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克里米亞戰爭是怎麼發生的
公元17世紀末18世紀初,俄國經過彼得大帝改革以後,經濟、文化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國家的綜合實力有了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沙俄還建立起一支龐大的陸軍和艦隊,使俄國走上了對外擴張和爭奪霸權的道路。經過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的大規模侵略,俄國的版圖急遽擴大。不斷地追求領土擴張成了歷代沙皇的既定政策。
公元19世紀中葉,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控制黑海海峽,進而向中東和巴爾乾地區擴張勢力,乘機對土耳其用兵。公元1848年12月,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當選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他想依靠國內天主教教徒的支持發動政變,建立帝國。公元1850年,路易·波拿巴正式照會土耳其蘇丹政府,要求恢復天主教教徒在聖地所享有的特權。土耳其政府被迫讓步,同意將聖地的鑰匙交給天主教教徒掌管。沙皇俄國於公元1853年春向土耳其政府提出抗議,要求恢復東正教教徒管理聖地的權利。在英法兩國的支持下,土耳其斷然拒絕俄國的要求。
1853年7月,俄軍佔領土耳其保護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蓄意挑起戰端。10月,土耳其對俄國宣戰。11月,強大的俄國艦隊擊潰了土耳其艦隊。但是,俄國對土耳其的戰爭嚴重地威脅到了英、法等列強的殖民利益。公元1854年3月,英、法向俄國宣戰。9月,英、法、土聯軍在克里米亞登陸。因此這場戰爭就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公元1855年2月,撒丁王國也向俄國宣戰。同年9月,英、法、土、撒聯軍攻克塞瓦斯托波爾。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內外交困,走投無路,於8月自殺身亡。公元1856年3月,交戰雙方簽訂《巴黎和約》,俄國被剝奪了在黑海保有艦隊的權利,並被迫拆除黑海沿岸的要塞,俄國在中近東的擴張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Ⅱ 克里米亞什麼時候被俄羅斯佔領的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親俄勢力發起「公投」,要求加入俄羅斯
3月18日,普京和克里米亞議長、總理及塞瓦斯托波爾市市長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
截至3月20日,部署在克里米亞的72支烏克蘭武裝部隊,其中包括烏克蘭海軍25艘輔助船隻與6艘戰艦,升起了俄羅斯國旗。
3月21日晚7點30分,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正式簽署了克里米亞入俄條約。
3月22日,俄軍突擊隊攻入位於塞瓦斯托波爾郊外的烏克蘭柳比莫夫卡軍營,解除了烏軍的武裝。
Ⅲ 俄羅斯為什麼進軍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是蘇聯時期被赫魯曉夫處於一些原因劃給烏克蘭的。那時候蘇聯還是一個國家,不用計較那麼多,就跟咱們從四川把重慶劃出來當直轄市差不多。現在不一樣了,蘇聯解體,那自己的領土自然要收回。況且當年曾處於俄羅斯治下的老一輩人還沒過去,克里米亞又基本都是俄羅斯族,非常親俄,當地民眾就很願意回歸蘇聯。俄羅斯已經在邊境陳下數萬裝甲部隊,以現在的勢頭,克里米亞公投結果毫無懸念的會是贊成加入俄羅斯。只要克里米亞公投結束,俄羅斯立馬就會大軍開進,完全控制克里米亞。到時候當地烏克蘭駐軍願意留下當俄羅斯公民還是願意回烏克蘭,俄羅斯應該都不會反對。但是武器裝備妥妥的走不了,毛子這方面還是不會大方的。
Ⅳ 什麼原因導致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
主因是那的戰略地位
次因是俄羅斯在那的海軍基地、烏克蘭政府窮、另外就是俄羅斯一直暗地裡保證了那裡的俄羅斯族的人口、
所以公投什麼的掩護下就吞了。。。。
但這次的主因卻不是這個,在烏克蘭事件之前就可以看出這根本是美國逼著俄羅斯這樣做的。。。。。。很多人不知道,在烏克蘭事件之前,美國正在實施對俄羅斯的經濟搶劫。。。。。即撤資,以前對東南亞和日本都使用過這招。。。。然後這事還不算完,之後烏克蘭事件又來了。。。。所以俄羅斯心一橫,與其這樣不如搶了克里米亞,保證其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但結果這一切都是設好的套套。
這一切不過是用軍事和政治為輔進行的經濟略的而已,盧布瘋狂貶值,其實盧布的價值都被掠奪到美元里去了,連帶資本家儲存的盧布,只要是盧布就被掠奪了。。。。但主體損失來自俄羅斯
Ⅳ 俄羅斯能夠成功佔領克里米亞的原因有哪些,
事實上,克里米亞在北俄羅斯並入之前,當地大部分民眾更傾向於加入俄羅斯。俄羅斯抓住了天時地利人和好機會,尤其是人和,人心所向,加之烏克蘭內部混亂,北約國家也沒辦法。
Ⅵ 俄羅斯為何佔領克里米亞和東烏克蘭
烏克蘭尋求加入北約,置身於西方軍事保護下。在俄羅斯看來, 後蘇聯空間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版圖已日益碎片化, 俄羅斯當下和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的首要利益就是維系歷史形成的俄烏特殊關系,確保烏克蘭至少不直接被納入西方的勢力范圍,從而阻止西方在歐亞大陸的東進速度,維系俄羅斯大國的地位。
俄羅斯政府佔領克里米亞和謀求東烏克蘭主要目的就是藉此打壓現烏克蘭政府,為自已贏得更多的戰略空間,增加與烏克蘭現政府、西方國家間談判籌碼。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是歐洲除俄羅斯外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原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是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國。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
Ⅶ 克里米亞汗國是如何被沙俄吞並的
金帳汗國分裂後,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一個後裔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最早管理克里米亞的是禿花帖木兒,他是拔都的兄弟。他統治時期發行的第一批錢幣註明年代是1441-1442年,現已知道他一直統治到1466年。他所建的汗國東以頓河下游為界,西至第聶伯河下游,向北延伸到耶列茲城和坦波夫。
克里米亞汗國十八世紀前無疑是東歐最強的勢力之一,作為穆斯林,克里米亞韃靼人對拓展伊斯蘭教勢力界線有卓越的貢獻,特別是在對抗信奉基督宗教的俄羅斯人與波蘭人。他們定期出兵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的路徑。他們戰鬥力強大,土耳其人有事也找他們幫忙。也曾經與立陶宛波蘭結盟反俄國。他們打仗最遠由波斯至匈牙利。
瓦西里三世即位後,忙於在西部邊境上開疆拓土,對克里木汗國的入侵暫時採取了消極的防禦措施,主要是以鞏固邊境城防,每年征派數萬人的軍隊前往邊疆地區服役,此外還向克里木汗國繳納歲幣,以求自保。1478年,克里木汗國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蒙哥吉雷汗實際上成為奧斯曼奧斯曼帝國在克里木半島地區的代理人。
1768年10月6日,土耳其帝國主動對俄國宣戰,第五次俄土戰爭爆發,此時俄國在女皇葉卡捷琳娜統治下國力強盛。俄國名將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大破土軍,控制了克里木汗國,奪取了刻赤海峽附近地區。
1774年俄羅斯迫使奧斯曼帝國承認克里米亞獨立,從1777年起,克里米亞汗王沙希因附屬俄羅斯。不久,克里米亞貴族起義反對沙希因,沙希因向俄國人請求援助。波特金率7萬俄軍到達克里米亞。
1787年,土耳其帝國再度對俄國宣戰,第六次俄土戰爭爆發,依然是俄軍所向披靡。俄國正式吞並克里米亞汗國,俄國國界向土耳其一方大大推進。
Ⅷ 俄羅斯為什麼佔領克里米亞
俄羅斯黑海艦隊基地就在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租借的),也就是現在沖突最激烈的地方,那裡主要是說俄語的俄羅斯民族,居民也多數是親俄的,俄為了保障自身在黑海的利益,是決不可能讓親歐美的政府控制那裡的,而且烏克蘭位於歐俄中間,自古都是東歐的戰略要地,也可以說是雙方的戰略緩沖區,雙方都想把烏克蘭變成自己一方的盟友,俄羅斯好不容易把親歐的季莫申科搞下了台,怎麼會輕易再讓她上來?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可以通過全民公決或議會決議的方式決定是否加入俄聯邦,但駐守克里米亞的軍隊都是烏克蘭政府的軍隊,並不歸克里米亞當地政府管轄,為了能順利接受克里米亞的加入,俄必須保證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這就是為什麼普京要出兵的原因。
在烏克蘭政府看來,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領土,至少在克里米亞正式加入俄聯邦之前還是,所以反對俄出兵克里米亞也是理所當然的。
個人觀點,現在東歐有點像1938年的歐洲,如果歐美和俄羅斯不能處理好烏克蘭的問題,那麼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就不遠了。可能出現的結果是歐美對俄妥協,克里米亞成為俄在烏克蘭的一塊飛地,烏克蘭分裂,親俄的幾個州並入俄羅斯,親歐部分成為新烏克蘭,不過這個結果顯然是烏克蘭無法接受的,只能是雙方妥協,比如俄羅斯為新烏克蘭提供更加優惠的石油和天然氣,歐盟答應接納烏克蘭加入,甚至是加入北約。
Ⅸ 俄羅斯為什麼出兵克里米亞
烏克蘭的局勢是,東部親俄羅斯,西部親歐盟,克里米亞半島也是以俄羅斯族裔居多。但91年的時候,俄羅斯將克里米亞半島贈與了烏克蘭,保留俄羅斯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駐扎。一旦烏克蘭偏向西方,不在允許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半島駐軍的話,俄羅斯的南部出海口會被徹底封堵,黑海艦隊會變成亞速海的內海艦隊。因此,在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不容有失。
Ⅹ 俄羅斯為什麼要佔領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半島有著俄國在黑海最好的軍港,是控制黑海並進一步奪取地中海控制權的關鍵,失去了克里米亞半島就意味著嚴重喪失制海權,地緣環境嚴重惡化,為了這個,日漸復甦的俄羅斯也要強硬了。
1.克里米亞地理位置極佳
俄羅斯面臨嚴重的「海洋困境,其面向北冰洋的漫長開放海岸線終年被海冰所包圍,只有西北的波羅的海有如聖彼得堡這樣的少數港口可以使用;太平洋方向只有東南的海參崴有一定價值;而領土上唯一直接面向溫暖海洋的港口,只有黑海沿岸。
黑海是一個封閉海域,出口是狹窄的土耳其海峽,而克里米亞半島處於黑海北面的中央。克里米亞之於黑海,就像海南島之於南海,它甚至比海南島重要得多,因為南海並非黑海這樣的封閉海域。這個半島控制在誰的手裡,誰就能最大程度控制黑海。
2.克里米亞略意義極大
俄國可以從黑海進入地中海,進而進入印度洋、大西洋的開放水域。這是俄羅斯的海洋之「窗」。回顧俄羅斯歷史,從誕生在北方極寒之地,沒有海岸線的莫斯科大公國開始,這個國家就一直為追尋大海而不惜流血。
而且高加索的石油早在冷戰時期就成為蘇聯的重要經濟支柱,今天這個支柱變得更加重要。俄羅斯一旦失去了克里米亞,這個支柱就會失去掩護,隨時可能被切斷,這是俄羅斯絕不可能允許的事情。
3.歷史上俄羅斯為克里米亞付出太多,不容放棄
葉卡捷琳娜女王在整整9次俄土戰爭後,才終於獲得了這令人目眩的獎賞。在她回顧自己成就的時曾說:「我兩手空空,來到俄國,現在我終於給俄國帶來了我的嫁妝,就是克里米亞和波蘭。」
為了阻止俄國進一步發展,英法兩國向俄國發動克里米亞戰爭。雖然英法聯軍打下了塞瓦斯托波爾,但這場戰爭仍未能從俄國手中奪走克里米亞。為了保住克里米亞,俄羅斯甚至賤賣了阿拉斯加,可見克里米亞在俄國決策者心目中的地位。
一戰後,沙俄倒台,蘇俄建立,迫切渴望退出世界大戰的列寧同德國簽訂了屈辱的《布列斯特合約》,允許烏克蘭獨立,卻不願放棄克里米亞。盡管克里米亞一度為德國佔領,但旋即在德國戰敗後被蘇維埃力量佔領。
俄國為克里米亞流的血已經足以把這片土地染紅,他們絕對不會不經流血就放棄這塊土地。
4.歷史上的一刀引發的沖突
只是在1954年,為慶祝標志著俄羅斯與烏克蘭「統一」的《佩里亞斯拉夫條約》簽訂300周年紀念,感情充沛的赫魯曉夫一時興起將原來歸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克里米亞半島作為「牢不可破的友誼象徵」贈送給烏克蘭。
這檔子事兒在當時看來也就是個左口袋進右口袋出的游戲,畢竟俄羅斯與烏克蘭同屬蘇聯。但赫魯曉夫當時絕對想不到,30多年後蘇聯這個牢不可破的聯盟會分裂成15個國家。
從長遠看,進一步歐化仍是烏克蘭未來政治走向的較大概率事件。一旦俄羅斯的勢力被親西方的烏克蘭清除出克里米亞半島。北約部隊就可能進駐塞瓦斯托波爾、刻赤等港口。
在沒有緩沖區的情況下,那裡的北約駐軍就會如同一把利刃頂在俄羅斯的軟下腹。這樣的場面一旦發生,俄羅斯南北交通將受到直接威脅,俄也將面對自二戰以來最為嚴峻的地緣政治局面。
在俄羅斯的精英眼裡,克里米亞半島絕不僅僅是個度假療養勝地,也不止於半島上數以百萬計的俄羅斯族同胞和以契訶夫、普希金為代表的俄羅斯文化積淀。
慣於地緣緩沖區戰略的俄羅斯決策層非常清楚克里米亞的地緣政治意義,以至於克里姆林宮願意以出兵的方式來「保衛」這個面積與海南島相仿的半島,不讓其成為西方國家反俄的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