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FBI是什麼
美國聯邦調查局,英文全稱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英文縮寫FBI,中文簡稱聯邦調查局。
FBI總括
美國聯邦調查局是美國司法部的主要調查手段,根據美國法典第28條533款,授權司法部長「委任官員偵測反美國的罪行」,另外其它聯邦的法令給予FBI權力和職責調查特定的罪行。FBI現有的調查司法權已經超過200種聯邦罪行。十大通緝犯清單從1930起就已經公布於眾了。
FBI的任務是調查違反聯邦犯罪法,支持法律。保護美國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在領導階層和法律執行方面對聯邦,州,當地和國際機構提供幫助,同時在響應公眾需要和忠實於美國憲法前提下履行職責。
在FBI每次調查的情報資料後,遞交適當的美國律師或者美國司法部官員,由他們決定是否批准起訴或其它行動。其中五大影響社會的方面享有最高優先權:反暴行,毒品/有組織犯罪,外國反間諜活動,暴力犯罪,和白領階層犯罪。
FBI曾經有不純的歷史,即支持法律,有時候又破壞它。但在大多數美國人的通常印象里,它是打擊罪行最有效的機構。專門特務的人員每年都在增長,現在已經超過11000名成員。大多數專門特務駐在外國,作為大使法律隨員在美國使館工作,FBI自稱為「LEGATS」。
FBI歷史
在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任期中,司法部長查爾斯·約瑟夫·波拿巴,於1908年7月26日成立了由專門特務組成的聯邦調查局。一開始叫做調查局(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簡稱BOI),到1935年改為聯邦調查局。
約(翰)·埃德加·胡佛在1924年5月10日成為調查局局長。當時調查局花費大量精力調查沒有犯罪的政治激進分子(如,社會主義者阿爾貝特·愛因斯坦 )。當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在任時,提醒胡佛自由主義不是罪行,而應是現任總統和行政部門的政治活動。
FBI科學檢測罪行實驗室(眾所周知是FBI Crime Lab),正式成立於1932年11月24日。
二十世紀30年代,聯邦調查局逮捕了一批臭名昭著的綁架,搶劫和殺人犯,例如John Dillinger, "Baby Face" Nelson, Kate "Ma" Barker, Alvin Karpis和George "Machine Gun" Kelly。在打擊三K黨的行動中聯邦調查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二十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聯邦調查局調查了針對美國的間諜案。二戰期間聯邦調查局曾抓獲8名到美國執行破壞任務的納粹間諜。
聯邦調查局還針對美國的有組織犯罪進行了很多工作,打擊了很多犯罪組織和集團,例如Sam Giancana家族和John Gotti家族。
二十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聯邦調查局進行了頗有爭議的Cointelpro行動。這次行動的內容是調查和妨礙美國持不同政見的組織的行動。這些組織包括軍事組織,非暴力組織和民權組織。胡佛關於馬丁·路德·金的調查也是臭名昭彰的 – FBI沒有找到任何犯罪證據,並試圖使用其私人性生活錄音帶進行要挾。《華盛頓郵報》聲稱聯邦調查局還至少給馬丁·路德·金寄過一封慫恿其自殺的匿名信。
在1990年代,顯示FBI科學檢測罪犯實驗室經常犯低級錯誤。在一些本來證據顯示嫌疑犯無罪的案件中,技術人員卻報告證明他們有罪。當這種錯誤被發現時,許多這樣的案件會重審。
FBI構成
聯邦調查局局長由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批准,任期10年,第一任局長為胡佛,現任局長羅伯特·米勒。該局有工作人員2萬多名,其中8600多人是外勤人員。每年的預算為23億美元。
FBI任務
FBI的任務是調查違反聯邦犯罪法,支持法律。保護美國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在領導階層和法律執行方面對聯邦、州、當地和國際機構提供幫助,同時在響應公眾需要和忠實於美國憲法前提下履行職責。在FBI每次調查的情報資料後,遞交適當的美國律師或者美國司法部官員,由他們決定是否批准起訴或其它行動。其中在反暴行、毒品/組織犯罪、外國反間諜活動、暴力犯罪和白領階層犯罪等方面享有最高優先權。
FBI下設機構
美國聯邦調查局總部設在華盛頓,下設10個由助理局長擔任領導的職能部門,分管鑒定、訓練、刑事調查、技術服務等工作,並在全國59個城市設立外勤辦事處及從屬於它們的400多個「地方分局」,還有分布在世界22個國家的駐外機構,執行總部分配的任務。建有刑事犯罪 「科學實驗室」、「中央指紋檔案館」和專門訓練高級特工人員和警察的「學院」。
美國聯邦調查局國家學院坐落在弗吉尼亞州匡蒂科美國海軍陸戰隊基地內,這所始創於1972年的高級特工和間諜培訓機構被385畝的森林完全包圍,在空中都難以窺得全景。據FBI官方網站介紹,這樣的環境有利於「安全、保密」。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毒品管制局的訓練學院也坐落在附近。
美國聯邦調查局國家學院主體包括3幢宿舍樓、1座餐廳、1座教學樓、1個法醫研究與訓練中心、1個有1000 個座位的禮堂、1座小禮拜堂、1個大健身房、1條室外跑道和1家裝備齊全的汽修廠。除此之外,國家學院里還有一座模擬城市,專供FBI和毒品管制局訓練學院的學員實戰模擬用。模擬城市附近還有1個室內靶場,8個室外靶場,4個飛碟靶場和1個200米步槍沖鋒槍靶場。
FBI主要功績
20世紀30年代,聯邦調查局逮捕了一批臭名昭著的綁架、搶劫和殺人犯。在打擊三K黨的行動中聯邦調查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聯邦調查局調查了針對美國的間諜案。二戰期間聯邦調查局曾抓獲8名到美國執行破壞任務的納粹間諜。
聯邦調查局還針對美國的有組織犯罪進行了很多工作,打擊了很多犯罪組織和集團,例如Sam Giancana家族和John Gotti家族。
FBI爭議行動
Cointelpro行動: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聯邦調查局進行了頗有爭議的Cointelpro行動。這次行動的內容是調查和妨礙美國持不同政見的組織的行動。這些組織包括軍事組織,非暴力組織和民權組織。胡佛關於馬丁·路德·金的調查也是臭名昭彰的,FBI沒有找到任何犯罪證據,並試圖使用其私人性生活錄音帶進行要挾。《華盛頓郵報》聲稱聯邦調查局還至少給馬丁·路德·金寄過一封慫恿其自殺的匿名信。在20世紀90年代,FBI科學檢測罪犯實驗室經常犯低級錯誤。在一些本來證據顯示嫌疑犯無罪的案件中,技術人員卻報告證明他們有罪。當這種錯誤被發現時,許多這樣的案件會重審。
驅逐卓別林:卓別林因演出針砭時弊的電影而成為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對象。1922年,聯邦調查局特工混進卓別林的電影廠做卧底,監視他的一言一行。時間不長,便有卧底向局長報告,說那裡都是「高談闊論的布爾什維克」,還有大量「電影界激進分子」,討論的主題是「為工人運動和革命作教育宣傳的電影是何等重要」。當時擔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的是伯爾恩斯,接到報告後,他立即讓手下收集整理有關電影界思潮的檔案,羅列電影圈內的激進活動,特別是「如何通過電影作共產主義宣傳」,企圖說明由於「電影宣傳共產主義思想」,會對民眾造成思想影響,必須予以密切監視。
監視愛因斯坦:聯邦調查局監視愛因斯坦是從二戰後開始的。對於他贊同共產主義理想,支持民權運動、反戰團體和一些社會主義的主張,特工們感到驚恐不安,他們擔心這樣的知名人物批評美國的政策,會在社會上產生負面影響。聯邦調查局為了找到把愛因斯坦驅逐出境的罪證,建立了關於愛因斯坦的詳細的個人文件。文件長達1424頁,上面記錄著聯邦調查局對愛因斯坦所作調查的各項內容。
FBI丑聞事件
近幾年來,聯邦調查局丑聞迭出,這顯示其內部系統仍存在大量問題。外界給予了猛烈的抨擊。
2001年7月17日,聯邦調查局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向媒體披露,聯邦調查局在過去的11至12年間已丟失了近200台筆記本電腦和約450件武器。經聯邦調查局認定,失蹤的筆記本電腦中肯定有一台儲存了機密信息,另外還有三台可能也儲存了機密。竊賊偷去了失蹤電腦中的13台,另外一些筆記本電腦則很可能是在從一個部門傳遞到另一個部門的過程中丟失的。聯邦調查局丟失的近450件武器中約有184件武器屬於失竊。失蹤武器中大約有13件落入犯罪分子之手,犯罪分子在搶劫時使用了這些武器。盡管丟失的絕大部分是隨身佩帶的小型武器,但其中也不乏像沖鋒槍這樣的大傢伙。
除失竊外,聯邦調查局與其他執法部門的聯合訓練活動中顯然還丟失了一部分槍支。聯邦調查局的內部人員也和武器丟失有關聯。有關方面已確認,丟失的武器中有66件都和一位退休特工有關,另外還有4件失蹤武器與一些被辭退或是死亡的特工有關。在FBI的"失誤"中,引人注目的還有俄城爆炸案那次。當時聯邦調查局向俄城爆炸案主犯麥克維的辯護律師提供材料時,居然遺漏了千頁重要文件,結果造成麥克維的死刑被迫從2001年5月16日延遲到6月11日執行。
此外,聯邦調查局資深探員漢森竟是潛伏了15年的俄羅斯雙重間諜,輿論嘩然,FBI大丟臉面!對華裔科學家李文和案件的處理不當同樣也使FBI蒙羞!
FBI與華關系
FBI北京辦事處於2002年10月22日成立,其辦公地點設在美國駐華使館,作為FBI第45個海外專員辦事處,北京辦事處有2名特工,負責FBI在中國的事物。在北京辦事處成立前,通過香港辦事處與中國公安部溝通信息。這種狀況從1966年開始,到2002年正式結束。
FBI十大通緝罪犯
「美國十大通緝犯」名單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於1950年3月14日開始設立的,旨在通過公布一些重大逃犯的照片及年齡、身高、體重、體型、發色、眼睛、膚色、性別、種族、職業、化名等簡單情況,讓公眾協助將其緝拿歸案。 上「十大通緝犯」名單並非「易事」,要經過專門機構候選、初選等步驟,最後由聯邦調查局的副局長親自敲定。能夠進入名單的逃犯都有較長的嚴重犯罪記錄,或被認為對社會構成了嚴重威脅,沒有等級先後之分。
FBI「十大通緝犯」名單:
「恐怖大亨」本·拉登(懸賞5000萬美元)
「恐怖大亨」本·拉登:本·拉登是「基地」組織的頭目,涉嫌於1998年8月7日襲擊美國駐坦尚尼亞和肯亞使館;並涉嫌製造了「9·11」恐怖襲擊。
大毒梟迭戈·蒙托亞(懸賞500萬美元) (2007年9月已落網)
「大毒品販子」迭戈·萊恩·蒙托亞·桑切斯:桑切斯因向美國走私數噸可卡因而被通緝。據稱,桑切斯是哥倫比亞最大的販毒集團北山谷販毒集團的頭目之一。
「黑幫老大」詹姆斯·J·伯格(懸賞100萬美元)
「黑幫老大」詹姆斯·J·伯格:伯格是美國馬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一個犯罪組織的頭目,該組織涉嫌於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在該地區製造了一系列謀殺案,伯格因此遭到通緝。據稱,伯格脾氣火暴,身上隨時帶著刀。可能帶有武器,極度危險。
「百萬劫犯」維克托·美因茨·戈熱那(懸賞100萬美元)
「百萬劫犯」維克托·美因茨·戈熱那:曾做過機械師和保安的戈熱那涉嫌於1983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持槍搶劫了一家安保公司,成功捲走700萬美元巨款。搶劫過程中,戈熱那將兩名保安扣為人質。
「殺人焚屍惡魔」喬治·阿爾貝托·洛佩茲-奧茲科(懸賞10萬美元)
「殺人焚屍惡魔」喬治·阿爾貝托·洛佩茲-奧茲科:因在愛達荷州埃爾莫爾縣槍殺3人而被通緝。2002年8月11日,一個女人和她兩個孩子燒焦的屍體在一輛被燒毀的車內被發現,每個受害者的頭部和胸部都受到槍擊。
「殺妻惡魔」羅伯特·威廉·費什爾(懸賞10萬美元)
「殺妻惡魔」羅伯特·威廉·費什爾:費什爾涉嫌於2001年殺害妻子及兩名孩子,並一把火燒了他們位於亞利桑那州史考司代爾的房子。
「越獄高手」格倫·斯圖爾特·戈德溫(懸賞10萬美元)
「越獄高手」格倫·斯圖爾特·戈德溫:戈德溫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他曾兩次成功越獄。1987年,戈德溫因謀殺罪即將被執行死刑時,成功從加利福尼亞州一座州立監獄脫逃。當年晚些時候,戈德溫就因販毒在墨西哥落網,定罪後被送往墨西哥中西部城市瓜達拉哈拉服刑。1991年4月,戈德溫涉嫌殺害一名獄友,5個月後再次越獄出逃,至今逍遙法外。
亞歷克西斯·佛羅雷斯(懸賞10萬美元)
喬·薩瓦里諾·斯基拉奇(懸賞10萬美元)
埃米格迪奧·普雷西亞多(懸賞10萬美元)
「十大通緝犯」一般固定為十人,撤一個,就會再補一個,但偶爾也會超員——1968年謀殺馬丁·路德·金的厄爾·雷是首位「第十一名通緝犯」。
❷ 如何評價FBI成功證實通俄案
不負責任,中國人講究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啥都沒有你就定性了,因為是別的國家,要是讓咱警察過去一些協助的,國家再給點壓力,你看能超過5天么?之前就有人發布過咱們有位警察能通過馬賽克畫人像的,看起來差不多挺像的,他要是去了,再來點國家幫助,結果……
❸ 美國FBI搜查到的間諜中多少是俄羅斯的
好多都是俄羅斯的
❹ 美俄間諜交換事件的10名被美國逮捕的俄羅斯間諜
她擁有一頭紅發、豐滿身材、經濟碩士學位,堪稱美麗與智慧並重。查普曼是俄羅斯人,住在曼哈頓商業區的住宅,在網上有物業經紀業務,據報總值200萬美元,《紐約郵報》形容查普曼擁有「內衣女模的身材」(Victoria's Secret body)。
美方檢察官指出,查普曼「曾接受嚴格的特工訓練」。據悉,她利用自己的人脈網路,自今年1月起,將機密傳送給俄羅斯當局。查普曼與接頭人建立私人的網路交換數據,有一次她走進了咖啡館,用手提電腦上網,而一輛接頭人的貨車駛到路邊,兩者利用計算機私人網路互通信息。
上周,一名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假扮成「俄羅斯官員」,在紐約一間餐廳與查普曼見面,要求查普曼將一本假護照交給另一位女間諜。兩人又確認秘密的接頭語句,據信「間諜」將會問:「我們去年曾在加州見過面嗎?」查普曼會回答:「沒有,我想我們應該是在漢普頓見過,對嗎?」
當查普曼與「官員」會面後,查普曼實時用假名和假地址購買了一部手機,相信是用來避開美國當局的監視。
最終查普曼不知為何並未進行這次任務,但她的另一「同黨」男間諜嫌犯謝緬科卻正中聯邦調查局的陷阱。卧底探員問謝緬科,如果事情敗露會怎樣?他答道:「會將裝設通訊器材的硬碟銷毀,另外只有一處地方可逃,就是紐約的俄羅斯領事館。」 帥哥謝緬科是一名年約30歲的「型男」,駕駛賓士S500房車,擁有一名金發女友。他會說俄語、英語、西班牙語和漢語普通話,在阿靈頓一間旅行社工作,主要協助華人和西班牙裔人策劃旅遊行程以及向美國人推廣俄羅斯旅遊,辦公地點與美國徵兵中心同處一座大廈內。鄰居反應,謝緬科與女友會用俄語交談,與鄰居沒有什麼交往。
聽說他被捕的消息後,謝緬科的老闆非常驚訝:「我從來沒想過他會做這樣的事,簡直像電影一樣不可思議。不過,仔細想一想,他近幾周工作的確有些心不在焉。」
《每日郵報》援引FBI話報道,謝緬科經常使用的接頭暗號是「對不起,我們在加利福尼亞遇到過嗎?」或者是「我們是不是2004年在北京遇到過?」等。
謝緬科非常喜歡各種社交網站。他在美國著名的LinkedIn網站上有詳細的「自我介紹」,也上傳過照片。他的經歷顯示,「2003-2004年他曾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並在中國居住過多年」。 年齡:54到55歲
偽裝國籍:自稱加拿大公民
FBI在監控中發現,梅措斯曾經利用一個與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團成員擦肩而過的機會,暗中接手了那名俄羅斯官員提供的一個裝有大筆資金的箱子。他還在一處公園藏錢5000美金,兩年後被米爾斯和佐提里挖走。 與其他間諜關系:唐納德·希斯菲爾德的「女友」,有兩個十多歲的兒子
年齡:40多歲
居住地:馬瑟諸塞州
偽裝身份:房產、旅行中介
偽裝國籍:自稱來自加拿大 與其他間諜關系:特蕾西·安·弗里的「男友」
年齡:40多歲
居住地:波士頓
偽裝身份:開辦一家「未來藍圖戰略咨詢服務公司」
偽裝國籍:自稱加拿大人 與其他間諜關系:薇姬·佩萊斯的「丈夫」
居住地:紐約
偽裝國籍:巴拉圭出生,卻自稱秘魯公民 與其他間諜關系:邁克爾·佐提里的「女友」
偽裝國籍:自稱是加拿大公民 與其他間諜關系:理查德·墨菲的「妻子」,有兩個女兒
年齡:約40歲上下
居住地:從新澤西州搬到蒙特克萊爾
其他:有報道說她接受任務與紐約的基金籌款人發展關系,曾被FBI監聽到在家中抱怨自己搜集情報還需練習。曾在2009年春季匯報奧巴馬即將訪俄的消息,並被要求發送奧巴馬隨行官員的身份及背景。鄰居的反應:「他們不可能是間諜,瞧瞧她種的綉球花多漂亮。」 與其他間諜關系:胡安·拉薩羅的「妻子」,有兩個兒子
年齡:55歲,已在紐約工作20年
偽裝身份:美西班牙語《新聞報》的專欄作家,常批評美國政府
偽裝國籍:秘魯
其他:27日夜FBI大約30人搜查他們的住宅,並將參加聚會回來的他們分開帶走 與其他間諜關系:辛西婭·墨菲的「丈夫」
年齡:39歲
居住地:從新澤西州搬到蒙特克萊爾
偽裝身份:居家男人,照顧孩子
偽裝國籍:自稱是美國公民,但也使用愛爾蘭假護照 與其他間諜關系:帕特里夏·米爾斯的「男友」
居住地:去年十月從西雅圖搬到阿靈頓
❺ 美國間諜組織叫FBI,俄羅斯的克格勃,英國的叫軍情6處,我們國家的呢
FBI聯邦調查局 負責國內的情報工作的 美國對外情報機構應該是CIA中央情報局
KGB 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叫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局(FSB)
英國人現在也不再用MI6的台頭了,現在叫英國秘密情報局(SIS)。
我國公開的是中國國家安全部(MSS).不是國安局哦,始建1983年.
下設16個局
第一局(機要局)負責密碼通訊及相關管理
第二局(國際情報局)負責國際戰略情報搜集
第三局(政經情報局)負責各國政經科技情報搜集
第四局(台港澳局)負責該地區情報工作
第五局(情報分析通報局)負責情報分析通報、搜集情報指導
第六局(業務指導局)負責對所轄各省級廳局的業務指導
第七局(反間諜情報局)負責反間諜情報搜集
第八局(反間諜偵察局)負責外國間諜的跟監、偵查、逮捕等
第九局(對內保防偵察局)負責涉外單位防諜,監控境內反動組織及外國機構
第十局(對外保防偵察局)負責駐外機構人員及留學生監控,偵查境外反動組織活動
第十一局(情報資料中心局)負責文書情報資料的搜集和管理
第十二局(社會調查局)負責民意調查及一般性社會調查
第十三局(技偵科技局)負責偵技科技器材的管理、研發
第十四局(技術偵察局)負責郵件檢查與電信偵控
第十五局(綜合情報分析局)負責綜合情報的分析、研判
第十六局(影像情報局)負責各國政、經、軍等影像情報
http://bbs.tiexue.net
❻ 美FBI調查通俄門濫用監控了嗎
2月3日據美國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於周五(當地時間2月2日)表示,美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已解密一份關於FBI調查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機密備忘錄,該備忘錄記錄了共和黨對FBI在調查早期階段濫用監控手段的指責。
報道稱,周三(1月31日)晚間,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民主黨人做了最後的努力,以阻止這一消息的發布。他們聲稱,這份備忘錄被共和黨人「秘密修改」了。對此,白宮發言人拉吉·沙阿(Raj Shah)說,備忘錄沒有被修改。
周五(2月2日)早些時候,特朗普曾猛烈抨擊FBI和司法部,稱他們有偏見,「將神聖的調查程序政治化了。」
❼ "通俄門"對庫什納的調查意味著什麼
"通俄門"對庫什納的調查意味著特朗普會相對安全。
庫什納現年36歲,從事房地產生意,與特朗普大女兒伊萬卡育有3個子女。在特朗普競選期間,他擔任其團隊與外國政府聯系的「中間人」。特朗普上任後,他出任特朗普的高級顧問,繼續扮演同樣角色。
鑒於庫什納在特朗普團隊中的重要作用,刁大明也認為,FBI調查庫什納將「通俄門」調查帶入新緯度。如果坐實庫什納也牽涉「通俄門」,恐牽出政商利益交換問題。
❽ FBI誓言要查清"通俄門"是怎麼回事
白宮官員透露,特朗普早於去年11月當選時已對科米不滿,直至對方上周就希拉里「電郵門」到參議院出席聽證會時,未有預先向特朗普透露證詞,最終成為革職的導火線。FBI內部對此感到憤怒,視為特朗普向當局「宣戰」,更堅定他們調查俄羅斯干預大選指控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