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俄羅斯有一小塊領土分離是什麼時候分離的
那塊地區叫做加里寧格勒州,那裡本來是屬於二戰時期德意志國家的領土,後來德國戰敗,便劃給了蘇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便有了那個海外飛地。俄羅斯面積仍是世界第一,這無可厚非的,其實俄羅斯曾經奪取我們中國領土一百多萬平方,這也造就了它是世界上領土最廣的國家。加里寧格勒州剛開始並叫這個名字,剛開始是納粹德國的,叫做東普魯士,在當時德國戰敗,東普魯士被遭到分割。
假如俄羅斯永遠的站在這片土地上,那麼德國人永遠都會覺得那是個恥辱。
B. 為什麼俄羅斯的領土會有一小塊分離出來在波羅的海的邊上
本來在蘇聯時期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現在是蘇聯解散了以後,在波羅的海3國獨立以後,這樣就把俄羅斯的一小塊地方給分離了出來,搞的俄羅斯非常尷尬。
C. 為什麼俄羅斯在波蘭與立陶宛之間還有塊地
那塊飛地叫里寧格勒。
里寧格原叫普魯士王國,是魏瑪共和國(德國前身)的領土,因位於大西洋東岸,叫東普魯士。德國一戰戰敗,土地被一分為四,分別是蘇台德地區由捷克佔領,旦哲走廊劃給波蘭,就是劃出了旦哲走廊,把德國與東普魯士隔離。波蘭也因為有了旦哲走廊而獲得了出海口,也正是這個地方,讓德國人耿耿於懷,發誓要奪回旦哲走廊,二戰最開端就是希特勒奪回旦哲走廊。
德國二戰戰敗後,恢復二戰前的領土,東普魯士再次與德國本人隔離,由蘇聯佔領。1990年,蘇聯解體,自身被肢解十五塊。東西兩德忙於合並,忽視了東普魯士,被俄羅斯借機佔領至今。
D. 地圖上為什麼有兩個俄羅斯啊
那是加里寧格勒州,東普魯士的一部分
「飛地」加里寧格勒州
在波羅的海東岸,立陶宛與波蘭之間,有一塊面積1.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里是俄羅斯最小的一個聯邦主體——加里寧格勒州(Kaliningrad),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夫人柳德米拉就出生於此。這個俄最西部的州雖然一直屬俄聯邦管轄,卻距俄聯邦本土有600公里之遙,是一塊實實在在的「飛地」。
加里寧格勒大部分位於普列戈利亞河流域。地形以低地、沼澤和平緩丘陵為主,20%的土地生長著混生林。加里寧格勒原先是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中心城市是哥尼斯堡。二戰結束後,根據蘇美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協議,哥尼斯堡連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蘇聯版圖,東普魯士的其他三分之二領土分給了波蘭。1946年,這片土地成了俄聯邦的一個州。為了紀念剛剛去世的蘇聯領導人加里寧,該州以他的名字命名,哥尼斯堡改名加里寧格勒,並定為該州首府。蘇聯政府強行將這里的德國居民遷走,並遷入大批俄羅斯居民。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獨立,成為主權國家,把俄聯邦本土和加里寧格勒州隔離開來,使該州變為「孤島」。從此,該州居民走陸路進出俄本土,必須經過兩個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和白俄羅斯。
加里寧格勒瀕臨波羅的海,有人口45萬,接近全州的一半。這里是俄羅斯的重要海軍基地,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就設在此。加里寧格勒還是俄羅斯的貿易港和漁港,有聞名的造船廠和琥珀廠。這里的琥珀生產馳名全球,儲量佔世界儲量的90%。琥珀廠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每年生產琥珀400噸,創產值300萬美元,產品出口到日本、波蘭、立陶宛和德國等國。加里寧格勒州自然資源缺乏,工廠所需90%原材料主要靠鐵路和汽車從俄本土及它國運進,80%的電能來自俄本土。
E. 為什麼俄羅斯跨了兩個大洲,而不是讓它的所有土地歸屬於歐洲或者亞洲
歷史原因,歐洲和亞洲作為同一個大陸,被分割成兩個洲完全是政治歷史原因,主要是早起歐洲的日耳曼人和希臘羅馬人與亞洲的波斯人等的居住地之間有廣袤的未開發土地,加之游牧民族(匈奴等)的阻隔,亞洲與歐洲的文化幾乎完全阻隔,而根據烏拉爾山脈、高加索山脈等劃分亞歐也基本上是基於這個傳統。俄羅斯的主體民族為斯拉夫民族,他們的祖先起源於烏拉爾山脈以西,其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登上歷史舞台來自於基輔羅斯,位於現在的烏克蘭境內,也屬於歐洲,甚至後來的莫斯科公國主體也依然是在歐洲,所以傳統上俄羅斯就是一個歐洲國家。至於其亞洲部分,主要是蒙古人西征的時候征服了俄羅斯(當時是基輔羅斯分裂後的一大堆小國),然後蒙古帝國分裂後,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在原來的俄羅斯諸國范圍內實際上建立了一個統一的俄羅斯異族統治王朝——金帳汗國。從這個時代開始俄羅斯開始大規模地擁有亞洲的國土。後來的莫斯科公國雖然中心放在歐洲部分,但是基本上繼承了金帳汗國在亞洲的所有土地,到伊凡三世時期,莫斯科公國完全統一俄羅斯,同時通過聯姻繼承了當時已經滅亡的拜占庭帝國的衣缽,自詡第三羅馬,稱沙皇,大致奠定現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勢力范圍。到伊凡四世(也就是著名的伊凡雷帝,恐怖伊萬)時期,俄羅斯開始大規模東征,橫掃蒙古在北亞遺留的諸汗國(當時蒙古人也挺慘的,阿拉伯早就丟了,剩下一點地除了沙子就是冰雪,還要西邊被俄國揍,南面被明朝揍),奪取西伯利亞,並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取克里米亞(普京大帝說克里米亞自古以來blabla的其實就是大概五百年前的事),不過也因為窮兵黷武,在立沃尼亞戰爭慘敗後,俄羅斯與伊凡四世迅速衰弱下來,加之伊凡四世暴虐不堪,晚年還有些精神失常,據路邊社透露他打死了自己的獨子導致留里克王朝絕嗣,之後幾經波折,羅曼諾夫王朝建立,之後經過彼得大帝的現代化改革與葉卡捷琳娜的統治,沙俄日趨強大,後與當時也屬於鼎盛時期的清王朝幾次戰爭後經尼布楚條約基本確定其在亞洲的勢力范圍。最後么,就是經過中國各種被虐的近代史以後,沙俄趁機打劫了東北以及新疆一帶一百幾十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基本確定了俄羅斯現在的版圖。
希望採納
F. 為什麼俄羅斯隔著兩個國家後還有領土
因為俄羅斯的前身是蘇聯!是又好多個小國家聯合的!後來又解體了,也就是散夥了,而波蘭邊上的地區還支持蘇聯的領導,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所以還屬於俄羅斯的領土!
G. 為什麼俄羅斯有一小塊領土分離
那塊地不是分離出去,而是奪來的,那個地方是德國條頓騎士團的發源地,也是德國武魂所在,正因如此,當初蘇聯直接把這個地方割了出來。
H. 為什麼俄羅斯有兩個叫圖拉的城市
一譯「土拉」。俄羅斯的一州。在中俄羅斯丘陵東北部。面積2.57萬平方公里。人口186.3萬(1987)。首府圖拉。一般海拔200米,最高300米。礦藏有褐煤、鐵、岩鹽、磷灰石等。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0℃,7月19℃。年降水量500毫米。奧卡河流經西北邊境。1937年設州。工業以採煤、煉鐵、農機和鐵路機械製造為主,電力和食品加工業亦重要。農業主產小麥、馬鈴薯和甜菜。乳用畜牧業發達。主要城市有新莫斯科斯克等。②一譯「土拉」。俄羅斯城市,圖拉州首府。在奧卡河支流烏帕河畔,北距莫斯科180公里。人口53.2萬(1985)。1146年見於史籍。十七世紀中葉成為鑄鐵中心。鐵路樞紐。工業以鋼鐵、機械製造(運輸機械、農機等)和採煤為主。有礦冶學院、十六至十八世紀古跡及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故居紀念館。③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山地村鎮,埃文基自治區首府。在葉尼塞河支流下通古斯卡河同科切丘姆河匯合處。人口5,100。俄羅斯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交通中心。有林業管理機構。④墨西哥南部城市。位於伊達爾戈州西南部,南距墨西哥城70餘公里。人口約3.6萬。附近有公元900─1200年古代墨西哥托爾特克人的都城遺址。經近30年的考古發掘,估計當時面積至少有7.7平方公里,居民約萬人。主要建築物有舉行宗教儀式的4個廣場,以及周圍的金字塔、神殿、石柱和球場。金字塔高達4-5層,每邊長65米,台基上屹立一排石雕巨人,牆上刻滿淺浮雕,是研究古代托爾特克文化的重要文物。附近建有石油提煉廠。
1.地理位置
圖拉州位於東歐平原中部、中俄羅斯丘陵(高度達293米)北部。其南部和東南部與利佩茨克州接壤,西南部與奧廖爾州交界,西部和西北部與卡盧加州交界,北部和東北部與莫斯科州接壤,東部與梁贊州毗鄰。
圖拉州的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10℃,七月份平均氣溫為19℃,年降雨量約為500毫米。
州內的土壤是灰化土和脫鹼黑土,植被大部分為落葉林(橡樹、白樺、山楊),還有一片闊葉林帶,被稱作圖拉屏障。
2.領土及行政區劃
圖拉州成立於1937年9月26日,領土面積為2.57萬平方公里,佔俄聯邦領土總面積的0.15%。州內的行政單位數量有23個區、9個州屬市、12個區屬城市、5個市內區、48個城鎮、347個行政農庄。州的首府是圖拉市,建於1146年,從莫斯科到圖拉市的距離為193公里。圖拉市市內有5個區,分別為扎列切斯基區、靠近車站區、無產階級區、蘇維埃區和中心區。
州屬其它城市有:阿列克辛市,建於1236年;博戈羅季茨克市,建於1777年;多斯科耶市,建於1939年;葉夫列莫夫市,建於1672年;基莫夫斯克市,建於1952年;新莫斯科斯克市,建於1930年;烏茲洛瓦亞市,建於1938年;曉基諾市,建於1938年。
3.人口
2003年該州總人口165.91萬人。在圖拉州居民的民族構成中,俄羅斯人佔95.4%,烏克蘭人佔1.9%,白俄羅斯、韃靼人各佔0.5%,德國人佔0.4%,猶太人佔0.2%,茨岡、亞塞拜然、莫爾多瓦、亞美尼亞、圖瓦人各佔0.1%,其他民族人口佔0.5%。
二、主要經濟部門
1.工業
圖拉州的主要工業部門有化工和石化工業、黑色金屬冶煉業、電力能源業、機械製造業、建材業、食品行業(包括奶類、肉類、麵包類、酒類、蔬菜罐頭類)。圖拉州的工業具有多樣性、多行業性,工業總產值佔全州經濟總值的70%。其中,國防企業佔12%,化工行業佔23%,黑色金屬冶煉業佔16%,剩餘的由機械製造業、金屬加工業、輕工業和燃料業、電力工業占據。
州內的大型企業有:圖拉市的「圖拉煤炭廠」,有職工28000人;「康拜因廠」,有職工8500人;「圖拉機械廠」,有職工16000人;「圖拉武器廠」,有職工14000人;「斯坦普」機械製造廠,有職工10500人;圖拉子彈廠,有職工8500人;新莫斯科斯克市的「氮」廠,有職工9500人。
2.農業
圖拉州的農業主要是農作物種植業和畜牧業。畜牧業主要專門繁殖奶、肉牲畜、豬、禽類、羊等。種植業主要種植糧食、飼料作物及土豆、甜菜、蔬菜、果類作物。
在古老的葉門,每一座城都是名副其實的圍城啊!走薩那(Sanaa),圖拉(Thula),宰比德(Zabid)以及一座又一座無名的城堡撲面而來,立在高峰上,伏在谷底里,左端連右手,讓人目不暇接。
I. 俄羅斯的成礦地質條件
俄羅斯國土面積大,地質演化歷史漫長,礦床的種類多、成因類型復雜、成礦作用具多期性。
(一)地層
俄羅斯從前寒武到新生代的各個地質時代地層均較發育。
前寒武紀地層主要出露在波羅的地盾及西伯利亞地塊的阿爾丹及阿納巴爾,在太梅爾、葉尼塞、東薩彥嶺及貝加爾等地塊的邊緣褶皺帶及布列亞中間地塊也有分布,在烏拉爾褶皺帶的軸部呈帶狀分布。
寒武系—奧陶系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塊、太梅爾半島、貝加爾山區及葉尼塞山樑還有阿爾泰-薩彥褶皺帶,另在波羅的地盾南緣呈近東西向帶狀分布。
志留系僅在西伯利亞地塊奧列尼奧克河源頭,葉尼塞河中上游,布拉茨克等地有所出露。
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地台上。在阿爾泰-薩彥有泥盆系和石炭系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塊的安加拉河上游有石炭系出露。在太梅爾地區、勒拿河東側、布列亞地塊東部、錫霍特-阿林地區有較大面積的二疊系。
未分的古生界主要分布在烏拉爾褶皺帶、阿爾泰-薩彥褶皺帶、鄂霍茨克褶皺帶、西伯利亞地塊的葉尼塞、太梅爾等區,還有韋爾霍楊-科雷姆褶皺區。
三疊系、侏羅系呈較大面積分布在俄羅斯地台、西西伯利亞地塊、韋爾霍揚褶皺帶、鄂霍茨克褶皺帶。
白堊系廣泛分布在俄羅斯地台、西西伯利亞地塊、西伯利亞地塊的太梅爾地區勒舒河流域及東部濱海邊疆區。
老第三系、新第三系主要大面積分布在西西伯利亞地塊,俄羅斯地台西南部及其他的小型新生代凹陷中。
(二)侵入岩
太古代在波羅的地盾有微斜花崗岩,阿爾丹地盾有輝長-蘇長岩。
元古代在波羅的地盾有超基性、基性和酸性侵入岩,阿爾丹地盾有廣泛分布的花崗岩類。太梅爾地區有輝長-蘇長岩、輝長岩、輝長-輝綠岩、花崗閃長岩、花崗岩。阿爾泰-薩彥有小的超基性岩、基性岩體、斜長花崗岩、花崗岩等。
加里東期:阿爾泰-薩彥區有橄欖岩、斜長岩、斜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淺色花崗岩等。太梅爾地區有輝長岩-閃長岩、花崗閃長岩、花崗岩、花崗正長岩、細晶花崗岩、正長岩。烏拉爾有輝長岩、鉀質花崗岩。
華力西期:在太梅爾地區有二雲母花崗岩。烏拉爾地區有橄欖岩、輝長岩、斜長花崗岩、正長岩、花崗閃長岩、白崗岩。蒙古-鄂霍茨克褶皺帶及錫霍特-阿林中央帶以西地區有花崗閃長岩、花崗岩。大高加索北坡有花崗斑岩小侵入體,托姆-科雷凡帶有黑雲母花崗岩及其邊緣部分的花崗閃長岩、石英閃長岩。
三疊紀花崗岩以小的侵入體分布於布列亞地塊,侏羅紀花崗岩小岩體主要分布在蒙古-鄂霍茨克褶皺帶;白堊紀花崗閃長岩、花崗岩體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遠東的濱海地區。古近紀的花崗岩小侵入體主要分布在錫霍特-阿林褶皺帶的東部。
(三)俄羅斯非能源礦產的成礦時代及特徵
1)太古代以含鐵石英岩的變質成因礦床為特徵,可形成黃鐵礦、剛玉、石墨、紅柱石、硅線石等變質礦床。
2)元古代有鐵質石英岩,各種有色金屬和金的變質礦床,還有大量的偉晶岩礦床、碳酸岩礦床和黃鐵礦型礦床。元古代最典型的礦床是:①含稀有金屬的鈉長岩;②含雲母及稀有金屬的偉晶岩;③黃鐵礦型礦床;④岩漿型鈦鐵礦-磁鐵礦礦床和銅鎳硫化物礦床。元古代主要有鐵、鈦、鎳、銅、鋅、釩和金礦床。
3)里菲期礦床主要產出於地台邊部,多數位於西伯利亞地台南部的相關構造帶與阿爾泰-薩彥褶皺帶中,少量在烏拉爾、高加索。早期階段為細碧-角斑岩、橄欖岩和輝長岩建造,中期階段廣泛發育花崗岩建造和晚期的陸相安山岩-英安岩建造。特徵性礦床有岩漿型鉻鐵礦和鈦鐵礦,相當廣泛的夕卡岩型鐵礦、偉晶岩型、熱液型和黃鐵礦型礦床,以及變質鐵礦、碳酸岩和鈉長岩-雲英岩礦床。里菲期最典型的為鐵、鉛-鋅、金礦床。
4)加里東期成礦期:加里東成礦區橄欖岩的侵入及細碧-角斑岩火山活動很弱,而輝長岩-輝岩-純橄欖岩和斜長花崗岩類廣泛發育。中酸性和酸性花崗岩也有一定分布。
加里東最典型的礦床是:①岩漿型鈦鐵礦-磁鐵礦礦床;②夕卡岩型鐵礦床;③各種熱液型金礦床。
加里東成礦期個別地區發現的鉭-鈮和石英-輝鉬礦床。
加里東期代表性礦床有鐵、鈦、金及鉬礦床。
5)華力西成礦期:該成礦期以復雜多樣的火成岩組合和發育內生金屬礦床為特徵。該期礦床分布在烏拉爾、太梅爾地區南部、托姆-科雷凡帶,以及中新生代褶皺帶內的古生代侵入體中。
華力西期發現一定數量的早期橄欖岩、輝長岩-輝岩-純橄欖岩和斜長花崗岩-正長岩侵入體,以及細碧-角斑岩火山雜岩。各處都有中期的花崗閃長岩組合及其後的酸性花崗岩組合,該旋迴晚期發育小侵入體及安山岩-英安岩火山岩組合。
華力西期礦床有:①橄欖岩中的鉻鐵礦礦床;②輝長岩組合中的鈦磁鐵礦和鉑族元素礦床;③細碧-角斑岩建造中的黃鐵礦型礦床;④與斜長花崗岩-正長岩有關的夕卡岩型鐵、銅礦床;⑤與偏基性花崗岩有關的夕卡岩型鎢和多金屬礦床;⑥產於花崗岩和白崗岩中的偉晶岩型、鈉長岩型、雲英岩型和石英型錫、鎢、鉬和其他稀有金屬礦床;⑦在小侵入體和陸相火山岩階段的熱液型礦床,主要是多金屬和銅礦床。
華力西期形成幾乎所有金屬的礦床:鐵、鈦、釩、鉻、鉛-鋅、鎢、鉬、錫、鉍、鈷、金、鉑、鉭、鈮等。
6)中生代成礦期:這個成礦期的礦床分布在遠東,高加索和外貝加爾濱海區。主要礦床有:①與早期小侵入體和最晚期花崗岩類有關的熱液型金礦床;②與酸性和半鹼性花崗岩有關的偉晶岩型、鈉長岩型、雲英岩型和石英型錫、鎢和其他稀有金屬礦床;③稀有金屬的碳酸岩型礦床;④熱液型、夕卡岩型的多金屬、銅、砷(毒砂)鉬、鎢、重晶石礦床,它們與中酸性花崗岩相伴生。
這個時期的礦床基本上是與中酸性岩體相關的金、多金屬、砷、鉬、鎢和錫礦床。
7)新生代成礦期:該成礦期各種熱液礦床最為發育,還有夕卡岩型鐵及多金屬礦床、碳酸岩的鉭-鈮礦床和黃鐵礦型礦床。銅、多金屬、鎢、鉬、銻和汞礦床分布較廣泛;有些地方見鐵、錫、砷、鈷礦床和金的顯示。
8)地台成礦期:該期內生成礦作用出現在前元古代地台的華力西期及中生代的構造岩漿活化帶。該階段形成了橄欖岩、輝長岩和鹼性岩3個火成岩組合,它們通常受大斷裂的控制,與橄欖岩的變種,即金伯利岩有關的是岩漿型金剛石礦床。與輝長岩類共生的是岩漿型銅-鎳硫化物礦床,以及岩漿期後的鐵及鉛-鋅礦床。與鹼性岩組合有關的是特有的碳酸岩和鈉長岩,富集有鉭、鈮礦物,以及熱液型金、鎢、鉬、螢石礦床。
(四)俄羅斯各成煤時代煤田分布概況
俄羅斯最早的成煤期為志留紀,但這一時代的煤無工業意義。
泥盆紀的煤是俄羅斯具工業意義的時代最早的煤,該期的煤田主要分布在伏爾加、烏拉爾西坡等地。
石炭紀的煤田主要分布在莫斯科近郊,西烏拉爾盆地、烏拉爾東坡、庫茲涅茨、米努辛斯克、通古斯盆地等地區。
二疊紀的煤田主要分布在庫茲涅茨、米努辛斯克、通古斯盆地等地,另在韃靼和濱海邊疆區也有一些小煤礦。
三疊紀煤田主要分布在烏拉爾東坡。
侏羅紀煤田在俄羅斯分布較廣,中侏羅世的煤田有東部西伯利亞(坎斯克-阿欽斯克,伊爾庫茨克,烏魯海姆,阿爾丹),外貝加爾等地。晚侏羅世的煤田分布在西伯利亞的連斯克和布列亞盆地,以及極地烏拉爾東坡。
白堊紀發育有雅庫特和遠東地區的大部分煤田,早白堊世的煤只產於連斯克和布列亞盆地。以早白堊世成煤為主,部分為晚白堊世成煤的煤田有茲良斯克、綏芬、蘇昌盆地以及阿卡加林煤礦。形成於晚白堊世的煤礦僅分布在薩哈林和堪察加等地。
第三紀煤礦分布於遠東、薩哈林和堪察加地區。
古生代煤盆地大部分在地槽的內部拗陷和邊緣拗陷。它們主要為濱海相煤系地層,具明顯的旋迴結構,有時為海陸交互相煤系地層。
中生代僅外貝加爾煤盆地產於疊加的基米里地槽邊緣和內部拗陷,成煤條件接近古生代成煤條件,其餘的中生代煤田形成於山間構造盆地,為陸相含煤岩系。
新生代除了遠東阿爾卑斯褶皺帶外,聚煤作用主要發生在地台條件。
(五)俄羅斯油氣盆地主要特徵
俄羅斯油氣盆地可以分為:地台平原凹陷盆地及邊緣拗陷(山前凹陷)盆地。
地台平原凹陷盆地按其基底結構特徵可分為:①前寒武紀基底的地台平原凹陷盆地;②古生代基底的地台平原凹陷。
俄羅斯發育前寒武紀基底的平原凹陷盆地為麥晉-卡馬盆地,盆地沉積的地層基本上是古生界。
發育古生代基底的地台盆地中沉積的地層是古生界-中生界,以廣闊的西西伯利亞盆地為代表。
與古生代褶皺山系有關的邊緣拗陷盆地,其中沉積的地層也常是古生界,這類盆地有伯朝拉-季曼盆地。
與新生代褶皺山系有關的邊緣拗陷盆地,其中沉積的地層也基本是新生界。這樣的盆地為西裏海盆地。
俄羅斯的成油時代從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俄羅斯主要由俄羅斯地台、西西伯利亞地塊、西伯利亞地塊等規模大而相對穩定的大地構造單元組成,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間內形成了許多古生代―中生代的大型聚油盆地,有的邊緣地區也形成了中—新生代的聚油拗陷盆地,其中有眾多規模可觀的油氣田,因而也蘊含了豐富的油氣資源。
J. 為什麼地圖上有兩個俄羅斯
恩!蘇聯解體了嘛!就那個小俄羅斯還屬於俄羅斯! 跟台灣差不多啊!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