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俄羅斯堅持建造核動力破冰船
可以幫助他們穩固自己對北冰洋到統治權,畢竟,俄羅斯大部分的領土都靠近北冰洋。
2. 俄羅斯為什麼開始搞核動力魚雷、重啟「周長」系統
因為最近俄羅斯飽受質疑,因為俄羅斯屬於一個大國家,就是世界第一大的國家再加上俄羅斯與美國的軍事對抗,所以飽受各國的關注,有各種猜疑,俄羅斯已經不如原來,為了保住大國軍事實力,而俄羅斯必須得加強軍事實力,加強武器的研發。
俄羅斯新一代重型洲際導彈RS-28「薩爾馬特」採用了新一代的核動力裝置,理論上可無限巡航於目標區域周圍,該導彈已於去年底進行了試驗。試驗顯示核動力裝置穩定的達到了既定功率輸出,RS-28將成為俄羅斯最新的戰略略級導彈,攔截極其困難。
周長」系統是俄羅斯的核反擊系統,目前正處於戰斗值班,俄羅斯之所以啟動冷戰冰點的「殺手鐧」武器,其目的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進一步壓縮了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俄羅斯被迫反擊。該系統的保密程度屬於絕密,唯一爆出的信息就是該系統的主戰武器可攜帶至少100萬噸當量的熱核彈頭,可自動化進行核反擊,這對於北約各國的威懾將是十分徹底的。
3. 被美國渲染為「末日武器」的俄羅斯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性能到底如何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月14日報道稱,日前遭披露的一份美國五角大樓《核態勢評估報告》草案文本證實,俄羅斯擁有能攜帶巨大當量核彈頭的水下無人核潛航器。
被美國渲染為「末日武器」的俄羅斯核動力無人潛航器威力巨大,可攜核彈潛上萬公里。
一份外泄的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草案提到了這種俄羅斯「新式大殺器」。俄羅斯正在研製一種攜帶核彈頭的水下無人潛航器,這種無人潛航器航程超過一萬公里,攜帶了1000萬噸級的核彈頭。若在美國海岸爆炸,沿海一部分國土將失去經濟和軍事價值。
不管是不是美國媒體常見的誇大其詞的報道,俄羅斯核動力無人潛航器威力也是不容小覷。
4. 核潛艇是什麼 厲害嗎
1-核潛艇是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源的潛艇,一般分為攻擊型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 2-很厲害,攜帶有導彈,魚雷,甚至有核武器。(不是所有核潛艇都帶核武器的) 3-核動力潛艇不算核武器,只使用了核動力發動機,屬於和平利用核能。 4-借用樓上的一句話:核潛艇是厲害,但是海軍是不能缺少制空權的。所以我們還要有航母,發展航母,這跟有沒有核潛艇沒關系啊。喝水很重要,你就能光喝水不吃飯?
5. 俄羅斯成功研製全球首款核動力巡航導彈,你怎麼看
首先承接題主的小標題,普通洲際導彈對於現在大國之間的戰爭的確是夠用了,看起來核動力導彈的確有一些多餘,但是仔細觀察其實不然,核動力導彈彌補了常規洲際導彈的重大缺陷,實現了超低空遠距離隱蔽飛行(這一句話厲害在哪裡呢,下面給大家慢慢道來)
6. 若11艘核動力航母全部出動,誰能抵擋美海軍俄羅斯有自信,為何
就以目前世界的海洋軍事實力來說,美國是佔有絕對性優勢的,單純的從航空母艦這一海洋霸主來看,美國擁有十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以及數量眾多的艦載機,海軍實力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那麼也就會有人想,如果美國的十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全部出動,哪個國家能夠抵擋得住美國海軍的攻擊呢?俄羅斯專家表示,只有一個國家。
7. 逼急了俄羅斯如果全世界公開吆喝叫賣核彈,北約怎麼應對
俄羅斯敢公開吆喝賣,大多數國家也不願意買,願意買的國家未必有能力使用,有能力使用的國家未必能夠扛得住美國與北約的制裁。核電更像是鬥地主中的「王炸」,如果一個國家手中都是爛牌,即使有了核彈,也未必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一個國家滿手好牌,有沒有核彈都不是關鍵性因素。更何況,在「核不擴散條約」的限制之下,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擁有核彈,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直到今天,以色列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擁有核彈,就是這個原因。再看看伊朗,遭受了西方幾十年的經濟制裁,但距離擁有了核彈還差得很遠。
最後,滿足上述兩項條件的國家,未必扛得住美國與北約的制裁。參考一下美國對伊朗以及朝鮮這么多年以來的經濟制裁,就知道擁有核彈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利比亞前任領導人卡扎菲曾經將五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的罪過,但卻最終放棄擁核計劃,為何?就在於西方國家給的壓力太大了,強硬如卡扎菲也不得不低頭。在別的事情上可能美國與北約會有分歧,但在制裁非法擁核國家這一點上,北約內部肯定不會有任何分歧,制裁手段會令絕大部分國家承受不住。
8. 北約舉行「正午」核演習,俄羅斯會怎樣應對
北約舉行「正午」核演習,俄羅斯應對的方式很簡單也很粗暴。俄羅斯直接和歐洲美國互懟,也進行了一次核武器軍事演習。而且不僅僅是在軍事領域上進行了較量,美、俄也在外交領域上進行互懟。
俄羅斯不僅用和演習回應了北約,而且還在聯合國抗議了美國不友好的簽證政策。俄羅斯還說聯合國總部應該換地方了,用這種強硬的詞語回應了美國。
9. 俄國現在的經濟發展困難,計劃研製出一艘核動力航母,未來能實現服役嗎
未來肯定能,但那起碼是四十年後的事。
未來二十年不可能,除非在經濟方面有極大的躍進。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一艘大型核動力航母(10萬噸級)單單造價超過就100億美金,俄羅斯的軍費不到600億美金,讓俄羅斯拿軍費的6分之一去造一個核航母?結局想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退一萬步說,俄羅斯各軍種的一把手都同意勒緊自己的褲腰帶去造這個核航母,可光造個航母出去讓人當靶船嗎?一個趕得上「潮流」的核動力航母群,護衛艦驅逐艦艦載機核潛艇,俄羅斯一年軍費扔進去都不夠。
其次,俄羅斯沒有造核航母的經驗,蘇聯人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航母的藍圖現在還在烏克蘭人手裡,從零開始設計,驗證,到定項,沒個幾十億別指望出得來,而且俄羅斯上將造船廠的船塢撐死造個7萬噸的船。說難聽點,現階段的俄羅斯別說造航母,就算要擴船塢,也足夠讓普京撓頭。
10. 為何多數破冰船,都是以核動力為動力的
蘇聯/俄羅斯對核動力破冰船情有獨鍾,這是他們的地理位置感受到的。翻世界地圖就知道蘇聯的海岸線很長,但是支離破碎。從歐洲到亞洲,和平時期會輕松一些,戰時會堵死。「日俄戰爭」期間,俄羅斯海軍從波羅的海起航...馬海峽崩潰的教訓是深刻的,所以在歷史上,蘇聯曾想在夏季開通北極沿海航線聯系歐洲→亞洲。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軍事需求也促進了對核動力破冰船的需求。核能的使用可以提供「無限的能量」和強大的動力。極地深海區域對能源的需求很大。由於油耗和動力連續性的限制,大功率柴油發動機在近岸薄冰區(2米以下)使用更頻繁,而在冰層超過3米的北冰洋,不得不排水量上萬噸的核動力破冰船就足夠了,否則沒破冰反而把自己凍住了,而排水量上萬噸的船自持時間更長,更適合長期的科研任務,這些都不是常規動力破冰船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