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肥料出口有哪些公司
1、加拿大鉀肥
加拿大鉀肥(PotashCorp)是世界上最大的肥料公司。該公司主要生產鉀肥,占鉀肥總產量60%以上。加拿大鉀肥在美國有許多礦山和設施。
2、美盛
美盛(Mosaic)是一家主要生產鉀鹽和磷肥的肥料公司,總部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普利茅斯。公司主要目標是幫助全世界農民提高產量。將鉀鹽和磷酸鹽的銷售與生產結合起來。客戶包括40多個國家的零售經銷商批發商和個體種植者。美盛在8個國家/地區僱傭約9000名員工,年收入為1.757億美元。
3、烏拉爾鉀肥公司
烏拉爾鉀肥公司(Uralkali)專注於鉀鹽的出口和生產。烏拉爾鉀肥公司生產顆粒狀和標準的氯化鉀,並將其提供給大約60個國家/地區,主要市場包括印度,巴西,東南亞,中國,歐洲,俄羅斯和美國。2016年,公司生產了1080萬噸鉀肥。烏拉爾鉀肥公司礦產總儲量約為82億噸。
4、Belaruskali
Belaruskali專注於鉀肥生產,並向全球70多個國家出口的鉀肥的佔全球總供應量1/7。
5、Yara
Yara是一家專注於肥料業務的公司。公司產品主要集中於提高糧食和農業產量。Yara主要生產的氮肥產量與糧食產量和農業生產力密切相關,其中包括氨,尿素,硝酸鹽和其他氮基化學品的生產。
❷ 俄羅斯出口產品有哪些
一、機械設備 ,148億美元。
我們總在吐槽我們的機械設備,但是他們卻養活了我們的國家。例如,2018年俄羅斯機械設備已經帶來近150億美元的收入。收入的絕大部分是機械設備,家用轎車的收入是6.98億美元,載重汽車的收入15.6億美元。
l主要是兩類機械:核反應堆和鍋爐。還有包括視聽設備在內的其他產品。
那麼這些精密設備都去了哪裡呢?請注意,15%的精密機械都去了中國。需求量大的國家還有哈色克斯坦13.5%,白俄羅斯13%,烏克蘭6.5%。
排名中除了能源產品,還不包含棉布,化妝品和橡膠等暢銷品。
二、肥料,44億美元。
礦物和化學製品,氮和鉀,磷。塊狀的粉狀的以及其他包裝。今年我們向其他國家運送了18900萬噸有用的化學化合物。去年我們進行了35000萬噸的「神奇粉末」貿易,這給我們帶來了75億美元。
喜歡像我們一樣修理地球的還有巴西,他們購買了20%的俄羅斯肥料。另外我們把8-9%的肥料運往了中國,美國和烏克蘭。歐洲也在使用我們的肥料保證植物的生長。愛沙尼亞,芬蘭和波蘭合計采購了10.3%。
三、冷凍和新鮮魚類產品,14億美元。
2018年前6個月,就已經有將近100萬噸的俄羅斯魚類製品「漂到」外國買家的盤子里了。正如你所看到的,魚類比植物油利潤更高。
2017年的淡水魚和海產品出口盈利34億美元,相當不錯。
國外買家對冰凍產品的需求最大,占總產品的59%。接下來蟹類產品佔26%,魚片佔10%,還有1%是魚乾和咸魚。
50%的魚類製品銷往了韓國和中國,另外荷蘭的進口數額是17%。
❸ 請求專業高手回答:化肥主要生產國有哪些 按年生產量高到低排名。前十個國家就行了
世界化肥產量前3名國家的化肥生產情況
單位 千噸 世界總計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其它
氨 132051 中國 印度 俄羅斯
(產品) (1.434億噸) 42579 12270 12180
尿素 115618 中國 印度 美國 俄羅斯+烏克蘭
(產品) (1.279億噸) 44000 20567 6200 總計8676
氯化鉀 54255 加拿大 俄羅期 白俄羅斯 德國6170
(KCl) (5430萬噸) 17480 10150 7950 (包括硫酸鉀)
硫磺 43670 美國 加拿大 俄羅斯 哈維克斯坦1735
(S) (4710萬噸) 8410 8350 6245 中國970
磷礦 143355 美國 中國* 摩洛哥
(產品) (1.632億噸) 36000 29800 25200
❹ 是國產復合肥好,還是俄羅斯復合肥好
常見進口復合肥有以下幾個品牌:一、原包進口型,原產國:羅馬尼亞,,品牌:安澤、安得兩個系列;二、港口灌裝型,原產國: 挪威 品牌:雅苒苗樂系列;原產國: 芬蘭 品牌:雅苒長之道系列;原產國:比利時 品牌:獅馬、恩泰克;原產國:俄羅斯 品牌:永盛豐系列(部分含量在山東臨沂紅日阿康生產)三、值得注意的是:原產國以色列的除了以上幾個真品牌,出現了好多假冒的,主要是因為國產的仿冒以色列的顆粒很容易,請提高鑒別能力,購買時請按正品包裝買,目前在廣東、海南、山東、廣西出現的假冒比利時的進口復合肥很多。
❺ 中國從哪些國家進口鉀肥
巴西、印度、東南亞等國家。目前解決這一難題的措施是加大中國自有鉀鹽資源的開發,不斷加強周邊國家鉀資源的利用,加強中國與國際其他進口國的進口談判手段等。但是中國自有鉀鹽在2010年以前供應能力難以突破350萬噸,正在開發的泰國、寮國等國的鉀資源在2015年前尚不能形成規模,最大替代能力僅能達到300萬噸。因此,中國鉀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難以擺脫進口的束縛。目前受生物能源發展的影響,全球鉀肥需求每年多增長100萬噸以上,導致全球鉀肥供應趨緊,鉀肥供應商已經掌握了這一脈絡,即使中國與巴西、印度、東南亞等國家達成攻守同盟,也難以逆轉漲價的趨勢,無法在根本上解決鉀肥進口的被動局面。
拓展資料
中國耕地本身缺鉀,而用於鉀肥生產的鉀鹽在我國又屬緊缺礦產資源,長期依賴進口滿足農業生產需求。我國鉀肥需求量一直以高於氮肥和磷肥的速度增長
據業內人士分析,鉀肥不像其他肥料原材料,全球緊缺,而且集中在加拿大、俄羅斯、以色列、約旦和中東地區,被少數國家所控制,價格基本處於壟斷地位。近年南美洲、東南亞等地區農業發展較快,對鉀肥的需求每年都在上升。
據介紹,目前中國鉀肥主要有硫酸鉀和氯化鉀兩種。萬向公司即將推出的是硝酸鉀,除可供鉀元素外,還可供氮,是無氯鉀、氮復合肥。目前這種硝酸鉀在我國施用較少,這種稱為世界緊缺的「綠色鉀肥」在歐洲國家較為盛行。
中國是世界鉀肥消費大國之一,鉀肥消費量佔世界鉀肥消費量的20%左右。從歷年消費情況看,鉀肥投入總量由1980年的38.6萬噸(折純,下同)增長到2005年的720萬噸,年均消費遞增率達到12%。經過艱苦努力,中國鉀肥年產量達到了260萬噸(K2O)左右,僅能滿足國內鉀肥需求的30%左右,每年大概有500萬~600萬噸的鉀肥需要進口。中國鉀肥需求仍將保持年均100萬~150萬噸的增長速度,但2010年以前中國鉀肥產量僅能達到300萬噸,進口量將進一步增長。
看到中國鉀肥進口持續增長,國際鉀肥供應商形成了一致聯盟,逐年提高鉀肥價格,2005年鉀肥談判在1000元人民幣/噸的基礎上增加了40美元,2006年又增長25美元/噸,2007年進一步增長了5美元/噸,2008年增長了400美元/噸。直接導致中國鉀肥零售價格大幅度增長,2007年底已經達到2800元/噸,比三年前翻了一番,2008年仍在繼續增長。解決鉀肥供應和平抑鉀肥價格已經成為當前中國面臨的棘手難題。
❻ 俄羅斯農業生產肥料投入有哪些規定
你請參考:
2008年9月1日,俄羅斯第一副總理祖伯科夫提出,如果化肥生產企業保證給俄羅斯消費者提供優惠,俄羅斯政府將不會提高化肥的出口關稅。2009年優惠幅度為出口價格的7-8.4折,2012年為出口價格的9-9.5折,這是政府對農業企業的公開性補貼,補貼額度為每年80億盧布。有關專家們認為這個建議化工企業會接受,否則他們的產品出口關稅將面臨上漲3倍的威脅,達到25%。
在周五(8月29日)第一副總理祖伯科夫停止與化肥生產企業的談判,並給他們下了最後通牒。在政府與各公司-生產企業的代表的會議上,祖伯科夫聲明說:「我們或者達成一致的決議,或者提高出口關稅。如果政府察覺到化肥企業不對農業生產經營作出讓步的話,將提高關稅二倍或三倍」。
維克多?祖伯科夫在年初擔任總理時就開始了化肥價格的談判。2008年5月根據他的決定把各種化肥的出口關稅從5%提高到了8.5%。但是,從2008年年初復合肥的價格已經上漲了70%。俄羅斯國內市場對化肥的需求遠遠低於出口,受到祖伯科夫最後通牒後,化肥生產廠家都選擇了讓利與國內消費者。根據俄羅斯工業出口部的資料,2008年農工企業的對化肥的需求不超過230萬噸,據估計到2012年也只能上漲到大約400萬噸。在這種情勢下,2007年俄羅斯化肥總產量卻達到了1750萬噸,其中大部分都出口國外了。
「歐洲化工」有限公司總裁德米特里?斯特列日涅夫對《生意人報》記者說:「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政府參與對話,我們可以一起解決這個領域的問題。」化肥銷售人員德米特里?斯特列日涅夫說,「因為那些低價格購進高價轉賣的中介公司,我們無辜遭到指責」。
俄羅斯化肥生產企業聯盟總經理伊戈爾?卡魯士斯基指出,即使是在俄羅斯國內市場化肥價格比世界市場價格低20-70%的情況下,對於俄羅斯農業來說,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沒有支付能力。同時俄羅斯副總理曼都洛夫毫不隱諱地說:政府採取的做法就是對農業的實際補貼,補貼的幅度正好是每年80億盧布,但是補貼不是出自國家財政,而是從化工企業的預算中出。
❼ 中國在俄羅斯有化肥企業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俄羅斯特諾姆化肥
俄羅斯阿康肥
俄羅斯阿康液體肥
安諾夫復合肥料
俄羅斯原裝菲特拉姆水溶肥
俄羅斯雙馬硫酸鉀復合肥俄羅斯進口復合肥挪威獅馬牌花肥有機肥
俄羅斯康婷液體腐殖酸肥料水溶肥料
俄羅斯紅鉀大量元素水溶肥
俄羅斯黃腐酸鉀全水溶肥
俄羅斯是全球三大類肥料(氮肥、磷肥、鉀肥)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
❽ 我國與俄國達成千萬噸的農產品合作,俄國為什麼要變卦呢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同時人口數量也眾多。由於人口基數大,因此中國遊客數量也非常龐大,最近幾年中國人非常喜歡去附近的國家旅遊,尤其是韓國、泰國、日本以及俄羅斯。正是因為距離近,來回交通便捷,所以這些國家成為中國人境外游的首選之地。
當我們宣布與俄國達成千萬噸合作,誰曾想竟然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一直都是“烏拉爾”俄企的一個大客戶,不知道失去我們之後,他們會怎樣彌補填補這個空缺?當然,這次損失的並不是我們,而是俄企,這樣賺錢的機會丟失掉,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虧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