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上邊的俄羅斯士兵穿的是啥軍服
92式俄羅斯軍服
Ⅱ 俄羅斯新式軍服各軍種顏色
綠陸軍,空軍藍。海軍藏青
Ⅲ 跪求十八十九世紀俄羅斯軍裝的圖片啊。。。。。。
10月15日,在俄羅斯的小雅羅斯拉韋茨,歷史俱樂部成員身著俄國士兵的服裝表演。
Ⅳ 這些軍服是蘇軍/俄軍什麼時期的服裝
第一組是40年代的軍服,貫穿衛國戰爭時期
第二組是70-90年代初的
最後一組是2000年之後的俄羅斯軍服
Ⅳ 俄羅斯在二戰中的軍裝是什麼樣的適合戰場作戰嗎
俄羅斯人在二戰時期的軍裝其實並不好看,當然這里說的是其設置的作戰服裝並不好看,禮服還是非常好看的。但是說實話,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作戰的時候,其作戰服還是非常實用的,非常適合戰場作戰。首先就是蘇軍在二張時期的服裝雖然看上去很臃腫,但是保暖效果非常好,能夠充分防止身體的熱量流失。其次就是蘇聯軍隊在二戰時期的內部填充了棉花,而且會在冬季配發新式的大衣,保暖且不臃腫。最後就是蘇聯人在軍裝這個問題上實際上是經過了改良的,而且走的完全是實用主義路線。
最後就是蘇聯人在軍裝這個問題上實際上是經過了改良的,而且走的完全是實用主義路線。這就造成了蘇聯軍隊在實際作戰的過程中,基本上不會被自己的軍服所限制。而且在俄羅斯冬季的幾場戰役中,俄羅斯軍人都在進行大量的巷戰,這對身體的靈活性要求非常高。
Ⅵ 蘇聯軍服有幾種
二戰至蘇聯解體,主要的M35、M43、M68、M81,另外分為野戰服、常服、禮服,還分為元帥、軍官、士兵,還分為作戰人員和政工人員,各兵種也各不相同,蘇聯軍服裝備很亂,可以參考蘇聯軍隊—今日蘇軍精英_Osprey_Elite_Inside.The.Soviet.Army.Today等一套三本書,還是大體比較全面的
Ⅶ 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軍隊有很多種軍裝,這些是不是分別代表不同的加盟共和國的軍隊
主要是蘇聯的冬裝有些差別,有白色的大衣,還有其他顏色的大衣,而且帽子有大檐帽還有尖頂的帽子。蘇軍裡面,好像沒有按國家或是民族劃分的服裝吧。但是有些服裝都保持的民族特色,如哥薩克的服裝,但是都在蘇聯的軍裝范圍內。蘇聯的軍裝款式比較簡單,軍官大檐帽,士兵船形帽。衣服的顏色以土黃色為主。
Ⅷ 蘇俄軍服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軍服也是一種武器,它是軍人威嚴的標志,穿上它,無論在嚴寒酷暑和風霜雨雪中,軍人們都不會忘記肩負的使命。」這是蘇聯元帥朱可夫的一句話。
俄國軍隊第一套軍服大約出現在16~17世紀伊萬四世時期。當時,沙俄軍隊身著長長的紅色粗呢大衣,飾白色肩帶,頭戴粗呢帽,腳蹬用毛皮鑲邊的靴子,手持馬刀、火槍等兵器。
彼得一世創建了沙俄第一支常規部隊。到1700年,全俄共有33個團,其中2個團是沙皇的近衛軍。這支部隊的軍服式樣為:長大衣,紅坎肩、長襪、三角帽,軍官胸前佩帶識別標志。
以後各個時期的軍服,有胸甲騎兵的胸甲護身制服、驃騎兵的短上衣、金屬頭盔、裝飾精美的高筒軍帽等等。19世紀,俄國軍隊出現了肩章,不同的兵種肩章各不相同。龍騎兵、胸甲騎兵、格列那結爾兵就是以不同顏色的肩章、頭盔、紐扣及帽纓等作為識別標志的,甚至連坐騎都按毛色分開。制服一般為斜襟,衣領很高,下著燈籠褲,穿靴子。有趣的是,當時的靴子不分左右腳,據說是為了方便。
19世紀末,兵器的射擊距離越來越遠,准確性也大大提高了,這對革新軍服式樣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廢除鮮艷的外衣和笨重的頭盔,並考慮軍服的偽裝性能,防止重新出現亞歷山大二世時的一則奇聞。那是在1862年,亞歷山大二世下達了一道命令,要求統一著裝參加會操。在土耳其炎熱的沙漠地帶穿上這種服裝,舒適實用。然而在滿洲戰役中,遠東地區的士兵穿著這種淺色的衣服,在深色地形的反襯下,卻成了敵人最好的靶子。為減少傷亡,軍官們不得不下了一道可笑的命令,要求士兵少洗衣服,以塵土、汗漬作為軍服的偽裝色。
Ⅸ 俄羅斯軍隊編制
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被劃分為3個軍種和3個獨立的兵種: 陸軍、海軍、空軍、戰略火箭兵,空天防禦兵、以及空降兵。在各軍種下,有許多獨立兵種,如隸屬海軍的海軍步兵和海軍航空兵等等。
2008年時俄羅斯政府對軍隊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革,俄羅斯原來的6個軍區被改為4個:南部軍區、北部軍區、中央軍區、西部軍區。在2008年的改革前,俄羅斯的軍區體製作為以陸軍為主體,在這種體制下,軍區只管得了陸軍,對海軍、空軍的約束很少,但是在改革後的體制下,軍區對軍區內海軍、空軍部隊的控製得以加強。
陸軍
經過2008年的改革,俄羅斯陸軍由過去的「軍區—集團軍—師—團」指揮模式改為「軍區—集團軍—旅—營」的指揮模式。俄羅斯陸軍主要編為10個集團軍,另外還有若干直接由軍區指揮的旅。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蘇聯不復存在,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聯邦接管了蘇聯武裝力量的大部分,1992年5月7日,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利欽發布命令,組建俄羅斯聯邦國防部和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在1993年的憲政危機中,俄羅斯陸軍出動了坦克炮擊了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所在地——白宮,迫使最高蘇維埃主席魯斯蘭·哈斯布拉托夫、俄羅斯副總統亞歷山大·魯茨科伊等人向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利欽投降。俄羅斯陸軍在1994年—1996年參與了第一次車臣戰爭,在1999年—2009年參與了第二次車臣戰爭,為鎮壓分裂勢力做出了貢獻。
1997年—2001年伊戈爾·德米特里耶維奇·謝爾蓋耶夫元帥擔任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長期間對俄羅斯陸軍進行了改革。弗拉基米爾·普京在他第一次擔任總統時也對俄羅斯陸軍進行了改革。2008年俄羅斯政府對軍隊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革,將「師」改為「旅」。俄羅斯陸軍將由過去的「軍區—集團軍—師—團」指揮模式改為「軍區—集團軍—旅—營」的模式。
海軍
俄羅斯海軍被劃分為四大艦隊和一支區艦隊;
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位於被他國領土包圍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的波羅的斯克。
太平洋艦隊:司令部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北方艦隊:司令部位於北莫爾斯克。
黑海艦隊:司令部位於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
裏海區艦隊:司令部位於阿斯特拉罕。
另外,俄羅斯海軍之下亦轄有俄羅斯海軍步兵,相當於各國的海軍陸戰隊。
空軍
截至2010年,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估計,俄羅斯空軍現役人員160,000人,在未來幾年內,這個數字將減少到148,000。此外,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估計,俄羅斯空軍現役飛機有4,000架以上。
俄羅斯空軍現有指揮體制為「戰役司令部-空軍基地(旅)-大隊(團)」。俄羅斯空軍目前有7個戰役司令部,其中第1空防司令部歸西部軍區指揮,第2空防司令部歸中央軍區指揮,第3空防司令部歸東部軍區指揮,第4空防司令部歸南部軍區指揮。
核力量
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核武庫。 俄羅斯的陸基核彈頭隸屬戰略火箭兵,潛射彈道導彈則隸屬海軍,以及空軍負責以戰略轟炸機空投核彈。 俄羅斯的核彈以下列四種方式部署:
俄羅斯軍事理論認為戰略核力量是最有效的手段對應大國或者軍事組織的大規模進攻(如北約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俄羅斯的核力量獲得了足夠的軍費保證。俄羅斯擁有約16,000枚核彈頭,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俄羅斯處於戰略值班狀態下的核彈頭正在持續被削減。 但是在削減的基礎上,俄羅斯部署了新式的彈道導彈,比如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 這個型號的導彈可能會突破世界上現有的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此型導彈可從白楊-M運載工具上機動發射或從潛艇上發射,俄羅斯政府認為俄羅斯核力量可於遭受核攻擊後進行有效的反擊。
國際上普遍擔心前蘇聯或者俄羅斯核技術有可能因為管理不善等種種原因落入恐怖分子或激進軍官手中,被使用或威脅其他國家。美國國防部和其他西方國家曾於1990年代初期向俄羅斯提供提供經濟和技術,幫助俄羅斯維護和管理核技術。不少對俄羅斯友好的國家也提供了大量資金,去保持俄羅斯的軍事和安全情報系統的工作能力,以便能監控國際市場上的俄羅斯軍火交易。這些資金還被用於有效的退役和銷毀一些核彈頭,及訓練俄羅斯的核技術人員和核安全人員。
Ⅹ 蘇俄軍服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俄國軍隊第一套軍服大約出現在16-17世紀伊萬四世時期。當時,沙俄軍隊身著長長的紅色粗呢大衣,飾白色肩帶,頭戴粗呢帽,腳蹬用毛皮鑲邊的靴子,手持馬刀、火槍等兵器。
彼得一世創建了沙俄第一支常規部隊。到1700年,全俄共有33個團,其中2個團是沙皇的近衛軍。這支部隊的軍服式樣為:長大衣,紅坎肩、長襪、三角帽,軍官胸前佩帶識別標志。
以後各個時期的軍服,有胸甲騎兵的胸甲護身制服、驃騎兵的短上衣、金屬頭盔、裝飾精美的高筒軍帽等等。19世紀,俄國軍隊出現了肩章,不同的兵種肩章各不相同。龍騎兵、胸甲騎兵、格列那結爾兵就是以不同顏色的肩章、頭盔、紐扣及帽纓等作為識別標志的,甚至連坐騎都按毛色分開。制服一般為斜襟,衣領很高,下著燈籠褲,穿靴子。
19世紀末,兵器的射擊距離越來越遠,准確性也大大提高了,這對革新軍服式樣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廢除鮮艷的外衣和笨重的頭盔,並考慮軍服的偽裝性能,防止重新出現亞歷山大二世時的一則奇聞。那是在1862年,亞歷山大二世下達了一道命令,要求統一著裝參加會操。在土耳其炎熱的沙漠地帶穿上這種服裝,舒適實用。然而在滿洲戰役中,遠東地區的士兵穿著這種淺色的衣服,在深色地形的反襯下,卻成了敵人最好的靶子。為減少傷亡,軍官們不得不下了一道可笑的命令,要求士兵少洗衣服,以塵土、汗漬作為軍服的偽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