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中德軍說的德語
Achtung 讀音:阿克托姆
注意、留神,
Ehrerbietung 讀音:愛俄比托姆
敬禮、尊敬
vorw�0�1rts 讀音:佛沃斯
前進
Feuer 開火、射擊 立正(achtung) 敬禮
⑵ 為什麼俄羅斯二戰片里德軍說德語的時候,旁白總要配上俄語翻譯變成德軍好像同時在說兩種語音
因為這是給俄羅斯本國觀眾看,所以當然要配上俄語字幕,不然觀眾肯定不懂電影里在說什麼。就像我們在開外國影片時需要中文字幕一樣。
⑶ 德國法國俄羅斯用英語怎麼說
Germany 注意不是German(德語,德國人)
Deutschland 德國 Deutsch(德語,德國人)
France 法國 French(法國人,法語)Frenchman(法國人)
Russia 俄羅斯 Russian(俄語,俄羅斯人)
Good Luck
⑷ 15世紀用俄語怎麼說
引言:
1991年12月26號,蘇聯最高蘇維埃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15個加盟共和國獨立,其中俄羅斯聯邦做為蘇聯的繼承國接收原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由俄羅斯接收。俄羅斯重新做為一個國家,重回世界舞台。
意識形態的失敗,蘇聯只能說是從內部瓦解的例證
自1991年俄羅斯聯邦成立以來,西方世界對俄羅斯並不友好,剛開始俄羅斯滿心歡喜的認為,西方一定會接納自己的,但得到的卻是經濟上被西方坑慘了(經濟休克療法),政治上被西方騙了(國有資產被寡頭們瓜分,民眾們一生的積蓄轉眼間盪然無存)。軍事上不斷要求俄羅斯削減實力,銷毀核武器。俄羅斯剛開始都照作了,但得到的不是西方的接納和包容,還有俄羅斯急需的援助,而是更嚴厲的要求和命令,要求俄羅斯出賣更多的國家利益,讓更多本身不具備條件的俄內部國家獨立,要求俄羅斯不得干預國內經濟等等。這一下俄羅斯意識到了,西方不會因為自身的制度改的和西方一樣,就能和西方融合到一起,而是趁著俄羅斯剛成立時的虛弱而要把俄羅斯變成更多的小國和被剝削和奴役之地。隨即,俄羅斯開始對西方逐步拒絕,而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圍堵包圍也越來越變本加利,直至今日,俄羅斯也依然處於西方有如惡狼般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撕咬中。
烏克蘭是俄羅斯生存的底線也是俄羅斯不可能退讓一步的地方
俄羅斯同為西方人種,信仰上也是一脈相承,為什麼西方幾百年來一直死盯著俄羅斯不放,非要欲置其死地而後快呢?本文就是要說一說俄羅斯的前世今生。
一、永遠在不斷擴張中的俄羅斯
當12世紀時的蒙古帝國的鐵蹄踏向世界時,全世界都無法抵禦蒙古帝國的入侵,當時的蒙古帝國是一個面積約3千多萬平方公里超級帝國,其後為了統治分成四大汗國,和我們歷史的元朝,以黃金家族為正朔,共同供奉之。俄羅斯當時就是其中的金帳汗國下的一個小公國,名為莫斯科公國,由於莫斯科公國的頭領比較會來事,就把蒙古人的委託收稅權爭取到手,可以向周邊的其它公國和部落等收稅,然後再上交給金帳汗國,但那個年代,怎麼收是一回事,怎麼交當然也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有這個名義,就可以向四周征服,就可以過的比其公國和部落舒服,這卻是實打實的好處,誰不服?後面的大哥自然要收拾誰,這時候莫斯科公國算是取得了起家的第一桶金,又因為莫斯科公國是羅斯人建立,所以地盤和實力增強後,就成了羅斯國。隨著蒙古帝國的衰落,羅斯國也開始放飛自我,總是覺的別人家的地盤好,開始了不斷的擴張之路,最先的就是現在鬧的最歡的波羅地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三個從15世紀第一批臣服的公國,一直被俄羅斯統治了近五百年,蘇聯解體時,這三個同樣是第一個跳出來獨立的加盟國。現在在美國的挑嗦下,開始發瘋般的反咬俄羅斯 ,可見俄羅斯當年也沒怎麼好好的對待這些國家,這么多年過去了,依然還是恨的是如此之深。
永遠在擴張的俄羅斯
隨後,在向西的方面,俄羅斯開始不斷的向北歐各國入侵,比如什麼芬蘭,瑞典、挪威等國,戰爭就沒停過,特別是芬蘭,離俄羅斯近,反復的抵抗著俄羅斯的入侵,反正是越打越狠,越來越冷血的屠殺換來的一定是絕不屈服的反擊,俄羅斯是勝少負多,沒能成功佔領芬蘭等國,但俄羅斯的形象可能也就由此確定,北歐諸國里用來嚇小孩子的童話里,惡人的角色一定是由俄羅斯人來擔當了。西邊打不著好處,那就向南邊移點,歐洲大陸才是更好的目的地,這就輪著波蘭、普魯士等地方的人開始抗擊俄羅斯的攻擊了,波蘭做為正面擔當,被俄羅斯搞的身心疲憊,兩次被打的滅國,後來在眾親戚(歐洲各國普遍王室之間通婚,也包括俄羅斯)的幫助下兩次又復國,實際上在二戰前夕,蘇德密約後又瓜分了波蘭,二戰後復國,加上這一次,波蘭算是三次被滅國又三次被復國。但俄羅斯的擴張之路,在歐洲方向算是止步於此了。
其它方向的擴展還在繼續,15世紀征服烏克蘭,隨後高加索諸國,中亞各種斯坦,直到我國的新疆地區方算結束,(俄羅斯也不是不想佔領新疆,只是當時大清強盛,再加上俄羅斯名頭太差,各民族都往大清跑,比如歷史上很有名的土爾扈特部落和其它幾個民族從俄羅斯治下回歸,一路上17萬人死的只剩不到7萬人。)到清末還是硬從大清手裡還是割走了大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這些失去的土地,我們還是要記住收回,並要記住當年那樣慘死的那些人
向東,俄羅斯人算是如入無人之境了,號稱的哥薩特騎兵大約只有八百多人,一路向東翻過烏拉爾山後,所向無敵(路過現外蒙古,知道是大清的地盤也就沒進,只能算空白之地吧!)一直打到外興安嶺,松花江北岸,隨後更是打到北太平洋原我國領土海參威,廟街等處。向東也再無處可去,到此為止,17世紀末,大清還算實力猶在,所以簽訂條例後,還算老實,後面的燒殺搶掠開始越來越狠,再後來幾次慘案過後,松花江以北之地漢人基本被屠殺干凈,大清又無力管轄,在俄羅斯的強迫下,清朝割讓外興安嶺松花江以北土地給了俄國,這時的海參威被俄國改名為 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語意為「統治東方」。
這時的俄羅斯國土面積以近二千萬平方公里,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直至今天依然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但俄羅斯人始終沒有辦法得到南方民族的土地,不管怎麼的努力,就算是把國土面積打成世界第一,始終在南邊方向擴張的阻力最大,收獲最少,這里要重點提一下俄土戰爭 這是一場長達近三百年的戰爭,按次數計應該算是十三次,找了快約300百年(這里不展開,隨後在講到土爾其時再著重去講)俄羅斯佔領烏克蘭後,裏海和黑海並不直通大洋,只有佔領土爾其,當時還是奧斯曼帝國,就能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等處,直接進入地中海,或愛琴海。那是多麼另人嚮往呀!
二、歐洲人的反擊
1811年,法國的天才統帥拿波輪基本上把歐洲大陸的眾多小國一並打服,這也是歐洲唯一一次接近大一統的時代,空前強大的軍事實力,讓拿波輪聯合諸國開始執行大陸封鎖政策來准備最後一擊,徹底打敗英國,先稱霸歐洲,然後再統治世界,剛開始,俄羅斯是站在法國一邊的,但又擔心法國擊敗英國後,再對自己下手,但如果英法打的不死不活的話,那對自己就太有利了。所以在參加法國的大陸封鎖一段時間後,退出了和法國的聯盟,成為歐洲大陸阻止拿破崙實現爭奪世界霸權計劃的中堅力量。俄國的敵對行為招致拿破崙的憤怒,並萌生通過戰爭迫使俄國投降的念頭。1812年夏,法國聯合眾多歐洲小國,共集中兵力約120萬人主力約61萬開始入侵俄羅斯,而對法國空前強大的實力,俄羅斯也是把家底都抖嘍出來,全力應對,首先和英國簽訂盟約,英國要干擾法國後方,再與瑞典等國面對共同的敵人暫時結盟 ,最後與土爾其的戰爭也先停了,把軍隊調回,准備了約20萬兵力應對法國的入侵。兵力上法國占優,實力上法國占優,指揮上法國占優,士氣上法國占優,剛開始幾次的交鋒,法國如切瓜般的擊潰了俄軍。這時俄羅斯正確的認識到正面強頂是打不過法軍的,所以找到了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堅壁清野,用空間換時間,換什麼時間呢?冬天。法國入侵俄羅斯法國是做了充足准備的,准備的物資是足以支撐法國軍隊所需,而且強大的運輸能力也有能力把物資輸送到前方一線。可萬沒想到,剛進9月份後俄羅斯的冬天就開始了,道路是如此之爛,空間距離也在拉開,寒冬讓物資的運輸越來越遲緩,但就這樣,法國軍隊還是在最寒冷時刻到來之前,到達莫斯科城外,只要攻下莫斯科,就有地方過冬了,只要能過了冬天,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要不說俄羅斯人是狠人呢?一把火自己把莫斯科燒成一片火海,八天後,法軍進入城市,第一件事就是滅火,可城市已成了焦土,不能再做過冬之用。拿波輪只好率軍撤退向南方溫暖的地方,這時拿波輪知道已不可能佔領俄國了,所以希望和俄國簽訂條約,以便安全撤退,可局勢反轉,該俄國硬氣了,三字,不同意。
天才將領拿破輪的作戰計劃和准備方案是完美的,但敗給了俄羅斯的嚴寒
被俄羅斯一把火燒掉的莫斯科無法成為法軍過冬的庇護所,只有撤退
在法軍撤退的道路上,騷擾,伏擊等游擊戰讓法軍有力無處用,再加上俄軍不斷攻擊法軍的運輸線,讓法軍開始陷入到飢餓,然後瘟疫又起,這種撤退實際上已經變成了 死亡行軍。當拿破輪終於撤回到法國時,那支60多萬人的軍隊,只剩不到一萬人了,這里的數字還沒包括運輸輜重的人,還有那些無數的騾馬。
時間又來到1941年的夏天,這時的希特勒也以征服和佔領了多半大的歐洲,面臨著和當時拿破輪同樣的格局,歐洲海峽隔海相望的英國,和身後無比巨大的蘇聯(1912年俄羅斯發生革命,以列寧為首的共產主義者們推反了沙皇的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蘇聯)征服蘇聯就是像希特勒寫的《我的奮斗》中描述的生存空間。這也是進一步進攻世界的基礎,更可以把什麼斯拉夫人,猶太人全部消滅,還有那戰爭的血液石油。太多的利益使得希特勒德國決心要入侵蘇聯,六月份,德國拼湊起來的大軍約190個軍550萬人,開始進攻蘇聯,整整四年時間,德軍傷亡於蘇聯戰場的人數超過1100萬人,而蘇聯付出的是約3000萬人的代價如果再計入因戰而亡的平民,這個數量要超過4000萬。這一次德國是慘敗,而蘇聯只能說是慘勝。這次戰爭打完,到目前為至,不管局勢怎麼變化,也再沒有國家去入侵蘇聯(俄羅斯)了。只是這一段時間,烏克蘭危機,北約開始進入到烏克蘭,如果戰爭打響,這個方向將是俄羅斯退無可退的軟腹部,當年的希特勒寧肯放棄莫斯科的進攻也要攻佔烏克蘭,這里是糧倉,這里有石油,這里是平原,這里是俄羅斯的中部,這里永遠是進攻俄羅斯最好的出發地。所以這里也是俄羅斯永不退讓之地,因為從這里退讓,俄羅斯將不會存在。這次西方國家玩著命的找事,使得俄羅斯不斷聲明要使用核武器反擊,但西方國家現在也是被自身問題逼急了,到了再不用戰爭解決向外的擴張,自身內部的問題就會壓死自身的存在的地步,這次的戰爭也就很可能被打響,而戰爭的雙方都是擁核的,這次戰爭一旦打響,誰也不知道戰爭的後果是什麼。
德軍戰後被俘虜了約500萬人,約200萬人永遠死於那冰天雪地之中,
俄羅斯這個國家處於極北的冰天雪地中,嚴酷的寒冷讓這個國家急於尋找和征服更溫曖和適合生存的空間,於是侵略成性就是這個國家的性格,同為游牧民族的海盜作風,讓它們不會卻包容和融合其它民族,做出的行為是和西方國家一般的行徑,征服、奴役、剝削。這一切在俄羅斯現在的處境里可以看的很清楚,比如烏克蘭,這是它在15世紀就佔領的土地,也是相對很聽話的地方,就在這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極度的勒索讓烏克蘭先是因為政治形態被消滅的階級敵人約200萬,又因糧食問題餓死了約300萬,後因幫助德軍的行為被鎮壓了約100萬。這些歷史記錄在烏克蘭的心中,怎麼可能忘卻,現在烏克蘭鐵了心的跟西方走,玩著命的找俄羅斯拚命,這一切都是有緣由的。
倒底餓死多少人,可能永遠都不可知了,但估計在300萬-600萬之間,流出的照片太慘 不忍睹了,為了過審,不放
但俄羅斯還是戰斗民族,從來也沒有外部的壓力可以讓俄羅屈服,這是一個懂得如何和西方世界相處的國家,會用西方世界聽的懂的方式讓它們明白自己的意圖和反擊方式的國家,俄羅斯不是一個好的鄰居,但面對共同的敵人時,這卻是一個可以合作的戰友。
希望俄羅斯的強勢可以嚇退西方的進逼,這里的戰火不用燃起。
祝俄羅斯好運。
看到這里了,請朋友們點個贊吧,多謝謝各位的支持!
⑸ 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巴西、加拿大、俄羅斯,用日語怎麼寫,怎麼讀
美國:アメリカ (阿賣力卡)
中國:ちゅごく (蟲國庫)
日本:にほん (霓虹)
德國:ドイツ (度椅子)
法國:フランス (弗朗斯)
英國:イギリス (一啟栗子)
義大利:イタリア (伊塔利亞)
巴西:ブラジル (不拉吉魯)
加拿大:カナダ (卡那大)
俄羅斯:ロシア (洛基亞)
⑹ 請問為什麼二戰時德軍會稱蘇聯為"伊萬"是什麼意思謝謝!
俄羅斯出了一個改寫人類歷史進程的人物伊萬大帝為西方人所熟悉,所以二戰時期德國戲稱蘇聯為伊萬。就好像為什麼二戰後美國稱蘇聯為斯大林帝國一樣。有褒義也有貶義,明顯前兩者都是貶義
⑺ 斯大林的全名叫什麼用英語怎麼拼寫用俄語怎麼拼寫
這句話兩個版本
一是說一名士兵在日記里寫的,後來戰死了,他的日記被刊登出來並廣為流傳。
二是說一個團為了抵抗德軍幾乎全部戰死,只剩下15人,一個大尉說「我們已經無法完曾人民賦予我們的艱巨使命,只能撤退。但是,我們能往哪裡撤退呢?」大尉突然大吼起來,「我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同志們,我們的背後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
大尉接著說「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我們的背後就是莫斯科!」然後帶著最後14人沖鋒,最後好像有兩個活下來,並說出了這個故事。
英語:Russia is great, but we are setting corner, we have the funeral is Moscow
俄語:Россия велика, но мы все настройки угла, мы на похоронах Москва
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
英語:Joseph.WeisaliangNorwich.Stalin
俄語:Иосиф.В.Сталин
⑻ 德語和俄羅斯語中的你好怎麼寫
안녕하세요(韓語)
добрый(你好!/早上好!)俄語
Добрый день!(你好!下午好!)俄語
안녕하세요(韓語)
Guten Morgen(你好!/早上好!)德語
Guten Abend(你好!/晚上好!)德語
⑼ "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我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
這句話不是是斯大林說的,是克洛奇科夫·季耶夫說的。
原話:「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
俄語:"Велика Россия, а отступать некуда - позади Москва!"
英語:"Russia is big, but we have no way out. Behind us is Moscow. "
斯大林全名: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英語拼寫: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
俄語拼寫: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9)德軍用俄羅斯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瓦西里.格奧爾吉耶維奇.克洛奇科夫1941年參加蘇軍。在步兵第316師(即潘菲洛夫步兵,後為近衛步兵第8師)內參加莫斯科附近與德軍的作戰。
1941年11月16日他領導潘菲洛夫英雄小組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上的杜博謝科沃會讓站附近同幾十輛敵坦克進行了4小時的艱苦戰斗,擊毀坦克18輛,未讓敵人通過自己的陣地。
在戰斗的關鍵時刻,身負重傷的克洛奇科夫—季耶夫帶著一捆手榴彈猛撲到敵坦克下,炸毀了坦克,壯烈犧牲。
「俄羅斯雖幅員遼闊,但已無處可退:後邊就是莫斯科!」克洛奇科夫—季耶夫對戰士的這一號召,成了全體首都保衛者的戰鬥口號。
⑽ 二戰時的德軍軍入侵蘇聯的代號是什麼
巴巴羅薩計劃
1930年代末的蘇聯,經過十幾年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工業產值已經躍居歐洲第一,但是生產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則遠不如德國。另外,蘇全國也剛從瘋狂的肅反大清洗運動中慢慢恢復正常的國家秩序。在德軍橫掃歐洲之時,斯大林看到如此強大的德國必然會威脅到蘇聯的國家安全,便開始著手採取防範德國的系列措施:將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工業有計劃地遷移到烏拉爾山(Урал)以東;對德國和談,避免刺激德國;穩住東方的日本,和日本簽署中立條約;建立「東方戰線」,增加戰略縱深等等。
在蘇聯的系列准備措施中,建立東方戰線是最具爭議的,在建立東方戰線的進程中,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條款佔領了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將芬蘭、羅馬尼亞等國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對立面,還遭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譴責。且事實上東方戰線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也極其有限。
德國方面,西線戰事的順利進行,只有英國憑借海洋的優勢在拚死抵抗,讓希特勒感到有機會騰出手來對付東邊的大國蘇聯了,而德國的情報機構對蘇聯的錯誤判斷,也讓希特勒認為蘇聯是非常容易對付的國家,便開始著手制定入侵蘇聯的計劃,計劃代號:巴巴羅薩作戰(Unternehmen Barbarossa)。
巴巴羅薩計劃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閃電戰」從數個方向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佔領蘇聯首都莫斯科(Москва)、蘇聯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和基輔(Ки�0�5в,Киев)等,把蘇聯紅軍的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Архангельск)、伏爾加河(Волга)、阿斯特拉罕(Астрахань)一線,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
巴巴羅薩計劃出台半年後,蘇聯還渾然不覺,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紀念國際勞動節,雖然英國等國和蘇聯間諜多次向斯大林匯報,德國將在1941年夏進攻蘇聯,但斯大林認為,英國和德國的戰爭見分曉之前,德國還沒有能力進犯蘇聯。他甚至懷疑,這是英國間諜為了將蘇聯拉入對德作戰的陷阱而捏造的。
另外,據俄羅斯學者鮑里斯·瓦季莫維奇·索科洛夫(Борис Вадимович Соколов)出版的《二戰秘密檔案》(俄語版於2001年出版,中文翻譯版於2005年出版)(«Разведка. Тайны Второй мировой войны» (2001))一書中披露,斯大林還曾有一個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Операция "Гроза"),該計劃還比巴巴羅薩計劃更早出台,只是由於蘇聯的戰爭准備還沒有達到進攻的要求而被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先行一步。可見斯大林對德國的進攻計劃是完全沒有防備的。
但是,斯大林的判斷錯了,一場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在1941年6月22日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