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大象的資料
大象是哺乳綱動物。
大象的壽命很長,是一般能活到70歲左右,它在10歲到15歲性成熟,懷孕期長達22個月。大象分布極廣,大約在四千萬年以前,除了大洋洲和南極洲以外,各洲都有它的足跡,然而現在主要有亞洲象和非洲象兩大類。
大象的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鼻尖是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物品,象鼻非常靈活自如,可以撿拾重達1噸的物體,也可以撿拾花生那樣小的食物。
大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由雌象做首領,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而成年雄象只承擔保衛家庭安全的責任。
(1)俄羅斯的大象叫什麼擴展閱讀:
亞洲象肩高2.0-3.7米,體重2-7.5噸,非洲象肩高3.0-4.0米,體重3-8噸,非洲森林象平均肩高不超過2.6米,體重2-4噸,有的體重不超過2噸。象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以支持巨大身體,膝關節不能自由屈伸,鼻長幾乎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
中南亞的象屬或者非洲象屬中的一種,皮膚堅厚,無毛,長有一條長的柔韌的可以捲曲的鼻子,上顎二門齒發展為長而彎的象牙。非洲象屬有巨大的扇形狀的耳朵。
㈡ 世界上最大的猛獁象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猛獁象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猛獁象是什麼,大象是有很多種類的。人們在公園里看到的大象其實算是很正常的,有些大象的外形特徵是很奇怪的,大象本身就比其他動物更加龐大,下面我分享世界上最大的猛獁象是什麼,一起來看下吧。
世界上最大的猛獁象是草原猛獁象,其體重可達12噸,是當時體重最為龐大的猛獁象種類。冰川世紀時期猛獁象是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龐然大物之一,除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猛獁象,其他種類的猛獁象並不都像草原猛獁象那麼大,其他的猛獁象種類相當於現代的非洲象那麼重。
一、猛獁象什麼時候滅絕的
大概在公元前1670年猛獁象時代徹底宣告結束。猛獁象生存於大約一萬多年前的冰河世紀時期,由於猛獁象被發現時已經滅絕並半埋於土中,所以被以俄羅斯古語即猛獁命名,意為「地下潛伏者」。它適應於高寒的草原、森林等環境,最終由於氣候變暖、以及族群繁衍艱難等內外部因素導致族群滅絕。
二、猛獁象的外形特徵
作為曾經最大的哺乳動物種類之一,它的外形特徵非常明顯的有威懾力。猛獁象身體高壯,腿異常粗壯,腳上有四趾,頭和體重成正比。其中猛獁象最為代表性特徵是不具有下門齒,上門齒形狀很特殊,呈現向上彎曲的長條形狀,臼齒由許多齒板組成,齒板排列成30左右片,很是緊密。
猛獁象作為曾經世界上種類最大的象之一,身高不高,身體健壯也是它的主要特徵之一。它們細密的長毛有三種顏色,金、紅棕、灰褐色。猛獁象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它頭骨很高,但它全身的最高點卻是背部,背部往後又很陡的降下來,這就導致它的脖頸處呈凹陷的形狀,像是駝背一樣。
三、猛獁象的生活習性
猛獁象的食物也區分成,不同的季節吃不同的食物,草類豆類是夏季主要食物,而冬季因為天氣原因以灌木、樹皮為主要食物。猛獁象的生存環境一直是高寒地帶,草原丘陵是主要棲息地,冬季會向寒冷的南方遷徙,春季又會有規律的返回棲息地。猛獁象屬於群居動物,孕期很長,幾乎22個月才會生育,生育率低到一胎只會有一個後代,伴隨著更大的困難是幼象成活率也很低,同時其生長速度和其他哺乳動物相比要慢很多。
世界上最大的一隻大象在體重上足足有十三噸重,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龐大的一隻大象。這只大象是一隻雄性的還未成年的象,身子的長度可以達到八米多,是常年生活在非洲的一隻巨型大象。雖然大象的體型十分的龐大,但是是屬於非常溫和的一類物種,並不會隨意的襲擊人類。
一、非洲大象和亞洲大象
非洲大象和亞洲大象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非洲大象的體型一般都是非常的龐大的,而亞洲大象和非洲大象比較起來就會比較小一些。非洲大象的體重可以達到十噸左右,亞洲大象的體重平均也只有五噸左右。辨別到底是非洲大象還是亞洲大象可以從它們的耳朵來看,非洲大象的耳朵像芭蕉扇一樣,是非常的大的。亞洲大象的耳朵就會小一些。
亞洲大象中,只有雄性的大象才會露出自己的象牙,作為一個雄性象的象徵。而雌性的大象是不會露出自己的象牙的。非洲大象的象牙會比亞洲大象的象牙更大更粗一些,而且不管是雌性還是雄性的大象都會將自己潔白的象牙裸露在外。但是由於非洲的氣溫是比較的高的,所以很容易讓它們的象牙出現一定程度的裂紋。
二、大象的特點
大象有著兩扇大大的耳朵,而且看起來非常的`薄,大象的耳朵主要是用來散熱的,能夠讓它們在炎熱的環境中適應下來。而且因為大象的耳朵非常大,所以它們的聽力也是非常的好的。每一頭大象都是擁有象牙的,而且擁有越長牙齒的大象,戰鬥力和傷害力就會越強。大象的頭部都是非常的沉重的,這讓它們在整體上看起來十分的笨拙。
大象最為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擁有長長的鼻子,而且它們的鼻子還可以任意的蜷曲,可以通過鼻子來飲水和吃東西。而且大象所生活的環境中是沒有天敵的,它們也是屬於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但是近幾年人類為了謀取利潤而去傷害大象獲取象牙的做法,使很多大象都喪失了生命。
㈢ 各個國家的國寶分別是什麼
1.俄羅斯的國寶:北極熊
北極熊(拉丁學名:Ursus maritimus (Phipps, 1774),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皮膚為黑色,由於毛發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5.英國的國寶:知更鳥
知更鳥(英文名稱:Robin)是一種小型鳴禽,分布於歐洲、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英國的知更鳥常會飛到園丁身邊找蟲子吃,至於它在歐洲大陸的近親,比起它來便要野性得多了。
英國人無論到那兒定居,心裡總懷念著知更鳥,因而把一些外表大致相仿,其實種屬迥異的鳥類,也稱為知更鳥。於是就出現了印度「知更」、北美「知更」和澳洲「知更」。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都有分布
㈣ 最大的大象是什麼
長毛象
長毛象學譯真猛獁象,屬於Mammuthus屬(猛獁象屬)下的一個種。源自於俄羅斯的古字 mammut,意思是地下潛伏的事物,因為所有長毛象在被發現時,都已死亡並半埋於土中。猛獁象中最為世人熟知的,就是生活於寒帶冰原的長毛猛獁象,又稱長毛象,外表披著長毛,因而稱為長毛象。長毛象的體型和現代的非洲象相似,但具有一身的長毛,頭部前額高聳,門齒捲曲呈纏繞狀,臼齒齒板數較多且密集等主要特徵,為草食性的動物。長毛象是一種在石器時代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動物,現在已經絕種了。可是,古生物學家卻在西伯利亞等地,仍能發掘到保存得很完整的長毛象屍體。
㈤ 最大的大象是什麼
簡介
長毛象
長毛象學譯真猛獁象,屬於Mammuthus屬(猛獁象屬)下的一個種。源自於俄羅斯的古字 mammut,意思是地下潛伏的事物,因為所有長毛象在被發現時,都已死亡並半埋於土中。猛獁象中最為世人熟知的,就是生活於寒帶冰原的長毛猛獁象,又稱長毛象,外表披著長毛,因而稱為長毛象。長毛象的體型和現代的非洲象相似,但具有一身的長毛,頭部前額高聳,門齒捲曲呈纏繞狀,臼齒齒板數較多且密集等主要特徵,為草食性的動物。長毛象是一種在石器時代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動物,現在已經絕種了。可是,古生物學家卻在西伯利亞等地,仍能發掘到保存得很完整的長毛象屍體。
編輯本段
生物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長毛象郵票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長鼻目 Proboscidea
科:象科 Elephantidae
屬:猛獁象屬 Mammuthus
Brookes, 1828
種
真猛獁(長毛象) M. primigenius
編輯本段
形態特徵
長毛象的形狀和現代象差不多,但是體重,據古籍記載相等於現代的一條藍鯨.
長毛象
頭蓋骨比較尖。長毛象最與眾不同的,也就是與現代的象不同的地方是:它渾身長滿了毛,毛的長度甚至可垂到地面;象身在頸部突起成峰,耳朵比較小,一層黃棕色的蓬亂長毛夾雜著黑色的長毛,遮住了長毛象的整個身體,甚至耳朵上都有毛;象牙的形狀也很奇特,呈螺旋形向內卷,兩牙的尖端相對。
長毛象是象類中唯一能在北極氣候下生存的,這全要仰仗它的一身長毛了。長毛象在西伯利亞生存了相當長的時間。在冰河時期,英法和北美洲等到地區有長毛象,但英法地區氣候轉暖後,長毛象也隨著消退的冰向北遷徙。這些地區的長毛象高可達4米,身體也異常重,所以會陷入冰冷的泥濘地里,泥土凍結時,象也就被凍在其中了。
編輯本段
生物學
地球在150萬年前左右曾出現過幾次冰河期。所謂冰河時期是地球上的氣溫急速下降,在地表高緯度的廣大圍,全年都被冰層所覆蓋著。
若要舉冰河時代而生存的動物為代表,可以以長毛象為例。長毛象是在沖積世
長毛象
中期,大約37萬年出現,但在1萬年前就絕種的動物。全身長著褐色的長毛,且有著大而彎曲的牙齒。它的長毛和肥厚的皮下脂肪能保護身體,御防酷寒,而長大的牙能幫它挖起被冰雪所覆蓋的草。長毛象的化石在歐洲、西伯利亞、北美和北海道發現。從西伯利亞的永久的凍土層中發掘出骨、皮、肉、毛、完全保存著冷凍前形狀的化石。像這樣冷凍的長毛象,被發現有2.5萬頭之多還原封不動的保存下來。
長毛象的骨骸至少在十五世紀就為歐洲所知,但數百年間,它們一直被視為是巨人的骨骸。在這些早期階段,我們對於這些絕種大象的知識就開始形成。我們擁有許多保存良好的骨骸,而西伯利亞北部與阿拉斯加的永久凍土層經常可以找到結凍的屍體,它們在「大自然的冰箱」中已保存了數萬年之久。
編輯本段
進化
事實上,在新生代中期和晚期,長鼻類動物主要沿著兩條進化路線發展成為世界性分布的、曾經顯赫一時的大家族。其中一條是進化主線,是經由古乳齒象進化出現在的象類,另一條則進化小分支,演化成恐象類,但早已經滅絕了。
從遠古時代,分化出很多類型的象。始祖象,和豬一般大小,沒有長鼻子和長牙。後來漸漸出現了乳齒象、鏟齒象、恐象,到了中新世時已經發展得十分繁盛,種類很多。歷史車輪一下子就轉到了第四紀時期,在此之前的象類很快絕滅了,與此同時,又出現了新的種類的象。劍齒象、古菱齒象和長毛象是象類大家族中的典型代表。
象類在快進入近代以前分三個佔山為王,劍齒象佔領南方和熱帶地區,古菱齒象在中部地區,佔領亞熱帶,再往北冰天雪地的地方,它的霸主是長毛象!長毛象與今天的大象有親緣關系。但是,它卻比今天的大象兇猛得多!成年的長毛象體形龐大,在平原上,其他的動物對它們構成不了什麼威脅,科學家們聲稱,長毛象會忽然去攻擊任何在它看來是「威脅」的動物,而對手往往在「醒過神」來之前就被碾死,毫無疑問,長毛象處於整個食物鏈的頂端。但是年幼的長毛象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發育成型。因此,兇猛的捕食動物很容易傷害這些幼象。
編輯本段
滅絕
長毛象大約出現在400萬年前的非洲,然後慢慢傳播到歐洲和亞洲各地。更於180萬年前左右,穿過了白令海峽遷移到北美洲。換句話說,猛獁象有很多種類,有北方型的寒帶猛獁象,但也有南方型的溫帶猛獁象。北方型的猛獁象,體型比較巨大,有的肩高約可達四公尺半以上,南方型的猛獁象體型較小,如台灣猛獁象的肩高可能只有三公尺。亞洲象、非洲象及猛獁象,在更新世(10萬到1萬年前)時三種大象都同時存在,但猛獁象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時(約1萬2千到9千年前)神秘的從地球消失滅絕了。
長毛象生活到距今1萬年的時候突然全部絕滅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專家們做過仔細的研究,找出了許多的原因,但歸納起來還是由外因和內因共同造成的。外因:氣候變暖,長毛象被迫向北方遷移,活動區域縮小了,草場植物減少了,使長毛象得不到足夠的食物,面臨著飢餓的威脅;內因:生長速度緩慢。以現代象為例,從懷孕到產仔需要22個月,長毛象生活在嚴寒地帶,推測其懷孕期會更長。在人類和猛獸的追殺下,幼象的成活率極低,且被捕殺的數量離現代越近越多,一旦它們的生殖與死亡之間的平衡遭到破壞,其數量就會不可避免的迅速減少直至絕滅。這是大自然的淘汰規律,並非對長毛象不公平。新生代的第三紀末期時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當時大量的原始哺乳動物絕滅了,由現代動物的祖先取代了它們,長毛象的祖先那時代替了它們,現在該輪到它們讓出地盤了。長毛象以自己整個種群的滅亡標志了第四紀冰川時代的結束。
學界對於長毛象的滅絕大概有兩種推斷,其一是因冰河時期結束,氣候遽然的變化使得棲息地環境的改變等,雙重的變化讓它們無法適應而滅絕;其二是人類的過度獵殺使得猛獁象消失。這個問題在2005年9月22日至25日於美國南達科塔州的溫泉村,召開的第二屆國際象類會議中,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熱烈的討論,會中出現了一個折衷的說法,認為因氣候的劇變使得長毛象瀕臨絕種,而人類的獵捕,讓僅存的一些巨獸走入了歷史,而造成了長毛象的滅絕。
近年來由西伯利亞廣大凍原上偶而會發現長毛象的骨骸,甚至有些骨骸上還殘留有毛皮、肌肉、內臟等柔軟組織,只是或因長毛象死亡時屍體被食腐動物啃咬,或因解凍露頭時被啃咬、沖刷等原因,很難發現完整的整付骨骸。這些出土的「冷凍」長毛象,和消化道中的最後一餐,及毛發中夾帶的花粉,讓世人有機會更進一步的了解它們及當時的環境和生態。
在更新世的後期,人類大量出現,這些石器時代的人,經常獵殺猛獁象,以食其肉。在許多石器時代的洞窟中,遺留有猛獁象的壁畫,畫得非常逼真。
㈥ 最高大象大象多高
據記載到目前為止尚存活的最高的大象是4米。
㈦ 大象動物資料
①動物名。哺乳綱,長鼻目,象科。通稱象,是世界最大的陸棲動物,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長鼻目僅有象科1科共2屬2種,即亞洲象和非洲象。亞洲象歷史上曾廣布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現分布范圍已縮小,主要產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布於整個非洲大陸。
象肩高約2米,體重3~7噸。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支持巨大身體,膝關節不能自由屈曲。鼻長幾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鼻孔開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細物。上頜具1對發達門齒,終生生長,非洲象門齒可長達3.3米,亞洲象雌性長牙不外露;上、下頜每側均具 6個頰齒,自前向後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構復雜。每足5趾,但第1、第5趾發育不全。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睾丸隱於腹腔內;雌象前腿後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 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非洲象長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亞洲象僅具1個;非洲象耳大,體型較大,亞洲象耳小,身體較小,體重較輕。
象棲息於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群居,雄獸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80年。一些象已被人類馴養,視為家畜,可供騎乘或服勞役。象牙一直被作為名貴的雕刻材料,價格昂貴,故象遭到大肆濫捕,數量急劇下降。
現代象是從始祖象進化而來。據化石發現,始新世的始祖象僅吻部較長,體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變成現代象。
非洲象
分布於非洲中部、東部和南部。
非洲象生活在從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的熱帶森林、叢林和草原地帶,它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群居,要由一隻雄象率領,日行性,無定居。以野草、樹葉、樹皮、嫩枝等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約22個月,每產1仔,13-14歲性成熟,壽命70-80年。北京動物園1954年開始飼養展出。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非洲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的體長6-7.5米尾長1-1.3米,肩高3-4米,體重5-7.5噸。最高紀錄為一隻雄性,體全長10.67米,前足圍1.8米,體重11.75噸。最大的象牙紀錄為長350厘米,重約107千克。
非洲成年象確實強悍,近年來研究表明非洲象有兩種: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常見的非洲草原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論雌雄都有長而彎的象牙,性情及其暴躁,會主動攻擊其他動物。
非洲森林象耳朵圓,個體較小,一般不超過2.5米高,前足5趾,後足4趾(和亞洲象相同),象牙質地更硬。最近根據基因分析證明它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個種類。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著明顯不同的遺傳特徵,其外表特徵也有很大的差別:森林象體形較小,耳圓,象牙較直且呈粉紅色。過去在非洲雨林中還發現過體形更小的倭象,現在被認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個體。足下肉變大,更適應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節約用水,而且會在沙漠中尋找水源。
亞洲象
學名:Elephas maximus
英文名:Indian elephant
分布於中國雲南省南部。國外見於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亞洲象(又名大象)生活於熱帶森林、叢林或草原地帶。群居,由一隻雌象率領,無固定棲地,日行性。視覺較差(主要是由於象的睫毛比較長所以影響視力),嗅、聽覺靈敏,炎熱時喜水浴。晨昏覓食,以野草、樹葉、竹葉、野果等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個月,每產1仔,9-12歲性成熟,壽命70-80年。北京動物園1951年飼養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為中國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長鼻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滅絕,僅余象科1科2屬2種動物。本目動物特徵一如其名,鼻子長,鼻端生有指狀突,能撿拾細小物品。 象科包括2屬2種動物,即亞洲象和非洲象。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的嗅覺和聽覺發達,視覺較差。長鼻起著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攝取水與食物送入口中。巨大的耳廓不僅幫助諦聽,也有散熱功能。雄性(非洲象雌雄均有)的長獠牙是特化的上頜門齒。亞洲象前肢5指,後肢4趾,非洲象前肢3趾。
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由雌象做首領,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而成年雄象只承擔保衛家庭安全的責任。有時幾個象群聚集起來,結成上百隻大群。
俄羅斯彼爾姆市動物園一頭名為「忠尼」的大象18日迎來了自己40歲的生日,從而成為世界上由動物園或馬戲團豢養的最長壽的大象。
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當然野生場合和人工飼養是不同的,前者的壽命短些。據記載,哥拉帕格斯群島的長壽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
猛獁象
猛獁(měngmǎ)(Mammuthus primigenins),古脊椎動物,哺乳綱,長鼻目,真象科。也稱毛象(長毛象)。
猛獁是韃靼語「地下居住者」的意思,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體壯,有粗壯的腿,腳生四趾,頭特別大,在其嘴部長出一對彎曲的大門牙。一頭成熟的猛獁,身長達5米,體高約3米,門齒長1.5米左右,體重可達4~5噸。它身上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可達9厘米。從猛獁的身體結構來看,它具有極強的禦寒能力。 與現代象不同,它們並非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而是生活在北方嚴寒氣候的一種古哺乳動物。大小近似現代的象,但頭骨比現代的象短而高。體被棕褐色長毛。無下門齒,上門齒很長,向上、向外捲曲。臼齒由許多齒板組成,齒板排列緊密,約有30片,板與板之間是發達的白堊質層。曾生存於亞、歐大陸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區。蘇聯西伯利亞北部及北美的阿拉斯加半島的凍土層中,都曾發現帶有皮肉的完整個體,胃中仍保存有當地生長的凍土帶的植物。我國東北、山東長島、內蒙古、寧夏等地區也曾發現過猛獁的化石。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猛獁是死於突如其來的冰期,使得死亡後的屍體即遭凍結,故未來得及腐爛。又由於千百年來在地穴中受到冰雪的保護掩埋,故能完整地被保存下來。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凍土和冰層里,曾不止一次發現這種動物冷凍的屍體。
http://ke..com/view/6844.htm
去這吧
㈧ 大象的資料,少一點
大象,英文elephant,長鼻目,象科。通稱象,是現存世界最大的陸棲動物,平均每天能消耗75~150千克植物。盡管有一個巨型的胃和19米長的腸子,但是它的消化能力卻相當差。它們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長鼻目僅有象科1科共2屬2種,即亞洲象和非洲象。亞洲象歷史上曾廣布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現分布范圍已縮小,主產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布於整個非洲大陸,喜歡群居。
象肩高約2米,體重3~7噸。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支持巨大身體,膝關節不能自由屈曲。鼻長幾乎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鼻孔開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細物。上頜具1對發達門齒,終生生長,非洲象門齒可長達3.3米,亞洲象雌性長牙不外露;上、下頜每側均具 6個頰齒,自前向後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構復雜。每足5趾,但第1.第5趾發育不全。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睾丸隱於腹腔內;雌象前腿後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 600多天(22個月),一般每胎1仔。非洲象長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亞洲象僅具1個;非洲象耳大,體型較大,亞洲象耳小,身體較小,體重較輕。 大象象棲息於多種環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群居,雄性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80年。一些象已被人類馴養,視為家畜,可供騎乘或服勞役。象牙一直被作為名貴的雕刻材料,價格昂貴,使象遭到大肆濫捕,數量急劇下降。象不能倒下 ,他一倒下就會死。
大象的求愛方式比較復雜,每當繁殖期到來,雌象便開始尋找安靜僻靜之處, 用鼻子挖坑,建築新房,然後擺上禮品。雄象四處漫步,用長鼻子在雌象身上來回撫摸,接著用鼻子互相糾纏,有時把鼻尖塞到對方的嘴裡。
現代象是從始祖象進化而來。據化石發現,始新世的始祖象僅吻部較長,體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變成現代象。
長鼻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滅絕,僅余象科1科2屬2種動物。本目動物特徵一如其名,鼻子長,鼻端生有指狀突,
國畫大象照片集錦(4張)能撿拾細小物品。 象科包括2屬2種動物,即亞洲象和非洲象。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的嗅覺和聽覺發達,視覺較差。長鼻起著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攝取水與食物送入口中。巨大的耳廓不僅幫助諦聽,也有散熱功能。雄性(非洲象雌雄均有)的長獠牙是特化的上頜門齒。亞洲象前肢5指,後肢4趾,非洲象前肢3趾。
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由雌象做首領,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而成年雄象只承擔保衛家庭安全的責任。有時幾個象群聚集起來,結成有上百隻大象的大群。
俄羅斯彼爾姆市動物園一頭名為「忠尼」的大象18日迎來了自己40歲的生日,從而成為世界上由動物園或馬戲團豢養的最長壽的大象。 大象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當然野生場合和人工飼養是不同的,前者的壽命短些。據記載,哥拉帕格斯群島的長壽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
區分公象與母象的辦法:一般來說,亞洲象雄象長著伸出嘴外的象牙(也有個別的沒有),雌象一律沒有。非洲象雌雄都有象牙。更直接的是看生殖器,但是雄象的睾丸是在腹腔內的,看不出來。陰莖平時也完全縮回體內,只有在排尿和交配時才會伸出。 長鼻目 哺乳綱的1目,通稱象,是世界最大的陸棲動物,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本目僅有象科1科共2屬2種,即亞洲象和非洲象。亞洲象歷史上曾廣布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現分布范圍已縮小,主要產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布於整個非洲大陸。 象肩高約2米,體重3~7噸。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支持巨大身體,膝關節不能自由屈曲。鼻長幾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鼻孔開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細物。上頜具1對發達門齒,終生生長,非洲象門齒可長達3.3米,亞洲象雌性長牙不外露;上、下頜每側均具 6個頰齒,自前向後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構復雜。每足5趾,但第1.第5趾發育不全。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睾丸隱於腹腔內;雌象前腿後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非洲象長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亞洲象僅具1個;非洲象耳大,體型較大,亞洲象耳小,身體較小,體重較輕。 象棲息於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群居,雄獸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80年。一些象已被人類馴養,視為家畜,可供騎乘或服勞役。象牙一直被作為名貴的雕刻材料,價格昂貴,故象遭到大肆濫捕,數量急劇下降。 現代象是從始祖象進化而來。據化石發現,始新世的始祖象僅吻部較長,體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變成現代象。
㈨ 關於大象
大象
長鼻目
哺乳綱的1 目,通稱象,是世界最大的陸棲動物,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本目僅有象科1科共2屬2種,即亞洲象和非洲象。亞洲象歷史上曾廣布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現分布范圍已縮小,主要產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布於整個非洲大陸。
象肩高約2米,體重3~7噸。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支持巨大身體,膝關節不能自由屈曲。鼻長幾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鼻孔開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細物。上頜具1對發達門齒,終生生長,非洲象門齒可長達3.3米,亞洲象雌性長牙不外露;上、下頜每側均具 6個頰齒,自前向後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構復雜。每足5趾,但第1、第5趾發育不全。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睾丸隱於腹腔內;雌象前腿後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 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非洲象長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亞洲象僅具1個;非洲象耳大,體型較大,亞洲象耳小,身體較小,體重較輕。
象棲息於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群居,雄獸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80年。一些象已被人類馴養,視為家畜,可供騎乘或服勞役。象牙一直被作為名貴的雕刻材料,價格昂貴,故象遭到大肆濫捕,數量急劇下降。
現代象是從始祖象進化而來。據化石發現,始新世的始祖象僅吻部較長,體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變成現代象。
非洲象
分布於非洲中部、東部和南部。
非洲象生活在從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的熱帶森林、叢林和草原地帶,它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群居,要由一隻雄象率領,日行性,無定居。以野草、樹葉、樹皮、嫩枝等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約22個月,每產1仔,13-14歲性成熟,壽命60-70年。北京動物園1954年開始飼養展出。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非洲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的體長6-7.5米尾長1-1.3米,肩高3-4米,體重5-7.5噸。最高紀錄為一隻雄性,�募綹?.96米,體全長10.67米,前足圍1.8米,體重11.75噸。最大的象牙紀錄為長350厘米,重約107千克。
亞洲象
學名:Elephas maximus
英文名:Indian elephant
分布於中國雲南省南部。國外見於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亞洲象(又名大象)生活於熱帶森林、叢林或草原地帶。群居,由一隻雌象率領,無固定棲地,日行性。嗅、聽覺靈敏,視覺較差,炎熱時喜水浴。晨昏覓食,以野草、樹葉、竹葉、野果等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個月,每產1仔,9-12歲性成熟,壽命60-70年。北京動物園1951年飼養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為中國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本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滅絕,僅余象科1科2屬2種動物。本目動物特徵一如其名,鼻子長,鼻端生有指狀突,能撿拾細小物品。象科包括2屬2種動物,即亞洲象和非洲象。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的嗅覺和聽覺發達,視覺較差。長鼻起著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攝取水與食物送入口中。巨大的耳廓不僅幫助諦聽,也有散熱功能。雄性(非洲象雌雄均有)的長獠牙是特化的上頜門齒。亞洲象前肢5指,後肢4趾,非洲象前肢肢3趾。
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由雌象做首領,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而成年雄象只承擔保衛家庭安全的責任。有時幾個象群聚集起來,結成上百隻大群。
俄羅斯彼爾姆市動物園一頭名為「忠尼」的大象18日迎來了自己40歲的生日,從而成為世界上由動物園或馬戲團豢養的最長壽的大象
中文名稱: 大象
外文名稱: Elephant
公司: 大象煙公司
年代: 清末
單位數量: 10
類型: 卡標
規格: 長141mm 寬73mm
參考價格: 100~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