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蘭灣軍事基地的重建越南金蘭灣基地
俄羅斯海軍參謀部6日表示,俄羅斯應重新返回越南金蘭灣軍事基地。海軍方面最已完成了有關重新恢復金蘭灣軍事基地工作的資料論證。如果做出政治上的決定,海軍可在3年的時間內重新啟動金蘭灣軍事基地。
俄羅斯海軍說,重新進駐金蘭灣,可保障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活動,能幫助俄海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打擊海盜。一名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說,從經濟上考慮,俄羅斯支付金蘭灣的租賃費用將比海軍派遣補給船隨同軍艦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活動便宜。
俄羅斯《獨立報》援引海軍消息來源的話說,俄羅斯這次會以租賃的形式返回金蘭灣。租賃期將至少達25年,而且租賃期滿後可延長。在本月末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問越南時,雙方可能簽署相應協議。 俄羅斯前海軍參謀長科拉夫前科說,如果俄羅斯仍然把自己看成是海洋大國,俄海軍重返金蘭灣是必然的舉動。一名俄羅斯國防部前高級將領說,如果能重返金蘭灣,那意味著俄羅斯取得了一次巨大的地緣政治勝利。
蘇聯航空母艦曾在金蘭灣補給停留。蘇聯核潛艇、戰略轟炸機以及其他大型水面艦艇和海軍陸戰隊都曾常駐金蘭灣。蘇聯當年還在金蘭灣興建了大型衛星偵察、通訊以及導彈防空設施。 不過,羅克申認為,俄羅斯重返越南金蘭灣的可能性不大。「越南領導層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不允許在越南境內設立外國軍事基地。俄海軍重返金蘭灣等於違反了這一原則,越南領導人未必能同意俄海軍再次進駐金蘭灣。」
俄羅斯前黑海艦隊司令科莫耶多夫說,蘇聯解體後,俄太平洋艦隊沒有一艘新型艦艇服役,即使越南同意俄羅斯重返金蘭灣,俄海軍也沒有足夠軍艦能像蘇聯時代那樣常駐金蘭灣。但也有俄羅斯媒體認為,越南從俄羅斯購買了大批潛艇和水面艦艇以及海軍戰斗機,這些武器裝備可能部署在金蘭灣,不排除俄羅斯同越南共同使用金蘭灣的可能。
B. 蘇聯在越南戰爭的投入
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在2004年底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和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會面時,向他移交了蘇聯參加越戰的有關材料,透露了當時有 1000多名蘇聯軍人參加了1965~1976年的越戰。而此前人們對此一無所知,可見蘇軍保密工作做得極為嚴密!
C. 中俄關系迎來最好時期體現在哪些方面
13億中國人民的友情、22項雙邊文件和一本少林武功秘籍,俄羅斯總統普京兩天中國之行碩果累累。他在訪問結束時對本國記者說,整個俄羅斯代表團對此次訪問非常滿意,不僅對會談的氣氛,而且對取得的成果都感到滿意。
這次訪問確實意義重大。今年是「俄羅斯年」,也是中俄建立平等信任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十周年,又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締結五周年。遙想上世紀50年代中蘇「蜜月」時期,最隆重的雙邊活動無非就是「友好月」,了不起在北京開個慶祝大會、辦一場蘇聯國民經濟成就展覽會、放兩部蘇聯電影,而現在的活動貫穿全年,多達260餘項,遍及全國。
「中國熱」壓倒「中國威脅論」
中國把俄羅斯看作主要戰略夥伴,俄羅斯把中國定位為外交優先,政治互信程度超過中蘇同盟時期。普京任總統6年,年均來華一次,頻率之高,超過他對獨聯體和歐洲以外任何一國的出訪,更遠遠超過新中國成立頭十年中蘇領導人的交往──毛主席赴蘇兩次,斯大林從未來訪。
廣泛的共同利益,使中俄結成了當今世界上發展最迅速、機制最完備、來往最密切、覆蓋面最廣的一對國家關系。兩國訂立了《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及其《實施綱要》等200多項共同的法律文件;高層來往密切,建立了元首、總理和議會等定期會晤機制,以及戰略安全磋商機制;去年簽署的《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為新世紀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繪制了藍圖。
去年中俄徹底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首次舉行大型聯合軍演,互信水平更上一層樓。在台灣問題和西藏問題上,在車臣問題上,兩國都支持對方維護主權、反對分裂的正義行動。聯合國改革、反恐、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巴以沖突、伊拉克局勢……在當今世界幾乎所有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上,中俄兩國的立場不是相同,就是接近。
多年前,遠東個別政治家靠鼓吹「中國威脅論」拉選票,現在這種論調越來越沒人聽。就連以往熱衷於「融入西方」的俄羅斯新興政治精英,近年來也開始重視對華關系。「中國威脅論」悄然被「中國熱」取代。
利益差異表明經濟關系深化
在經貿領域,幾年前的中俄「政熱經冷」已變成「以政促經、政經並茂」。中俄貿易額5年增長1.7倍,前年突破200億美元,去年接近300億美元大關。這次普京訪華期間兩國簽訂的22項文件中,絕大多數涉及經貿。
同其他國家一樣,俄羅斯外交首先注重維護本國的安全和經濟利益。中俄經貿關系深化,兩國利益的差異難免會顯露出來。
例如,對中國來說,最好是俄羅斯遠東油管盡快直通大慶,每年供油3000萬噸或5000萬噸,哪怕1億噸也不嫌多。但是,俄羅斯希望保證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另外,管道離貝加爾湖太近,擔心會威脅淡水儲量佔世界1/5的人類最後一盆凈水的生態,加上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波折、其他國家的掣肘,原擬去年開始供油的管道迄今仍在紙上談兵。但是,考慮到中國夥伴對能源的關注,普京去年已當機立斷:泰納線油管先修到中國邊境附近的斯科沃羅季諾。今年俄對華供油將增加到1500萬噸,數年後要超過3000萬噸,成為我國第一進口油源。
又如,我對俄出口中輕紡和農產品佔3/5,機電和高技術產品的比重分別為1/4和1/13;而在俄羅斯對華出口中,燃料和原料佔3/5,機電和高技術產品的絕對值雖有增長,但比重僅略高於2%。顯然,中俄雙邊貿易結構亟待優化。
因此,這次中俄峰會和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除了關注能源合作外,還把信息技術和機電產品貿易作為主要議題。雙方認真探討了增加機電設備出口,特別是俄羅斯機電設備出口的可能性。
如今,中俄能源合作已經不限於石油,還擴大到天然氣、電力、核能和動力設備等項目。經貿合作也不限於能源,已延伸到航天、信息、森工、基礎設施和環保等領域。
中俄相互投資也有進展,我對俄投資項目超過700個,俄對我投資項目近200個,雙方投資協議總額接近30億美元。
俄羅斯規范貿易秩序、消除「灰色清關」的工作已經啟動……
現在看來,由於良好政治關系的推動,由於兩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十年經濟翻番共同目標的促進,中俄經貿發展規劃去年定下的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600億~800億美元的目標,不僅能夠達到,而且有可能提前實現。
中俄需要加強人文交流
上世紀50年代的兄弟友誼、60~70年代的勢不兩立、80~90年代初的關系正常化、90年代開始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在當代史上,中俄兩國接觸半個多世紀,然而兩國人民相互之間卻不很了解。
俄國地跨歐亞兩洲,但以往有些俄羅斯人看不起亞洲人。俄羅斯人素來以「最亞洲化的歐洲人」而自卑,又以「最歐洲化的亞洲人」而自傲。
最近1/4世紀,中俄經濟力量對比發生逆轉。上世紀70年代,中國GDP不到對方的3/5,現為俄的2.7倍。部分俄羅斯人對以前的援助對象現在勝過自己,心理上難以接受。
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口形勢惡化。目前人口僅1.428億,每年遞減七八十萬,2010年將只有1.39億,2050年可能減至9000萬,比1914年的俄國人口還要少。俄需要進口勞動力,但又怕進口中國勞動力,擔心降低俄羅斯族在人口中的比重,尤其是在遠東。
上世紀50年代,俄羅斯人對中國印象很好,謙和勤奮的中國留學生成了中國的形象代言人;「文革」期間,他們對中國的印象依然不壞,同情在動亂中受苦的中國兄弟;90年代初,假冒偽劣混同大量廉價消費品從中國進入俄國,他們對中國的好感大打折扣。況且,他們接觸到的中國人多半是素質並不高的「倒爺」或「黑工」,這些人大多不懂俄語,難以融入俄國社會,自我封閉,使俄羅斯人產生中國人「詭秘」、「陰郁」的誤解。
但是,近十年來到過中國的俄羅斯人,不論是倒爺、旅遊者,還是記者、外交官,絕大多數都放棄了偏見和誤解,對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產生好感。即使沒有到過中國的俄羅斯人,對中國的看法也明顯好轉。中國茶葉、絲綢和工藝品越來越走俏,俄國人對儒學、老莊哲學和少林武術越來越感興趣。在俄羅斯人心目中,「中國」已不再是廉價服裝的代名詞,而開始同「時尚」、「先進」、「高檔」掛鉤。
世界因差異而美麗,人文景觀因差異而豐富。文化差異不會成為中俄關系的障礙,而應成為促進友好交流的動力。在這方面,互辦「國家年」開了個好頭。
D. 俄羅斯盧布的盧布的國際戰略
盧布國際化是俄羅斯對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3年5月普京在國情咨文中首次提出要實現盧布完全可兌換以後,俄羅斯拉開了以盧布國際化為目標的新一輪金融外交的序幕。
2006年7月,俄羅斯完成了對《外匯調節與管製法》的修改,放鬆了對盧布在資本項目下的管制,使盧布實現了完全可兌換。此後,俄羅斯政府在外交活動中大力推動其貿易夥伴在雙邊貿易中以本幣進行結算,用盧布進行能源貿易結算,以及力圖使盧布成為地區儲備貨幣。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俄羅斯經濟雖然經受了嚴峻考驗,但俄政府還是藉助G-20峰會和「金磚國家」峰會等外交平台,呼籲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增加用於國際結算的幣種。
2009年6月,梅德韋傑夫總統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發表講話,更加明確地提出,俄羅斯的任務是「要使盧布成為更有吸引力、更方便、更可靠的結算手段」。這表明俄羅斯的盧布國際化戰略沒有絲毫放鬆。本文擬從貨幣國際化理論出發,對俄羅斯實現盧布國際化的措施、盧布在獨聯體國家中的地位、中俄貿易本幣結算以及盧布國際化的前景等問題進行分析。
俄羅斯為實現盧布國際化及提高盧布的國際地位採取了許多積極措施,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效。
第一,實現盧布在資本項目下的完全可兌換,是俄實施盧布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步。貨幣完全可兌換是貨幣國際化的基礎條件之一。俄羅斯早在1996年6月就已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章程第8條的規定,實現了盧布在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但由於種種原因,俄羅斯一直沒有放開對資本項目的管制。2000年以後,隨著經濟狀況的改善,俄羅斯領導人開始將盧布完全可兌換提上議事日程。2003年5月,普京總統在國情咨文中首次提出了這一問題,並提出了盧布完全可兌換的時間表,要求俄政府在2007年前完成這一任務。2006年5月,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再次要求加快實現盧布完全可兌換。同年6月13日,俄中央銀行宣布,從當年7月1日起,俄羅斯將完全取消1998年金融危機後所實施的針對盧布自由兌換的所有限制,對俄公民放開兌換盧布的數量限制,提高允許帶出境外的盧布的數量,允許俄公民在國外銀行開設賬戶。6月29日,俄政府頒布了《外匯調節和外匯監督法》修正案草案。該法案取消了對資本流動的所有限制,其中包括有關俄出口商必須向指定銀行出售外匯以及對自然人向國外賬戶匯款超過15萬美元實施限制的規定等。盧布完全可兌換為其國際化奠定了基礎。
第二,推動貿易夥伴在相互貿易中用本幣進行結算。一般認為,兩國之間的貿易用本幣進行結算需要滿足一些條件,首先是兩國貿易額較大,且進出口規模相當;其次是兩國的貨幣應為可兌換貨幣;再次要解決一些技術性問題,比如在對方國家開立銀行賬戶,規避匯率風險等。俄羅斯只在與少數鄰國的貿易中用本幣進行結算,其中與白俄羅斯80%的貿易和與哈薩克30%-40%的貿易是用本幣結算的。為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本幣結算的范圍,俄羅斯與中國、委內瑞拉和土耳其等國進行了談判,其目的在於首先與有一定經濟基礎和合作歷史的貿易夥伴之間達成共識,尋求突破。2009年9月,俄羅斯與越南中央銀行就對外貿易本幣結算問題達成了協議,但由於種種原因,兩國在相互貿易中仍在使用美元進行結算。2010年1月,在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訪問俄羅斯期間,俄土兩國就本幣結算問題達成了原則共識。但是俄羅斯對伊朗提出的相互貿易本幣結算問題沒有作出回應。俄羅斯認為,俄對伊的出口額遠高於進口額,如兩國實行本幣結算,俄羅斯將持有大量伊朗貨幣難以消化。針對這種情況,伊朗提出俄伊兩國可考慮部分貿易尤其是能源項目合作可試行本幣結算,但這一問題仍未取得進展。
推動獨聯體成員國之間及中俄之間的貿易用本幣進行結算,是盧布國際化戰略的重點。2009年4月1日,獨聯體財政部長、經濟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後,俄羅斯財政部長庫德林宣布,獨聯體成員國正在研擬擴大雙邊貿易本幣結算的辦法。同年11月23日,獨聯體國家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在雅爾塔召開,會議詳細討論了成員國之間的本幣結算問題。各國政府都表示支持貿易結算幣種多樣化,在相互貿易中不僅使用美元結算,還可用本幣、盧布或其他貨幣進行結算。
第三,要求能源進口國在能源貿易中用盧布進行結算。這一問題不僅關繫到盧布國際化,也關繫到俄羅斯的能源外交問題。首先,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國,一直希望在石油定價機制中擁有一定的發言權。為此,普京提出了俄羅斯建立石油交易所、天然氣和其他產品的交易所,並用盧布進行定價和結算。2006年6月8日,「俄羅斯交易系統」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始石油遠期合同交易。俄羅斯還在聖彼得堡建立了專門的石油交易所,並希望將其建設成為繼紐約、倫敦、新加坡和東京之後的全球第五大石油交易所。其次,俄羅斯向其合作夥伴提出油氣貿易以盧布定價和支付款項的要求。俄與越南、白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正在就用盧布支付油氣款項進行談判,並向摩爾多瓦、蒙古和烏克蘭提出了同樣的要求,但只有越南原則同意了俄方的提議。此外,俄羅斯政府還要求主要油氣公司在其油氣貿易中用盧布定價和交易。2008年底,梅德韋傑夫在其就任總統後的首次國情咨文中要求俄羅斯企業加快在油氣貿易中用盧布結算的進程,並在其他行業的對外經濟活動中使用盧布。天然氣工業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等大公司,已多次要求其合作夥伴用盧布支付貿易款項,但至今應者寥寥。
第四,推動獨聯體框架內的貨幣合作。為提高盧布和獨聯體其他國家貨幣的國際地位,在俄羅斯的推動下,獨聯體成員國於2004年9月15日頒布了《獨聯體貨幣領域合作與協調行動的構想》。該文件放棄了建設統一盧布區的設想,提出成員國各自建設本國的貨幣體系、支付體系和外匯市場,進而為實現金融和貨幣一體化創造條件。《構想》確定獨聯體國家貨幣合作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貨幣的完全可兌換;貨幣進入外匯市場交易;協調匯率政策,保持本幣幣值穩定;建立可靠、有效的貨幣轉移制度,包括儲蓄存款業務的轉移;向經濟主體和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領域提供國民待遇,共同制定限制金融市場准入的清單。《構想》提出,為實現上述目標,應採取的措施有:實現國內外匯市場的自由化,提高外匯市場的流動性水平,根據國際通用的規則制定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調節規則,並使之趨同;完善支付結算機制,在支付結算中擴大本幣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量;匯率政策趨同,遠景是建立消除匯率波動的協作機制:選擇最優化的匯率制度,並協調行動,確定匯率波動的區間;建立協調貨幣政策的跨國結構,或對現有機構進行完善;對國際收支失衡的國家,建立聯合的貨幣支持機制,穩定國際收支失衡國家的匯率和宏觀經濟平衡。
《構想》提出將分階段完成上述目標,第一階段(2004-2006年),實現經常項目下貨幣可兌換;獨聯體國家的結算除使用硬通貨外,可使用本幣。第二階段(2006-2010年),各國貨幣法相互協調並趨於一致,保障資本自由流通。第三階段(2010-2017年),各國進入經濟穩定增長階段;經濟改革完成;支付結算採用現代標准;完成關稅同盟建設,建立統一的內部市場,實現經濟法律法規的高水平協調。最終目標是制定干預匯率的共同方針,針對貨幣金融政策作出集體決策,就共同貨幣達成一致,並使之成為國際支付手段和國際儲備貨幣。
第五,打造俄羅斯的國際金融中心。盧布國際化戰略與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是密不可分的。俄羅斯專家指出,建設俄羅斯的國際金融中心,首先是一個民族自豪感問題,也是加強俄羅斯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問題;其次,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可起到創造就業機會的作用,比如,紐約的證券行業占城市工資的23%,就業人數佔全市就業人數的5%;此外,發達的金融市場將提高投資,保障生產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更為重要的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對盧布的國際化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在俄羅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下,盧布的國際化進程才能取得積極進展。
根據俄經濟發展部制定的《俄羅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構想》,俄羅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2008-2010年,重點在於發展國內證券市場,實現本國證券市場與地區證券市場的一體化,使俄羅斯金融市場成為提供跨國金融服務的局部的國際金融中心,成為獨聯體地區范圍內的金融中心。第二階段,在全球范圍內提高競爭力水平,使俄羅斯金融市場成為地區性金融中心,成為在歐亞地區起主導作用的國際金融中心。《構想》提出,為實現這一目標,除構建良好的國內金融制度、培育發達的銀行體系和證券市場、改革稅制等國內措施外,還要實現與全球資本市場的一體化。為此,俄計劃為外資提供簡單便利的准入制度。主要工作有四項:一是簡化外國資本進入俄羅斯的制度;二是降低交易成本;三是簡化外國資本的交易制度;四是完善外匯法規,取消那些影響俄羅斯機構投資者在境外投資的限制,降低風險。
E. 為什麼俄國和越南關系好
早在蘇聯時期,越南和蘇聯就是親密的盟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與越南的友好關系,兩國從經濟和軍事的合作一直在持續,越南的武器裝備屬於典型的蘇式系統,其最近以來的軍事裝備現代化更新也全部是俄式裝備,這註定了兩國之間的關系肯定會很密切。
越南近些年學習中國的改革和開發政策,大搞經濟,取得了一些成績,藉助南海竊油所的不菲的資金,其改善落後的武器裝備成為了迫切的希望,美式裝備雖然很好,但是美國未必肯賣,而且與自己的後勤保障技術維護還格格不入,體系一致、相對便宜、易於掌握的俄式裝備成為了越南當前不二的選擇,從潛艇到飛機和導彈,這是越南急需改善的環節,只有這三樣有了規模才能形成對中國軍力的抗衡,從而更加變本加厲的加快侵佔南海的步伐,這是促使越南大力拉攏俄羅斯的原因之一。
鑒於越南南北戰爭的歷史,現在的越南社會現狀是存在著北方勢力與南方勢力一方親俄一方親美的,這樣的現狀預示著越南在美國勢力的介入下是存在南北分裂的可能,即想投入美國懷抱,又知道自己與美國有著不可調和的意識形態紛爭,所以藉助俄羅斯的存在抵消美國的壓力,進而打壓其國內親美勢力,阻止美國勢力在越南的滲透,確保其國內政治力量的平衡,這也是越南此舉的原因。
F. 俄羅斯是世界大國,為何如此注重與越南之間的戰略合作
摘要 俄羅斯各所高等院校以及政治研究中心有關越南、東南亞、亞太地區事務資深研究專家以及兩國通訊機構代表出席活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就越俄關系進行全面討論,從而為推動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發展建言獻策。
G. 俄羅斯與越南關系如何
H. 俄烏雙方三輪談判,談判的結果是什麼呢
俄羅斯代表團團長說在白俄羅斯境內別洛韋日森林舉行的第三輪俄烏談判未達預期效果,雙方並沒有簽署任何協議,接下來還會進行持續談判。
據環球時報援引法新社7日報道稱,烏克蘭外長庫列巴當地時間6日表示,約2萬名“國際志願者”前往烏克蘭參加與俄羅斯軍隊的戰斗。“這個數字現在大約是20000人。他們大多來自歐洲國家。”
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麻煩給我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我,萬分感謝。另外你覺得談判的結果如何呢?歡迎您到下面的評論區發表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