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J10,J10B,J11,J11B ,J15和俄羅斯關繫到底是怎麼回事
J10系列用的是美軍標。J11B ,J15氣動布局是俄軍標,但是航電、武器系統仍然使用美軍標,說白了就是外形上與蘇27 、蘇33有相像,其他的就完全是兩碼事,與美軍戰機更加接近。
那一款最好,這要看你的用途!殲10A是中國目前的空戰之王!而殲10 B從設計上就要求要遠在殲10A之上,只是目前沒有服役,要等到年底才開始少量服役。J11B的多功能能力,尤其是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目前在所有國產戰機中是絕對的王者!飛豹只是在那個十分困難的年代裡的救急產物,現在已經有雞肋的感覺了,從飛豹沒有獲得升級經費就可以看出,再什麼升級也是一個雞肋。
鴨翼布局雖然能夠很好的提高機動性能,但是同樣會帶來很大的不穩定性,會增加操作難度(這個需要計算機輔助以及非常強悍的軟體編程能力)。而美國的發動機水平獨步全球,即便他們使用非常爛的氣動布局,由於擁有十分強悍的發動機,設計出來的飛機機動能力依然是地球上天空的主宰者!所以美國人沒有走採用鴨翼布局這條路。
㈡ 既然中國可以製造世界領先水平的飛機發動機,為什麼還要采購俄羅斯的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最重要的是核心機技術,其中涉及到高溫材料等,中國在材料科學上面還有待提高。樓上說的英國70年代指的是斯貝發動機,這是一款推力在70左右的出色發動機,最大特點是技術成熟,並且,其裝備過f-4、幻影IV,並不能說過時。而且,該款發動機由中國人(後來回國)吳仲華發明,也不能完全說。。。其的國產型為秦嶺。。。另外,沒有哪個國家的新一代產品不是在老一代產品的基礎上做出的,所以要淡定。。。總之中國發動機的技術已取得了較大進步,但仍有待提高。
㈢ 中國自己就能製造大飛機,為什麼還要和俄羅斯合作開發
事實上c919國產率不到50%。很多關鍵設備需要國際支持。而且c919很難拿到美國和歐洲的適航證。商業化基本靠內銷,拿不到偶爾適航證很難進國際市場。而相反c929和俄羅斯合作,不單單是俄羅斯技術實力,能減少研發周期和風險,還可以撇開歐美市場。只要中俄率先運營,就能帶動一帶一路國家,獨聯體國家、東南亞國家、非洲一些國家的市場。更容易打開國際市場。
㈣ 中國的飛機也挺先進,為何老是買俄羅斯的呢
有些時候並不是作戰需要,而是一種國際政治上的需要。比如某件事情上,像中國發展航母,西方國家都叫喊中國WX論,俄羅斯對這個事的問題模稜兩可。那麼此時要爭取俄羅斯的支持,使國際壓力降低一點,就花點錢買點東西羅~~當然這只是舉個例子,實際問題還會復雜很多。
㈤ 為什麼中國連個飛機上的發動機都製造不出來,還要買俄羅斯的
你以為山寨那麼容易?拆開了都未必能搞清楚其結構,更何況很多東西是拆不開的,或者拆開了也研究不明白,等你山寨出來的時候,人家下一代產品都出來了。再說了,你認為航空發動機很容易搞?世界范圍內能搞定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也只有美國和英國的三家公司,毛子的發動機相比三巨頭的產品也是破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