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戰機黑海上空攔截了美偵察機嗎
俄戰機黑海上空攔截美偵察機, 美軍:相距不足1.5米。
美國海軍事後也發布了一份報告,稱整個攔截過程持續了2小時40分鍾,俄戰機攔截美國偵察機時,兩架飛機相距不足5英尺(1.5米)。
據報道,近年來,俄羅斯與北約在黑海地區的較量逐漸升級,雙方戰機多次在該海域上空遭遇。俄國防部去年9月公布了《俄羅斯聯邦2016年海洋活動領域國家安全狀況綜合評估》,將黑海地區的復雜形勢列為俄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
㈡ 1983年美國飛韓國的飛機不小心路過俄羅斯就被擊落
那時還不是俄羅斯,叫蘇聯。蘇聯是個霸權國家,並且有些方面比美國還極端,是個非常恐怖的國家。曾經還打算核爆中國,將百萬雄兵陳列於中蘇邊境想要大舉進攻中國,分裂新疆,欲永久霸佔旅順和大連等。後來中國被逼的走投無路,和美國交好,美國看到時機成熟,便使出絕招將蘇聯肢解,這個邪惡的國家最終完結了。所以一個國家走上軍事霸權的道路和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沒兩樣,都是不擇手段,卑鄙歹毒,人民只是他們實現霸權的工具而已,所以有人說美國是潛在的法西斯國家是有一定道理的。
㈢ 前蘇聯是怎麼擊落美國U-2間諜偵查機的
我知道的事實比較簡單:其實U-2不是被SAM擊落,他是被SU-9擊落,而SAM擊落的是蘇聯自己的飛機。但這也是U-2第一次被擊落,打破了其不會被擊落的神話。
㈣ 蘇聯時期為了打掉美國u-2偵察機,其做了哪些准備
當時蘇聯為了打掉美國的u-2偵察機,徹夜的研究其飛機的性能,和攔截美軍的電報,最後得到消息,美國空軍將駕駛u-2從蘇聯頭上飛過的時候被擊中,但是駕駛的飛行員卻沒有受傷,美國飛行員加里·鮑爾斯被俘。
俄國領導人赫魯曉夫擊落了u-2戰機後控訴美國這種行為是侵略。美國總統表示這個只是例行檢查國家周邊安全而已並且表示不會再有下次了。可是這個回答並沒有讓赫魯曉夫開心,最後美國飛行在俄羅斯被判處了10年的牢刑。
㈤ 俄戰機怎樣嚇跑敵機:中國殲11也用相等舉措逼退美機
飛機桶滾動作示意圖
美國媒體報道稱,俄羅斯戰機攔截美國海軍飛機時表現「不專業」。一架俄羅斯蘇-27戰機日前在波羅的海國際空域對一架美國海軍P-8偵察機進行攔截,美官員認為「很不專業」體現在兩架飛機貼近到6米,對峙持續9分鍾。
俄美兩國類似「攔截」事件屢見不鮮。早在2018年1月29日,在黑海執行偵查任務的美軍EP-3偵察機就被俄軍的蘇-27攔截,美國方面稱,蘇-27在空中極度貼近EP-3,兩架飛機在飛行中一度靠攏到1.5米這樣的危險距離。據俄羅斯國防部數據,2018年4月底,僅一周時間內就有17架外國飛機在俄邊界附近進行偵察活動,俄防空部隊執勤戰機10次升空予以攔截或伴飛。美國方面稱俄羅斯戰機的行為過於激烈,俄方則批判美國的偵察機過於接近俄方領屬空域,俄羅斯方面才採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予以回應。
軍事上如果進行空中攔截,首先應以無線電形式警告對方:「你已經闖入我國領空。」一般來說,被警告而不返航的例子較少。在自己無爭議的領空內,如果對方沒有返航可以向總部申請擊落對方。不過,擊落後可能導致兩國發生戰爭或政治關系惡化,因此國際上一般對「攔截」採取謹慎態度。大多會採用航線擠壓、近距離伴飛或其它干擾其正常航行的方法,迫使入侵者離開或改變航向。
一位美國海軍官員表示,海軍方面通常不用「專業」或「不專業」的方式對空中對峙進行分類,通常是將空中攔截分為「安全」或「不安全」兩類。
其實本次事件貼近到6米,早已超出了「安全」距離。空中機動對氣象條件要求高,如果遇到氣流或其他問題,控制不好可能直接相撞。在美軍條例中,空軍編隊的避撞距離和空中伴隨飛行時間的安全閥值均有規定。空中編隊根據相對位置和編隊方式的不同,間距在300英尺(約91米)到1000英尺(約304米)左右均為安全;戰機伴隨飛行時間長短與續航、任務和飛行高度有關,作為編隊保持10—30分鍾沒有問題。那麼按照美軍的這種標准,美軍飛機應在俄羅斯軍用飛機逼近時改變航向,保持在安全距離以外,確保飛行安全,而不是強行保持兩架飛機近距離對峙時間長達9分鍾,從安全性上來說是美軍飛機造成「不安全」的。
從報道看,俄羅斯戰機實際上是想驅離美國飛機,而不是攔截和打擊美國飛機,否則無需靠得這么近,但美國飛機不離開,俄戰機便往外擠壓和接近伴飛,與其形成對峙狀態。俄戰機的動作本身是帶安全威脅的動作,想「嚇」走美國飛機,但美國飛機不躲,事後還稱俄戰機攔截不專業,這才是真正的「不專業」「不安全」。
美國海軍發言人扎克·哈勒爾少校表示,美國海軍艦船和飛機經常與其他國家的軍艦和飛機互動。所以俄媒體也不用太生氣,你看,人家常年與世界各國互動,實踐經驗豐富,給你做個評委,評價幾句,還是說得過去的么。
所謂桶滾,是指飛機在飛行中沿著自身的中軸線360度旋轉,因為飛機前進的速度,實際上走的是螺旋線,這也是一個典型的桶滾動作。
桶滾在飛行中具有實戰意義,防禦型桶滾可以幫助飛機躲避導彈追擊,而進攻性桶滾有助於飛機占據攔截有利位置。
2015年,兩架中國殲-11戰機在南海接近美國EP-3偵察機,雙方最近距離不超過15米,中方飛機也做了桶滾動作。
2014年,中國蘇-27戰機在東海上空攔截美軍P-8反潛機,美方稱中國飛機一直飛到距離美機約15米的距離,然後做了一個桶滾動作。
㈥ 米格-17戰斗機的服役事件
1950年代中蘇聯空軍開始在部隊里列裝米格-17和米格-17F,以取代米格-15。在戰略航空防禦中則使用米格-17P和米格-17PF,一直到1960年它們是一線空軍的主力戰斗機。
1955年僅蘇聯空軍就有2150架米格-17飛機。從1954年開始在華沙條約國家的軍事基地里也開始駐扎米格-17。比如從1956年至1967年在東德駐扎的蘇聯米格-17取代了當時的蘇-7。上世紀50年代初期,冷戰開始後,美國偵察機不斷飛越蘇聯上空。蘇聯空軍採用米格-17戰斗機阻止美國的偵查行動。
1953年7月29日,朝鮮戰爭停火之後的第二天,蘇聯兩架米格-17首次在海參崴附近擊落了一架從日本起飛,執行機密電子監聽任務的美國RB-50G偵察機。機上僅有副機長John E. Roche倖存,機上其他十多名組員,包括一名蘇聯人被認定為失蹤或者是遭蘇聯逮捕。據信這一次攻擊是為了報復前一天美國F-86戰斗機在鴨綠江附近擊落一架Il-12運輸機的行動。參戰的兩名蘇聯飛行員分別獲得紅旗勛章和紅星勛章。
1954年5月9日一架米格-17PF和一架B-47在阿爾漢格爾斯克附近發生空戰,美機負傷逃脫。由於蘇聯的指令傳播速度非常慢,因此只有很少美國偵察機被阻截。1954年9月4日在納霍德卡一架P2海王星被擊落。
冷戰期間,西方不斷釋放高空偵察氣球到蘇聯領空,所以米格-17也用於阻擊高空偵查氣球,但是僅有少數氣球被擊落。
從1956年開始美國使用U-2偵察機,米格-17無法攔截這種偵察機。第一次報告U-2於20千米以上的高空飛過莫斯科時蘇聯還不太相信,因為當時在雷達上也沒有發現它。但是此後不久在另一次飛越蘇聯時證明了這種新偵察機的能力。米格-17不斷試圖攔截這種新的高空偵察機,但是始終無效。因此對付U-2越來越成為地對空導彈的任務。
1958年6月27日兩架米格-17載埃里溫以南擊落了一架C-119運輸機,盡管美機墜毀,但其機組人員沒有受傷被俘。當年7月7日其機組人員被交給美國代表。
1958年9月2日蘇聯米格-17在亞美尼亞上空擊落了一架美國C-130運輸機,17名機組人員喪生。
1958年11月7日兩架米格-17攻擊了一架侵入蘇聯領空都美國B-47轟炸機,並擊傷對方。美國飛機帶傷飛行並逃到國際空域。但是最後卻墜機海上沉沒。
蘇聯空軍的飛行表演隊在1950年代中也使用米格-17F。從1960年開始米格-17開始退到空軍的一線,米格-17被更先進的機型取代。剩餘的米格-17經過多種改型,用於其他目的。有的改裝為拖靶機,有些改裝為無人機。蘇聯空軍部隊使用米格-17,一直延續到1980年代中期。
1963年夏季,一架小型飛機從伊朗方向闖入蘇聯領空。兩架米格-17受命升空攔截。由於這架小型飛機試圖逃離蘇聯領空,因此被擊落。1966年夏季,又發生了一次類似的事件。這次小型飛機被升空攔截都蘇聯戰機迫降。其機組人員後來被遣返。
1967年5月25日一名22歲的蘇聯空軍中尉,駕駛一架米格-17叛逃西方在聯邦德國(西德)降落。第二天蘇聯飛行員和米格-17飛機都被移交交給美國機關。1967年5月29日叛逃飛機被送還東德。 1、1956年6月23日,中國空軍在江西廣豐地區擊落台灣當局空軍B-17G型飛機。22日22時,台灣當局1架B-17G型飛機竄入浙江玉環島上空,高度2000米,時速300千米。先後經浙江天台、義烏、壽昌、安徽歙縣、休寧、江西婺源、德興、廣豐等地,投撒傳單。23日零時39分,空軍第12師第34團團長魯珉駕駛米格-17F型殲擊機起飛,在地面指揮所引導下接敵,魯珉利用月光在距離2千米目視發現敵機,佔位攻擊,第1次距敵機400~500米開炮,擊中敵機;第2次距敵機270米開炮,將B-17G型飛機擊落,墜於江西廣豐縣境內,機上台灣當局空軍少校飛行員葉拯民等8人全部斃命。
2、1956年8月23日凌晨,空2師6團米格-17Ф飛機擊落入侵偵察的美國空軍P4M-1Q電子偵察機1架 。
3、1956年11月10日夜間,空3師米格-17Ф飛機擊落入侵的國民黨空軍C-46飛機1架 。
4、1957年4月24日,空2師米格-17Ф攔截國民黨空軍的RF-84F偵察機,在時速1300千米條件下2次開炮,迫使一架敵機在韓國濟州島迫降撞毀,為世界航空史上首例超過聲速條件下的空戰 。
5、1958年7月29日,台灣國民黨空軍F-84G飛機四架向廣東汕頭方向進襲。中國空軍十八師趙德安大隊4架米格-17戰斗機起飛迎擊。趙德安大隊擊落敵機2架,擊傷1架,自己無一損傷,以三比O的戰績告捷。毛澤東主席高興地對空軍劉亞樓司令員說:「祝賀你們旗開得勝! 」
6、1963年6月19日,台灣國民黨空軍戰略偵察機中隊的美國P-2V型飛機起飛,在夜幕掩護下於20時40分左右竄入中國大陸地區進行偵察活動。此後,雖遭中國空軍多批戰機的攔截,但P-2V型飛機憑借較強的電子干擾能力和靈活機動得以逃脫。次日零時18分,空軍指揮所命令飛行員王文禮駕駛編號2074的 米格-17飛機,高速出航迎擊。P-2V型飛機發現又有戰機跟蹤攔截,十分緊張,迅速施放電子干擾。經驗豐富的王文禮將飛機速度減小至最低水平,並盡可能減小與敵機的速度差,增加跟蹤時間,並根據P-2V型飛機施放電子干擾的特點,識別判斷出真假目標信號,緊緊跟住了目標。P-2V型飛機機組人員見干擾不靈,馬上採取機動動作,時而作不規則的蛇形機動,時而大角度轉變飛行方向。王文禮緊追不舍,在機動追蹤中,抓住機會並連續向敵機開炮射擊,P-2V型飛機當即空中中彈起火。王文禮駕機在空中盤旋,直到看到敵機墜地爆炸。此後,P-2V型飛機再也不敢進入中國大陸地區縱深偵察。為了表彰王文禮的功績,1963年6月28日,周恩來總理專門接見了他和有關人員,空軍授予他「夜空獵手」榮譽稱號。
米格-17飛機在中國防空作戰中,發揮過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編號為6691的米格-17飛機,曾由空軍飛行員張滋駕駛,擊落過國民黨入侵的C-46型飛機1架 。 阿爾巴尼亞:1950年代中蘇聯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十架米格-17。1961年阿爾巴尼亞與蘇聯關系惡化後中國成為其武器提供者。1965年中國提供了第一批殲-5和殲-5甲。1972年阿爾巴尼亞有四個殲-5飛行隊。1999年阿爾巴尼亞還有十一架殲-5甲、兩架殲-5和三架殲教-5在服役。
阿爾及利亞:1960年代中阿爾及利亞空軍獲得了60架米格-17F。從1979年開始它們主要被用作地面攻擊機。有幾架在1980年代裡被用作教練機。阿爾及利亞至1990年代裡使用米格-17。
阿富汗:1957年阿富汗共和國空軍獲得了他們的第一架米格-17,蘇聯派飛行員和教練員。1967年阿富汗有32架米格-17。此後阿富汗的飛行員由當地的飛行學校培育。1978年四月革命後它們成為阿富汗最重要的攻擊機。1980年代裡阿富汗政府使用它作為地面攻擊機來對付聖戰者。阿富汗政府向蘇聯要求新的一批米格-17,但是蘇聯沒有供貨,因為此時蘇聯已經沒有製造米格-17的機器了。因此阿富汗決定使用更現代化的米格-21。至1982年為止阿富汗還使用米格-17作為教練機。
埃及: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空軍使用米格-17。它們的對手是以色列空軍的超神秘4戰斗機。埃及飛行員的培訓比以色列飛行員的差,因此在這次沖突中米格-17的能力無法被判斷。1956年10月31日兩架超神秘射落了第一架米格-17。戰後埃及和敘利亞均繼續購買米格-17來擴充其空軍。在此後埃及的米格-17也一再與以色列空軍發生沖突,但是對於以色列更加先進的飛機只在少數情況下獲勝。1962年至1967年在葉門爆發的沖突中埃及與沙烏地阿拉伯的空軍發生沖突。在這里米格-17主要被當作地面攻擊機使用,但是偶爾也與小獵狗戰斗機發生空戰。
1967年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米格-17已經顯過時,空戰中容易被擊落。許多埃及米格-17在地面上就被摧毀了。1970年兩名埃及米格-17飛行員誤降以色列機場,使以色列意外地獲得了兩架米格-17。至1970年代中一些阿拉伯國家的軍隊中還有米格-17使用,作用有限。在「贖罪日戰爭」米格-17又被用來進行地面攻擊。敘利亞的米格-17編隊損失慘重,埃及的飛機在西奈半島上可以使用空對地導彈獲得許多成果。埃及米格-17改裝為外掛八枚無控火箭,同時前機身兩掛點還可以掛載兩枚炸彈。
衣索比亞:衣索比亞空軍從蘇聯獲得了40架米格-17F。1979年尚有20架在使用。這些飛機參加對索馬里和對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的戰爭。1991年尚有15架飛機作為地面攻擊機。
安哥拉:古巴向安哥拉提供過數架(可能八架)米格-17F。這個過程的經過不詳。1980年代末它們被更現代化的米格-23F取代。
巴基斯坦:從1975年開始巴基斯坦使用20架殲教-5作為教練機。
保加利亞:從1955年開始保加利亞空軍使用米格-17F和米格-17PF。波蘭至少提供了兩架Lim-5P。1963年波蘭又提供了數架擁有偵察設備的飛機。早在1960年代初米格-17就開始被米格-19取代。1988年最後一架米格-17被蘇-25取代退役。
朝鮮:朝鮮戰爭後朝鮮大大擴充軍備。1956年獲得了150架米格-17F和殲-5,1958年引進米格-17PF。1990年還有150多架飛機在服役。
北葉門:1972年內戰結束後北葉門獲得了30架米格-17F,1979年它們被新飛機取代。至1987年為止六架依然作為高級教練機使用,此後也被取代。
波蘭:1955年5月和8月波蘭從蘇聯獲得了兩批共12架米格-17PF,它們的任務是保護華沙。1975年它們被波蘭產的Lim-5取代。其中八架被作為地面攻擊機使用。1980年代裡它們退役。
第一批波蘭制的Lim-5與1956年11月交付部隊。1957年3月兩個東德邊界附近的聯隊獲得Lim-5並裝備完備。1959年2月12日第一批Lim-5P交付,同年5月4日裝備完備。最後12架飛機是1979年退役的。
1960年12月Lim-5M被引入,1963年3月15日Lim-6bis。最後一架波蘭海軍的Lim-6bis於1988年退役,空軍的同型號飛機於1992年2月20日退役。
1971年至1974年之間40架Lim-5P改造成Lim-6M、14架改造為Lim-6MR,這些飛機中最後一架於1988年12月8日退役。36架Lim-5P被改裝為Lim-5R當作偵察機,它們從1960年7月7日開始被編入一個特殊偵查連隊。此後從這個聯隊中不斷有Lim-5R被撤出該編入攻擊機聯隊。從1963年起Lim-5R又開始進行偵察工作。1970年代初Lim-5作為戰斗機被米格-21取代,許多飛機被交付飛行教練。它們中一些一直被用到1991年。Lim-5也被用作試驗機和靶機拖拽機。波蘭Lim-5的最後一次飛行是在1993年7月12日。退役的飛機一開始被收存在卡托維茲和比得哥什。大多數飛機被拆毀。一些被交給波蘭飛機的技術學校作為練習機,一些被收藏,另一些被用來做廣告。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從1957年至1985年東德空軍使用了米格-17、米格-17F和米格-17PF。所有六個戰斗機大隊均使用了米格-17。從1957年6月至1958年4月蘇聯向東德提供了第一批米格-17和米格-17F。它們取代了當時使用的雅克-11和過渡性的米格-15bis。東德獲得的第一批米格-17沒有後燃器,而且是蘇聯軍隊使用過的二手貨。這批共有15架。他們一般給剛剛從飛行學校出來的新飛行員使用,或者給教練員使用。一些這些飛機獲得了一個通過液壓加強的高度控制和擴大的減速板來提高它在高空的靈活性。
東德擁有最多的是米格-17F,共153架。它當時是東德國家人民軍的標准戰斗機。它們是波蘭生產的Lim-5。進行地面進攻時可以用兩枚250千克炸彈來取代外部油箱。1960年末蘇聯飛行員又將數架米格-17和米格-17F飛到科特布斯交付東德空軍。照片中的米格-17是屬於這一批的。有限全天候的米格-17PF是波蘭制的Lim-5P。它們從1959年1月至5月交付東德。為了減輕其重量37毫米N-37D被第三門23毫米NR-23炮取代。雖然如此它比一般的米格-17重280千克。這批飛機共有40架。
從1962年至1967年米格-17逐漸被從戰斗機隊中淘汰和被米格-21取代。保存最好的47架米格-17F從1973年至1975年在德雷斯頓被改裝。在Lim-6bis的基礎上在每個機翼下在機身和外部油箱之間裝了兩個可以裝16枚不可控的57毫米S-5導彈的容器或者兩枚250千克炸彈。這樣這些飛機被改造為地面攻擊機。所有其它米格-17都保留了它們原來的鋁外殼,只有這些飛機的上部被塗成棕色和綠色的迷彩服,下部被塗成藍色。這些飛機從1971年開始使用。1980年米格-17被米格-23取代。部分米格-17作為資源提送給非洲國家(莫三比克獲得12架,幾內亞比索獲得三架)。1985年最後一批米格-17F退役,它們當中沒有被拆除的今天大多數在博物館中展出。
東德飛行員對米格-17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非常滿意,唯一出現的問題是米格-176F和17PF的發動機VK-1F會過熱。它們的後燃器只能短時間使用(7000米以下三分鍾,10000米以上十分鍾),此後不能再被使用。
古巴:豬灣事件後蘇聯向古巴提供了先進的武器。雖然可卸載核彈的Il-28轟炸機後來被撤出,但是30多架米格-17留在古巴。此後蘇聯又繼續向古巴提供米格-17。1971年古巴空軍有75架米格-17。此後它們被新飛機取代,它們本身被改裝為地面攻擊機。1991年還有18架米格-17作為地面攻擊機在使用。
1969年10月6日一名古巴飛行員飛著一架米格-17逃到美國,沒有被美國國防發現。飛行員和飛機均留在美國。這個事件導致了空中預警機的開發。
幾內亞:幾內亞從蘇聯獲得了八架米格-17F,作為代價蘇聯可以在科納克里部署Tu-95轟炸機。1991年六架米格-17依然可以飛行。這些飛機有時被幾內亞飛行員作為高級培訓機使用。
幾內亞比索:1980年代初幾內亞比索從東德獲得了三架Lim-5,還從幾內亞借了數架。1991年喪失了兩架後還有三架。
柬埔寨:1963年蘇聯向柬埔寨提供了三架米格-17,1964年又提供了九架飛機。1964年末中國又向柬埔寨提供了六架殲-5。1970年3月暴亂後美國軍隊仔細地研究了這些米格-17。1971年在金邊附近的戰斗中大多數米格-17被毀,剩下的也因為缺乏備件而很快無法再使用。它們被美國飛機取代。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是最早獲得米格-17F的國家之一。1955年兩架樣機就已經被送到捷克斯洛伐克。本來還打算在當地製造。1956年9月2日這兩架飛機首次在公眾展示。1957年4月米格-17PF被引入。在捷克斯洛伐克米格-17的主要任務是射擊西方的偵查氣球以及抵抗北約飛機的模擬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獲得的30架飛機至1969年被作為戰斗機使用,此後被先進的機型取代。
辛巴威:1986年辛巴威獲得了一些殲-5和殲教-5。1991年殲-5被殲-7取代,但是殲教-5依然作為教練機使用。
羅馬尼亞:從1956年開始羅馬尼亞獲得米格-17F和米格-17PF。1970年代初這些飛機不再作為戰斗機使用,而是改裝為攻擊機。1970年代末還有70架飛機被使用。1991年還有十架飛機作為教練機。
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獨立後從蘇聯獲得了八架米格-17F。1991年還有六架在服役。
馬里:1960年代裡馬里從蘇聯獲得了五架米格-17F。它們被駐扎在巴馬科。1991年還全部在服役。
美國:美國測試了一系列米格-17。這些飛機是由逃到西方的飛行員帶來的、迷航在北約國家的機場著陸飛來、或者通過中間人買的。美國對這些飛機仔細地進行技術檢查,然後當作模擬敵機在空戰訓練中使用。1988年美國還正式從波蘭購買了一系列Lim-5和Lim-6飛機。
蒙古:從1969年到1979年蒙古使用米格-17,此後被米格-21取代。
孟加拉國:中國向孟加拉國提供了數架殲-5。
摩洛哥:1961年2月10日摩洛哥獨立後蘇聯提供了12架米格-17。一開始這些飛機由蘇聯人員維護,蘇聯也培訓摩洛哥飛行員。1966年摩洛哥將這些飛機退役存庫。1980年代初被拆毀。
莫三比克:莫三比克的空軍共獲得了30架米格-17和米格-17F,部分是東德提供的。1991年它們依然在服役。
南葉門:南葉門約有30架米格-17,其數量在12至37架之間。
奈及利亞:1967年8月奈及利亞獲得了八架米格-17和28架米格-17F,它們主要是來自埃及的。飛行員主要是英國人和南非人。從1969年開始它們在奈及利亞內戰中被投入。大多數損失是飛行員不良的培訓導致的。到1970年內戰結束不斷發生事故。到1970年還有16架飛機可以使用,其它的被存庫。從1975年開始它們被米格-21取代。
斯里蘭卡:1971年3月在斯里蘭卡爆發了一次暴動後斯里蘭卡獲得了五架米格-17。但是1972年1月這些飛機就已經因為缺乏部件和燃料而無法飛行。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1973年。此後它們又被使用並被使用到1979年。1991年斯里蘭卡還從中國進口了兩架殲教-5教練機。
蘇丹:1969年政變後蘇丹成為蘇聯和中國的朋友。中國向蘇丹約提供了20架殲-5和殲教-5。1991年這些飛機里還有十架。1970年代末蘇丹和衣索比亞發生沖突,雙方均使用了米格-17,雙方均報道擊落了對方的飛機。
索馬里:1963年索馬里獲得了12架米格-17,它們被駐扎在摩加迪沙和哈爾格薩。在與衣索比亞的戰爭中大多數米格-17被毀。索馬里與蘇聯的友好條約被撕毀後剩下的飛機很快因為缺乏部件而無法使用。1990年初它們最後被報廢。
坦尚尼亞:1970年代初坦尚尼亞計劃進口48架殲-5。1973年第一批的12架供貨。但是此後坦尚尼亞沒有繼續購買殲-5,而是購買了殲-6和殲-7。1991年還有八架米格-17在服役。
烏干達:1966年烏干達從蘇聯獲得了七架米格-17F。後來烏干達又獲得了六架飛機。1976年它們作為戰斗機被米格-21取代,此後它們被作為地面攻擊機使用。1976年在以色列軍隊的恩德培行動中四架米格-17在地面上被摧毀,但是蘇聯後來又提供了新的飛機作為補償。
匈牙利:1956年匈牙利獲得米格-17。匈牙利十月事件後這些飛機被召回蘇聯或者禁飛。1957年它們重新開始被使用,但是數量比一開始少得多。這些飛機中包括米格-17F和米格-17PF。在1960年代裡米格-17被米格-21取代。1970年匈牙利空軍里已經沒有米格-17使用了。
1969年8月14日一名匈牙利米格-17飛行員逃到義大利。匈牙利對他射擊來防止他逃出,致使他墜毀。
敘利亞:1956年11月敘利亞購買了60架米格-17F,並派遣了20名飛行員赴蘇聯培訓。後來又派了18名去波蘭培訓。1979年1月飛機交付。至1961年這些飛機被頻繁使用,此後在戰斗中被現代的飛機取代。1991年還有30架被作為教練機使用。
伊拉克:1960年代裡伊拉克獲得了約15架米格-17F和20架米格-17PF。1976年約有30架飛機分在三個隊中。雖然1982年它們被100架殲-6取代,但是在1988年海灣戰爭中還有一些被使用。
印度尼西亞:捷克斯洛伐克共向印度尼西亞空軍提供了60架飛機,其中至少有五架是Lim-5P,它們是1959年6月出口的。印尼九三零事件後它們參加清肅。1972年10月由於缺乏零件大多數米格-17已經無法使用,1970年代中它們被澳大利亞的F-86佩刀戰斗機取代。
越南:米格-17在東南亞贏得了許多注意力。從1964年美國開始對北越進行空襲開始米格-17就是北越防空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北越的主要防空措施在於地對空導彈和高射炮,但是米格-17被結合在雷達導控的防空措施中。雖然它們沒有像導彈和高射炮那麼重要,但是依然是相當可怕的對手。在格鬥中它們比F-105雷公戰斗機和F-4鬼怪戰斗機強,因為它們的靈活性高,但是美國戰斗機可以依靠它們比較高的速度避免空戰。北越飛行員通過一系列戰術行動始終獲得了一些勝利,但是總的說來米格-17擊落美國飛機的次數相當少。為了防止這些飛機在地面上被空襲摧毀,因此它們被塗上迷彩色,有時被直升飛機運到密林中隱藏,然後在需要使用時運到依然可以使用的跑道上起飛。
米格-17的翼載荷比當時的美國戰斗機都要小,而且這種老式飛機並不追求高速飛行能力,因此其盤旋性能非常優秀,足以在俗稱「狗斗」(DogFight)的近距格鬥中占據優勢。對於參加越戰的美國飛機來說,米格-17的個頭很小,加上多從後方過來,通常很難發現,一旦被其逼近,則會陷入格鬥中,攻擊/轟炸機必須投放掉炸彈以提高飛行性能,這是美國飛機最不願意的。
越戰中的米格-17
在越南戰爭空戰中,米格-17在低速時非常靈活,經常有美國F-4「鬼怪」戰斗機飛行員發現,在進入米格-17後方准備用導彈進行攻擊時,米格-17會突然拉起,以快的令人不可思議的速度做一個筋斗繞至本機後方用機炮攻擊。F-4沒有機炮,一旦米格-17靠的太近則導彈都無法使用,因此F-4飛行員必須注意控制速度,以保證和米格的距離;而導彈也很難鎖定這種靈活的小飛機。美國F-105戰機雖然有一門「火神」機炮,但是一方面F-105機體沉重,盤旋性能遠不及米格-17;另一方面F-105通常執行攻擊任務,平顯上的武器操作狀態通常是空地模式,一旦碰上敵機常來不及切換到空空模式(操作麻煩,是當時美國戰斗機通病),因此在與米格-17的交鋒中吃盡了虧。有不少F-105對米格-17的擊落紀錄是飛行員靠肉眼估算提前量擊落的。而大量的F-105則敗於米格-17的三門機炮之下。唯一表現尚可的是美國海軍的F-8「十字軍戰士」戰斗機,這種飛機一開始就准備好了要用機炮交戰,因此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飛行員的訓練上看都是最適合於和米格進行格鬥的機種。不過F-8的數量並不多,而且其盤旋性能並不比米格-17好,而且有個很糟糕的毛病:機炮故障率太多,往往一次空戰沒完四門機炮就都不響了。F-8沒能改變戰爭初期美國戰斗機吃虧的狀況。
米格-17不能攜帶導彈,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它的威脅程度,美國飛機有時候會乾脆扔掉炸彈然後逃跑,因為美國飛機速度快,所以米格-17往往追不上逃逸的美機。不過一旦美機陷入和米格-17的近距格鬥,那麼米格-17則會逐漸降低高度和速度,誘使美國戰斗機進入飛行性能低下的區域並與其進行盤旋佔位,然後用2門23mm和1門37mm機炮對其進行攻擊。
米格-17戰機的37mm機炮的炮彈威力巨大,通常命中一發便能摧毀一架戰斗機,而且37mm炮比美國的20mm「火神」機炮射程遠,因此美國飛行員戲稱米格-17常能撿一個「金娃娃」,指米格-17即使從遠處隨便打一炮就可能撿個大便宜。不過雖然米格-17的炮彈火力比美國戰斗機強,但是攜彈量有限,通常只能做2-3次射擊,加上米格-17油料有限,所以一般也不可能長時間作戰,一次襲擊未果便也只能返航,有很多美國飛行員在被米格-17咬住覺得已經沒有希望逃脫的時刻卻發現米格突然自行消失了 。
㈦ 俄羅斯4月3號落美國戰機是真的嗎
當然是假的,又是自媒體的傑作!!
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蘇聯是如何擊落美軍的高空偵察機U—2的呢
這是一個老故事了,而且是一個不好說清楚的問題,到現在有幾個版本的解釋,可以說是一個迷。其U-2的飛行員鮑爾斯於1970年寫了一本書《越界飛行》的書,它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被擊落了。神秘之處就在於當時蘇聯的防空導彈和戰斗機是否能飛行到U-2偵察機的高度,因此不具備打下來的可能性。當時美國正是為了了解到底是怎麼被打下來的,才用被喻為“千面人”的蘇聯王牌間諜阿貝爾上校換回了駕駛員鮑爾斯。這個故事被美國改編成了電影《間諜之橋》,因為是在一做小橋上交換的兩人。下面就說說幾個版本的U-2被蘇聯擊落故事。
(三)飛機撞擊版本:這個更加驚心動魄,1996年11月1日,俄羅斯通訊社報道了前蘇聯飛行員門楚考夫向“俄通社”記者講述的擊落U-2飛機的秘密(此消息有待證實)。1960年5月1日門楚考夫駕駛蘇-9截擊機升空前去攔截U-2偵察機,和他同往的還有楚留奇大尉駕駛的米格-19戰斗機。發現U-2間諜飛機後,這兩架飛機都無法上升到U-2的高度,當時的蘇-9沒有配備導彈,因此得到了撞擊的命令,正當發愁時,一股上升氣流把門楚考夫駕駛的蘇-9推向U-2的高度,利用這一瞬間撞向U-2飛機,導致其機翼折斷,墜毀。同時蘇聯的地空導彈也開始發射,沒打中U-2卻擊中了米格-19,門楚考夫駕駛受傷的蘇-9返回機場。
㈨ 俄蘇-27黑海上空攔截美EP-3偵察機最近距離為多少米
美國國務院29日稱,美方對俄羅斯軍機當天在黑海上空的「不安全」行為表示最高級別關切。
美國務院在當天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經美國海軍確認,俄方一架蘇-27戰機當天在黑海國際水域上空與美國EP-3偵察機進行了「不安全互動」。雙方飛機最近距離僅為1.5米左右,俄戰斗機甚至直接從美偵察機前方飛過。
俄國防部發布媒體公告說,俄戰機在向基地匯報了美軍偵察機情況後執行了伴飛任務,並在整個過程中一直與其保持安全距離。美機遭遇攔截後隨即改變航向飛離,俄戰機安全返回基地。
近年來,俄羅斯與北約在黑海地區的較量逐漸升級,雙方戰機多次在該海域上空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