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國土面積那麼大,為什麼國家人口反而越來越少
作為我們的陸上鄰國,俄羅斯是世界中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而我國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的國家卻也僅僅只有俄羅斯面積的接近一半,但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卻只有1.5億的人口總量。造成俄羅斯人多地少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歷史原因,地理原因以及家庭觀念不同。
綜上所述,俄羅斯人多地廣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㈡ 世界唯一被滅族的大國皇室家族是誰
不管是哪個王朝的末代,都是處處悲涼的,悲涼的不僅僅有百姓,還有末代的王室,新君主不會讓一個亡國的君主有什麼好的下場,就算沒有殺死他也不會讓曾經是君主的人有什麼自由平等的權力,殺死或囚禁,就是末代君主最好的待遇了。
他不斷的征戰,讓沙俄百姓非常窮困備受剝削。但是尼古拉二世堅持自己的看法,不斷參與戰爭,後來日俄戰爭戰敗,然後一戰沙俄再次慘敗,兩次的戰敗引發了俄羅斯的十月革命,革命後,蘇聯先是直接囚禁沙皇一家,剝奪其一切的財產,然後瘋狂的折磨已經囚禁起來的一家人,到了1918年蘇聯肅反委員會,在俄羅斯的也卡捷琳堡,將沙皇一家6口,秘密處決,現在後世再也沒有他們的後人,真真正正的被滅了一族。
㈢ 拔都西征俄羅斯結束後,其它各系宗王為什麼都要回到中國,只有術赤的後裔願留在東歐
我,指定我的孫子拔都為蒙古大軍的統帥,要他去征服世界,直到最後的海洋,直到蒙古馬蹄能夠踏到之處。到那時,瘟疫、飢餓和旱災就會停止,普世和平就會降臨!
——成吉思汗
我們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我們挾著死亡,把雷電擲向各個民族、每個地方。
——蒙古古代民歌
米開勒王在覲見拔都汗時說,向您鞠躬,拔都汗陛下…不…沙皇陛下,是上帝,他委派您成為這個世界新的主宰……」
——《諾伏哥羅德編年史》,1242年條目
帝國大汗窩闊台頒布詔書:「我聽說那裡的人剛強,一怒而持械而起,所以派你們去打他們。我與哥哥商量著,哥哥贊同了,如今派各家的長子去那裡。長子出征,其勢大呵!」
這就是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台大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正文】
蒙古滅金戰爭結束後,窩闊台大汗在中原和中亞建立了鞏固的統治。也兒的石河以西、烏拉爾河以東之地為蒙古的征服地區,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領土。
但是,烏拉爾河以西的欽察、斡羅斯等還未平定。
元太宗七年(1235年),窩闊台召集忽里勒台,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斯等未服諸國。居住在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欽察部首領忽魯速蠻懼怕蒙古軍,已先遣使納款,蒙古軍至,准備投降。
惟居住在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首領八赤蠻堅決抗戰。斡羅斯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諸公國,各自為政,不聽大公號令,德、意、奧諸國捲入十字軍東征。歐洲形勢對蒙古西征有利。
拔都西征序曲——俄羅斯
八年春,成吉思汗長子術赤長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長子拜答兒、三子窩闊台長子貴由、四子拖雷長子蒙哥各統本王室軍,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亦分遣長子從征,以拔都為統帥,速不台副之,共15萬大軍,自各地出發,秋季抵伏爾加河東岸集中。
諸王商定後,各率本部兵前進。速不台率先鋒軍取不里阿耳(今俄羅斯維亞特卡一波利亞納東)。
是年冬,蒙哥進征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斡勒不兒里克部首領八赤蠻出沒於密林,不時襲擊蒙古軍隊。
次年春,速不台自不里阿耳境移師南下,增援蒙哥。八赤蠻聞速不台至,大懼,逃入海中。蒙哥率軍進攻寬田吉思海(今裏海)島嶼,俘八赤蠻處死。於是,寬田吉海及外高加索山以北諸部震服。
九年(1237年)夏、秋,在伏爾加河以東休養士馬,決定征討斡羅斯(今俄羅斯歐洲北部的基洛夫州和韃靼自治共和國以西地區和烏克蘭、白俄羅斯)。
㈣ 俄羅斯作為世界上的一個大國,它還有王室嗎
沒有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由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運動,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腐朽統治被擠垮,1917年3月,首都彼得格勒市民發動反飢餓遊行,引發二月革命。
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被迫在奧拉寧堡宣布退位,讓位予其弟米哈伊爾大公,但遭米哈伊爾拒絕,於是羅曼諾夫王朝滅亡,由亞歷山大·克倫斯基所領導的臨時政府所取代。至此,羅曼諾夫王朝結束。
1918年7月17日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在葉卡捷琳堡與皇室家族一起被布爾什維克槍決。
(4)俄羅斯王室為什麼後代少擴展閱讀:
1917年3月(俄歷2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酣時,俄羅斯爆發了第二次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前的俄國,是一個經濟上落後、政治上反動的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國內充滿尖銳復雜的矛盾。
處於飢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無法忍受沉重的壓迫,群眾斗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沙皇尼古拉二世雖然平庸無能,卻是鎮壓革命的老手,人民稱他為「血腥的沙皇」。
1905年~1907年的俄國第一次民主革命就是被他扼殺的,為了轉移人民斗爭的視線,也為了對外掠奪,尼古拉二世把俄國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結果俄國軍隊屢遭失敗,本來就很落後的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戰爭的災難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
1917年1月,俄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罷工示威,紀念1905年的「流血星期日」。首都彼得格勒工人響應布爾什維克的號召,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他們:高呼「打倒戰爭!」、「麵包與和平!」的口號。這次行動成為二月革命的前奏。
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彼得格勒50家工廠約13萬男女工人舉行罷工和遊行,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第二天,參加罷工示威的群眾增加到20萬。
在布爾什維克黨(後改稱俄國共產黨)領導下,首都各大工廠舉行了有30萬人參加的聯合總罷工。革命風暴嚇壞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他下令不惜採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復首都秩序。
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委員會的各領導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積極分子被逮捕,這激起了群眾的極大憤怒。
他們上街遊行,抗議政府暴行,但遭到更野蠻的鎮壓。於是領導罷工的維堡區黨委決定將總罷工轉變為武裝起義,推翻沙俄政府。
工人們立即行動起來,攻佔軍火庫,奪取槍支彈葯,築起街壘,與反動軍警展開戰斗。同時工人們還積極開展爭取軍隊的工作,在工人們的宣傳、感召下,有數萬名士兵公開站到革命的一邊。
他們同起義工人一起,佔領了沙皇的巢穴冬宮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將軍。首都起義獲得完全勝利。
尼古拉二世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立即從前線調軍隊企圖奪回首都,但沙皇軍隊在革命影響下也發生了兵變。尼古拉二世見大勢已去,被迫於1917年3月15日引退,讓位給其弟米哈依爾。
第二天,米哈依爾也宣布退位。這樣,統治俄羅斯長達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被二月革命沖垮了。俄國民主革命獲得了勝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羅曼諾夫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月革命
㈤ 歐洲被推翻的王室家族現在都怎麼樣有後人嗎
玫瑰戰爭
英國封建貴族的葬禮
1337年至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斷續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在這百年戰爭中,英 國的各封建貴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武裝。這種武裝力量體制同外敵作戰也許還管用,但對 於維護內部政權來說不啻是一種禍根。在這百年戰爭之後,英國內部各封建貴族利用自 己手中握有的武裝蠢蠢欲動,企圖掌握國家的最高統治權。經過一番分化組合,貴族分 為兩個集團,分別參加到金雀花王朝後裔的兩個王室家族內部的斗爭。其中,以蘭開斯 特家族為一方,以紅薔薇為標志;以約克家族為另一方,以白薔薇為標志。這兩個封建 集團之間為爭奪王位繼承權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自相殘殺。由於這次戰爭以薔薇為標志, 所以稱為「薔薇戰爭」。薔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紅白玫瑰戰爭」。
1327—1377年是英國歷史上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在位時期。1376年長子愛德華死 後,王位幾經更替,傳位於亨利六世。 在百年戰爭中,英國遭到慘敗,這不僅引起農民而且也引起富裕市民和新興中小貴 族的不滿,因而爆發了農民起義。
起義軍處死了一批罪大惡極的貪官污吏,嚇壞了新興中小貴族和富裕市民,他們寄 希望於改朝換代,因而支持約克家族奪取政權。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約克家族的理 查公爵被宣布為攝政王。蘭開斯特家族對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廢 除攝政,雙方的長期混戰從此開始。
1455年5月,亨利六世下令在萊斯特召開咨議會。約克公爵以自己赴會安全無保證 為理由,率領他的內侄、驍勇善戰的沃里克伯爵及數千名軍隊隨同前往。亨利六世在王 後瑪格利特和執掌朝廷大權的薩姆塞特公爵的支持下,也率領一小股武裝赴會。5月22 日,雙方在聖阿爾朋斯鎮附近相遇。約克公爵於上午10時下令向搶先佔據小鎮的亨利六 世軍隊發起進攻。經數次沖鋒,亨利六世的軍隊招架不住,吃了敗仗,死亡約100人, 亨利六世中箭負傷,藏在一個皮匠家中,戰斗結束後被搜出抓獲。
1460年7月10日,雙方在北安普頓發生第二次戰斗。戰斗中又是沃里克伯爵率軍打 敗了蘭開斯特軍隊,隨軍的亨利六世再次被抓住。這兩次勝利沖昏了約克公爵的頭腦, 他未與親信貴族磋商就提出了王位要求,迫使亨利六世宣布他為攝政和王位繼承人,這 就意味著亨利六世的幼子失去了王位繼承權。王後瑪格利特聞訊大怒,她從蘇格蘭借到 一支人馬,集合了追隨蘭開斯特家族的軍隊,在約克公爵的領地騷亂。約克公爵匆忙湊 合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前去征剿,由於輕敵冒進,被包圍在威克菲爾德城。12月30日, 在內外夾攻下的約克軍四散逃跑,約克公爵及其次子愛德蒙被殺死,約克公爵的首級還 被懸掛在約克城上示眾,並扣上紙糊的王冠,用以譏諷。
但約克公爵19歲的長子愛德華於1461年2月26日進入倫敦。3月4日,他在沃里克伯 爵和倫敦上層市民的支持下自立為王,稱愛德華四世。他知道瑪格利特決不肯罷休,遂 在一些大城市召集到一支部隊,向北進發,去打瑪格利特。
1461年3月29日,雙方在約克城附近展開決戰。蘭開斯特軍隊有2.2萬餘人,遠遠 超過了約克軍。當時蘭開斯特軍隊處於逆風之中,撲面的風雪打得他們睜不開眼睛,射 出的箭也發揮不出威力。而約克軍隊則借強勁的風力增加了發射弓箭的射程,並蜂擁沖 上山坡,使蘭開斯特軍隊損失慘重。
蘭開斯特軍隊為扭轉被動的防守局面,決定向山下的敵人發動反攻,雙方一直激戰 到傍晚,仍然難分勝負。這時,約克軍隊的後續部隊趕到,這支生力軍向蘭開斯特軍隊 未設屏障的一側發動進攻。蘭開斯特軍隊抵擋不住,被迫退潰。約克軍隊一直追殺到深 夜。瑪格利特帶著亨利六世和少數隨從倉皇逃亡蘇格蘭。 這次戰役的勝利使愛德華四世的王位暫時得以鞏固。 1465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被囚禁在倫敦塔中,瑪格利特只好攜幼子逃往法國。
玫瑰戰爭中這幾次大戰役,都使用當時特有的戰法,即雙方騎士乘馬或徒步進行單 個分散的搏鬥。通過交戰,雙方共損失5.5萬人以上,半數貴族和幾乎全部封建諸侯都 死掉了。
在以後的戰爭過程中,約克派內部矛盾激化起來,最高統治權幾度易手,集中表現 在愛德華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的斗爭上。愛德華四世趁沃里克不在倫敦之際,召集一支部 隊離開倫敦北行,他一面鎮壓北方叛亂,一面迅速擴軍。沃里克在愛德華的大軍面前不 得不逃亡,投靠法王路易十一。不久,沃里克在路易十一支持下,卷土重來,打回英國。 這回輪到愛德華四世逃亡,他逃到尼德蘭,依附於他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1471年3月12日,愛德華四世利用英國人對沃里克普遍反感的情緒,親率軍隊與沃 里克在倫敦以北的巴恩特決戰。
愛德華四世共有9000人的軍隊,而沃里克卻有2萬人的軍隊,由於力量懸殊,愛德 華四世決定先發制人,清晨4時許,他率軍在濃霧中發起攻擊。沃里克本人被殺,其部 下戰死者達1000人。接著在5月4日,愛德華四世又俘獲了從南部港口威第斯偷偷登陸的 瑪格利特王後,將她和她的獨生幼子及許多蘭開斯特貴族殺死。之後又秘密處死了囚禁 的亨利六世。
至此,蘭開斯特家族被誅殺殆盡,只有遠親里士滿伯爵亨利·都鐸流亡法國,他聲 稱自己是蘭開斯特家族事業的繼承人。
1471—1483年,英國國內恢復了和平,愛德華四世殘暴地懲治了不順從的大貴族。 1483年4月愛德華四世死後,其弟理查登上了王位,他也同樣使用殘酷和恐怖的手段處 決不馴服的大貴族,沒收其領地。他的所作所為,反而促使蘭開斯特和約克家族都聯合 在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周圍來反對他。1485年8月,理查同亨利·都鐸的5000人 的軍隊激戰於英格蘭中部的博斯沃爾特。戰爭的緊要關頭,理查軍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部 3000人公開倒戈,約克軍遂告瓦解,理查三世戰死,從而結束了約克家族的統治。出身 於族徽為紅玫瑰的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結束了玫瑰戰爭,登上了英國王位,稱亨 利七世。為緩和政治緊張局勢,他同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約克家族的繼承人) 結婚後,將原兩大家族合為一個家族。
在這次戰爭中,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同歸於盡,大批封建舊貴族在互相殘殺中或陣亡或被處決。新興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力量在戰爭中迅速增長,並成了都鐸王朝新建 立的君主專制政體的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說,玫瑰戰爭是英國專制政體確立之前封建無政府狀態的最後一次戰爭。恩格斯說:「英國由於玫瑰戰爭消滅了上層貴族而統一起來了。」這對於英國歷史發展來說, 無疑是一件幸事。隨著政治的統一,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得到進一步加強,封建農業開始 向資本主義農業轉變,導致英國農村出現了許多資本主義農場,出現了一批與資本主義密切聯系的新貴族,他們把積累起來的資本直接或間接地投入工業,使得英國工業、手 工業迅速發展起來。
㈥ 俄國皇室為什麼沒有像歐洲其他國家一樣保留下來
俄國10月革命之後
1918年7月16日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族被布爾什維克處決
7月16日,形勢緊張起來。尼古拉二世身邊的人都被調離。當他和女兒們在院子里散步時,一陣陣不尋常的嘈雜聲告訴尼古拉,那是士兵在柵欄旁邊架設大炮和機槍。教堂圓屋頂上的機槍,正虎視眈眈地瞄準他們這個方向。他們接到命令,不許靠近柵欄,然後被帶回屋去。傍晚,天還沒有黑下來,以往的活動已玩不起來,伊巴切夫宮沉浸在一片可怕的寂靜之中。沙皇夫婦和孩子們都已分別入睡。一個小時後,尼古拉二世被叫起,說是要到別的地方。他又走下樓來,喚醒孩子們。「出了什麼事,爸爸?我們到哪去?」長女奧爾佳問他道。「想叫我們離開這里幾天,捷克人可能包圍了這個城市,他們離這里很近,我猜想他們擔心有人來救我們。」很明顯,他很焦急,很興奮。「從這兒走,」等在前廳的蘇維埃代表說道,「需要等幾分鍾,車還沒到。我們的人都在底層的房間里,但你們必須到地下室去取椅子。」這是一間空空的廳堂,只有幾盞馬燈照明,午夜剛過去,天空仍有一些光亮,馬燈似乎染上一層更深的藍色。長女奧爾佳坐在椅子邊上,用肩頭支撐著弟弟。突然,房門被大大打開,在蘇維埃代表率領下,幾個契卡特工人員持著手槍出現在地下室。這時,尼古拉二世試圖站起來,結結巴巴地問:「你們是誰?要干什麼?」與此同時,蘇維埃代表高聲叫道:「你們的朋友是……你們都是兇手……」話音未落,一陣排槍向沙皇一家掃來。頃刻間,撕裂人心的喊叫聲和手槍聲混成一片。奧爾佳撲到她弟弟面前。第一顆子彈擊中她的肩部,她打了一個轉。第二顆子彈射中她的胸膛,她倒在地上。其他人也隨即倒在她旁邊,扭曲著,呻吟著。最後一顆子彈擊中她的喉部,鮮血從嘴裡噴出,奧爾佳不動了,沙皇一家倒在血泊之中。他們的屍體經過焚燒之後,被扔進了一個廢棄的舊礦井之中……
㈦ 俄羅斯皇室血統貴族是什麼意思
十二月黨人起義發生在188年前,在俄羅斯帝國首都彼得堡的中心——樞密院廣場上,公開發動起義。1825年12月14號清晨,禁衛軍軍官們率領禁衛軍莫斯科團和榴彈兵團3200人,從兵營出發。軍官們刀劍出鞘,士兵們荷槍實彈,他們沿途高呼口號:「拒絕宣誓!」「拒絕效忠!」「憲法萬歲!」「俄羅斯萬歲!」
亞歷山大一世在1825年12月1號突然病亡,皇位繼承出現問題。本該由亞歷山大的大弟弟康斯坦丁繼承王位,康斯坦丁正和一個波蘭女子戀愛,對皇權沒有興趣,因此轉給他的弟弟尼古拉。當時交通通訊不便,皇位繼承人究竟是誰搞不清楚。十二月黨人不喜歡尼古拉,希望康斯坦丁繼位。尼古拉本人在一個通宵完成了登基宣誓儀式,所以在14號那一天,十二月黨人組織禁衛軍官兵們拒絕宣誓,拒絕效忠。
他們列隊進入樞密院廣場,在彼得大帝的銅像下排成八個方隊,每個方隊400人。兩萬多彼得堡市民、神職人員和各級官員擁擠觀看,聲勢浩大。起義者代表高聲宣讀《致俄國人民書》和《俄羅斯共和國憲章》。尼古拉一世派去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彼得堡總督米羅拉多維奇,他是1812年衛國戰爭的著名將領,十二月黨人的老上級;另一個是德高望重的俄國國家大主教謝拉菲馬。他們勸說起義者放下武器回到兵營,稱新沙皇可以派一個代表團跟起義者談判。均被拒絕。
尼古拉一世緊急調遣7000步兵、3000騎兵、2000炮兵,共12000人,兵力上四倍於十二月黨人,將起義軍隊團團圍困。從上午10點開始,雙方一直對峙到下午五點,尼古拉一世命令開炮鎮壓。1000多名起義官兵和民眾倒在血泊里,起義失敗。
從1825年12月29號到1826年7月25號,沙皇政府成立軍事審判委員會,緊急審理十二月黨人起義案件。579名軍官和將近2000名士兵被起訴。5名為首分子被判處死刑──彼斯特爾、雷列耶夫、卡霍夫斯基、莫拉維約夫、別斯杜日夫。五人都是近衛軍校尉軍官,都被判處「特等罪」。本應執行分屍刑,幾位軍政要人出面說情,改為絞刑。121名軍官被流放西伯利亞終身苦役,另有300多名軍官被貶為士兵,流放高加索。1000多名士兵接受鞭刑,被鞭打10000次到12000次,50幾個士兵當場被打死。
十二月起義是俄羅斯國內各種矛盾、沖突和危機的攤牌,同時也是俄國和西方復雜關系的一次特殊選擇。
因為地緣宗教民族歷史關系,俄國和歐洲始終若即若離難解難分。十二月黨人起義是800多年俄歐關系的繼續。公元988年,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和拜占庭帝國聯姻,接受《聖經》和基督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東正教主教會議確認莫斯科為第三羅馬──上帝的旨意明顯傾向於俄羅斯;十八世紀初,彼得大帝在芬蘭灣涅瓦河畔建立俄羅斯新首都彼得堡,俄國正式效法西方;十八世紀中葉,葉卡特琳娜二世把法國啟蒙運動主帥之一、《網路全書》主編狄德羅請到皇宮,向他請教。稱《論法的精神>是每個頭腦健全的國君的必讀典籍;她還長期與伏爾泰、孟德斯鳩保持通信,稱譽他們是她心靈和良知的最高統帥。大批歐洲學者、詩人、教師、建築師、藝術家來到俄國,大批俄國貴族青年到巴黎、維也納、柏林留學;1812年,亞歷山大一世重用軍事天才庫圖夫戰勝拿破崙,率反法聯軍功占巴黎。
㈧ 自古以來,俄羅斯有過王室嗎
有的,俄羅斯一千多年的歷史上,只有兩個王朝,第一個王朝是留里克王朝,建於公元9世紀。基輔羅斯時期,就是留里克王朝開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 兒子費多爾去世後,留里克王朝絕嗣,統治俄國七百多年的留里克王朝從此覆滅。1605年,戈杜諾夫突然死亡,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 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 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這個王朝經歷了18個沙皇,羅曼諾夫王朝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是留里克王朝的後裔這兩個王朝又融為一體,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俄羅斯三百多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分享
第一個王朝留里克王朝
名稱由來
公元六世紀時,居住在第聶伯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以波利安人為中心形成部落聯盟,又因其居住在第聶伯支流羅斯河兩岸,被稱為羅斯人。羅斯人被蒙古人轉音稱為「俄羅斯」,中國繼承了這一稱號。
古羅斯和莫斯科公國的封建王朝。因王朝的奠基人留里克而得名。據古羅斯第一部編年史《往年紀 事》記載:瓦里亞格人留里克兄弟3人應諾夫哥羅德貴族的「邀請」,於862年渡海來到諾夫哥羅德,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羅斯國。留里克王朝始於此。882 年,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輔,因此又被稱為基輔羅斯。王朝初期,對內實行巡行索貢制,到11世紀時封建制度才最終確立。對外,基輔羅斯不斷通過戰爭進行擴張。 基輔羅斯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國家,與東西方各國建立了密切的關系,又以通婚的方式與歐洲鄰國建立起廣泛的政治聯系。而基輔則成為羅斯的行政和宗教中心。
發展歷史
11世紀後半期基輔羅斯開始解體,內戰與外族入侵破壞令其走向蓑落。1240年被蒙古帝國征服,成為成吉思汗長子術刺之子拔都所建立的欽察汗國(又稱金 帳汗國)的藩屬。羅斯各國還受到一些古代歐洲國家的入侵和統治。此時羅斯的土地分成東北、西北和西南三個部分,以後在這些地區分別形成了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三大東斯拉夫民族。
14世紀莫斯科公國開始興起,1480年伊凡三世擊敗了金帳汗國的軍隊,羅斯國家開始建立並統一,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國家,疆域北達白海,南抵奧卡河,西及第聶伯河上游,東至烏拉爾山脈。長期的對內對外戰爭使軍役貴族階層不斷擴大,俄羅斯由此逐步走上了農奴制的道路。
社會情況
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輔的時候階級與貧富分化雖已出現,但農村公社制卻依舊根深蒂固地繼續存在了近八百年,成為俄民族的一個顯著特色。王朝初期,對內實行索貢制。每年春夏兩季,俄羅斯大公率領親兵向平民商人征取手工業品、蜂蜜、蜂蠟等物品。到十一世紀,羅斯人才從原始生產力轉變為封建制度。隨著經濟文化發 展,基輔羅斯不斷通過戰爭擴張。988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強迫全體羅斯人受洗,拋棄舊的多神教,改信東正教。 改信東正教的羅斯加深了與西歐、拜占庭的文化融合。基輔是連接東方西歐之間的交通要道,隨著商業的發展,手工業開始在羅斯發展進來,在基輔城內開設了鍛造刀劍的作坊。基輔羅斯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國家。在基輔城裡,建築了輝煌的皇宮、威嚴的教堂、牢固的城牆,現存著名的索賠菲亞教堂。 附蒙古人時期 十一世紀後半期,由於王位之爭和各地農奴制生產力的發展不平衡,波蘭、北歐民族的入侵,基輔羅斯四分五裂。
臣服於蒙古
㈨ 據說俄羅斯因拜占庭皇室在拜占庭滅亡時向俄羅斯地區逃難而繼承了拜占庭文化。那麼沙皇是拜占庭皇室後裔么
俄羅斯人認為,莫斯科大公是拜占庭皇帝的繼承者。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後,拜占庭帝國和皇帝的權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手中。到伊凡四世時期,大公稱號顯得權力不夠大,於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俄語中沙皇(Царь)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中「凱撒」(Caesar)一詞的轉翻譯音(Цезарь),Царь就是「大皇帝」的意思。中文則半音譯半義譯,翻譯成「沙皇的」。俄國皇帝之所以自稱「沙皇」,是緣於沙皇本是俄國人尊稱拜占庭皇帝的尊號。另外是從宗教層面上說,東正教起源於拜占庭,而歐洲諸強中篤信東正教的就是俄羅斯。
備註:也是復制的
㈩ 俄國末代皇室羅曼諾夫家族還有後人嗎
羅曼諾夫王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這個家族從伊凡雷帝時代開始,統治了俄羅斯300多年。
羅曼諾夫家族的嫡系也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圖)一家七口在1918年被處決。他們的屍體被隨意埋葬在兩個無名墳墓中,長達70多年無人問津。
(菲利普親王的母親和姐妹們)
羅曼諾夫家族一直與歐洲各個王室之間通婚聯姻,這種聯姻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達到了巔峰——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子艾爾伯特王子(後來的國王愛德華七世)於1863年與丹麥公主亞歷山德拉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