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費奧多爾名字俄羅斯語怎麼讀

費奧多爾名字俄羅斯語怎麼讀

發布時間:2022-07-27 03:48:33

Ⅰ 求幾個俄羅斯人名,越長越好,謝了

俄羅斯名字有蘇馬羅科夫、羅蒙洛索夫、茹科夫斯基、萊蒙托夫、普希金、別林斯基、果戈理 岡察洛夫、屠格涅夫等。

Ⅱ 費多爾·馮·博克的經歷

博克出生於勃蘭登堡省的庫斯特林,該地是一個古老的城堡,位於柏林東方的奧德河畔。博克的家庭是一個普魯士新教貴族,有著可追溯到條頓武士時代的古老軍事傳統。博克的曾祖父曾在腓特烈大帝的軍隊中服役,祖父弗里德里希·威廉·博克(Friedrich Wilhelm Bock,1780年5月25日–1838年2月1日)則是普魯士軍駐耶拿的少校,曾擔任駐馬德堡的軍隊副司令職務,妻子為阿爾貝丁·馮·豪登查米(Albertine von Hautcharmoy,1800年6月16日–1876年1月11日)。父親卡爾·莫里茲·馮·博克(Karl Moritz von Bock,1828年1月15日–1897年4月16日)是普法戰爭時的一位軍官,後被晉升為少將,並曾任托爾高的指揮官。卡爾曾在聖昆丁戰役中指揮第44步兵團,後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繼續指揮,使第44步兵團最終得以於法耶一地重挫法軍。因卡爾對普軍的勝利有功,受集團軍司令奧古斯都·卡爾·馮·哥埃本(August Karl von Goeben)推薦獲頒功績勛章,但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決定以加封頭銜代替獎勵,因此在1873年1月19日,卡爾被加封為貴族。
博克的母親為歐爾卡·海涅·福朗西斯卡·馮·法金漢(Olga Helene Fransziska Freifrau von Falkenhayn,1851年3月4日–1919年12月14日),她是俄羅斯和德國出身的貴族,具有女爵頭銜,同時也是未來德國參謀總長—埃里希·馮·法金漢的姊姊。卡爾與歐爾卡於1873年10月19日結婚,育有兩個兒子—博克與他的兄長費多爾·法朗茲·卡爾(Fedor Franz Karl,1876年2月6日–1943年12月3日),由於博克的家族與俄羅斯貴族關系密切,因此依照傳統地被賦予了俄羅斯名字—「費多爾」(德語:Fedor、俄語:Фёдор)。日後博克之兄成了德軍第3集團軍的參謀將軍,並與博克一樣,獲得了功績勛章。
在博克出生前10年,德意志帝國完成了統一,當時國內軍國主義相當興盛,故博克在8歲的時候就被送到柏林大光野(Gro-Lichterfelde)的普魯士軍官軍校(Preußische Hauptkadettenanstalt)就讀,與後來德軍將領君特·馮·克魯格和武裝黨衛隊將軍保羅·豪塞爾為同班同學,由於博克親切的性格,同學們都以「小博克」(B挀欀挀梔攀渀)稱呼他。博克的課業成績相當突出,包括現代語言、數學、歷史都相當優異,並能說流利的俄語、法語、英語。由於家庭與學校的影響,忠於國家和以軍職奉獻一生的思想深深穩固在博克心裡,這在往後二戰其指揮風格中不時地顯現出來。博克於1897年成為了駐坡茲坦帝國步兵警團候補軍官,1898年3月15日起正式任官,階級少尉,於駐柏林斯潘道的第5徒步近衛團中服役。博克的軍事教育平順,於1903年10月1日時進入了軍事高級中學;1904年3月1日起成為了軍務的輔助指導官;同年7月12日起,博克成為了第5徒步近衛團第1營的行政參謀官。1905年,博克與年輕的普魯士貴族瑪莉·馮·萊欣貝可勒爾(Mally von Reichenbach)結婚,並在波茲坦駐軍處舉行傳統的軍事婚禮,兩年後,他們有了一個女兒,但1910年博克的妻子即因病而逝。
1906年1月28日,博克晉升為團上行政參謀官,後進入了柏林普魯士戰爭學院(Preu椀猀挀梔攀 Kriegsakademie)就讀[18]。博克也在這時期加入了「陸軍愛國聯盟」,與日後在二戰擔任要職的德國軍官—弗朗茲·哈爾德、瓦爾特·馮·布勞希奇、格特·馮·倫德斯特結識。1908年9月10日,博克晉升中尉。1910年至1912年,博克並未繼續就讀戰爭學院,反被派往總參謀部進行參謀業務的培訓。1912年3月22日,博克晉升上尉。1913年10月1日起,博克轉調至近衛軍總參謀部的軍需處(Ib)服務。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隸屬於巴伐利亞皇儲魯普雷希特的第6集團軍,同年5月又調至第11集團軍參謀處。但另有資料指出博克在此時期任職為近衛軍參謀部的代理作戰處長(近衛軍隸屬於第2集團軍),之後於1915年1月26日晉升為近衛軍作戰處長。
在各部服役期間,博克曾參與過那慕爾、聖昆丁、伊普爾等地的作戰制定。然而由於博克對參謀工作感到厭煩,同時也想要前線指揮的資歷,因此他謁見魯普雷希特,表示欲另調他職並獲准,博克因而成為了第4徒步近衛步兵團下的一個營長,而此調任時間點各方資料不一,有的寫為1916年1月28日,也有表示1917年者。1916年12月30日,博克晉升少校。
博克曾參與過索姆河戰役和康布雷戰役,他的單位傷亡慘重,康布雷戰役令他損失70%的人員,因此他的營還被戲稱作「自殺營」。之後,博克轉調到南德的後備部隊——第200步兵師,擔任參謀(有資料指出博克於1916年8月6日轉調到第200步兵師,但當時康布雷戰役並未開始,與上述資料有所矛盾),博克在第200步兵師中幾乎受到全部參謀軍官的厭惡。1917年4月11日至,博克轉任皇太子威廉指揮的「德國皇太子集團軍群」(Heeresgruppe Deutscher Kronprinz)參謀部擔任軍需處長,同年7月27日起則任集團軍群作戰處長。在此期間,博克與威廉培養出了深切的友誼,後者曾在回憶錄《我的德國戰斗英雄之回憶》(Meine Erinnerung aus Deutschlands Heldenkampf)中如此描述博克:「憑著無窮無盡的精力,即使在最艱困和最嚴苛的情勢下,這位天賦異稟的軍官對我和我參謀長的支援從未動搖過。」
1918年4月,博克因索姆河和康佈雷的英勇表現而獲得了德國軍事獎勵中級別最高的勛章——功績勛章。在德國停戰之前2天,博克曾晉見人在比利時斯帕的德皇威廉二世,他請求德皇返回柏林並下令基爾的叛軍,但並未成功。在德國政府投降、國內暴動的時候,博克指揮軍隊協助鎮壓左翼份子的行動,雖然他對右翼勢力企圖恢復君主制國家的「卡普政變」感到同情,但也拒絕加入,他也對在這段期間內誕生的魏瑪共和國強烈的蔑視。 一次大戰結束、魏瑪防衛軍成立後,博克成為《凡爾賽條約》規定德軍10萬兵力的人員之一,在共和政府成立前四年,博克一直關注著東疆可能來自波蘭的攻擊。1920年12月18日,博克晉升中校。1922年,魏瑪政府與新生的蘇聯簽訂了《拉帕洛合約》,兩國外交關系正常化,雙方也急需重整軍事力量,博克與庫爾特·馮·施萊謝爾、尤根·奧特(Eugen Ott)、庫爾特·馮·哈默斯坦-埃垮特等人被漢斯·馮·塞克特所挑選,成為「特殊R部門」的一員,負責規避《凡爾賽條約》的限武條例,包括前往蘇聯境內組織與訓練往後為德國大肆擴軍的人事基礎,還有包括坦克與飛機等武器的開發和戰術運用,博克中校為其中的一名活躍份子。
R部門的聯絡官為恩斯特·布欽魯克少校(Ernst Buchrucker),他領導了一支名叫「工作指揮部」(Arbeits-Kommandos)的部門,表面上是支援民間建設的官方機關,實際上是暗中培養數量超過《凡爾賽條約》規定的德軍兵員,這些人員被稱作「黑色國防軍」,它們亦依據其「秘密法庭」機關(Femegerichte)的命令,將為盟軍管制委員會工作的左翼線民謀殺,以保護德國的軍事機密、維持遵守條約的表象。博克在這些謀殺行動中涉入頗深,其中一次的謀殺案中,德國記者卡爾·馮·奧西茨基寫道:「舒爾茲中尉(Schulz,被指控為殺害線民的「黑色國防軍」成員)什麼都沒做,但執行了命令,無疑地,馮·博克上校、可能(涉入)的馮·施萊謝爾與塞克特將軍,應該要坐在被告席該人(指舒爾茲)旁邊。」博克則在法庭上做過數次偽證,表示防衛軍並未和「黑色國防軍」有所關聯,也沒有做過謀殺一類的事。1923年9月27日,布欽魯克動員4,500名「黑色國防軍」成員聚集於柏林外,准備發起政變,推翻共和政府、建立專制國家(此事件被稱為「庫斯春政變」),博克對於布欽魯克未得到防衛軍的允許就擅自行動一事十分憤怒,此事件中,博克曾表示希望沒有防衛軍成員涉入該政變,說道:「如果馮·塞克特知道你在這里,他一定會調弄他的單片眼鏡,然後說:『去找他!」。雖然博克當機立斷,馬上下達復員令,但布欽魯克也提早於9月30日就發動了政變,最終行動徹底失敗。
1924年初,博克成為了駐科沃布熱格的第4步兵團第2營營長。在1925至1926年期間又成為國防部的參謀軍官。在1928年後期,博克被任命為駐奧得河畔法蘭克福的第1騎兵師師長。1930年再被任命為駐東普魯士的第1步兵師師長。1931至1935年期間,博克還擔任了德國在斯德丁的第二軍區司令。他的晉升相當順利,1925年5月20日,博克晉升為上校、1929年2月6日為少將(一說2月1日)、1931年2月7日為中將(一說2月1日)。1935年,當希特勒上台宣布徵兵後不久,博克被任命為德累斯頓的第3集團軍群司令,並在同年3月1日晉升步兵上將,就在這個時期,他結識了空軍的阿爾貝特·凱塞林將軍,未來博克將與後者在各大軍事行動中攜手合作。1936年10月20日,博克與威海爾敏·歌德萊貝·傑尼·馮·波登(Wilhelmine Gottliebe Jenny von Boddien)再婚。
希特勒和其納粹政府上台後施行擴軍政策,博克盡管私下對納粹黨員的諸多行徑抱著不苟同與懷疑的態度,但十分歡迎希特勒讓德國重新武裝的決定,對於國內外政治也基本上抱著漠不關心的態度,因此當希特勒強迫許多德軍將領退伍時(如布倫堡-弗理屈事件),博克仍留於現役。博克以集團軍群司令的身份參與許多重建德國軍事力量的工作,包括對未來國防軍甚為重要的陸空協同作戰訓練。1938年3月15日,博克晉升大將。1938年3月,博克指揮了進軍奧地利的德軍第8集團軍,並對於路上裝甲部隊妥善率低所造成的行軍效率頗有怨言,還因此與第2裝甲師師長海因茲·古德里安發生沖突。不久,博克再指揮部隊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10月,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大將被強迫退役,博克因此成了德國陸軍中最資深的將領。11月10日,博克調任至駐於柏林的第1集團軍群擔任總司令。 1940年5月10日5時35分,德軍發起大規模進攻西歐的作戰(「黃色」計劃)。博克令第9裝甲師以最快速度向荷蘭東部進攻,支援已在鹿特丹、莫爾狄克等市實施機降、傘降的德軍,盡快佔領荷蘭。5月15日,佔領鹿特丹,荷蘭宣布投降。兩天後,又佔領布魯塞爾。博克的迅猛進攻果然使盟軍上當,將主力調到比利時阻止B集團軍群的攻勢。這就為A集團軍群從阿登山區向英吉利海峽實施決定性的突進創造了良好的契機。6月4日,博克的第18集團軍又佔領敦刻爾克,俘虜4萬法軍。戰役第二階段,博克指揮第4集團軍、第6集團軍、第9集團軍、第18集團軍和克萊斯特裝甲集群、霍特裝甲集群,突破法軍倉促設置的「魏剛防線」,6月14日,第18集團軍的第87步兵師佔領巴黎。6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7月19日,博克晉升為元帥,負責警戒從布雷斯特到西班牙邊界的大西洋海岸線。9月20日,博克調任東線德軍總司令。10月博克出任新編成的B集團軍群司令。此後曾因胃潰瘍而離職休養。

Ⅲ 俄羅斯男人名字

Александр 亞歷山大(希) 保衛者
Алексей 阿歷克賽(希) 保衛
Анатолий 阿納托利(希) 日出
Андрей 安德烈(希) 勇敢的
Антон 安東(希) 投入戰斗
Борис 鮑里斯(俄,保) 為榮譽而斗爭
Валентин 瓦連京(拉) 健康的
Валерий 瓦列里(拉) 強壯的
Василий 瓦西里(希) 統治的
Виктор 維克多(拉) 勝利者
Владимир 弗拉基米爾(斯) 擁有世界
Геннадий 根納季(希) 高尚的
Евгений 葉夫根尼(希) 高尚的
Егор 葉戈爾(希) 農民
Ефим 葉菲姆(希) 好心腸的
Иван 伊萬(古猶) 上帝珍愛
Игорь 伊戈爾(俄) 富裕之神保護
Илья 伊利亞(古猶) 我的上帝耶和華
Лев 列夫(希) 獅子
Леонид 列昂尼德(希) 獅子
Максим 馬克西姆(拉) 最大的
Матвей 馬特維(古猶) 上帝耶和華的禮物
Михаил 米哈依爾(古猶) 如上帝一樣
Никита 尼基塔(希) 勝利
Николай 尼古拉(希) 人民勝利
Олег 奧列格(斯堪的納維亞) 神聖的
Пётр 彼得(希) 石頭
Семён 謝苗(古猶) 能聽到的上帝
Сергей 謝爾蓋(拉) 羅馬一望族
Степан 斯捷潘(希) 花環
Юрий 尤里(希) 農民
Яковь 雅可夫(古猶) 腳後跟(抓孿生哥哥腳後跟而生)
選個喜歡的吧!

Ⅳ 現代俄羅斯作家和他們的俄語名字

現代俄羅斯作家?「現代」是怎麼界定的?,另外,知名的不知名的太多了,以下是一些著名和知名作家。其中一些人可能不屬於或接近於所謂的「現代」。僅供參考。
費奧多爾·亞歷山德羅維奇·阿勃拉莫夫(Фёдо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брамов)
安娜·安德烈耶芙娜·艾哈邁托娃(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Ахма́това)
鮑里斯·阿庫寧(Борис
Акунин)
謝苗·彼德羅維奇·巴巴耶夫斯基(Семён
Петро́вич
Бабае́вский)
尤里·瓦西里耶維奇·邦達列夫(Ю́р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Бо́ндарев)
約瑟夫·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羅茨基(Иосиф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родский)
加甫里爾·羅曼諾維奇·傑爾查文(Гаврии́л
Рома́нович
Держа́вин)
伊利亞·格雷格里維奇·愛倫堡(Илья́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Эренбу́рг)
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維奇·法捷耶夫(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аде́ев)
康斯坦丁·亞歷山大羅維奇·費定(Конста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е́дин)
伊凡·亞歷山大羅維奇·岡察洛夫(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нчаро́в)
米哈伊爾·尤列維奇·萊蒙托夫(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亞歷山大·伊凡諾維奇·庫普林(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Купри́н)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аяковский)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
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
米哈伊爾·阿法納西耶維奇·布爾加科夫(Михаи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Булгаков)
伊萬·阿列克謝耶維奇·蒲寧(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
亞歷山大·羅曼諾維奇·別利亞耶夫(Алекса́ндр
Рома́нович
Беля́ев)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
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筆名馬克西姆·高爾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
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維奇·左琴科(Михаил
Михайлович
Зощенко)
鮑里斯·利沃維奇·瓦西里耶夫(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Васильев)

Ⅳ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介紹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群星燦爛的俄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與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齊名,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他所走過的是一條極為艱辛、復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復雜、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說「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Ⅵ 費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介紹

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1661年-1682年,1676年-1682年在位),沙皇阿列克謝一世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瑪麗婭·米洛斯拉夫斯卡婭。他的兩個哥哥均早年夭折,因此被立為皇儲。沙皇阿列克謝一世和瑪麗亞·米洛斯拉夫斯卡婭一共生了13個子女,但是這些子女大多體弱多病,過數的王子和公主活不到成年。費奧多爾自幼多病,患有壞血症,體質衰弱,就連行走也需要侍從的攙扶,有時病重卧床,經常半年不離病榻。但是就是在這個體弱多病的沙皇統治期間,發生了很多對俄羅斯具有開創性的事件,成為俄羅斯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時期。

Ⅶ 俄國的作家有哪些

1、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是19世紀群星燦爛的俄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與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齊名,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

他所走過的是一條極為艱辛、復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復雜、最矛盾的作家之一。

2、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3、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被譽為「俄國小說之父」。

4、尼古萊·瓦西里耶維奇·果戈理

是俄國批判主義作家,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善於描繪生活,將現實和幻想結合,具有諷刺性的幽默。

5、米哈伊爾·阿法納西耶維奇·布爾加科夫

他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一位俄羅斯小說家、劇作家。自幼喜愛文學、音樂、戲劇,深受果戈理、歌德等的影響。

Ⅷ 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的介紹

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1557年5月31日-1598年1月17日,1584年~1598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沙皇。伊凡四世之子。母親為安娜斯塔西亞·羅曼諾夫娜。娶伊琳娜·戈東諾娃。無子,有一女費奧多西亞·費奧多羅夫娜女大公。1589年,莫斯科都主教區升格為牧首區。莫斯科取代君士坦丁堡成為東正教的中心。費奧多爾死後,留里克王朝絕嗣。

Ⅸ 俄羅斯名字中帶「斯基」的名人有哪些

1,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於小貴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鄉間度過。1846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窮人》,受到高度評價。1848年發表中篇小說《白夜》。

2,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譯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

3,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俄語: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英語: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1904年07月30日-1936年12月22日),前蘇聯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

4,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1220年5月30日-1263年11月14日),十三世紀俄羅斯人的領袖,諾夫哥羅德大公。因在涅瓦河打敗瑞典人被稱為涅瓦河英雄,在冰上之戰打敗立窩尼亞騎士團而名聲大振。

5,德米特里·魯多夫斯基

德米特里·魯多夫斯基,畢業於國立莫斯科外國語師范學院西班牙語系。2004-2012年《圖片藝術工作室》(Art Pictures Studio)電影製片廠總經理,俄羅斯影視製片人。

Ⅹ 俄羅斯女孩為什麼都叫娃

俄羅斯人的名字一般都是由三部分組成:名+父稱+姓,比如作家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再比如「普大帝」——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爾諾維奇·普京,其中,斯基(源於波蘭語)、夫、維奇都是XX之子的意思;對應的XX之女,分別是斯卡婭、娃、芙娜等。這里邊牽扯到俄語詞彙性數格的變化。俄羅斯語屬斯拉夫語種,字母也分母音、輔音的。也跟任何語種一樣,對人名的性別區分有習慣性拼寫,往往會區別在最後一個音節上。我們常看到的是用漢語近似音譯過來的。

列舉出20個最常見的女孩名字和愛稱

1:Александра——Саша(亞歷山德拉,愛稱薩莎)

2:Татьяна——Таня(塔季亞娜,愛稱塔尼婭)

3:Анжелика——Анджела(安吉麗卡,愛稱安吉拉)

4:Людмила——Люда(柳德米拉,愛稱柳達)

5:Ксения——Ксюша/Сеня(克塞尼婭,愛稱喀秋莎或謝妮婭)這個喀秋莎不是那個喀秋莎,歌曲的喀秋莎是Катюша,也有火箭炮的意思。

6:Ольга——Оля(奧麗加,愛稱奧利婭)

7:Анастасия——Настя(安娜斯塔西婭,愛稱娜斯佳)

8:Екатерина——Катя(葉卡捷琳娜,愛稱卡佳)

9:Наталья——Наташа(娜塔莉亞,愛稱娜塔莎)

10:Елена——Лена(伊蓮娜,愛稱列娜)

閱讀全文

與費奧多爾名字俄羅斯語怎麼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