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坦克履帶有橡膠塊,而有些木有,有沒有
這叫掛膠履帶
優點就是具有一定的緩沖性,行駛平穩,舒適度高,噪音小,不傷路面
缺點就是造價高,而且掛膠塊容易老化,需要經常替換
所以老式坦克一般沒有
B. ZTZ-98主戰坦克\俄羅斯T-80UM2黑鷹主戰坦克
於1997年9月出現的俄羅斯「黑鷹」(即t-80um2)主戰坦克,一直是世界坦克界的熱門話題。隨著新資料的陸續披露,「黑鷹」的真面目逐漸變得更清晰了。「黑鷹」坦克主要性能數據:車長6.86米、車寬3.59米、車高1.82米、戰斗全重48噸、乘員3人、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小時、越野速度40-45千米/小時。,「黑鷹」採用了更好的防護技術。首先在外形上,高度降低到2米以下,在戰場上更難被發現。其次,炮塔一改t系列的圓形鑄造炮塔,採用類似西方帶尾艙的焊接炮塔。炮塔前裝甲傾斜71。,大大提高了來襲彈葯跳彈的概率。為防止二次爆炸效應,「黑鷹」還運用了西方坦克的防護思想,在彈倉與乘員之間用高強度的阻燃抗拉復合材料裝甲板隔開;彈倉頂部裝有可掀掉的裝甲板條,炮彈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將掀掉板條向外排出,而不會進入乘員室。這樣既不會傷及乘員,對車輛本身的傷害也減到最小。
車體前裝甲與炮塔正面裝 甲為模塊化裝甲,可根據威脅與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更換。俄有關方面聲稱,在更換裝甲時只需打開裝甲間的焊接點即可。至於這種先進主裝甲的厚度和材料組成,目前仍是俄軍的最高軍事機密,沒有任何資料披露過。俄一些防務雜志則稱,這種主裝甲為俄最先進的復合裝甲,在性能上與美國的貧鈾裝甲相媲美。裝甲材料是在淬火硬鋼板
內交替嵌入貧鈾材料、特種塑料層、受控變形層而組成的,防穿甲彈與破甲彈的能力分別相當於900毫米和1400毫米厚的均質鋼板。有一點可以肯定,即「黑鷹」坦克炮塔和車體的前裝甲的防護能力,要高於以往任何一種t系列主戰坦克。
在車體前裝甲和炮塔前主裝甲上安裝的標准組件式附加反應裝甲,並不是西方以前認為的「接觸一5」型,而是俄羅斯新研製的。這種新型的附加反應裝甲除了能防禦空心裝葯破甲彈與穿甲彈的攻擊,還可以有效防禦採用串聯戰斗部的反坦克武器的攻擊。「黑鷹」車體前斜裝甲板上並排安裝有兩排這種型號的反應式裝甲塊(呈倒品字型),每排有5塊;炮塔正面兩側各有7塊。為增強對攻頂式武器的防禦,反應式裝甲塊從火炮防盾上方向後、一直延升到炮塔頂部後部邊緣,覆蓋了整個炮塔頂部。當該型反應式裝甲與「黑鷹」的基本裝甲結合使用時,應該可以防住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現役和在研的反坦克武器了。
為加強「黑鷹」側翼的防護能力,設計人員在前5個負重輪(注意,t-80u/um/uml是前3個負重輪)的上半部側裙板上也安裝了反應式裝甲塊。不過該反應式裝甲塊與車體的反應式裝甲塊不同,它的外板仍為鋼板,而內板則採用三層橡膠壓成的橡膠板,為的是防止反應式裝甲爆炸時內板傷及履帶。為防止地雷對坦克的傷害,「黑鷹」車體前部下方安裝了用橡膠纖維製成的撓性板,用於提前掃除帶觸桿式引信的反坦克地雷
「黑鷹」還安裝由俄羅斯機械生產設計局和相關企業聯合研發的「阿雷納」主動防護系統。俄坦克專家評估認為,安裝「阿雷納」的「黑鷹」比不裝「阿雷納」的t-80um,坦克防護力最少高出3倍以上。再加上先進的復合多層基本裝甲和附加反應裝甲,擁有三層防護系統的「黑鷹」坦克的防護能力將躋身世界上最先進行列。坦克駕駛員的座椅如同t一80u那樣掛在車體頂甲板上,可有效防止地雷爆炸時產生的沖擊波直接傳遞至駕駛員。此外,「黑鷹」還配備了先進的「圖曼」快速探測,滅火抑爆設備、三防系統、「圖恰」熱煙幕發射系統等98式坦克的設計借鑒了t-72坦克的許多設計理念,所以從整體看,98式坦克就象t-72的放大版。98式坦克的底盤較t-72長出近1米,其路輪分布也較後者稀疏。與以往我國陸軍的坦克相比,98式坦克的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其炮塔方面,一改傳統的卵形鑄造炮塔,全面採用焊接結構,其正面與m1系列坦克有許多相似之處。
整體布局上看,98式坦克仍採用傳統布局模式,駕駛室前置,戰斗室居中,動力室後置。車體採用裝甲鋼板焊接結構,由首部、側部、尾部、底部以及風扇隔板、動力艙隔板合動力艙頂蓋組成,車首上裝甲板焊接有一對帶彈性卡鎖的牽引鉤、兩個前燈防護支架。車體翼子板上固定有外燃油箱、燃油供給管路、備品、工具附件箱以及外機油箱,車體尾部支架上固定有兩個備用油桶。
坦克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駕駛室上配有一扇單片艙門,艙門前的鏡室內裝有1具晝用單倍潛望鏡和2具潛望鏡。此外,駕駛員還配有1具雙目微光夜視潛望鏡,夜間視距為200米。
在車體首上裝甲板內側,布置有駕駛員艙門螺桿關閉裝置和92式輻射與化學探測器以及濾毒通風裝置。駕駛艙右側布置有右燃油箱和彈架油箱,左側有左燃油箱,駕駛員檢測儀錶板、蓄電池組以及電氣設備,後面是自動裝填機的旋轉輸彈機。
駕駛員室設有駕駛員座椅,座椅前面底部裝甲板上安裝有操縱桿,右前方有油門踏板、燃油分配開關和預壓泵開關,在啟動引擎時,駕駛員必須將燃油分配開關置於通位,並接通預壓泵。駕駛員的右邊有變速操縱檔位選擇器,上有兩個手柄,一個方向選擇手柄,一個單位選擇手柄。在駕駛員的左邊還有手動制動操縱手柄,在其附近還安裝有各系統的電氣操縱系統。
戰斗室位於坦克中部,炮塔前部中間安裝有火炮,火炮右側安裝有並列機槍,炮塔內有兩名乘員(車長和炮長),其中車長位於炮塔內火炮的右側,在車長艙蓋的四周設有5個觀察鏡,指揮塔前方安裝有1具周視瞄準鏡,在周視瞄準鏡的後面和車長艙蓋右側各有1個高射機槍槍架;炮長位於火炮的左側,炮長艙蓋前面有1具觀瞄鏡。
動力傳動室位於坦克後部,與戰斗室以裝甲隔板隔開。動力系統可整體吊裝,布局緊湊,與以往的坦克相比,98式坦克的戰斗室加大了使用空間,為日後安裝更大口徑的坦克炮保留了餘地。
C. 坦克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用鋼板做的,坦克是一個復雜的戰斗機器。操縱部分(駕駛室)通常位於坦克前部,內有操縱機構、檢測儀表、駕駛椅等;它的駕駛室位於前部,戰斗部分位於中部,炮塔就在這里。
炮塔上裝有一門火炮,並且安裝了高射機槍。坦克的後部裝有發動機。坦克里一般配置四個乘員,包括駕駛員、車長、炮長和裝填手。
現代坦克大多是傳統車體與單個旋轉炮塔的組合體。按主要部件的安裝部位,T-62主戰坦克開始採用滑膛炮,發射尾翼穩定炮彈;「酋長」坦克為了控制車高,駕駛員呈半仰卧狀態操縱車輛;通常劃分為操縱、戰斗、動力—傳動和行動4個部分。
坦克全身披著很厚的復合裝甲,厚度有幾十至幾百甚至最厚處上千毫米,一般槍彈無法穿透。目前主戰坦克大部分的行駛速度約60千米/小時,最遠行程可達650千米,最大爬坡約30°,可越寬3米的壕溝,過高1.2米垂直牆,涉水深1.5米,還可潛水5米深。
它火力強大,除裝有一門火炮外,還有高射機槍、並列機槍和航向機槍,攜帶炮彈40發~60發。這是主戰坦克具有的一些戰術性能,而每種特種坦克還有自己的特殊之處。主戰坦克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坦克分類方法,從此坦克的分類開始按用途分為主戰坦克和具有其他用途的特種坦克。
D. 坦克的裝甲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坦克的裝甲
一、鋼板類裝甲
1. 勻壓制鋼板:勻軋制鋼(RHA,又被稱作『Armor Steel』裝甲鋼) 一般特指RC27鋼板(4340鋼)勻軋制鋼的硬度在250到390BHN之間,鑄造或軋制的厚裝甲通常用它製造。評價一種材料防禦性能時通常與勻軋制鋼相比較。
2. 准高硬度鋼 (SHS:Semi Hardness Steel) 硬度在400到450BHN之間。准高硬度鋼的焊接比較困難,一般被用在復合裝甲的模塊層次中(例如挑戰者2的喬巴母主模塊) 以數十毫米的厚度分塊焊接上去。
3. 高硬度鋼 (HHS:High Hardness Steel) 硬度在500到600BHN之間。高硬度鋼的焊接非常困難,通常軋製成許多薄的板塊,然後與其它硬度的鋼板重疊再用螺釘固定到主裝甲板上。萊克萊爾坦克和豹2都使用了此類的設計,重疊250BHN、430BHN和515BHN三種硬度的鋼板。
4. 特種鋼材:一般用計算與同等裝甲的厚度比例關系。
a) T72系列出口型~270BHN:防禦效能比例90%~92%
b) 俄國高鎳鑄造鋼~390BHN :防禦效能比例112%~118%
c) M1系列HY 120鋼 350BHN :防禦效能比例114%
d) 准高硬度鋼~450BHN :防禦效能比例120%~125%
e) 高硬度鋼~600BHN :防禦效能比例130%~134%
f) 北約多種硬度重疊模塊:防禦效能比例150%~160%
二、特種裝甲
1. 陶瓷裝甲:瓷抵禦穿甲彈的能力稍低於勻軋制鋼,但抵禦破甲彈的能力是勻軋制鋼的兩倍。一般密封在金屬盒中,以提高其機械強度。需要與其它金屬復合以提高其骨架作用。陶瓷裝甲價格稍高,並且因骨架及復合材料不同,防禦效果會略有不同。提高背板密度可以增強其防禦效果。
陶瓷 金屬比例陶瓷 / 金屬種類 1:3 1:1 3:1
Pyrex / RHA 0.58 0.87 0.89 Pyrex是一種玻璃裝物質,T-72A一類坦克裝甲使用
Pyrex / 鎢 1.06 1.12 1.16 鎢、DU一類重金屬設置在陶瓷板下可以大幅度提高抵抗能力
Pyrex / 鋁 0.46 0.6 0.78
石英 / SHS 0.62 0.58 0.5 T-64坦克的裝甲中含有「Kvarts」 實際上是一種人工石英
AIN / RHA 0.96 1.06 0.97 Aluminum Nitride Ceramic
AD-85 / RHA 0.96 0.99 0.89 AD-85是指含85%氧化鋁的陶瓷
AD-97 / RHA 1.0 1.03 0.96 同上,AD-97則是指氧化鋁含量為97%的陶瓷
AD-99 / RHA 1.04 1.08
AD-99 / SHS 1.08 1.15 採用高硬度鋼材基甲可以稍微提高陶瓷裝甲的防禦能力
SiC / RHA 0.96 1.02 1.02 炭硅化合物,為東歐一些裝甲所採用,比如南聯的M84
B4C / RHA 0.93 0.91 0.87 T64B和其它一些俄制坦克裝甲中採用相似材料
UO2-87 / RHA 1.04 1.6 2.0 陶瓷性二氧化鈾模塊,含87%二氧化鈾
UO2-100 / RHA 1.22 1.8 2.34 高純度二氧化鈾陶瓷模塊
三、間隙裝甲
1. 間隙裝甲:間隙裝甲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構造方式。採用間隙設計可以大幅度提高防禦破甲彈的能力。間隙裝甲在比較薄的裝甲板塊與板塊間留以間隙或灌注低密度材料。
2. 反應裝甲(非爆炸):非爆破反應裝甲採用橡膠一類的韌性物質充實金屬板塊間的間隙。其意義在於韌性物質的存在另板塊的運動幅度加大,帶動穿桿產生更強的不規范運動。對於動能彈頭的防禦能力更好。
四、裝甲斜面:可增強反動能彈能力(跳彈)。
五、反應裝甲(爆炸):可以瞬間對來襲彈葯造成反射和干擾。增強後層裝甲的防禦能力。
E. 橡膠在戰爭中有什麼用
橡膠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在軍事國防上應用更是十分廣泛,比如,一輛坦克要用八百多千克橡膠;一般三萬噸級的軍艦要用六十八噸橡膠,差不多軍事裝備、空軍設施、國防工程都有橡膠的足跡。使用橡膠製做的船舶、帳篷、倉庫以及防護用具、浴水服裝等品種也很多。至於圍防尖端技術需要的耐高溫、耐低溫、耐油、耐高度真空等特殊性能的橡膠憲0品更是不可缺少。隨著國防現代化的發展,要求能耐零下100-400℃的溫度范圍,並能抵抗各種酸、鹼和氧化劑具有特殊性能的橡膠,正在研製生產。
天然橡膠可分為標准膠(又稱顆粒膠)、煙膠片、濃縮膠、白縐膠片、淺色膠片、膠清橡膠和風干膠片等,最常用的是標准膠和煙膠片。標准膠分為一級(SCR5)、二級(SCR10)、三級(SCR20)、四級(SCR50)四個等級,煙膠分成1-5號煙膠片(RSS1-RSS5)五個等級。
標准膠:標准橡膠主要分為5號膠,10號膠和20號膠。5號膠為一級膠,是最好的膠,其所含雜質為0.05%;10號膠為二級膠,其所含雜質為0.10 %,20號膠為三級膠,其所含雜質為0.20 %。不同型號的膠用途也不一樣:5號膠一般用於製作輪胎內胎;10號膠和20號膠一般用於製作輪胎外胎。
煙膠片:即用燃燒椰子殼所發生的煙和熱對壓去水分的天然膠片進行熏烤後所得的膠片。煙熏的目的是為了使膠片乾燥並注入防氧化及防腐的甲酚物質。煙膠片屬於初級形狀的天然橡膠。
濃縮膠:可作粘結材料。
縐膠片:
1、特一級薄白縐膠片
所交貨物必須是色澤極白而且均勻、乾燥、堅實的橡膠。
不允許有任何原因所引起的變色、酸臭味、灰塵、屑點、砂礫或其他外來物質、油污或其他污跡、氧化或過熱的跡象。
2、一級薄白縐膠片
所交貨物必須是色澤白、乾燥、堅實的橡膠。允許有極輕微的色澤深淺的差異。
特一級薄淺色縐膠片
所交貨物必須是色澤很淺而且均勻、乾燥、堅實的橡膠。
3、一級薄淺色縐膠片
所交貨物必須是色澤淺、乾燥、堅實的橡膠。允許有極輕微的色澤深淺的差異。
4、二級薄淺色縐膠片
所交貨物必須是乾燥、堅實的橡膠。色澤略深於一級薄淺色縐膠片。允許有輕微的色澤深淺的差異。
允許有樣本所示程度的帶有斑跡和條痕的橡膠。但在被檢驗的膠包中,這種膠包的個數不得超過檢驗膠包數的10%。
除上述可允許者外,不允許有任何原因所引起的變色、灰塵、屑點、砂礫或其他外來物質、油污或其他污跡、氧化或過熱的跡象。
5、三級薄淺色縐膠片
所交貨物必須是色澤淡黃、乾燥、堅實的橡膠。允許有色澤深淺的差異。
F. 為什麼現在的坦克用橡膠輪緣負重輪,不用光的負重輪
負重輪輪緣掛膠,可以減輕負重輪與履帶之間的磨損,還可以減少噪音
G. 為什麼真正的坦克履帶不用塗漆 只掛膠
1、塗漆的最大作用是美觀吧,軍用裝備不需要這個,而且做為高消耗部件,在地上磨的,塗了也會磨沒啊。就像你見過給火車輪上漆的嗎?
當然,有特殊的外觀要求時另論,比如閱兵式上,塗一個好看一點。
實戰中完全沒必要啊,它是黑色的那不是塗的,那是合金鋼材質接近黑色,你要近看的話,其實是有點灰的。
2、掛橡膠是一種進化的加強它強度的方案,在最開始,它是全金屬的。金屬履帶結構簡單,但著地面的凸起金屬履刺會損壞行駛路面,水和泥沙容易進入金屬鉸鏈,造成迅速磨損,這樣會使坦克的機動性能下降,影響行駛效率。
後來,設計人員才在履帶著地面上加裝了橡膠塊,並在鉸鏈里壓入橡膠襯套。這樣就被改進為掛膠履帶,性能和使用壽命都有所提高,但結構復雜。
美國是第一個用加入橡膠塊的方式改進坦克履帶的國家,開始是一次性的,後來變成可以換的。
除了掛膠外,根據不同作用,也有掛其它的,比如雪地行駛用的防滑鏈,以及濕地行駛時減少接地壓力的輔助履帶等等。
H. 俄羅斯黑鷹主戰坦克
於1997年9月出現的俄羅斯「黑鷹」(即T-80UM2)主戰坦克,一直是世界坦克界的熱門話題。隨著新資料的陸續披露,「黑鷹」的真面目逐漸變得更清晰了。「黑鷹」坦克主要性能數據:車長6.86米、車寬3.59米、車高1.82米、戰斗全重48噸、乘員3人、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小時、越野速度40-45千米/小時。
研製內幕
80年代中期,西方全力對剛服役的第三代主戰坦克進行改進,力圖讓自己的裝甲部隊在質量上對蘇聯保持優勢。蘇聯面對挑戰毫不示弱,各坦克設計局推出T-64、T一72和T一80三型主戰坦克的改進型號。軍方評估後認為,上述改進型坦克的總體性能仍不能對西方主戰坦克構成絕對優勢。蘇聯陸軍高層經過反復討論後,決定發展全新一代的主戰坦克,以徹底擊敗西方現有的和發展中的主戰坦克。有關「黑鷹」主戰坦克的研製背景和過程說法不一,有多個版本:
版本一 運輸機械製造設計局的「640工程」。在諸多威震世界的坦克研製單位面前,位於鄂木斯克的運輸機械製造設計局只能算是「無名小卒」;它當時進行的「640工程」(即後來的「黑鷹」)根本不被人看好。莫斯科高層的目光主要投向研製全新「鐵錘」主戰坦克的莫洛佐夫設計局,以及聲稱已研製成功T一95坦克的下塔吉爾車輛設計局。
但運輸機械製造設計局並沒有知難而退。在認真研究中東戰爭及蘇聯侵阿戰爭中T系列坦克暴露出來的問題後,「640工程」的預研工作於1987年上馬,1988年初研製工作正式啟動。雖然蘇聯解體曾使研製工作長期停滯不前,但在競爭對手下塔吉爾車輛設計局T-95的研發因火控系統出問題而停滯不前的情況下,「640工程」又得以重新啟動,並以驚人的速度進行著。
1995年也就是T-90公開出現的第二年,就有人在莫斯科西南50千米的庫賓卡試驗場,發現「黑鷹」與無人炮塔的T-95在進行各項試驗。但是受經費嚴重短缺的困擾,為「黑鷹」研製新型底盤、武器系統與防護系統的單位遲遲拿不出產品,以至在1997年鄂木斯克地面武器展覽會上亮相的「黑鷹」主戰坦克,只不過是在T一80UM的底盤上加裝了一個沒有任何電子設備的炮塔。各種新裝備直到1999年初才陸續交付,1999年6月,露出全貌的「黑鷹」終於出現在第三屆鄂木斯克地面武器展覽會上。
版本二 前蘇聯科延設計局在研製第四代坦克的同時,針對國內外蘇制T 系列坦克日益老舊、新一代坦克采購價格高昂,買家訂購數量日益減少的情況,設計出多個現代化改良版本,但由於種種原因束之高閣。
蘇聯解體後,特別是海灣戰爭與第一次車臣戰爭後,T系列的一些弱點被西方誇大,許多有意購買T系列坦克的國家退避三舍;俄羅斯自己現役的T系列坦克日益老舊,卻又拿不出錢購買新的坦克。因此,全新的第四代坦克因資金和技術問題一時難以問世,對現役坦克進行改進就成了俄陸軍提高裝備技術水平的惟一良方。於是,科延設計局從故紙堆里翻出當年的多個改進方案,從中挑選出一個加裝尾部彈倉及先進武器系統的方案,修改之後就成了今天的「黑鷹」主戰坦克。
版本三 這個版本是西方最新披露出來的,相當有意思。「黑鷹」的研製工作開始於80年代中期,略晚於「無炮塔」主戰坦克。科延設計局兩條腿走路,「黑鷹」的研製工作相當順利,90年代初在鄂木斯克造出了多輛樣車准備進行試驗。蘇聯解體後,科延設計局無力他顧,多輛樣車居然被遺忘在鄂木斯克坦克廠。同樣身處困境的鄂木斯克坦克廠看上了這些樣車,經過一翻努力後讓它們與世人相見——當然露面後的「黑鷹」已「改姓」鄂木斯克坦克廠,而不是位於聖彼得堡的科延設計局了。西方甚至有消息稱,這兩家坦克單位為了「黑鷹」,已經從昔日的兄弟變成了仇敵,官司一直打到俄總統普京那裡。聽來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結構特徵
「黑鷹」主戰坦克出身自T一80家族,所以繼承了T系列坦克的標准布置形式。在外形上與T-80系列其他型號的最大區別,就是換裝了西方式的帶尾艙的大傾角炮塔。全車由前至後仍分成駕駛、戰斗和動力傳動三部分,乘員為車長、炮長、駕駛員三人。
「黑鷹」的車體為全焊接結構,炮塔依然處於車體中部,不過車長在炮塔內位於左側、炮長位於右側,與T-80以前的型號正好相反。車長指揮塔頂部的艙門向前開啟,艙門頂部安置了3具後視潛望鏡,指揮塔四周安裝5具潛望鏡、正前方安裝1具熱像儀。炮長上方的艙門也向前開啟,艙門正前方也有1具熱像儀,在艙門右側還安裝了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其上方有1扇向右開的滑動式艙蓋。艙蓋上裝有3具潛望鏡,在需要時,中間的1具可換成微光或紅外潛望鏡。在炮塔後部的左右兩側,各有一組4具煙幕發射器。
1997年對外展示的「黑鷹」採用了T-80UM坦克底盤。1999年出現的。''黑鷹」已正式採用新底盤,來自俄羅斯陸軍的消息稱該底盤是從T一80U/UM坦克的底盤上發展出來的,行動裝置每側有7個掛膠負重輪和6個托帶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兩側履帶均有履帶張力調節油缸。為支持炮塔的重量,第三、第四負重輪間距較小,這和T-80系列的其他型號是一致的。
動力傳動裝置位於車體後部,包括主發動機、傳動裝置等。主發動機旁裝有一台輔助發動機。發動機室頂採用封閉式蓋板,排氣口在車體尾部;進氣口設在炮塔後方正中的位置,可提高進氣的凈化程度。
武器系統
海灣戰爭中,T一72裝備的125毫米火炮未能擊穿西方主戰坦克的前主裝甲,令世界對T系列主戰坦克的攻擊力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感。為擺脫攻擊力不佳的形象,俄一再聲稱已研製成功了新式135毫米和140毫米火炮,並裝備在了新型主戰坦克上。人們曾堅信這種新式火炮肯定會裝備在「黑鷹」上。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鄂木斯克展覽會上的「黑鷹」主戰坦克配備的只是1門與T-80UM1同型號的2A46M-4滑膛坦克炮,在總體性能上Lb2A46M-1提高約37%。火炮炮身裝有熱護套、內膛鍍鉻,火炮中間位置裝有圓柱形抽氣裝置,炮口有初速度測速裝置,因而大大提高了射擊精度及炮管壽命。據稱該炮的壽命約為800~850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或1000發空心裝葯破甲彈。在不弔裝炮塔的前提下,火炮可在1.5小時內更換身管。
「黑鷹」的新型自動裝填機位於炮塔尾艙,由彈倉、輸彈機和推彈機構組成。彈倉呈長方形,儲存待發彈估計為30~35發。補充彈葯時可將不同彈種的炮彈任意放置,自動裝彈機中的計算機會「記」下每發炮彈的位置;當需要某種類型的炮彈時,它會自動選取離炮尾最近的這種類型的炮彈。所用的炮彈都為定裝式(以前均為分裝式),因而火炮最大射速將超過10發,分。炮塔由電驅動裝置驅動,轉動范圍360。,最大回轉速度20度/秒。主炮方向射界為360度,高低射界一5度~+14度,最大俯仰速度5。,秒。主炮配備常規炮彈的種類主要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需要注意的是,以前因為俄制第三代坦克炮塔內部狹窄,各種坦克炮彈的長度都限制在730毫米以內,使坦克炮的威力大打折扣。這一限制在「黑鷹」坦克上已不存在,其炮塔尾艙長1313毫米、高864毫米,意味著能發射威力更大的炮、彈。事實也的確如此。
俄軍工部門對坦克用炮彈的研製和改進工作一直沒有鬆懈過。1998年研製出供2A46M系列火炮使用的、採用貧鈾和鎢合金兩種彈芯的新一代穿甲彈。這兩種炮彈初速均為1900米,秒,彈丸重8千克,在3000米距離上均可擊穿850毫米的8層間隔裝甲,或在2500米距離上擊穿傾角60。、45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1999年研製成功帶有貧鈾葯型罩的三級串聯破甲彈,其初速為980米,秒,對均質裝甲的破甲厚度約850毫米;而帶銅葯型罩破甲彈的破甲威力也接近800毫米。和上述新型穿甲彈一樣,新一代破甲彈也能擊毀安裝附加反應裝甲的主戰坦克。
在炮射導彈方面,俄有消息指出「黑 鷹」主戰坦克可以發射俄KBP設計局新 研製的9M117M反坦克,直升機導彈,由自動裝彈機裝填或手動裝填。該導彈採用激光駕束制導,激光束使用編碼以防止干擾。與以前T一80U使用的「狙擊手」反坦克導彈相比,新一代炮射導彈具有更好的抗干擾性能、更強的穿甲能力,外形尺寸更小、。該導彈的最大破甲厚度超過1000毫米,最遠射程為6000米,最佳攻擊距離提高到5000米,最遠射程上的命中率與最佳距離上的命中率分別在80%、80%~90%左右。2002年10月傳出消息,稱俄KBP設計局又研製成功全新的、可攻擊坦克頂部的炮射導彈。如果消息屬實,那麼俄制坦克的攻擊力無疑又大幅增加了。
「黑鷹」主戰坦克的輔助武器為2挺機槍。一挺是安裝在主炮左側的7.62毫米並列機槍,彈葯基數1250發。另一挺是安裝在炮長艙門上的新型12.7毫米「科爾德」(Kord)高射機槍,彈葯基數500發,由炮長在車內遙控射擊或手動射擊。作戰時,炮長通過1個AA型升降式瞄準具進行瞄準,瞄準具接目鏡位於槍架下面左側;槍架上還裝有1個處於保護之下的AA型反射式瞄準具。未經證實的消息說,「科爾德」型高射機槍可配備裝有貧鈾彈頭的彈葯,能擊穿40毫米厚的鋼板。
由於俄羅斯軍事工業的保密系統又回歸到蘇聯模式,人們對於「黑鷹」今後是否會採用135或140毫米主炮不得而知。如果僅從威力上說,大口徑主炮的威力肯定要比2A46系列坦克炮強得多;但出於成本考慮,估計這兩種口徑的主炮在相當長時間內還很難被採用。
防護性能
關於T-80坦克的防護性能一直爭論頗大,主要原因是蘇聯解體前對T-80的防護性能嚴格保密,而且沒有出口過一輛T一80坦克,外界根本無法知曉其防護能力。即使是出口了T-80坦克,西方也不可能知道更多情況,因為俄制武器的出口型和自用型向來有較大的不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曾解密過一些文件。其中有文件披露,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T-80系列坦克防住了阿富汗抵抗戰士手中各式各樣的西方新型反坦克武器。但由於這是俄自家的說法,所以西方一直予以否認。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後,全世界都看見格羅茲尼市區內滿街都是東倒西歪、烈火熊熊的T-80坦克。這一實戰情況給了西方軍火商以攻擊T-80坦克的口實,許多坦克專家由此認為T-80坦克的防護力不比T-72好多少。
但俄軍戰後調查組的調查顯示,在損失的T一80坦克中有98%是由於坦克炮塔的頂部、後部,車體側後部、尾部及履帶等「軟肋」被擊毀而引起的,沒有一輛T-80坦克的車首裝甲與炮塔前部裝甲被擊穿。西方一些防務專家私下承認,即使是美國的M1A2或德國的「豹IIA6」被反坦克武器擊穿上述薄弱部位,命運比T一80也好不到哪裡。由此可以判斷,T-80系列坦克的裝甲防護力並非西方軍火商宣傳的那樣弱,與西方主戰坦克應該是基本相當的。
與T一80相比,「黑鷹」採用了更好的防護技術。首先在外形上,高度降低到2米以下,在戰場上更難被發現。其次,炮塔一改T系列的圓形鑄造炮塔,採用類似西方帶尾艙的焊接炮塔。炮塔前裝甲傾斜71。,大大提高了來襲彈葯跳彈的概率。為防止二次爆炸效應,「黑鷹」還運用了西方坦克的防護思想,在彈倉與乘員之間用高強度的阻燃抗拉復合材料裝甲板隔開;彈倉頂部裝有可掀掉的裝甲板條,炮彈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將掀掉板條向外排出,而不會進入乘員室。這樣既不會傷及乘員,對車輛本身的傷害也減到最小。
車體前裝甲與炮塔正面裝 甲為模塊化裝甲,可根據威脅與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更換。俄有關方面聲稱,在更換裝甲時只需打開裝甲間的焊接點即可。至於這種先進主裝甲的厚度和材料組成,目前仍是俄軍的最高軍事機密,沒有任何資料披露過。俄一些防務雜志則稱,這種主裝甲為俄最先進的復合裝甲,在性能上與美國的貧鈾裝甲相媲美。裝甲材料是在淬火硬鋼板內交替嵌入貧鈾材料、特種塑料層、受控變形層而組成的,防穿甲彈與破甲彈的能力分別相當於900毫米和1400毫米厚的均質鋼板。有一點可以肯定,即「黑鷹」坦克炮塔和車體的前裝甲的防護能力,要高於以往任何一種T系列主戰坦克。
在車體前裝甲和炮塔前主裝甲上安裝的標准組件式附加反應裝甲,並不是西方以前認為的「接觸一5」型,而是俄羅斯新研製的。這種新型的附加反應裝甲除了能防禦空心裝葯破甲彈與穿甲彈的攻擊,還可以有效防禦採用串聯戰斗部的反坦克武器的攻擊。「黑鷹」車體前斜裝甲板上並排安裝有兩排這種型號的反應式裝甲塊(呈倒品字型),每排有5塊;炮塔正面兩側各有7塊。為增強對攻頂式武器的防禦,反應式裝甲塊從火炮防盾上方向後、一直延升到炮塔頂部後部邊緣,覆蓋了整個炮塔頂部。當該型反應式裝甲與「黑鷹」的基本裝甲結合使用時,應該可以防住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現役和在研的反坦克武器了。
為加強「黑鷹」側翼的防護能力,設計人員在前5個負重輪(注意,T-80U/UM/UMl是前3個負重輪)的上半部側裙板上也安裝了反應式裝甲塊。不過該反應式裝甲塊與車體的反應式裝甲塊不同,它的外板仍為鋼板,而內板則採用三層橡膠壓成的橡膠板,為的是防止反應式裝甲爆炸時內板傷及履帶。為防止地雷對坦克的傷害,「黑鷹」車體前部下方安裝了用橡膠纖維製成的撓性板,用於提前掃除帶觸桿式引信的反坦克地雷
「黑鷹」還安裝由俄羅斯機械生產設計局和相關企業聯合研發的「阿雷納」主動防護系統。俄坦克專家評估認為,安裝「阿雷納」的「黑鷹」比不裝「阿雷納」的T-80UM,坦克防護力最少高出3倍以上。再加上先進的復合多層基本裝甲和附加反應裝甲,擁有三層防護系統的「黑鷹」坦克的防護能力將躋身世界上最先進行列。坦克駕駛員的座椅如同T一80U那樣掛在車體頂甲板上,可有效防止地雷爆炸時產生的沖擊波直接傳遞至駕駛員。此外,「黑鷹」還配備了先進的「圖曼」快速探測,滅火抑爆設備、三防系統、「圖恰」熱煙幕發射系統等。
火控系統
俄制坦克的火控系統一向落後於西方,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一直成為西方對蘇/俄制坦克口誅筆伐的重點之一。俄方迄今沒有公布「黑鷹」火控系統的詳情,只對外宣稱是一種新型的數字穩像式火控系統,在性能上至少與美國M1A2主戰坦克的火控系統相當。目前惟一得知的是,該火控系統具備全自動跟蹤、識別並按優先順序排列威脅目標的功能。
這種能力不要說以前的俄制坦克,就是西方最新型主戰坦克也不具備。此外,「黑鷹」還安裝C3I系統,將為俄軍裝甲部隊的作戰能力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為了一改俄制坦克怯於夜戰的弱點,「黑鷹」的車長與炮長都有獨立的全景穩定式可見光/熱像儀,具有搜索、發現和指示目標的能力。在無星光夜晚的有效作用距離可達3700米,目前西方最新型熱像儀的水平也不過如此。「黑鷹」還用二氧化碳激光測距機代替了摻釹釔鋁 石榴石激光測距機,前者不但對眼睛安全,而且測量距離與穿透距離也更遠。先進的數字式彈道計算機能夠精確修正活動目標的提前量,並有本機自檢能力,可根據目標距離與橫向運動速度、自身運動速度、火炮耳軸傾斜角和身管磨損量、外界溫度、大氣壓力、橫風速度以及選定的彈種,計算出彈道參數。
由於配備了先進的火控系統,「黑鷹」在以45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進時,主炮和並列機槍依然能對運動/靜止目標實施有效攻擊,命中率高達85%。「黑鷹」的車長依然擁有超越控制能力,即可超越炮長操縱火炮對目標進行瞄準射擊。
機動性能
「黑鷹」的動力系統暫日寸採用T-80UMl上的動力系統,即1台1500馬力的GTD-1250G HP型燃氣輪機。與T-80U,UM使用的GTD一250G型燃氣輪機相比,HP型採用了一種液壓容積調節機構,能夠將坦克的越野速度提高31%,有效使用壽命延長27%,油耗減少9%。據說目前正在試驗安裝大功率 柴油發動機的「黑鷹」,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
性能良好的動力傳動系統有著高可靠性的磨擦裝置、液力減速器及制動器,完全適應燃氣輪機的特性,保證了「黑鷹」在各種復雜的戰場條件下有最好的機動性。該動力傳動系統使坦克在標准路況下的平均速度提高12%、轉向速度提高33%、行動機構壽命提高50%、傳動裝置壽命提高50%。
「黑鷹」坦克的行動裝置為傳統結構形式,其履帶傳動裝置包括2條短銷掛膠裝置、14個帶膠鋁制負重輪、12個外置的減震托帶輪、2個全金屬誘導輪、2個主動輪、2個履帶調節器。因為使用了高質量的材料,使其維護相對簡單,排除故障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黑鷹」仍運用了扭桿彈簧獨立懸掛裝置,在第1、第2、第6個軸和第7懸掛總成以及金屬制動器上裝有液壓減振器,維護與修理都相當簡單。另外,車輛的操縱僅通過方向盤、節氣門和踏板3個控制裝置來實現,操縱系統非常簡便,使駕駛員的工作強度大大減輕,能集中精力處理戰場、地形等其他情況。
「黑鷹」坦克有1個主油箱和5個外組油箱,主油箱位於車體內,外組油箱位於履帶上方。當長途行軍時,車體尾部可加裝2個容量分別為300升的桶形副油箱。使用主油箱和外組油箱時,最大公路行程超過400千米;如果加上使用副油箱,則可達到500千米左右。而且所有的油箱都用1個加油口加油,坦克一次加滿所有油箱的時間僅需15分鍾。
「黑鷹」坦克有著很強的涉水能力。因進氣口在炮塔後面,距離地面較高,所以在無准備的情況下,「黑鷹」可涉渡水深1.8米的河流;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能涉渡水深達5米的河流,並且潛渡的距離不受限制。
其他裝備
「黑鷹」上還裝了許多令西方極其感興趣的裝備,如可偵測30千米范圍內直升機的感測器,以及神秘的RPz-86M型防雷達探測塗層,這種塗層能有效減少坦克被敵方發現的概率。為保證乘員能在沙漠或北極寒冷地區作戰,車內安裝有空調系統;還安裝有能抗強烈干擾的數字化通信保密設備、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等裝置,以及獨一無二的敵我識別系統。
為爭取出口訂單,軍火出口公司除了表示可按客戶意圖方便地換裝「黑鷹」上的任何武器、電子設備及發動機外,還推出了改裝項目——將以前的T-64/72/80型坦克改造成「黑鷹」標准,價格僅是購買一輛「黑鷹」的幾分之一。這對擁有大量T系列主戰坦克而經濟不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而言,的確是個天大的喜訊。當然,這對囊中羞澀且極需戰力提升的俄軍裝甲部隊來講,也是極具誘惑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