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烏克蘭危機到底是什麼跟俄羅斯為什麼打起來了
1、烏克蘭危機是由2013年底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欲強化和俄羅斯的關系導致。
2、俄總統普京3月9日會見烏總統亞努科維奇時明確表示,如果烏簽署聯系國協定,將「立即失去很多,俄將限制烏商品進口」;相反,如果烏加入俄主導的關稅同盟,將「立即獲得利益,包括天然氣價格優惠」。
烏克蘭「協和資本」投資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9個月,烏克蘭對歐盟出口額為146億美元,對俄羅斯出口額為211億美元。2013年年初以來,烏俄貿易額大幅減少,烏克蘭經濟因此遭受重創。阿扎羅夫說,烏克蘭無法承受失去與俄羅斯貿易往來的損失。
2014年5月2日,俄羅斯外交部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說,俄方對烏克蘭當局在東部城市斯拉維揚斯克展開的「討伐行動」表示憤慨,要求烏方立即停止這種軍事行動。
2014年5月7日,普京表示,俄軍不在俄烏邊境地區,已經撤到其定期舉行演習的靶場。但烏克蘭媒體和美國方面表示,俄軍並未從邊境地區撤離。
2014年5月12日,俄羅斯總統新聞局發表聲明說,俄羅斯注意到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地方公投的高投票率,尊重兩州人民在公投中表達的意志。公投結果需要通過基輔與東部兩州代表之間的對話來實現,避免再次發生暴力。
為了實現對話,俄方歡迎所有調解努力,其中也包括通過歐安組織進行的努力。俄方譴責武力,包括對平民使用重型武器並導致人員死亡的武力行為。
❷ 哪個國家挑釁俄羅斯
烏克蘭。
烏克蘭作為一個國家,它想收復克里米亞以及烏克蘭東部兩個鬧獨立的地區,實際上也不難理解。但是,烏克蘭之所以會面臨今天的這種局面,也完全是它自己一手造成的。現在它想收復失地,已經很難了,甚至可以說已經根本不現實了。
2014年,在美歐的鼓動下,烏克蘭發生顏色革命,比較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趕下台,流亡到了俄羅斯。新上台的烏克蘭新政府准備全面倒向西方,甚至想把克里米亞的港口出租給北約。
❸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
烏克蘭和俄羅斯是獨聯體中兩個最重要的國家,烏俄兩國關系對獨聯體的穩定和前途,以及歐洲戰略格局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非常特殊。這種特殊性是把握烏俄關系發展的關鍵,決定了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作與沖突的限度。
2.烏克蘭和俄羅斯結盟到1954年已長達300年,特別是在蘇聯時期,兩個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形成了深厚的密切關系。這種長期形成的盤根錯結的利益關系並不會因為兩個民族的各自獨立而中止。目前,俄羅斯仍然是烏克蘭的能源供應國和商品銷售市場。對於烏克蘭來說,他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俄羅斯。發展與俄羅斯的關系,在烏克蘭鞏固國家安全,改善政治、經濟和國際地位的艱難歷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1993年7月2日,烏克蘭議會通過的《烏克蘭對外政策基本方針》中指出,「鑒於烏克蘭歷史發展和地緣政治、地緣經濟的特點,烏俄關系在鄰國雙邊關系中占據優先地位。烏俄是『特殊夥伴』關系」。1995年4月4日,烏克蘭總統庫奇馬在烏議會的講話中再次強調:「對於我們來說,與俄羅斯的關系,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優先地位」,「都是主要的戰略夥伴」①。
3.在俄羅斯眼裡,烏克蘭不僅僅是俄羅斯的經濟夥伴,更重要的是烏俄關系的現狀直接關繫到俄羅斯的戰略利益。蘇聯解體,華約解散,二戰以後形成的歐洲地區安全體系崩潰。在歐洲新的安全結構形成的過程中,整個東歐地區都被俄羅斯列入自己的戰略利益范圍內,而烏克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俄羅斯的交通生命線穿越烏克蘭(俄羅斯輸往東、中歐國家的天然氣、石油管道經烏克蘭境內),保持俄羅斯到巴爾干、地中海、德涅斯特、黑海地區的力量存在也需藉助烏克蘭。如果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系維持良好狀態,俄羅斯可以較為輕松地維系自己在上述地區的影響,反之,俄羅斯的利益將受到損害。
4.另一方面,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沖突又是很難消除的。兩大民族從結盟開始就處於不平等的地位。根據烏俄之間簽訂的第一個條約——1654年烏俄佩列亞斯拉夫條約的規定,烏克蘭與俄羅斯結盟以後,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即並未取得獨立自主國家的地位,而且向沙皇政府納稅。但事實上不只如此,烏克蘭歷經數年戰亂,經濟和軍事實力都無法與當時的東歐強國俄羅斯相匹敵。實力上的懸殊差距決定了烏俄關系的不平等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統治地位,並且奠定了烏俄關系的發展框架。這種不平等的民族關系造成了種種矛盾,至今對烏俄關系的發展產生著消極作用。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與俄羅斯兩國在綜合國力上相差懸殊。在獨聯體中,俄羅斯仍然占據著中心地位,他在經濟改革方面處於主導地位,擁有廣闊的市場和其他國家不可與之較量的自然資源,對獨聯體的形勢具有決定性影響,烏克蘭處於明顯劣勢。他擔心歷史重演,視俄羅斯是烏克蘭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烏克蘭前總統克拉夫丘克視俄羅斯是睡在烏克蘭身旁的猛獅,隨時可以吞掉烏克蘭。因此,烏克蘭事事處處防俄羅斯,烏克蘭對俄羅斯的猜忌和提防對烏俄關系的發展投下了重重的陰影。
1992年2月14日,烏克蘭和俄羅斯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5.烏克蘭與俄羅斯建立外交關系以後,兩國關系的基本特點是,時而緊張,時而緩和。兩國關系經歷了對抗、談判、緩和、協調反復幾個波折。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中,歷史的恩恩怨怨和現實中的利益和矛盾交織在一起,錯綜復雜,而分割黑海艦隊問題、克里米亞問題和銷毀核武器問題是近幾年來影響烏克蘭與俄國羅斯關系發展的三個主導因素。
❹ 俄烏爭端中俄羅斯沒有主動攻擊烏克蘭,是主動示弱還是有別的隱情
不主動攻擊並不代表著示弱,作為旁觀者我們清楚地知道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實力,我想烏克蘭敢如此和俄羅斯抗衡,不免讓人猜想背後一定有人撐腰和指使。而俄羅斯沒有主動攻擊烏克蘭說明俄羅斯還是具備大國風度的。這並不存在所謂的示弱或者別有隱情,只是對於烏克蘭的無事生非不願過多的進攻罷了。
所以這並不是所謂的示弱,只是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過於管理這些雜事。估計也是不想和西方太過糾紛,對於內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也不想過多的去打理。
❺ 烏東問題,表面上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之間的沖突,實質上是什麼
當地時間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文件承認烏東兩地獨立。這對於整個世界來講無異於一個重磅炸彈,全球金融市場大受震盪,尤其是國際原油的價格自此消息發布以後,每桶原油的價格上升至將近100美元。
俄羅斯這些年來經濟吃緊,非常需要通過向歐洲出口油氣來換取豐厚的利潤。而西方國家又虎視眈眈非常希望能借機掌控烏克蘭,繼而達到對俄羅斯施加更大的壓力。因此烏東問題實際上是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博弈。
❻ 烏克蘭頻頻挑戰俄羅斯,為啥俄羅斯不咋理睬而美國默不作聲呢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就是一個字亂。原本是同根同源的兄弟,有300多年共同發展的歷史,所以他們之間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關系。蘇聯解體後,一朝分手,各自獨立,為延續友好雙方簽訂了《烏俄友好條約》。然而,從去年以來,波羅申科頻頻挑戰俄羅斯,一會兒廢約,一會兒出兵刻赤海峽,兩國鬧得不可開交。
一般都這么認為,如若按照波羅申科的要求,烏克蘭進入全面戰時狀態,對波羅申科的連任有利,但烏克蘭最高拉達堅決不同意波羅申科的要求,而且把戰時狀態只限於烏俄邊境地區,時間只有一個月。其實正是這一個月就是波羅申科提高民意的關鍵一個月。普京接二連三拒絕接波羅申科的電話,因為普京十分清楚接了電話就等於幫波羅申科大選。
可能有人不理解,面對烏克蘭的頻繁挑釁,俄羅斯並沒有強烈反應,反而十分冷靜,而且美國也默不作聲。因為普京知道俄羅斯的過度反應就是在幫助波羅申科大選。而美國表現出的不上心。其實是在幫助烏克蘭,美國與俄羅斯一樣知道波羅申科的這些動作是為了選舉,所以發聲有可能幫不了波羅申科,還可能適得其反。
現在可以起底了,烏克蘭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波羅申科支持率蓋過了美女對手季莫申科。看來波羅申科從刻赤海峽事件、終止《烏俄友好條約》到宣布戰時狀態,這一頓折騰,沒有白折騰,達到了預期目的。據講,波羅申科的折騰也不是瞎折騰的,背後是有域外「導演」導演的。很顯然,以烏克蘭實力還不夠折騰。有人支持他才有了底氣,他採取持續不斷的沖突騷擾,逼迫俄羅斯,讓普京不得不當這個演員,配合波羅申科演這台戲。現在看,戲演得不錯,波羅申科有實現他大選連任的可能,當然也能實現了背後「導演」的意圖。
俄羅斯不放棄烏克蘭,是因為烏克蘭對俄羅斯戰略意義太重要了。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華約解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讓俄羅斯西部一下子沒了兩千多公里的屏障。原先波羅的海及黑海的加盟共和國先後獨立,俄羅斯傳統西出的出海口喪失殆盡。再失去烏克蘭,俄羅斯就無法涉足黑海。
基辛格曾說過:「西方應該懂得,在俄羅斯眼裡,烏克蘭不是普通國家,俄羅斯源於基輔羅斯,那是俄羅斯發祥地,而且烏克蘭數百年都是俄羅斯領土一部分」。這就是烏俄關系的實質。俄羅斯可以容忍烏克蘭獨立,但不能容忍烏克蘭執意想加入西方陣營。
西方極力拉攏烏克蘭也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想利用俄羅斯家門口的烏克蘭,牽制、看著俄羅斯。美國等西方國家還想進一步分化瓦解俄羅斯。如果烏俄交好,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也讓歐洲國家擔心受怕。而烏克蘭直面歐洲,是他們緩沖地帶。所以美國和西方國家也不會輕易放手烏克蘭的。
其實,波羅申科也不傻,他搞的這一系列動作拿捏得恰到好處,心中明白這樣兩國不至於走向全面戰爭。俄羅斯也沒有心思打這個仗。至於終不終止《烏俄友好條約》對兩國也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因為兩國早就鬧得不成樣子了。
❼ 俄烏邊境問題是世界關注焦點,澤連斯基有能力解決領土之爭嗎
筆者認為澤連斯基很難徹底的將雙方的關系修正好,原因其實很簡單,首先就是澤連斯基為了自己的支持率,一定會採取武力的方式收回克里米亞。其次就是澤連斯基對西方的態度是追隨西方的,所以很難和俄羅斯方面有根本上的進展。最後就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恩怨的核心澤連斯基並沒有抓住。
從上述講話來看,筆者認為普京傳遞出了兩個意思,首先就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兄弟不是敵人,兩國應該恢復關系。其次就是澤連斯基的新政府應該行動起來,而不是逃避目前的問題。此舉無疑是在主動緩和俄烏關系,釋放出了善意的信號
❽ 俄烏沖突已有五月之餘,烏克蘭彈葯消耗殆盡誰來支援
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援,才導致戰爭遲遲沒有結束。不得不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就連國家也同樣如此。有些國家看起來道貌岸然,實際上和攪屎棍並沒有什麼區別,整天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但哪裡有亂子他都一定會插上一腳。
最後,美國在這種環境下也變得越來越得寸進尺,尤其是認為烏克蘭很可能會打敗俄羅斯,真不知道他究竟哪來的信心。而美國在看到效果如此好之後,可能會再次向烏克蘭提供殺傷力更加強大的武器,這些都有可能給俄羅斯造成數不盡的麻煩。不過俄羅斯也並不會坐以待斃,他曾經多次對美國的行為進行警告,一旦美國做的過火,後續將會變成美國和俄羅斯的對戰,到時候危及整個世界。
❾ 俄烏開戰哪些國家幫俄羅斯,哪些國家幫烏克蘭
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只可能烏克蘭需要別的國家幫助,俄羅斯根本不需要別人幫助!
幫烏克蘭的就是歐盟和美國!
❿ 俄烏爭端,普京和波羅申科誰會先認輸
其實我個人看來的話就普京還有波羅申科兩人最先認輸的應該會是烏克蘭的波羅申科。原因很簡單,就是兩國的軍事實力而言俄羅斯確實要比烏克蘭強大很多,而西方國家也沒有想過給予烏克蘭武力支持。
波羅申科是烏克蘭反俄最堅定最強硬的政治人物,他向俄羅斯認慫,向普京屈服,只有兩種情況下才會發生:一個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戰爭,然後佔領了烏克蘭,同時波羅申科也被俘虜了;還有一個情況就是美國與俄羅斯化敵為友,結成了准盟友,烏克蘭就沒有說明戰略價值了,被美國為首的北約,德國為首的歐盟徹底拋棄,烏克蘭就成了一個沒人要的棋子,也就沒有了辦法,只能認慫,投降。
就目前來看的話,俄羅斯身為一個超級大國, 是可能選擇認輸的,一旦認輸的話,就是向那些反俄聯盟認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