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京願意中國男人移民俄羅斯娶老婆嗎
肯定不願意。
俄羅斯人懼怕中國移民實現對他們領土的佔領。
Ⅱ 普京親戚有在俄羅斯政黨裡面從政嗎很多國家的鄰導人都喜歡實行家族制政治。似乎普京沒有這方面的新聞
蘇俄領導人的身世總是引人注目,因為他們多數出身中下層,所以家族起源總是顯得模糊不清。例如,一位德國學者曾經研究過列寧,並且一直追溯到12世紀,「發現」他的家族源頭在德國,先人中有的當過牧師,有的曾領導過漢薩同盟。那麼,俄羅斯當代政治家又都源自何方?俄《勞動報》6月21日文章對此做出回答。
普京是留利克家族後裔
1999年8月2日,就在普京被任命為總理前不久,他的父親弗拉基米爾"斯皮里多諾維奇去世。有西方媒體報道說,老人垂死之際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兒子是沙皇!」如果西方媒體引述屬實,現在看來老普京這話有道理。
普京當選總統之後,他的家世立即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人們很快就在聖彼得堡、西伯利亞、甚至烏克蘭挖到了他的根,並進一步證實:世界上所有姓普京的人都是來自俄聯邦特維爾州的移民。
調查者還確信,普京家族並非普普通通的農民出身,他們是王族普佳京內的後裔。普佳京內家族是沙皇留利克家族的一個分支,其族譜一直延續到19世紀。
值得一提的是,普京的祖父斯皮里頓是位名廚,曾為列寧和斯大林服務過,但是他未必知道自己出身高貴,更預料不到孫子有朝一日會成為克里姆林宮的主人。
下院議長出身低微
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鮑里斯"格雷茲洛夫1950年12月15日出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其父是名軍事飛行員,參加過偉大衛過戰爭的老戰士;其母是化學老師。
1954年,格雷茲洛夫一家遷至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並在涅瓦河區定居,那裡是附近一家紡織廠工人的主要聚居地。
和大多數俄羅斯政治家一樣,下院議長出生於社會底層。對於他的家族起源於哪,沒有人說起也沒有人感興趣。不過,雅羅斯拉夫爾人說他的父母畢業於當地教育學院,他也因此在這所大學建新校舍問題上出了不少力。
上院議長祖先富裕
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主席謝爾蓋"米羅諾地夫出生在普希金市,和普京有兩次同鄉經歷。他的祖先淵源在特維爾州,部分血親現在仍然生活在當地一個村裡。
曾幾何時,他的先人生活很富裕,擁有村裡最好的房子。上世紀30年代,他的家人遭到清洗,祖父被槍斃。這沒對未來議長產生影響,而他們的老房子現在仍然保存完好,並成了當地被清洗農民紀念館。
米羅諾夫也幫老鄉們辦過事,例如修了一條全長將近7公里、橫跨特維爾和斯摩棱斯克兩州的鄉村公路。
副總理出身貴族
副總理亞歷山大"茹科夫是俄政府中唯一出身貴族的高官,他的一位先人在沙俄時期當過省長、參議員,還是位詩人;他的父親德米特里"茹科夫是知名作家及英美文學翻譯家。
經濟發展部長格爾曼"格列弗出生在哈薩克,但有消息說他的老家是列寧格勒,戰爭年代家庭受到清洗被流放到哈薩克。
國家杜馬副主席柳博芙"斯莉斯卡出生在薩拉托夫,她母親現在仍住在那裡一個並不繁華的小區內,當副主席的賓士車出現在當地並不寬闊的街道上時,總被人們視為「眼中釘」。
俄共領導人根納季"久加諾夫出身教師世家,父親在戰爭中失去一條腿,康復後在中學教書;母親是小學老師,也是兒子的啟蒙老師。
Ⅲ 現在中國人向俄羅斯遠東地區移民是否逐漸呈上升趨勢
首先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s-400,su-35防空系統肯定是外銷型的,性能肯定比不上自己用的,並且現在俄羅斯已經有s-500,和隱身飛機了。他肯定確保了自己的安全。移民,則不可能讓中國大規模移民的,中國人一向民族意識強烈,外國政府一向對中國移民沒有好感,國外發生排華事件不是一兩次了。並且領土是不可能要回來的了,從二戰末期的幾個協定就都規定了,俄羅斯和國際社會都不會允許遠東回歸,這樣就是挑戰了國際法。他現在只是想借中國的力量發展一下,但是不可能讓自己的命運把握在別人手裡
Ⅳ 為什麼很少聽說難民逃亡到俄羅斯是難民不願意還是俄羅斯不願意呢
利比亞、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數百萬難民湧入歐洲,但是前往俄羅斯的難民少之又少。近年來俄羅斯人口數量增長緩慢,甚至出現下降,普京為此頭疼不已,如果能夠把難民引入俄羅斯,既可以解決難民危機,也可以緩解俄羅斯勞動力不足的困境,兩全其美,然而難民仍然一門心思的前往西歐國家。
Ⅳ 俄羅斯為什麼人口少呢使勁生不就完了嗎難道小孩子都養不活
俄羅斯人口危機正在加劇,但為了俄國安全不吸收中國移民 俄羅斯最近通過了未來20年的人口政策。 根據這項政策,俄羅斯要大力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並延長俄國人的壽命,同時還要吸收外來移民來緩解俄羅斯的人口危機。但為了國家安全,俄羅斯不會吸收中國移民。 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簽署命令,批准了到2025年的俄羅斯人口政策。這項人口政策將達到以下兩個目標:到2015年,要使俄羅斯的人口數量穩定在1億4千2百萬到1億 4千3百萬人的水平。然後到2025年時,要使俄羅斯的人口數量增加到1億4千5百萬人。 剛剛通過的俄羅斯人口政策還提到,應該通過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並延長俄國人的壽命,同時還要吸收外來移民等手段來緩解俄羅斯人口危機。俄國人現在的平均壽命為66點7歲,其中男子平均壽命為60點6歲,女子的平均壽命為73點1歲。俄羅斯當局期望通過人口政策的實施,到2015年時,俄國人的平均壽命提高到70歲,到2025年時,平均壽命能提高到75歲。 俄羅斯人口政策還對未來20年的俄國人口形勢進行了預測。根據預測,俄國人口形勢的一個悲觀發展趨勢是:到2015年時,俄國人口將減少4.4%,達到1億3千6百萬人。到2025年時,俄國人口數量將下降到1億2千4百90萬人。2025年時,俄國人的平均壽命將不會超過64點5歲。 俄羅斯人口政策還對如何降低死亡率和提高出生率開出了葯方。這些葯方包括,提高孕婦和新生兒的福利待遇。大力宣傳改變人們的觀念,使俄國家庭能擁有更多小孩。同時還要加強對酒類商品的管制,減少酗酒現像。另外,還要加強心血管,惡性腫瘤,艾茲病和肺結核等嚴重威脅俄國人生命安全疾病的防治。 原蘇聯解體後,伴隨著死亡率的急劇上升和出生率的下降,俄羅斯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俄羅斯面臨的人口危機形勢日益嚴峻。在遠東的一些地區,當地的人口數量15年來已經減少了超過15%。 俄羅斯人口學者維什涅夫斯基認為,剛剛通過的俄羅斯人口政策看起來很好,但他對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感到懷疑。他說:「人口政策是當局對如何解決面臨的人口危機做出的聲明,但如何實施這項政策還需要時間檢驗。」 維什涅夫斯基說,俄國人死亡率非常高,當局想在近期內達到制止俄國人口持續減少的目標幾乎不可能。他說:「當然,在這方面需要發展公共衛生體系,需更多的資金投入。但這樣作還不夠,還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總之,需要完成的任務非常多。因此我對當局的努力並不樂觀,但我保持著一線希望。」 維什涅夫斯基還說,當局想通過吸收外來移民來解決人口危機,這種做法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也很難說。他說:「我不認為通過外來移民能夠結果俄國人口危機。因為這需要大規模的外來移民。但俄國社會目前並沒有準備好能接受外來移民。」 俄羅斯的人口政策提到,吸收外來移民應該著眼前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但人口專家維什涅夫斯基說,獨聯體國家中,象烏克蘭等國也面臨著人口不足的問題。所以在這方面俄羅斯只能指望中亞國家提供移民。但那樣的話,中亞國家的移民資源非常有限。是否能通過中國移民來解決俄羅斯人口危機呢?維什涅夫斯基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他說:「我認為,吸收中國移民來解決俄羅斯人口危機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因為中國是俄羅斯的近鄰,大批中國人移民遠東只能威脅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 但俄國政府第一副總理梅德維傑夫最近表示,由於經濟形勢越來越好,今年頭8個月,俄羅斯的出生率已經上升。人口死亡率正出現下降趨勢。
Ⅵ 普京粉那麼多,怎麼沒看有移民俄羅斯的
俄羅斯本身就不是一個支持移民的國家 國家政策問題
另外能移民俄羅斯 還不如去德國啊什麼的
俄羅斯只能算是一個 跳板 跳到歐洲
Ⅶ 俄羅斯遠東的人口分布情況
人口約800萬。俄羅斯遠東面積為621.59萬平方公里,佔全俄的36.4%。現分為8個聯邦主體單位。
濱海邊疆區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東南部,該區南北長670公里,東西寬220公里,面積為16.59萬平方公里。濱海邊疆區始建於1938年10月20日,首府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威崴)。下設9個直轄市、24個區、48個城鎮和219個鄉村。
直轄市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烏蘇里斯克、納霍德卡、帕爾季贊斯克、阿爾謝尼耶夫、阿爾焦姆、達利涅列欽斯克、列索扎斯克、斯帕斯克-達里尼。濱海邊疆區現有人口230 萬,約占遠東地區人口的1/3,是遠東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但是人口分布並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城鎮和自然條件較好的南部地區。城鎮人口佔77%,農村人口佔23%。南部人口密度較大,平均每平方公里50人,中部和北部山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
濱海邊疆區的民族可以分為外來民族和當地土著民族兩種。外來民族占人口總數的 99.99%。主要有俄羅斯人(佔85.5%)、烏克蘭人(佔9.5%)。
此外,還有白俄羅斯人、拉脫維亞人、愛沙尼亞人、猶太人等。土著民族只佔人口的0.1%。主要有烏德蓋人,還有少量奧羅奇人、塔茲人、楚瓦什人和那乃人。
(7)普京有多少中國人移民俄羅斯擴展閱讀:
俄羅斯遠東地區面積621.59萬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629萬。從古代起就有30幾個大小不同的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盡管他們發展程度相差懸殊,但都為創造這一地區的古代文明作出了自己貢獻。
這些民族分別屬烏拉爾語系、阿爾泰語系和古亞細亞語系。其宗教信仰在古代均為圖騰崇拜和原始薩滿教。後來陸續接受了外來的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及東正教。
2015年1月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支持遠東土地無償贈居民。專家認為這項法律頒布後,中國移民將在遠東地區大大增加,俄遠東將成為向中國出口綠色食品的主要地區。
伯力
哈巴羅夫斯克(伯力):80萬人(2011年),始建於1858年,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內河航運通過阿穆爾河(黑龍江)可以直接出海,也可直達同江、富錦、佳木斯和哈爾濱。
該市是遠東地區最大的綠化城市之一,市效有佔地數萬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其中有保存完好的大草原森林。主要工業部門有飛機製造業、燃料工業、木材加工業、建築和建材工業。
中國名字是伯力,黑水靺鞨的首都。明朝時居住著女真族瓦爾喀部。伯力曾屬中國(清)領土,在1860年後被俄羅斯侵佔。
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592,069人(2010),始建於1860年,遠東捕鯨業、捕魚業和冷凍船基地,屬季風氣候,1月份平均氣溫為-15℃,8月份平均氣溫在20℃左右,年降雨量約690毫米。海參崴曾屬中國(清)領土,海參崴滿語意為「海邊的小漁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俄羅斯遠東地區
Ⅷ 普京願意中國男性移民俄羅斯娶老婆嗎
我覺得普京不願意讓中國男性移民俄羅斯娶老婆,因為普京是一個非常重血統的總統,他不允許他們的民族變成多民族或者混血兒多的國家。
Ⅸ 俄總統普京為什麼是一個極度親華的政客
普京不親華,他是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事實上大國領袖,都是實用主義者。
中俄友好,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美國。
所以兩國屬於唇亡齒寒的關系,面對美國時必須抱團。
把先進技術賣給中國,也是出於多方面考慮。
首先,俄羅斯早已經是第三世界國家了,他的外匯收入主要就依賴能源和軍火。
而中國的軍事技術在這些年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06年之後,中國的科技迎來了井噴式發展,一般的普通裝備已經吸引不了我們了。所以俄羅斯想從我們這里賺錢,就必須拿出更好的貨來。
此外,由於去年年初美國宣布戰略大調整,實際上已經等於對中國「宣戰」了,這個時候如果中國倒下了,俄羅斯絕對是下一個目標,而我們藉助去年的南海沖突和釣魚島沖突,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所以,中俄結盟對抗美國已經成了雙方的需要。
這種情況下,中國大規模購買俄羅斯武器,而俄羅斯提供更加先進的技術裝備,也就成了必然。
俄羅斯對於中國商人和移民在遠東地區的活躍其實很警惕的,我姐姐就在俄羅斯留學,這一點她深有體會。
但是普京也沒有辦法。他沒有錢去支持「遠東大開發」,而遠東的經濟和人口常年不發展也不是個事兒,所以他只能允許中國、韓國和日本商人進入遠東地區做生意。
其實不僅僅是我們中國,韓國和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商業活動也很活躍,尤其是日本,一直是中國謀求遠東地區資源合同的最有力競爭者。
第四點和第三點類似,俄羅斯早就有「中國人口殖民」一說了,就是說中國人大量移民俄羅斯,而俄羅斯人口不斷減少,尤其是民族沖突日益加深,總有一天華人會成為俄羅斯的主要民族,並且成為這個國家的主宰者。
這個說法在俄羅斯很流行,但是你總不可能因為這么個「莫須有」的擔心,就不讓商人來做生意,不發展經濟外貿了吧?
沒這個道理。
所以並不是普京親華或者無能,而是俄羅斯的現狀導致了他對這些問題拿不出解決的辦法來。
這也是俄羅斯的無奈。
Ⅹ 俄羅斯人為什麼也熱衷移民離開俄羅斯這個國
移民自由的從無到有本是一個社會的進步,但它卻象一面鏡子一樣足可以折射出這個社會的弊端與落後。普京治下的俄羅斯正遭遇著這樣的尷尬,俄羅斯人正加快步伐離開這個國家。俄媒普遍認為,俄羅斯已經迎來了布爾什維克GM至今第五波移民大潮。《涅瓦時報》報道這一問題時稱:"俄羅斯正在向世界出口除自然資源之外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人口。"
看不到未來
一位網名"維克多利亞"的俄羅斯姑娘去年終於移民去了倫敦。在離開前,她將籌劃移民期間的所思所想形諸文字,寫成一篇《我移民離開俄羅斯的9個原因》。這篇文字貼上網後被熱烈轉載,激起一波討論浪潮,成了俄移民或將欲移民群體的一篇總結性宣言。"維克多利亞"在裡面列舉了俄羅斯生活中9個主要方面存在的問題,它們大大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談到安全時,她寫道:"在咱們這個國家,許多人遠遠看到警 察後會繞道走,司機則總是在護照里夾著幾百盧布,以備警 察盤查時用來消災。"談到醫療時,她寫道:"有一次我牙疼得厲害,就去找了位牙醫。他指著我的一顆牙說它是蛀牙,可那分明是我的一顆假牙。而這位牙醫是有行醫執照的。我犯了一個錯誤,沒有提前向朋友打聽哪裡有好大夫,因為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庸醫橫行的國家,光用錢是買不來合格的醫療服務的。"在談到教育時她說:"我們大學里的風氣已經墮落到極點,老師給學生的考試材料是從網上下載的,而且只要肯花錢,從來不學習的學生也能通過考試。我們的教育正在衰落,誰也無法否認這一點。"
其他的問題,諸如產品價高質次以至於聖彼得堡人喜歡周末到芬蘭大采購、無所不在的腐敗以至於不懂得行賄就寸步難行、人與人之間的不尊重和以強凌弱等事實都讓"維克多利亞"感到絕望。談到房價時她說:"我的一個朋友算了一下,如果她把自己位於莫斯科郊區的一處赫魯曉夫時代的老房子賣掉,可以在捷克買一座城堡。"當然,即使你在俄羅斯買了房子也不足以安心,因為頻頻出現的官僚與黑 幫勾結謀取平民不動產的新聞讓許多人感到擔憂。"維克多利亞"說:"你房子下的土地也許會因為舉辦索契冬奧會而被強征,補償款未必能讓你滿意。"
作為局外人很難判斷"維克多利亞"所列舉的這些現象是否誇張,但從這篇文章被到處轉載且總能吸引大量正面評論,甚至《權力》周刊、《報紙報》這樣的主流媒體都提及或將其作為討論話題的事實來看,文章中的事實是被俄大眾承認的,主要觀點也是被接受的。俄"自由媒體"新聞網對其觀點作了精到概括:人們看不到未來自然就要換個地方過日子。
"逆淘汰"的社會
如果說社會弊端讓人難以忍受,那麼工作、經商環境的敗壞就更加讓人考慮去國外發展。
《涅瓦時報》集中報道了幾位年輕才俊的移民選擇。伊戈爾的專業是研究一種古代語言,非常冷門。許多人嘲笑他是書獃子,認為他不可能找到工作。但最終,在俄國內碰壁多次之後,伊戈爾在德國一所大學找到了用武之地,並經過奮斗後取得了副教授職稱。如今,沒人再嘲笑伊戈爾,因為他已經是一位歐洲知識分子了。
伊戈爾的專業決定了他無法在俄找到工作,只能到教育體系更加發達的歐洲尋求發展。而另一位青年安東則是放棄了國內優厚的待遇選擇移民印度的。在國內,他憑借才幹在海關幹得很好,待遇也十分優厚。但工作幾年後他竟主動放棄了那個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職位,移民去了印度。所有人都不理解,但他卻說,脫離了那個桎梏人的環境之後,在印度我才找到了真正的人生目標。
32歲的德尼斯·潘克拉托夫則放棄了國內IT公司的職位移民到了美國,如今就職於IBM公司。他如今在一個5人小組里負責軟體開發,同組的有印度人和中國人。他說,在這里俄羅斯人很受重視,因為我們總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創意。其實,潘克拉托夫原先在國內的那份工作待遇很不錯,但是他說:"我不喜歡程式性的工作,我喜歡創造,但在國內老闆們偏偏不給你創造空間。從人才的角度來說,俄羅斯足可以組建一個自己的IBM,但是沒人對此感興趣,畢竟搞電腦開發遠沒有挖石油天然氣來錢快。"
這三位年輕人的經歷極好的說明了為何眾多俄羅斯青年才俊選擇移民。正像俄著名政治學家德米特里·奧列什金所說的那樣,俄羅斯的社會上升通道已經十分逼仄,"俄羅斯當下即得利益者們組成了一個封閉的高級社會,那裡不歡迎有才能的人。如果你爹媽不是寡頭、大企業老闆、銀行家或高級官員,那麼你成功的機會就很小。當然,也並不是完全沒機會,但你得按體制的規矩辦事,象其他人一樣行賄、容忍上司的不專業並爭取成為他的心腹,這樣不大的成功機會才能轉化為現實。"
奧列什金可謂說出了一番大實話。放眼俄當下泛濫的"官二代"現象便可知他所言不虛。阿納斯塔西婭·特卡喬娃大學還沒畢業時就已經是兩家大企業的持股人,還握著克拉斯諾達爾市內一座價值8億盧布的16層大樓的30%股份。並非她有多厲害。她的父親是杜馬議員,叔叔則是一位州長,僅此而已。一位名叫米沙林娜的女孩18歲時已經身家1億多盧布,擁有11家公司,在18家公司里擔任重要職位。原因是,她的父親也是一位州長。
另一位著名俄羅斯學者符拉季斯拉夫·伊諾澤姆采夫對這些現象做了精闢的概括,他直接將俄社會稱為是一個"逆淘汰"的地方。
"剝奪"之猛
如果作為人才會遭遇"逆淘汰",那麼是否可以選擇做生意呢?事實證明,俄商業社會的大門也並未向新來者和不願按體制規則辦事者敞開。
年輕的尼古拉·佩特琴科在莫斯科擁有一家公司,生意一直不錯。但越是生意好,他越是擔心。俄國內愈演愈烈的"剝奪"現象讓他感到自己的生意隨時可能不保。"剝奪"是俄當下社會侵犯個人財產權最為嚴重的一種現象,其形式類似於惡意收購,但卻更加原始,往往有執法部門、司法部門和黑幫的參與。2003年,莫斯科一家生意紅火的蔬菜批發市場被某位神秘大佬看中。大佬便委託了一家專門搞"剝奪"的公司處理此事。該公司利用手中資源聯合執法、司法部門和黑幫,利用該市場法律地位上的漏洞向其施加壓力,試圖低價收購。黑幫則時常去市場滋事,干擾正常經營。俄許多公司都是這樣被惡意收購的,"剝奪"發起者得到公司,其他所有參與者則都可以分到好處。最終,這家市場老闆與時任莫斯科市長的盧日科夫取得了聯系,制止了這場"剝奪"。
這種現象層出不窮,以至於在俄著名調查公司"列瓦達"的調查中感到自己財產不保的人達到相當高的比例。俄市場上流傳著一個數字,俄每年發生的"剝奪"事件接近10萬起。莫斯科杜馬議員科瓦廖夫接受《專家》雜志記者采訪時爆料稱,俄強力部門內部專司"剝奪"的人馬已經制度化、專門化。如今,在俄許多城市都時常會有專門介紹對付"剝奪"的經驗交流會,網上則也可以查到大量此類信息。"剝奪"對俄商人階級的壓力可想而知。
正因此,佩特琴科才象許多商人那樣,不做大的投資,隨時准備將其出售,轉而移民國外。俄另一份調查顯示,大部分企業主都沒指望將自己的生意傳給下一代。
商業環境如此惡劣,自然移民傾向就更加強烈了。這就難怪俄羅斯在國際反映經商環境的"DOING BUSINSS"排名上居於120多位,與許多非洲國家並列。普京此次上台後要求將這一排名上升至20多位,幾乎沒有人相信這會成真。
而且格外值得憂慮的是,移民的主力恰恰是俄國家發展的中堅——中產階級。他們往往掌握著高技術,極富財力。他們的離去對俄毫無疑問是一種損失。"列瓦達"的調查顯示,35歲以下俄羅斯人中意欲移民的超過一半,希望子女今後移民的佔到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