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為了與美國海軍全面抗衡,履行遠洋作戰使命,前蘇聯在80年代初建成了二戰後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艦「基洛夫」級。該艦為前蘇聯首級採用核動力推進的水面戰艦,滿載排水量24300噸,首次裝備了VLS系統和大量導彈,並配有3架直升機,其噸位之大,火力之強,一度使各國海軍為之震驚。《簡氏防務周刊》將其定級為「戰列巡洋艦」。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世界上威力最為強大的水面戰艦。
該級艦共建4艘,依次為「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和「彼得大帝」號。首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於1975年開工,1977年下水,1980年7月服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俄羅斯國內動盪,該艦與「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已閑置多年,看來難以再在大洋上出現。
2. 什麼是俄羅斯「基洛夫」號巡洋艦
該級艦是前蘇聯海軍於20世紀80年代初新建的第一艘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艦,相當於美國「提康德羅加」級的3倍。目前已建成3艘,另有1艘在建。」
其首艦「基洛夫」號於1975年開工,1980年建成,部署在北方艦隊。第二艘「伏龍芝」號部署在太平洋艦隊。第三艘「加里寧」號(後稱「納希莫夫」號)也在1990年加入北方艦隊。第四艘「安德羅波夫」號在建。
艦長252米,寬29米,吃水9米,標准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24000噸。採用核蒸汽聯合動力裝置,航速 30節。
艦上配有12具SA-N-6垂直導彈發射裝置,2具八聯裝 5A-N-9導彈垂直發射裝置,還有相應的對空、反潛以及探測裝置。裝備各型導彈280枚,其中20枚射程為刃千米的SS-N-19超聲速反艦導彈;128枚射程為16千米的SA-N-9,40枚射程為12千米、航速2.5倍聲速的SA-N-6導彈,從而構成了遠中近、高中低、多層次的防空、反艦和反潛攻防體系。
該艦是世界上最早用隱身技術建造,並首次採用導彈垂直發射裝置的大型水面艦艇。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該級艦是20世紀70年代美軍為對付前蘇聯海軍導彈的飽和攻擊,同時替補即將退役的大批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老艦而建造的。共建造27艘,從第六艘「邦克山」號開始安裝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是世界上最先安裝這種裝置的水面艦艇。
該級艦安裝的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是當前最先進的垂直發射系統,是由馬丁·馬麗埃塔公司於1977年按模塊化理論研製的典型的方陣式垂直發射系統。該系統採用的是7個8模塊的標准垂直發射系統,高7.67米,重13.29噸。另外還有一個8模塊的垂直發射裝置,其中3個單元用以裝補給裝填機。總共64個單元,裝彈61枚,可混裝艦艦、艦空和反潛導彈,射速1枚/秒。整個系統在甲板下面的艙室里,艦首艦尾各一套,最多可裝122枚「標准」Ⅱ型導彈。
該級艦長173米,寬17米,吃水9米,標准排水量 7015噸,滿載排水量9600噸。動力裝置為4台LM-2500燃氣輪機,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6000海里/20節。裝備2座127毫米/54口徑艦炮,2座「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4挺機槍,還有2座三聯裝MK-32-MODl4型魚雷發射管,備魚雷36枚。
該級艦是美國海軍現代艦艇中最具代表性的艦艇之一。
3. 俄羅斯封存不用的基洛夫級巡洋艦將來會不會賣給中國
算了吧,封存的那艘發生過事故,毛子自己無力維護,只能封存了事
就算毛子肯賣,中國也不會要
這玩意太落後了,看看上面高聳的天線,巨大的雷達反射面,開出去就是活靶子
而且上面的武器中國都沒有,買了沒用
基洛夫級是蘇俄海軍反航母體系的攻擊核心,但中國現在是走的是美國海軍的路子
基洛夫不適用
4. 俄羅斯基洛夫級戰列巡洋艦現在還在服役么為什麼一直都沒有消息拜託各位了 3Q
只有一艘在役,閱兵的時候彼得大帝號還來過中國呢。 最新消息要重新讓一艘封存的基洛夫級戰列巡洋艦服役。主要是俄羅斯現在沒錢造新艦啊。 只有彼得大帝號在服役了,也老了,平時報道的很少。現在有消息說要讓一艘退役的重新服役
5. 以現在中國海軍實際情況需不需要俄羅斯基洛夫級巡洋艦
不需要
討論是否需要基洛夫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基洛夫在毛子海軍中的定位和功能
毛子當年為了對付老美的航母編隊,可謂動足了腦筋。一切艦艇的目的就是要剋制老美的航母編隊,其中現代和無畏編隊構成第一打擊群,目的就是盡量幹掉外圍的宙斯盾,為後續編隊拉開口子
基洛夫、奧斯卡是打擊主力,搭載遠超超音速導彈,攻擊美國航母編隊。毛子航母的作用就是為打擊編隊提供空中支援,減少美國艦載機編隊的打擊。
出於對自身防空圈的不自信,毛子的基洛夫上裝滿了防空導彈,遠中近全有。為了保障打擊力,又裝滿了遠程反艦導彈。
這么下來,基洛夫就處於一種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狀況,艦體越來越大
基洛夫是一種特點非常突出的軍艦,但另一方面也導致其使用的靈活性非常差
對中國海軍而言,現在走的是美式海軍的路子,以航母編隊為打擊中心。而且強調的是網路中心戰,基洛夫就算過來的話,和TG的發展路線不搭
另一方面,如果引進基洛夫的話,上面的武器裝備這邊全不配套,成本太高
艦載東風21感覺意義不大,彈道導彈一旦發射,飛行軌跡很難調整,打擊目標的靈活性不如裝有雙向數據鏈、可靈活調整軌跡的巡航導彈
如果要作為戰略打擊力量,其隱蔽性又不如核潛艇
而且發射彈道導彈對平台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對水面軍艦而言比較麻煩
所以現在除了三哥將大地導彈搬上軍艦外,沒別的國家這么做
6. 蘇聯(俄羅斯)基洛夫級伏龍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被拆解了嗎
沒有
現在從封存狀態轉出來了,正在進行現代化維護
根據最新截獲的消息顯示 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原旗艦 1144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2號艦「伏龍芝」號已經被移出福基諾的棧橋泊位,架上太平洋艦隊最大的浮動干船塢。
此艦1994年起就停止了一切戰斗值班任務,從此再為出海。一直癱瘓在大卡緬的港口內。直到2002年被取出核燃料棒,之後被拖船拖至福基諾海軍基地。一直停泊到2014年年中。
總計已經整整癱瘓20年。 目前,基洛夫的1,2,3號艦恢復計劃已經開始逐步落實。3號艦「加里寧」已經拆除艦上所有舊設備武器和電子管路接近完畢。
2號艦在近日也開始動作。 可見 相比以往的銹跡斑斑的圖片,船身已經開始大面積清除海洋生物附著物,並且塗上了防銹漆底漆。
艦尾飄揚的聖安德烈旗也破除了其早已退役的謊言。 實際上,「伏龍芝」一直在俄羅斯海軍軍艦籍籍上,從未退役,更不用說除名
7. 淺析蘇聯基洛夫級巡洋艦 看它為啥
基洛夫是一個畸形的戰爭兵器。當然並不是說它誰也打不過,而是那麼大的塊頭,實際能實現的戰鬥力太捉雞……基洛夫的反艦導彈射程500多公里,但是你知道嗎,艦艇的視野只有最多50公里,它的眼睛是圖95巡邏機,但是圖95RTS是大型偵察機,存活能力實在是捉雞~航母的作戰半徑是1000公里上下甚至可以更遠,完全可以把圖95rts屏蔽在偵察范圍以外。目前來說,航母才是海戰核心,沒有什麼能夠代替。
8. 俄羅斯90年代為什麼寧願號召全民捐錢要完工最後一艘基洛夫也不要瓦良格航母和光榮級烏克蘭號
不能不提蘇聯。
蘇聯時代,最重視的是戰略火箭軍和陸軍,其次是空軍和防空軍,海軍最次。因為蘇聯是個大陸國家,不是海洋國家。蘇聯的注意力一直在歐洲,因為當時歐洲的工業生產能力佔世界60%。
蘇聯一直不重視航母。蘇聯認為,航母很費錢,核戰爭一打響,就是活靶子,性價比很低。
蘇聯一直採取盯梢戰略:總是有一艘現代級或光榮級或基洛夫級核導彈驅逐艦尾隨美國航母編隊,一旦戰爭爆發,一次齊射所有核導彈,以一艘驅逐艦的代價,敲掉一個美國航母編隊。
蘇聯一直沒造航母。造過的莫斯科級,明斯克級,庫茲涅佐夫級都有試驗性質。
9. 蘇聯海軍余暉中最燦爛的晚霞——為何是基洛夫級巡洋艦呢
論現代化戰爭中是在公海大洋打艦隊決戰爭奪制海權的主宰兵器,非航空母艦莫屬,因為其遠程發現遠程攻擊、以及可以將感測器遠程投送並反饋信息的能力都是現代戰爭的決勝要素。但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蘇聯紅海軍走了條不一樣的海戰科技樹:超遠程的重型導彈海軍決勝。
10. 中國為什麼沒有巡洋艦像「彼得大帝」那樣的航母都要怕它
巡洋艦基本上已經和當年的戰列艦一樣被海軍淘汰了,美國和俄羅斯已經不造巡洋艦了,現役最後一艘巡洋艦都是18年前造的了。現在的驅逐艦無論噸位還是戰鬥力都已經接近巡洋艦,所以巡洋艦基本沒有用武之地了。
航母會怕彼得大帝號么?一艘航母的艦載機攻擊范圍可以達到1200公里,彼得大帝號上的花崗岩反艦導彈的射程只有550公里,在能打的到航母之前就已經被艦載機擊沉N次了。戰鬥力有限,花費太大,所以俄羅斯早就把基洛夫級巡洋艦封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