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海軍為何放棄重型艦載機SU-33,轉而使用MIG-29K呢
據我所知,蘇33自服役以來,並沒有進行過任何技術升級和改進。這使得蘇33技術狀態還是維持在90年代初的水平,僅相當於艦載版的早期蘇27戰斗機。米格29K雖然是一款中型戰斗機,但憑借優異的航電系統和出色的多用途作戰能力,基本上可以滿足俄海軍的需要。 所以 俄海軍放棄重型艦載機SU-33,轉而使用MIG-29K。
俄羅斯海軍選擇米格29K作為主要艦載機,理由如下。蘇-33自服役以來,沒有進行任何技術升級和改進。因此,蘇-33的技術狀態仍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僅相當於早期蘇-27戰機的艦載機版本。它的航空電子系統仍然是一種老式的儀器。在26噸的起飛重量下,有效載荷約為6.7噸。如果裝載4.7燃油,有效載荷只有2噸,只能執行空戰任務,其多用途能力相對較差。這不僅難以滿足俄海軍的作戰需求,也使其落後於主流戰斗機的發展趨勢。米格29K雖然是一款中型戰斗機,但憑借其出色的航電系統和出色的多用途作戰能力,基本能夠滿足俄海軍的需求。
❷ 俄羅斯海軍為何放棄重型艦載機蘇-33,轉而去使用臭名昭著的MIG-29K
蘇-33造價太高了,所以俄羅斯海軍才會放棄它。
❸ 請問蘇聯為什麼要讓蘇33艦載機退役,而由米格29K中型艦載機代替
在船上的蘇-33戰機是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的產物。的目的,蘇聯研製的蘇-33,是為了對抗美國的海上制空權保證F-14「雄貓」飛機中的戰斗機。在蘇聯幾次,打擊伊朗的F-14戰斗機,結果結束對伊朗的F-14擊落的第二代戰斗機。 F-14,蘇聯是一個可怕的空戰對手。最初的想法?必須取消,因為沒有對抗美國的F-14重型制空戰斗機米格-23艦載版的計劃。
蘇聯,開發和生產的各類戰斗機,蘇-27的F-14在整體性能最接近的是能夠對賭,和海上制空權的F-14競爭。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航母艦載機的總人數和美國的海軍航空兵在海上爭奪制空權,只用質量取勝的理念。
因此,蘇聯當局下令F-14為假想敵,海軍艦載版的蘇-27K,在陸基空軍的蘇-27的基礎上開發的設備「庫茲涅佐夫」級航母。談到重大改進,從蘇-27K更名為蘇-33戰機在俄羅斯時代。
「瓦良格」號航母的設計還配備了蘇-33重型戰斗機。甲板,制動裝置,存儲容量大,停車位置和圓形的中轉平台都配備了蘇-33的技術要求。
蘇聯時代的裝備一定數量的米格-29K艦載機的計劃。的支持下,蘇-33的空對空戰斗機和對地攻擊能力的補充。類似美國海軍的F-14戰斗機F18戰斗機配置程序。
蘇聯崩潰,該計劃已被取消。比較的蘇-33和米格-29的性能,俄海軍強於米格-29蘇-33的戰鬥力。因此,蘇-33在「瓦良格」號航母在服務。
在冷戰結束,美國海軍的作戰任務的變化。贏得了海上制空權的任務,所以跳的海軍干預,陸地和海上打擊任務。空軍戰斗機比F-14,F-18戰斗機是更適合的空地上實施打擊的作戰任務。加上F-14重型機床的維護成本,提高成本遠遠高於F-18戰斗機。因此,美國海軍決定讓F-14都退役。
蘇-33型艦載機,作為對抗F-14的目的出生的所有F-14退役的對手,成為唯一的重型制空戰斗機。俄羅斯要做到這一點重新評估的價值和服務的蘇-33戰機的優點和缺點。結束了蘇-33重型戰斗機,米格-29K戰斗機的艦載艦載適應性和經濟的維護是遠遠優於引進的蘇-33
加上印度改進的米格29K戰機及其生產技術。俄羅斯和印度都採用這種艦載機,可以是雙贏和維護生產線的大規模生產的單機成本,更有利於設備用品及維修了很多。
因此,俄羅斯已決定讓蘇33退役。 「瓦良格」號航母的主要艦載飛機在未來的新設計的米格-29K艦載機。
中國海軍為什麼要選擇蘇-33為藍本的發展,中國的艦載飛機?
原因:首先,蘇33的設計目標,中國海軍的需求是一致的。 SU-33的原型T10K不可替代的參考樣本對中國的發展艦載飛機的第一次。三,瓦良格號航母的設施都配備了蘇-33的要求。
自主開發的中國原創艦載機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需要採取的技術風險。因此,為了確保目標。發展的SU-33,F-15為藍本,是不可避免的。
❹ 中國、俄羅斯海軍岸基航空兵岸基戰斗機為什麼特別多
美國那是航母多,所以海航的飛機全都圍繞著航母來配置,自然是艦載機至上。而且美軍的思路是進攻優先,以攻代守。中俄是航母不多,所以就把陸基飛機給海航了。但中國走的是美式的思路,所以以後海航的岸基飛機會越來越少,逐步變成以艦載機為主的配置。但俄羅斯那是側重點的問題,從蘇聯時代起他們就不重視航母,海航也只是做做樣子罷了
❺ 俄海軍為何放棄重型艦載機SU-33,轉而使用MIG-29K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跟大家科普一個常識,蘇-33戰機其實就是我們今天遼寧艦上的殲-15樣機,我國選用殲-15戰機做艦載機絕對是明智之舉,畢竟蘇-33是一款代表第三代戰機最高配置的戰機,和美國的F-18大黃蜂戰機性能是平分秋色的,直到美國的超級大黃蜂三代半戰機的出現。
再說這些年,印度海軍直接把俄羅斯米格-29戰機的名聲摔成了翔,俄羅斯何曾不想找回蘇-33做艦載機呢?只不過不好意思開口罷了。曾經可以和美國一決雌雄的蘇聯,現在在俄羅斯的手裡沒落到現在這種地步,其實也怪叫人心疼的。只要俄羅斯能服個軟,來跟中國說說好話,我相信中國會幫助這個好夥伴的。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❻ 俄羅斯軍事力量如此強大 為何還要投資3200億發展戰略核武器
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可以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根據全球軍力排行看出,俄羅斯軍事實力是一個恐怖級別的存在,世界上除了美國,沒有任何國家軍事實力可以預知抗衡。最近連續5年俄羅斯國防預算連續5年下滑,有媒體就宣稱俄羅斯俄羅斯軍事力量不在位居第二位,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用事實說話。
核潛艇
俄羅斯海軍現役核潛艇數量達到38艘。俄羅斯海軍目前擁有13艘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7艘巡航導彈核潛艇、18艘攻擊核潛艇。除此之外,俄羅斯海軍還有23艘常規動力潛艇,計算下來俄羅斯海軍,核潛艇數量佔62%,僅次於第一大國美國,並且俄羅斯戰略核打擊力量和美國海軍處於同一級別,別國無法企及。
空軍先進戰斗機
截止2015年俄羅斯三大軍種戰斗機總數為3351架,僅次於美國。其中戰略轟炸機,戰斗機,和高尖端攻擊機總數達到了1700架,並且俄羅斯先進戰斗機級別的圖―160、圖―95、圖―22M3總數超過200架,遠程打擊能力強大,據悉2017―2021年,俄羅斯海軍航空兵還將補充100架各型艦載機,機隊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核彈頭數量
根據全球核武器報告指出,俄羅斯現有核彈頭7290顆,位居世界第一,且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洲際導彈進行遠程發射,威力巨大,有很大的威懾作用,也是俄羅斯軍事力量如此強大的原因。
但是這些還不夠,俄羅斯近期提出了一個強大的國防發展計劃,計劃耗資3200億美元重點發展戰略核武器,原因有二:
繼續保持戰略核威懾
眾所周知,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直收到西方國家排擠,因此俄羅斯必須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來威懾西方國家,當今俄羅斯最大保障就是戰略核威懾。為了更好的使用時代的發展,提高各軍種的整體實力,俄羅斯需要提高陸軍和海軍的裝備和技術。特別是戰略核潛艇,遠程洲際導彈來增強自身的戰略核威懾,對西方國家保持戰略核威懾。
三位一體,力量之道
俄羅斯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由陸基、海基、空基組成。不僅如此,俄羅斯戰略核武器現代化水平超過美國達到60%.
陸基戰略核力量是俄「三位一體」核戰略的中流砥柱。這不僅是由陸基部署的運載工具數量和核彈頭數的優勢決定的,而且也是由其高度的戰備水平、全天候執行任務的能力及作戰指揮穩定決定的。
海基戰略核力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由於擁有較好的機動性、隱蔽性和突襲能力,海基核力量歷來被視為可靠的核反擊手段。
空基戰略核力量的發展重在固本培元。固本體現在對空中作戰平台重建和現代化升級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戰略核力量在俄羅斯戰略中還將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一言以蔽之:不求霸權,不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