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最新戰略核潛艇下水,看看都有哪些新升級
圖註:「北風之神」級潛艇「尤里·多爾戈魯基」號
升級和建造概況
在總體設計和排水量上,955A與955基本型沒有區別,也就是說,在總體設計上「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完全延續了955型潛艇的方案,主要的升級改進來自於潛艇內部。在通信、指揮和電子系統上,「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全面升級,大量使用了數字電子技術替代原型艇上的模擬電子技術設備,電子設備重量大幅減輕,運算性能和工作效率則大幅提升。
在搭載彈道導彈數量上,原先的報道中稱955A型將會把搭載「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的數量從16枚增加到20枚,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由於「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在射擊精度和總體性能指標上近年來因採用新技術而有顯著的提升,因此雖然導彈數量未變,但作戰能力有顯著提升,因此俄羅斯方面放棄了對「北風之神」進行大幅放大和改進的思路,繼續維持16枚導彈配置。
在動力系統上,從目前情況看955A很有可能採用改進型泵噴推進裝置,與原先的推進裝置相比,新泵噴在推進效率、雜訊水平等方面都有顯著改進,使得955A比前作更安靜、機動性更強。
根據俄羅斯海軍計劃,955A型潛艇共計劃建造5艘,除「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外,還包括「奧列格王子」號、「蘇沃洛夫公爵」號、「亞歷山大三世」號和「波扎爾斯基王子」號,這四艘潛艇於2014到2016年先後開始建造,預計將在未來幾年陸續密集服役。
未來展望:還會有955B
根據計劃,在建造完5艘「北風之神」A之後,魯賓設計局還將繼續對其進行大規模升級,不排除增加排水量和發射裝置數量,最後生產的2艘「北風之神」系列核潛艇將被命名為「北風之神」B即955B。最終,將會有10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構成俄羅斯未來20年海基戰略核力量。而「台風」級核潛艇將全部退役拆解。
Ⅱ 誰知道潛水艇的構造原理和潛水艇的圖
所有在水面上的船隻,包括上浮後的潛艇,它們所受的正浮力一定大於重力。如要潛下去,潛艇必須得到負浮力,即或將自身的重力大於其所受的浮力,或降低其排水量。這都可通過「沉浮箱」的排水量來控制。
對於普通的下潛和上浮動作,潛艇通常用前後二個稱為主沉浮箱來完成。需要下潛時,主沉浮箱水口完全開啟並注水,以增大潛艇的重力。而需要上浮時,在主沉浮箱注入壓縮空氣並打開箱口排水,以減少重力。
主沉浮箱主要負責潛艇大幅度沉浮動作,通常也安置在漂浮吃水線以下。如要更精確控制潛艇所處深度,則要用深度控制水櫃或稱硬水櫃。這種水櫃可放在潛艇中心附近,也可放在艇身上。當潛艇下沉時,潛艇殼體通常可承受水壓達四兆巴(相當於400米水深的壓強)。
現代潛艇一般是雪茄型的。這比最早海龜號的」蛋型「已有了很大改進。通常稱這樣的殼體為「水滴型殼體」,經過長時間實踐證明,水滴型殼體是當前水下阻力最小的殼體形狀。但這種形狀在海面漂浮時抵禦海浪的能力也差一些。
潛艇上部突出的艦橋圍殼部分可以增長潛望鏡和無線電的使用長度。艦橋圍殼內通常都有無線電設備,雷達,電子設備,通氣管等設備。早期潛艇中,指揮艙都設在潛艇的艦橋圍殼中,常稱為」指揮塔「。但大部潛艇的指揮艙通常都設在潛艇中了。
(2)俄羅斯潛水艇怎麼下水擴展閱讀:
艇型結構:雙殼潛艇艇體分內殼和外殼,內殼是鋼制的耐壓艇體,保證潛艇在水下活動時,能承受與深度相對應的靜水壓力;外殼是鋼制的非耐壓艇體,不承受海水壓力。
內殼與外殼之間是主壓載水艙和燃油艙等。單殼潛艇只有耐壓艇體,主壓載水艙布置在耐壓艇體內。一個半殼潛艇,在耐壓艇體兩側設有部分不耐壓的外殼作為潛艇的主壓載水艙。
潛艇艇體多呈流線型(先進的潛艇一般設計成水滴形或者雪茄形),以減少水下運動時的阻力,保證潛艇有良好的操縱性。
耐壓艇體內通常分為艏、舯、艉三大段,分割成3~8個密封艙室,艙室內設置有操縱指揮部位及武器、設備、裝置、各種系統和艇員生活設施等,以保證艇員正常工作、生活和實施戰斗。
現代潛艇在艏段安裝有大型球形聲納基陣和魚雷艙,在魚雷艙內一般安裝有4-8具533-650mm魚雷發射管。
舯段有耐壓的指揮室和非耐壓的水上指揮艦橋。在指揮室及其圍殼內,布置有可在潛望深度工作的潛望鏡、通氣管及無線電通信、雷達、雷達偵察告警接收機、無線電定向儀等天線的升降裝置。
艉段主要安裝有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在艇身兩側一般還安裝有聲納基陣。潛艇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是因為它具有以下特點:能利用水層掩護進行隱蔽活動和對敵方實施突然襲擊;有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作戰半徑,可遠離基地,
在較長時間和較大海洋區域以至深入敵方海區獨立作戰,有較強的突擊威力;能在水下發射導彈、魚雷和布設水雷,攻擊海上和陸上目標。
Ⅲ 潛水艇怎樣實現上浮下沉
潛水艇是依靠水倉中的水量多少,實現上浮下沉。
潛艇或稱潛水船、潛艦是能夠在水下運行的艦艇。潛艇的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小到全自動或一兩人操作、作業時間數小時的小型民用潛水探測器,大至可裝載數百人、連續潛航3-6個月的俄羅斯台風級核潛艇。按體積可分為大型(主要為軍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潛艇、潛水器)和水下自動機械裝置等。
潛艇的操縱系統用於實現潛艇下潛上浮,水下均衡,保持和變換航向、深度等。潛艇主壓載水艙注滿水時,增加重量抵消其儲備浮力,即從水面潛入水下。用壓縮空氣把主壓載水艙內的水排出,重量減小,儲備浮力恢復,即從水下浮出水面。艇內設有專門的浮力調整水艙,用於注入或排出適量的水,以調整因物資、彈葯的消耗和海水密度的改變而引起的潛艇水下浮力的變化。艇首、艇尾還設有縱傾平衡水艙,通過調整首、尾平衡水艙水量以消除潛艇在水下可能產生的縱傾。艇首(或指揮室圍殼處)和尾部各設有一對水平升降舵,用以操縱潛艇變換和保持所需要的潛航深度。艇尾裝有螺旋槳和方向舵,保證潛艇航行和變換航向。
Ⅳ 潛艇如何在深海游動
現代海軍的另一個主要作戰艦種是潛艇。過去常叫做潛水艇,通常潛伏在水面以下300~600米處。
潛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發展起來的。最早製造使用的是德國,用它發放魚雷,結盟軍特別是英國造成很大損害,許多運輸軍火物資的軍用和民用船隻被擊沉擊毀。以後各國便相繼發展潛艇和反潛的艦艇、飛機。1954年美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1960年7月,美國第一次由潛艇在水下發射彈道導彈試驗成功。從此,現代潛艇不但是海洋作戰工具,也是對付航空母艦、護航艦艇的重要手段,而且它可以把導彈發射到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陸地上的一切,包括敵方的首腦機構、戰略指揮中心、導彈發射基地、空軍基地、工廠、城市、交通樞紐,等等,都可以成為潛艇的攻擊目標。
潛艇的種類,按動力分為常規動力潛艇(柴油機—蓄電池)和核動力潛艇;按戰斗任務分為戰略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一般排水量在2000噸以上的稱大型潛艇,排水量在600~2000噸的是中型潛艇,600噸以下的是小型潛艇。還有更小的微型潛艇,排水量不足100噸。
全世界有多少潛艇?俄羅斯的一個材料說,到1993年初,全世界除俄羅斯外的44個國家的海軍,共有潛艇450艘,其中核潛艇142艘。據另外的一個材料說,世界4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各類潛艇1067艘,其中核潛艇360艘。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除美、俄、英、法、中5個核國家外,印度從俄羅斯租賃了一艘,巴西、加拿大在研製,澳大利亞、西班牙也在醞釀建造。不同的統計數字,可能是統計的時間和方法不一樣的結果。反正有一點是明顯的,我們地球上的各大洋,每天每時都有核動力和常規動力潛艇在海底深處游動著!
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潛艇最多的兩個國家。俄羅斯有各類潛艇376艘。美國有139艘,其中戰略導彈核潛艇36艘。
美國的核潛艇已經發展了3代。第3代核潛艇1979年建成下水。第1艘「俄亥俄」號,水下排水量達1.87萬噸,最大下潛深度400米,巡航時間長達70天,噪音小,配備24枚Ⅰ型或Ⅱ型「三叉戟」多彈頭戰略彈道導彈。Ⅰ型導彈帶10個核彈頭,射程7400公里。每枚1型導彈帶17個核彈頭,射程1.2萬公里。
世界上外形尺寸和排水量最大的戰略導彈核潛艇,是俄羅斯的「台風」級潛艇。艇長170米,寬25米,高26米,水下排水量20萬噸,水下航速27節,下潛深度500米。艇上攜帶20枚SS-N-20分導式導彈,一枚導彈帶10個核彈頭,每個彈頭當量達20萬噸,射程9000公里,同時還裝有2具533毫米、4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
核潛艇中下潛深度最大和水下航速最快的是俄羅斯的「A」級攻擊核潛艇。艇長90米,寬9.5米,高7米,下潛深度達900米,水下最大航速是42節。至今世界上的核潛艇還沒有超過它的。
蘇聯解體前准備建造世界上最快的核潛艇。它的水下巡航速度是50~60節,最高航速可以達到100節,下潛深度6600英尺,超過2000米。這是1988年時透露的,後來一直沒有消息。
全世界排水量最小的核潛艇,是法國的「紅寶石」級攻擊潛艇,水下排水量只有2680噸,該潛艇是美國同一級別的0.388倍,俄羅斯類似級別的0.44倍。
德國的「209」級潛艇,是常規動力潛艇中水下航速最快的一種,航速22節。該艇長54米,寬6.2米,高5.9米,水下排水量1290噸,最大下潛深度260米,裝備有8具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和6枚備用魚雷,還有「吹管」式潛射導彈。
德國曾經是袖珍潛艇製造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以此作為「自殺」工具對付英國龐大的海上艦隊。戰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哪一國海軍研製過它。隨著無人深潛器的出現,微型潛艇才重又興起。
50年代後,蘇聯研製的在波羅的海使用的一種微型潛艇,長約15米,寬2米,它的潛望鏡露出水面部分直徑不過幾厘米。這種潛艇有兩類,其中的一類有履帶,可以在海底爬行。微型潛艇不帶魚雷,而是在船體外部帶有2個爆炸裝置,由2噸高效炸葯構成,也可以是2個核裝置,每個爆炸力當量是5000噸。
由於衛星和其他高技術偵察儀器的出現,現在世界陸地上的許多軍事沒設施已經很難躲藏起來,幾乎無密可保。海洋不同,最先進的衛星也很難一眼看到底,因而許多陸上軍事設施在逐漸轉向大海深處。除了發展深海潛艇以外,建設海廢軍事基地、海底倉庫、水下導彈發射場,基至成立水下部隊,也正在逐漸成為現實。海洋並不平靜,海底現在也不太平了。
Ⅳ 潛水艇的問題
俄羅斯的魚雷技術確有獨到之處,不過超音速的沒有,最快的超空泡魚雷速度不過60節左右,採用獨特的泵式推進,以過氧化氫為推進劑,炸掉庫爾斯克號的就是這種魚雷。
美國的魚雷技術也是很先進的,而且廣泛配備於各型的攻擊型和戰略核潛艇上,但不排除個別試驗用或偵察型潛艇不配備魚雷。
俄羅斯和美國的潛艇技術屬於兩個不同的流派,各有特色,但整體而言還是美國更勝一籌,主要體現為靜音程度上和聲納、反應堆、電子、指揮、推進系統的落後。而且目前也沒有俄羅斯潛艇採用先進的全電推進和泵推技術。
歐美和日本現在的潛艇都是採用單層殼體結構,外殼都是鋼的,俄羅斯採用雙層殼結構,也是鋼的,鋼材各有特點,歷史上蘇聯曾經使用過鈦合金作為潛艇材料,這主要是因為當時蘇聯無法生產潛艇用的特種鋼,鈦合金的冶煉和加工技術難度極大,造價高昂,雖然有各種優點,但並不實用,相信也不會有哪個國家會瘋狂到用鈦合金去造潛艇的程度。
潛艇鋼板的焊接是有很高技術含量的,也是各國的機密技術,理論上焊縫區域的強度甚至大於鋼板中心部位,當然此操作也有一套完善的質量控制標准,去年美國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召回返工,就是因為工廠的焊接質量質檢員玩忽職守。
最後一點,理論上潛艇潛的深度是越深越好,這會減少被發現的幾率,增加打擊的突然性,但實際上,如果現有的反潛技術無法發現300米深的目標,那潛艇即使可以潛到3000米也是意義不大的,而且這會增加潛艇的危險,提高其技術要求,增加其造價。所以潛艇設計時,潛深都是以夠用為基本原則的。
Ⅵ 潛水艇壓水倉壓力是大於海水壓力才能把水排出,深海里那麼大的壓力,怎樣才能把海水排出去。一知半解勿擾
一般是用高壓氣體。潛艇的潛水深度就看高壓氣泵能達到的壓力。你說的特別深的深海就不採用壓水倉的方式了(目前壓水倉方式最深潛水不超過1000米),而是採用推進器推動的方式來控制升降,比如有數個推進螺旋槳,下降的時候螺旋槳超上,就把潛艇往下推。上浮的時候則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