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工人是怎樣抵禦嚴寒的
你們過來之後的作業是在室內還是室外 要是在室外還是建議 夏季來這邊作業 因為俄羅斯當地人冬季都很少動工!零下71歷史最底好像也沒達到這個數吧 其實沒有想想中的那麼冷!零下30 40 是正常的 他們冬季比如說搶修暖氣啊 或者是水管不的不修的作業!一般都是穿防寒服 現在國內也有很多防寒服!質量好的滑雪服!聽說日本還有一種能加熱的防寒服!
② 急急急急~誰知道到俄羅斯做建築工的情況 累嗎 工資怎麼樣
沒有什麼工作不累的,孩子那是你爸爸編了個善良的謊言,工資估計國外肯定要比國內好點,俄羅斯在北方異常寒冷。
俄羅斯聯邦(英語:Russian Federation),地跨歐亞兩大洲,但屬於歐洲。綿延的海岸線從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還包括了內陸海黑海和裏海。
俄羅斯被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可經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擁有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的國家。
蘇聯與美國並列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在由10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獨聯體組織內,俄羅斯作為獨聯體的主要創始國,在獨聯體內發揮著主導作用。俄羅斯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對安理會議案擁有否決權。
俄羅斯是傳統的軍事強國,也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強大的核武器庫。
現在俄羅斯亦為在全球范圍內文化、經濟、軍事、政治以及科技等諸多領域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世界性強國,亦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
③ 俄羅斯有什麼熱門工作
熱門工作是程序員,另外是超市的售貨員,現在牛奶很貴,水電費不貴,網費也不貴,房費很貴,小鎮的話能便宜一些。出租司機賺的多,會開車嗎?
④ 革命前俄國工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工人是改革後俄國一支愈發壯大的社會力量,工人生活水平的變化與工人運動息息相關,其認識價值不容忽視。為了較為全面地展現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工人的生活水平,本文從工作時間、工資、飲食、居住條件等四個方面探究他們的生活狀況。為方便論述,勞資沖突與工人運動問題將另文闡述。
一、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和非工作時間各佔多少是工人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工作時間可細化為日工作時間(以下簡稱工時)、加班時間、年工作日天數(以下簡稱年工作日)。
1.工時
考察工人工時非常重要。關於俄國工人工時的信息最早見於19世紀70年代,而19世紀90年代眾多記載涉及若干省份的工人工時的上限和下限,20世紀初則有大量史料記載涉及全俄工人的工時。根據史料的特點,我們重點考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工人工時的變化。從地區而言,19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上半期莫斯科、弗拉基米爾、特維爾和彼得堡諸省的工人工時為12-14小時,其中部分工人上夜班。哈薩克的礦工、高加索地區的紡織和煙草工人工時不少於14小時,且收入微薄。1885-1887年哈爾科夫地區和明斯克省工廠工人的工時為11.5- 12小時。在立陶宛一些地區工作日較短,4 /5的工人純工時不超過10. 5小時。19世紀80-90年代斯摩棱斯克省絕大多數工人的工時為13- 16小時。從行業而言,紡織業的工時大多是12-14小時,而冶鐵和機器製造業(彼得堡和華沙省)是11-12. 5小時。
⑤ 我就要去俄羅斯打工了是去那裡當修理汽車的工人有誰能告訴我應該帶一些什麼日用品或帶些什麼能換點錢呀
帶點常備葯 如果有條件自己做飯的話 帶點調料和自己喜歡的乾菜
現在很少有人以物換物或者換錢了吧???倒爺的時代過去了....就老老實實修車吧,語言不流利的話還是不要想那些別的了,也少些麻煩,出門畢竟安全第一!!!
那邊美元和歐元都可以換盧布的,在國內的時候留心下匯率,換好後帶過去,機場就可以換,街上也有很多兌換點,不過差價比較厲害而且有可能有假幣,所以換錢的話找個了解的人到稍微可靠點的兌換點換錢...
如果你的公司包吃包住不怎麼花錢的話也基本很少這方面的問題了.
那邊東西都很貴,所以想想你平時什麼東西比較常換:比如牙刷,毛巾等等 就帶夠點 能省點是點 反正不佔地方或者不怕沉的話能多帶就多帶吧 當然不要超重 重的東西就背在背包里帶上飛機
祝你工作順利!~
⑥ 中國人在俄羅斯大多從事什麼工作啊
很難說大多數都干什麼,因為干什麼的都有啊,商人,包地的,打工的等等很多的。
早在十多年前,也就是前蘇聯解體後,大批中國人開始涌進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開始時,當地的俄羅斯人還對中國派出的勞務人員表示歡迎,因為中國低工資的工人願意從事那些俄羅斯人不屑一做的工作,如建築工人和農業人員。但近幾年,中國人已開始在這一地區「安家落戶」了,並開始從事自己的生意,而早前曾經僱傭過中國人的俄羅斯人,現在卻突然發現他們已變成被僱傭者。
據當地專家估計,目前至少有20萬中國人生活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這個地區可謂「山高皇帝遠」,距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約有5000多英里。這些中國人已用自己的想像,來幫助俄羅斯人改變了其無數個邊境城市的「面貌」。
位於日本海西部的納霍德卡,是俄羅斯著名的太平洋海岸的不凍港,中國人已在這個城市的一個商業中心建起了一段長城,召喚著來來往往的俄國顧客。而俄羅斯遠東艦隊所在地、俄羅斯遠東第一大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已被中國人改回了它過去的名字--海參崴。
⑦ 幹活的全是老太太,俄羅斯為何會出現如此特別的用工現象
當大家去俄羅斯旅遊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現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一些個服務行業幾乎都是老太太在幹活兒。是因為俄羅斯的他的一個福利保障制度並不是很好,所以說很多人到了晚年依靠那點兒to斤根本就不夠生活的,他們只能去找一些個零活兒干,或者說盡量的發揮自己的這種特長,然後再找到一些相關的崗位來掙到相關的生活費。
因為服務行業這一天下來確實是挺累人的,有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些個工作的老太太,他們的年紀其實是挺大的。
⑧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工人冬天穿宇航服工作嗎
不用穿宇航服,他們有自己的禦寒服裝,宇航服在不加壓是和別的衣服差不多,但成本非常高,外用宇航服的重量非常重,在地球上穿不要說工作,走路都很困難.
宇航服又稱航天服,它是宇航員在宇宙空間穿的有壓力的服裝。
根據宇航員的活動范圍和航天任務,宇航服應當滿足這樣一些條件:
(1)能使位於太空的人體處於加壓狀態;
(2)能供給保障宇航員生命安全所必需的氧氣,消除二氧化碳,並能夠控制溫度和濕度;
(3)能使宇航員在宇宙空間具有各種活動能力,並能使宇航員的疲勞減輕到最低限度;
(4)穿戴和脫下方便;
(5)具有防護宇航射線輻射的能力;
(6)能經得起微流星的沖擊;
(7)具有應付太空意外事故的能力。
構造
宇航服一般由密閉頭盔和密閉服組成。密閉頭盔由透明聚碳酸脂製成,為防止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與紅外線等強烈輻射,在頭盔的透明層上塗有金屬薄層。密閉頭盔內可以供氧和加壓。密閉服通常由幾層具有耐高溫的防火聚醯胺纖維織物等一些特殊材料製成,其中夾有數層鋁箔,具有隔熱、防護宇宙射線以及防止太空中流星雨的撞擊等作用。為了適應宇航員在航天飛行中長時間穿用,宇航服都具有良好的氣密性。另外,宇航服還配備有自動控制空氣再生和調節的自給系統、無線電通信系統、宇航員的攝食與排泄等設施。
分類
宇航服按其用途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宇宙飛船內部穿用的宇航服,這種宇航服是在宇宙飛船座艙內使用的應急裝置。當飛船發生故障時,它可以保護宇航員安全地返回地面。這種宇航服製作的一般比較輕便,在不加壓時穿著比較舒適、靈活,因此有處於宇航員在不加壓狀態下較長時間地穿著。另一種是宇航員在飛船外部工作時穿用的宇航服,用以保證宇航員進入外層空間或者降落到其他天體表面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這種宇航服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它還裝配有攜帶式生命保障系統,並攜帶有供宇航員在外層空間運動的小型火箭。
⑨ 俄羅斯人有哪些生活習慣和風俗傳統呢
俄羅斯人養成了注重禮貌的良好習慣。與客人相見,總要相互問好並道:「早安」、「日安」或「晚安」。言談中「對不起」、「請」、「謝謝」時常「掛在嘴邊」。他們在待客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氣;而對親友往往則用「你」字相稱,認為這樣顯得隨便,同時還表示出對親友的親熱和友好。外出時,總習慣衣冠楚楚。衣扣要扣得完整,從不象有些國家的人那樣,把外衣搭在肩上或系在身上。
俄羅斯人對婦女頗為尊敬。「女士優先」在他們的國家裡很盛行。凡在公共場所,無論是行走讓路,還是乘車讓俯,他們總要對女士有特殊的優厚。他們時間觀念很強,對約會總習慣准時赴約的。他們對馬懷有特殊的感情。認為馬能驅邪,會給人帶來好的運氣。故有不少農民非常喜歡把馬頭形的木雕釘在屋脊上,以示吉祥求得四季平安。他們一般都偏愛「7」。認為「7」預兆會辦事成功,「7」還可以給人們帶來美滿和幸福。他們普通對紅色昵愛。人們都把紅色視為美麗和吉祥的象徵。他們很講究餐桌陳設的藝術性。認為美好的餐台設計會給人帶來心情喜悅,並有增進人們食慾的作用。他們由於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一般都怕熱不怕冷,夏天尤其喜歡餐廳內帶有空調設備。俄羅斯的女主人,對來訪客人帶給她的單數鮮花是很歡迎的;男主人則喜歡高莖、艷麗的大花。
禮節禮儀
俄羅斯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慣施握手禮。擁抱禮也為他們常施的一種禮節。他們還有施吻禮的習慣,但對不同人員,在不同場合,所施的吻禮也有一定的區別:一般對朋友之間,或長輩對晚輩之間,以吻面頰者為多,不過長輩對晚輩以吻額為更親切和慈愛;男子對特別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施吻手禮,以示謙恭和崇敬之意。吻唇禮一般只是在夫婦或情侶間流行。
一般禮儀
來訪者若私帶藝術品出境或與市民私下交換貨幣是嚴重的犯罪行為。
決不能在街上丟棄任何東西,連一張過期的電影票也不行。這種行為有損俄羅斯的整潔,而且是違規的。
要及時計劃好你到俄羅斯去的旅程。辦理簽證和旅途中的具體問題需要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
稱謂與問候
俄羅期人與初次見面時握手為禮,同時報出他或她的姓名。朋友之間見面問候時常用擁抱和親吻面頰。
約會與准時
約會必須准時到達。
款待與饋贈
應邀去俄羅斯人家裡作客時可帶上鮮花或烈性酒,送藝術品或圖書作禮品是受歡迎的。
信仰忌諱
俄羅斯聯邦主要宗教有俄羅斯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新教、猶太教和佛教。他們對鹽十分崇拜,並視鹽為珍寶和祭祀用的供品。認為鹽具有驅邪除災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鹽罐,或是將鹽撒在地上,便認為是家庭不和的預兆。為了擺脫凶兆,他們總習慣將打翻在地的鹽拾起來撒在自己的頭上。他們有「左主凶右主吉」的傳統思想觀念。認為左手握手或左手傳遞東西及食物等,都屬於一種失禮的行為。他們忌諱「13」數。認為「13」是個凶險和預示災難的數字。他們對兔子的印象很壞。認為兔子是一種怯弱的動物,尤為若從自己眼前跑過,那便是一種不祥的兆頭。他們忌諱黑色,認為黑色是喪葬的代表色。因此,他們對黑貓更為厭惡,並視黑貓從自己面前跑走為不幸的象徵。
俄羅斯人在飲食上,一般都不吃烏賊、海蜇、海參和木耳等食品;還有些人對蝦和雞蛋不感興趣,個別也還不吃這兩種食品。境內的韃靼人忌吃豬肉、驢肉和騾子肉。境內的猶太人不吃豬肉,不吃無鱗魚。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
與俄羅斯人交往之戒忌
由於歷史、文化、思維方式和習俗等方面的不同,一般不大了解中國的俄羅斯人喜歡說:「東方的事情非常微妙。」「中國人像謎一樣。」在中國工作20多年的文學家謝爾蓋·特列季亞科夫說:「用公式理解不了中國,只能通過摸索、聚精會神地觀察,才能認識它。」
俄羅斯人欣賞中國人的勤奮,稱贊一個俄羅斯人勤快,喜歡說他「像中國人一樣地工作」。提起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蘇聯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當年的俄羅斯同窗贊不絕口:「中國同學謙和,勤奮,聰明,認真,學習優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襯衫、毛巾、浴巾和熱水瓶等日用消費品在俄羅斯有口皆碑。不僅老人,而且他們的子女至今仍誇獎那些商品的質量。那時,蘇聯人對中國人在貿易上表現的誠信毫不懷疑,即使在兩國關系緊張的年代,很多中國商品在蘇聯海關也是免檢的。但是,蘇聯解體後,大批中國倒爺蜂擁而至俄羅斯,把大量假冒偽劣商品傾銷到那裡,不僅給中國商品,而且給中國人的形象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害。如果說俄羅斯人不喜歡中國人的哪些行為,首當其沖的就是一些中國倒爺急功近利,兜售假冒偽劣商品。近年來去俄羅斯的中國商品的質量有很大提高,中國商品的信譽有所改善,但是要消除俄羅斯人對中國商品深刻的不良印象,還需要我們付出努力。
俄羅斯人不喜歡我們的另一個行為是他們覺得一些中國人似乎並不是誠心誠意地與他們合作。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成千上萬個、各式各樣的中國各省市的代表團、考察團、經貿小組、經理、商人、企業家到俄羅斯洽談生意與合作事項,簽署了數以千計的協議、合同和意向書。起初,俄羅斯人以為中國人真的要去投資,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代表團和考察團,但是沒有想到,這些考察團和考察小組離開俄羅斯後就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那些合同、協議和意向書也成了廢紙。於是,俄羅斯人不再願意白白花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接待中國各種代表團。
誠然,與俄羅斯人做不成生意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俄方的不少原因。但是,很多去俄羅斯出差的中國人實際上從一開始就沒有抱著合作的願望。一些省市縣的團組就是想到俄羅斯看一看,玩一玩,旅遊一趟,所簽協議和意向書只是為了回國後能夠向本單位或上級領導交差,敷衍了事。很多中國部門、公司、企業、單位看到在俄羅斯辦事難,就淺嘗輒止,打道回府,缺少土耳其、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公司和職員知難而進的勇氣。西方一些國家大中公司駐俄羅斯的代表處有戰略有計劃有策略有步驟地開展工作,穩扎穩打,如今已經在俄羅斯市場站住腳跟,而上世紀90年代初在莫斯科風靡一時的數以百計的中國代表處和辦事處卻早已遠遁,所剩無幾;美國的「麥當勞」和「肯塔基」在俄羅斯遍地開花,而曾在莫斯科火爆一時的中國「北京飯店」在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約,價值千金、富麗堂皇的餐廳裝修成為人家的財產;土耳其的「拉姆斯托爾」連鎖超市僅在莫斯科就開了十幾家,每家都熙來攘往,生意興隆,而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的「天客隆」卻在開張6年後因巨額虧損而被迫賣掉,位於莫斯科的另一家中國超市開張不到兩年也匆匆關門。中國的建築工程曾經名揚海外,但是現在土耳其的建築工人卻承攬了俄羅斯的大部分建築工程項目。最近,「走出去」的聲音再次響起,但是面對鄰近的俄羅斯大市場,我們卻沒有多少章法。
俄羅斯人不喜歡我們的另外一個行為就是我們總是慷慨過度,請客吃飯時點菜太多,造成很大浪費。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一位學者說,過去中國人請客是四菜一湯,夠吃即可,現在每餐都是十幾二十個菜餚,過於奢侈和鋪張。有些俄羅斯客人來華訪問,開頭胃口還可以,被豐盛的美味佳餚招待兩三天後,就覺得胃口大減,吃不動了。但是,主人們依舊非常熱心地以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服侍,使得客人很尷尬,如果不吃,似乎顯得前兩天他們所說的那些關於中餐的溢美之詞不夠真誠。如果開口吃,確實沒有多少胃口,可能會吃壞腸胃。真是有點不吃不行吃也不行。更使他們弄不明白的是中餐上菜的次序,有時冷盤還沒有上齊,熱菜就已經上來。熱菜都快吃完了,還不見主食的影子。甜食和果盤上來後,熱菜還源源不斷。熱菜一道又一道,不知何時才能結束。這種既浪費菜餚又費時間的大餐,令一些俄羅斯人很不習慣,因為在俄羅斯,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用餐的規律眾所周知:每人一道冷盤、一個湯、一至兩道熱菜和一份甜食,每人可以有計劃地量力而行。而對於豐盛的中餐他們有點兒不知所措。
還有一個令俄羅斯人不喜歡的習俗,就是我們喜歡大聲說話,旁若無人。我見過以下這樣的場景:一個中國人在莫斯科大街上行走,突然聽見有人用漢語大聲喊道:「喂,老張,等我一下!」老張戛然止步,回過頭來看看是誰在叫他。與此同時,不少俄羅斯行人聽見這很大的喊聲後也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給了這位喊叫者。在類似的情形下,如果是俄羅斯人,他不會老遠就喊叫,而是迅速走近老張旁邊,輕聲地與他打招呼。這樣就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也就不會影響別人的注意力。
最熱鬧的地方還數餐館。我們的習慣是邊吃邊大聲地交談,哪怕所談論的東西讓幾米遠外的老外聽去也滿不在乎,當然也就更不注意大聲說話給餐廳其他客人造成的干擾。有人甚至在劇院、音樂廳等文化娛樂場所也大聲喧嘩,給觀眾造成很不好的影響。而俄羅斯觀眾一般是交頭接耳,像說悄悄話似的,不會影響其他觀眾。
有些中國商人或旅遊者去劇院或影院遲到了,看別人已經坐好,就使勁往自己的座位擠,結果引起他們的不滿。而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人的做法是,面對比自己先坐下的觀眾慢慢往裡走,並向他們表示歉意。
除了禮貌方面的問題以外,衣著和衛生習慣也必須注意。我們有些民工下班後,身穿很臟的工作服擠乘公共汽車。俄羅斯乘客生怕碰上這些臟衣服,連忙躲避。而俄羅斯工人一般在下班時要脫掉工作服,換上干凈的衣服,洗臉洗手,梳好頭發,才走出工作區。
有些人在俄羅斯出差和逗留期間在公共場所不斷地摳自己的鼻子,隨便往地下擤鼻涕,當著別人的面吸煙,撅著臀部從地上撿拾東西,而俄羅斯人從地上撿什麼東西,一般不是低頭抬臀去撿,而是先把身體蹲下去,然後把手伸出去撿。
另外,有些中國人說話時,常常會伸出右手用食指沖著對方,邊說邊指,而在俄羅斯,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舉止,對方可能會要求你把手指放下去。所以,我們盡量不要用手指點對方。
從某種意義上講,每個中國人在國外都是形象大使,都肩負民間使節的義務,因此,我們應當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做駐在國人民所忌諱所不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