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出口哪些資源
俄羅斯主要出口石油、天然氣,還有軍火和糧食等資源。
【拓展資料】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進為購入,出為外銷,進口和出口的綜合。2012年8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稱2011年中國外貿進出口額躍居世界第二。
進出口貿易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形成進出口貿易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導致可供交換的剩餘產品的出現;二是國家的形成。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生出用於交換的剩餘商品,這些剩餘商品在國與國之間交換,就產生了國際間的進出口貿易。
2015年以來,世界經濟深度調整仍在繼續,總體復甦乏力,前景仍不明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進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外貿質量效益有所改善。
發展進入新常態,據海關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17.8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萬億元,下降1.8%;進口7.63萬億元,下降15.1%;貿易順差2.61萬億元,擴大82.1%。進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外貿質量效益有所改善。
商務部2017年7月4日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5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1824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2%。其中,出口5679.4億元,增長4.6%;進口12566.9億元,增長11.5%;逆差6887.5億元。
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萬億元,增長21.2%;進口17.37萬億元,增長21.5%。
202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
2012年8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說,2003年至2011年間,中國貨物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21.7%,201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二位,連續3年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
報告指出,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經濟快速融入世界經濟的十年。中國緊緊抓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與挑戰,繼續推進對外開放,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
報告說,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貨物貿易發展最快的十年。2003年至2011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21.7%,其中,出口年均增長21.6%,進口年均增長21.8%。2011年,中國外貿出口額和進口額佔世界貨物出口和進口的比重分別提高到10.4%和9.5%。
⑵ 俄羅斯的礦物原料出口與戰略性資源保護問題
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分析俄羅斯礦物原料的進出口問題。
雖然俄羅斯1999年對外貿易額比往年下降了22%(其中,出口730億美元,減少了1.6%;進口309億美元,下降了48%),對獨聯體以外國家的外貿額(約為850億美元)比1998年下降了19%,但礦物原料的出口勢頭與以前相比卻基本保持不變。
1999年俄羅斯出口的礦物原料及其製品中有67%輸向非獨聯體國家(與1998年的水平相當),其中45%是燃料與能源(表5.2)。出口的金屬總量中有16%輸向非獨聯體國家(比前一年低1.6%)。雖然實際出口量增長(銅增長20%、鋁增長12%),但由於平均合同價下降18%,導致金屬出口總價值下降4%,增加金屬出口量只能部分彌補價格下降帶來的損失。
表5.2 1997~1999年俄羅斯與非獨聯體國家的礦物原料進出口構成(占商品進出口總量的百分比)
1999年俄羅斯從非獨聯體國家井口的礦物原料及其製品只佔俄羅斯進口總量的3.3%左右。而從獨聯體國家進口的礦產資源及其製品佔15%左右。
根據已形成的原料基地及其開采和生產能力,以及近3年來礦物原料的進出口趨勢,可把出口的礦產資源分為3類,把進口的礦產資源分為2類。它們在礦物原料基地狀況、開采和加工能力、出口潛力和進口是否合理等方面差異明顯(表5.3)。
表5.3 1997~1999年俄羅斯的礦物原料進出口構成
註:數據中的分子表示進出口的數量:分母表示原料的價值(100萬美元)。
符號「—」表示數據不詳。
資料來源: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
出口的第一類礦產資源:其原料基地的開發程度相當高,具備成熟生產能力(采礦和製品加工)的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銅、鎳、金、鉑、金剛石、鉀鹽和石棉。俄羅斯有色金屬(鋁、銅、鎳以及近年來錫、鎢、鉬)的出口主要是原料出口,深加工製品所佔的份額不超過10%。俄羅斯有色金屬的出口對象主要是歐洲國家和美國。
出口的第二類礦產資源:其原料基地的開發程度不夠(或實際上尚未開發)但具備成熟生產能力的鋁和鈦。鋁錠(初級產品)占據了俄羅斯有色金屬出口的一半以上。由於俄羅斯國內的鋁土礦奇缺,所以鋁廠60%以上的原料依靠進口。
出口的第三類礦產資源:其原料基地的開發程度不夠且生產能力相對落後的鋅、鉛、稀有元素、螢石、氧化鋇、石墨、高嶺土、斑脫土及其他礦產品。
進口的礦產資源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指那些依靠本國原料不能保障今後若干年(2005~2010年)國內需求的礦種:錳、鉻、鋁土礦、優質高嶺土、斑脫土、螢石、氧化鋇、二氧化物、鈦、鋯。
第二類是指那些原料基地開發程度很低,只有擴大進口才能彌補國內不足的礦產資源:鈾、鉛、稀有元素及其他礦產。開發這類資源的已探明儲量和前景儲量還需要一段時間,可初步確定,俄羅斯經濟對這類資源進口的依賴還要維持5~15年。
分析世界主要礦物原料供需規律及其礦產品的價格波動可以看出,某些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礦產資源的開采和需求總量。例如,1997年年底和1998年年初亞太地區出現的經濟和金融危機過後,大多數礦產資源的開采及需求量都在增長,國際市場上主要礦產品的價格也呈現出很好的行情。毫無疑問,礦物原料行業在經濟危機之後還將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繼續起著巨大的作用。
再回到戰略性礦物原料的問題上來。必須特別強調,這個問題至今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俄羅斯聯邦和地方政府都沒有關於戰略性礦物原料的法規。因此,制定戰略資源保護聯邦規劃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在規劃中應考慮以下因素:
(1)在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確定戰略資源保護的理論基礎。
(2)從政治任務和考慮到「特殊時期」國民經濟的需求出發,制定滿足國家發展需要必須的礦物原料基數。
(3)根據國家發展必須的礦物原料基數來確定地質工作的科研任務及實際工作量。
(4)採取下列措施來建立戰略儲備:
·確定勘探新區時應優先在有前景的地區安排地質勘探工作,以取得顯著成果。
·為短缺礦種建立已探明礦區和擬開發礦區的詳細檔案。
·建設地上的和地下的貯存設施,以便長時間保存已開采和已加工的礦物原料。
當然,戰略性礦產資源的保護問題不僅僅是這些。前蘇聯的經驗表明,首先需要明確地提出問題,然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戰略性實質並向領導者詳細匯報,使這個問題成為領導機關和執行人員堅定的政治意志。剩下的所有事情便是技術問題,制定計劃和確定明晰的工作方向。今後所有的工作都應按既定方針去辦,便有可能取得最終的成果。
我不想讓讀者留下這樣的印象,以為上述問題非常容易解決。必須看到,在國家預算體制下一般只向重大基礎地質研究(區域地質填圖等)項目,以及特別緊缺礦種的普查勘探項目撥款。因此,加強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的保護工作應該提高其優先順序別,把解決礦區勘探、開采和補充勘探工作的財政撥款問題提到特別重要的位置上來。
⑶ 中國從俄羅斯大量進口的礦產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煤、鐵等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而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工業相對落後,因而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礦產,中國向俄羅斯主要出口服裝、玩具、電子、食品等產品;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最便捷的方式是管道.
故選:C.
⑷ 俄羅斯的礦產資源什麼大量出廠中國
俄有世界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俄資源總儲量的80%分布在亞洲部分。
礦產資源:煤(庫茲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天然氣、鐵(庫爾斯克)、錳、銅、鉛、鋅等。石油探明儲量82億噸(2009年數據),佔世界探明儲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強,居世界第一位。
鑽石資源:俄羅斯日前公布了一個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鑽石礦。該礦位於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一個直徑超過100公里的隕石坑內,儲量估計超過萬億克拉,能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的需求。科學家們表示,這個被稱為「珀匹蓋」(Popigai)的隕石坑的歷史超過3500萬年,它下面的鑽石儲存量估計是全球其他地區鑽石儲量之和的10倍。
⑸ 俄羅斯的出口產品有什麼
俄羅斯的出口產品有石油和天然氣、軍工武器出口和農業。
【拓展資料】
俄羅斯,全稱:俄羅斯聯邦(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The Russian Federation,簡稱:俄聯邦、俄國),是一個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首都莫斯科。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並建立俄羅斯帝國。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1922年12月30日,蘇俄同一戰後從俄羅斯帝國獨立出去的各個國家組成蘇聯。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部分軍事力量。
俄羅斯是五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此外,它還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金磚國家之一。
從俄羅斯的出口商品結構來看,原油和天然氣是絕對支柱。俄羅斯是僅次於沙特的全球原油第二大出口國,2021年俄羅斯原油出口量接近2.3億噸,29%供應歐洲地區;同時是LNG的全球第四大出口國(前三名依次是澳大利亞、卡達和美國),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較高,北溪2號管道的故事市場已耳熟能詳。
農產品方面,俄羅斯的小麥出口雄踞世界第一,大豆(6307, 50.00, 0.80%)出口也在2021年創下138萬噸的俄歷史新高。
此外礦產方面,俄羅斯是罕見的大部分礦產都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鐵礦(798, 51.00, 6.83%)石儲量全球第三,鉀肥出口量全球第三,但在銅、鎳和鈀等有色金屬方面影響力更強,鈀金、鎳和銅分別佔全球出口量的45%、42%和37%,鈀是半導體的重要原料,俄羅斯是全球鈀第一大生產國,美國35%的半導體級鈀需要從俄羅斯進口。
⑹ 俄羅斯主要出口什麼產品
俄羅斯主要出口包括石油在內的礦物燃料:237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2.9%)。
【拓展資料】
俄羅斯出口中國的商品有哪些?
中國市場的需求是無限的,整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的快速發展將有助於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許多中國製造商都面向海外。許多俄羅斯製造商不假思索地認為中國的市場競爭太激烈。但中國市場接受的俄羅斯進口商品仍有很多種,即在中國市場之上可以買到。雖然基本商業領域已被佔領,但仍有空白商機填補。
其中農產品和半成品、加工產品、化工產品、食品和輕工業原料就是中國的市場需求:
1.鐵礦石
從2021年1月至7月,中國進口鐵礦石及其精礦6.4903億噸。2021年1月至7月,中國的鐵礦石及其精礦進口額為1118.92億美元。鐵礦石就是鐵礦石,任何含有鐵或鐵化合物的礦石都可以稱為鐵礦石;然而,在工業或商業之中,鐵礦石不僅應含有鐵,而且還應具有利用價值。
2.銅產品
盡管中國是世界之上銅產品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之上仍依賴外國進口。2021年1-6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製品進口量為2794791噸,2021年1-6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製品平均進口價格為9100美元噸。
3.大豆
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7月,中國進口大豆876.4萬噸,比上月下降18.3%,比去年同期創紀錄水平下降13.2%。大豆進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豆粕需求放緩,2021年1-7月中國大豆進口5762.7萬噸,同比增長4.5%。
4.食用油
2021年1-6月,中國食用植物油進口量579萬噸,比2020年同期增加176萬噸,同比增長32.2%;進口金額為569965.8萬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加267691.7萬美元,同比增長72.6%。
5.原油
根據中國工商研究院資料庫,2021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4013.5萬噸,同比下降24.5%。從金額之上看,2021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198.76億美元,同比增長62.8%。
6.木材
作為中國的大鄰國,俄羅斯擁有豐富的世界木材資源。作為中國最大的木材供應商,俄羅斯約80%的木材進口到中國。其森林資源的開發直接影響到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林業發展和環境變化。
⑺ 俄羅斯的什麼礦石大量出口中國
俄羅斯很多礦石都大量出口中國的,尤其是鐵礦。
⑻ 俄羅斯出口中國主要產品
農產品和半成品、加工產品、化工產品、食品和輕工業原料就是中國的市場需求:
1.鐵礦石
從2021年1月至7月,中國進口鐵礦石及其精礦6.4903億噸。2021年1月至7月,中國的鐵礦石及其精礦進口額為1118.92億美元。鐵礦石就是鐵礦石,任何含有鐵或鐵化合物的礦石都可以稱為鐵礦石;然而,在工業或商業之中,鐵礦石不僅應含有鐵,而且還應具有利用價值。
2.銅產品
盡管中國是世界之上銅產品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之上仍依賴外國進口。2021年1-6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製品進口量為2794791噸,2021年1-6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製品平均進口價格為9100美元噸。
3.大豆
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7月,中國進口大豆876.4萬噸,比上月下降18.3%,比去年同期創紀錄水平下降13.2%。大豆進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豆粕需求放緩,2021年1-7月中國大豆進口5762.7萬噸,同比增長4.5%。
4.食用油
2021年1-6月,中國食用植物油進口量579萬噸,比2020年同期增加176萬噸,同比增長32.2%;進口金額為569965.8萬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加267691.7萬美元,同比增長72.6%
5.原油
根據中國工商研究院資料庫,2021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4013.5萬噸,同比下降24.5%。從金額之上看,2021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198.76億美元,同比增長62.8%。
6.木材
作為中國的大鄰國,俄羅斯擁有豐富的世界木材資源。作為中國最大的木材供應商,俄羅斯約80%的木材進口到中國。其森林資源的開發直接影響到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林業發展和環境變化。
⑼ 歐盟主要從俄羅斯進口的礦產
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礦產品主要為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產品、瀝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