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清朝為什麼敗俄羅斯

清朝為什麼敗俄羅斯

發布時間:2022-07-29 06:49:17

㈠ 對北亞的競爭中,代表中國的清朝,為什麼會敗給俄羅斯

當俄羅斯還只是個莫斯科公國的時候,只能蝸居在東歐平原上,誰曾想到,經過幾百年的對外擴張,一舉將領土擴大了好幾倍,鼎盛時的蘇聯其領土范圍高達2200萬平方公里,就算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現在的領土也高達1700萬平方公里。而俄羅斯佔領北亞這片高達13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對其國土擴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在北亞這片土地還不屬於俄羅斯的時,在地緣關繫上,中國似乎更占優勢。想想1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現在中國領土的1.35倍,再看如今,隨著石油資源的開采,這片原本看似荒蕪的地方也成為了一個香餑餑。很多中國人不免感慨:要是這1300萬土地是中國的,那中國就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而且有了豐富的石油資源,哪還用得著大規模進口石油!

在俄羅斯未佔領北亞時,這片土地從未真正的納入某個文明勢力統治,不過,在中國政權強盛時,對這里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對當地一些土著部族,也能通過羈縻的方式,建立起朝貢體系下的名義管轄。

早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中俄通過尼布楚、恰克圖等一系列條約,便已明確劃定,中西伯利亞高原與東西伯利亞山地的絕大部分歸俄羅斯所有。不過,那時工業革命尚未爆發,就算歐整體的文明發展水平上已超過了華夏文明,但領先的程度也並不深,而當時的俄羅斯屬於歐洲文明體系中的邊緣落後部分。較於俄羅斯,中國有絕對的優勢,就算如此,中國也只是通過談判的方式放棄北亞。

不少人會問:既然中國占據更大的優勢,為什麼卻拱手讓給了俄羅斯呢?

雲石君將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第一、農耕文明的天然局限性。

一方面,在農耕文明條件下,農業種植能力是判斷土地價值的最主要標准。很顯然,苦寒之地的北亞並不適合農耕,在農耕文明時代,這里的價值非常低。

另一方面,農耕時代,技術發展水平有限,全球各板塊間交流不暢,所以呈現出孤島格局,海洋、荒漠、山脈等天然地緣屏障,阻斷了各板塊地緣勢力之間交流融合的同時,也有效阻止了各方勢力發生利益沖突的可能。

17、18世紀,人類對地緣屏障的突破能力有限,雖然,人類對海洋的征服力度加強,單北亞依然是有效的地緣屏障。

這就比較容易理解,當時的中國的認知體系中,除了要駕馭還較適宜游牧勢力生存的蒙古高原外,再向北,環境更惡劣的北亞中、北部,只適合零散規模的漁獵部族生存,對自己的威脅可以忽略。

於是,中國便放之任之,這大片沒多大用,又威脅不大的土地。

不過,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傳統觀點來看,中國也不會完全放棄北亞,再說,好歹也有些漁獵收益,總比寸草不生的好。

中國完全放棄北亞,還有其它原因。

第二,北亞的性價比不高。

對天朝無所不有的中國來說,北亞的開發價值不高,收益也會很低。另外,因地形氣候等自然原因所致,從中國向北亞輸送影響力的難度十分大。綜合權衡之下,中國願意用朝貢模式,從中獲取一點比如動物皮毛、海東青、東珠等的好處。

而俄羅斯的介入,打破了這種傳統平衡。一則,俄羅斯的實力遠強於北亞當地土著,二來當時不如中國的俄羅斯,對北亞收益的渴望程度,也在中國之上,所以對北亞的征服欲會更強。

俄羅斯的進入,使得中國繼續維持對北亞的羈縻,面臨更強的外部挑戰。雖然,以當時中國的實力足以抵禦俄羅斯。但問題是,挫敗俄羅斯,要比駕馭北亞小部落的難度要大,投入的資源也相應增加。可是,就算挫敗了俄羅斯,北亞能給中國的,要多久才能抵消自己投入到爭奪北亞的消耗呢?這樣一算,顯然不合算。

於是,清朝更願在用武力喝阻俄羅斯侵犯中國本土的圖謀後,用合約來維護北方邊境的安寧。這才是符合當時中國國家利益的做法。

第三,內部統治的考慮。

出身滿族的清朝政權,決定了其在漢人心中的道德合法性先天不足。再說,當時滿族不過百萬、漢族人口上億,這給滿洲親貴維護自身統治出了一個大難題。

而清廷的對策有二:一、主動融入華夏文明,爭取漢人的認同;二、拉攏蒙古各族,通過給予高於漢人的特殊政治地位,以及豐厚的物資補貼,換取他們的支持。

蒙古高原的游牧勢力很強大,因其土地貧瘠不能生產足夠的糧食,而劫掠中國成為了他們的財富獲取方式,以此來維持生存。當然,中原漢族政權自古都會全力反擊,蒙古民族的危機也大。

而蒙古人效忠清朝當局,不用打仗就能獲得財富,還有較高的政治地位。

但是,滿蒙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族群,再加上蒙古游牧勢力是中原農耕文明的天敵。作為中國的統治者,清廷既要依靠蒙古的軍事力量威懾漢族反抗勢力,鞏固自身統治,但又要防範蒙古坐大後反噬自己。清廷需尋找一個利用和防範的平衡點。

這便有了針對蒙古的減丁政策,以此來確保蒙古各部維持一定的戰鬥力的同時,又不至於尾大不掉;同時,也避免了蒙古各部因過度膨脹,超過草原承載力,使其重操舊業,劫掠中原財富。這是對內政策。

而之於北亞,若清廷欲在與俄羅斯爭雄,從軍事上、地緣上來看,清廷都必須高度仰賴蒙古各部的力量。而且,鑒於俄羅斯的強大實力,以及其已佔據西西伯利亞平原,並對其初步開發的現實,會導致較大規模和長期的對峙和較量。

一旦如此,這對清廷來說是很危險的:長期在軍事上倚重蒙古各部,必然會造成各部尾大不掉,重蹈安史之亂覆轍。而就在沙俄進入北亞的同時,蒙古准噶爾部便已跟清朝翻臉,讓清朝西北邊疆長期動盪,這導致清朝對蒙古各部的防範程度明顯加深。

從長遠來說,清朝籠絡蒙古是要借其力來威懾中原漢人。一旦蒙古跟俄羅斯長期糾纏,一則消耗了清廷的資源,二則也喪失了威懾漢人的一支重要力量,到那時諸如反清復明之類的大規模民族起義,清朝還可以依賴誰去鎮壓?

相比之下,北亞只是一點蠅頭小利,而損耗了蒙古力量,或是漢人起義,到那時清廷的統治也是風雨飄搖。

北亞的貧瘠不適合農耕開發、與俄羅斯爭斗的低性價比,以及維護內部統治的考慮,共同決定了清廷「不要」北亞1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讓俄羅斯撿了個大便宜。

沒了中國的牽絆,俄羅斯也無需束手束腳,迅速佔了了北亞、甚至中亞的廣袤土地。並一舉奠定了超級大國的地緣基礎。只不過,在取得西伯利亞的頭幾百年裡,這片廣袤的土地,並沒有給俄羅斯帶來巨大的收益,當時的俄羅斯,依然是歐洲列強中的二流國家。不僅弱於老牌的英法,就連後起的德國,也比它強大的多。直到蘇聯時代,俄羅斯才一躍翻身,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

㈡ 康熙帝為什麼割地給沙俄

在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的時候,索額圖做了一定的讓步,就是沒有把尼布楚收回來,即把尼步楚給了沙俄。

《尼布楚條約》雖然把原屬於中國的一些土地讓給了俄國,但這是清政府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同意的,是雙方商議的結果。所以說,《尼布楚條約》是個平等的條約。此後150年間,中俄這段邊界一直比較平靜。

(2)清朝為什麼敗俄羅斯擴展閱讀

《尼布楚條約》公平與否的爭議:

中俄尼布楚條約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它遏止了俄國向東方的侵略擴張。中方一般給予《尼布楚條約》正面評論,認為該條約是兩個主權國家的正常邊界條約,是平等條約。而俄方認為,認為後來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才是真正的平等條約。

但也有人認為,中國在該條約中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領土,該條約實際上不利於中國。《尼布楚條約》應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外興安嶺附近地區自古就是中華民族東北少數民族的聚居地,自唐朝以來,遼朝、金朝、元朝、明朝都對該地區實施了有效統治。

而俄羅斯最初只是一個莫斯科公國,其主要領土在歐洲,外興安嶺附近離俄羅斯本土相距一萬公里還遠,清初的時候,俄羅斯一些匪徒才流竄到外興安嶺附近殖民。

而此時清朝正是處於「康乾盛世」時期,俄羅斯此時彼得大帝才剛剛實行改革,一個處於盛世的國家,在家門口打一個遠道而來的侵略者,卻要死傷數千士兵才攻下只有幾百沙俄匪徒占據的雅克薩城。以當時清朝的國力,本應能夠將沙俄侵略者逐出國門,但是最終卻割讓領土。

㈢ 俄羅斯帝國一直騷擾清朝為啥清朝不北上滅的俄羅斯

那個時期清朝一直在鎮壓反抗,有清近三百年內部不造反的時間才五十年可能還不到,你說他們是占據這花花江山還是北面不能長莊稼的荒蠻之地啊

㈣ 清朝究竟有多怕沙俄,為什麼立刻就妥協割讓大片土地了

只要是當時處於二次鴉片戰爭的後期,同時間國內爆發太平天國運動,波及江南數省賦稅地區,人心浮散。政權根基不穩,安內方略大於外部妥協。所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時割讓外興安嶺以北及庫頁島,總計約150萬平方公里,分為兩次割讓。原先對東北地區清政府所謂龍興之地禁止漢人進入,北京條約後,認清形勢分析事實。開關允許漢人出關開發生產。也就有後來的「闖關東」的由來。有效的保障大興安嶺以南地區不被沙俄佔領。

㈤ 清朝時期為什麼能打得過沙皇俄國呢

1、距離沙俄核心區太遠,補給、通信都比較困難;
2、雅克薩之戰前,清軍一直佔有人數優勢,雙方裝備水平差不多,所以清軍一直小勝;但沙俄憑借堡壘優勢可以固守;
3、雅克薩之戰時,清軍運來了紅衣大炮和福建的藤牌手,有了重武器,和兵員補充,兩千多人打不到一千人,直接一戰定局;
4、雅克薩之後,清軍用的是圍點打援,沙俄也就算了

㈥ 康熙時期,清朝明明打贏了沙皇俄國,為什麼

康熙打贏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它遏止了俄國向東方的侵略擴張。現在,中方一般給予《尼布楚條約》正面評論,認為該條約是兩個主權國家的正常邊界條約,是平等條約,維護了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在歷史上有顯著貢獻。而俄方一般則不這樣認為,他們通常認為這個條約不利於俄國,對俄國而言是不平等條約,後來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才是真正的平等條約。

㈦ 清朝與俄國第一次交鋒竟以慘敗結束

一般人一談到滿清與俄羅斯的第一次對決,都會想到清朝與沙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的雅克薩之戰。然而此戰並非滿清與沙俄的第一場戰爭。1652年4月3日(俄歷三月二十四日)清軍與沙俄在黑龍江流域的烏扎拉村爆發了戰斗。或許因為這場戰斗的過程實在難以啟齒,清方史料僅有少許記載,更多的細節需要查詢俄方的資料。

▲尼布楚城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李夢陽,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㈧ 清朝厲害嗎為何能打敗俄羅斯帝國和法國

打法國可是以少勝多,法國指派少數人,以少勝多還那麼得瑟,你竟然還帶一個吊打?真是服了你了

㈨ 康熙如何打敗俄羅斯

順治十七年(1660年)寧古塔將軍巴海率水軍破敵於古法壇村,斬首60餘級,溺水死者甚眾。經過中國軍民的多次打擊,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俄國侵略軍一度被肅清。後來,沙俄侵略勢力又到雅克薩築城盤踞。

清政府雖多次警告,都無濟於事。在同沙俄的長期交涉中,清朝皇帝看到,若非「創以兵威,則罔知懲畏」,於是決意征剿。同時也認識到,「昔發兵進討,未獲翦除」的原因,一是黑龍江一帶沒有駐兵,從寧古塔出兵反擊,每次都因糧儲不足而停止。

二是沙俄侵略軍雖為數不多,但由於「築室散處,耕種自給」, 加上尼布楚人與之貿易,故使其得以生存。於是造成「我進彼退、我退彼進,用兵不已, 邊民不安」的局面。

針對這種情況,康熙採取恩威並用、剿撫兼施的方略,即發兵扼其來往之路,屯兵永戍黑龍江,建立城寨,與之對壘,進而取其田禾,使之自困。同時再輔以嚴正警告。如果侵略軍仍執迷不悟,則堅決予以翦滅。

為此,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邊防建設,准備剿滅沙俄侵略軍:偵察地形敵情,派兵割掉侵略軍在雅克薩附近種植的莊稼,又令蒙古車臣汗斷絕與俄人的貿易,以困憊和封鎖侵略者;屯戍要地。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二月,決定調烏喇(今吉林市北)、寧古塔兵1500人往黑龍江城一帶,駐扎愛琿、呼瑪爾(今呼瑪南)。後鑒於兩處距雅克薩路途遙遠,令呼瑪爾兵改駐額蘇里(今俄斯沃特德內西南)。次年七月,寧古塔副都統薩布素率軍進駐額蘇里。

九月,確定在愛琿築城永戍,預備炮具、船艦。同時派烏喇、寧古塔兵五六百人、達呼爾(今黑龍江嫩江縣境)兵四五百人,調往愛琿一帶;修整戰具,設置驛站,運儲軍需。這些措施,適合當時東北邊防斗爭的需要和特點。

(9)清朝為什麼敗俄羅斯擴展閱讀:

雅克薩之戰是中國軍隊反擊沙俄軍隊入侵的一次重要戰爭。此戰的勝利,有力地制止了沙俄向黑龍江流域進行侵略的計劃,維護了中國的國家主權。

表現了中國各族人民不屈服於外國侵略反抗的英勇精神。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是中俄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此戰的勝利為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奠定了基礎。

《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簽定的第一個平等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格爾畢齊河、額爾古納河往東到海,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廣大流域,包括庫頁島(現稱薩哈林島)歸中國。

庫頁島往西到格爾畢齊河、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以南,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都歸清朝,這是第一。第二,雙方不得收納對方逃亡人口,有的要歸還。第三雅克薩地方俄人所建城堡須盡行拆毀。第四,兩國進行貿易互市。第五,兩國永敦邦誼。就是中俄兩國世世代代和平。

㈩ 清朝時期為什麼不攻打俄羅斯

俄羅斯太過遙遠。俄羅斯原為金帳汗國治下的小公國,面積僅限莫斯科周圍。經歷代沙皇,特別是彼得大帝進取,主要是面向歐洲部分,俄羅斯一直是歐洲國家。蒙古帝國崩潰後,原本人煙稀少的西伯利亞就成了無人管理的荒涼地,清國與俄羅斯並不接壤。

閱讀全文

與清朝為什麼敗俄羅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