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和俄羅斯的石油交易什麼時候簽的

和俄羅斯的石油交易什麼時候簽的

發布時間:2022-08-02 12:28:47

A. 中國何時與俄羅斯簽定4000億天然氣合同

還在談判中

根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副總裁亞歷山大·梅德韋傑夫6月18日在莫斯科透露的消息,該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就250億美元供氣預付款事宜達成協議。中石油將在俄氣對華供氣前,向後者支付250億美元預付款,但支付細節尚未敲定,俄氣將在4至6年內實現對華供氣,初期的對華供氣可以完全由東西伯利亞的恰揚金氣田和科維克金氣田實現,以後視供氣量再其他氣田。

中方認為250億美元的天然氣預付款包含在管道項目合同里,但是俄方堅持先交錢再輸氣,管道項目只用來修管道,預付款還要另外再交。

對華輸氣的「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從雅庫特開始,途徑哈巴羅夫斯克,最後到達海參崴。通過中途的布拉戈維申斯克支線,向黑龍江對岸的黑河市輸氣,中方將負責修建黑河至內陸的管線。「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使用雅庫特和伊爾庫茲克兩個氣源,初期使用雅庫特的柴琴斯克油田的氣源,作為對華輸氣的主氣源;第二階段再修建聯接伊爾庫茲克氣源的管道。俄羅斯相當急需中國這筆預付款,由於西方制裁俄羅斯的三大油氣國企(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能源管道運輸公司),俄羅斯需要這筆錢補貼三桶油因制裁產生的虧損。

這本是個雙贏的戰略協議。但是,但是,就如以往大家都習慣的,俄羅斯是很講信譽的民族,這事毫無懸念的又出了意外。

B. 中國石化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訂什麼合同

9月3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與俄羅斯領先的天然氣加工及石化產品公司西布爾集團簽訂了戰略投資協議。中國石化將購買西布爾股份,成為其戰略投資者。此項投資將在雙方公司董事會和相關監管機構批准後正式生效。

C. 中國2019年買俄羅斯的石油是按2013年的定價買的嗎

不知道是2013年還是2014年,當時中國政府跟俄羅斯簽訂一個,價值大概是90億美元的長期供貨合同。雖然從現在的角度看,我們賠了點。但是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不可以用多一點或者少一點的美元來判斷的。俄羅斯現在窮,又受制裁,我們就算不需要他的石油,也得給他輸液,萬一俄羅斯倒下了,下一個西方就該報團對付中國了。

D. 俄羅斯、伊朗強化合作,簽署400億交易,這意味著什麼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了價值約400億美元的諒解備忘錄。伊朗共和國通訊社報道,這是伊朗有史以來簽署的最大的外國投資協議。由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監管委員會副主席在網上簽署儀式,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將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與伊朗和土耳其領導人舉行峰會。俄羅斯和伊朗的合作逐步放棄使用美元。兩國的經貿額略微超過40億美元,雖然以美元計算的數額不正確,隨著在銀行和金融領域發展合作,會逐步放棄使用美元。

E. 中俄公司簽世紀大單跟哪兩個股票有關

金洲管道(咨詢買賣)(002443)和玉龍股份(咨詢買賣)(601028)。
跨越兩個世紀的中俄「世紀大單」
2014年5月21日,中俄在上海共同簽訂了一份「世紀大單」,它的存在,奠定了如今中國天然氣的底氣。
它就是中俄最大的天然氣供銷合同,合同規定,從2018年開始,俄方會以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每年向中方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從而填補中國天然氣進口的空缺,協議持續30年有效。
這筆交易的規模達到了4000億美元,加上前所未有的協議期限,可以稱得上是俄羅斯天然氣產業最大的一筆訂單,也是當時新中國成立以來簽署最大的單筆合同。
這個合同的簽訂過程也很傳奇,早從1994年中俄簽訂《天然氣管道修建備忘錄》開始算起,中俄就這件事已經談了20年。從20世紀談到21世紀,是當之無愧的「世紀大單」。
在這20年中,國際局勢發生過很多次變化,每一個看似無關的變化都牽扯著這次談判的結果,也牽扯著每一個人的心。
2014年的5月20日,是普京訪華的倒數第二天,談判又一次以破裂告終,在看到中俄簽署了電力、航空、通信等等領域的40個合作文件,卻唯獨沒有那份關於天然氣的合同時,眾人又一次對談判失去了信心,當天,俄羅斯的天然氣股票下跌了2.33%。
當時的西方媒體表現出了幸災樂禍的態度,有的人稱「俄羅斯遭受巨大打擊」、有的人稱「中國趁火打劫想多抬高一些價格」,多番解讀,表達的都是對這個合同的譏諷。
然而,事情在24小時之間出現了轉機。5月21日,俄羅斯的《生意人報》頭版刊登了一則喜訊——中俄之間的訂單,歷時10年終於簽成了!報道還特地配上了兩國領導人對飲的照片作為配圖,說明對於這次促成這次合作,兩國都是極力推崇的,屬於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事實上,沒有百般無奈,也沒有價格讓步,這份合同帶來「雙贏」的影響力,的確體現在了中俄的方方面面上。
天然氣協議的意義
對俄羅斯來說,當年爆發了烏克蘭危機,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脫烏入俄,與此同時加劇了俄羅斯和歐美的緊張關系。
之後,歐洲國家開始扶持挪威,以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俄羅斯因此喪失了一大買家,他們需要早日尋找到下一個買家,來解決國內天然氣「供過於求」的問題。而臨近的中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那段時間的中國,人口和經濟都處於增長的趨勢下,對能源的需求只增不減。俄羅斯交氣、中國付錢,甚至可以幫助俄羅斯緩解經濟制裁的窘況,可謂是雪中送炭,求之不得。
而對中國來說,當時正處在能源變革的緊張期,雖然試圖增加天然氣的使用,但中國天然氣的消費僅占所有能源的4%,遠遠低於國際23%的水平,原因就是本國的天然氣開采水平有限,導致供應嚴重不足,預計在2015年,中國的天然氣供需缺口會上升到900億立方米。
如果這樣下去,先不論化石燃料帶來的環境問題,更嚴重的後果是中國可能直接陷入能源危機當中。
而一旦俄羅斯天然氣能夠進入中國,按照每年380億立方米來計算,直接占據了中國2013年全進口量的72%。不僅極大緩解能源緊缺的問題,甚至比起以前更加穩定,以後中國在進口歐洲天然氣的時候,就不至於「飽一頓飢一頓」了。
至於價格問題,有專業人士指出,具體的交易價格並不固定,而是要根據一個公式來計算的,會根據世界的石油市場價格調整,會漲會跌,大概的價格區間在350~400美元/千立方米之間。
問題在於,如果中國向中亞進口天然氣,價格處在220元/千立方米左右,比俄羅斯便宜上不少,中國是不是大虧了?
實則不然,因為中國和中亞的天然氣往來,完全可以說是中國一手包辦的,自己修輸氣管道、自己運回來??對中亞國家來說,只要賣一賣就行,幾乎不用出什麼成本費,天然氣價格自然也就便宜了。
但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就不一樣了,天然氣協議中還包含了對於天然氣開采、運輸的各種建設投資項目,其中俄羅斯「闊氣」地包走了一大半,天然氣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在這個基礎上,俄羅斯其實還做出了額外的讓步,比如中國要用的天然氣,在俄羅斯開采時不用付開采稅。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份長達30年的長期協議,即使現在價格高了,根據天然氣的價格波動趨勢來看,長期依然是符合中國利益的。
對中國還有一個最大的意義,那就是人民幣的國際化。自合同的項目開始運轉以來,中俄兩國用美元結算的比例變得越來越低,已經從2015年的90%下滑到了46%,而人民幣則從微不可見的「零頭」上升到了17%,而今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這個比例一定還會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這份協議的大部分結算還是使用歐元,因為這樣可以規避中俄貨幣升值、貶值帶來的風險,算是一道保險栓。
這些好處一個接一個地體現在了今天,首先是俄羅斯穩定供應的天然氣,帶給中國面對國際風險時的「緩沖墊」,讓我們的天然氣維持在了一個比較平穩的價格;
其次是中國和俄羅斯這個能源大國建立了合規的合作關系,這讓中國在世界局勢動盪的時候,可以無視國際上的雜音,維持正常貿易,以保證國內能源的穩定。

F. 中俄石油大單是怎麼回事

「中俄、石油、合作協議」,在近日的全球媒體上沒有什麼詞彙能比這些詞彙出現頻率更高、更吸引人們的眼球了。

二月十七日,中俄簽署了兩國間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合作協議:俄羅斯承諾未來二十年向中國提供三億噸石油,以換取中國向俄兩家石油公司提供二百五十億美元的貸款。該消息一經發布,世界各國媒體就此事件迅速展開熱評。

石油大單令世界羨慕

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石油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面對日益加劇的資源爭奪戰,面對嚴峻的伊拉克形勢及其對世界石油市場可能產生的後果,中國和俄羅斯都在構築自身的多元化油氣戰略。與俄羅斯加強油氣方面的合作,是中國油氣戰略中的重要環節,也是俄羅斯的利益需要。這種雙贏戰略顯然令西方羨慕。

美聯社十七日的報道稱,俄羅斯和中國今天在北京簽署了一項價值二百五十億美元的大型能源協議。由此,中國將可確保未來二十年裡來自莫斯科的石油供給。作為回報,俄羅斯獲得了急需的貸款。

報道引述某石油問題分析家的觀點說:「這項協議對俄羅斯石油公司來說至關重要。該協議讓一些企業如釋重負。在融資問題上

他們所面臨的選擇曾十分有限。」

也有媒體報道說,在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俄羅斯尋求擴大其在東亞市場的影響力之際,該國同意向中國提供二十年的石油,作為回報,中國將向其提供二百五十億美元貸款。

俄羅斯目前正尋求通過修建輸油管道、准許運輸液化天然氣、主辦二0一二年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等來擴大其在東亞的影響。

西方擔憂肥水東流

當中俄簽署石油大單後,西方媒體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某些報道明顯流露出對中俄能源合作或將沖擊西方利益表示擔憂的情緒。

《參考消息》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說,位於莫斯科的烏拉爾西伯利亞投資銀行首席策略師克里斯·威弗指出,如果不減少對西方的出口,俄羅斯現在無法向中國輸送那麼多石油。

對此,有分析人士警告,由於俄羅斯今年面臨石油產量不斷下降的問題,俄羅斯可能不得不把原本輸往西方的原油轉移給中國。

報道還說,該協議緩解了俄羅斯兩大國營能源巨頭的融資需求,並使中國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獲得了重要且有保障的石油供應來推動經濟增長。

G. 油價又要漲!為何國際油價比10年前降了一半,國內油價卻飈漲

因為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國就三個:俄羅斯,阿拉伯和美國,如今俄羅斯的石油進入不了市場。隨著疫情接近尾聲,全球經濟迎來復甦,對石油的需求量也大增。一邊是需求增加,一邊是供給減少,美國便瘋狂的高價出口石油,賺的盆滿缽滿。而一手挑起俄烏爭端的正是美國,所以說,油價上漲,都是老美在背後搞的鬼。俄烏爭端越激烈,油價漲的越高,老美的內心越是高興。

但大家也不必過分擔心,咱們國家的油價上漲和下跌都有限制。當國際油價漲到130美元每桶時,國內油價便不會再跟隨國際油價波動了,而現在國際油價已經接近120美元。也就是說,無論國際油價如何漲,國內油價也不會突破10元。只要俄烏沖突一天不結束,油價就一天不可能大跌。我們能做的,只有祈禱這次的矛盾早日結束。

H. 俄羅斯與中國的石油天然氣貿易

一、近幾年來俄羅斯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明顯加強

1992年至今中俄貿易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1992~1993年為第一階段,1993年雙邊貿易額達到76.7億美元;1994~1996年為第二階段,1996年雙邊貿易額為68.3億美元;1997~1998年為第三階段,1998年雙邊貿易額降至54.8億美元;1999年至今為第四階段,2001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00億美元,2004年雙邊貿易額達到貿易史上最高水平,總額為212億美元,2005年雙邊貿易額增長了37.1%,並達到291億美元。中國與其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的貿易額達到2170億美元,與美國的貿易額達到2110億美元,與日本的貿易額達到了1840億美元。對照中美雙邊貿易額,俄中貿易額並不引人注目。俄羅斯媒體認為:中俄貿易雖創新高,深層問題仍未解決。目前俄羅斯是中國第八大貿易夥伴,俄羅斯與中國的貿易中石油與天然氣是最主要的。俄羅斯和中國的油氣合作已進行多年,最主要的合作項目是輸油管道和輸氣管道,但進展狀況並不令人滿意。俄羅斯輸往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等產品主要依靠鐵路運輸,但由於鐵路運輸效率不高,出口量難有較大突破。2005年,中石油通過東部鐵路進口俄羅斯原油518萬噸,比原先預計的通過鐵路向中國輸出石油的總量2005年達到1000萬噸幾乎少了一半。俄羅斯鐵路運輸部門表示將增加中俄石油運力,以後將運力提高到每年3000萬噸。但目前還沒有進入實施階段,提高運力需要全面的電氣化改造。

2004年美、中、日三國石油消費總量、進口俄羅斯石油量見表5-1。

表5-1 2004年美、中、日三國石油消費總量、進口俄羅斯石油量一覽表

資料來源:IEA,Oilinformation,coal information

從表5-3中可看出,中國進口石油70%來自中東和非洲(40%),主要靠海運。中國對這一地區的石油依賴程度遠遠超過公認的不超過30%的安全警戒線。

從表5-4中可看出,2000年俄羅斯石油出口量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7.27%,而目前其石油出口量在沙特之後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16%左右。近年來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量佔世界天然氣出口總額的1/4以上,出口量穩居世界第一。俄羅斯能源礦產品出口貿易總額增長迅速,2001~2004年俄羅斯石油出口年均增長14.8%,天然氣出口年均增長2.1%。2004年俄羅斯石油出口和天然氣出口量分別佔到了當年石油產量的50%,天然氣產量的30%。1999年俄羅斯原油和石油產品、天然氣、煤和焦炭出口合計佔俄羅斯外貿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為43.3%,2000年為52.5%,2002年和2003年則達到了55%和57%。俄方稱為實現5年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將向中國供應600億~800億立方米天然氣,俄羅斯天然氣企業將建設東西兩條輸氣管道。第一條管道長3000千米,年輸氣量將達300億~400億立方米,連接西伯利亞西部和中國靠近俄羅斯的西部邊境。預計這條線路將從2011年起向中國供氣。第二條管道將把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天然氣輸往中國的東北地區。天然氣方面主要根據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的備忘錄表明,俄方開始著手加大與中國天然氣合作的力度,但不確定因素同樣很多。俄羅斯希望多銷售石油產品,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巴格丹奇科夫表示,2006年年底前雙方在俄羅斯和中國境內將各建成一家石油合資企業,分別從事俄羅斯境內資源勘探與開發,石油產品加工及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零售工作。據報道,俄方此前一直想進入中國的石油零售行業,但一直未能如願,直至《關於在中國、俄羅斯成立合資企業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則協議》簽訂,才提供了可能。這也說明,中方看中能源,而俄方則希望多銷售產品。

二、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與中國東北振興

2003年中國政府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決策,使其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個增長級。俄羅斯東部開發與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都已被兩國政府提上日程,俄中兩國應抓住這難得的歷史機遇,使兩個地區的發展有望再上一個新的階梯。中國東北地區面積79萬平方千米,人口10655萬,而遠東地區面積700萬平方千米,人口則僅有800萬。西伯利亞已探明石油儲量佔俄羅斯總探明儲量的77%,天然氣的85%,煤炭的80%。中國東北地區背靠俄羅斯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兩大油氣區,且距西伯利亞大油氣區也並非很遠,即中國東北地區可以從俄羅斯三個大油氣區得到油氣的供應。可見,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受益最大的應該是中國東北地區。中國東北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曾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為其作出了巨大貢獻,自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由於諸多因素,中國東北地區明顯落後於東南沿海地區。隨著中國政府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出台,吉林省提出了建設汽車產業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生態型綠色農產品加工業基地、光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中葯和生物制葯基地、資源型城市接續產業示範基地等六大基地。遼寧省提出了建成國家乃至世界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工業基地。黑龍江省提出了重點建設裝備工業、石化工業、能源工業、綠色特色食品、醫葯工業等五大基地。

中俄兩國國貿在很多領域具有互補性,邊貿也同樣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從中俄雙方的統計數字看,無論是中國東北地區的對俄貿易,還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對華貿易,近年來都呈大幅度增長的趨勢:2002年,俄羅斯和中國東北三省、內蒙古、新疆的邊貿額達46.2億美元,佔俄中貿易總額的38.7%,佔中國同所有鄰國邊境貿易額的81.2%。可見,東北三省的對俄貿易前景廣闊。2002年,在中國木材進口總量中,從俄羅斯進口的木材佔61%,紙和紙漿佔17%,黑色金屬佔19%,化肥佔42%,魚和海產品佔57%,原油佔4.4%。

三、東北亞框架中的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

國際能源機構預計,世界對石油的消費平均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長。其中,東北亞地區(中國、日本、韓國)的能源需求增長尤為突出。東北亞能源需求佔世界能源需求總量的比重已近1/5,中、日、韓三國的能源需求則占東北亞地區能源需求總量的98%以上。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以7%的速度上升,至2003年中國石油產品需求總量增長幅度達到11.4%,從而使中國的石油貿易量超過日本,成為居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日本的石油消費量退居世界第三位。韓國也排在前列。東北亞地區油氣需求國呈現競爭的局面。

自1993年起,中國由一個石油凈出口國變為石油凈進口國。中國的石油產量從1999年的320萬桶/日降至2005年的280萬桶/日,而石油消費,則從1999年的442.8萬桶/日增至2005年的534萬桶/日,2010年的643萬桶/日,石油和消費之間的缺口近400萬桶/日。200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73億立方米,據測算,2005年需645億立方米。2005年,中國面臨200億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氣需求缺口,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近1000億立方米。中國石油進口的62%來自中東和北非,主要靠海運。國際公認的安全標準是對某一地區石油的依賴度不能超過進口的30%。

目前,東北亞地區能源分布狀況極不平衡,既有能源豐富的俄羅斯,也有能源貧乏的日本、韓國、中國。為改善能源安全狀況,中、日、韓採取了相似的能源戰略。中、日、韓能源戰略的相似性最突出地體現在對外能源戰略上。三國都積極與油氣豐富的俄羅斯合作。在東北亞形成了以俄羅斯為供給方、多個雙邊能源合作相互競爭的格局,也包括了俄羅斯與歐盟、美國、印度、日本以及中國的合作等。其中最具激烈的是中俄與日俄在遠東輸迪管道問題上發生的激烈的競爭。自從1994年俄羅斯首先提出修建中俄石油管道以來,中俄雙方簽署了數項協議,准備修建從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的安加爾斯克至中國大慶的石油管道「安大線」,「安大線」長達2260千米,此後,中俄石油管道合作又經歷了從「安大線」、「安納線」再到「泰納線」的曲折過程。

「安大線」「安納線」「泰納線」比較見表5-5。

表5-5 「安大線」、「安納線」、「泰納線」比較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主要體現在政治領域,經貿合作水平相對滯後於兩國間的政治合作水平。1993年兩國貿易額為76.8億美元,此後一直在60億美元上下徘徊,2001年為100億美元,2002年120億美元。這個數字僅相當於中日、中美經貿合作額度的1/10左右。中俄兩國在資源、能源和經濟結構上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俄羅斯擁有資源與技術,但兩國經貿合作的潛力遠遠沒有挖掘出來。「安大線」在俄羅斯搖擺不定的政策中「難產」了,除了與俄羅斯國內政治因素有關外,與日本的介入有著很大的關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於2003年1月10日與普京簽署了《俄日能源合作計劃》,小泉向俄羅斯提交了修建「安納線」(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輸油管線),放棄「安大線」,將原油輸往日本的建議。「安大線」的「難產」意味著日本為了獲得俄羅斯的石油資源,修建符合本國利益的石油輸油管道而與中國展開激烈的能源戰略競爭。中日都是能源進口大國,兩國都力主實施進口能源多元化,此外,日本促使「安大線」「難產」,暗藏著政治戰略意圖:削弱中國的能源安全,從而延緩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進程,實現其政治大國的戰略目標,達到主導亞洲的目的。日本實行對中國的牽制政策,利用與中國爭奪俄羅斯能源來制約中國經濟發展,削弱中國在東北亞政治經濟影響。21世紀中日兩國的戰略競爭不僅僅體現在能源方面,還體現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地方政府在石油問題上傾向日本並向俄聯邦政府施壓。駐遠東全權代表普利科夫斯基向普京上書《遠東州長聯合信》,要求鋪「安納線」,其會見日本外相川口時說自己是「日本院外集團成員」。

中俄兩國能源領域的雙邊合作必須建立在東北亞區域能源合作的基礎上,東北亞區域能源的有效合作能夠促進中俄能源合作的健康發展,能夠為中俄能源安全提供保證。

四、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存在的問題

中俄專家普遍認為:中俄貿易近年雖創歷史新高,但深層問題仍未解決,2005年中俄貿易額雖創下290億美元的紀錄,但與兩國政治關系完全不相稱。2005年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額2170億美元,與美國的貿易額2110億美元,與日本的貿易額1840億美元。對比上述國家貿易額,俄中貿易並不引人注意。出現上述情況,一方面與中俄貿易結構有關,另一方面與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有關。中俄雙邊貿易雖保持快速增長,但貿易結構仍保持傳統格局。截至2005年底,中國在俄投資項目共657個,主要分布在能源開發、林業、貿易、輕紡、家電、通迅、建築、服務、房地產開發等傳統領域。另外,家電、汽車組裝、木材深加工、礦產開發已成為中國對俄羅斯投資新的熱點領域。俄羅斯在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建築、交通運輸等領域。2005年,中俄貿易雖大幅增長,但主要靠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增長。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雖然從互補的角度講有很大的貿易空間,但下列一些因素制約了石油天然氣貿易:俄羅斯將石油天然氣政治化;俄羅斯擔心強大的中國對其不利;俄羅斯擔心能源管道經中國後,中國壟斷其石油價格;俄羅斯不想變成單純的能源出口國,因此在出售石油天然氣的同時欲搭配石油天然氣產品。此外,中俄兩國政府雖都特別關心各自的西部大開發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建設,但因遠東地區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地方落實政府的決議有很大差距。

五、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前景

俄羅斯專家認為,未來5~10年,俄羅斯將是中國能源市場的重要夥伴,未來15年俄羅斯有可能成為中國最大的能源供應者。這預示了今後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

俄羅斯工業和能源部長赫里斯堅科表示,2006年已成為俄中能源合作的關鍵性一年。普京「俄羅斯年」訪華,與中國簽署的有關一攬子能源合作的文件,「標志著兩國企業間的合作已從簡單的原油貿易過渡到在中國、俄羅斯和世界其他國家境內共同勘探油田的新層面」。

雖然截至目前,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主要面向歐洲市場,但俄羅斯能源對外戰略有意將自己的資源優勢,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中轉化為經濟和政治優勢。在這個目的的驅使下,俄羅斯決不會放棄亞太這個大市場,更不會放棄亞太地區石油消費占第一、世界范圍內石油消費占第二位的中國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正是基於此,普京2000年以來,能源外交的總體布局具有「博弈全球、吸引美國、穩定歐盟、爭奪裏海、開拓亞太」的特點。俄羅斯能源戰略不願意失去中、日、韓任何一個潛在的油氣出口市場,只不過俄羅斯將利用石油天然氣取得經濟政治利益最大化。

俄羅斯擬建涵蓋東北亞的「泰納線」石油運輸管道和擬議中的北西伯利亞鐵路,該輸油管道的建設則能夠使俄羅斯石油直接進入經濟迅猛發展、油氣需求增長潛力巨大的亞太市場,這里有能源消費量居世界第二、第三的中國、日本以及南亞國家。這樣一來,一方面可為俄羅斯能源出口找到最近的地方,而且能大大提升俄羅斯在東北亞、亞太事務上的發言權。因此,從亞太市場來看,俄羅斯會緊緊抓住這個機遇,修建石油管道,鑒此,中俄石油貿易前景待管道修成後,會有大的突破。

中俄油氣供需具有互補性,鞏固和擴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俄羅斯政府在《202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中指出:「鞏固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的地位,最大效能地實現國家燃料動力綜合體出口的可能性,增強其產品及服務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以合理的規模及對雙方有利的條件吸引外資;使俄羅斯從單純的原料供應者轉變為可在國際能源市場執行獨立政策的重要參與者。」

普京把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視為首要任務,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光明,因為它既解俄羅斯之圍,又解中國能源之乏。俄羅斯要擺脫經濟困境、緩解社會矛盾,需要加大對油氣工業的投入,擴大油氣生產和銷售。與中國開展能源合作,不僅有助於俄羅斯能源工業的發展,也有利於俄羅斯經濟的復甦。特別是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將是其直接受益者。因為中俄兩國油氣合作前景光明,它關繫到中俄兩國切身的利益。

俄羅斯在俄美關系改善,俄日加強了能源對話後,其東部地區的油氣資源開發的國際環境朝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此時俄羅斯多元化的能源外交戰略施展得也得心應手。俄羅斯在東北亞能源供應與需求格局中處於優越地位,因為它是中、日、韓、蒙、俄五國中唯一具有油氣出口潛力的能源大國。因此,在權衡國家利益、地緣政治、經濟安全後,俄羅斯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施行了主體利益多元化的政策,這給中俄油氣合作前景又帶來了挑戰。

據統計,2001年,中國進口石油8831萬噸,其中46.2%來自中東,19.8%來自非洲,18.7%來自東南亞,未來幾十年內,中東仍將是世界主要的石油產地,但中東動盪的局勢令人堪憂。一個國家從一個地區進口石油的安全警戒為30%,中東已大大超過安全警戒線;另外,中國90%以上的石油進口通過海上運輸。主要航線有三條。第一條是中東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台灣海峽—中國。第二條是非洲線:北非—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好望角—馬六甲海峽—台灣海峽—中國。第三條線路是東南亞線:馬六甲海峽—台灣海峽—中國。中國對馬六甲海峽和台灣海峽兩個「敏感區」的過度依賴,隨時有發生意外、兩個海峽被封鎖的危險,中國的能源將直接承受巨大的壓力。中國既是能源消費大國,又是能源生產大國。2004年,中國能源生產總量為19.7億噸標准煤,約佔世界能源總產量的11%,成為僅次於美國、俄羅斯的世界第三大能源生產國。2004年中國能源自給率達94%,能源總體對外依存度尚不到6%。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煤炭佔2/3以上,中國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可供開采一百年,但中國的石油資源相對不足。

從威脅中國石油安全的因素來看:一是境內找不到石油或找到的石油是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二是進口能源渠道遭到制裁,禁運甚至全面封鎖。進口依存度的失控才是威脅中國石油安全的根本問題。

從中國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實行進口渠道多元化,中國應重視石油的陸上進口通道。一條是從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到中國滿洲里的原油通道,另一條是從中亞的哈薩克到中國新疆阿拉山口的原油通道,兩條通道的運輸工具均為火車,但運力有限,如果中俄石油管道建成,將把石油貿易額提至若干倍,且分散一些中國石油安全危險。

因此,從該意義上說,中國與俄羅斯石油貿易前景廣闊。因為,中俄油氣戰略合作可以促進中國油氣進口源地的多元化,進一步增強中國的油氣安全系數。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受益最大的是東北地區,因為東北可以從俄羅斯三個大油氣區得到油氣的供應,對促進我國東北地區的振興將起到巨大的作用。

中國的西氣東輸工程和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工程應吸收俄、日等國家參加,將國內經濟改革項目與國際接軌。俄羅斯的參與可保證能源的供給。日本參與上述項目的建設,可減少日本與中國在能源方面的摩擦,並將其納入到正常的經貿范圍內。

總之,從地緣經濟角度看,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合作前景廣闊,但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雙方石油天然氣貿易合作存在若干變數。因此,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合作的前景是美好廣闊的,只不過道路是曲折艱難的。

閱讀全文

與和俄羅斯的石油交易什麼時候簽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