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經貿概況及油氣安全戰略
一、俄羅斯的經濟貿易概況
俄羅斯聯邦亦稱俄羅斯,國土面積1707.54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2年12月1日,人口1.453億,居世界第7位(俄羅斯國家概況,轉自外交部網站,2003,8,14)。蘇聯解體後俄全盤接受美等西方國家推薦的經改葯方,採取「休克療法」,推行以大規模私有化和全面自由化為核心的激進經濟改革,經濟連年下滑。1999年受盧布貶值和國際市場油價上揚以及普里馬科夫政府大幅調整經濟政策,加強國家宏觀調控等內外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俄經濟呈現好轉勢頭。2000年普京繼續推行穩健的社會經濟政策,利用國際油價一度上漲的有利形勢,大力拓展國外能源市場,俄經濟好轉勢頭進一步鞏固,宏觀經濟指標大幅上揚。2001年俄政府進一步深化社會和經濟自由化改革,經濟增幅小於2000年,但恢復性增長的勢頭繼續得到保持,且增長質量有所提高。2002年俄政局進一步穩定,發展經濟成為當局的中心任務和朝野共識,在這一有利環境下,政府進一步加強經濟立法,規范經濟活動,投資和經營環境得到一定改善。同時借國際油價上漲之機,獲取大量石油美元。但俄經濟增長受國際能源市場行情影響仍較大,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仍十分艱巨。
2002年俄羅斯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天然氣、電力、煤、焦炭、機器設備、黑色及有色金屬等(俄國家海關委員會,2003年)。2002年俄與歐盟國家貿易額佔俄外貿總額的36.6%,與獨聯體國家佔17%,與亞太國家佔16.4%,與東歐國家佔12.9%(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2002年俄社會經濟狀況,2003年)。
二、俄羅斯的油氣產儲量和油氣貿易概況
俄羅斯是原蘇聯解體後所獨立的最大的國家,而其經濟卻一蹶不振,在全球的經濟影響力也比較小,但俄羅斯是世界石油,特別是天然氣資源大國。據不同來源的估計,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70億~100億噸,佔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的8%~13%。俄羅斯2000年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66.25億噸(表8-1),其分布情況見圖8-1。與1999年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相比沒有變化。
表8-1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儲量變化表(單位:石油為億噸;天然氣為萬億立方米)
全球42%的天然氣資源和34%的天然氣儲量在俄羅斯,其2000年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為48.1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38%~45%。
在俄羅斯石油工業體系中共有13.35萬口油井和6400口氣井。俄羅斯石油行業已經受了多年的嚴重衰退,自1992年到2000年採油量大約減少了25%。俄羅斯石油工業是一個資本密集、生產技術過程復雜、多專業縱向一體化的行業整體。在原油生產方面、俄羅斯有130家石油股份公司,其產量水平見表8-2。但是從2000年開始,俄羅斯停產油井在大幅度減少,投產新井大幅度增加。
圖8-1俄羅斯油氣區分布圖
(據李國玉,2001)
表8-21998年俄羅斯聯邦石油開采企業生產狀況
(據俄聯邦國家統計委員會,1999)
俄2002年原油產量達到3.7963億噸,比2001年增產3140萬噸,約增長9%(孫永祥、劉倩如,俄羅斯燃料能源工業一年回顧與展望,國際石油經濟,2003年第四期)。俄羅斯2000年石油產量為32300萬噸,比1999年增加了8.94%。俄羅斯天然氣2002年的開采量達到5949億立方米,比上年增產137億立方米,約增長2.4%,其2000年的天然氣產量為5450億立方米,比1999年減少了20.97%(表8-3)。
表8-3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產量(單位:石油為億噸;天然氣為億立方米)
(據BP2001;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2002)
俄羅斯每年向本國市場供氣超過3000億立方米,通過管道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約1200億立方米,占歐洲天然氣市場需求的25.7%,此外,還向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國家出口天然氣近800億立方米。1998年俄羅斯共向國內外供應天然氣為5900億立方米,其中59%供應俄羅斯聯邦,25%流向歐洲市場,16%供應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各國。俄羅斯1998年的天然氣貿易量為1194億立方米,而1999年的貿易量為1255億立方米,增加了5.1%。1999年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天然氣增加5.1%,達1255億立方米。輸往中歐的氣量減少5.2%,減到393億立方米,向西歐國家(包括土耳其)出口862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10.7%)。亞(馬爾)-歐(洲)輸氣管道波蘭段的完工以及德國段的擴容增大了向德國的出口能力,目前德國是俄羅斯天然氣最大的進口國,年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能力達到191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長14.4%。隨著新的天然氣進口合同生效,土耳其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上升30.3%,達88億立方米。希臘也大幅度增加了從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達15億立方米。
俄羅斯是石油生產大國,也是油氣出口大國。每年通過管道出口天然氣1303億立方米,出口石油1億多噸。它的大量石油運往義大利、愛爾蘭、德國、英國、瑞士和匈牙利。此外,還向希臘、奧地利、波蘭、西班牙、加拿大、丹麥、美國、土耳其、芬蘭、捷克、斯洛伐克、荷蘭、比利時,以及古巴、馬爾他和塞普勒斯等國出口石油。歐洲佔俄羅斯石油出口量的95%,其中,中歐佔46%,南歐佔26%,東歐佔21%,北歐佔2%。2002年,俄羅斯原油出口量達1.845億噸,比上年增長13.8%;汽油出口量達到5800萬噸,增長14.3%;重油出口量達到2580萬噸,增長38.7%;天然氣出口量達到1864億立方米,增長3%(孫永祥等,2003)。
至2000年底,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總長21.3萬公里,2002年輸油氣總量20997億噸公里(俄國家統計委,2002)。
目前,俄羅斯正在就俄羅斯的石油向亞太市場出口而努力,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俄就簽署了俄羅斯向中國提供石油並共同出資修建輸油管道的備忘錄,但關於俄羅斯是把石油輸往中國(安加爾斯克—大慶),還是輸往太平洋沿岸(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見圖8-2)合算的爭論已經進行了很久,俄政府一直在兩個方案中舉棋不定。這主要是日本政府從中想獲得一些油氣利益。為了與中國競爭,日本官員也用各種方法向俄羅斯頻頻示意:日本准備將俄羅斯作為其固定的石油進口國,改變過度依賴波斯灣國家石油供應的現狀。目前,波斯灣是日本石油的第一大進口地,占其進口總量的82%,但是今後日本承諾每年從俄進口近5000萬噸石油,這相當於其年進口量的四分之一。2003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訪問莫斯科時,曾表示日方願參與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這條長3765公里,耗資38億至56億美元的石油管道建設,並許諾在以後的幾年中向俄羅斯石油工業投資80億~100億美元。
圖8-2東北亞石油管線方案示意圖
(據新浪網,2003)
三、俄羅斯的油氣消費
1.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和油氣消費
自從原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經濟出現低增長或負增長,這樣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消費也進入低迷狀態(表8-4和表8-5)。
表8-4俄羅斯的人均GNP及其經濟增長(單位:美元/人)
(據《能源政策研究》,2000.4)
表8-5俄羅斯的石油及天然氣消費(單位:石油為百萬噸;天然氣為億立方米)
俄羅斯近幾年每年的天然氣消費量為3772億立方米,石油消費量為1.23多億噸。
2.俄羅斯的油氣消費結構
俄羅斯的油氣消費水平比較高,特別是天然氣高達50%以上。俄羅斯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見表8-6。俄羅斯天然氣消費結構見圖8-3。
表8-61998~1999年俄羅斯一次能源消費及結構
(據中國礦情通報——能源礦產專輯.2001)
四、俄羅斯的油氣安全戰略
1.俄羅斯儲備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俄羅斯是能源生產大國,其生產的油氣不但滿足本國的需求,而且有大量的出口。因此俄羅斯近幾年不用擔心其油氣消費的供應安全問題,但是俄羅斯目前仍有許多的油氣安全問題需要解決。
圖8-3俄羅斯天然氣消費結構
資料來源:《油氣儲運》,2000年第6期
俄羅斯油氣安全問題是:
1)國內石油產量在從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裡從5億噸逐步下降到了3億噸。但是出口還不可能迅速地減少。
2)20世紀80年代以來,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生產和地區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是西西伯利亞和烏拉爾—伏爾加的油氣產量在全俄羅斯的比重開始下降。到目前為止采儲量很高。從今後5—10年看,俄羅斯必須在它的油氣區找到足夠的資源,才能替補或保持全國油氣產量的穩步增長和出口的需要。新的油氣區主要是在季曼諾—伯朝拉地區、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裏海地區和北部大陸架,但是前景都遠不如老油氣區,而且開發的成本相當高。
3)由於俄羅斯的油氣出口比例比較大,受石油價格波動和外部市場的影響之大直接威脅俄羅斯的外匯和經濟基礎。
4)目前俄羅斯經過烏克蘭島東歐管道運輸仍然面臨支付問題,而新的通道建設面臨資金問題。亞太地區的需求量潛力巨大,為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資源提供了巨大的市場。但是本地區的市場開發還面臨著巨大的問題,有待政府和工業界的密切配合和解決。
俄羅斯的能源戰略主要體現在《21世紀前20年的能源戰略規劃》,其總體思路是從全俄羅斯的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出發,重新認識和確定能源戰略和政策。在今後的20年裡,石油天然氣工業的戰略轉移和強化開發是主要內容。
抓緊油氣勘探開發。俄羅斯目前的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亞。據統計俄羅斯大體有65%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和85%的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位於西西伯利亞。但俄羅斯巨大的後備油氣資源在東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北部和大陸架。按目前的規劃,東西伯利亞的產量比重可以提高到15%~20%。出於國內外油氣勘探開發的比較成本優勢,俄羅斯已經並將繼續在中亞、伊拉克、利比亞、印度和南美一些國家開展油氣勘探開發活動。其次俄羅斯在本世紀初還將建設第二條到歐洲的天然氣管線、到亞太地區的油氣管線和控制中亞油氣出口的管線。
在保持石油供應基本穩定的同時,積極開發和利用天然氣資源。俄羅斯天然氣發展戰略:
1)開發西西伯利亞天然氣資源,特別是亞馬爾半島的天然氣資源。
2)擴大天然氣出口,鞏固歐洲原有的天然氣市場份額,開辟亞太地區天然氣新市場。
3)進一步提高國內城鄉、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氣化水平,優先滿足商業、民用和農業部門的天然氣需求,擴大電站的天然氣消費量。
4)進一步修復、利用現有的天然氣管網,加速建設新的長輸管線。
2.俄羅斯油氣的儲運
俄羅斯管道運輸約佔全國貨運周轉量的60%和占貨運量的30%。俄羅斯石油運輸股份公司和成品油股份公司負責原油和成品油的運輸業務。這兩家公司是按照1992年7月1日俄聯邦總統令決定組建的。
通過輸油干線向國內消費者提供石油並向國外出口。俄羅斯的輸油干線總長度超過4.8萬公里。隨著俄羅斯石油產量和輸油管道運量(指相當於設計能力的一般)的下降,地區性輸油管道系統的效率和作用隨之削弱。輸油干線老化形勢更加嚴重。為保證管道的可靠性,必須經常檢查管道線路部分和泵站的設備,發展管內診斷是提高這項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針。
從表8-7的數據不難看出,規模很大的俄羅斯輸油業與西歐相比是落後的。除了自然氣候條件之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很長的距離決定的。例如,在俄羅斯的歐洲地區消費的燃料和動力佔全國消費量的60%以上、而自產的一次能源只佔46%。1994年俄羅斯運輸1噸原油和成品油的平均運輸距離為2133公里,而法國為300公里,英國為147公里,挪威110公里。
表8-7俄羅斯及西歐國家的油氣儲運
(據歐洲北美運輸統計年報紐約/日內瓦,1996)
俄羅斯統一供氣網管道總長為14.88×104公里(不包括配氣管道),其中設有5508座干線階段閥,河流穿越2000多處,在管網中設有地下儲氣庫22座,在氣田、輸氣干線和地下儲氣庫共設有壓縮機站250座,輸氣干線按不同直徑構成見表8-8。
表8-8俄羅斯不同直徑輸氣管道所佔比重
(據歐洲北美運輸統計年報紐約/日內瓦,1996)
3.俄羅斯的能源地緣政治戰略
俄羅斯聯邦政府和燃料能源部提出,當前對外能源戰略的主要目標是採用外交手段使國家參與平等的國際能源合作,鞏固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中的地位,同時要在對外經濟和地緣政治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為此俄聯邦的確定的能源地緣政治戰略是:
1)把獨聯體國家放在其能源地緣政治的首要地位。俄很重視與獨聯體國家發展合作。俄對獨聯體國家的能源戰略是發展和深化一體化進程。
由於美國藉助打擊國際恐怖主義而在中亞地區大動干戈,派軍隊留守在中亞地區,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滲透中亞和濱裏海地區,確保美國在該地區的能源,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利益。這對俄羅斯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俄能源外交在此地區最優先的工作是參與獨聯體國家間多邊和雙邊能源合作,防止美國在該地區的進一步滲透。與此同時,必須保證新獨立國家的利益,以及在利益平衡基礎上進行最大限度的能源合作。
2)確保歐洲作為俄羅斯的傳統能源出口地。俄羅斯在此地區的主要任務是,保留對臨近的歐洲和非洲以及中亞國家的競爭力;使俄羅斯能源企業參加東歐和東南歐地區的能源產品出售、當地能源企業的股份制和私有化,保證以優惠的價格和可靠的條件將俄能源輸向西歐;建立有歐洲夥伴投資、功能齊全的基礎設施。
3)中近東既是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也是其潛在的財源。俄羅斯在該地區的主要的能源地緣政治是為俄能源公司參加有關該地區的能源項目創造條件;鞏固俄羅斯在土耳其能源市場中的地位,保留俄羅斯作為向土耳其供氣的主角等。
4)把南亞和亞太地區作為俄羅斯能源地緣政治考慮的特殊地區。俄羅斯將擴大與該地區國家的能源合作,目的是要找到理想的能源出口市場。
俄羅斯正加緊與中國進行談判,以便建立走向中國特別是東北亞市場的油氣管道。目前正在論證的管線有:
圖8-4東北亞計劃管線地理分布圖
(據胡見義,2001)
路線一:伊爾庫茨克州→滿洲里→哈爾濱→沈陽→大連→仁川
路線二:A.管輸天然氣到薩哈林島南端的南薩哈林斯克,經液化後,以LNG方式銷往日本、韓國、中國沿海等地區,其中以日本為主要消費市場,直接參與東南亞地區的LNG市場競爭。
B.薩哈林→海參崴→圖們江地區→朝鮮→韓國
路線三:伊爾庫茨克州→烏蘭巴托→北京→日照→韓國(日本)
路線四:雅庫特→黑河→大慶→沈陽
以上管線計劃見圖8-4。
俄羅斯不僅發展與中國、日本、韓國及其他發達國家間的雙邊合作關系,還要發展多邊關系。
5)美國既是俄羅斯的競爭對手,又是難得的夥伴。俄羅斯對美國採取了既斗爭又聯合的辦法,無論在裏海、中東等「熱點」地區,還是在俄羅斯國內產油區都出於自身油氣工業發展的需要和戰略上的考慮,與美國進行著「秘而不宣」的爭奪。
Ⅱ 俄羅斯經濟發展主要依靠什麼出口它橫跨什麼大陸
俄羅斯經濟發展你告訴我是正常的,因為它橫跨到東亞大陸。
Ⅲ 俄羅斯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俄羅斯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以及經濟水能資源蘊藏最豐富、生產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近30年來,燃料生產增長5倍以上,電力生產增長了6倍多。同時,燃料動力的生產構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石油和天然氣在燃料動力平衡表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核能的增長也很明顯,而煤炭已由40年代占第1位降到目前的第3位,位於石油和天然氣之後。
一、石油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年產原油5.5億噸左右,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是俄羅斯的首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年出口量約1億噸左右。原油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部門。
俄羅斯原油主要蘊藏在西部與北部地區,僅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原油儲量就佔全俄羅斯的3/4左右,其次為季曼—伯朝拉地區。俄羅斯的原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個地區。
(1)西西伯利亞油田。採油區主要分布在秋明州,故稱秋明油田,因其開發晚於前蘇聯的巴庫油田和伏爾加—烏拉爾油田,故而又稱「第三巴庫」。這里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儲集區和產區,油田面積達150萬平方千米,遠景儲量240億噸,其中探明儲量約40億噸。該油田於60年代初開始建設,於70年代末已超過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的產量,躍居俄羅斯第一位。於90年代初,其產量已超過4億噸,已佔俄羅斯原油總產量的3/4左右。西西伯利亞油田內共發現150多個儲油區,已開發的有40多個,其中重要的有薩莫特羅爾、烏斯季—巴雷克和薩雷姆等大型油產區。西西伯利亞油田通過多條管道將原油輸向前蘇聯各大煉油廠,進而把原油轉運到黑海、波羅的海和太平洋沿岸油港,向國外出口。
(2)伏爾加—烏拉爾油田,位於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區,又稱「第二巴庫」。儲油區面積近70萬平方千米。該油田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建設,於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間,一直是俄羅斯的最大石油產區,由1978年起產量落後於西西伯利亞油田,其產量也逐年下降,但仍保持在1.2億~1.5億噸,佔俄羅斯產量的1/5以上。韃靼自治共和國的羅馬什金、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的阿爾蘭和古比雪夫州為該油田的三大產油區,三者合計產量佔全油田的4/5以上。該油田位於俄羅斯經濟發達地域,油品需求量大,因此,原油加工與石油化學工業發達,區內有大型煉油廠10多座,年加工能力達1.5億噸,原油與油品管道縱橫交錯並通往外區。
(3)季曼—伯朝拉油田,位於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北部的高緯地區,地處能源短缺的西北區,距耗能高的中央區也較近。原油生產主要集中於科米自治共和國,烏薩為該油田最大採油區。全油田年產原油2000萬噸左右。
除上述三大油田外,還有北高加索油田(年產1000萬噸左右)和薩哈林油田(年產250萬噸左右)等。
俄羅斯的原油加工能力幾乎與原油開采能力相當,但深加工水平遠低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煉油廠主要分布於油品需求量大的歐洲部分,烏法與薩馬拉的煉油能力各為4000萬噸左右,煉油能力超過1000萬噸的城市還有鄂木斯克、下諾夫哥羅德、安加爾斯克、彼爾姆、格羅茲尼、雅羅斯拉夫爾、基里希和莫斯科等。
二、天然氣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管道最長、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有「天然氣王國」的美譽。
80年代末俄羅斯天然氣的探明儲量約40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1/3以上。主要分布於西西伯利亞地區,其探明儲量佔俄羅斯的4/5左右,其次為伏爾加—烏拉爾區、科米自治區共和國、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亞等地。
西西伯利亞天然氣田幾乎都分布在秋明州內,又稱秋明天然氣田。1989年產量達5330億立方米,佔俄羅斯產量的85%以上。其中的烏連戈伊氣田的探明儲量約8萬億立方米,為世界第一大氣田,於70年代末著手開發。80年代末已達3350億立方米,佔俄羅斯產量的1/2以上。揚堡凝析氣田可采儲量為4萬億立方米,為俄羅斯第二、世界第三大氣田,80年代中期投產,80年代末的產量近1000億立方米。梅德韋日耶氣田可采儲量1.5萬億立方米,為西西伯利亞第三氣田,80年代末產量達500億立方米。
此外,東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奧倫堡、伏爾加河口的阿斯特拉罕和科米自治共和國的烏克特爾等,也是俄羅斯重要的天然氣田。
俄羅斯天然氣管道長度已超過20萬千米,主要干線均由西西伯利亞各氣田通向其歐洲地區,進而將管道伸向東歐與西歐,並向那裡出口天然氣。
Ⅳ 俄羅斯油氣資源概況
俄羅斯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年產石油5億噸左右。石油是俄羅斯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2009年俄羅斯石油(包括凝析油)出口2.47億噸。石油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部門。俄羅斯也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國家,還是世界上天然氣管道最長、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有「天然氣王國」之稱。
俄羅斯國土面積1707.54萬平方千米,廣闊的國土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有油氣前景的陸地和海域面積約1290萬平方千米,其中大陸架和海域面積為560萬平方千米。俄羅斯石油、凝析油和天然氣的總資源量分別為353.5億噸、8.4億噸和98.74萬億立方米。截至2001年底,俄羅斯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67億噸,居世界第七位,佔世界總儲量1400億噸的4.7%;原油探明程度不足34%,凝析油探明程度不足15.6%;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47.5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儲量149萬億立方米的31.9%
俄羅斯油氣資源雖然豐富,但從地理分布上來說不十分合理,絕大部分儲量集中在西伯利亞,遠離國內石油天然氣的主要消費中心,僅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原油儲量就佔全俄的75%左右,其次為蒂曼-伯朝拉地區。俄羅斯的原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個地區。其北部沿海及近海地區將是有希望的原油蘊藏區。天然氣也主要分布於西西伯利亞地區,其探明儲量佔全俄的80%左右;其次為伏爾加-烏拉爾區、科米自治區共和國、北高加索等地。在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利用程度低,僅為3%和9%,而在石油天然氣消費水平高的地區,儲量開發利用程度已超過50%,發現新油氣田的幾率大大降低。
俄羅斯共有8個大油氣區,其中主要油氣區有5個:①西西伯利亞大油氣區。西西伯利亞油氣區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油氣資源十分豐富,1988年最高產量達4.1億噸。該區共發現300多個油氣田。已開發的油田主要集中在鄂畢河中游地帶的下瓦爾托夫斯克、蘇爾古特油田區和薩伊姆油區。②歐洲的伏爾加-烏拉爾大油氣區。該油氣區位於俄羅斯西部,面積約78萬平方千米,1970年最高產量達到2億噸。該區共發現900多個油氣田。其石油產量僅次西西伯利亞,位居第二。③蒂曼-伯朝拉盆地。該盆地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東北部,它是俄羅斯繼西西伯利亞、伏爾加-烏拉爾之後的重要油氣產區和遠景區,共發現油氣田70多個。④東西伯利亞大油氣區。該油氣區位於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預測石油儲量為115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4萬億立方米,目前只探明很小一部分,是繼西西伯利亞大油氣區之後將要開發的另一大油氣區。已發現幾十個油氣田,成為俄羅斯重要的油氣產能接替地區。⑤俄羅斯周邊海域大陸架含油氣遠景。俄羅斯周邊海域面積620萬平方千米,其中水深200~300米大陸架面積45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海洋大陸架面積的13%。據地質學家預測,上述大陸架面積中的80%,即360萬平方千米為含油氣遠景區。
俄羅斯周邊海域油氣潛在可采資源量可達900億~1000億噸(摺合成原油),比北海油氣儲量大6倍。石油和天然氣比例中,天然氣的預測資源量又佔有絕對優勢,石油佔比重不超過15%~20%。根據俄羅斯政府制定的計劃,到2020年俄羅斯在大陸架探明的油氣儲量有望分別達到130億噸和20萬億立方米
Ⅳ 俄羅斯的經濟主要靠什麼
俄羅斯的經濟主要靠石油和天然氣、軍工武器出口和農業。
【拓展資料】
俄羅斯,全稱:俄羅斯聯邦(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The Russian Federation,簡稱:俄聯邦、俄國),是一個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首都莫斯科。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
俄羅斯從蘇聯解體後開始,工業遭受重創,整個產業徹底破壞,就連一向強大的重工業,也是徹底的坍塌了,而轉而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氣為第一支柱的經濟結構。現在每年俄羅斯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價值,就佔了GDP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幾乎佔了財政收入的一半,所以石油和天然氣那是俄羅斯絕對的經濟支柱。
俄羅斯第二大經濟支柱那是武器的出口,因為蘇聯軍事工業的發達,和武器的自成體系,加上相對西方武器的廉價,使得俄羅斯的武器出口依舊占據經濟的第二地位。每年俄羅斯依靠軍事武器出口,賺取了幾百億美元的收入,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成為俄羅斯主要的收入來源。
在現代國家,尤其是世界大國來說,很少再有以農業為支柱的國家了。因為農業那是上個時代的產物,尤其是封建時代,古代中國就是農業社會。而現在俄羅斯那是世界農業大國,整個農業所產生的收入成為第三大經濟支柱,收入僅次於軍火出口了。所以現在每年俄羅斯賣出大量的農產品,這在大國中,那是比較罕見的。
支柱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體系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其產業規模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較大份額,並起著支撐作用的產業或產業群。這類產業往往在國民經濟中起支撐作用,但不一定能起到引導作用;同時,這類產業往往由先導產業發展壯大,達到較大產業規模以後就成為支柱產業或先成為對其他產業的發展既起引導作用又對國民經濟起支撐作用。
Ⅵ 俄羅斯的北極地區發現大量石油,這對當地相關行業的發展帶來哪些保障
我認為這樣的發現會讓當地的經濟環境變得更好,而且也能夠讓普通老百姓獲得更高的收入,讓當地的財政收入獲得提高。
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關注到了俄羅斯的北極地區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全世界都已經關注到了這個消息,這對俄羅斯的經濟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因為擁有了大量的石油之後,就能夠把這些石油賣到其他的國家,從而能夠獲得更多的財政收入。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俄羅斯每年的財政收入基本上都是靠資源獲得的,再發現了大量的石油之後就會增加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從而能夠讓俄羅斯從出口石油資源的過程當中獲得更高的財政收入,對於俄羅斯國內的經濟發展來說也是好消息。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次所發現的大量的石油對於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來說將會起到促進的作用,而且也能夠讓這個國家在國際上獲得更高的地位。
Ⅶ 俄羅斯經濟主要來源
俄羅斯的經濟主要來源有石油和天然氣、軍工武器出口和農業。
【拓展資料】
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工業損失慘重,整個產業被徹底摧毀。就連一向強勢的重工業也徹底崩潰了。相反,它已經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氣為第一支柱的經濟結構。現在,俄羅斯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價值每年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它幾乎占財政收入的一半,所以石油和天然氣是俄羅斯的絕對經濟支柱。
俄羅斯第二大經濟支柱是武器出口,因為蘇聯軍事工業發達,其武器裝備齊全,而且比西方武器便宜,這使得俄羅斯的武器出口在經濟中仍然占據第二位。俄羅斯每年通過出口軍事武器賺取數百億美元,這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並已成為俄羅斯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現代國家,尤其是世界大國,以農業為支柱的國家很少。因為農業是上一個時代的產物,特別是在封建時代,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現在俄羅斯是世界農業大國,整個農業創造的收入已經成為第三大經濟支柱,僅次於武器出口。所以現在俄羅斯每年都賣出很多農產品,這在大國中是罕見的。
俄羅斯聯邦俗稱俄羅斯或俄國,是一個聯邦共和憲政國家,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和3個直轄市組成。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橫跨歐亞兩大洲,面積1707.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俄羅斯和中國的國情有相似之處。它屬於多民族國家。據統計,比我國56個民族還要多,而且更加復雜。俄羅斯至少有100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俄羅斯,占人口的80%。著名的少數民族有達吉斯坦,烏克蘭和韃靼等分散的少數民族。大多數俄羅斯人都有信仰,並且普遍信仰東正教教。除了自己獨特的信仰,他們還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創造了自己的文明。
Ⅷ 沙特王儲預言俄羅斯的石油即將耗盡,沒有了石油俄羅斯經濟還能撐多久
沙特國家預言俄羅斯的石油將會耗盡,對俄羅斯將會是致命的打擊——政治地位大大下降,國民財政赤字,美國趁火打劫!
美國趁火打劫。
不可否認當今世界的兩個最大強國,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美國,一旦俄羅斯出現的問題,那麼最有可能趁火打劫的便是美國,我很有可能會使用雙邊貿易壁壘來限制俄羅斯的出口,俄羅斯出口一旦中斷或者大大減弱,俄羅斯的經濟收入將大打折扣,美國則可以穩定的當世界第一霸主了!
Ⅸ 俄羅斯石油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俄羅斯是能源輸出大國,能源是其支柱產業,石油收益在俄羅斯的經濟比重太大。
比如一天稅收1個億,石油佔了8千萬,一旦油價下跌,預先有的8千萬縮水一半,對稅收影響也會縮水將近一半。
況且石油暴跌、很多企業倒閉、工人大部分失業、經濟緊縮、國家就要開始宏觀調控了、俄羅斯又是一個原油產業大國,所以導致盧布貶值,來拯救本國經濟。
石油下跌給俄羅斯造成巨大影響,首先是經濟影響,經濟不好俄羅斯在2020年前的強軍夢將會是一句空話。
石油價格下跌,經濟受到很大影響,其綜合國力會下降,在國際政治上的話語權也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