5. 具有多目標攻擊能力
6. 內埋式武器艙
為達到這些能力,所採取的各種先進技術(略)。
三. 第3.5代戰斗機
歐卅四國(英、德、意、西班牙)研製的EF2000「台風」戰斗機、法國研製的「陣風」戰斗機雖在第3代戰斗機基礎上發展的下一代戰斗機,由於不具備超聲速巡航能力,因此稱為「3.5代戰斗機」。
參考資料:http://hi..com/007cn/blog/item/41ba53432a32f9119213c627.html
Ⅸ 俄羅斯的戰斗機有哪幾種
1、蘇-57戰斗機
蘇-57戰斗機是俄羅斯空軍單座雙發隱形多功能重型戰斗機,是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西方國家稱為第四代戰斗機)。蘇-57戰斗機最大起飛重量35000千克,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公里,最高時速2140-2600公里,作戰半徑1200公里,
戰斗載荷可達6噸,內置4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具備空中格鬥和對地攻擊能力。具備隱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
蘇-57戰斗機_網路
米格-29戰斗機_網路
米格-21戰斗機_網路
蘇-25攻擊機_網路
蘇-34戰斗轟炸機_網路
Ⅹ 二戰結束時蘇聯的空中力量有多少戰機有多少轟炸機
1991年底蘇聯解體前,空軍總兵力為42萬人,編成39個師90個團。裝備各型飛機1.3萬架,其中作戰飛機5082架,包括遠程轟炸機177架、殲擊轟炸機1780架、強擊機460架、殲擊機2 130架,偵察機475架、電子戰飛機60架、運輸機620架。(1946—1991)。蘇空軍在這一時期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1946—1953年為第一階段。1946年2月,蘇空軍成為獨立軍種,空軍司令升格為蘇聯空軍總司令。在這一階段,根據戰後新形勢,蘇空軍進行精簡整編,提高武器裝備質量,空軍作戰能力顯著增強。1954—1959年為第二階段。蘇空軍換裝性能先進的轟炸機、殲擊轟炸機、殲擊機、運輸機和直升機,開始具備空對地導彈突擊能力,並成為投擲核武器的重要力量。1960—1985年為第三階段。蘇空軍繼續改善武器裝備,裝備第三代作戰飛機和多種型號的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在體制編制、作戰方法以及教育訓練等方面均發生了質的變化,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1986—1991年為第四階段。在蘇聯進行全面改革和軍事戰略調整的大背景下,蘇空軍縮小規模,改組指揮機構,進行質量建軍。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原各加盟共和國分別繼承了蘇空軍力量,其中俄羅斯聯邦空軍繼承了蘇空軍總兵力的75%。蘇聯解體前,蘇空軍在規模上位於世界前列,武器裝備質量屬世界一流,且配套齊全。遠程航空兵裝備圖—160、圖—95重型轟炸機,圖—221E中型轟炸機;前線航空兵裝備蘇—24、蘇—25、米格—25、米格—29、蘇—27等型作戰飛機;軍事運輸航空兵裝備安—22、伊爾—76、安—124型運輸機,安—12、安—24、安—26、安—72、圖—134,圖—154、伊爾—22型中、短程運輸機。此外,還有圖—22P、蘇—24P、米格—25P、伊爾—20P等型偵察機和米—8型直升機。其中,20世紀90年代裝備的圖—160型轟炸機屬第二代轟炸機;米格—29、蘇—27、蘇—30、蘇—34等型第三代戰機。機載武器,包括P—23、P—27、P—60、P—73、P—77等型空空導彈,X—15、X—31、X—58、X—59M等型空地導彈,均屬先進機載武器,性能基本與美國空軍裝備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