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為什麼要求俄羅斯立即從克里米亞撤軍
克里米亞半島事件發生後,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在蘇聯時期情同手足的兄弟國家反目成仇,成為勢同水火的死敵。為了能夠重新奪回克里米亞半島的管轄權,烏克蘭在過去兩年向聯合國大會提交有關議案,要求俄羅斯結束對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佔領,但是俄羅斯拒絕讓步。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烏克蘭再次向聯合國提交關於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俄羅斯撤出克里米亞半島的議案。瞠目結舌的是,在西方的推動下,最終該議案用63:17的投票結果,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了通過。
報道稱,63個投支持票的國家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投反對票的有中國、塞爾維亞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該議案一經通過,立即遭到了俄羅斯方面的強烈抗議。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該議案是對事實的歪曲,烏克蘭以及美歐等國對俄羅斯的有關指控完全沒有證據,是站不腳的。其內容是空洞且虛假的,他們應該為此項議案在聯合國大會上通過而感到羞恥。
當然,西方國家並不是真心要幫助烏克蘭,主要還是看中了克里米亞半島的戰略價值。西方國家也在克里米亞半島事件中,再次暴露出其可恥的雙標面目。眼下以色列佔領了敘利亞的戈蘭高地,聯合國大會同樣通過了決議,敦促以色列撤軍,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卻在暗中支持以色列。
② 蘇聯為什麼要從東歐撤軍
一是因為自二戰結束後,蘇聯在東歐各國駐軍是一種帶有強迫性的行為,對於後者來說是不平等的。幾十年裡,與蘇聯駐軍伴隨發生的東歐各國的抗議事件層出不窮。
二是當初蘇聯之所以可以在東歐各國駐軍,主要是因為各當事國的執正黨(供鏟黨)都是受到蘇聯扶植的。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東歐劇變,各國正權相繼更迭,原先的執正黨紛紛被推翻。這直接導致了蘇聯駐軍的基礎被瓦解。
三是隨著後來蘇聯自身的解體,蘇軍作為蘇聯的重要象徵,其組織結構也不復存在。因此,蘇軍從東歐各國撤離也就不難理解了。
③ 俄羅斯為什麼撤軍敘利亞
一,俄羅斯軍隊自2015年逆勢介入敘利亞以來,已經達到了預期目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已經被打垮,90%以上的敘利亞國土得到解放;西方極力反對的巴沙爾政權成功重新站穩腳跟,巴薩爾可以說是咸魚翻身,有報道稱,在俄羅斯介入之前,危難之中的巴沙爾總統甚至已經做好逃亡歐洲的准備;現在看來,敘利亞作為俄羅斯在中東的盟友,將協助俄羅斯確保其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利益,如繼續向俄提供軍事基地等;成功地宣傳了俄制武器,整個軍事行動期間,俄制武器粉墨登場,甚至是「殺雞也用宰牛刀」,俄羅斯充分利用了這一宣傳機會,使得沙特、土耳其等眾多國家紛紛「慷慨解囊」,俄在世界武器市場的地位得到加強。
二,雖然「伊斯蘭國」已被打敗,但隨後與恐怖分子的「游擊戰」還將長期存在。相較於大型作戰,游擊戰對兵力的需求大為減少,大量俄軍存在已經沒有必要,俄軍中高級指揮官已經沒有「用武之地」,還有可能成為游擊戰的襲擊目標。目前已經有多位包括俄軍中將在內的多名高級指揮官死亡,俄軍對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的教訓記憶猶新。另外,經濟狀況不佳的俄羅斯也沒有必要繼續「耗費國力」。
三,普京已經宣布參加2018年總統大選,西方勢力不會袖手旁觀,製造麻煩是大概率事件。較早撤軍利於俄羅斯從國際、國內兩個方面展現「善意」,以應對西方國家及俄國內反對派,進而度過這個「多事之秋」。
(俄羅斯雖然撤軍敘利亞但基地里還有很多特戰隊員和各種專業人員留下的 俄羅斯是在外後敘利亞時代考慮)
俄羅斯參加敘利亞戰爭,並不是一場殖民戰爭,不是要佔領敘利亞的領土,而是要保護其在敘利亞的戰略利益,打擊ISIS等伊斯蘭極端組織勢力。現在這些ISIS極端組織勢力已經被基本肅清了,剩下的殘余匪徒,敘利亞政府軍完全可以清而剿之,所以俄羅斯從敘利亞撤軍也就順理成章了。用普京的說法就是:「俄羅斯軍人將帶著勝利返回祖國」。也就是說這一次撤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戰略目的,戰爭目標已經達到了,自然撤軍,這個是主因,再自然不過了。
④ 為什麼蘇聯從阿富汗撤軍
西方著名史學家保羅·肯尼迪曾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帝國的過度擴張必然導致敗亡。入侵阿富汗,使蘇聯在國內外陷入空前的孤立。在整個80年代,阿富汗問題是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為抗議蘇軍入侵阿富汗,中國、美國、聯邦德國等國家聯合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在蘇聯國內,不斷聽到反對入侵的聲音。在阿富汗,侵阿蘇軍士氣渙散,士兵中甚至出現了吸毒現象。而阿富汗人民風起雲涌的反抗運動,更使侵阿蘇軍陷入了難以自拔的泥潭。
1989年2月15日,最後一批蘇聯軍隊撤出阿富汗。當最後一輛坦克駛上蘇阿邊境的阿姆河大橋時,駐阿蘇軍司令格羅莫夫跳下戰車,同前來迎接他的兒子一起徒步走過蘇阿邊界線。面對蜂擁而上的記者,格羅莫夫只說了兩句話:「我是最後一名撤出阿富汗國土的蘇軍人員。在我的身後,再也找不到一名蘇聯士兵了。」
⑤ 普京為什麼突然宣布俄羅斯從敘利亞撤軍
首先,從敘利亞局勢來看,恐怖分子在敘利亞大勢已去,或許未來敘利亞還將面臨一些恐怖襲擊,但都是零星的和局部的,大的戰斗應該不會發生了。這種情況下,大量的俄羅斯武裝力量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從這個角度而言,撤軍是早晚的事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只不過普京沒有透露任何消息,突然宣布了這個決定而已。
其次,從俄羅斯自身而言,烏克蘭問題才是其最棘手的問題。前不久烏克蘭東部發生了一些突發事件,並且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也受到國內民眾的反對,尤其是喬治亞前總統、烏克蘭「新力量運動」黨領導人薩卡什維利的被捕事件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對於俄羅斯而言,維護好周邊安全,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把駐敘武裝力量撤回國內,也是俄羅斯自身安全的需要。
第三,從敘利亞走勢來看,至少目前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是贏得了國際社會認可的,但如何鞏固這個來之不易的成果,也需要俄羅斯做出戰略決策。在消滅了IS恐怖分子之後,敘利亞的主要矛盾從敵我矛盾轉化為了內部矛盾,這個時候俄羅斯軍隊的地位就有些尷尬,如果明裡支持敘利亞政府軍,可能遭到國際社會的質疑。因此,趁早撤退,把問題交給敘利亞人民自己去處理,這也是一個明智選擇。
第四,從敘利亞的政治走向來看,目前聯合國正在介入敘利亞戰後的政治問題。正如普京所言,現在敘利亞在聯合國主導下進行政治斡旋的條件已具備。如果敘利亞恐怖勢力再抬頭,仍將給予其從未遭遇過的打擊力度。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這種可能性極小。把主動權交給敘利亞,這也是國際社會的一種期盼,應該說普京決定撤軍是及時的。
最後,從普京自身來說,剛剛宣布要參加明年的總統大選,既然決定了,必然要當選,這是肯定的事情。但在大選之前,如果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發生其他意外事件,那肯定是普京所不願看到的,也是俄羅斯人民不願看到的。見好就收,把重點放在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上,放在俄羅斯周邊外交上,為明年的總統大選創造良好氛圍,這是普京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⑥ 俄羅斯為什麼敘利亞撤軍
根本原因是俄羅斯沒錢了。2015年因為克里米亞半島美國制裁俄羅斯為期3年。手段主要是壓低石油價格減少俄羅斯外匯收入。俄的外匯不斷下降再加上俄本國經濟低迷,美元貶值,外匯縮水難以負擔軍費。從2015年到現在即將滿3年俄也要考慮自身經濟向美國低頭,所以撤軍就是表現
⑦ 俄羅斯到底為什麼從敘利亞撤軍
原因如下:
1、俄羅斯在敘利亞校驗了武器,試驗了軍隊。達到不錯的效果。
2、俄羅斯保證了巴沙爾政權,這就足夠了
3、俄羅斯獲得了戰爭紅利,塔爾圖斯港(租期為49年)。
4、如果俄羅斯幫助巴沙爾打敗反對派,那麼要不要打敘利亞庫爾德人,要不要幫助重建,人的貪婪是無限的。
想想抗美援越——當年中國對越南就是幫助太多了。
5、俄羅斯只是宣布撤軍,撤了一部分,但是主要人員還是留在敘利亞的!
⑧ 為什麼俄羅斯突然變臉,默許伊朗不從敘利亞撤軍
7月4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伊朗在短時間內從敘利亞撤軍不現實,伊朗的部分軍隊可以繼續留在敘利亞。為什麼俄羅斯突然態度轉變,默許伊朗軍事在敘利亞的繼續存在?這是因為:
五、從7月4日俄羅斯外長關於伊朗撤兵問題的表示來看,不排除俄羅斯重新敲打特朗普,要求說話算話。俄羅斯重新撤回了,要求伊朗軍事力量撤出敘利亞的立場。而且以色列遵守諾言不夠,最近多次空襲打擊敘利亞政府軍,使得俄羅斯非常反感。
總之,俄羅斯針對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態度的突然轉變,完全是根據俄羅斯與美國利益交換的變化。當時要求伊朗撤軍是符合俄羅斯的利益要求,現在允許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繼續存在,也是符合俄羅斯的利益要求。
⑨ 新知島為何俄羅斯退兵
屬於日俄爭議領土 但是日本也不搶新知島 俄羅斯撤軍唄 反正很近 日本也不敢去
⑩ 蘇聯當年為什麼從阿富汗撤軍
蘇聯入侵阿富汗實際上是蘇聯政府對阿富汗局勢慣性反應的結果,缺乏戰略上的遠見。
上個世紀70年代,阿富汗國內爆發革命,但掌權的人民民主黨內部分化嚴重,「旗幟派」與「路線派」斗爭激烈。蘇聯雖然早就介入了阿富汗內部事務,但由於宗教文化和社會制度上的巨大差異,對其局勢並沒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確的掌握。到1979年,雖然蘇聯已經准備除掉阿明,但阿明仍然不為所知,並要求蘇聯出兵打擊各種反政府武裝派別。
1979年底蘇聯擊斃阿明,全面入侵阿富汗以後,扶植了卡爾邁勒領導的新政府。但由於阿富汗國內經濟極度落後,也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國家統治實際上是一盤散沙,完全靠蘇軍的武力加以維持。因此從1980年開始,蘇軍開始全面清剿反政府武裝,但由於兵力不足,雖然能夠贏得戰斗的勝利,卻無法鞏固成果。只能反復上演「進攻-清剿-撤退-再進攻」這樣的死循環。
從1986年開始,蘇聯政府進一步認識到阿富汗戰爭的長期性和消耗性,因此尋求撤出阿富汗,並開始試探性的展開談判。直到1989年正式撤軍。
1979年入侵阿富汗,只不過是蘇聯以武力形式解決其與衛星國矛盾的又一次嘗試。從波蘭、匈牙利到捷克斯洛伐克,蘇聯的坦克屢試不爽,因此形成了慣性思維。但這些軍事行動都是以扶植親莫斯科的新政府上台為目標的,因此並未形成持久消耗的局面。但阿富汗卻有很大的不同,其國內政治情況復雜,缺少統一的領導系統,也就無法通過扶植一個親蘇政府來達到政治目的。卡爾邁勒政府軍的裝備很好,但戰鬥力卻極其低下,如果沒有蘇軍,一年都撐不下了,這一點和美國在越南扶植的南越政權十分相似。因此最終的結局只能是狼狽撤退。
至於說許多文章中大肆渲染的「毒刺」、火箭炮,都只不過是騷擾的手段,並非贏得戰爭的根本原因。時至今日,美軍在阿富汗大打出手,而塔利班似乎連「毒刺」這樣像樣的武器也拿不出手。但事實必然證明,如果扶植政權的任務不能達成,那麼蘇聯的昨天就是美國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