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的戰略核心力量有多少

俄羅斯的戰略核心力量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2-08-02 02:32:24

1. 俄羅斯海軍實力如何

俄羅斯海軍的數量還是挺龐大的,主力艦只有100艘,比中國多30多艘,另外就是俄羅斯的核潛艇非常厲害,僅次於美國,僅從字面上看俄羅斯海軍絕對是世界第二大實力的海軍,可就是這些艦艇絕大多數都是從前蘇聯遺留下來的老艦只,從前蘇聯解體到現在俄羅斯僅添加了極少數幾艘新艦艇。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也是著這樣的情況,飛機數量龐大,性能好,可惜也是前蘇聯遺留下來的,這幾十年來俄羅斯幾乎沒有新研製任何一款新機型,有的也是改裝以前的老機型來的。
困擾俄羅斯最大的還是錢,俄羅斯海軍嚴重缺錢,大多數軍艦常年不出港,堪稱宅男。所以俄羅斯海軍一出動就會驚動世界人的神經,畢竟這支海軍的力量曾經是活躍在全球的力量,與美歐海軍在全世界各大洋都正面的較量過。
這樣就可以大概了解,俄羅斯海軍確實很強大,數量上全球第二沒問題,質量上曾經也是全球第二,現在即使俄羅斯自稱第二也沒人敢說不。前蘇聯造的東西還就是好,這都解體幾十年了還是那麼有威力。俄羅斯海軍最大的威懾力就是平時很平靜不出港,一旦打起來毫不含糊絕對能把對手打疼,裝備雖老但實戰能力很強。

2. 俄羅斯軍事力量如此強大 為何還要投資3200億發展戰略核武器

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可以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根據全球軍力排行看出,俄羅斯軍事實力是一個恐怖級別的存在,世界上除了美國,沒有任何國家軍事實力可以預知抗衡。最近連續5年俄羅斯國防預算連續5年下滑,有媒體就宣稱俄羅斯俄羅斯軍事力量不在位居第二位,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用事實說話。

核潛艇

俄羅斯海軍現役核潛艇數量達到38艘。俄羅斯海軍目前擁有13艘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7艘巡航導彈核潛艇、18艘攻擊核潛艇。除此之外,俄羅斯海軍還有23艘常規動力潛艇,計算下來俄羅斯海軍,核潛艇數量佔62%,僅次於第一大國美國,並且俄羅斯戰略核打擊力量和美國海軍處於同一級別,別國無法企及。

空軍先進戰斗機

截止2015年俄羅斯三大軍種戰斗機總數為3351架,僅次於美國。其中戰略轟炸機,戰斗機,和高尖端攻擊機總數達到了1700架,並且俄羅斯先進戰斗機級別的圖―160、圖―95、圖―22M3總數超過200架,遠程打擊能力強大,據悉2017―2021年,俄羅斯海軍航空兵還將補充100架各型艦載機,機隊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核彈頭數量

根據全球核武器報告指出,俄羅斯現有核彈頭7290顆,位居世界第一,且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洲際導彈進行遠程發射,威力巨大,有很大的威懾作用,也是俄羅斯軍事力量如此強大的原因。

但是這些還不夠,俄羅斯近期提出了一個強大的國防發展計劃,計劃耗資3200億美元重點發展戰略核武器,原因有二:

繼續保持戰略核威懾

眾所周知,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直收到西方國家排擠,因此俄羅斯必須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來威懾西方國家,當今俄羅斯最大保障就是戰略核威懾。為了更好的使用時代的發展,提高各軍種的整體實力,俄羅斯需要提高陸軍和海軍的裝備和技術。特別是戰略核潛艇,遠程洲際導彈來增強自身的戰略核威懾,對西方國家保持戰略核威懾。

三位一體,力量之道

俄羅斯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由陸基、海基、空基組成。不僅如此,俄羅斯戰略核武器現代化水平超過美國達到60%.

陸基戰略核力量是俄「三位一體」核戰略的中流砥柱。這不僅是由陸基部署的運載工具數量和核彈頭數的優勢決定的,而且也是由其高度的戰備水平、全天候執行任務的能力及作戰指揮穩定決定的。

海基戰略核力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由於擁有較好的機動性、隱蔽性和突襲能力,海基核力量歷來被視為可靠的核反擊手段。

空基戰略核力量的發展重在固本培元。固本體現在對空中作戰平台重建和現代化升級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戰略核力量在俄羅斯戰略中還將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一言以蔽之:不求霸權,不止安全。

3. 俄羅斯武裝力量由哪幾部分組成

俄羅斯武裝力量由陸軍、海軍、空天軍組成。相關介紹具體如下:

1、陸軍:陸軍為俄軍中規模最大的軍種,其前身為解體後的蘇聯陸軍駐俄部隊。主要任務是殲滅敵方作戰集團,奪占敵方占據的領土、某一區域或防線,火力打擊敵方防禦縱深,擊退敵方縱深發展的進攻及實施的大規模空降。

2、海軍:成立於1696年7月1日,是一支歷史悠久的部隊,其背景可上溯至彼得大帝時代,現有部隊建立於前蘇聯海軍的基礎之上,其主力裝備包括一艘1143.5-6型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1144型巡洋艦(基洛夫級巡洋艦);

1155型反潛艦(無畏級驅逐艦)、956型驅逐艦(現代級驅逐艦)、20380型護衛艦(守護級護衛艦)、955型戰略核潛艇(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蘇-33戰斗機、卡-28直升機等。其兵種除海軍之外,還轄有俄羅斯聯邦海軍步兵部隊(海軍陸戰隊)、俄羅斯海軍航空兵。

3、空天軍:俄羅斯聯邦空天軍由空軍、空天防禦部隊和太空軍三大部分組成,兵力約為430000人(2015年數據),主力裝備包括:蘇-35戰斗機、蘇-27戰斗機、蘇-34戰斗轟炸機、圖-95轟炸機、圖-160轟炸機等。

(3)俄羅斯的戰略核心力量有多少擴展閱讀:

俄羅斯武裝力量軍區構成:

俄軍共有4大軍區,並與此相適應地設有4大聯合戰略司令部。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在2010年9月21日簽署《關於俄羅斯聯邦軍事行政劃分》的指令,要求俄武裝力量在2010年12月1日前組建4大軍區,以替代原先的6大軍區。

9月1日起,在列寧格勒軍區和莫斯科軍區的基礎上組建西部軍區,北高加索軍區基礎上組建南部軍區,在伏爾加河沿岸-烏拉爾軍區和西伯利亞軍區西部基礎上組建中央軍區,在西伯利亞軍區東部和遠東軍區基礎上組建東部軍區。

同時,將精減軍隊指揮層級和採用新型指揮系統,原先的「軍區—集團軍—師—團」四級指揮層次被減到了三級,即「聯合戰略司令部—戰役司令部和旅」。

4. 俄羅斯三位一體核力量中佔比重最大的是

俄羅斯三位一體核力量中佔比重最大的是陸基導彈。

據俄國防部資料統計,截至2015年1月,俄戰略核力量編成內共有499枚運載工具(發射架),可攜帶核彈約1900枚。

其中,60%為陸基核力量,包括305個導彈發射裝置,可攜帶1166枚彈頭,納入戰略導彈兵編成。

海基戰略核力量占總數的26%,包括11艘戰略核潛艇上的128枚導彈發射架,可攜帶核彈頭502枚,隸屬於海軍編成,部署於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

空基戰略核力量佔24%左右,包括66架戰略轟炸機,可攜帶近400枚核彈頭。

所謂核力量的三位一體就是所謂的三位一體必須是同時具有從海洋、陸地和空中投送戰略核武器的能力。具備三位一體的國家目前只有俄羅斯和美國。

(4)俄羅斯的戰略核心力量有多少擴展閱讀:

俄羅斯軍隊2019年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核三位一體」的作戰潛力。

洲際彈道導彈,全力打造核威懾之基。

根據俄軍核力量作戰使用理論,俄制定了「迎擊」「回擊-迎擊」「回擊」3種核報復方案。所謂「迎擊」,就是先敵突擊,即在確認敵方准備或已經向己方發射核導彈後立即發射導彈實施報復,敵我導彈幾乎同時發射。

所謂「回擊-迎擊」,是指在敵方核導彈已在途中但還未擊中己方目標時向敵發射導彈;所謂「回擊」,是指敵方核導彈已經擊中目標後,利用倖存下來的核導彈向敵實施報復。這一理論也是俄軍無論如何改革,始終將陸基戰略核力量作為一個獨立軍種或兵種來建設的重要原因。

戰略核潛艇,二次核打擊的「水下猛獸」。

為縮小同美國的差距,俄致力於研製新型戰略核潛艇。經過長期的研製、試驗、定型,俄最終決定生產由「紅寶石」中央設計局研製的「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

第一艘「多爾戈魯基」號已於2012年底服役,列裝北方艦隊。第二艘「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和第三艘「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也於2014年列裝。俄計劃在2020年前列裝8艘該級潛艇。

戰略轟炸機,空中突擊力量日趨活躍。

在俄「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體系中,其空基戰略核力量可以用「穩定」和「活躍」兩個詞來形容。所謂「穩定」是指戰略轟炸機的型號和數量及編成等相對穩定。目前一直保持在圖-95和圖-160兩種型號,數量也沒有大的變化,分別為55架和11架。

編成仍包括兩個遠程航空兵基地,分別部署在俄中部薩拉托夫州和遠東地區的阿穆爾州。關於是否研製性能更好的現代化戰略轟炸機,俄高層一直沒有達成共識。

因此,俄目前在武器裝備上只是對已有戰略轟炸機進行現代化改造升級。至於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的戰術技術指標等問題,目前還在討論中。

5. 作為陸軍大國,俄羅斯陸軍究竟有多強大

俄羅斯的陸軍比歐洲國家強很多。

根據冷戰計劃,俄羅斯甚至可以在一周內直接從祖國向敦刻爾克前進。盡管俄羅斯沒有如此強大的打擊能力,但它仍然可以對歐洲承擔沉重的代價。近年來,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正在恢復。隨著俄羅斯的揭幕戰和一系列先進裝備的建立,其軍事實力無疑已經達到了歐洲發端的地步。隨著新的歐洲司令部的建立和道路建設的完成,兩大集團的對抗即將重新開始。

6.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有多強大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全世界屬於第一梯隊,僅次於美國。它並沒有因為蘇聯解體而步步衰落,他正在重新復甦,其實力不可低估。

俄聯邦武裝力量直接繼承蘇聯,總兵力高達102.7萬人,此外還有200萬人的後備兵力。以總統作為最高統帥,通過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實施作戰指揮。其中,陸軍25萬人,駐扎在東南中西四個軍區。陸軍現代化水平含量很高,裝備有T-90,T-14等先進坦克和各式直升機。俄軍的坦克既有蘇聯時代的T-72B3作為主力,也有T-90這樣的第三代坦克,T-90在敘利亞戰場證明了自己的作戰能力完全不輸西方同行。而T-14阿瑪塔則是全新的一代的四代坦克,信息化程度極高。俄軍還有先進的T-15步兵戰車,卡-52,米-24等型號的直升機,可以說,在硬體上,俄軍條件很不錯。

(俄海軍艦艇)

俄羅斯在反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從1995年恐怖主義活動猖獗,到現在把恐怖分子趕入國外,基本消滅了國內恐怖主義活動。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之強,是無可置疑的

7. 俄羅斯經濟力量怎樣

[摘要] 冷戰後世界格局變化的重要動因就是蘇聯的解體和俄羅斯綜合國力的衰落, 而未來
國際戰略格局的發展走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著俄羅斯綜合國力變化的影響。因而客觀冷
靜地考察俄羅斯綜合國力的現狀及其前景, 不僅是分析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影響的重要
前提, 也是判定當前國際戰略格局及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條件。

俄羅斯的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維持生存與發展的總體能力, 是由資源力、經濟活動
力、宏觀調控能力、對外經濟影響力、社會發展力、外交力、軍事力等多種要素組成的巨系
統。在這一系統中, 既有屬於物質領域的諸多「 硬因素」 , 也有屬於精神領域的諸多「 軟因
素」 , 各種因素相互滲透、交叉、影響, 共同有機地構成了綜合國力。綜合國力概念所具有
的綜合性、概括性、戰略性、科學性和實用性使其成為判斷國家興衰沉浮、分析國際格局變
化、制定國家戰略方針的重要標尺, 因而自綜合國力的概念提出以來, 它就成為國際關系
特別是國際戰略研究的重點。

一、 基本國力
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國,是曾在近半個世紀中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兩個世界超級大國之一。俄羅斯地跨歐亞,是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具有相當強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擁有一支世界上唯一可與美國抗衡的軍事力量,在國際事務中具有相當的影響。但由於近年來俄經濟形勢不佳且短期內難以扭轉,因而其綜合國力與前蘇聯已不可同日而語。
俄羅斯國土面積1707.54萬平方公里,占原蘇聯領土面積的76%,居世界第一位。俄地跨歐亞大陸,東臨太平洋,西達波羅的海,北瀕北冰洋。東西長1萬公里,南北寬5千公里,海岸線長3.38萬公里。
俄羅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種類多,儲量大,自給程度高。其資源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21%,其中石油儲量佔40%、天然氣佔45%、鐵礦石佔44%、煤佔30%。按1994年世界價格計算,俄礦產資源預測儲量的潛在價值估計達140萬億美元,探明儲量價值為28.6萬億美元,其中70%為燃料動力資源,15%為非礦石資源,13%為黑色和有色金屬資源,1.3%為稀有金屬、貴金屬及金鋼石資源。
由於經濟形勢惡化等原因,近年來俄羅斯人口出現惡化趨勢。截至2000年12月1日,俄羅斯人口總數為1.449億,比1999年初減少67.8萬人(1)。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預測,15年後俄羅斯總人口將減少1100萬人,約達1.34億。而到21世紀中期,俄羅斯的人口可能減少到1.21億。除人口絕對減少之外,俄羅斯的人口結構也將趨於惡化,到2015年,俄羅斯的從業人口將只有目前的一半。(2)
俄羅斯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其軍事工業規模龐大、生產能力強,是除美國外唯一能自行研製和生產各種戰略武器和常規武器的國家。俄羅斯武裝力量現役部隊編制為120萬人,實有115.9萬人(含20萬名國防部人員及其直屬部隊)。其中戰略火箭軍17萬人,陸軍42萬人,空軍21萬人,海軍18萬人。俄羅斯戰略核力量擁有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34艘,戰略轟炸機66架,洲際導彈820枚。俄陸軍裝備主戰坦克5531輛(另外在烏拉爾山以東還儲存坦克1.1萬輛)、步兵戰車6594輛、裝甲輸送車3245輛、牽引火炮1956門、自行火炮2573門、各型直升機約2300架。海軍裝備攻擊潛艇71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22艘、護衛艦13艘、導彈快艇55艘。空軍裝備作戰飛機1775架。防空軍裝備作戰飛機2989架,地空導彈2350部。今年1月16日,普京批准《2001年至2005年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建設與發展計劃》和《2001-2010年國家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發展綱要》,俄新一輪軍事改革正式啟動。此次軍事改革主要內容包括:調整軍兵種結構;減少軍區數量,恢復陸軍總司令部建制,理順指揮關系;裁減編制編制員額,走質量建軍之路。預計到2005年,俄軍總兵力將保持在80萬人,由陸海空三大軍種和戰略火箭軍、空降兵和航天兵三個獨立兵種組成。
經濟增長率是引起綜合國力值變化最明顯的因素,而過去十年俄綜合國力下降最直接的體現和最主要原因也就是經濟全面滑坡。據專家根據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的資料推算,1991-2000年俄國內生產下降了36%左右,其中工業產值下降45.7%,農業產值下降38.8%,固定資本投資下降74%,居民的實際收入下降了51.6%。俄產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低下。據普京自己說,除原料動力部門外,俄其他行業的勞動生產力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許多,至少"比美國低20-24%"。(3)
但另一方面,俄經濟基礎雄厚,部門齊全,潛力巨大。自1999年下半年起,俄經濟形勢開始出現好轉,當年GDP增長3.2%。2000年俄經濟形勢良好,國內生產總值達70630億盧布(約2508億美元)。GDP同比增長7.6%,工業產值增長9%,農業產值增長5%。2000年俄外貿總額達1028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外貿順差達690億美元。據世界各主要金融機構和分析中心對2000年世界經濟發展的測評,俄已躋身2000年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10國之列。
俄羅斯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它在許多大規模開發的科技領域中居於世界前列,科技創新能力、獨立科研與生產能力都很強。但社會轉軌所帶來的消極後果使俄羅斯的科研也陷入困難當中,其突出的表現就是科研經費缺乏、人才流失嚴重。1997年,世界上最大的300家跨國公司曾為科研投入2160億美元,1998年增加到2400億美元,而俄只有5%的企業在投資科研。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俄出口的高科技含量的商品所佔比例尚不足1%,而美國佔了36%,日本為30%。(4)俄羅斯的人才流失可以分為內流和外流。內流主要是流向國內商業企業、合資企業等;外流主要是指科技人員移居國外。自1990年以來,俄已有1.6萬多名科學家到外國定居,俄羅斯100名在世界享有盛譽的科學家中已有一半外流。俄勞動和社會發展部副部長莫斯卡維娜認為人才流失使俄每年損失600-700億美元。

二、 綜合國力排行榜中的俄羅斯
21世紀將是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紀,而國際競爭將在更大程度上表現在綜合國力的較量上。因而各國在世界綜合國力排行榜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它們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解體10年來,俄羅斯在世界綜合國力排行榜中的位置迅速下降,普京甚至慨嘆俄羅斯有"淪為二、三流國家的危險"。 一系列權威統計資料表明,俄羅斯的GDP、人均GDP等關鍵性經濟指標在世界排名中被甩在後面,單純從經濟實力而言,俄已經淪為一個二流國家。在1998年的世界人均GDP和競爭力排名中,俄羅斯分別只佔第48位和第59位,被列為第三類國家。1999年世界GDP構成中,俄僅佔1.9%,約為美國的1/10;出口份額中,俄僅佔1.2%,列第19位。1997年聯合國對"人類發展潛力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在參評的174個國家中,俄位居第71名。
不能否認,經濟衰退引發了俄羅斯綜合國力的下降。但同時也不能不看到,在俄羅斯綜合國力的巨系統中,資源力、外交力、軍事力等要素仍保持著世界先進水平。各國專家根據不同的綜合國力評估標准和計算方式對俄羅斯的綜合國力進行了評估,結果盡管有所差異,但相同的結論是俄羅斯盡管經濟實力下降,但其綜合國力仍然保持在世界十強之內。
《各國綜合國力排行榜》的作者在"綜合國力=資源力×(經濟力+科技力+軍事力)×(政治力+文教力+外交力)"公式的基礎上,運用定量的計算分析方法、定性的專家評定方法以及逐一對比的模擬方法,得出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排行榜。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綜合國力課題組的專家們在確立綜合國力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利用層次分析法,並結合專家調查、回歸分析、神經網路、聚類分析等方法對大國綜合國力進行評估,得出的七大國綜合國力排序是美、日、法、英、德、俄、中。在經濟因素七國排序中,俄羅斯位居末位;在科教因素排序中,俄羅斯倒數第二;在軍事因素排序中,俄羅斯僅次於美國;在資源因素排序中,俄羅斯則高居榜首。
俄羅斯綜合國力的發展趨勢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綜合國力巨系統內各要素的變化。目前俄羅斯綜合國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經濟的衰退和體制轉軌所造成的政治力的下降,因而能否克服經濟衰退並實現穩定增長、能否結束政治失序狀態並構築起高效廉明的管理體制是俄羅斯未來綜合國力變化的關鍵性因素。繼1999年俄羅斯經濟停止下滑並出現恢復性增長至今,俄經濟一直保持增長勢頭。據最新統計資料,今年上半年俄羅斯GDP同比增長5.4%,工業生產增長5.5%。普京執政後,將振興經濟作為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務,提出今年10年內GDP年均增長速度不低於5%,至2010年GDP增長約1.5倍的目標。但俄目前的經濟增長還十分脆弱,能否完成預期目標受到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的雙重製約。在政治改革方面,普京上台後也邁出了改革聯邦體系、政黨體系、打擊財閥干政、維護中央權威等重要步伐。但高效管理體制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俄羅斯政治力的加強也非一日之功。 第二個因素是綜合國力結構的變化。綜合國力結構是指各要素在綜合國力構成過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排列與配置,是綜合國力內部諸構成要素的組織體系。綜合國力結構制約和規定著綜合國力結構的功能,只有結構配置才能使要素形成有機的立體組合,即綜合國力復雜集成的大系統。21世紀各國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知識經濟的背景下進行的,在這場競爭中,資源力、軍事力等"硬"要素的影響將呈下降趨勢,而政治力、科教力、組織力等"軟"要求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俄羅斯能否在這些"軟"要素的發展上取得突破是影響其綜合國力變化的重要因素。

三、俄羅斯綜合國力發展趨勢
俄羅斯綜合國力的發展趨勢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綜合國力巨系統內
各要素的變化。目前俄綜合國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經濟的衰退和體制轉軌所造成的政治
力的下降, 因而能否克服經濟衰退並實現穩定增長、能否結束政治失序狀態並構築起高效
廉明的管理體制, 是俄羅斯未來綜合國力變化的關鍵性因素。繼年經濟停止下滑並
出現恢復性增長至今, 俄經濟一直保持增長勢頭。據俄國家統計委員會最新公布的數字,
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 工、農業產值分別增長了和, 糧食產
量達萬噸, 是俄獨立以來最好的收成。年俄財政狀況良好, 實現財政盈餘印
億盧布美元約合盧布。在按時償還外債多億美元的情況下, 黃金外匯儲備
依然達到億美元, 比年初增加以上。通脹率由降至。普京執政
後, 將振興經濟作為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務, 提出今後年內年均增長速度不低於
, 至年約增長倍的目標。但俄目前的經濟增長還十分脆弱, 能否完成預
期目標受到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的雙重製約。在政治改革方面, 普京上台後也邁出了改
革聯邦體系、政黨體系、打擊財閥干政、維護中央權威等重要步伐。但高效管理體制的建
立不可能一跳而就, 政治力的加強也非一日之功。
第二個因素是綜合國力結構的變化。綜合國力結構是指各要素在綜合國力構成過程
中所形成的不同排列與配置, 是綜合國力內部諸構成要素的組織體系。綜合國力結構制
約和規定著綜合國力結構的功能, 只有結構配置才能使要素形成有機的立體組合, 即綜合
國力復雜集成的大系統。世紀各國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
經濟的背景下進行的, 在這場競爭中, 資源力、軍事力等「 硬」要素的影響將呈下降趨勢, 而
政治力、科教力、組織力等「 軟」要素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俄羅斯能否在這些「 軟」要素
的發展上取得突破是影響其綜合國力變化的重要因素。
未來巧年是決定世紀國際戰略格局的重要時期, 也將是各國展開激烈的綜合國
力競爭的重要時期。俄羅斯綜合國力的發展既顯現出希望的曙光, 也面臨著諸多制約與
挑戰, 它的走向值得長期關注。

參考文獻

(1)Демографичэ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России 2000
(2)государственый комитет РФ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
(3) 弗拉基米爾•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羅斯》, 俄羅斯《獨立報》1999年12月30日
(4) 《普京說俄科學技術領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行全面改革》, 俄通社一塔斯社莫斯科2000年2月8日電
慶功扎布

8. 俄羅斯是當今世界軍事強國之一總兵力達多少萬人

先回答問題:
俄羅斯:總兵力120萬、陸軍26萬、海軍19萬、空軍18.8萬

以下是順帶的很多人都關注的;中、美、俄的軍力對比
目前多數的研究機構都認為其綜合國力(以經濟力、軍事力、外交力、文化軟勢力為主要因素)位居世界前五位之內,其軍事則以毫不質疑之實力位居世界第二位,具體軍力比較為:(1)核彈力量,美國6600枚;俄羅斯6300枚;法國500枚;中國450枚;英國380枚;(2)坦克和裝甲車數量方面,美國2.6萬輛和4.4萬輛;俄羅斯2.2萬輛和3.6萬輛;中國1.9萬輛和3萬輛;(3)戰斗機和直升機數量:美國2800架和3500架;俄羅斯2500架和3000架;中國1750架和1250架;(4)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數量,美國281艘和92艘;俄羅斯310艘和42艘;中國315艘和85艘(5)。武裝力量人數,中國230萬、美國145萬、印度133萬;俄羅斯120萬。

各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

美國:6600枚;

俄羅斯:6300枚;

中國:450枚;



各國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數量

美國:2.6萬輛和4.4萬輛;

俄羅斯:2.2萬輛和3.6萬輛;

中國:1.9萬輛和3萬輛;


各國裝備的戰斗機和直升機數量

美國:2800架和3500架;

俄羅斯:2500架和3000架;

中國:1750架和1250架;


各國裝備的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數量

美國:281艘和92艘;

俄羅斯:310艘和42艘;

中國:315艘和85艘;
美國海軍共裝備有12艘大型航空母艦,俄羅斯海軍擁有一艘中型航母。根據俄羅斯最新公布的海軍發展戰略,俄將在今後15年內再建造兩艘新型航母。


各國武裝力量人數對比(四組數字分別表示總兵力和陸、海、空軍人數)

中國:230萬、160萬、40萬、25.5萬;

美國:145萬、51萬、37.9萬、37.6萬;

俄羅斯:120萬、26萬、19萬、18.8萬

9. 如何評價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你有何見解

俄羅斯是一個相當偏科的國家,明明經濟水平相當一般,但軍事實力卻不容小覷。

規模非常龐大

根據全球火力指數給出的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當前的軍事力量規模非常龐大。比如在兵力人數方面,俄羅斯當前各武裝力量的總兵力達到了135萬人,其中包括現役正規部隊約85萬人,預備役部隊約25萬人,以及其他准軍事武裝力量約25萬人。

眾所周知,分析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不能只看紙面上的這點軍事力量,更要觀察其戰爭潛力。蘇聯當初之所以能夠壓服歐羅巴,硬鋼美利堅,憑借的就是這深厚的戰爭潛力。

俄羅斯作為蘇聯的頭號繼承者,在蘇聯解體時,分到了大部分的家產,自然也就繼承到了蘇聯那大部分的戰爭潛力。其除了蘇聯那規模龐大的軍事力量以外,還有著大量的軍工企業以及豐富的戰略資源。這些東西,同樣算上俄羅斯軍事實力的一部分。

當然,最後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俄羅斯的核武力量。俄羅斯乃是當今世界上頂尖的核大國,其不僅擁有規模龐大的核武庫,更具備了「核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

所謂「核三位一體」,就是指能夠在空中、陸地以及海裡面三個方位,對全球范圍內的任何目標,進行戰略核打擊。簡單來講就是空中得有遠程戰略轟炸機、陸地上有洲際導彈、海洋中則是要有戰略核潛艇。就目前而言,「三位一體」乃是最強大的攻擊手段,基本無解。而具備這一能力的國家並不多,全球僅兩個而已,俄羅斯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這是俄羅斯的殺手鐧,是其屹立於列國之巔最大的底牌。不誇張地講,只要有著這張底牌在,誰想要對付俄羅斯就得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承受得起蘑菇洗地的後果。

所以,客觀來講,俄羅斯當前的軍事力量縮水嚴重,遠不如蘇聯時代那般強大,但仍舊是當今世界的頂尖存在,不可小覷。不誇張地講,當今世界除了咱們和老美,其他過來都只能被吊打。

不過俄羅斯的短板也很明顯,那就是經濟。相對孱弱的經濟實力,使得俄羅斯在面對戰爭時處處受制。或許在正面戰斗中,俄羅斯能夠做到所向披靡。但人家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手段對其進行打擊。比如斷絕貿易往來,凍結海外資產,阻斷資源通道等等。

眾所周知,俄羅斯的經濟是「加油站」經濟,以能源礦產等大宗商品出口為主,國內市場並不繁華。一旦遭受以上這些手段,國內經濟勢必會受到影響,甚至於趨於崩潰。而一個國家如果經濟垮了,軍事上再強大那也無濟於事。畢竟連飯都快吃不起了,哪還有力氣打架。屆時可能無需別人動手,俄羅斯自己就先垮了,如同昔日的蘇聯那般。

所以,經濟這東西真的很重要。一個國家想要強大,不僅拳頭要硬,錢包也得要鼓。否則在面對經濟制裁時,就會被別人「溫水煮青蛙」,毫無還手之力啊。

10. 俄軍的軍事戰略與實力

軍事戰略

由於俄國防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俄軍事戰略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但俄羅斯與美國不同,不給自己的軍事戰略公開命名。從俄羅斯官方文件和軍政領導人講話中提出的俄奉行「核遏制」政策、「現實遏制原則」、「確保遏制」等戰略概念看,當前俄羅斯軍事戰略的實質是「核遏制」戰略,或「加強核遏制」的戰略。

90年代中期,俄羅斯軍事戰略已基本完成了從超級大國軍事戰略向歐亞大國軍事戰略的轉變,明確了作為世界大國之一的俄羅斯擁有全球利益、地區利益和本國利益,而美國和北約集團在這三個利益層次上都對俄羅斯構成實質性威脅,所以遏制北約東擴成為俄羅斯新軍事戰略的主要內容,而核遏制則是俄羅斯新軍事戰略的核心。俄羅斯新軍事戰略改變了前蘇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多次強調一旦外來侵略由地區性沖突擴大為大規模戰爭,俄羅斯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對敵軍事目標實施解除武裝的打擊。

為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應對安全領域出現的新威脅,俄軍加快了轉型改革的步伐,積極將現行的只涉及軍事安全的軍事學說修訂為涵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信息、心理等內容的新軍事學說,將核武器條件下的大兵團機械化作戰理論調整更新為核威懾條件下的現代戰爭理論。

陸軍實力

陸軍總司令部在莫斯科,現任總司令尼古拉•科爾米利采夫大將,總人數約32.2萬人,陸軍兵種構成有摩托化步兵、坦克兵、火箭兵和炮兵、武裝力量防空兵,特種部隊構成有汽車兵、偵察兵、通信兵、無線電電子戰部隊、核生化防護部隊(三防兵)、後勤警衛部隊、技術保障部隊。擁有2.28萬輛主戰坦克,其中包括9000輛T-72型坦克和5000輛T-80型坦克。戰斗裝甲車15000輛。2004年俄陸軍在時隔10年後首次補充了30輛T-90型坦克,2005年再補充91輛這種型號的坦克。2006年計劃采購31輛。

陸軍坦克有9000輛超期服役,需要大修,許多已不能修復,只能用於提供零配件。

目前俄軍裝甲車和坦克老化現象非常嚴重,每年被自然淘汰的坦克約為250輛到300輛。為此,俄有關企業必須擴大生產,其中包括擴大T-90型坦克以及TR-90、MP-3和MP-4型裝甲運輸車的產量。

由俄羅斯烏拉爾車輛製造廠在T-72型坦克基礎上改裝的一種新型裝甲車將在2005年裝備俄陸軍。這種裝甲車可以與坦克並肩作戰。

俄聯邦武裝力量陸軍組織現有6個軍區,有9個集團軍、1個軍、加強區、軍事機關、企業、組織、中央直屬部隊。
空軍實力

空軍司令部在莫斯科郊外「霞光」鎮,現任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夫大將,18.64萬人,主要構成如下:莫斯科地區空軍和防空戰役戰略司令部、8個戰役軍團(集團軍)、約20個戰役戰術兵團(師和軍)。

空軍部隊在俄羅斯全境部署,約6000架各型現役戰斗機、運輸機和直升機,其中有14架圖-160戰略轟炸機、63架圖-95戰略轟炸機、116架圖-22遠程轟炸機、392架蘇-27殲擊機、256架米格-31殲擊機、255架米格-29殲擊機、235架蘇-25強擊機、371架蘇-24戰斗轟炸機、144架蘇-24偵察機、36架米格-29殲擊/教練機,51架蘇-24戰斗/教練機,25架蘇-25戰斗/教練機,11架蘇-27戰斗/教練機,840架米-24和米-8直升機,共有25個裝備С-300ПМ、С-300ПСC防空導彈系統的防空導彈團、旅。

空軍共有13000名飛行員。

2004年至2006年空軍將接收24架蘇-27SM戰斗機(1個飛行團)。

2006年至2010年將接收24架蘇-34第四代戰斗轟炸機,以替代現有10個團的蘇-24戰斗轟炸機。

2006年開始列裝米-28N武裝直升機及圖-160戰略轟炸機。
海軍實力

海軍司令部在莫斯科,現任總司令弗拉基米爾•庫羅耶多夫海軍元帥,由4個艦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裏海區艦隊構成。

海軍現役16萬人,文職人員12萬人。擁有各類艦艇287艘:潛艇61艘(戰略核潛艇16艘,多用途核潛艇20艘,多用途柴電潛艇25艘),大型水面艦艇146艘(航母1艘,遠洋艦70艘,掃雷艦40艘,登陸艦35艘),小型水面艦艇80艘。作戰飛機300架。2005年海軍將裝備2艘第4代戰略核潛艇。

著眼打贏「第六代戰爭」的俄羅斯海軍,制訂了合理的裝備發展策略,明確了裝備研發重點,對現有裝備進行了大面積的改進和延壽工作,努力提高主戰裝備的整體性能。根據《俄聯邦海軍未來10年發展綱要》,俄羅斯將加緊研製和建造具有超前性的作戰艦艇和保障船隻,設計並生產裝備精確突擊武器和反潛武器、有效的自衛兵器、多用途航空兵器、能納入艦艇本身和艦群自動化指揮統一網路的多用途水面艦艇。

現階段俄將優先建造適合於近海航行的輕型護衛艦,下一階段將著手建造能夠實施遠洋作戰的大型護衛艦。目前正在建造的兩艘輕型護衛艦將配備反艦、反潛和防空等現代化武器系統,並使用新技術加強艦艇的隱蔽性,預計到2020年左右,俄羅斯將擁有一支包括300至320艘現代化作戰艦艇的海軍。

大力加強信息系統建設,重點發展全球和區域指揮系統,努力提高海軍的指揮與控制能力。繼續發展成像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預警衛星和海洋監視衛星等,進行大范圍的偵察和監視,進一步發展指揮和通信器材,提高通信的效能、可靠性、隱蔽性和穩固性,使通信職能和武器控制職能合為一體。

俄海軍將於2010年前建成全球性水上、水下和空中衛星監測系統。該系統的第一個地區性分系統已於2003年8月在俄太平洋艦隊舉行遠東大演習時投入使用。目前,俄海軍北方艦隊正在安裝這套衛星監測系統。不久,相關設備將陸續在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裏海分艦隊安裝。這一系統將使俄海軍戰鬥力提高50%以上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的戰略核心力量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