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金的原名叫什麼
巴金的原名叫李堯棠。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除巴金外,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餘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國當代作家 。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發表在《半月》刊第17號刊載上 。1922年冬,在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預科和本科班(英文)肄業。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筆名在《小說月報》發表長篇小說《滅亡》,引起文壇的關注 。
1983年起,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90年,獲得蘇聯人民友誼勛章;同年獲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3年11月,被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
2. 巴金原名是什麼啊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除巴金外,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餘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國當代作家。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發表在《半月》刊第17號刊載上。1922年冬,在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預科和本科班(英文)肄業。
人物評價
新華社:巴金同志的一生,是不斷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一生,是對國家和人民忠心耿耿、為文學事業奮斗不息的一生。他秉性耿直,識大體、顧大局。他生活樸素,平易近人。
他把整個身心交給了人民,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尊敬。巴金同志的愛國情操和高尚品德以及他為我國現當代文學事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懷念。
3. 巴金的原名是什麼
巴金的原名是李堯棠,字芾甘,筆名除巴金外,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餘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國當代作家。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發表在《半月》刊第17號刊載上。1922年冬,在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預科和本科班(英文)肄業。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筆名在《小說月報》發表長篇小說《滅亡》,引起文壇的關注。
巴金的創作特點:
巴金小說的生命意識首先體現為對美好人生的愛與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巴金關於愛的思想首先體現為其善良意識。在巴金看來,善良意識是促使人向最完美的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它是統攝人的情感和理智運動的心靈的力量。
善良意識是構成巴金生命意識的重要因素,是巴金人格的顯著特徵。在巴金看來,善良是每個生命應有的本性,他用善良的眼光去打量每一個生命,在生命中發現善良的閃光
4. 巴金的原名是什麼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餘一、王文慧等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
1909年5歲的巴金進私塾認字。16歲時,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期間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革命刊物和克魯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國作品。192
1年參加編輯《半月》刊,組織「均社」,參加些革命性的社會活動。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新詩《被虐者的哭聲》、散文《可愛的人》等。翻譯俄國作家迦爾洵的小說《信號》,這是他第一篇譯作。
5. 巴金的原名叫什麼名
巴金的原名叫李堯棠。
字蒂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漢族。代表作有《激流三步曲》,包括《家》、《春》、《秋》,還有《愛情三步曲》,《霧》、《雨》、《電》,散文集《隨想錄》。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現代文壇的巨匠。
藝術特色
巴金的小說往往是站在「現在」的時間場域里,在對比中否定和訣別了過去而奔向充滿希望的未來。巴金小說的時間定位在「時間的當前化」,即以「現在」為統攝,並將時間序列中的「過去」和「未來」拉到「現在」予以對比觀照。
在「過去」與「未來」的當前化中形成時間的漩禍,重點展示人物的即時性心理時間,而小說結尾又往往扯開一道口子沖向未來,體現出一種「向前看」的進化論的時間意識。這是一種全新的、疊加的現在,它使文本在藝術表現上不僅關注人物性格與心理,還關注著人物背後和周邊。
另外,在小說文本中,作家對文本故事的敘事策略作為時間形式的一種特殊的修辭,體現著作家特定的心理結構,而文學意象作為時間的隱喻,也成為時間形式在文本中的重要呈現方式。
6. 巴金原名叫什麼
巴金作為青春文學的一顆巨星,雖已隕落,但巴金以生命的激情凝結成眾多作品,對中國文壇影響深遠。作家魯迅先生稱贊他為:「巴金是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那麼小K就帶著大家了解一下這位世紀老人巴金吧!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願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巴金
三、巴金文學作品的思想
我之所以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
巴金雖然早被公認為二十世紀不多的幾位文學大師之一,但他從來不認為自己為文學而文學,甚至不以文學家、作家自居,他認為自己的寫作全是為了說心裡話,發出內在的呼喊。如他自述所言:「我現在的信條是,愛那需要愛的,恨那摧殘愛的。」巴金創作文學核心思想就是:真與善。「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
這是不公平的!我要反抗這不公平的命運!
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為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
兩扇木板門是多麼脆弱的東西,如今居然變成了專制的君主,……他突然明白了,這兩扇小門並沒有力量,真正奪去了他妻子的還是另一種東西,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
後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園》、《寒夜》,都體現了對40年代中國社會黑暗的揭露與批判。但因理性選擇的加入,巴金後期的作品發生了一個變化,《寒夜》就是一個典範,它的深刻性在於真實性,即好人對好人的殘忍體現出來的真實生活,製造了好人與好人之間的悲劇。
我寫作,也就是在挖掘,挖掘自己的靈魂。必須挖得更深,才能理解更多,看得更加清楚。但是越往深挖,就越痛,也越困難。寫下去並不是容易的事。不管怎樣,我要努力寫,努力挖,我相信我的努力不會是白費的。
正因為這種追求真理的精神,巴金才能被稱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他的作品不僅給迷惘的青年的指明方向,傳遞思考的力量,文字更是承載著愛的力量,譜寫了愛情、友情的絕美篇章,更為重要的是,他把敢於在赤裸裸的目光下剖析自我的精神傳遞給了後人,引人深思。
巴金先生的一生,充滿愛與溫情、正直光輝,而也只有心裡有光的人,才能沖破時代的桎梏,征途的陰影,向世界散播溫暖堅定的力量。
如今,人們追思他,紀念他,不僅僅因為他是一位曾以作品的力量深深影響過他的讀者和他的時代。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因為我們自身,在這個時代,更需要珍愛和傳承他留下來的精神遺產和文學遺產。
7. 巴金原名叫什麼名字
巴金原名叫李堯棠。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作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名字來源:
巴金的原名和字源於《詩經·國風》中《召南·甘棠》的首句「蔽芾甘棠」。而「巴金」這一筆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學法國時認識的一位巴姓的同學巴恩波以及這位同學自縊身亡時巴金所翻譯的俄國無政府共產主義者克魯泡特金著作。他把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為了他的筆名。小行星8315正是以他的筆名命名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巴金
8. 巴金原名什麼又名什麼
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斗爭。
1927 年赴法國留學期間,著手創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自此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寒夜》等。
巴金在晚年撰寫的《隨想錄》,充滿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2005年10月17日,享年101歲的巴金在上海逝世。
(8)俄羅斯巴金原名是什麼擴展閱讀:
「巴金」名字的由來:
1927年初,李堯棠赴法國留學,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時斷時續創作中篇小說《滅亡》,至1928年8月才修改整理完稿,並寫了序言。這是他的第一部小說。
為測試藝術效果,給住在隔壁學哲學的安徽籍同窗好友詹劍峰看了。詹劍峰本喜歡小說,認真閱讀過後,給予了「寫得精彩,好看」的好評,並稱贊他有寫作天賦。
這使堯棠受到鼓舞,但還沒有要在刊物上發表的勇氣,決定先將書稿寄給上海開明書店的朋友索非,由自己出資排印兩三百本,送給朋友家人。
按照慣例,文學作品總要署名,他打算用筆名。李堯棠首先想到了一個「巴」字,是因為在法國相處數月的北方同學巴思波,前不久跳水自殺了。
他為了紀念客死他鄉的巴思波,所以用一個「巴」字,作為筆名的第一個字。筆名應有兩個字組成,得再加一個字。用什麼字好呢,正頗費躊躇時,詹劍峰走了進來。
見堯棠似在思考什麼,便詢問原因。堯棠如實相告,並說要找個容易記住的字。詹劍峰是個熱心人,見桌子上攤著堯棠正在翻譯的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
半真半假地指指說:「就用克魯泡特金的『金』吧。」堯棠爽快一點頭:「好,就叫『巴金』,讀起來順口又好記。」隨之在「巴」字後面寫了個「金」字。
克魯泡特金是俄國的無政府主義者,宣揚消滅私有制,廢除國家,建立無政府社會,逃亡國外後仍堅持固有主張。李堯棠贊同其某些觀點,敬佩其斗爭精神。
翻譯過他的多種論著,也因此樂意用他名字中的「金」字,作為自己的筆名。署名「巴金」的書稿《滅亡》,寄往了上海。開明書店的索非收到書稿後。
翻閱瀏覽感到很有可讀性,有介紹給廣大讀者的價值,所以並沒有按堯棠說的為他自費排印,而是轉給了《小說月報》編輯葉聖陶。葉聖陶審讀後決定發表。
1929年1月10日,署名「巴金」的小說《滅亡》開始在《小說月報》上連載,至4月刊登完畢。10月間,《滅亡》由上海開明書店正式出版。
《滅亡》的發表與傳播,使「巴金」開始走進讀者心中。隨著署名「巴金」的小說、散文、詩歌、譯著源源不斷出版,「巴金」聲名大振,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