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方國家聯手反俄起因是什麼
此輪西方國家聯手反俄,起因是俄羅斯前情報人員斯克里帕爾及其女兒在英國遭神經毒劑襲擊。英國政府稱,俄羅斯「極有可能」與此事有關。這原本是英俄兩國之間的事情,但英國向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求援,並得到積極回應。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西方國家一致對俄「發力」與剛剛舉行的俄總統大選不無關系。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切帕認為,西方對普京支持率高企感到失望,「由於沒能看到俄羅斯社會的分裂,西方國家希望再一次抹黑俄羅斯的國際形象。」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說,此輪西方聯手反俄,英國扮演了關鍵角色,作為歐洲國家,英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立場接近,同樣作為美國的特殊夥伴,英國更容易對美施加影響。
㈡ 為什麼英國會為了一個間諜同俄羅斯鬧翻
由英國突然爆發出來的這個毒殺「雙面間諜」事件,使得整個國際上頗感意外。英國的外交行為使得外界大惑不解,認為英國人有點小題大做,一般國家之間發生間諜案件,並不是新鮮事。特別是英國與俄羅斯兩國歷來關系素來不好,雙方領導人除了在國際場合,很少有互相來往訪問。去年底英國 外交大臣約翰遜,是在相隔了足有5年多的時間,才去訪問了俄羅斯。
這是2012年以來的第一次訪問,在正常國家關系中是非常少見的。 英俄兩國不和睦由來已久,可以說除了在二戰中兩國有過合作之外,大多數時期里英俄分屬兩個對立陣營。 但是盡管由於兩國關系有歷史上的原因,兩國關系一直比較緊張有時甚至是嚴重對立。但並不能說3月12日英國突然因為毒殺「雙面間諜」事件,針對俄羅斯發出外交上的最後通牒是正常的,還是非常令人意外的。這不像是正常的外交行為,英國的這個外交動作有點過大。
緊接著英國又因俄羅斯沒有在規定的24小時之內,給予答復英國宣布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員。並且英國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俄羅斯毒殺間諜的惡劣行為。英國的這一招接著一招,令世人有點還來不及反應。因為所謂的俄羅斯毒殺間諜斯克里帕爾事件,美法德三個國家在第一時間表示,完全支持英國的舉動,並且強烈譴責俄羅斯的行為。
㈢ 英國脫歐之後,為何德國、法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反而變好了呢
在世界上,真正和俄羅斯的敵對的國家,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只不過,美國足夠強大,逼著自己的小弟必須跟著自己敵視俄羅斯。美國的眾多小弟之後,最緊跟美國屁股的是英國。因此,在歐洲眾多國家之中,最為敵視俄羅斯的就是英國。盡管德國、法國對俄羅斯也懷有戒心,但法德兩國和俄羅斯還是有很多共同利益的。英國脫歐之後,法德兩國再也不用在乎英國的對俄羅斯的敵視態度,再加上共同的利益,法德兩國和俄羅斯修好,就是一種必然。
英國的脫歐,對法德兩國,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解脫。因為英國在也沒有辦法在歐盟事務中,對法德兩國指手畫腳。英國的脫歐,讓法德兩國更有空間,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歐盟的需要進行謀劃。英國脫歐貌似保護了自己國家的利益,當從長遠來講,英國將慢慢的遠離歐洲大陸,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孤立。
㈣ 法德英等多國反對俄羅斯重返G8,是因為什麼理由
法國,德國和英國和在許多問題上和俄羅斯有著利益的沖突。所以這些國家反對俄羅斯重返峰會。現在的世界局勢非常的復雜,就是特朗普想要俄羅斯重返峰會,但是其他國家並不同意,所以俄羅斯重返峰會其實並不太可能。
但很多的問題上俄羅斯和美國是對立的。同時英國,法國,德國作為美國的同盟國,在很多的政策行動上和美國保持一致。如果俄羅斯可以重返峰會美國的總統特朗普雖然是非常支持,但是其他國家並不支持。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很難達成一致的意見。
㈤ 為什麼有的西方的一些國家會害怕俄羅斯
一千年以來,西方世界就有一種“恐俄症”,歐洲多數國家都很懼怕俄羅斯。盡管美國建國才二百多年,但也不例外的存在“恐俄症”。歷史學家認為,西方“恐俄症”始於1200年前建立西方帝國的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並奠定了1054年宗教分裂的基礎。查理大帝建立了自己的帝國,盡管當時的世界文明中心在拜占庭。據說分裂分子來自東方教會,東方教會是從基督教分離出來的。但事實恰恰相反,西方天主教脫離了普遍的教會基督教,東方教會成為正統的東正教。
歐洲現在有一種挫敗感,它已經習慣了統治世界幾個世紀,在兩個、兩個半世紀的時間里,歐洲是一股強大的殖民力量,一直在地球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力量。但今天情況不同了,歐洲感到不安,不服於當配角。但是歐盟已達到極限,其發展的局限性和歐盟本身的內部問題已經出現,因此歐洲將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俄羅斯,因為俄羅斯是一個巨大的鄰居,應該受到指責,沒事就可以潑臟水,而且沒有比這更方便的了。
㈥ 西方為什麼要壓制俄羅斯
雖然俄羅斯是資本主義國家,但現在這個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已經沒有實質性的界限 社會主義也不見得比資本主義好~~
西方壓制俄羅斯
歸根到底 根子並不在意識形態 認為只要意識形態改變就可以緩和根本矛盾 這純屬是政治幼稚的表現
一次世界大戰 那時候還沒有蘇聯 難道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就不存在爭霸了嗎?所以說 歐美和俄羅斯的根本矛盾是害怕這樣一個國土廣大資源豐富 武裝強悍的國家咸魚翻身
俄羅斯帝國自從繼承了拜占庭的雙頭鷹之後 其就有一種統馭世界的國家觀念 這對於在歐洲影響力日益深遠的 美英法德 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是不可接受的 俄羅斯的國土比整個歐洲還大得多 就算俄羅斯人認為自己是歐洲人 歐洲各國也不可能接受一個如此強大 很有可能喧賓奪主的成員
最初包括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一大批蘇聯白痴領導人都認為只要蘇聯發生了改變 就可以和西方和平相處 而實際上 西方要的是一個分裂的 虛弱的 破敗的 動亂的俄羅斯 而不是一個強大的 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爭奪霸主地位的盟友 普京就是深刻地了解到了這種本質 所以現在俄羅斯人已經越來越多的把注意力和國家的重心向亞洲轉移 同東亞、中亞和南亞國家保持良好的關系 其一個成果就是「上和組織」從其成員就可以看出 俄羅斯人已經放棄了幼稚的歐洲夢想 開始務實的當一個真正的雙頭鷹
~~
~~求加分!
㈦ 為什麼英國法國德國都要打俄羅斯呢一戰也是二戰也是,俄羅斯簡直就是小強啊
俄國從17世紀到20世紀都是歐洲的軍事.政治大國.但其位處歐洲邊緣.跟西歐國際相比.英法德都是離的很近.唇亡齒寒的道理.多少有點3足鼎立的感覺.而且歐洲面積狹小.拿破崙.希特勒就算在西歐打來打去也就那些地方.而俄國國土廣袤.資源豐富.且工業革命時.除了西歐跟英國.就屬東歐波蘭捷克等國家工業發達了.而這塊地方俄國影響力很大.想往東歐打.跟俄國的矛盾就不能避免
㈧ 中國和俄羅斯已經民.主化了,法國英國德國美國韓國為什麼要反俄羅斯
蘇聯就是當年蒙古帝國的翻版,而現在的中國就是蘇聯的翻版
在蒙古四大汗國衰敗之後,前金帳汗國屬國的俄羅斯崛起並佔領了從前蒙古帝國中的相當一部分。俄國統治者曾經代表蒙古進行收稅,因為蒙古人很少視察他們佔有的土地。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形成有明顯的當年蒙古的因素。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學生認為俄羅斯的統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勞。另一位歐亞主義哲學家特魯別茨科伊在他的經典著作〈論俄羅斯文化中的圖蘭成份〉指出莫斯科要感謝蒙古統治,俄羅斯在佔領喀山與阿斯特拉罕後才成為強國。在伊凡沙皇登基時,俄羅斯宮廷中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具有蒙古血統,甚至伊凡沙皇的母親就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俄羅斯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從本質上說,俄羅斯是一個東正教蒙古國家。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響,有大量蒙古語借字、郵政、稅收、服飾也受蒙古影響,軍制與法制是從蒙古學的。俄羅斯人也被圖蘭化。
㈨ 為什麼歐洲都把俄羅斯外交官驅逐
2018年3月4日,66歲的謝爾蓋·斯克里帕爾和其女兒在倫敦的一家商場內接觸不明物質後當場倒下,生命垂危。
斯克里帕爾是雙面spy。身為俄羅斯spy的他,早在1995年就開始為英國情報部門工作,斯克里帕爾向英國情報機構提供的情報包括了俄羅斯安全機構的會議內容以及俄羅斯在英國境內的所有秘密聯絡點。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因為斯克里帕爾的情報導致俄羅斯300名情報官以及在國外活動的其他特工身份暴露被抓。2004年斯克里帕爾被俄羅斯判處13年徒刑,但在2010年美俄spy互換中,在英國的強烈要求下被交換至英國,獲得了新的身份、房子以及養老金,並受到英國政府庇護。
首先,英方將之視為潛在後果嚴重的、可能危及英國公共安全的「化武攻擊」。這次謀殺案發生在英國的公共場合,神經毒劑的殘留物質在餐廳、酒吧和斯克里帕爾父女的車上都被發現,包括前去處理的警察在內,據稱案件發生地點周邊已經有38人受到這種神經毒劑不同程度的影響,事後包括警車等大量涉事設施被封存。
在英方看來,使用武器級的神經毒氣在英國公共場所懲治受英方保護的叛諜及其女兒,且危及警察和英國平民安全,侵害了英國主權,堪稱「化武攻擊」,也有人喻之為「對英宣戰」。
其次,英國朝野上下普遍感覺上次俄羅斯反水spy利特維年科被投毒後,英方投鼠忌器,擔憂對俄反應強烈會給英俄兩國關系蒙上陰影而過於高舉輕放,縱容助長了俄方的氣焰,而一致要求強烈回應反擊。
第三,此次事件,無疑給了因提前大選而地位虛弱、身處棘手脫歐談判中、身心俱疲的特雷莎·梅一個難得的表現機會,來提高其在黨內的威望,轉移國內外矛盾的焦點,增強政府凝聚力,也讓自己的支持率有所攀升。
第四,英國對俄羅斯的強硬的回擊有利於轉圜因為脫歐問題而趨冷的英歐關系,同時改變因特立獨行的特朗普上台後給英美特殊關系造成的沖擊。這一事件,讓英國為修復外部環境找到了不錯的抓手和突破口,可謂是四兩撥千斤。
最後,相較德國以及中東歐一些對俄羅斯有著能源等各種實際依賴約束、對俄制裁和使硬有著後顧之憂、剪不斷理還亂的歐盟成員國,英國相對比較超然,對俄動作相對餘地大。加之近年來,英俄雙方早有嫌隙,相互間交惡事件不斷,關系一度陷入僵局。包括克里米亞問題、俄羅斯在對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等問題上的態度以及英國首相曾公開指責俄羅斯總統普京干預歐洲大選等,都是導致兩國關系變冷的原因。而此次在英國本土發生的spy遇害案成為英俄之間一系列矛盾沖突升級的導火索。
3月14日特雷莎·梅宣布對俄制裁,3月15日英美法德就發表了聯合聲明,可謂同仇敵愾、配合默契。這反映的是,美英法德為代表的西方世界近年來與俄羅斯的摩擦不斷,積怨已久,雖非冷戰,卻帶涼戰背景的現實,背後存在著相當共識和戰略考量。
第一,「硬漢」普京在西方政客眼中是個討厭的獨裁者。普京執政以來,尤其是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將克里米亞納入版圖以後,歐盟和美國一直將俄羅斯看成是其外部的安全威脅,尤其是一些歐盟新成員國如波蘭等更是心存恐懼。
第二,伴隨著烏克蘭危機,歐盟、美國等在軍事上強化了北約框架下的合作,俄羅斯也針鋒相對,與北約之間互秀肌肉,更是加劇雙方不信任感。
第三,在世界的熱點地區如中東,美國和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也展開激烈的博弈和相互阻遏。
第四,歐美認為,俄羅斯還以網路戰、輿論戰對西方國家發動攻擊。
有鑒於此,美法德無疑希望通過此次事件為契機,迅速力挺英國,達到對內求同存異、統一共識、協調,對外繼續聯合施壓俄羅斯,遏制其擴展:
其一,此次四國聯合聲明稱,俄羅斯的行為是對英國主權的侵犯,任何國家對這類神經毒劑的使用都是對《化學武器公約》的侵犯和國際法的違背,是對我們所有人安全的威脅。這體現了英美法德聯手制俄態度,主要意圖是在全世界面前秀內部團結。
其二,以此為契機,協調、動員歐美國家持續強化對俄羅斯的進一步制裁和反制,以迫使其讓步。
其三,美法德此次站台,動作之快令人咂舌。以時間節點來看顯然有沖俄羅斯3月18日大選和普京而去的短期意圖。西方希望藉此對選舉前俄羅斯的外部環境進行重大重塑,有著將俄羅斯社會朝著沮喪、動搖的方向打壓,削弱普京執政的政治基礎的目的。即使不能達到這個目的,也要削弱、擠兌普京權威,惡化其執政的國際環境。
其四,美國試圖藉此展示其西方世界頭領的地位依舊。近年來,美國領導力下滑,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自我收縮的節奏加快,讓美國傳統夥伴感到灰心。而此次事件,特朗普所做的強勢回應,可以幫助美國重新修補與盟友的關系,證明在關鍵時刻與關鍵議題上,美國還是信得過的,仍是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