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所謂的俄羅斯的「死手系統」到底是什麼
其實死手系統的全稱叫死亡之手系統,這是俄羅斯擁有的一個比較特殊的核武器發射裝置。如果哪一天俄羅斯這個國家遭遇到了毀滅性打擊的話,按理論來說應該是可以自己啟動核武器的發射裝置的。但是如果當時的地面人員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啟動的話,那么當俄羅斯遭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他們國家的這個死手系統就會自動運行,而且核武器將覆蓋所有的國家,那些國家都有可能受到死守系統的攻擊,也就是核污染的攻擊。
所以雖然俄羅斯擁有著死手系統,但是我們也不用過分的擔心俄羅斯會隨便使用,俄羅斯如此強大的國家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因為一些原因就使他們國家使用出死手系統的。如果事情真的發展到那一地步的話,我想聯合國以及各大強國都會對此做出一定的回應的。
② 不用核密碼箱,一旦首腦戰死就自行啟動,蘇聯的死亡之手系統究竟有多神秘
死亡之手最出名的不是它多神秘,而是它非常強大,強大到可以直接毀滅對手。值得一說的是,死亡之手是不會亂來的,必須要滿足自身的激活條件才可以發動攻擊。話說回來,死亡之手幸虧一直沒有被啟用,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死亡之手驗證的國家損毀程度已經“達標”,那麼,死亡之手將開始下一步的程序。死亡之手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確認高級領導人的生存狀況,如果領導人尚有能力指揮軍方發動核反擊,死亡之手則不會接管。如果經過多次嘗試依然不能聯繫到高級領導人,那就意味著這個國家首腦已經不存在了。這時它將開始聯系負責實施核反擊的指揮官,如果依然沒有有效的通信,死亡之手將被立即激活,並開始發動核反擊。
③ 蘇聯為應對美國核武威脅開發的「死亡之手系統」到底有多厲害
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絞盡腦汁爭奪世界霸權,唯獨不敢開第一槍,生怕招來對方的瘋狂報復,尤其害怕引發全球范圍的核戰爭。在核威懾的籠罩下,世界難得和平了幾十年,即使在最緊張的時候也沒有爆發全面戰爭。核彈維持了這種微妙的平衡,讓雙方領導人忌憚的是各自國家的「死亡之手」。
死亡之手的休眠到蘇醒僅需15分鍾,整體觸發大約在2小時左右。蘇聯解體後,死亡之手控制權由俄羅斯繼承,因此美國才不敢過分緊逼,只能通過旁敲側擊方式打擊俄羅斯,以免對方狗急跳牆。據說,美俄已重啟死亡之手,積極防備可能爆發的核戰爭。其他擁核國家也不能袖手旁觀,反而要積極從中斡旋,以免殃及池魚。
④ 什麼是俄羅斯軍方死手系統,它是真實存在的嗎
⑤ 核捆綁」戰略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由於蘇聯的死手系統在我國的民間核戰略話語中被與一個(由洪超飛提出的)「核捆綁戰略」混淆在一起,本文將先討論「如何評價蘇聯的死手系統」,然後轉入對所謂「核捆綁」的系統批駁。
所謂「核捆綁」學說既沒有正確的歷史資料支持,也沒有現實證據;作為一個威懾政策,它無法提高威懾的可信度,作為一個軍力建設指標,它無法節省資源辦事。
現實世界中的核大國,採取的是「留有餘地」儲備核力量的方法,威懾潛在的敵人,而不是不分皂白地胡亂發射。核小國則採取最小威懾,只針對襲擊者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核捆綁」這個構想的唯一意義是鼓吹「陪葬」的論調。作為一個流傳了超過十年的所謂「核捆綁」學說,其實質就是認為「核陪葬」是對國家利益有助益的————他們聲稱,正是因為對「讓他國陪葬」的追求,才使得各國自願跳入瘋狂發射核武器的「捆綁」之中。
蘇聯的死手系統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在功能上來說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系統,甚至有更高的自動性。這是因為死手Perimetr系統本質上只是一個核戰指揮權的轉移機制,並不是一個自動發射機制,也不是世界末日機Doomsday Machine。
這種核戰指揮權的轉移機制可以說每個國家都有,例如說英國有「最後信件(letter of last resort)」,美國有總統權力的繼承順位表。它們都起到了在上一任指揮層被消滅時,將核戰指揮權轉移到另一個決策中心去。
一、如何較抽象地理解所謂「核捆綁戰略」。
所謂「核捆綁戰略」實質上是兩個機制的結合,一是(中國)核力量的倍增器force multiplier,二是世界末日機Doomsday Machine。
說它是(中國)核力量的倍增器force multiplier,是因為它希望能通過「挾洋自重」改變自身國家核武庫低質量/小數量/短射程/低突防的劣勢地位,也就是說「四兩撥千斤」,可以通過一個很小的核武庫來應對一個核大國;
這里洪超飛舉的例子是中國——俄羅斯——美國,主要劣勢在於「DF-31射程短」,同理,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出現「數量不足」、「無法突破美國導彈防禦」等問題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捆綁」一個大國來倍增自身的核實力。
這就出現了第一個邏輯上的潛在悖論:中國核武器庫如何能盡量小而節省經費/資源,卻又能足夠大來觸發俄羅斯的對美核打擊呢。
因為「核捆綁」預設了對俄羅斯全面自動核報復之觸發門檻的完美知識。這是不可能的。而我們知道俄羅斯沒有全面自動核報復的機制,所以指望100%的確定「核捆綁」,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新的俄羅斯決策者完全可能不打美國而只反擊中國(人心不可測)。
所謂的「核捆綁」學說里,並沒有通過機器決策注入絕對的確定性————核威懾的意願仍然是薄弱的,仍然是不可靠的,仍然是不可信的。
所謂的俄羅斯「死手」系統,即使是錯誤理解,仍然沒辦法用機器繞開核反擊的艱難決策————更用說歷史上的「周界」(Perimeter)系統根本不是這么設計的(有各種關閉的可能)。
(5)俄羅斯的死亡之手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死手系統:
全名「死亡之手系統」,也被稱為「邊緣系統」,其正式名字叫Perimeter,也有人叫它MertvayaRuka/死亡之手。這是最早在冷戰時期由蘇聯於八十年代初建立,之後其他核大國陸續加入的自動化核反擊體系,亦是核捆綁的主要組成部分。
但是和核捆綁本身一樣,其真實存在是存疑的。
死手系統旨在國家首腦與指揮機關以及直接執行核反擊的基層操作人員均被消滅或失聯的情況下,自動攻擊預先設好的打擊目標,而打擊目標與是否是攻擊方無關。
也就是說,一旦國家受到飽和核打擊而滅國,中央決策能力與核反擊能力均被核突擊消滅或癱瘓的話,「死手系統」將自動發出核密碼及核打擊指令,對全球所有擁核國甚至是常規工業國發動飽和核打擊。
這將進一步誘發其他核大國的死手系統,造成覆蓋全球的全面核戰爭,進一步確保核大戰中沒有任何第三方獲利者,以避免核大戰後倖存勢力之間的實力差距過大。
擁有強大的核武庫以及成熟的核反擊能力才能構築死手系統,而死手系統的觸發需要以遭到飽和核打擊而滅國以及失去人工執行核反擊的能力為前提條件,因此任何規模有限的核欺詐都無法觸發核大國的死手系統。
二、死手系統如何發揮作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A國擁有核武器,但是其核打擊能力不足以覆蓋到它潛在的敵人D國——而這是一個同樣擁有核武器的強國。於是,A國將它的核捆綁對象設定為B、C兩個國家——他們在A國的核武器能夠打擊到的范圍,即使B、C兩國與A國關系非常友好。
當D國與A國爆發戰爭時,若D倚仗其實力,對A發射核彈。則此時,雖然A的核武器對打擊不到D,但是根據其「核捆綁」的策略,A會將其有限的核彈全部發射到B、C兩國,從而將B、C兩國拖入核戰爭。
如果B、C國家也制定了適應他們自身實力的核捆綁策略,則會有更多的國家捲入核戰爭,進而引發世界全面核戰,並造成毀滅世界的核大戰。
因此,核捆綁的目的在於:
1、一旦爆發核戰爭,所有的核國家將被拖入核戰;
2、出於第1條的顧慮,當爆發戰爭的時候,核國家(尤其是核大國)不會輕易使用核武器;
3、由於第2條的原因,所有其他的核國家在可能爆發核戰之前就會積極從中斡旋,而不是袖手旁觀;
4、由於死手系統無差別攻擊一切擁核國甚至是任何工業國,這就避免了核大戰後有任何第三方能從中獲利。
⑥ 蘇聯死亡之手的詳細資料
冷戰時期,蘇聯為了對抗美國的核威懾,在絕密狀態下打造了一套「超級末日武器」——「邊緣系統」,又被稱為「死亡之手」。一旦美蘇發生核大戰,被激活的「邊緣系統」將開始自動檢測,如果在一定時間內,它沒有收到蘇聯高層的回應,它將自動識別為「末日來臨,蘇聯領導層已經消失」,隨即開啟對美國的絕地反擊。 無人回應仍能反擊美國大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曾在其電影《奇愛博士》中,描繪了蘇聯為防止在核大戰中被美國「先發制人」,秘密研製了一套能自動展開核反擊,足以毀滅全世界的末日武器系統。冷戰結束後,時任蘇聯戰略火箭總參謀部上校瓦列里·揚契科曾透露,蘇聯確實研製出了一套真實可用的超級末日武器。2009年3月,已經72歲的揚契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又詳細介紹了「邊緣系統」的一些具體情況。有些蘇聯人將「邊緣系統」稱為「死亡之手」。冷戰時期,「邊緣系統」肩負著蘇聯最高領導層授予的特殊任務。蘇聯研製這套系統的目的是,保證蘇聯能應對美國的核突襲。即使美國通過核突襲消滅了蘇聯大部分軍隊,甚至炸毀了克里姆林官,「拔掉了」蘇聯國防部,切斷了蘇聯的大部分通信網路也沒有關系,只要埋設的地面感測器探測到美軍核打擊已經發生,「邊緣系統」就會啟動反擊程序。隨著蘇聯的解體,「邊緣系統」的存在逐漸被披露了出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揚契科參與建造的「邊緣系統」於1985年投入使用。據揚契科回憶,蘇聯之所以下決心製造「邊緣系統」,是源於1981年上台的強硬派美國總統里根。抗衡「星球大戰計劃」里根上台後立刻開始擴大美國的核武庫。1981年,蘇聯軍備控制和裁軍署官員尤金·羅斯托指出,「美國對於核武器的追求幾近瘋狂。」蘇軍元帥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奧加爾科夫曾在1982年9月的華約組織參謀長會議上說:「里根政策是為了稱霸世界,是極其冒險的。」不久後,里根做出了冷戰中最危險的舉動之一——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即打造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戰略計劃。此舉讓蘇聯害怕美蘇間的「核平衡」將被徹底打破。當時蘇聯高層相信,導彈防禦計劃是美國人准備發動攻擊的借口;新的美國領導人已經准備好要打一場核戰爭,而且美國現在願意啟動核戰爭。為了保證蘇聯能在美國發動核突襲後,保持核反擊能力,「邊緣系統」被設計製造了出來。但投入使用的「邊緣系統」並不是一直在運作。按照設計,「邊緣系統」平時處於「休眠狀態」,直到危機迫近時,蘇聯高層才會激活它。—旦被激活,「邊緣系統」將通過地面感測器在蘇聯境內對輻射程度、地震和核爆炸等跡象進行不間斷的檢測。一旦檢測到有核武器襲擊蘇聯領土,「邊緣系統」會先檢測蘇聯總參謀部作戰室的通信網路是否暢通,如果通信正常,而且在15分鍾至1小時內接到命令,那麼「邊緣系統」 會認為「蘇軍高層將繼續指揮」,然後自行關閉。但如果蘇聯總參謀部沒有回應,那「邊緣系統」就會認為「末日已經來臨,蘇軍高層已被摧毀」,它將立刻把發射核導彈的指令和權力授予蘇軍導彈井內的值班人員。屆時,無論值班人員的軍銜大小,只要他按下按鈕,蘇聯的自動核反擊就將正式開始。首先,一批「反擊控制導彈」將升空,這種導彈平日被藏在能承受核爆炸和電磁脈沖沖擊的發射井內。「反擊控制導彈」在空中將發出無線電密碼指令,蘇聯所有躲過第一波核攻擊的核導彈都將自動接收到這一指令。隨即,蘇聯的核導彈將對美國進行反擊。曾研製全自動「邊緣系統」那麼,如果「邊緣系統」突然遭遇故障,例如出現計算機系統中病毒,系統電容被燒毀,停電或遇到地震等意外狀況怎麼辦?當遭遇故障時,「邊緣系統」會不會讓核導彈意外發射?一旦戰爭爆發,整合程度如此高的「邊緣系統」遭遇意外故障後還能發揮作用嗎?揚契科表示:「即使有一系列未曾料到的事情同時發生在『邊緣系統』上,導致『邊緣系統』意外激活,但在最後發射前,還是需要蘇聯導彈井內的值班人員親自按下按鈕才會讓核反擊開始執行。這意味著這名值班人員可以阻止世界毀滅。其實在1985年以前,蘇聯人曾設計過全自動化的『邊緣系統』設計方案最終被蘇聯高層否決了。所以,投入使用的『邊緣系統』並不是真正的全自動獨立裝置。」對於萬一當時那名蘇聯值班人員選擇按下發射鈕呢?因為在收到「邊緣系統」授予的指令後,他可能誤以為蘇聯真受到了核攻擊的假設。揚契科解釋道:「『邊緣系統』的發射啟動裝置我自己也從未見過。那個啟動裝置可能未必是按鈕,很可能是需要鑰匙才能啟動的開關。但無論如何,蘇聯在不斷對『邊緣系統』的安全措施進行升級,所以『邊緣系統』因出現意外而被激活的可能性很小。」美軍也有類似「末日裝置」事實上,在冷戰期間,美國也曾打造了幾套類似的「邊緣系統」,期望能在危機來臨時,緊急下令「控制導彈」升空。屆時,「控制導彈」將引導美軍剩下的核武器進行反擊。此外,「緊急導彈通信系統」還在美國境內布置了能檢測地震、核輻射等跡象的裝置。但相對蘇聯的「邊緣系統」,美國的「緊急導彈通信系統」的整合程度並不是很高。這是因為美國人擔心如果將所有核反擊程序都整合在一套系統上,萬一該系統出現小小的失誤或事故,就可能引發足以摧毀全世界的核大戰。在整個冷戰期間,是美國空軍肩負著為美國進行核反擊的任務。盡管美國空軍肩負的核反擊任務與蘇聯「邊緣系統」相似,但他們最大的區別是,蘇聯「邊緣系統」更依附於系統的檢測;而美國空軍則依賴於飛行員和指揮人員
⑦ 前蘇聯的「死手系統」到底是什麼,為何說其真正報障了世界的和平
「死手系統」是指核國家的系統一旦癱瘓,該系統就會發出核密碼,導致所有的核武器捆綁在一起。這個系統能使有核武器的國家不敢隨意使用核武器,所以一定程度下,能夠保證世界和平。
因為俄核彈的打擊目標大多數是美國本土目標,至於美國的死手系統會鎖定很多目標,這樣一來,就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被牽扯進來。死手系統不需要任何人力的介入,核反擊可以直接自動激活,即使整個國家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如今,核大國的死手系統已經成為阻止核大戰爆發的極端壓制手段,在核捆綁的壓力之下,爆發核大戰就意味著世界的毀滅。
⑧ 俄羅斯的「死手系統」到底有多厲害
在蘇聯時期,為了應對美國的核武威脅,蘇聯曾經開發過一套計算機控制的全自動核武器操縱系統,即“死亡之手系統”,傳聞該系統能夠讓蘇聯(以及如今的俄羅斯)的核武打擊指揮部在受到毀滅性打擊之後,仍能夠不通過總參謀部和戰略導彈管理部門的授權,自行獲取最高執行命令,並自動觸發已經預先設定到打擊目標的洲際彈道導彈,對敵方發動無人控制的“二次核打擊”。那麼這種恐怖的核打擊裝置,真的存在嗎?
2018年,俄羅斯戰略彈道部隊前指揮官維克托•亞森表示,如果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那麼俄羅斯將會重啟“死手系統”,而從目前情況來看,“死手系統”或已經成功在俄羅斯境內被半激活。
⑨ 「可以自動向美國發射核彈」,俄羅斯的死手系統究竟有多神奇
俄羅斯的死手系統確實厲害,美國都怕。因為死手系統控制的是核武器,對準的就是美國,美國當然是提心吊膽的了。
雖然死手有打擊能力,但是平常都是休眠狀態。因為這關繫到核武器,核武器的能力就不必多說了,所以為了怕出錯,死手都是設置了多道流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