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中國和俄羅斯什麼時候關系變好

中國和俄羅斯什麼時候關系變好

發布時間:2022-07-23 23:30:15

Ⅰ 中俄關系惡化2020中俄關系為什麼好

中俄關系惡化2020
看時間的尺度是多少.美國失去霸權,再也不能對別國指手畫腳以後,中俄的關系肯定會有所調整.
沒有,惡化了. 因為被堵住的那一方,受了兩端的氣. 最好的婆媳關系是什麼? 互相尊重. 我敬你,因為你是我的長輩,是我最愛的人的母親,所以我尊你一聲媽. 而對於婆婆而.

中俄邊境發生沖突
兩國之間歷史上發生過1969年的珍寶島戰役、鐵列克提事件和1999年的中俄東馬格拉2.16邊境沖突事件. 這位網友問到中俄邊境沖突中涉及到的原則和處理方法,實際上.
科技決定一切
中俄關系為什麼好
談不上多好,互相利益需要罷了.但是兩國再也不能不和了,因為美國太強大了,中俄只有建立戰略合作才能對抗美國.但中俄在歷史上也有不少問題,清末中國被逼割讓給俄國的土地太多了,由於前蘇聯的干涉,蒙古被獨立出去了...,你說能有多好!
原因: 中俄兩國都堅持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都清晰確立了民族復興的戰略目標,兩國又互為最重要、最主要的優先合作夥伴,互相提供重要的發展機遇.中俄關系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高層交往空前頻繁,務實合作不斷提升,國際合作日益密切,人文交流蓬勃發展. 中俄互為最大鄰國,都是主要新興市場國家,都是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穩定的重要力量.中俄兩國都處在發展復興的關鍵階段,兩國人民對發展中俄關系、加強各領域合作都有更高期待.在深刻復雜變化的當今世界,中俄兩國對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承擔著更大責任.
中蘇關系不是一直很好的.當初斯大林在世的時候中蘇關系很好,其中有斯大林的關系,也有美國這個共同的敵人的關系,赫魯曉夫上台過後中蘇關系就惡化了,到20世紀60年代末達到頂峰,當時中蘇在雙方邊境陳兵百萬,另外還有著名的珍寶島事件.中蘇關繫到蘇聯解體,俄羅斯的普京上台才變好.
普京談珍寶島
珍寶島在1929年被蘇聯佔領,1969年中國、蘇聯為此島爆發武裝沖突,1991年蘇聯解體,2005年4月27日全國人大批准《中俄東段邊界的補充協定》,2005年5月20日俄羅斯杜馬(即議會)批准該協議,自此承認珍寶島為中國領土
是的,珍寶島一直處於中國控制范圍之內,而在近幾年中俄劃定邊界時也明確珍寶島為中國領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以下簡稱:「中俄. 明確了關於兩國以來長期爭議的黑瞎子島,珍寶島以及阿巴該圖洲渚地區的歸屬問題.

Ⅱ 中俄關系歷史最好,中國和俄羅斯建交多少年了

截止2019年,中國和俄羅斯建交二十八年。

蘇聯解體後,1991年12月27日,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署《會談紀要》,確認俄繼承蘇聯與中國的外交關系。

中俄1996年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2001年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11年建立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

2014年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入新階段。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形成了元首年度互訪的慣例,建立了總理定期會晤。

議會合作委員會以及能源、投資、人文、經貿、地方、執法安全、戰略安全等各級別交往與合作機制。雙方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發展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

積極開展兩國發展戰略對接和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務實合作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2019年6月5日,中俄兩國關系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

由此可見從1991年確認俄繼承蘇聯與中國的外交關系,到2019年中國與俄羅斯關系的提升,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建交了二十八年。

(2)中國和俄羅斯什麼時候關系變好擴展閱讀:

俄羅斯在外交方面採取了開展全方位外交,以獨聯體為戰略重點,以與西方關系、特別是與歐洲關系為優先,同時加強亞太外交,加大對中、印等亞太大國的借重。

其宗旨是積極推動多極化進程,力主重振俄大國地位,突出維護國家利益,著眼點是為俄國內經濟復興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同時與冷戰時蘇美對抗相比,俄美關系有了根本改變,但發展歷程並不平坦。1999年由於北約轟炸南聯盟使俄美關系跌入冷戰後最低點。

Ⅲ 中國和俄羅斯關系好嗎

總體上很好。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俄《勞動報》采訪時稱,俄中兩國外交部早已形成了富有建設性、相互信任的同志式關系,能夠高質高效地完成兩國元首交辦的各項工作。拉夫羅夫表示,中俄兩國建立了如此緊密堅實的國際戰略協作架構。

任何第三方即使想在俄中之間「打楔子」,他們也會發現無處下手,也根本打不進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高度贊賞拉夫羅夫外長對中俄關系所作的積極明確表態。中國與俄羅斯這兩個攜手走向復興的大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了兩國關系更高水平、更大發展的新時代。



中國首超白俄 ,成俄羅斯民眾心中「最親近國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社會輿論基金會的研究顯示,62%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是俄最「親近和友好」的國家。相比2014年54%的數據有了不少提升。同時,認為白俄羅斯是主要朋友的俄民眾則是從2014年的66%,下降至2017年的60%。

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認為,俄羅斯人對中國的好感增強與俄社會意識到兩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共同利益有關。專家表示:「中俄兩國在很多國際問題上立場一致,比如不幹涉別國內政、打擊恐怖主義、尊重傳統價值等等。

這使得兩國相互趨近。廣大的社會大眾也逐漸意識到這一點。」他表示,隨著中國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中國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俄羅斯青年。對中國文化和歷史感興趣的俄羅斯人也變得越來越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俄關系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首超白俄 成俄羅斯民眾心中「最親近國家」

Ⅳ 俄羅斯和中國關系好嗎

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關系最好的時期,二者既不是簽約盟國關系,也不是對立關系,是在相互共同利益方面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是相互依然存在各自的利益的合作夥伴關系!

Ⅳ 中俄關系迎來最好時期體現在哪些方面

13億中國人民的友情、22項雙邊文件和一本少林武功秘籍,俄羅斯總統普京兩天中國之行碩果累累。他在訪問結束時對本國記者說,整個俄羅斯代表團對此次訪問非常滿意,不僅對會談的氣氛,而且對取得的成果都感到滿意。

這次訪問確實意義重大。今年是「俄羅斯年」,也是中俄建立平等信任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十周年,又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締結五周年。遙想上世紀50年代中蘇「蜜月」時期,最隆重的雙邊活動無非就是「友好月」,了不起在北京開個慶祝大會、辦一場蘇聯國民經濟成就展覽會、放兩部蘇聯電影,而現在的活動貫穿全年,多達260餘項,遍及全國。

「中國熱」壓倒「中國威脅論」

中國把俄羅斯看作主要戰略夥伴,俄羅斯把中國定位為外交優先,政治互信程度超過中蘇同盟時期。普京任總統6年,年均來華一次,頻率之高,超過他對獨聯體和歐洲以外任何一國的出訪,更遠遠超過新中國成立頭十年中蘇領導人的交往──毛主席赴蘇兩次,斯大林從未來訪。

廣泛的共同利益,使中俄結成了當今世界上發展最迅速、機制最完備、來往最密切、覆蓋面最廣的一對國家關系。兩國訂立了《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及其《實施綱要》等200多項共同的法律文件;高層來往密切,建立了元首、總理和議會等定期會晤機制,以及戰略安全磋商機制;去年簽署的《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為新世紀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繪制了藍圖。

去年中俄徹底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首次舉行大型聯合軍演,互信水平更上一層樓。在台灣問題和西藏問題上,在車臣問題上,兩國都支持對方維護主權、反對分裂的正義行動。聯合國改革、反恐、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巴以沖突、伊拉克局勢……在當今世界幾乎所有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上,中俄兩國的立場不是相同,就是接近。

多年前,遠東個別政治家靠鼓吹「中國威脅論」拉選票,現在這種論調越來越沒人聽。就連以往熱衷於「融入西方」的俄羅斯新興政治精英,近年來也開始重視對華關系。「中國威脅論」悄然被「中國熱」取代。

利益差異表明經濟關系深化

在經貿領域,幾年前的中俄「政熱經冷」已變成「以政促經、政經並茂」。中俄貿易額5年增長1.7倍,前年突破200億美元,去年接近300億美元大關。這次普京訪華期間兩國簽訂的22項文件中,絕大多數涉及經貿。

同其他國家一樣,俄羅斯外交首先注重維護本國的安全和經濟利益。中俄經貿關系深化,兩國利益的差異難免會顯露出來。

例如,對中國來說,最好是俄羅斯遠東油管盡快直通大慶,每年供油3000萬噸或5000萬噸,哪怕1億噸也不嫌多。但是,俄羅斯希望保證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另外,管道離貝加爾湖太近,擔心會威脅淡水儲量佔世界1/5的人類最後一盆凈水的生態,加上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波折、其他國家的掣肘,原擬去年開始供油的管道迄今仍在紙上談兵。但是,考慮到中國夥伴對能源的關注,普京去年已當機立斷:泰納線油管先修到中國邊境附近的斯科沃羅季諾。今年俄對華供油將增加到1500萬噸,數年後要超過3000萬噸,成為我國第一進口油源。

又如,我對俄出口中輕紡和農產品佔3/5,機電和高技術產品的比重分別為1/4和1/13;而在俄羅斯對華出口中,燃料和原料佔3/5,機電和高技術產品的絕對值雖有增長,但比重僅略高於2%。顯然,中俄雙邊貿易結構亟待優化。

因此,這次中俄峰會和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除了關注能源合作外,還把信息技術和機電產品貿易作為主要議題。雙方認真探討了增加機電設備出口,特別是俄羅斯機電設備出口的可能性。

如今,中俄能源合作已經不限於石油,還擴大到天然氣、電力、核能和動力設備等項目。經貿合作也不限於能源,已延伸到航天、信息、森工、基礎設施和環保等領域。

中俄相互投資也有進展,我對俄投資項目超過700個,俄對我投資項目近200個,雙方投資協議總額接近30億美元。

俄羅斯規范貿易秩序、消除「灰色清關」的工作已經啟動……

現在看來,由於良好政治關系的推動,由於兩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十年經濟翻番共同目標的促進,中俄經貿發展規劃去年定下的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600億~800億美元的目標,不僅能夠達到,而且有可能提前實現。

中俄需要加強人文交流

上世紀50年代的兄弟友誼、60~70年代的勢不兩立、80~90年代初的關系正常化、90年代開始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在當代史上,中俄兩國接觸半個多世紀,然而兩國人民相互之間卻不很了解。

俄國地跨歐亞兩洲,但以往有些俄羅斯人看不起亞洲人。俄羅斯人素來以「最亞洲化的歐洲人」而自卑,又以「最歐洲化的亞洲人」而自傲。

最近1/4世紀,中俄經濟力量對比發生逆轉。上世紀70年代,中國GDP不到對方的3/5,現為俄的2.7倍。部分俄羅斯人對以前的援助對象現在勝過自己,心理上難以接受。

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口形勢惡化。目前人口僅1.428億,每年遞減七八十萬,2010年將只有1.39億,2050年可能減至9000萬,比1914年的俄國人口還要少。俄需要進口勞動力,但又怕進口中國勞動力,擔心降低俄羅斯族在人口中的比重,尤其是在遠東。

上世紀50年代,俄羅斯人對中國印象很好,謙和勤奮的中國留學生成了中國的形象代言人;「文革」期間,他們對中國的印象依然不壞,同情在動亂中受苦的中國兄弟;90年代初,假冒偽劣混同大量廉價消費品從中國進入俄國,他們對中國的好感大打折扣。況且,他們接觸到的中國人多半是素質並不高的「倒爺」或「黑工」,這些人大多不懂俄語,難以融入俄國社會,自我封閉,使俄羅斯人產生中國人「詭秘」、「陰郁」的誤解。

但是,近十年來到過中國的俄羅斯人,不論是倒爺、旅遊者,還是記者、外交官,絕大多數都放棄了偏見和誤解,對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產生好感。即使沒有到過中國的俄羅斯人,對中國的看法也明顯好轉。中國茶葉、絲綢和工藝品越來越走俏,俄國人對儒學、老莊哲學和少林武術越來越感興趣。在俄羅斯人心目中,「中國」已不再是廉價服裝的代名詞,而開始同「時尚」、「先進」、「高檔」掛鉤。

世界因差異而美麗,人文景觀因差異而豐富。文化差異不會成為中俄關系的障礙,而應成為促進友好交流的動力。在這方面,互辦「國家年」開了個好頭。

Ⅵ 中國什麼時候和俄羅斯盟友

在上世紀1950年,中國和蘇聯(俄羅斯前身)簽訂了中蘇好同盟互助條約,成為了盟友。不過,在60年代後,這一個盟約已經名存實亡。
條約的期限是30年,期滿之後沒有延長。
而現在中國和俄羅斯關系密切,互相支持,但是『結伴不結盟』的。

Ⅶ 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從古至今】

最早的關系是元蒙時的了。拜占庭帝國的公主索菲亞公主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幫助他使用各種手段挑撥宗主國的關系,然後獨立並吞並大帳汗國,具體見「莫斯科公國」http://ke..com/view/331964.html?wtp=tt

從15世紀起開始像亞洲擴張,到了17世紀,開始正式碰撞。1685年雅克薩反擊戰,取得勝利,1689年9月(清康熙二十八年八月),簽訂了《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然後就是近代鴉片戰爭的主要四個條約: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1858年《天津條約》1857年《璦琿條約》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以及一些小的勘界議定書。從(中國)大清掠奪了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東北、庫頁島和新疆西部。1904-1905的日俄戰爭,在東北打的。

最後是現在的蘇聯和俄羅斯的關系。條約不大好找,主要就是一些大事。外蒙獨立,蘇聯是後台。支持共產黨奪權,可是也支持國民黨,總之插手中國革命。
抗戰時援華,包括武器和飛行隊。後期出兵摧毀關東軍,也把東北基地搬回去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承認,提供大筆援助(高價有償)。

1966年中蘇關系破裂,從1967年到1969年初雙方在珍寶島上的巡邏隊流血沖突不斷。 最有名的是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Ⅷ 中國和蘇聯,俄羅斯的關系是如何發展的

80年代中後期,當時中國穩步發展,蘇聯快不行了,所以又和中國恢復了友好關系。
具體來說可以看看下面這段:
「中蘇關系恢復正常化,是八十年代外交關系的重大突破。 」
1985年10月,鄧小平會見齊塞奧斯庫時,就請他給戈爾巴喬夫捎話:「如果蘇聯同我們達成諒解,讓越南從柬埔寨撤軍,而且能辦到的話,我或胡耀邦願意同戈爾巴喬夫同志會見。我出國訪問的歷史使命雖已完成,但為這個問題,我可以破例,三大障礙這一條應首先解決,我們等待答復。」在1986年9月2日,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鍾」節目記者華萊士電視采訪時,鄧小平闡述更為充分,也更為世界所知曉。此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蘇聯在消除三大障礙上的實際表現和進展,1989年5月,中蘇高級會晤終於實現,兩國、兩黨關系從此正常化。鄧小平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們這次會見的目的是八個字:結束過去,開辟未來。」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他建議:「多做實事,少說空話。」
蘇聯撤回所有技術人員 蘇共二十大 中蘇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最初是由蘇共二十大引起的。在1956年2月舉行的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蘇共新領導人赫魯曉夫作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尖銳地批判了斯大林的嚴重錯誤,並在大會的總結報告中提出資本主義可以通過「議會道路」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觀點。(註:參見《蘇共領導同我們的分歧的由來和發展——一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人民日報,1963年9月6日。)這一不尋常的做法不僅在蘇聯國內,而且也在中國和全世界產生了極大的反響。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獲悉了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後十分重視,立即多次召開政治局常委會,對此事進行討論。討論的結果表明,中國領導人最初的反映比較復雜。毛澤東認為,赫魯曉夫和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錯誤既「揭了蓋子」,又「捅了漏子」。毛澤東說:「說他揭了蓋子,就是講,他的秘密報告表明,蘇聯、蘇共、斯大林並不是一切都是正確的,這就破除了迷信。說他捅了漏子,就是講,他作的這個秘密報告,無論在內容上或方法上,都有嚴重錯誤。」(註:吳冷西:《憶毛主席》,新華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4-5頁。)總之,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一方面並不反對赫魯曉夫批評斯大林的錯誤,甚至認為這樣做也大有好處,解放了各國共產黨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認為赫魯曉夫的做法有缺點,即批判斯大林這樣的重要人物事先未同兄弟黨商量,搞了突然襲擊;對斯大林一棍子打死,或者說是全盤否定斯大林,只講錯誤,不講功績。(註:吳冷西:《憶毛主席》,新華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6-7頁。)這表明,從如何對待斯大林這一問題開始,中共中央並不完全贊同蘇共中央的看法和做法,有了自己的觀點。中蘇之間產生了分歧,打破了過去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總是「完全一致」的局面。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共領導人不僅在內部批評蘇共的做法,而且先後撰寫發表了《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兩篇文章,第一次雖然婉轉卻是公開地表明了不同於蘇共的意見。除了在斯大林問題上雙方產生了分歧外,中共中央對蘇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過渡」理論也不贊成,認為這違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原則。不過,在最初的一年時間里,毛澤東等人並沒有就「和平過渡」問題與蘇共領導人爭辯,也沒有公開發表文章批評赫魯曉夫的觀點,直到1957年11月莫斯科會議召開時,由於蘇共起草的《宣言》稿中又重提和平過渡問題,毛澤東率領的中國黨政代表團才在會議的內部討論中重申自己的不同觀點,要求蘇共同意修改《宣言》稿的看法。

此後不久,除上述兩大分歧外,中蘇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又有新發展。由於受蘇共二十大的間接影響。1956年先後發生波蘭和匈牙利事件。中共中央對蘇共中央處理波匈事件的做法也不甚滿意,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因而批評蘇共和蘇聯在處理兄弟黨、兄弟國家之間的關系時有大國沙文主義的錯誤等等。不過,相對而言,1957年以前,中蘇在其他問題上的分歧都不及斯大林問題與和平過渡問題那麼重要,那麼引人注目。

蘇共二十大以後,中蘇之間產生了重大分歧,以往「完全一致」的情況發生改變,這當然不是偶然的。以筆者之見,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雙方的經歷不同,彼此缺乏了解,看問題的出發點也不一樣,因而難免出現分歧。以斯大林問題為例,不管赫魯曉夫的做法是否完全正確,他畢竟是從蘇聯的情況和蘇聯的需要,包括赫魯曉夫本人的政治需要出發的,而中國領導人對斯大林執政時期的內情並不十分了解,對斯大林的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並無切身感受,又主要是從國際共產主義和中國的需要出發考慮問題的,自然看法也就不會和蘇方完全相同了。二是蘇共二十大和赫魯曉夫對斯大林錯誤的揭露和批判,無情地打破了斯大林一貫英明、正確的神話,打破了蘇共和蘇聯完美無缺的神話,也削弱了斯大林、蘇共和蘇聯長期唯我獨尊、高高在上的地位,破除了迷信,解放了包括中國共產黨人在內的全世界共產黨人的思想,不僅使他們敢於懷疑蘇共蘇聯,也敢於發表不同於蘇共和蘇聯的意見了。而在蘇共二十大以前,特別是斯大林統治時期,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三是經過建國初期幾年的實踐和發展,新中國逐漸壯大起來,中共領導人也有了一定的經驗,尤其是在如何搞建設方面,逐漸有了自己的看法,加之斯大林逝世後蘇聯新上台的領導人,包括赫魯曉夫在內,在資歷、威望、經驗等方面均無法與毛澤東等人相比,這使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強,無須再像過去那樣,在蘇共和蘇聯領導人面前十分謹慎小心。1949年和1957年毛澤東兩次訪問莫斯科時的不同心境,受到的不同待遇及他本人的不同表現,最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點。

今天看來,蘇共二十大以後中蘇兩黨之間出現分歧,不僅事出有因,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本身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有分歧是正常的,而像「蜜月時期」那樣「完全一致」倒並不正常。更重要的是,只要雙方處理得當,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並不一定對既存的友好合作關系產生消極的影響。這已為1956-1957年的事實所證明。

實事求是地說,在1958年夏天以前的兩年多時間里,盡管中蘇兩黨在斯大林、和平過渡、兄弟黨兄弟國家的關系等問題上有了重大分歧,雙方不斷產生爭執,但中蘇關系不僅沒有倒退,甚至還有新的發展,比1955年以前更為密切。其間,不僅雙方繼續進行友好合作,蘇聯還增加了對中國的援助。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蘇聯答應在導彈核武器的研製方面幫助中國,並同意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樣品,中蘇兩國因而在1957年10月簽訂了《國防新技術協定》。當時的意識形態分歧未使中蘇關系發生逆轉,當然是有原因的。筆者認為,一是雙方的分歧和爭論並不很多,而且局限於一般理論問題的范圍,還沒有直接涉及彼此的國家利益;二是在爭論中,主要是中方批評蘇方,而赫魯曉夫等人因為立足未穩麻煩頗多,特別需要中國領導人的支持,不得不對中方的批評採取忍耐態度;三是中方也需要蘇方的經濟軍事援助,並希望繼續維護中蘇友好合作的大局,因而在批評蘇方時所持的態度和方法均比較謹慎,並沒有上綱上線,更沒有激怒蘇方的意圖和做法,從而使爭論大致上能在心平氣和的氣氛中進行。可見,只要處理得當,意識形態分歧與中蘇關系的惡化並無必然的聯系。

(二)

盡管在蘇共二十大以後兩年多時間里,中蘇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並沒有損害雙方的關系,但從1958年夏天起,中蘇關系還是開始發生逆轉,逐漸惡化了。誠然,中蘇關系的惡化並不能完全歸咎於意識形態分歧,但也不可否認,意識形態分歧也對加劇中蘇關系的惡化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需要認真研究的是,1958年夏天以後,意識形態分歧是怎樣加劇中蘇關系惡化的?

筆者認為,總的說來,1958年夏天之後意識形態分歧之所以開始損害中蘇關系,是因為中蘇之間出現了其他新的爭執,致使意識形態分歧進一步擴大,並和其他爭執交織在一起,而雙方對分歧和爭執又採取了錯誤的態度。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1958年夏天開始,中蘇之間在涉及國家利益的許多問題上發生沖突,這不僅使雙方的分歧和爭執越來越多,而且各種分歧和爭執交織在一起,使原來似乎無關緊要的意識形態分歧陡然變得更加嚴重,更加復雜,更具破壞性了。

在國際交往中,任何一個國家無疑都要從本國的國家利益出發,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中蘇之間也不例外。不過,在「蜜月時期」,由於雙方基本上遵循了「平等互利」的原則,不做損害對方國家利益的事,故雙方雖在一些小的問題上也有「磨擦」,但在大的方面沒有什麼爭執。然而,從1958年夏天起,情況卻發生了變化,中蘇兩國在涉及國家利益的一系列問題上發生了沖突。最初的風波就是當年夏天連續發生的長波電台和聯合潛艇艦隊事件。蘇方出於自身的需要,利用中國希望在建造潛艇方面得到蘇方幫助之事,提出雙方共同合作在中國建設一座長波電台和建立一支聯合潛艇艦隊。但中國方面卻認為,這是蘇方以幫助中國為借口,實際上侵犯中國的主權,並有控制中國的企圖。雙方為此爭執了好幾個月。毛澤東為之大發雷霆,赫魯曉夫則為此急匆匆地飛到北京,為蘇聯辯解。此事後來雖然都不了了之,但從此雙方種下惡感。接著,當年8月又發生台灣海峽問題的爭執。中國為打擊蔣介石集團和警告美國不要干涉中國內政,未與蘇方磋商便發動了炮擊金門、馬祖之戰,蘇方雖在表面上表示支持中國,反對美國,但因擔心炮擊金、馬會引起美國的武裝干涉,將蘇聯拖進美蘇大戰之中,故實際上對中國不滿,並且進而單方面撕毀1957年10月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收回了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的承諾。1959年中國為維護自己領土主權,反對印度在中印邊界進行挑釁,採取自衛手段。但蘇方認為中印邊界的武裝沖突對蘇美緩和不利,破壞了赫魯曉夫訪美的和平氣氛,因而不顧中國的一再反對,公開發表了一個袒護印度的聲明。此外,蘇聯也對中國發動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不滿,而中國則對赫魯曉夫熱衷同美國拉關系頗有微詞,如此等等。顯然,上述爭執都涉及彼此的國家利益。一般來說,在國際關系中,國家利益的沖突必然會影響到彼此關系的好壞,因而中蘇之間國家利益的沖突也必然損害雙方的關系,即使沒有意識形態的分歧,中蘇關系也會發生逆轉。然而,與一般的國際關系不同的是,中蘇之間不僅存在著國家利益問題,又有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而且兩者又總是不可避免地交織在一起,這就使問題更加復雜,更加嚴重了。

Ⅸ 中俄關系歷史最好,中國和俄羅斯建交多少年了

你好,這個事情要這樣來看,中國和俄羅斯關系是很好的,原先中國和蘇聯建交的時期比較少,建國時就建交,如果和俄羅斯算起來,應該是在1990年獨聯體分裂後,同俄羅斯建交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和俄羅斯什麼時候關系變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