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直播間買冷凍牛肉,應該注意什麼
第五單元 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單元導入:1 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自然資源。2 人們根據當地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特點,以及社會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5.1農業生產活動1 農業生產的對象是:植物和動物2 人類通過文化交流,把自已培育的農作物和家禽、家畜傳播到世界各地,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和各地區的農業生產類型。農業生產的特點(一) 地域性:形成地域性的原因是: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技術條件、國家政策的差別。(二)季節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中的氣候因素隨季節變化明顯並且有周期。農業的投入和產出投入:自然條件——熱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勞動力生產資料——動植物(或種子)、農具、化肥、農葯等 (現代農業生產中,生產資料的投入比重逐漸增加)科技——培育良種、改進灌溉技術、改革耕作方式等(成為現代農業生產中提高農業產出的重要手段,發達國家的新增產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轉化來的;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這個比值已佔到30%以上)產出:各種各樣的農產品(食用、工業生產原料)農業的發展歷史1 原始農業——熱帶雨林地區、北極地區等2 傳統農業——發展中國家一般處在此階段3 現代農業——發達國家多已進入此階段農業的分類1 按生產對象分類: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副業2 按投入多少分類:粗放農業(增產靠擴大耕地面積) 密集農業(增產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3 按產品用途分類:自給農業商品農業(主要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地區) 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種值業 種植園農業 畜牧業 水稻種植業 自給農業 商品穀物農業 商品農業 游牧業 密集農業 大牧場放牧業 粗放農業 乳畜業混合農業 5.2農業的區位選擇三江平原的種植業:發展條件是——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地廣人稀 經營方式——國營農場、大規模機械化生產 產出——小麥(春小麥)青藏高原的畜牧業:發展條件——地勢高峻,氣候寒冷,山地草場廣布 經營方式——粗放的放牧業 產出——藏山羊、藏綿羊、氂牛區位的含義: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聯系農業的主要區位自然區位因素有:氣候、地形、土壤社會經濟區位因素有:市場、交通運輸、政策1 氣候——熱量、光照、降水 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一個地區農業區位的選擇,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2 地形——不同的地形,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 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宜發展耕作業。 山地——林業、畜牧業、立體農業3 土壤——不同的土壤類型,適宜不同的作物。 例如:東南丘陵的酸性紅壤,適宜種植茶樹等4 市場——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5 交通運輸——充分考慮交通運輸條件,園藝業、乳畜業,由於產品易腐爛變質,要求有方便快交通運輸條件。6 政策——各國農業都受到政策的影響。 例如:我國20世紀80年代積極建設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注意:自然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並非都是決定性的。 一方面,人們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例如:中國將橡膠生產向北推廣到北緯22度,將雙季稻推廣到江淮平原,將小麥種植極限擴展到4000米的高度。另一方面,在很多情況下,人們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農業生產。例如:玻璃溫室——改善溫度條件,並可對光照、通風、濕度等因素進行人工調節。梯田——改善地形條件(較陡的山坡不宜修梯田)灌溉——改善水分條件注意點:對自然因素進行改造,要根據當時當地的經濟技術條件,並需充分考慮投入和產出比。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注意:農民對農業區位的選擇,更多的要考慮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1 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 例如:城市周圍的農民將生產重點轉為蔬菜、肉、蛋、奶以及園藝業。 農業區位的選擇,要綜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對市場可能的變化作科學觀測。(北方盲目長蘋果的問題)2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例如:美國東南部地區利用光熱優勢,重點發展蔬菜、花卉,供應東北部工業區(這里是乳畜業)中國北方冬季也從南方的四川、廣東等省大量調進蔬菜。 對世界農業區位的影響:隨著世界大市場的逐步形成,農業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區域化生產。例如: 世界主要商品糧生產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阿根遷 世界主要乳畜產品供應國:荷蘭(鮮花) 、丹麥、紐西蘭 世界主要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 5.3-5.4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水稻種植業1 分布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這些地區的有利條件: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高,可以緩解亞洲人均耕地小的矛盾。2 密集農業、自給農業3 亞洲水稻種植業的主要特點:小農經營——家庭為單位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日本較高)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產的基礎)科技水平低(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4 亞洲以外的產稻區:非洲的埃及、奈及利亞,歐洲的西班牙、義大利,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內瑞拉、巴西。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採用旱地直播技術進行生產。大牧場放牧業1 分布地區的自然條件:乾旱、半乾旱氣候區,植被稀疏,不適宜經營種植業,只能用於放牲畜。2 牧牛為主的:美國、阿根廷 養羊為主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3 著名案例——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場牧牛業(熟悉地圖) 有利條件:氣候溫和,草類茂盛, 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離海港近。 變化:印第安人——游牧,粗放經營 歐洲人——人工草場,密集農業 發展機遇:海上冷凍船的發明,牛肉出口到西歐 促進牧牛發展的主要措施:培育良種牛改善交通運輸條件(修鐵路到布宜諾斯艾處斯港)開辟水源種植飼料商品穀物農業(面向市場的農業)1 種植的主要作物:小麥、玉米2 基本特徵(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3 分布的主要國家: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4 家庭農場 (我國東北、西北的商品穀物農業主要是國營農場)5 著名案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美國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地區——中部平原優越的區位條件:(1)優越的自然條件——地勢平坦廣闊;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和,降水豐富,夏季潮濕。(2)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運,與發達的公路和鐵路相銜接,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3)地廣人稀(4)高度發達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機械、電力、化肥、農葯每個環節都由機械作業,農業機械向大型、寬幅、高速、聯合作業方面發展。有用飛機。(5)先進的科技——龐大而且免費的農業科技研究和推廣系統。混合農業——穀物和牲畜的混合農業1 分布——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溫帶地區)2 主要勞動對象——小麥、玉米、豬、牛、羊3 中國珠江三角洲的新穎的混合農業——基塘農業(果、樹、桑樹、魚)著名的案例——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小麥——牧羊帶)1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麥出口國。2 小麥和羊毛的主要產區在國土的東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區3 墨累——達令盆地的混合農業有三個優點:(1) 農場成為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小麥、牧草或休耕,保持麥田的肥力,種植飼料飼養綿羊,羊糞作肥料(2) 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秋播忙(冬小麥)——冬季養羊忙——春季小麥收割忙(南半球的季節)(3)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4 家庭農場為主,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很高。5 家產品主要出口對象——英國6 主要限制性條件——灌溉(水源不足) 原因——位於大分水嶺的西側,是東部海洋氣流的背風坡的雨影區 解決措施——將大分水嶺東部的水資源調入墨累——達令盆地(圖)5.5 工業生產活動工業生產的需要的條件:勞動力、動力、廠房設備、工業生產的制約因素:科學技術、政府政策、資金、管理等一種原料可以生產不同的產品,而一種產品又可能由多種原料加工、組裝或化合而成。工業的投入——產出投入:土地、勞動力、資金、能源、水源;原料、零部件產出:產品、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部分可再循環利用)工業生產與農業生產比較的特點:工業對自然因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工業生產在地域上比農業生產靈活得多,除極少數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工業外,絕大部分的工業可在任何季節連續生產。工業企業要求得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大科技投入(農業也一樣),一方面研製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另一方面加強對工人的業務培訓。重工業產品——滿足生產的需要(鋼鐵、機械、化工、農葯等)輕工業產品——滿足生活的需要(食品、服裝、電視機、電冰箱等)工業的發展工業化社會的國家或地區:發達國家,少數發展中國家(韓國、新加坡、中國的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工業仍然有集中分布的特點:歐洲、北美、日本等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 18世紀中期 英國 蒸汽機 紡織 鋼鐵第二次 19世紀70年代 魯爾區 美國東北部 電氣化 電力、化學、石油開采和加工、汽車與飛機製造第三次 20世紀50年代 矽谷 九州島 慕尼黑 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技術工業對原料和勞動力投入的變化:採用的原料種類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而且對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深度不斷提高。工業生產對勞動力知識、技術的投入逐漸增加工業由大批量、標准化產品生產向中小批量定製的生產方式發展5.6工業的區位選擇讀圖:鞍鋼的區位:接近原料、燃料產地、消費市場 寶鋼的區位:消費市場、便利的交通運輸供原料的運入和產品的運出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1 從經濟利益看,廠址應當選擇花費生產成本最低而獲得利潤最高的地方。2 一般情況下,決策者常把工廠建在具有明顯優勢的地方3 不同的工業部門所要考慮的主要區位因素不同(1) 原料指向型工業:甜菜或甘蔗製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2) 市場指向型工業:啤酒廠、傢具廠、印刷廠(3) 動力指向型工業:煉鋁廠(火電廠、水電站)(4) 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5) 技術指向型工業: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1 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 原因:工業所用的原料范圍越來越廣,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2 交通運輸一直是工業區位選擇的重要因素,沿海沿江的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力(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三灣一海地帶、我國的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注意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交通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不再成為他們考慮的主要因素(什麼地方交通都發達)3 信息通信網路的通達性作為工業區位因素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4 工業對勞動力技能的需求逐漸增加社會、環境需求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國防安全的需要:我國20世紀50年代內建設的一些大型工業基地 改革開放政策: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 西部大開發政策:縮小內地與沿海的經濟發展差距 政府補貼政策:解決就業問題,工廠建在不營利的地區(包頭、鞍山的棉紡織工業) 廠商的個人愛好:投資家鄉 工業慣性:某個工廠的區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裡。 環境需求:工業三廢有水污染的工廠—污水排放口遠離源地及河流上游固體廢棄物污染—遠離居民區和農田有大氣污染的工廠—工廠在居民區最小風頻的上風地帶或與常年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化工廠煉油廠 污染空氣水泥廠釀造廠發電廠 污染水源鋼鐵廠印染廠造紙廠 電鍍廠 固體廢棄物污染皮革廠5.7 工業地域的形成工業聯系投入與產出上的聯系:汽車廠與各零部件工廠之間生產空間上的聯系:多層建築的標准化廠房裡的無投入產出聯系的工廠 信息聯系:計算機網路專業化生產,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生產流水線:自原料或零部件的投入至產出,全過程自動化連貫生產的設備工業的集聚和分散1 工業集聚最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獲得規模效益。 原因: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協作,降低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 集聚的主要部門:鋼鐵工業區、石油化工區、小批量生產的新興工業區 新興工業區之間既競爭,又合作,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主要集中在技術密集的專業化工業集聚區域內。2 工業分散可以減少市場上的交易費用,促進了跨國公司的形成。 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或接近市場,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勞動力豐富的地區等。 工業分散的著名工業部分:汽車工業工業地域1 工業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稱之為工業地域。2 工業地域的類別: 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有投入——產出上的聯系,以降低生產成本 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有的把生產上投入——產出聯系密切的工廠布局在一起;有的是在規劃的工業用地上,先建成基礎設施,再吸引投資建廠。(例如我國的許多經濟開發區3 工業地域發育程度不同 經濟落後地區:面積小,發育程度較低,工業發展潛力小例如:麵粉廠、製糖廠 經濟發達地區:面積廣,發育程度高,往往形成工業城市例如:鋼鐵工業區(鞍山、攀枝花、馬鞍山) 石油化工區(大慶、克拉瑪依) 汽車工業區(十堰、底特律、豐田)鋼鐵工業區的影響區位是不斷變化的:指向煤炭區位——指向鐵礦區位——指向港口區位5.8 傳統工業區1 世界著名的傳統工業區:德國爾區、英國中部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發展條件:豐富的煤、鐵資源(有的有一種,有的有兩種) 傳統工業部門: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20世界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後,傳統工業開始衰落,並經歷了長期的改造歷程。著名案例——德國魯爾區(形成於19世紀中葉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德國工業的心臟」區位特點:(1) 豐富的煤炭資源(2) 離鐵礦較近(是法國的鐵礦)(3) 充沛的水源(4) 便捷的交通(水陸):歐洲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等天然河道和四條運河聯成一體,並能直通海洋。(5) 廣闊的市場:德國及西歐工業發達 衰落的主要原因繁榮約一個世紀,以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的衰落最為明顯。(1)生產結構單一:五大傳統工業部門(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的經濟基礎(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使用,新技術煉鋼的耗煤量逐漸下降(3)世界性鋼鐵過剩(4)新技術革命的沖擊:新技術革命既產生了一大批新興工業部門,也改變了傳統的工業生產和組織方式。加之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新興企業不願到這里落戶。 綜合整治(1) 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工業,促進經經濟結構多樣化(2) 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為了就近獲得鐵礦石,把鋼鐵工業集中到西部,或將高爐建到荷蘭海邊,將生鐵運到魯爾區。(3)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鐵路、高速公路、河運、)(4) 發展科技,繁榮經濟(科研機構)(5) 消除污染,美化環境(人均綠地超過130平方米)5.9 新興工業區20世紀50年代之後,當傳統工業區開始衰落的時候,在發達國家的一些沒有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逐漸形成了以靈活多變的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工業地域。例如: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德國南部地區、美國「矽谷」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第三義大利」「分散型工業化」地區1 分布地區:東北部和中部地區2 獨特的發展模式:中小企業集聚的工業小區3 特點:(1) 中小企業為主(2) 以輕工業為主(3) 生產過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實行家庭包工(4) 資本集中程度低(5) 工業大多分散在小城鎮,甚至農村,成為「分散型工業化」地區4 著名案例:普拉托(1) 位置:義大利中部,靠近文化名城佛羅倫薩(2) 中心企業:毛紡業(3) 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路(4) 好處:它們在獨立經營、密切協作的基礎上,實現了規模經濟生產美國「矽谷」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革命推動高技術工業的特點:(1) 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占較大比例(2) 增長速度比傳統工業快得多,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較短(3) 研究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佔的比例較高(4) 產品面向世界市場美國「矽谷」是高技術工業發展的先驅和典範,崛起的主要原因:(1) 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位於舊金山市東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脈,面對舊金山灣。(2) 氣候宜人。地中海氣候,溫暖濕潤。(3) 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學(4) 便捷的交通:航空港、高速公路(5) 軍事定貨(一度佔半導體元件定貨量的40%)「矽谷」主導工業——微電子工業微電子工業是電子工業的技術基礎,因而成為高技術中的最高技術「矽谷」的第一項重要發明,都會影響到全世界電子工業的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電子工業更新換代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必乎都出自「矽谷」自70年代末,企業外遷的原因:土地被佔用殆盡遷入地:得克薩斯州、東南亞、墨西哥目的:充分利用這些地區的勞動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優勢條件。
2. 俄羅斯盧布腸怎麼保存可不可以放在冰箱的冷凍室里
俄羅斯盧布香腸可以放在冰箱里進行冷藏而且如果放在冰箱冷藏一定要密封好,冷凍的話只需要套個袋子裝好然後進行保存這種方法可以保存比較長時間而且不用擔心氣候變化會對香腸的品質造成影響。如果想要放在冰箱里長期保存最好使用真空包裝這樣再放在冰箱里冷凍可以儲存一年左右。但是一定要注意香腸的保質期雖然可以保證食物不腐爛但是最好還是要查看香腸的保質期再進行儲存和食用。
俄羅斯盧布香腸可以放在冰箱里進行冷凍而且冷凍可以保持一年以上但是需要注意香腸的保質期。採用冷凍方法的時候需要將香腸放在密封袋裡這樣可以保證裡面的水分流失而且香腸冷凍的時候最好充分的解凍然後再使用鍋蒸一下蒸完以後再蓋上蓋子虛蒸十分鍾出鍋這樣的香腸使用以後會比較暖嫩吃起來也比較q彈所以在儲存香腸的時候需要注意香腸的保質期冷凍可以儲存久一點香長的時間。
3. 國家冷凍肉保質期多久,怎麼買的到
紅肉(豬、羊、牛肉等)的保質儲存期為10-12個月;禽肉(雞、鴨、鵝等)的保質儲存期為10個月左右;海鮮(魚、蝦肉等)的保質儲存期為4-6個月左右。」超市就有賣或者專賣店裡就有
現如今家家戶戶都冰箱,有些認為只要是將食物放在冰箱的冷凍室里,就相當於放進了「保險箱」了。
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不論是肉類還是其他的食物,放在冷凍室,保存的時間會相當長一點,但是並不是永遠都能吃,冷凍食物也是有保質期的。在過了一定的時間之後,就不能吃了。
冷凍肉種類不同,保存的時間也會不一樣的。
常見的冷凍的豬羊牛肉,保質期是肉類中最長,保質期一般是在一年左右,並且瘦肉保質期會更長。相對而言,牛肉的穩定性比豬羊肉更好,保質期也會更長一點
家禽類的肉類,比如雞鴨鵝鴿等動物的肉類,都是屬於家禽類的,保質期會短一點,一般不要超過十個月。海鮮類,是保質期最短的,魚蝦蟹貝類等,這些食物保質期是很短的,在4個月內吃完最好。
4. 最近朋友圈裡賣的進口冷凍肉安全嗎
最近朋友圈賣的冷凍肉是安全的,可以放心購買。
5. 關於國家收儲凍豬肉的保質期處理方式
國家儲備肉分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兩部分。根據有關規定,商務部負責中央儲備肉的行政管理。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商務主管部門支持和配合中央儲備肉管理工作,擇優推薦中央儲備肉代儲企業、儲存庫、活畜儲備基地場和加工企業。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受商務部委託負責中央儲備肉入庫、在庫、出庫的日常管理和具體操作。中央儲備肉(主要是活體儲備)以4個月為一儲備周期,即4個月完成一次輪換。
對於市民最為關注的肉質問題,記者了解到,無論是生豬儲備還是冷凍鮮肉儲備都是動態儲備,隨時有新鮮的儲備進來,也隨時有到期或過期的儲備出去。
據了解,在零下20℃冷庫里存放的豬肉保質期為6個月,但是國家儲備凍肉並不是凍了6個月的肉。國家儲備肉以4個月為一儲備周期,即4個月完成一次輪換,不停地流動更替,保證了儲備肉的肉質新鮮。一般情況下,各地肉食公司會收購當地臨近到期的冷凍儲備肉。但也有部分儲備肉推向市場,由於能選作儲備肉的不會是劣質產品,因而市民即便無意中買到了「儲備肉」也可放心食用,其口感、鮮味也跟市面上的凍肉無大差別。
一般也沒事兒,事實上,前幾天俄羅斯還在市場上出售二戰時期的戰略儲備肉。
6. 從國外進口凍肉需要什麼手續
相信有很多做凍肉生意的老闆,還在為從國外進口凍肉清關的相關手續的繁雜而發愁,其實凍肉進口清關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我司對於這方面的熟練程度就如各位做凍肉生意的老闆分辨凍肉好壞的熟練程度一樣,若各自都能在自身領域發揮所長,便能互利共贏,攜手發展。下面本文就簡要描述下凍肉進口清關的相關手續,有任何不懂之處可隨時聯系深圳市利宏供應鏈有限公司。
一、辦理凍肉類產品進口先提條件
1.國外供應商需在國內備案
首先確定所進口肉內是否在國內允許進口目錄內。中國國出入境檢驗檢疫相繼公布了《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裡面詳細說明了輸出國/地區、產品種類、用途及暫停企業備案號。也可先咨詢深圳市利宏供應鏈有限公司,所進口的肉類是否能進口,企業是否在華備案。
2.國內收貨人進口肉類備案
國內企業提前向商檢部門做進口肉類備案,提交營業執照,注冊資金500萬元以上,具備食品經營資質、衛生許可證、進出口經營權等,若客戶滿足不了此要求,可借用我司進出口權。
二、關於進口凍肉的監管
1.進口的肉類食品及其添加劑等,應符合中*品安全*標准。
2.進口的凍肉經商檢檢驗合格,,隨附合格證明資料,如要求出具原產地證、動植物檢驗檢疫證、衛生證書等。
3. 進口預包裝肉類食品需要有中文標簽,符合*標簽法標准,對中文標簽和說明書的內容負責。我司可幫客戶審查中文標簽,同時也提供幫助客戶設計中文標簽的服務。
7. 俄羅斯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1衣著習慣
俄羅斯人很注重儀表,很愛干凈,衣著整潔。出門旅行總要帶熨斗。參加晚會、觀看演出,俄羅斯人習慣穿晚禮服,尤其是看芭蕾舞劇。,顯得特別高貴。中國客人應該帶最少一套西服或裙裝,以在正式場合穿。 中國客人比較集中的莫斯科等城市冬季較長,所以保暖服裝:裘皮、棉服等必不可少。冬季益穿皮靴或棉鞋。莫斯科夏季溫度不高,但陰天較多,經常下雨,應必備雨傘,但不用雨衣。
2 飲食習慣
俄羅斯有獨特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早餐比較簡單,麵包夾火腿,喝茶,咖啡或牛奶。午餐則豐富的多,通常都有三道菜。第一道菜之前是沙拉。第一道菜是湯,俄式湯類比較營養,有土豆丁、各類蔬菜,還有肉或魚片,如:著名的俄式紅菜湯。第二道菜肉類或是魚類加一些配菜。第三道菜是甜點和茶、咖啡之類。按照俄羅斯的習慣,菜的順序不能顛倒。
俄羅斯人的主要食物有麵包、牛奶、馬鈴薯、牛肉、豬肉和蔬菜。喜歡吃黑麥麵包,魚子醬、咸魚、薰魚、黃油、酸黃瓜、酸牛奶、西紅柿、火腿、凍肉等。還喜歡吃用麵粉、蜂蜜加香料作成的甜食。
飲茶是俄羅斯人的嗜好,尤其是紅茶。每家幾乎都備有茶炊,在城市裡多用電茶炊。俄羅斯人的飲茶習慣與中國人大不相同,一般要放糖,喝茶時,還就著果醬、蜂蜜、糖果和甜點心。在許多地區,俄羅斯人一天到晚都喝茶。 俄羅斯人的餐具是刀、叉和勺,一般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吃蔬菜時,一般不炒,吃新鮮的。飲茶加點心不是正餐,在工間或課間進行,機關、廠礦、學校的工作人員都有在辦公室飲茶的習慣。
重所周知,俄羅斯人善飲,通常男人喜愛伏特加酒,女人喜愛葡萄酒和香賓酒。
捧出"麵包和鹽"來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黑麵包與魚子醬
到了俄羅斯,自然少不了要嘗一嘗那裡的黑麵包和魚子醬。
黑麵包是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乍看起來顏色像中國的高粱面窩頭,切成一片一片的,口感有點兒酸,又有點咸。黑麵包極富營養,又易於消化,這是因為,發酵黑麵包用的酵母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據俄羅斯朋友介紹,烤黑麵包挺費事的,光和面和發酵就得近兩天時間。做好的麵包坯,放入溫度均勻的俄式烤爐里用文火燜烤,出爐時麵包底部能敲得梆梆響,色澤黑光油亮,切開香軟可口而又不掉渣,這才是黑麵包的上品。由於工藝復雜,所以俄羅斯主婦們一般都不在家裡自己做,而是到麵包房去購買。
那天,我們在莫斯科俄羅斯大酒店的觀光餐廳里吃到一種味道特別好的黑麵包,一打聽才知道它叫「波羅金諾黑麵包」,是黑麵包中的極品。烤制這種麵包有一種獨特的配方,主要是在黑麥麵粉中加入天然香草籽。傳說它的發明權屬於莫斯科以西的波羅金諾村的村民。1812年俄羅斯人抗擊拿破崙入侵期間,波羅金諾村修道院的修女們見受傷的戰士吃飯沒有胃口,就想法把一些開胃健脾的草籽放進揉好的麵粉里去烤麵包,結果烤出來的麵包顏色黑黃、奇香撲鼻,使戰士們的胃口大開。從此,「波羅金諾黑麵包」便流傳於世,並成為大城市食品店裡價格不菲的名牌食品。當然,老百姓日常食用的黑麵包,並不太貴,500克5.5盧布,約合人民幣1.7元。
俄國的魚子醬也是聞名天下的美食。第一次品嘗魚子醬,是在涅瓦河的遊船上。船主為了款待外國遊客,送上一些小點心,其中就有塗了一層薄薄的黑魚子醬的麵包片。一粒粒晶瑩剔透、宛如小巧的珍珠般的魚子醬,看起來賞心悅目,有的人吃得津津有味,而我一嘗覺得又腥又咸,難以下咽,看來還真享不了這個「洋福」。
魚子醬顧名思義是用魚卵製作而成,其實嚴格地講,只有用鱘魚卵製成的醬才能叫魚子醬。據導游馬克介紹,鱘魚每年兩次逆水而上,游到伏爾加河等內河產卵,而這時正是採集魚子的大好季節。位於河口三角洲的古城阿斯特拉罕,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是世界上最大的鱘魚魚子生產和加工基地。
魚子醬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很高,且不含膽固醇,是補身養顏的食品。粒大、透明的黑魚子醬為上品,它的顏色是閃光的黑色或深褐色,個頭均勻,粒與粒之間不粘連。魚子醬的製做方法很簡單:從魚膛中挖出魚子囊,把魚子同粘連的組織分離開來(成熟的魚子容易與卵巢剝離),沖洗干凈後加上適量的細粒食鹽腌制即成。加鹽的目的是為了保鮮,因為魚子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高達30%,不加鹽則容易變質。
盡管有的人吃不慣那股腥味,但許多中國遊客還是要買上一小瓶魚子醬,帶回去讓家人和朋友嘗嘗這舉世聞名的「美味佳餚」。
8. 冷凍肉哪裡有得買
去當地的冷凍製品批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