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怎麼看俄羅斯核政策

怎麼看俄羅斯核政策

發布時間:2022-08-01 07:21:18

1. 6月2日普京批准俄羅斯核威懾政策!普京為何敢這么強硬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6月2日簽署了總統令,批准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且該命令於當日生效。一時間在世界上引起了一陣熱議,畢竟任何人都會談核色變,俄羅斯也不會沒有事情找事,在這樣的情況下,批准核威懾也是有一定原因和俄羅斯實力的。

2. 有人說從當今世界的情況來看,俄羅斯就是一個整天抱著核彈威脅全世界的流氓,你怎麼看

俄羅斯財政困窘,現在常規武器更新跟不上,所以只能依靠核武器進行戰略威懾,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國家安全面前,任何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
其實俄羅斯並沒有威脅世界,大家看得很清楚,俄羅斯一直處於守勢,北約東擴不斷擠壓它的生存空間,烏克蘭現在是其僅有的緩沖地帶,所以當西方策動烏克蘭顏色哥命時,俄羅斯反應激烈是在情理之中的,想想當年抗美援朝吧,中國對於逼近的威脅反應比俄羅斯火爆多了。
其實現在真正威脅世界提美國,它遠離歐亞大陸,所以把這些地區攪亂對於它的威脅不大,所以當敘利亞難民湧向歐洲時,歐洲各國對美國的敘的軍事行動非常反感,這也是美國不得不在敘收斂的主要原因。

3. 俄羅斯有承諾不先使用的核武器政策嗎

據了解,目前,只有中國與印度是世界上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
現在世界上共有8個國家成功試爆核武器,其中5個被《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視為「核武國家」:中、美、俄、英、法。目前有三個國家沒有簽署《不擴散武器條約》但也擁有核武器: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鮮,此外,以色列間接承認擁有核武。在這些國家中,對外承諾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有印度和中國。由於印度的核武器數量和質量並不高,中國作為五個最強核武器國家之一,對外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變得非常與眾不同。

在五個「合法的」核國家中,除中國始終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外,蘇聯曾於1982年首次宣布「承擔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義務」,而後又公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作為蘇聯核遺產的繼承者,俄羅斯在1993年11月公布的《俄聯邦軍事學說基本原則》中,卻放棄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並強調了先敵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4. 為什麼俄羅斯這么重視戰略核力量發展

因為俄羅斯拜葉律欽和普京所賜,已經變成了一個靠資源輸出過日子的二流國家
工業體系完蛋了,在常規武器方面更是無法跟上美帝的步伐
這意味著,在中小規模戰爭中毫無勝算
應對政策只有發展核武器,告訴對方,把我惹毛了,就是魚死網破

5. 俄羅斯對核的態度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由於經濟原因無法維持龐大的常規武器庫,只能祭出核武器,放棄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但是在面臨美國的時候,俄羅斯未必敢首先使用核武器,畢竟那可能招致世界毀滅,俄羅斯這么說也只是想嚇唬對手不要把他逼得太緊,也反映出他的無奈和無力。

6. 俄羅斯的核反擊政策是什麼是受到對方多少核武器攻擊,打過去多少還是能打過去多少打過去多少

俄羅斯的核政策是:當受到威脅是有必要首先使用核武器。
至於你說多少個核武器那就不得而知,十幾顆就夠了,對任何家來說(十幾顆核彈過去,大城市沒了,這個國家自然不就垮了么)

7. 參加模聯,請問俄羅斯對於核電站方面、核武器、核危機立場

在核電站方面,自從切爾諾貝利事件後,蘇俄對核電站的建設一直是小心謹慎,像新一代浮動核電站計劃,「烏拉爾」號情報偵察船改造計劃等,但由於冷戰結束所導致的俄羅斯經濟崩潰,這些項目都被放緩了,直到近幾年經濟轉好才得以繼續進行。而且大部分為民用核電站,只有少數為軍用核電站(當然,民用核電站也具備生產武器級核原料的能力)但是目前俄羅斯的核電站維護狀況不容樂觀,許多核電站由於年久失修,外殼脫落,堆芯裸露在空氣中,冷卻水得不到更換,燃料棒出現故障等問題時有發生,而俄政府的態度並不積極,導致外界對其核電站維護程度的深深憂慮。核武器方面,俄政府目前為了反制北約東擴和美在歐部署核武器,在波蘭和波羅的海沿岸部署了可裝載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和改進型「聖甲蟲」戰術地地彈道導彈,並恢復了中斷了十幾年的戰略轟炸機掛彈巡航,同時試射了一系列新型戰略導彈,表面了俄政府的強硬態度。核危機上,俄羅斯的立場也和冷戰時大同小異,主要是確保互相摧毀。因此,俄政府大方地公開了隱藏了數十年的末日系統「邊緣」(有的書譯作「圓周」)主要是為了保證核戰爭爆發,已方指揮部被摧毀,軍事力量被全殲時,仍能保證互相摧毀。當然,俄目前仍採取在核武器上類似我國「不開第一槍」的策略。畢竟一旦核戰爭爆發,對自己的國家而言是毀滅性的。甚至有滅國的可能,俄政府不可能不會考慮到這一點。(純手打,希望LZ給分!)

8. 俄羅斯在在什麼情況下會使用核武器

核武如果動用意味著俄羅斯有著亡國的危險。自普京上台後,俄羅斯的核武政策改為首先動用核武,假如無核國家與有核國家結盟,也將其視為核武國家。

9. 俄羅斯使用核武原則全面的!

俄軍事學說中早已清楚寫明,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動用核武器。這些特殊情況包括:1. 外敵動用核武、或生化武器進犯俄羅斯及其盟友、 2. 俄羅斯遭受常規武器侵犯且國家體制受到威脅。俄羅斯也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前提條件是俄國家體制受到威脅,比如有人侵佔了西伯利亞或遠東,或俄西部地區遭受侵略,俄國家的存在受到了威脅。核武器是避免大國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乃至全面戰爭的王牌。

10. 怎樣看待俄羅斯重振大國地位的前景

12月13日,俄羅斯總理普京高調宣布:未來10年(2011~2020),俄政府將為更新俄軍裝備計劃撥款20萬億盧布(約合6460億美元),用來打造一支現代化的新型軍隊,重點是戰略核部隊、防空系統、通信系統、情報系統、第五代戰機和海軍的發展。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尚未走出低谷,在不少國家大幅削減軍費,百姓紛紛捂緊錢袋過緊日子的情況下,俄羅斯宣布的一個如此龐大的強軍數字讓世界為之矚目。

執著強軍路線 重振大國地位
俄羅斯一直有以軍強國的傳統。無論是把俄國變成一個大兵營的沙俄,還是將國防建設處於一切工作首位的蘇聯,抑或是試圖通過強軍重振大國地位的俄聯邦,都在展示和實踐這一傳統。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猛然從超級大國的神壇上跌落下來,一時間找不到大國的自信和感覺,從某種意義上講,俄至今仍生活在蘇聯解體的痛苦之中,尤其在軍事上反差最大。軍事實力的差距使俄在面對北約東擴和美國的戰略擠壓中雖多次示強,但都以忍氣吞聲收場。美國《新聞周刊》曾指出:盡管俄羅斯有很多「好戰的言論」,但只是叫得響,而「手中只握有一個相當小的棍子」。
大國情結嚴重的俄羅斯人很難容忍國家在軍事上的羸弱,因此重振俄軍雄風幾乎是每一個俄羅斯人的願望。普京上台後更是奉行強軍路線,企圖通過重振「軍威」來提升「國威」。俄第一艘戰略核潛艇在建設時因經費困難舉步維艱,普京知道後「指示」:即使把克里姆林宮賣了,也要把「北風之神」造出來,此後便逐年增大軍費投入。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從2000年到2006年俄軍費增加了數倍,並從2007年以來多次增加預算外撥款。俄還專門制定《軍人社會保障綱要》,建立軍隊社會保障體系,吸引優秀人才加入軍隊,進而為強軍提供人才保障。這次重金強軍計劃則是俄恢復大國地位步伐加快的戰略舉措。
更新武器裝備 振興軍工綜合體
建設一支機動、高效、精良的現代化軍隊是俄不懈追求的目標。歷經近20年的調整改革,俄軍編制體制調整於今年12月1日完成,隨著軍隊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軍隊又重新成為優秀人才聚集的場所。戰鬥力生成的兩個核心要素之一的人員、編制體制已基本具備,而另一核心要素——武器裝備卻遠不能適應需要。
蘇聯解體後,俄軍裝備老化嚴重,伊萬諾夫任國防部部長時指出,俄軍現有武器的80%屬於過時裝備,因為沒有足夠的經費將先進的武器從「試驗場」搬到「訓練場」,軍隊已經老化,幾乎落伍了20年。在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俄參戰分隊仍在使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無線電台,使背電台的通信兵及其身邊的軍官成為車臣匪徒集中攻擊的目標。在俄格戰爭中,俄雖然擊敗了弱敵喬治亞,但這場短暫的沖突使俄軍裝備的老化問題暴露無遺。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持續5天的戰斗表明,軍隊現代化需全面展開,軍事硬體配套也需升級,武器裝備已成為制約部隊戰鬥力提高的瓶頸。俄計劃到2015年武器更新率達到30%、2020年達到70%,並全力打造新型洲際導彈、新型核攻擊潛艇和超級航空母艦,最終實現到2015年前後整體戰鬥力超過蘇聯的目標。
俄曾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國防工業體系,軍工科研水平一度享譽世界。蘇聯解體後,由於投入急劇下降,多數軍工企業用於科研和試驗設計的經費寥寥無幾,科研工作效率低下,新武器從研製到生產的周期從過去的5~10年延長到現在的10~20年,更嚴重的是軍工科研人才流失嚴重,致使許多科研項目因缺乏優秀科研人才幾近中斷,不僅不能按時完成外售合同,也影響了俄軍的現代化建設。在過去20年裡,約2/3的軍工企業破產。目前俄在信息技術、艦艇降噪和隱形技術等領域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落後10年左右,而且這一差距還在擴大。俄軍事專家安德烈指出:俄從蘇聯繼承的龐大軍工體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直接影響了俄軍的現代化進程。
俄軍事專家認為沒有軍工綜合體的振興就沒有俄軍的現代化,雖然軍事工業出現許多問題,但大都因為缺乏資金,只要資金到位,其完整的軍工體系不僅研發最新武器的實力是許多國家無法比擬的,而且還可以出口賺取利潤資助軍隊建設。基於此,俄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加大對核心軍工綜合體的投入和軍購額度,每年再由預算外從軍工企業利潤中提取經費投入軍隊,軍工綜合體反哺軍隊建設已初見成效。因此,俄政府重金強軍計劃也是希望通過實現軍隊現代化來達到推動國防工業現代化的雙重目的。
近年來,隨著俄經濟建設逐漸走向正規,加上國際油價猛漲,在過去的10年裡,俄經濟持續增長。俄羅斯政策中心主任多卡爾金認為,2017年前俄經濟有望進入世界前5強。經濟實力的增長使俄高調重金強軍成為可能。
俄重金強軍 影響非同一般
在過去10年中,俄多次增加投入,修改武器更新計劃,本次再撥巨款既是過去強軍計劃的延續,又是其再次修改武器更新計劃的體現。如果這些資金能夠到位並實現既定新計劃的話,它的影響會在多方面顯現。
第一,俄軍實力將得到大幅提升。根據計劃在未來10年內其戰略核部隊、防空系統、通信系統、情報系統、第五代戰機和海軍的發展將會得到質的提升。按照計劃,巨額撥款中的1/4用於海軍建設,海軍將會再增加8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並配備最新式「布拉瓦」導彈;增加兩支艦隊、6艘航母以及數十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屆時俄海軍將會在全球游弋,支撐俄的大國地位。同時第五代戰機、新型戰略轟炸機、遠程核導彈和洲際導彈等一批標志性的高精尖武器將會裝備俄軍,使俄軍的遠程作戰能力和威懾能力大幅提升。
第二,俄參與國際事務的主動性會越來越強。俄媒體普遍認為,在21世紀的政治舞台上,俄不應僅僅充當配角。作為傳統軍事強國,俄大國心態一直十分突出,雖然不能完全恢復甦聯時代的影響,但力爭與美國的有利對話地位依然是其不變的訴求。從歷史上看,俄參與國際事務的主動性是隨著軍事實力變化而改變的。軍事實力的增強將使俄在國際事務中更多地從後台走向前台,從被動走向主動。
第三,對待北約東擴上會越來越強硬。如果說過去俄在北約東擴問題上因實力所限慣用「口頭語言」,那麼未來在諸如北約東擴、中亞國家滲透以及維護俄核心利益等一系列問題上,隨著俄軍實力的大幅提升,俄羅斯會更多地選擇「肢體語言」。
第四,在軍火銷售上會加大力度。按照計劃,俄在未來10年內武器更新率將達到70%,這將淘汰大量舊裝備,俄勢必加大武器出口,以變「廢」為寶。同時俄花重金研製的新武器也需要出口賺錢,以轉嫁科研成本。本月21日,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問印度並簽署了價值300億美元的軍售合同,俄與印度合作研發第五代戰機,並將向印度提供第五代戰機,此舉僅是其軍售力度加大的一個重要開始。同時這也意味著俄與西方國家在軍火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盡管俄重振軍威的決心已經凸顯,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俄強軍計劃虎頭蛇尾的現象常有發生,面對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和宏偉的換裝計劃,其目標最終能否實現還需進一步觀察。

閱讀全文

與怎麼看俄羅斯核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