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火星基地在哪裡

俄羅斯火星基地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02 12:41:48

『壹』 18:30前告訴我答案

2006年08月11日02:40 新聞晨報

全球應征30歲上下女性是理想人選

作為太陽系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人類始終對這顆紅色星球充滿嚮往。你也希望成為「火星移民」嗎?現在機會來了!俄羅斯宇航局的「火星-500」

試驗計劃正面向全球招募5名志願者,一旦入選,你將有機會「乘坐」

飛船體驗520天全封閉的火星之旅,並「登陸」火星。不過,這個「火星」是設在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的基地內。

據《莫斯科時報》8月9日報道,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8月3日在其網站上刊登了志願者招募廣告:年齡在25歲-50歲的公民都可以參加首輪選拔;國籍和性別不限,俄羅斯和外國公民都可以申請;如果職業是醫生、工程師、生物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將獲得優先考慮;英語能力也是必備技能,能用英語進行日常生活和專業性的交流。廣告稱:「我們將組建一個國際宇航員機組,因此俄羅斯和外國公民都可以申請。」

實景模擬

將與「火星」親密接觸一個月

志願者申請的截止日期是12月31日。截至8月9日,已經有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墨西哥、阿根廷、義大利、西班牙、愛沙尼亞等12個國家的50多人提交了申請,其中包括3名女性。

申請者將接受生理和心理測試。首先是提交最近一個月的體檢報告,通過初選的人再住院接受全面醫療檢查。男女比例將在篩選結束後進行調整。根據美國科學家此前的研究,在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中,女性患心臟病的幾率要明顯低於男性,適應能力更強,30歲左右的女性是執行火星任務的理想宇航員人選。

據悉,最終被錄取的5名志願者將分別擔任飛船船長、隨船工程師、隨船醫生和科研人員。他們將與科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簽訂一份合作協議,包括試驗報酬等內容。研究所稱,這項耗時520天的試驗對參與者的身心條件和個人素質要求很高,因此選拔工作將十分嚴格和慎重。

志願者就位後,「火星-500」試驗計劃將在2007年第四季度展開,雖然志願者乘坐的「火星飛船」自始至終都不會離開地面,但所有的飛行、著陸環節都將按照真實場景一一呈現。

據俄羅斯宇航局介紹,模擬飛船由5個相連的密閉艙組成,內部總容積為550立方米,包括工作艙、儲物艙、公共活動艙等。船長可以按照工作程序,進行變軌、起飛、著陸、對接等操作。飛船中的環境將考慮到真實飛行時的一切可能因素,包括空氣成分、氣壓、溫度、濕度、聲壓等,有時還要模擬失重狀態。飛船上也配備了視頻通訊系統,但信號傳遞將會出現延遲,這也是太空飛行不可避免的情況。

「火星」著陸也完全按照實景設計,研究人員專門修築了一個類似火星表面的紅色場地,土壤的顏色和質感幾乎可以假亂真。5個飛行艙中的一個將用作登陸艙。志願者將穿著宇航服踏上紅色的「火星」。

520個晝夜將分成三個階段,飛往火星(250天)、登陸並在火星停留(30天),返回地球(240天),根據具體情況,試驗也可能延長至700天。

與「火星」親密接觸的一個月雖然短暫,卻是整個旅程的關鍵,志願者將經受長時間失重對身體的考驗。在往返的路上,又包括在地球引力區沿螺旋軌道飛行、沿日心軌道向火星飛行、在火星引力區沿螺旋軌道飛行、沿環火星軌道飛行這幾個階段。

與世隔絕

不能抽煙喝酒只能種種花草

這次模擬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漫長的太空旅程對宇船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的影響,為未來的載人火星之旅做好准備。在一年半里,5名志願者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任務控制中心進行溝通,登陸艙與母船之間也有視頻通訊聯系。和普通的工作一樣,他們在飛船里也實行五天工作制,周六、周日休息,不過也需要輪流值夜班。在接近「火星」時,他們的時鍾將調整為火星時間———每天24小時40分鍾。

志願者每天的日程安排非常緊湊,睡眠時間約為8.5小時,其餘活動包括系統維護、科學實驗、鍛煉身體、體檢等。在500多天里,他們要完成70多項生物醫學實驗。試驗還會模擬出突發緊急情況,如儀器故障、身體不適等。屆時,由於通信滯後,來自「地球」的幫助會非常有限,志願者很多情況下要獨立處理。試驗期間,他們的口糧供應將與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完全一致,抽煙喝酒是完全禁止的。

由於志願者們長期生活在封閉空間,不與外界直接接觸,很可能會產生孤獨、寂寞、緊張等心理問題,對性需求的考驗也是一大現實難題。在這次報名女性中,有一個是和她的丈夫一起提出申請的。據科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發言人別拉科夫斯基說,即便他們被同時選中,也不可能被「正式」允許在試驗期間過正常的夫妻生活。「除非他們想辦法秘密進行。」

在俄羅斯以前進行的一次試驗中,一名俄羅斯男航天員曾由於沖動,在新年時強行向他的同事、一名加拿大女航天員「索吻」。加拿大方面認為這次事件應該被作為性騷擾案件,俄羅斯付出了很大努力才說服這名加拿大女志願者和她的同伴們,繼續模擬完成了縮短到110天的試驗。

為了幫助調節志願者們的情緒,俄羅斯專家打算在飛船內開辟一間溫室,作為「迷你植物園」,種植食用植物或美化環境的花草。此前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實驗表明,種植植物對宇航員的情緒有積極作用。研究人員將觀測大自然對志願者心理產生的影響。

在整個任務期間,隨船醫師將負責監測、照料每個參與者的身心健康,並在突發情況時實施急救。任務控制中心還會試驗通過視頻為志願者進行「遠程診斷」的技術。

當然,如果志願者的病情難以繼續進行試驗,「地球」工作人員將會進行干預,把他召回「地球」治療,而其餘人員將繼續火星之旅。

□康娟(中國日報特稿)

在布希總統的號角下,正當美國月球和火星探測計劃出台之際,世界上的另一航天大國俄羅斯也不甘寂寞和落後。近日,俄羅斯航天領域的一些專家紛紛在媒體的麥克風前大侃特侃俄羅斯對月球和火星探測的構想和宏偉藍圖,也希望俄羅斯早日恢復對月球和火星的科學探測活動。
俄羅斯航空航天局第一副局長尼古拉•莫伊謝耶夫在接受《俄通社—塔斯社》的采訪時說,今年年底前俄羅斯將制訂2015年前聯邦航天計劃,恢復對月球和火星的探測活動可能要列入這一計劃中。他還說,俄羅斯科學家提出了許多關於探測月球和火星的方案,但暫時還不能確定哪一個方案將被最終列入未來的聯邦宇航計劃之中。

俄羅斯著名的沃奇金科研生產聯合體第一副總經理羅阿利德•克列姆涅夫說,上世紀前蘇聯時,他們的聯合體中曾研製出傳奇般的「月球車」。在後來30年的工作中他們的聯合體一直沒有間斷對該項技術的研究。目前,已經有了更加嚴肅的方案。如果俄羅斯將恢復對月球和火星的探測,1年時間內我們就可以研製出新的月球車草圖,再用2年到3年的時間研製真正的「月球車」。

在談到對月球探測的意義時,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太空委員會委員埃里克加利莫夫認為,月球上的能源將能解決地球上的能源危機,月球上有大量的氚,從月球上獲取的氚可用於熱核聚變的燃料

『貳』 世界上最大的火箭發射基地—俄羅斯拜科努爾火箭發射場位於哪國境內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基地位於北緯46度、東經63度的哈薩克半沙漠地區,基地南北長50英里(約合80公里),東西寬80英里(約合128公里)。

『叄』 俄羅斯境內唯一一個現役航天發射基地是哪個

當前,它是俄內陸唯一一個擁有現役航天發射場的基地,在這里不僅發射過幾十枚俄軍最新型的「白楊—M」型彈道導彈,而且儲存了俄羅斯60%的核彈頭,總量達數千枚。

『肆』 第一個到達火星的探測器是哪個國家的,叫什麼名字啊

1962年11月1日,前蘇聯率先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號探測器。「火星」1號重863.5千克,探測器直徑1.1米,高3.3米,裝有2塊太陽能電池板和折疊式拋物面天線。探測器上裝有拍攝火星表面照片並把照片傳回地面的裝置,還裝有考察火星上有機物、磁場、輻射帶等的觀測儀器。它升空4個月後,在距地球1億多千米處與地面的通信中斷,沒有完成飛近火星考察的任務。

1971年5月19日和28日,前蘇聯又成功發射了「火星」2號和3號探測器,半年後它們相繼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成為火星的第一批人造衛星。「火星」3號總重4650千克,其中著陸艙重816千克。它在同年12月2日進入火星軌道後,環繞火星運行12.5天,然後在火星表面軟著陸,6分鍾後向地球發出電視信號,因火星上強烈塵暴的影響,信號僅發送了20秒鍾。這是人類第一個到達火星的探測器。

1973年,一組4個火星探測器又發射升空。7月21日升空的「火星」4號,於1974年2月10日飛到距 火星2200千米處,由於制動系統故障,未能進入火星軌道。7月26日上天的「火星」5號,於1974年2月12日進入火星軌道,向地面發回火星表面照片,但很快停 止工作。8月5日「火星」6號出發,到1974年3月12日在火星表面著陸,但著陸1秒鍾後與地面通信中斷。8月9日「火星」7號啟程,於1974年3月9日從距火星1300千米處掠過,降落裝置發生故障,飛行去向不明。由於火星探測連連受挫,前蘇聯暫時中斷了這項計劃。1988年7月7日和12日工,前蘇聯又相繼發射「火衛一」(福波斯)1號和2號探測器,揭開探測火星新計劃的棄。這兩個探測器各重4號,裝有各種科學儀器、太陽能電池板、天線、姿控發動機、電視攝像機等。它們在太空飛行200天後到達接近火星的軌道,對火星及其第一顆衛星進行科學考察。

『伍』 有關火星基地的資料

怎麼你們地球人總想打我們火星的主意,不跟你們玩了,bye-bye

———此信息,以100倍光速的速度,向地球發送成功———

『陸』 火星探測的中俄計劃

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是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計劃,中國航天局將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共同探索火星。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同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於北京時間2011年11月9日4時16分在位於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搭乘俄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整個計劃共分四個階段:
階段1:(現在到2009年)會對第一次任務進行充足准備,包括定立探測目標、技術研發和尋求國際合作。
階段2:(2009年後)已發射的衛星將探測火星環境,所得的數據用作火星軟著陸之用。
階段3:發射火星著陸器並攜帶一輛火星車,在火星上軟著陸。
階段4:成立火星表面觀察站、發展飛行器穿梭地球與火星、並且建立火星基地供機械探測器進入。此階段的最終目標是為將來人類登陸火星提供基礎,令人類可在火星觀察站中觀察火星。
螢火一號(YH-1)是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作為中俄航天合作項目之一,計劃於2011年和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Phobos-Grunt)衛星一起搭載聯盟號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大約經歷10至11個半月的飛行後,進入火星軌道。螢火一號主要研究火星的電離層及周圍空間環境,火星磁場等。2008年4月完成初樣並公布於眾。2009年6月完成正樣並赴俄羅斯聯合測試。
設計參數為:
尺寸:750×750×600 mm 重量:110 kg
功率:90 W(平均)180 W(峰值)
數據傳輸速率:80 bit/s
2 x 3塊太陽能電池板,全長7.85米 2016年1月18日,有消息稱,我國火星探測項目正在立項,首次發射有望實現「繞、落、巡」的三階段探測任務。這是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原民輝今天在《國際太空》和《衛星應用》聯合主辦的年度全球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消息。
《國際太空》雜志主編龐之浩透露,我國火星探測的一時間點可能在2020年。

『柒』 人類何時能建立第一個火星基地

俄將建造航天港 用於登陸火星和建月球基地
〔 來源:中國日照 發表時間:2004-10-20 8:44:04 閱讀: 〕

新浪科技訊 據外電報道,俄羅斯日前已經邀請美國參加其專門用於發射超級火箭的舉世無雙的「航天港」工程。據俄羅斯新聞社報道,在美國宇航局領導人弗蘭德-格里高里結束對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的參觀後俄羅斯宇航局代表維亞切斯拉夫-達維堅科向他發出了上述邀請。

維亞切斯拉夫-達維堅科所指的「航天港」工程事實上指的是專門為「能源」運載火箭試驗和發射建立的發射平台。根據俄羅斯當前的航天發射計劃,「能源」運載火箭將主要服務於能夠多次使用的「能源-暴風雪」飛船。達維堅科指出,早在1987年5月15日「能源」運載火箭就在這里成功地完成了其第一次發射。

維亞切斯拉夫-達維堅科表示:「『航天港』工程建成後將為國際上其它一些合作夥伴節約大量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因為這里已經有足夠完美的地面基地設施,我們只需要對它加以改造以適應新的發射項目即可」。

俄羅斯聯邦宇航局認為,「航天港」工程一經完成,它將有足夠的能力保障各類超級運載火箭的發射工作--無論是星際飛行發射,還是開發太陽系其它星球的發射。達維堅科稱:「毫無疑問,這對不久後將進行的火星載人飛行計劃以及在月球上建立航天基地等大型航天項目都有巨大的意義」。

他還指出,俄羅斯不但希望美國能來參與此項工程,還希望全世界的其它航天大國參加到此項目的建設中來。他同時還表示,美方代表團領導人弗蘭德-格里高里已答應在向美國宇航局領導人舒恩-奧吉夫提交相應報告後與俄羅斯方面繼續保持緊密合作。(久亮)

『捌』 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義大利,印度,法國的各大航天基地名稱

各國航天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建設的第一個衛星發射場。它位於甘肅省酒泉市東北地區,始建於1958年,佔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地勢平坦,人煙稀少,乾燥少雨,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是發射航天器的理想場所。
1960年11月5日,這里成功地發射了中國製造的第一枚地地導彈。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也在這里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這里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在這里發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中國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也在這里發射成功。

1987年8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法國馬特拉公司提供了發射搭載服務,使中國的航天技術從此開始走向世界。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以發射地球靜止衛星為主的航天發射基地,擔負通信、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應用發射任務。發射中心總部設在四川省西昌市,發射區位於該市西北約60公里處,
始建於1970年,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發射中心於1983年建成,1984年以來發射過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實用通信廣播衛星及實用通信衛星,1990年又將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試驗衛星、應用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它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區,具備了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和高精度測量的能力,擔負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資源、通信等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1968年12月18日,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枚中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該中心用長征4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和第二顆「風雲」1號氣象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此外,它還進行過一系列運載火箭試驗。1997年12月8日,該中心第一次執行國際商業發射,成功地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製造的兩顆銥星送入預定軌道。1999年5月10日,該中心用長征4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和實踐五號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高度為87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該中心連續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雙星方式進行的航天發射。

美國航天發射中心
美國航天發射中心包括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和范登堡空軍基地。
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緯度較低,向東發射火箭,可利用地球自轉附加速度,有助於衛星入軌。
自1950年7月首次發射「下士」火箭以來,先後發射了「宇宙神」火箭、「大力神」火箭、「土星v」火箭等,囊括了美國所有向地球同步軌道發射的任務;還是發射了「阿波羅」飛船、「天空實驗室」及各種行星際探測器。范登堡空軍基地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海岸,面積約280平方公里。該基地最初為戰略導彈基地,由於其地理位置可以向西發射高傾角軌道和極軌道衛星,彌補了肯尼迪航天中心只能向東發射的不足,所以後來被選為美國第二個太空梭發射中心。

歐洲航天發射中心
歐洲航天發射中心位於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的法屬蓋亞那,佔地約90600平方公里,屬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領導,主要負責科學衛星、應用衛星和探空火箭的發射以及與此有關的一些運載火箭的試驗和發射。
蓋亞那靠近赤道,對火箭發射具有很大益處:緯度低,從發射點到入軌點的航程大大縮短,三子級不必二次啟動;相同發射方位角的軌道傾角小,遠地點變軌所需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軌道的有效載荷;向北和向東的海面上有一個很寬的發射弧度。目前,航天中心有阿麗亞那第一、第二、第三發射場,是歐洲航天活動的主要基地。
日本航天發射中心
日本有兩個航天中心,分別是種子島航天中心和鹿兒島航天中心。它們都位於日本南部。
種子島航天中心由竹崎發射場,大崎發射場及吉信綜合發射場組成。竹崎發射場佔地0.79平方公里,1968年開始使用,主要用來發射小型衛星,大崎發射場佔地7.6平方公里,1975年開始使用,主要用來發射大型液體衛星,吉信綜合發射場具有相當的現代化程度,可與卡納維拉爾角的「大力神3」發射場相媲美,該發射場主要為適應「h-2」新型運載火箭的發射而興建。
鹿兒島航天中心位於日本九州鹿兒島縣城內,佔地0.71平方公里,始建於1967年,主要用來發射探空火箭和科學衛星運載火箭。

[b]前蘇聯航天發射中心[/b]

前蘇聯的航天發射場共有三個,按其投入使用的先後順序排列,分別為卡普斯金亞爾靶嘗拜科努爾發射場和普列謝茨克基地。
卡普斯金亞爾靶場最早是一個導彈試驗靶場,建於1946年底,1962年開始用於發射衛星,但數量不多。

拜科努爾發射場於50年代後期建成,成為蘇聯最重要的一個導彈靶場和航天發射常從這里發射了第一顆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
普列謝茨克基地原是一個洲際導彈基地,60年代中期開始將其作為新的航天器發射常它幾乎承擔了前蘇聯全部軍用衛星的發射任務,成為最重要的一個軍用航天器發射基地。

[color=Blue]一、卡普斯金亞爾靶場[/color]
地理位置
卡普斯金亞爾靶場的地理坐標為北緯48.4°,東經45.8°,位於伏爾加河北岸,在橫貫東西的公路、鐵路線上,離下游重要城市伏爾加格勒約90公里。
環境
靶場佔地面積6912平方公里,海拔30米左右,是一片地勢平坦、人煙稀少的半沙漠區。

卡普斯金亞爾靶場是「L」形發射常1947年冬,蘇聯在這里進行了數次V�2火箭的飛行試驗。這里還發射過大量的探空火箭,從事宇宙生物學研究活動。

[color=Blue]二、普列謝茨克基地[/color]
地理位置
普列謝茨克基地的地理坐標是北緯62.8°,東經40.1°,位於前蘇聯歐洲部分的北部,在莫斯科通向阿爾漢格爾斯克的鐵路干線上。
環境
該地區平均海拔高度約100米,是一片遼闊的平原和沼澤地。

整個場區南北伸展約100公里,東西58公里。
設施
該發射場是在1965年由原來的洲際導彈基地擴建而成的。主要設施均分布在普列謝茨克市東南和東北部,衛星發射區主要集中在場區南部。它是前蘇聯主要的軍用航天器發射場,發射的衛星主要是軍用偵察衛星和其他各種導航、通信和氣象衛星等。由於發射場所處緯度較高,可以利用高緯度來發射大傾角衛星,可以滿足偵察衛星和氣象衛星對地球進行大范圍全球覆蓋的要求。發射的衛星傾角為60�8~82�9°。該發射場曾是世界上最活躍的發射場,大約每周發射一顆衛星。該發射場的作用與美國范登堡基地相當。

基地的人員居住和生活在普列謝茨克市,該市是物資和後勤供應的集散地,市東有機常在該市的北部是基地的主要支援中心,在中心進行運載火箭�衛星的總裝、測試等技術保障工作,然後通過鐵路或公路運往發射常各種發射嘗遙測跟蹤站共有12處,各嘗站之間均有鐵路或公路聯結。

在普列謝茨克基地發射的衛星運載火箭有東方號、聯盟號、閃電號、宇宙號等。這些發射場同拜科努爾發射場東北翼所見到的布局相同,也有同樣的鐵路網與准備大樓相聯系。

為了適應惡劣的北極天氣情況,該發射場的發射台具有不同的設計。運載火箭不是直接豎立在發射台支架上,發射服務工作是藉助於可滑動的轉塔完成的。這種轉塔是一個底座面積約200平方米,質量450噸,高100米的結構。這種轉塔安裝在鐵軌上,其上面部分有一個特殊的起重裝置,能使火箭處於垂直位置。該滑動服務轉塔能遮蓋發射台和火箭,因此,轉塔能保證地面服務人員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和白天任何時間都能進行正常工作。

三、拜科努爾發射場地理位置
拜科努爾發射場的地理坐標是北緯45.6°,東經63.4°。它位於中亞哈薩克境內,鹹海以東約150公里,拜科努爾鎮西南288公里處。
簡介
拜科努爾發射場是1955年興建的,1957年10月前蘇聯在此發射了第一顆衛星。就發射場的規模、設備數量和工作范圍而言,是前蘇聯最大的航天發射場,相當於美國的空軍東靶場肯尼迪航天中心。

拜科努爾發射場的工作重點是:發射載人飛船、衛星、月球探測器和行星探測器,進行各種導彈和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另外,還進行攔截衛星和部分軌道轟炸系統的試驗。從這里發射的航天器包括早期的衛星、射向火星、金星和月球的探測器,以及後來的東方號、上升號、聯盟號等所有載人飛船和禮炮號航天站及能源-暴風雪號太空梭。

拜科努爾發射場由發射區、支援中心等幾個部分組成。1987年又在此發射了能源號巨型火箭。

『玖』 六個「進軍」火星的國家都是哪幾個國家

俄羅斯(蘇聯),美國,中國,日本,法國
印度預備明年發射探測衛星,要爭取做第六個進軍火星的國家.

探索火星歷程資料如下:
1960年10月10日14時27分49秒 蘇聯火星1A號(火星1960A)失敗
1960年10月14日13時51分03秒 蘇聯火星1B號(火星1960B)失敗
1962年10月24日 17時55分04秒衛星22號(火星1962A)失敗
1962年11月1日 17時55分04秒蘇聯 火星1號失敗
1962年11月4日15時35分15秒 蘇聯衛星24號(火星1962B)失敗
1964年11月5日 19時22分05秒美國水手3號失敗
1964年11月28日14時22分01秒 美國水手4號圓滿成功
1964年11月30日 13時12分蘇聯 探測器2號失敗
1965年7月18日14時38分 蘇聯探測器3號失敗
1969年2月24日發射升空 美國水手6號7月31日抵達火星 圓滿成功
1969年3月27日發射升空美國 水手7號8月5日抵達火星 圓滿成功
1969年蘇聯火星2A號(火星1969A)失敗
1969年4月2日10時33分00秒 蘇聯火星2B號(火星1969B) 失敗
1971年5月9日01時11分02秒 美國水手8號 發射失敗
1971年5月30日22時23分04秒美國 水手9號圓滿成功
1971年5月10日16時58分42秒蘇聯 宇宙419號失敗
1971年5月19日16時22分44秒蘇聯 火星2號失敗
1971年5月28日15時26分30秒蘇聯 火星3號不算成功
1973年7月21日19時30分59秒蘇聯 火星4號失敗
1973年7月25日18時55分48秒蘇聯 火星5號失敗
1973年8月5日17時45分48秒蘇聯 火星6號失敗
1973年8月9日17時00分17秒蘇聯 火星7號失敗
1975年8月20日21時22分00秒美國 海盜1號成功
1975年9月9日18時39分00秒美國 海盜2號 成功
1988年7月7日17時38分04秒蘇聯 火衛一1號 失敗
(弗伯斯1號、福波斯1號)
1988年7月12日17時01分43秒蘇聯 火衛一2號 失敗
(弗伯斯2號、福波斯2號)
1993年8月21日美國 火星觀察者抵火星軌道前與地球失去聯系
1996年11月7日17時00分49秒美國 火星環球勘測者成功
1996年11月16日20時48分53秒 俄羅斯火星96發射失敗
1997年美火星探路者在火星著陸
1998年7月3日18時12分日本希望號(行星-B)失敗
1998年美國 火星氣候探測器失敗
1999年1月3日20時21分10秒美國 火星極地著陸者抵達火星前被墜毀失敗
1999年1月3日20時21分10秒美國 升空2號失敗
2001年4月7日15時02分22秒美國 火星奧德賽圓滿成功
2003年6月2日17時45分26秒歐空局火星快車失敗
2003年6月10日17時58分47秒美國 勇氣號火星漫遊車成功
2003年7月8日03時18分15秒美國 機遇號火星探測車 成功
2007年8月4日09時26分35秒美國發射鳳凰號火星極地著陸探測器,後失去聯系
2009年10月俄羅斯 火衛一-土壤與 中國螢火一號一起發射,因為某些原因,推遲到2011年
2010年6月3日 俄羅斯開始在莫斯科進行世界首個模擬火星之旅實驗,6名來自俄羅斯、中國、法國等國的志願者將在狹小的模擬密封艙內生活520個日夜。
中國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首枚火星探測器2011年11月9日凌晨搭乘俄羅斯的天頂號運載火箭與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一起發射升空,將飛行3.5億公里,大約要經過10個月的飛行,衛星於明年8月至9月才能進入火星軌道。 2011年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2]。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11月9號在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向外界宣布了這一消息。他說:「我們度過了一個非常沉重的深夜,我們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找到這個太空飛行器。現在終於確定了它的位置,並且查明,其發動裝置沒有工作,兩次點火都沒有成功。」這意味著,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發射以失敗告終。
2011年11月26日,美國「好奇」號火星車發射升空,隨後順利進入飛往火星的軌道。好奇號是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2012年8月在火星著陸。

『拾』 中國的衛星發射基地有哪些

1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我國最大的商用衛星、宇航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基地

2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位於酒泉市東北210公里處的巴丹吉林沙漠深處.

3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區

2009年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將搭乘俄羅斯的火箭升空並前往火星。

中方衛星將由俄方運載火箭發射,並被送入火星橢圓軌道;其後,該衛星將自主完成對火星空間環境的探測任務。期間,俄「福布斯」火星探測器則將在「火衛一」表面著陸,提取「火衛一」土壤等樣品,並返回地球。我衛星還將與「福布斯」探測器聯合完成對火星環境的掩星探測。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火星基地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