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與中國習俗有什麼不同

俄羅斯與中國習俗有什麼不同

發布時間:2022-08-09 22:01:55

㈠ 俄羅斯的民間習俗

中國的俄羅斯族的生活習俗基本與前蘇聯的俄羅斯人相同。俄羅斯族婦女,上身穿粗布上衣,外面罩一件無袖、高腰身、對襟長袍,下身穿毛織長裙。男子的內衣是斜領襯衫(長及膝蓋)和細腿褲,頭戴呢帽或帶耳罩的毛皮帽。逢年過節,花色鮮艷一些。春秋季節穿粗呢長袍,冬季穿羊皮短外套或皮大衣。夏季,農民還穿一種用樺樹或柳樹皮條編成的簡易鞋子(類似草鞋),冬天著氈靴或毛皮鞋。未婚少女梳發辮,喜戴色澤艷麗的四方頭巾,戴耳環等飾品。現在的俄羅斯男女大都喜歡穿現代服裝。

住宅多為土木結構,屋頂用麥秸覆蓋,土牆圍院,前院種植樹木花草,後院架設畜圈,建有庫房,挖有地窖。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屋內很整潔。

在飲食上,俄羅斯人以麵食為主。麵包、饢、各種餡餅等為主食。一般一日三餐,中餐豐盛,早晚簡單。他們還愛吃黃瓜、西紅柿等新鮮而營養豐富的生蔬菜,愛喝白酒、啤酒。另外有種叫「克瓦斯」的低度飲料也是俄羅斯人喜歡的。禁食驢、馬肉,有的還不吃豬、狗肉。

在婚俗上,俄羅斯族崇尚自由戀愛、婚姻自由,但講究門當戶對,結婚要徵得父母同意。與其他民族都可以通婚。婚禮儀式隆重、繁瑣。婚禮要在教堂舉行,由神父為他們念禱文、唱贊美詩,互換結婚戒指。然後接回新郎家,舉宴慶賀。現在中國的俄羅斯族婚禮形式多樣化了,並且朝著簡單而有意義的方式發展。

俄羅斯族很講究禮節,見面時要打招呼。或鞠躬行禮、握手。在社交中,接吻禮節也比較盛行。到俄羅斯族家作客時,要先敲門,進了屋子要摘帽,坐在主人讓給的座位上,不能坐床。在給人遞煙時,不得單獨遞一支,而要遞煙盒,點煙時,不能一根火柴點三個人的煙:吸煙借火時,不能拿對方的煙。婦女在長輩或客人面前,必須戴頭巾,以示尊重。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進屋,過去是用於迎新娘和貴賓,現在也用於一般社交場合。吃飯用過的刀、又、勺不得放在桌布上,要搭在盤沿上。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

㈡ 俄羅斯謝肉節與我國春節有哪些相似與差異

相似:時間上差不多,都是在每年的2月份左右。

差異:

一、節日起源不同

1、俄羅斯謝肉節:「謝肉節」源於東正教。在東正教為期40天的大齋期里,人們禁止吃肉和娛樂。因而,在齋期開始前一周,人們縱情歡樂,家家戶戶抓緊吃葷,以此彌補齋戒期苦行僧式的生活。「謝肉節」因此而得名。

2、春節:起源於歲首祈年祭祀。

二、節日活動不同

1、俄羅斯謝肉節:舞蹈,歌唱,滑雪,滑冰,拳擊等體育活動是謝肉節必不可少的節目。

2、春節:貼年紅、守歲、拜年、祭祀、舞獅等。

三、節日飲食不同

1、俄羅斯謝肉節:這一天人們要烹制薄餅,傳統上,第一張薄餅會送給窮人以示對死者的紀念。

2、春節:茶果點心、年糕、餃子、春卷、湯圓等。

㈢ 俄羅斯風俗有什麼

(1)他們好喝甜茶,即在茶里放糖、果醬或蜂蜜,還要吃一些甜食,如自製的蛋糕、甜點心、餅干糖果等。

(2)喜歡用茶炊煮茶。茶炊是俄羅斯特有的燒開水用的水壺,傳統的由銅製成,現在常見的則是不銹鋼的,結構類似於中國北方燒木炭的銅火鍋。

(3)喜歡喝濃茶,現代人還常在茶中放些羅姆酒。

(4)俄羅斯人是比較注重禮貌的。「您好」、「你好」、「早安」、「日安」、「晚安」、「萬事如意」、「謝謝」、「請原諒」、「再見」、「請」等等禮貌語言,人們不但在外面經常掛在嘴上,就是在家裡親人間也離不開口。

展資料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莫斯科公國等多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受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自稱是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㈣ 中國和俄羅斯文化習俗比較

說下俄羅斯的吧。俄羅斯人見面一般接吻和擁抱,是俄羅斯人的重要禮節,男女在隆重的場合相遇,常常是男子彎腰吻女子手背,日常生活中,長輩吻晚輩的面頰三次(先右、後左、再右),男子間只能擁抱,親兄弟姐妹見面,可擁抱親吻。尊重女子是俄國社會風尚,女士優先顯示了俄羅斯紳士風度。男士吸煙要先徵得女士們的同意,讓煙時不能單獨遞一支,要遞上一整盒,相互點煙時,不能連續點三支煙。俄羅斯人喜歡結交朋友,待人友好親切,感情真摯熱烈。公共場合人們相互談話低聲細語,從不大聲喧嘩,妨礙他人。與人交談,不打斷別人講話,以表示尊重。談話時不習慣問長問短,聽對方講話時不能左顧右盼或做小動作。初次見面,不宜問生活細節,尤其對婦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當面問她們的年齡。朋友久別重逢,寒喧問候時,切不可談論胖瘦,俄羅斯人有這一習慣,特別是對婦女,他們覺得這是形容他們臃腫醜陋。俄羅斯人十分注重儀表美,外出時衣冠楚楚,他們認為不扣好紐扣或把外衣搭在肩上都是不文明的表現。 羅斯人視「葵花」為國花,最討厭「 13」這個數字,最忌諱13個人聚在一起,而數字「7」卻意味著幸福或成功。黑色表示肅穆、不祥或晦氣。鏡子被視為「神聖物品」,打碎鏡子意味著個人生活將出現疾病和災難,打翻鹽瓶,鹽罐是家庭不和的預兆,但要打碎盤、碟子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俄羅斯人都有兩個神靈,左方為凶神,右方為善良的保護神,因此學生忌用左手抽考簽,熟人見面不能用左手握手,早晨起來不可左腳先著地。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對兔子的印象很壞,認為兔子是一種 怯弱的動物,如果兔子從自己跟前跑過,那便是一種不祥的預兆。認為看到提空桶子過街的人,是凶兆。
(1)社交禮儀

在人際交往中,俄羅斯人素來以熱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稱於世。在交際場合,俄羅斯人慣於和初次會面的人行握手禮。但對於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別重逢時,他們則大多要與對方熱情擁抱。

在迎接貴賓之時,俄羅斯人通常會向對方獻上「麵包和鹽」。這是給予對方的一種極高的禮遇,來賓必須對其欣然笑納。

在稱呼方面,在正式場合,他們也採用「先生」、「小姐」、「夫人」之類的稱呼。在俄羅斯,人們非常看重人的社會地位。因此對有職務、學銜、軍銜的人,最好以其職務、學銜、軍銜相稱。

依照俄羅斯民俗,在用姓名稱呼俄羅斯人時,可按彼此之間的不同關系,具體採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與初次見面之人打交道時,或是在極為正規的場合,才有必要將俄羅斯人的姓名的三個部分連在一道稱呼。

(2)服飾禮儀

俄羅斯大都講究儀表,注重服飾。在俄羅斯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

在城市裡,俄羅斯目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

前去拜訪俄羅斯人時,進門之後務請立即自覺地脫下外套、手套和帽子,並且摘下墨鏡。這是一種禮貌。

(3)餐飲禮儀

在飲食習慣上,俄羅斯人講究量大實惠,油大味厚。他們喜歡酸、辣、鹹味,偏愛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愛吃冷盤。總的講起來,他們的食物在製作上較為粗糙一些。

一般而論,俄羅斯以麵食為主,他們很愛吃用黑麥烤制的黑麵包。除黑麵包之外,俄羅斯人大名遠揚的特色食品還有魚子醬、酸黃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時,他們多不削皮。

在飲料方面,俄羅斯人很能喝冷飲。具有該國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們最愛喝的酒。

此外,他們還喜歡喝一種叫「格瓦斯」的飲料。

用餐之時,俄羅斯人多用刀叉。他們忌諱用餐發出聲響,並且不能用匙直接飲茶,或讓其直立於杯中。通常,他們吃飯時只用盤子,而不用碗。

參加俄羅斯人的宴請時,宜對其菜餚加以稱道,並且盡量多吃一些,俄羅斯人將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經吃飽。

(4)習俗禁忌

在俄羅斯,被視為「光明象徵」的向日葵最受人們喜愛,她被稱為「太陽花」,並被定為國花,拜訪俄羅斯人時,送給女士的鮮花宜為單數。

在數目方面,俄羅斯人最偏愛「7 」,認為它是成功、美滿的預兆。對於「13」 與「星期五」,他們則十分忌諱。

俄羅斯人非常崇拜鹽和馬。

俄羅斯人主張「左主凶,右主吉」,因此,他們也不允許以左手接觸別人,或以之遞送物品。

俄羅斯人講究「女士優先」,在公共場合里,男士往往自覺地充當「護花使者」。不尊重婦女,到處都會遭以白眼。

俄羅斯人忌諱的話題有:政治矛盾、經濟難題、宗教矛盾、民族糾紛、前蘇聯解體、阿富汗戰爭,以及大國地位問題。

㈤ 俄羅斯與中國不一樣的節日重要的節日

1, 最重要的節日-新年的時間不同。我們是過春節,俄羅斯的新年是1月1日。一般從1月1日到1月10日都放假。

2. 男人節(2月23日,День защитников Отечества 衛國戰士日 ( 俄羅斯又稱男人節 )。這個節日是中國沒有的,但在俄羅斯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這一天女性都會送禮物給男性祝賀節日快樂。

3. 婦女節(3月8日: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женский день)。雖然中國也有婦女節,但過得比較敷衍。但是在俄羅斯這是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節日,國家層面上都很重視的節日。這一天,所有的女性都會收到鮮花,即使是幾歲的小女孩和幾十歲的老太太。

4. 勝利日(5月9日:День Победы 紀念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 )。相當於中國的國慶節。每年的這一天在紅場都會有盛大的閱兵儀式。

5.其餘的還有不是那麼特別重要的,中國沒有的節日,比如詩歌節(6月6日,День рождения А.С.Пушкина ,為了紀念普希金)。知識節(9月1日:День знаний )這一天是全國大、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成千上萬的兒童和青少年被迎入通往知識寶庫的學校大門。

6.還有一些行業節日,如送冬節,樺樹節等。

㈥ 俄羅斯婚俗和中國婚俗的異同

婚禮對於俄羅斯家庭來說應該算是最大的家庭喜慶了。過去同我國一樣由父母給孩子定親,現在由子女自己做主。這點同中國非常相似。我國古代由封建家長制包辦婚姻發展到現在的自由婚姻。俄羅斯法定婚齡為女子16歲,男子18歲;而中國則為女子20歲,男子22歲。

現在俄羅斯的婚禮同中國一樣也要到民事登記處辦理,與我們不同的是俄國人習慣上是新人同父母親友一起去,然後馬上就舉行婚禮。喜宴上新人坐上座,左右分別是同事好友,面對新人坐的是父母。當賓客高喊(горько)「苦啊!」時,也就是要求新人接吻,而此習俗從古一直沿襲至今,包括婚後要過結婚周年,想必是受到俄羅斯文化的一定影響。還有一點在俄婚禮上最有意思的是,說完祝賀辭乾杯後把玻璃杯拋向天花板,玻璃杯跌成碎片,象徵新人將有美滿的婚姻。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在花車的車頭上的裝飾,如果看到裝飾為小熊則代表他們期望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是兒子,若為洋娃娃則代表想生女兒。當然,過去的俄羅斯人還較喜歡占卜,如眾所周知的普希金的《葉甫根尼 奧涅金》一文中就有此例,他們還比較忌諱的是婚禮上戒指落地,還有就是婚後,新婚夫婦不應從原路返回。這都意味著日子不好過。在這里一定要作補充的是,現代的俄羅斯人結婚一定要到紅場去給無名烈士墓獻花,想必這不僅是對那些曾經為自己的祖國獻身的英雄的一種尊敬,也反映出俄羅斯人的性格與內心。他們是不會忘記那些為後人的幸福而誓死保衛國家的無名英雄們的。

現在談談中國的婚禮,古代有這樣的說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過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多為家長出面,然後下聘禮,定親等。結婚當中與俄羅斯不同的是父母坐高堂,新人「三拜」,按與新人的關系賓客分別坐在的席位,由新人向父母長輩及各方來賓敬酒還禮,過去還講究鬧洞房,這一情節想必讀者在電視、小說等都能見到。我國的現代婚禮上,結合了中西方的特點,因此可以說婚禮是新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另外,由於我國民族眾多,在此無法向各位一一介紹每個民族的婚俗,這里只提及兩個。一是朝鮮族,我曾經從我來自朝鮮族的同學那了解到,朝鮮族結婚一最大特點就是新娘結婚時要為新郎親手縫一件衣服,在給父母等行禮時新人會被撒上栗子、棗等,表示祝福新人白頭到老,早生貴子;另一個要提及的就是中國的俄羅斯族,他們對婚姻問題很慎重。青年人結婚表面上看雖然是自由戀愛,但還是必須要徵得父母同意,同血統之間不能結婚,與其他民族之間可以通婚,但需講究門當戶對(這大概也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吧)。其中男方求婚有一特點是請媒人帶上有一撮鹽巴的麵包到女方家求婚,如果女方不接受麵包,就表示拒絕;如果接受並親手把它打開,就表示同意。結婚當天先到女方家舉行,來賓用餐跳舞唱歌歡慶一番,然後到男方家,只有當新郎向一群由女方派出來向新郎索要紅包的小朋友散發紅包後才可把新娘接走,這又與現代的婚禮相同,去年本人參加親戚的婚禮時就見到過同樣的場面(親戚為漢族),證婚儀式則與西方相同。我國的俄羅斯族同俄羅斯國家的多數大眾一樣信奉東正教,所以離婚率很小,結婚較為穩定。而俄羅斯人則普遍離婚率較高。

㈦ 我國的俄羅斯族與俄羅斯國家的風俗習慣是否有相似性

俄羅斯族就是古代俄羅斯移民的後裔,在他們的飲食生活方面,保留著早期在俄國生活的傳統習俗。但是隨著時間的影響俄羅斯族人長期居住在中國又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起初他們三餐都以俄式的麵包為主,輔食通常是列巴俄式煎菜

第三次是在1932年到1938年,當時有許多在蘇聯遠東地區定居的華僑被強行的遣送回國,在當時有許多的華僑帶著自己的妻子丈夫會到的了本國。這一部分就是在俄羅斯族中俄羅斯和中國人最早的混血兒。

而現在大多數的俄羅斯人經過這么長的時間許多外表都與漢族無異,有的俄羅斯人在外表上跟漢族人根本看不出來區別,也有極少數長相與正宗的俄羅斯人相似。即使他們的生活習慣與俄羅斯人依然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這些俄羅斯族人依然堅定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㈧ 俄羅斯也有酒桌文化,與中國的酒桌文化有什麼不同

俄羅斯的酒桌文化和西方比較接近,採用分餐制進食,但是中國講究的是“圓桌文化”。此外,俄羅斯人在喝酒的時候,有不成文的規定,第一杯酒倒2/3,不管多大的酒杯,只要倒了就必須喝完。然後之後可以按照個人的酒量來倒。而除了喝酒之外,俄羅斯和中國的酒桌文化還有很多差異。

隨著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逐漸出現了一些與西方類似的酒桌、餐飲文化,就餐越來越文明,用餐者越來越有品味和格調。而一些喜歡中國酒桌文化的外國人也逐漸接受喧鬧的聚餐方式,和朋友一起體驗中式酒桌文化。

㈨ 俄國百姓與中國百姓的生活習慣有什麼不同

俄羅斯的民俗文化
稱呼:俄羅斯的姓名包括三個部分,依次為名、父稱、姓。女人結婚後一般隨男人姓,有的保留原姓。在俄羅斯人當中,不同的場合不同對象有不同的稱呼。在正示公文中要寫全稱,非正式文件中一般名字和父稱寫縮寫。表示有禮貌和親近關系時,用名和父稱。平時長輩對晚輩或同輩朋友之間只稱名字。在隆重的場合或進行嚴肅談話時,用大名。平時一般用小名。表示親近時用愛稱。對已婚婦女必須用大名和父名,以示尊重。工作關系中可稱呼姓和職務,再加上「同志」的詞。

風俗:俄羅斯人交際時通常在三種情況下使用「你」:1、對16歲以下的兒童;2、近親之間與同事之間(年輕人之間);3、年輕人對年輕人。對老年人、陌生人(兒童除外)和領導人則稱「您」。對兒童可直呼其名,而對老年人、陌生人和領導人則應呼其名字加父稱。目前在俄羅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種稱呼並存。一般在商業機構、新聞媒體和官方機構中人們習慣相互稱「先生」;以前在蘇聯時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現在仍然在國營企業、軍隊、公安部門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場所使用,比如:火車站、商店等。在公開發言時,一般在發言人的姓後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應職稱「教授」、「工程師」等,比如:「現在請扎羅夫教授講話」。在寫公函時,一般寫收件人名字加父稱;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應加上「先生」或其相應職稱。大部分俄羅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時間才去餐館。遇有喜慶或舉辦婚禮時,俄羅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館舉行,由邀請人付費。朋友聚會一般在家庭環境下進行。客人通常都帶給主人小禮品(蛋糕、酒)和鮮花。

麵包和鹽:鋪著綉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盤上放上大圓麵包和麵包上面放一小紙包鹽。捧出「麵包和鹽」來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親吻: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有男人彎腰吻婦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長輩吻晚輩的面頰3次,通常從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愛。晚輩對長輩表示尊重時,一般吻兩次。婦女之間好友相遇時擁抱親吻,而男人間則只互相擁抱。親兄弟姐妹久別重逢或分別時,擁抱親吻。在宴會上喝了交杯酒後,男方須親女方嘴。

忌諱:俄羅斯特別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凶險和死亡的象徵。相反,認為「7」意味著幸福和成功。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俄羅斯人認為鏡子是神聖的物品,打碎鏡子意味著靈魂的毀滅。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盤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壽筵和其它隆重的場合,他們還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俄羅斯人通常認為馬能驅邪,會給人帶來好運氣,尤其相信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體,認為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遇見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問好,學生在考場不要用左手抽考簽等等。

洗禮節:俄羅斯東正教節日,在公歷1月19日。這一天往往是基督教的入教儀式,新生兒在命名日受洗。在洗禮節那天人們除去教堂祈禱外,還要到河裡破冰取「聖水」。1月18日晚是占卜日,特別是女孩子,在這一天晚上要佔卜自己的終身大事。

謝肉節:又名「狂歡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之一。時間在復活節的第8周,過7天,每一天都有不同名稱,第1天為迎節日,第2天為始歡日,3第天為大宴狂歡日,第4天為拳賽日,第5天為岳母晚會日,第6天為小姑子聚會日,第7天為送別日。節後第7周內是齋期,不殺生,不吃葷。人們在謝肉節期間舉行各種歡宴娛樂,跳假面舞,做群眾游戲等。

俄羅斯節日:

送冬節(又名謝肉節,為期7天,在每年的2月19日—25日,節日期間,俄羅斯各地都要舉辦化裝演出、游戲、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動送走冬天。)

祖國保衛者日:2月23日(1918年,原為蘇聯建軍節,1992年改為祖國保衛者日。)
「宇航節」:4月12日(1962年蘇聯為紀念加加林首次太空航行而定)。

「春天和勞動」節:5月1—2日(1992年起將每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改為春天和勞動節)。

反法西斯勝利日(又稱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5月9日(1945年)。

俄羅斯主權國家宣言日:6月12日(1990年)。

國旗日:8月22日。

和諧和解日:11月7日(1996年11月7日,俄總統葉利欽簽署了和諧和解日命令,把原來的「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紀念日」(1917年11月7日)定為和諧和解日)。

憲法日:12日12日

㈩ 中國和俄羅斯都是怎樣過春節的

【中國】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俄羅斯】
俄羅斯像中國一樣,除公歷外,還有古老的民間歷法。根據東正教的歷法,聖誕節和新年要比歐洲的節日晚兩個星期。也就是說,1月7日是俄歷聖誕節;1月14日是俄歷新年。

提及俄羅斯慶祝的公歷新年,還有一段長長的歷史。最初其實俄羅斯民族的新年是每年初春時分的3月1日。因為俄羅斯大地靠近北極地區,春季到來的時間要比其它地區來的晚。那時候,每年的3月1日當天都會舉行祭祀太陽的隆重儀式。15世紀末期,受到拜占庭的影響,俄羅斯又將新年改至每年的9月1日,並一直持續到1699年才由彼得大帝依照西歐各國的傳統習慣改為今天的1月1日。

俄羅斯新年是一年中最為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俄羅斯傳統節日。每一年的1月初,是俄羅斯人狂歡的日子,新年、聖誕匯聚於此,長達3個星期的狂歡日,除了在餐桌上度過,長久以來,俄羅斯人習慣於購買新年禮物,添置歡樂飾物,舉辦家庭派對,或者出國旅遊。直到1月19日的耶穌受洗節,人們仍然保持著高漲的情緒,繼續製作美味的菜餚,繼續到親朋好友家串門。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與中國習俗有什麼不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