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怎麼進的阿富汗機場

俄羅斯怎麼進的阿富汗機場

發布時間:2022-08-07 18:23:19

❶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原因是什麼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原因是:扶持一個親蘇的政權。這是蘇聯發動侵阿戰爭的直接原因。

1978年,人民民主黨激進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殺了第一任領導人,組織新政府,並由黨總書記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國家元首(革命委員會主席),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長會議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

同年12月27日,蘇聯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爾邁勒在政變中上台。當卡爾邁勒推行俄國化的企圖遭到武裝反對時,他要求並接受蘇聯援助,對反對派進行鎮壓,導致阿富汗戰爭的爆發。



阿富汗戰爭戰爭背景

阿明上台後試圖擺脫蘇聯控制,聲稱要與美國實現關系正常化。阿明政府執政時期,國內政局動盪,而且人民黨內部也是互相傾軋。蘇聯認識到,阿明政權不能實現蘇聯在阿富汗的利益,決定實施南下戰略,除掉阿明。

1979年8月至10月,蘇聯派遣陸軍總司令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進行實地勘察,並以援助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馬扎里沙里夫、巴格蘭、赫拉特等戰略要地;同時以檢查武器為名封存阿政府軍的輕武器,拆除重裝備,使其失去應付突變的能力。

隨後,蘇軍在蘇阿邊境的鐵爾梅茲建立前方指揮部。1979年12月中旬,蘇軍進入集結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佔領阿北部地區。阿富汗人民在國際社會支持和援助下,與侵阿蘇軍和蘇聯扶植的政府軍展開曠日持久的戰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富汗戰爭

❷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原因

調查表明,1/3以上的老兵都有嚴重的「阿富汗綜合症」,需要心理幫助,其具體表現是:易怒、兇狠、罪感、失眠、有自殺或殺人傾向,等等。這種「綜合症」會在戰爭結束半年或幾十年後發作,因而是一種心理上的「定時炸彈」。比起肢殘者,他們是些心理殘疾者。75%的「阿富汗人」離婚或家庭矛盾尖銳;2/3的「阿富汗人」對工作不滿意,經常跳槽;50%到70%的「阿富汗人」隨時准備重返阿富汗;許多人用酗酒、吸毒來舒緩緊張心理。一些「阿富汗人」似乎已適應了和平生活,但是「阿富汗綜合症」會隨時爆發,帶來毀滅性後果。 「阿富汗人」曾積極捲入蘇聯的政治斗爭。1991年8·19事件中,格拉喬夫指揮的空降兵成為兩派政治力量爭奪的對象:是倒向葉利欽還是「緊急狀態委員會」,成為決定斗爭結果的關鍵;1994年車臣戰爭爆發,許多「阿富汗人」毛遂自薦,參加了車臣戰爭。 俄羅斯警察部門曾對「阿富汗人」敞開大門,但是,這些「阿富汗人」當上警察之後,會將戰場上的做法帶回,動輒行凶、施暴,成為某種社會公害。媒體曾報道,1995年2月,已娶妻生子多年的「阿富汗人」弗·謝甫琴科與警察同事們一起打獵,突然對其同事開槍掃射。事後他敘述:他恍惚間感覺自己又身處阿富汗,其狙擊手的本能突然復甦,周圍全是敵人。阿富汗戰爭以另一種方式在俄羅斯社會延續。 大量「阿富汗人」充當僱傭軍,到境外參加武裝沖突;也有人當了公司保安;還有不少人甚至加入了犯罪團伙。 戰爭的惡果還不止於此。1989年蘇軍撤離後,阿富汗迅速陷入殘酷的內戰,戰火燒到塔吉克等國,在短期內,阿富汗「崛起」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產國(佔全世界毒品生產總量的90%),使俄羅斯深受其害。有數字說,俄羅斯每年因阿富汗毒品而死去的人數,是蘇軍在阿富汗戰爭期間死亡人數的兩倍。與吸毒、販毒相聯系的,還有賣淫、艾滋病、有組織犯罪等。俄羅斯社會因阿富汗戰爭而遭到了嚴酷報復。 未被吸取的教訓美國在朝鮮、越南付出巨大代價,留下「綜合症」;蘇聯蹈覆轍,使阿富汗成為自己的「越南」;2001年10月,美國又匆忙步蘇聯的後塵。看起來,所謂教訓總是具有事後性,所謂教訓也並非總是被吸取。同樣,阿富汗的傷痛未愈,俄羅斯又患了「車臣綜合症」——在那場內戰中,俄羅斯付出了不小於在阿富汗的代價。 美國曾拍攝越戰題材的系列電影(如《第一滴血》),塑造了蘭博這樣的越戰英雄,意在美化侵越戰爭,消除罪惡感,療治「越南綜合症」,做「為了忘卻的紀念」。俄羅斯對「阿富汗綜合症」曾經無所作為,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從1990年代末開始,俄羅斯即不再一味譴責阿富汗戰爭的非正義性、渲染傷痕,而是強調蘇聯對阿友好援助、出兵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蘇聯出兵是對阿富汗的「友好援助」,且依據了蘇-阿條約第四條。一位俄政要在訪談時認為,所謂「阿富汗綜合症」源於反俄勢力的誹謗,要醫治這種心理疾病,必須放棄認為蘇軍在阿富汗是侵略、甚至犯罪的自虐觀念。 2005年,俄羅斯電影《九連》塑造了一群俄羅斯的蘭博們,其功能與《第一滴血》相似,意在消解「阿富汗綜合症」(以及「車臣綜合症」)。 2007年6月,美國導演泰倫斯·亨利采訪了俄羅斯的瓦·伊·瓦倫尼科夫將軍,後者證實,並非美國的「毒刺」導彈決定了戰爭結果,而是「我們自己離開的」;蘇軍進入阿富汗也並非侵略,而是應阿政府一再請求出兵的。阿富汗人民曾把蘇軍當作保護者,用鮮花來迎接;送別時「不但有鮮花,還有眼淚」。 據說,所有徵服者在阿富汗都失敗了,唯獨俄羅斯是例外。有論者證實,1925年、1929年、1930年,蘇聯曾三次對阿富汗成功用兵。而當年的蘇軍指揮員格羅莫夫將軍曾寫道:1979年底,蘇軍不受阻礙地進入阿富汗,與美國(在越南)不同,蘇軍在「阿富汗完成任務後,有組織地返回了祖國」。 令一些政界和學界人士扼腕的,已不再是1979年的入侵,而是1989年的撤軍;而1991年後俄羅斯放棄支持阿富汗政府,被認為是短視的外交政策。2009年2月,俄學者尤里·克魯普諾夫在接受訪談時表示:20年前從阿富汗撤軍非常愚蠢,蘇聯在那裡付出很多,卻最終放手,使原來的投入付諸東流。 今日美國在阿富汗又走到十字路口。美國似乎已看到前景渺茫,在宣布增兵的同時,開始重視蘇軍的經驗:2009年9月,曾參加阿富汗戰爭的阿烏舍夫將軍(印古什共和國前總統)被請到白宮,為美國人當「顧問」;美國甚至建議俄羅斯「擴大對阿富汗民主化進程的參與」,邀俄軍共同對付塔利班。12月16日,北約請俄方援助其駐阿軍隊。鑒於蘇聯的往事,俄羅斯對類似建議的態度非常謹慎(有學者指出,這又是一個陷阱);而如果說,阿富汗將是美國的噩夢,俄羅斯正可隔岸觀火;何況,讓美國深陷阿富汗,顯然有助於減少其在高加索、東歐方向對俄羅斯的壓力。 阿富汗至今仍像是中世紀的「准國家」(時間在阿富汗似乎停滯),只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而一再被有野心的大國覬覦。在阿富汗,所有前赴後繼的侵入者都不乏軍事進展,但最終都被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摧垮了意志,被迫一再重復這樣的故事:高調進入-留下創痛-倉皇退出。會有人能超越這一模式嗎?我們拭目以待。

❸ 二戰結束後,蘇聯入侵過哪些國家蘇聯為什麼會解體

二戰結束後,蘇聯入侵過哪些國家?

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這意味著二戰正式結束。二戰結束後,英國的主宰地位早已不在了。之後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這兩方在政冶、經濟發展、國防、國際性知名度等各領域都特別強大,兩國之間開始了近半世紀的冷戰。除開冷戰,兩國之間仍在別的地區逐漸戰爭。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二戰後的蘇聯在什麼地方開展熱戰,入侵過什麼國家。

蘇聯覺得此次改革創新是對自身地位的挑戰,因此在1968年8月20日深更半夜逐漸,20萬華約組員國軍隊和5000輛重型坦克的軍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此次改革創新宣布不成功。這也是蘇聯第二次入侵自身的盟友。

第三次是入侵在我國

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部隊入侵珍寶島,圍攻中國邊防部隊巡查工作人員,擊敗擊傷6人。中國邊防部隊迫不得已正當防衛還擊,將入侵的蘇聯趕出珍寶島。之後蘇聯又再度發兵,或是被在我國擊敗了。這就是珍寶島自衛還擊戰。此次事情的最後結論是在我國完爆,蘇聯入侵軍隊被擊潰一大半、撤出珍寶島。這也是二戰後蘇聯第一次不成功。

最後一次是入侵阿富汗,這就是知名的阿富汗戰事,此次戰事對蘇聯危害特別大

1979年12月24~26日,蘇聯派出軍用運輸機280架次向喀布爾國際機場和巴格蘭空軍基地國際空運5000多位士兵和很多武器裝備,這也是對阿富汗第一次發兵,之後又多次發兵阿富汗,最後攻佔全部阿富汗。

此次戰事讓全世界世界各國都抵制蘇聯,尤其是不久便是莫斯科夏季奧運會了。蘇聯入侵阿富汗立即讓諸多國家不參與夏季奧運會。並且蘇聯在阿富汗十多年的時間,依次有150多萬元士兵在阿富汗戰斗,總計死傷5數萬人,斥資450億盧布,消弱了綜合國力。這可以說成蘇聯之後解散的因素之一。終究此次戰事讓蘇聯大傷元氣。

從匈牙利戰事到阿富汗戰爭,蘇聯一共入侵過四個國家。可以說每一次全是純粹的入侵,這對蘇聯在國際上的形象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

❹ 美軍是從哪國進入阿富汗作戰的,謝謝!

阿富汗戰爭打響之後,美國是依靠阿富汗的周邊國家,其中包括巴基斯坦、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哈薩克等的重要支持,這些國家就成了美國領導的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戰爭的「前線國家」。

正是這些阿富汗周邊國家的支持,才使得美國很快就摧毀了塔利班政權。一直到20年之後,即2021年8月,美軍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又重新執掌阿富汗政權。

❺ 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間

1979年12月27日晚,蘇聯撕毀1978年12月與阿富汗簽訂的《蘇阿友好睦鄰合作條約》,出動近10萬大軍入侵阿富汗,侵佔喀布爾。

蘇聯先是派人到阿富汗搞掉了阿富汗保安部隊的負責人、軍隊的總參謀長和阿明的侄兒、堂弟,12月下旬又以欺騙手段解除了喀布爾軍隊的武裝,最後就派兵入侵了。

❻ 俄羅斯歷史教科書對於阿富汗問題是怎麼說的

俄羅斯歷史教科書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1,俄羅斯社會對自己的歷史首先是蘇聯歷史問題存在著嚴重的歧見。2,俄羅斯國內不同政治集團和力量以歷史問題為背景在俄羅斯現今發展和未來方向問題上的爭論,特別是俄羅斯政府通過規范歷史教科書重建國家意識形態的努力。3,同西方國家以及同前蘇聯東歐集團國家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國家關系經常因歷史問題產生齟齬和爭執。從普京到梅德韋傑夫總統,歷史教科書問題與紛繁復雜的俄羅斯歷史問題本身,始終困擾著俄羅斯社會,讓俄羅斯人爭論不休和莫衷一是。
俄阿關系的深遠淵源 在阿富汗問題上,俄羅斯是一個特別的角色. 它對阿富汗的作用持續不斷.自19 世紀俄羅斯征 服中亞後,阿富汗成了俄羅斯的鄰國,並且成為俄 羅斯繼續南下的目標和走廊.在19 世紀的一大半 ; 洶畫每 時間里.俄羅斯和英國為爭奪中亞進行了曠日持久 的較量,阿富汗是主要戰場之一.在阿富汗從英國 殖民保護下獨立的1919 年.俄羅斯即與阿富汗建 立外交關系,是第一個承認阿富汗獨立的國家.隨 後,俄羅斯與阿富汗簽署了友好條約. 從上世紀50 年代中期開始,俄羅斯(蘇聯) 與阿富汗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蘇聯向阿提供大量的 經濟和軍事援助,幫助阿政府培訓專家,訓練軍 隊,建設項目,逐漸把阿富汗納入它的勢力范圍. 1979 年,蘇聯出兵阿富汗,推翻了政變上台的反 蘇政權,並佔領了阿富汗.在整個1950 年代至 1980 年代,蘇聯(俄羅斯)是對阿富汗影響最大 的國家,它是阿富汗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援助 國,最密切的朋友.但蘇聯對阿富汗的佔領遭遇到 持續的抵抗,阿富汗成了蘇聯"流血的傷口". 1989 年,蘇聯被迫從阿富汗撤軍.兩年後,蘇聯 解體,新獨立的中亞國家橫亘在俄阿之間.俄羅斯 不再與阿富汗接壤.與此同時,俄羅斯陷入全面危 阿富汗問題 機,自顧不暇,它扶持的阿富汗政權垮台,它在阿 富汗的影響大大削弱. 1992 年,在納吉布拉政權被推翻後.俄羅斯 宣布承認阿富汗伊斯蘭國.同年,由於阿富汗內戰 的緊張局勢,俄羅斯暫停了駐阿大使館的活動. 1996 年,塔利班奪取政權.俄羅斯不承認塔利班 政權,對塔利班持公開的反對立場.俄外交部稱塔 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已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中 心"和"輸出好戰的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的前進基 地",認為塔利班是"全球破壞性力量的突擊隊. 是對國際和平和安全體系的威脅".[1 俄羅斯仍承 認流亡的阿富汗伊斯蘭國政府,與其保持著聯系, 並向其提供援助.與此同時,俄羅斯支持聯合國制 裁塔利班,積極參與解決阿富汗問題. 塔利班政權倒台後.俄恢復了駐阿大使館的工 作.盡管俄在阿富汗已退居次要角色.但俄阿都有 意發展密切關系.2002 年2 月,也就是在阿臨時 政府成立後不久.俄外長伊萬諾夫即訪問了阿富 汗.同年,阿臨時政府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和政府 主席都訪問了俄羅斯.第一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法希 姆在2002 年2 月訪俄.這是第一個到訪的阿臨時 政府部長,他受到了普京總統的接見.俄同意向阿 富汗提供後勤和技術幫助,幫助阿組建職業軍 隊.2002 年3 月,阿臨時政府主席卡爾扎伊訪問 俄羅斯.兩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俄阿將在廣泛和 長遠的基礎上發展政治,經貿,科技,文化等關 系.兩國達成17 項協議,俄允諾將參與阿富汗的 重建.2002 年l1 月,阿外長阿布杜拉又訪問了俄 羅斯. 不過,俄阿關系的良好勢頭沒有延續,此後兩 國關系的發展速度不是很快,但兩國關系基本平 穩.俄保持著對阿一如既往的關注和支持. 近年來,俄阿總統雖然多次見面,但多是在其 他場合,相互正式訪問很少.卡爾扎伊在2002 年 後8 年未再訪俄,直到2011 年1 月才再次訪問俄 羅斯.2008 年,卡爾扎伊向梅德韋傑夫發出了邀 請,梅德韋傑夫也接受了邀請,但訪問迄今未成 行.[2 雙方外長保持著輪流互訪.阿外長在2006, 2008,2010 年訪問俄羅斯,俄外長在2007,2009 年訪問了阿富汗.此外,因參加卡爾扎伊的就職 典禮和喀布爾阿富汗問題國際大會,俄外長在 2009 年和2010 年到過阿富汗.在其他職能部門 中,俄阿保持聯系較多的是安全,禁毒和經濟 部門. 俄羅斯與阿富汗的經貿合作規模不大.雙邊外 貿長期徘徊在8000 萬美元以下.2007 年,俄阿簽 署了經貿合作發展備忘錄,但落實的效果不好.由 於存在阿富汗對蘇聯的債務問題.俄對阿投資受到 國內法律的限制.2008 年解決了債務問題.俄阿 貿易大幅增長2.8 倍,達到1.9 億美元.其中俄羅 斯的出口佔到1.75 億美元.俄對阿出口主要是燃 料,冶金,木材,建築材料,食品等.阿向俄出口 的主要是干鮮水果.2011 年1 月卡爾扎伊訪俄期 間,兩國簽署了經貿合作協議,相互給予最惠國待 遇,並計劃設立政府間經貿合作委員會.但總的說 來,俄羅斯在阿富汗的經濟存在較弱.這與阿國內 安全形勢有關,也與俄企業的競爭能力不強有關. 還受到俄與美歐關系的一定影響. 2003--2008 年俄阿貿易額(萬美元) 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金額約30008000 約3 俄羅斯參與阿富汗的經濟重建.油氣,電力, 工業,交通,基礎設施等是俄羅斯特別感興趣的領 域.阿富汗有油氣和礦產資源,蘇聯曾經在阿富汗 進行過勘探和開發,並發現了一些石油,天然氣, 銅礦等儲藏.蘇聯時期,阿富汗曾向蘇聯輸出天然 氣,現在俄羅斯希望重新進人阿油氣和礦產領域. 在1950--1980 年代,蘇聯幫助阿富汗建設了國際問題研究 個項目,包括發電站,飛機場,油氣設施,公路, 工廠,學校等等.[3 例如,阿富汗四個國際機場中 的三個都是俄羅斯幫助修建的.俄羅斯優先考慮的 是承擔對這些項目的現代化改造.目前,俄在阿的 最大項目是納格盧水電站改造,這個水電站由蘇聯 在1966 年幫助建造.改造應在2010 年下半年完 成,項目金額為3250 萬美元.[4 這一項目完成後, 可保證喀布爾50%的電力需求.此外,俄羅斯還 承建了一些小型水電站的建設.以及其他一些不太 大的項目.俄羅斯擬參與一些新的項目,包括修建 新的水電站,恢復興都庫什山的薩朗隧道等. 還應該指出,俄羅斯十分重視教育合作.教育 是俄在阿富汗的重要"資產".在蘇聯時期,大量 阿富汗青年在蘇聯接受教育,蘇聯也在阿富汗興建 了不少教育設施,推廣蘇式教育,例如喀布爾工學 院就是由蘇聯援建的.這所大學現在每年仍有幾百 名懂俄語的學生畢業.在阿富汗政界和社會上層, 也還有不少人可以說俄語.現在俄希望重返阿教育 領域.幫助阿富汗發展教育,在中學和大學推廣俄 式教育體系.同時,也接受更多阿富汗學生到俄羅 斯留學. 在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方面,2o02— 2008 年.俄提供的援助超過3000 萬美元.2009 年.俄開始執行一項新的1100 萬美元的援助.[5] 阿富汗對蘇聯有110 多億美元的債務.2007 年, 俄免除了其中的100 億美元.俄原打算有條件地注 銷這筆債務.即如果阿放棄提出對蘇聯佔領的物質 賠償要求,俄就免除剩餘的債務,但俄在2010 年 勾銷了全部剩餘債務.[63 俄官方認為它對阿的援助 是120 多億美元,這是把免除的債務包括在內了. 安全和禁毒是俄阿合作的重要領域,兩國在這 一 領域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應該指出的是,俄 阿安全合作有一部分是在俄羅斯與北約的框架下進 行的.俄羅斯向阿富汗提供軍事技術援助,包括機 場設備,飛機維修,通訊器材,輕武器裝備,軍事 培訓等.俄羅斯還准備向阿富汗提供直升機和訓練 飛行員.從2002 年到2008 年,俄為阿軍隊建設提 供了2 億美元援助.[7 俄在阿設有聯邦禁毒機構代 表處.2009 年,俄阿簽署了禁毒合作協議.阿還 被邀請作為觀察員參加集安組織以打擊毒品為目標 的"通道"軍事演習,並設有集安組織一阿富汗禁 毒工作小組.在俄羅斯一北約委員會的框架內,在 俄建立了禁毒警察訓練基地,為阿富汗等國進行人 員培訓 俄羅斯在阿富汗的利益和政策 俄羅斯首先是從安全的角度看待阿富汗,包括 俄國內安全和中亞地區安全.俄仍把中亞看作是它 的"影響范圍",而且中亞與俄南方相連.俄高加 索地區和中亞與阿富汗處於同一個安全帶,它們的 安全捆綁在一起,難以分開.俄既擔心阿富汗向周 邊地區輸出不穩定.也擔憂阿富汗的宗教極端主義 向俄羅斯擴散.俄現有2000 萬左右穆斯林居民. 佔全國總人口15%上下.[8 與穆斯林的關系是俄羅 斯的重大社會問題.俄羅斯的族際關系復雜,且有 惡化的趨勢,尤其是與高加索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 少數民族.2010 年在莫斯科市中心發生的大規模 騷亂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在這種背景下,宗教極端 主義的傳播具有極大危險. 毒品是俄羅斯的重大社會和安全問題.俄已把 禁毒上升到國家戰略.2010 年6 月,俄總統簽署 了《俄羅斯2020 年前禁毒戰略》.梅德韋傑夫表 示:"我們把吸毒視為威脅我國發展和人民健康的 【 3 】 蘇 聯 幫 助 阿 富 汗 建 設 的 全 部 項 目 名 單 [81 這一數據是經常被採用的估計.俄羅斯獨立後在2002 年和2010 年進行過兩次 人口普查,2010 年普查的結果尚未公布.俄羅斯族居民 出生率低,而穆斯林居民的出生率高,居民數量增加快,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變化. 有看法認為,按照目前的速度,幾十年後穆斯林居民可能超 過俄羅斯族居民. 38 瞎麟褥霸旃究啦重瀚期 阿富汗問題 嚴重問題.,,【9] 俄羅斯毒品的主要來源是阿富汗.俄官方估 計,僅僅是在阿富汗北方,就有約500 個面向俄羅 斯的毒品窩點.[1∞有研究認為,阿富汗毒品的大 約25%進入俄羅斯,這約合每天4 噸鴉片,其中 絕大部分都留在了俄羅斯.俄全國有大約250 萬吸 毒者,名列世界第一.每年俄羅斯約有3 萬人死於 毒品.[1 婦俄對阿富汗毒品問題極其重視.甚至把 它看作是比恐怖主義更危險的威脅. 俄羅斯在阿富汗也有地緣政治利益.從這一角 度,美國在阿富汗和中亞的軍事存在是核心問題. 雖然俄支持美國打擊基地組織和塔利班,但美國的 軍事存在特別是在中亞的軍事存在一直是俄羅斯的 心病.此外,俄關心它在阿富汗的地位.俄不能接 受被排擠出這個戰略上極為重要的地區.在阿富汗 問題的安排上.俄不僅要參與,而且要佔據重要的 一 席之地. 自2009 年以來,俄對阿政策明顯趨於活躍.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國內的原因.隨 著時間的流逝,俄在阿富汗的"傷口"逐漸癒合, 不論是精英階層還是普通民眾,對阿富汗戰爭的 慘痛經歷已開始淡漠.不僅如此,從正面理解那 段歷史的現象開始出現,或者說,那段歷史正在 從"負資產"變成"正資產".俄開始強調俄阿 的歷史友好.贊揚蘇聯在阿進行的大量建設,宣 傳蘇聯幫助阿富汗取得的進步.2009 年是蘇聯 從阿富汗撤軍20 周年和俄阿建交90 周年.俄羅斯 舉行了紀念活動,並在莫斯科舉辦了第一屆俄阿 論壇.阿富汗副總統哈利利率龐大的代表團出 席.分析家發現,現在的情形與過去大不一樣了, 雖然俄羅斯不否認對阿富汗的入侵,但"l980__ 1990 年代的屈辱部分地抹去了:集體記憶被修復, 意識形態沖突被淡化,對蘇聯時期強大的懷念在 增長".[1 俄對阿政策積極的另一原因是國際方 面的.這主要與阿富汗形勢有關.2009 年3 月, 美國推出了新阿巴戰略,這一戰略意味著美國承 認不能消滅塔利班,並准備從阿富汗逐漸撤軍. 俄對2014 年後阿富汗形勢將如何變化也沒有把 握.它對俄羅斯將是嚴峻挑戰,形勢迫使俄羅斯積 極行動. 分析認為.俄在阿富汗問題上已不滿足於繼續 跑龍套.它准備作為一個獨立角色發揮作用.[1.]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俄羅斯是在為美國撤軍做准 備.這種准備包括多個方面.其一是國內准備,使 社會在心理和政策上支持俄羅斯重返阿富汗.其二 是加強與阿富汗的雙邊聯系.直接影響阿富汗的發 展.卡爾扎伊訪俄是雙邊聯系加強的最新表現,這 也是阿總統第一次正式訪俄.梅德韋傑夫總統說, "2014 年後阿富汗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證國家的安 全和獨立.對此,俄羅斯准備給予實質性的幫 助".[1 俄駐阿大使表示:"除了軍事存在外.俄 羅斯准備參與幫助阿富汗的一切形式".[1 俄總統 對阿富汗的首次訪問也有可能在近年實現.其三, 加強在中亞軍事存在和軍事反應能力,以應對中亞 和阿富汗發生不測.2009 年,在集安組織的框架 內建立了第一支快速反應部隊.這支部隊的主要活 動區域是在中亞.與此同時,許多跡象表明俄在努 力加強它在中亞的軍事存在,特別是在吉爾吉斯斯 坦和塔吉克.有消息說,俄有可能在吉建立第 二個軍事基地.其四,積極幫助美國順利實施新阿 巴戰略. 俄羅斯對阿富汗未來的政治定位有明確立場, 這就是獨立和中立.也就是說,阿富汗不應成為任 何國家的附屬.不應為任何外國所控制.也不應實 這一數字是俄媒體引用俄麻醉葯品管理總局局長伊萬諾夫的說法,但阿政府 認為這一數字過於誇大,實際數量遠沒有這么多.

❼ 蘇聯侵略阿富汗是怎樣收場的

解體前南下擴張的最後一曲輓歌
當西方世界的人們舉杯把盞,歡度1979年耶誕節之際,在空降兵的配合下,蘇軍以
10多萬人的兵力,兵分兩路對阿富汗進行武裝入侵,從而開始了對阿長達9年之久的軍
事佔領。
阿富汗位於亞洲中南部,是個內陸國家,面積僅相當中國西藏的一半,是蘇聯「南
方戰區」的一部分。南方戰區對蘇聯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蘇聯一直想在這一地區
實施分階段的戰略推進,以實現在印度洋尋求暖水港和出海口並切斷歐洲和遠東聯系的
戰略。控制阿富汗是蘇聯實現南下戰略的重要步驟。蘇聯在阿富汗苦心經營多年,對阿
富汗已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控制。但是,阿富汗逐漸加劇的動盪局勢和領導人違背蘇聯
人意志的行為,對蘇聯的南下戰略產生了威脅。蘇聯認為只有訴諸武力才能加強對阿富
汗的全面控制。
同時認為,在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由於美國因人質問題捲入了與伊朗的爭端,美
國願意採取軍事干預的可能性很小,西方國家因根本利益沒有受到侵害也不會有強烈反
應,佔領並控制阿富汗易於取得成功。
蘇軍入侵阿富汗不僅是完全有準備的,而且是一種預謀的裏應外合的軍事行動。
遠在入侵之前,蘇聯通過「經援」和「軍援」,在阿富汗進行了大量的戰場建設。
其中修建了幾條戰略公路和兩個空軍基地及喀布爾國際機場,並在蘇阿邊境修建了大型
後勤補給基地。另外,在阿富汗的幾千名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早已控制著阿軍一些要
害部門和部隊,對阿軍情況比較熟悉。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最後決心和入侵方案,是在派
出高級軍事代表團多次對阿實地觀察了解情況後,大約在11月26日正式確定。
入侵決心定下後,蘇軍以保衛在阿基地和人員安全為名,開始向阿調運先遣部隊。
12月上旬,1500名配備有坦克、火炮的蘇軍人員被空運進阿,爾後配置在薩蘭山口,一
些工兵部隊也進入阿境,修復赫拉特附近被破壞的路段、橋梁並恢復一些機場和軍事設
施。同時以「軍援」為名,通過公路向阿運進大批武器裝備。耶誕節前夕,先後向巴格
蘭姆空軍基地和首都喀布爾機場分別空運了1個空降團和1個多空降師,先期奪占、控制
要害地區。在空降部隊向喀布爾大規模空運期間,編成東西兩個戰役集群的地面進攻部
隊向邊境地區秘密機動,進入了出發陣地,各種裝備器材和後勤保障物資也向邊境調集。
為了指揮對阿富汗的武裝入侵,協調有關軍區和各軍種之間的行動,組成了總部和軍區
之間的中間戰略指揮機構,並在捷爾梅茲開設了前方指揮部。同時派出先遣電台潛入阿
境內重要軍事基地待命,專門的通信指揮網也開通完畢。
在阿富汗,蘇顧問以冬季裝備換季和檢查維修為名,集中和拆卸了阿軍的主要武器
裝備,而且限製作戰飛機駕駛員飛行,使阿軍實際上被解除武裝處於無法作戰狀態。阿
總統阿明被誘騙離開總統府,轉移到郊區行宮,失去了與各戰斗部隊的聯系。
蘇聯還對西方發動了外交和宣傳攻勢,大肆宣揚蘇聯從東德部分撤軍,抨擊北約在
西歐部署中程導彈,對伊朗扣留美國人質事件推波助瀾,以此轉移西方對其侵阿行動的
注意力。
12月27日晚7時半,先期在喀布爾機場空降的蘇軍空降師經過集結整頓,在克格勃
的配合下,迅速佔領首都各要害部門。蘇軍經與總統衛隊和首都駐軍激戰4個小時,擊
斃總統阿明,逮捕了政府重要官員,解除了政府軍抵抗部隊的武裝。此後不久,邊境的
蘇軍部隊分別在預定地點陸續大舉越境,並沿預定路線快速開進。在邊境地區蘇軍只遇
到阿軍輕微的抵抗。為保障地面部隊主力的推進,蘇軍還動用了前線航空兵團進行空中
支援。1980年1月2日,進行地面主要突擊任務的東路集群第三○六摩步師一個團和擔任
輔助突擊的西路集群第三五七摩步師主力在坎大哈會師,1月3日蘇軍封鎖了霍賈克山口,
一周之內,蘇軍控制了阿富汗全國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線。至此,蘇軍基本實現對阿富汗
的佔領。
蘇軍佔領阿富汗,遭到了阿富汗各族各階層人民的強烈譴責和廣泛的反抗。阿富汗
人民有著3次抗英斗爭的光榮歷史。在1978年4月蘇聯支援推翻達烏德政權的軍事政變之
後,阿富汗人民就開始逐步開展游擊戰爭。當時的游擊戰只具有內戰性質,打擊目標主
要是親蘇執政黨所把持的各級政權和政府控制的武裝力量。蘇軍武裝入侵後,游擊戰的
性質就由以反政府為目的的內戰很快轉變為抗蘇民族解放戰爭。
游擊組織多達幾十個,游擊活動遍及全國各個省,抗蘇斗爭廣泛開展。侵阿蘇軍為
了鞏固自己佔領的地位,積極鎮壓阿富汗各族人民的抗蘇運動,從此阿富汗開始了一場
持久的抗蘇游擊戰和蘇軍反游擊戰的較量。
游擊隊經過多年反政府與抗蘇武裝斗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在國際社會的一
定援助下,他們以農村廣大地區為基地,開展游擊戰爭,擴大與鞏固游擊隊在農村的陣
地和活動基地,同時加強城市和交通線上的活動,抗擊蘇偽軍對游擊區的進攻。游擊隊
經常利用夜晚或乘敵戒備鬆懈之機,突然襲擊城市政府機關、軍營、倉庫、停車場等,
捕殺蘇偽軍政官員,炸毀車輛。在有利時機,集中必要力量,奇襲和打擊城郊孤立軍事
據點、哨所和軍事設施。在交通公路線上,廣泛開展伏擊戰、阻擊戰和各種形式的奇襲,
不斷打擊和殺傷蘇軍。一次,游擊隊在一支擁有200多輛坦克的蘇軍大部隊行軍必經的
山口兩側懸崖上埋設了大量炸葯,並在山頂上設伏,當蘇軍通過山口時,游擊隊引爆炸
葯,引起石崩,壓毀蘇軍先頭部隊坦克40多輛,砸死官兵數百人。當蘇軍以優勢兵力進
行圍剿和掃盪時,游擊隊則利用山區有利地形採取誘敵深入,疲憊和消耗蘇軍;或設立
伏擊圈,從翼側和後方打擊蘇軍等各種戰術。
面對游擊抵抗運動的日益加強,蘇軍採取的軍事方針是以軍事手段為主,結合政治、
經濟和外交的措施,從根本上打擊各種抵抗力量。蘇軍佔領阿富汗後,建立了反游擊戰
體制,並不斷增強反游擊戰力量。除直接增加駐阿蘇軍人員外,還大力擴充阿政府軍。
為消除游擊隊對城鎮軍事基地、交通線特別是後方補給線的威脅,摧毀游擊隊的活動基
地或根據地,採取了固守點線、分區圍剿的策略。同時為便於對阿境內的游擊隊進行清
剿,蘇軍還進行了邊境封鎖,有時對在國外的游擊隊基地實行空中監視或派地面部隊襲
擊。盡管蘇軍採取了種種能夠使用的辦法,都未能達到預期目的。蘇軍已陷入反游擊戰
爭的泥潭之中。隨著蘇軍傷亡的逐漸增加,蘇聯國內人民的不滿情緒也不斷增大。曠日
持久的反游擊戰給其國民經濟背上了沈重包袱,蘇聯在阿富汗投入的軍事費用占整個國
民生產總值的12%。
面對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和社會危機的不斷加重,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認為,在
阿富汗繼續沒完沒了地進行這場戰爭是得不償失的,決心盡快結束這場戰爭。1988年2
月,戈巴契夫公開發表了從阿富汗撤軍的聲明。1989年2月15日蘇聯撤出最後一批侵
阿蘇軍。至此,這場致使500萬阿富汗人背井離鄉的蘇軍侵阿戰爭,以雙方軍事力量斗
爭處於僵持狀態告終。
蘇聯入侵阿富汗是蘇聯第一次在其東歐盟國之外大規模地直接使用本國的軍事力量,
表明蘇聯的擴張主義又進入了新的階段。這場戰爭加劇了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因此遭
到國際輿論的普遍譴責,蘇聯的國際聲譽也因此而大大下降。

資料來自 境外 報道 所以是繁體 見諒

❽ 科索沃戰爭中俄軍搶占貝爾格萊德機場是怎麼回事

俄軍在科索沃戰爭期間搶占的不是貝爾格萊德機場而是科索沃機場。

1999年6月,北約軍隊正沉浸在南聯盟同意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並開始撤軍的喜悅中。此時的北約部隊,早已得意洋洋地做好了佔領南聯盟地面設施的准備,而位於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的斯利季奇機場,更是北約部隊的一大重要目標。

6月10日深夜,根據俄軍總參謀部的命令,在波黑圖茲拉執行維和任務的近衛空降第76師1個加強連約200名官兵,由扎瓦爾津中將率領,分乘15輛裝甲車、30輛卡車及5輛烏阿斯牌汽車,帶著5天的給養,從波黑向南斯拉夫出發。

一個小時後,帶著KFOR(科索沃維和部隊)標志的車隊就越過邊界,進入南聯盟腹地。凌晨4時30分,加強連穿過貝爾格萊德南下,繼續向普里什蒂納開進。他們經過7個半小時的500公里急行軍,於破曉時分抵達斯利季奇機場附近。

直到當日下午,北約才對俄軍空降兵這一行動作出反應。下午3時左右,英軍弗里爾空降旅的先頭部隊才到達機場。在這里,120多名英軍士兵同200名俄軍空降兵相持不下,他們被拒絕進入機場。

經過3個小時的艱難談判後,俄軍同意讓出機場南部一小塊地區由英軍接管,機場的大部分戰略地帶仍由俄軍控制。機場的爭奪戰以俄軍全面勝出告終。

(8)俄羅斯怎麼進的阿富汗機場擴展閱讀

科索沃戰爭結果:

北約19個國家中有13個國家直接參加了對南聯盟的空中打擊,付出了約130億美元的高額戰費,總共派遣飛機1000多架,艦艇40多艘,飛機共出動32000架次,投彈13000噸,使用了大量殺傷性能極強的新式武器,

連續78天的轟炸造成南聯盟1800多名平民喪生,6000多人受傷,近百萬人淪為難民。20多家醫院被毀,300多所學校遭破壞,還有50多座橋梁、12條鐵路、5個民用機場被炸毀,39%的廣播電視傳播線路癱瘓,大批工廠、發電廠被毀,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美元。

戰略格局:

科索沃戰爭表明,世界多極化進程面臨挑戰,但向多極過渡的大趨勢並未逆轉;大國力量對比嚴重失衡,但美國恃強獨霸仍力不從心 ;聯合國的地位受到嚴重挑戰,但聯合國仍是當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國際安全機制組織;

國際法准則受到美國「新干涉主義」的嚴重踐踏,但認同「人權高於主權」的國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嚴峻挑戰,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潮流 。

❾ 10萬蘇聯軍隊是如何在三天佔領阿富汗的

阿富汗是一個很不凡的國家,總統並不完全節制國家。全國分為良多部落,這些部落首級才是權力擁有者。塔拉基的更始在很洪流平上觸及了這些部落首級們的好處,這幫人有槍有炮有糧食,天然要和塔拉基死戰到底,到了1978年年尾,塔拉基可以節制的地區僅占阿富汗全境的30%。塔拉基再也頂不住了,他向背後的蘇聯求援。蘇聯為了本身的好處,抉擇大規模介入阿富汗問題。首先是加強阿富汗戎行的武裝,蘇聯救濟了大量的刀兵裝備。由於阿富汗兵士根基上都是文盲,蘇聯又不得不派出了大量的軍事參謀。成效仍是無法彈壓那些部落兵變,3萬多蘇軍直接進入阿富汗境內,輔佐塔拉基作戰。所以說,在蘇聯放肆入侵阿富汗之前,阿富汗境內已經駐扎了大量的蘇軍。

在阿富汗戎行中的各級蘇聯參謀,以刀兵檢修的名義,將所有的重刀兵都撤除了關頭部件。如許一來,阿富汗戎行的戰役力就大打扣頭。蘇聯參謀們甚至直接呼籲一些戎行不得妄動,與此同時,對阿富汗地形輕車熟路的參謀們,起頭引導蘇軍戎行前進。蘇聯精銳的空降戎行突襲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總統阿明在預備逃跑時被蘇軍擊斃。隨後,蘇軍直接節制了喀布爾。16萬蘇軍兵分六路進入阿富汗,在3天時辰內並吞了阿富汗全境。參軍事步履來說,蘇聯此次步履非常完滿。不外從其他意義上來說,則是烏煙瘴氣。美國發覺這是一個減弱蘇聯國力的好機緣,美國起頭大力救濟阿富汗游擊隊。蘇聯本來方案半年竣事的戰役,末了卻整整連續了10年。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怎麼進的阿富汗機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