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第二款隱身機哪裡研發的

俄羅斯第二款隱身機哪裡研發的

發布時間:2022-08-10 05:28:41

㈠ 由哪個國家首先研製成功隱身轟炸機

隱身轟炸機首先由美國研製成功,美國洛克韋爾公司研製的B—IB型變後掠翼戰略轟炸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具有部分 「隱身」功能的轟炸機。B—IB在飛機外形、塗料和發動機的進、噴氣口形狀上作了防雷達各紅外線探測處理,這就使它在敵方的雷達和紅外線探測器面前,具有了一定的 「隱身」作用。 第一種真正的 「隱身」轟炸機是美國的F—117戰術轟炸機。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從70年代中期開始執行秘密研製 「隱身」戰斗機的 「臭鼬工程」計劃。1977年原型機試飛成功,1981年定型投產。F—117外型奇特,翼身融為一體,整個機身表面幾乎全部由多個小平面拼並而成,可將雷達波以各種角度散射,不能形成有效的回波。機身採用了大量統計表合材料。並塗有隱身塗料。這就使得F—117基本上不會被雷達和約外線探測裝置所發現。F—117原本是作為戰斗轟炸機而設計的,但由於它優異的 「隱身」功能,敵機幾乎不可能發現它並與它進行空戰,加上它飛行靈活性不夠,所以它實際是被用來執行夜間轟炸任務的戰術轟炸機。在美國入侵巴拿馬和海灣戰爭轟炸伊拉克的空襲中,美國多次成功地使用F—117執行轟炸任務,而一次也沒有被對方探測到。 美國戰略空軍和諾斯羅普公司研製成功另一種 「隱身」戰略轟炸機B—2是一種純粹 飛翼」式飛機,它的機身、機翼、發動機融為一體,既無水平尾翼,也無垂直尾翼,據稱它的航程達12 000公里,載彈量達34噸,造價高達22.2億美元,堪稱世界之最。 轟炸機
戰斗轟炸機——戰斗轟炸機又稱殲擊轟炸機。它是既能執行轟炸任務,又能執行空戰任務的飛機。 1915年,德國的 「齊柏林」飛艇不斷地轟炸英國本土,英國臨時將3架泰洛伊德小型戰斗機改裝,攜帶炸彈成功地攻擊了德國的飛艇基地。這是戰斗轟炸機的最早起源。40年代末,最先冠以 「戰斗轟炸機」這一名稱的是美國的F—80,它在朝鮮戰場上多次執行轟炸和空戰的雙重任務。早期的戰斗轟炸機都是由戰斗機改裝的。 第一種專門設計的戰斗轟炸機,是美國於1955年首次試飛的F—105 「雷公」式戰斗轟炸機。它最多可載5900公斤炸彈,還可攜帶核彈。F—105在越南戰場上大量執行轟炸和空戰任務。 70年代後,美、蘇、法等國戰斗轟炸機,其載彈量和航程相當於輕型或中型轟炸機,它們裝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和空對空導彈,飛行性能提高,其空戰能力也遠高於以前的專用戰斗機。 戰斗轟炸機
轟炸機--B 2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種轟炸機已經超出了作為飛機的一般含義 轟炸機
。它不僅被視為打敗敵人的戰略性進攻武器,而且帶出了許多戰役和保級數僅低於「曼哈頓工程」的作戰計劃,目的只有一個:在他的作戰半徑修建機場和基地。 轟炸機
這就是美國波音公司的B 29「超級堡壘」(Superportress)。 1943年6月初,當實驗型的b 29轟炸機剛剛定型,美國陸軍航空兵已迫不及待的減少58超重型轟炸連隊超前進入了熟悉訓練階段,利用跨越青藏高原的航線為b29大量提供物資。當時中國抗日後方的成都機場,專門改建了跑道,成為b29在亞洲的第一個起飛基地。 1944年初,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航空兵為了配合戰局的發展,決定用B29直接攻擊日本本土,以加快日本帝國滅亡。同年6月15日,68架b29從印度起飛,在中國落地加油後,這直飛日本九州地區,轟炸了日本八幡鐵廠,實現了自杜立特b25空襲東京之後,美軍首次對日本的戰略進攻。同年10月,對日本空襲再次升級,迫使日本調來更多的戰斗機進行防禦。11月24日起,轟炸范圍已擴展到長崎、佐世保乃至中國的沈陽、鞍山等地。但是由於這一時期b29掛炸彈過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轟炸效果。 B-29轟炸機(19張) 1945年,為了給瀕臨滅絕的日本大本營最後一擊,8月6日和9日,第20航空隊509混成聯隊393中隊兩架綽號為「伊諾拉·蓋依」和「博克之車」的b29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歷史上第一顆和第二顆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為太平洋戰場畫下了的句號。僅在戰爭最後一年,b29以極小的損失向日本投下了177000噸炸彈,實現了跨州級攻擊的夢想,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設計:1940年1月,美國陸軍航空隊為應付未來大規模戰爭只需要,向航空工業發出了巨型轟炸機的招標,聯合禿鷹公司的b32和b29有幸進入發展階段,b29採用了同溫層高州級飛行,擁有完善的增壓曾和生命維護系統,總重為當時大型轟炸機的兩倍,使一個令人生畏的龐然大物超級武器。 影響:b29在當時創下了世界之最,航程6000公里,能在萬米高空巡航,最大速度600公里/小時,b29研製是對當時航空技術的重大挑戰,它是首架全部依靠遙控自衛武器並應用火控系統和全增壓的生產型轟炸機,他是整個二戰中最傑出的轟炸機,很好的完成了「讓戰火在帝國的領土上完成,加速了日本帝國的滅亡。 不足:沒有機動性、發動機可靠性欠佳。 轟炸機
數據:翼展, 43.1米. 機長, 30.2米. 機高, 4.98米,最大飛行速度:574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0241米,主要機載武器:12挺50機槍,1門20毫米航炮,普通炸彈,燃燒彈,核彈,最大載彈量9000公斤。

㈡ F-117A隱形戰斗機是什麼時候生產的什麼時候公開亮相的在海灣戰爭中用過嗎

F-117A攻擊機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1981年首飛定型,1983年服役,1988年首次公布,服役後參加過入侵巴拿馬、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軍事行動,2008年4月全部退役。

F-117A攻擊機是美國一型單座雙發飛翼亞音速噴氣式多功能隱身攻擊機,是世界上第一型完全以隱形技術設計的飛機。F-117A攻擊機的設計目的是憑其隱形性能突破敵火力網,壓制敵防空系統,摧毀嚴密防守的指揮所、戰略要地、工業目標,可執行偵察任務。

(2)俄羅斯第二款隱身機哪裡研發的擴展閱讀:

在美軍入侵巴拿馬的行動中,「夜鷹」完成了它的戰場首秀。「夜鷹」利用先進的隱身技術,輕松突破了巴拿馬軍的防空系統,對奧哈托軍兵營實施了精確打擊。突如其來的攻擊打了巴拿馬軍一個措手不及,後來被美軍地面部隊以最小的阻力和傷亡解除武裝。

海灣戰爭,「夜鷹」一戰成名,成為唯一一種可避開伊軍雷達監視、突破密集防空火力的戰機。「沙漠風暴」行動中,美軍先後共出動了45架F-117A,約占海灣地區多國部隊飛機總數的2.3%,但F-117A摧毀伊拉克目標的數量卻是多國部隊摧毀總數的1.2倍。以「夜鷹」為首的美國空軍展示出強大制空能力,讓世界為之一嘆。

在科索沃戰爭中,盡管「夜鷹」再次發揮了隱身突防、精確打擊的出色性能,用石墨炸彈導致南聯盟大范圍供電中斷,指揮控制中心停止運行。

但是,隨後的戰斗就沒那麼順利,南聯盟軍隊使用「薩姆-3」防空導彈將「夜鷹」瞬間擊落,「夜鷹」不落的神話就此終結。後來,有的專家曾到現場查看飛機遺骸,並掌握了大量「夜鷹」的核心數據,為後期破解「夜鷹」的隱身技術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夜鷹」的退役埋下伏筆。

㈢ 殲20的隱形技術是從俄羅斯引進的還是自己研製的

保潔一會兒說是從f117殘骸得來的,一會兒說是台灣經國號研發團隊歸順的人員研發的,最近有說是從烏克蘭引進的專家研發的,哎…好亂哦

㈣ 隱形飛機的發展歷史

隱形飛機從最早的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TR-1型飛機,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的F-117「夜鷹」隱形戰斗機、F-22型先進戰術戰斗機和A-12「復仇者」海軍艦載隱形攻擊機等,隱形和反隱形的不斷較量將使未來飛機的結構設計和性能進一步優化。
反隱形飛機中的蘇-37,是蘇-27的改進型,是一種具有矢量推進器的超機動戰斗機。蘇-37的試驗機(內部編號T10M-11)是從蘇-35的原型機發展而來。擁有超強的雷達掃描系統,據說可以發現隱形飛機。
用雷達尋找飛機有點像在黑夜裡用手電筒找人。這個人如果想要不被找到,有三個方法:第一,穿上反射光波能力較差的衣服,比如粗糙的黑布衣服;第二,把身體變得透明;第三,他可以躲在一面和地面呈一定角度的大鏡子後面,鏡子把手電筒的光反射到「天上」去,拿手電筒的人就看不到了。
飛機要躲避雷達的探測,也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採用反射雷達波較少的材料塗在飛機的表面。第二,可以採用「透波材料」,也就是對雷達波「透明」的材料。不過飛機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不可能用透波材料製作,所以在隱形飛機上透波材料只能用在個別的部位。第三種方法就是躲在「傾斜的鏡子」下面,飛機通過特定的外形設計,可以讓多數雷達波反射不到雷達接收機的位置。
2008年3月11日,美國空軍宣布,F-117A隱形戰斗機將於全部退役,這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型實用化的隱形戰斗機將退出歷史舞台。然而F-117A的退隱卻反襯出戰斗機隱形化時代大幕的揭開。
F-117A戰斗機研製於20世紀70年代。自20世紀50年代之後,美國一直力圖找到一種有效的手段,突破蘇聯嚴密的防空網。在先後嘗試了「高空」和「高速」兩種手段後,美國發現,採用傳統的常規手段,難以突破蘇聯以截擊機、防空導彈和高炮聯合組成的防空網。一些研究人員提出,應當研製一種具有不被雷達發現功能的隱形飛機,在戰時首先攻擊蘇聯防空網的核心部門——如雷達、指揮中心等,為傳統的轟炸機打開大門。在這種情況下,F-117應運而生。
1978年,洛克希德公司開始研製該型飛機,1981年,該機首飛成功,1983年正式服役。洛克希德公司共生產了59架該型飛機,總耗資約66億美元,單機價格約為1億美元略多。
也有人指出,二戰德國的ho229才是最早的隱形飛機,但是因為當年的設計圖紙下落不明,唯一的原型機也在美國,所以無法確認。 由於正值「冷戰」高峰,F-117服役後一直保持其神秘感,可以說是美軍當時的「殺手鐧」武器。直到東西方局勢緩和,東歐發生巨變,美國才首次亮出這一法寶。1989年12月,在美國入侵巴拿馬的行動中,兩架F-117向巴軍營地投擲了激光制導炸彈,這種「殺雞用牛刀」的做法,主要是為了測試F-117在實戰中的表現。
而1991年的海灣戰爭成為F-117的「成名演出」。此戰中,F-117不僅擔任了打擊巴格達市區目標的任務,且多次負責摧毀伊軍防空雷達和指揮中心等重要目標。據稱其承擔了戰爭中美國空軍攻擊目標總數的40%,總計出擊達1271次,無一受損。事實證明,F-117基本滿足了其設計需求,最適合攻擊中等技術水平、中低訓練水平、缺乏高技術防空裝備和組織體系的對手。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由於雷達技術的發展,以及早期隱形技術的局限性,在20世紀90年代信息化技術和電子技術高度發展的情況下,F-117逐漸顯出老態。
1999年,在科索沃戰爭中,一架F-117被南斯拉夫軍隊以老式低空導彈擊落,另有不確定數量的被擊傷記錄。這一情況說明,F-117已不適合再用來突破有較高技術和訓練水平的防空網。
2001年「9·11」事件以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動逐漸成為美軍作戰重心。當對手甚至沒有雷達時,再用F-117攻擊沙漠里的帳篷,既不比常規飛機經濟,也不比常規飛機有效。此時的F-117面臨十分尷尬的境地——既不適合承擔日常的低風險任務,又因潛在對手的進步而不適合執行高風險的攻擊任務。隨著戰爭擠占裝備費情況日益嚴重,美國空軍裁減部隊的斧子必然砍向這型「高不成低不就」的裝備。至此,這種世界上第一型投入實戰的隱形飛機的謝幕已成必然。
在F-117之後,隱形飛機家族已經「後繼有人」,但尚未「枝繁葉茂」。
推出F-117之後,美國先後於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推出了F22和F35兩型隱形戰斗機,以及B-2隱形轟炸機。其中,F22最早在戰斗機(F-117嚴格說來是一型攻擊機)上實現了「超低可探測性」,其碩大的身軀在雷達顯示屏上僅僅體現與一隻小鳥相仿的雷達散射截面積。但是,F22的單價過高,已接近2億美元,即使是美國人也難以承受。為此,美國在低成本的考慮下,又發展了後繼的F35型戰斗機。這種戰斗機可以認為是一種縮小版的F22,但是由於它充分吸收了信息技術發展的成果,所以更加「聰明」,更加人性化,美國空軍要求采購的F22為300餘架,而F35將既由美國軍隊使用,又出口給美國的各個盟國,因此其最終采購數量可能達到數千架。
另外,戰斗機已經進入了第四代(按照俄羅斯標准和美國新標准為第五代),在第四代戰斗機的要求中,「隱形性能」是一項基本要求。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服役的第四代戰斗機,公認的僅有F22一型,在試飛的新型號中,也僅有F35能夠滿足要求。在未來戰爭中,F22與F35將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F22可能扮演「揣門者」的角色,負責打擊對手的高性能戰斗機和防空系統。而F35將執行大量日常的空中作戰或對地攻擊任務。
至於B-2轟炸機,其實也將逐漸面臨F-117的境遇,畢竟其研製時代也較早,性能將逐漸落伍,特別是其過於脆弱和「嬌氣」,不僅不易維護,而且在被發現時還缺乏合格的自衛能力。因此,再過一段時間後,隨著雷達技術的發展,該型飛機很可能將被用於攻擊一些低防護的目標,不再從事過高風險的活動。

㈤ 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可以同時研發兩種隱身戰斗機的兩個國家是

能研發的很多 但是研發出來的隱形效果是另一回事 就好比都是槍 你是漢陽造 它是馬克沁

㈥ 俄新型隱身轟炸機或2027年前列裝,這種轟炸機的強大之處在哪

俄羅斯又稱羅斯聯邦,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半總統制共和國。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隱形轟炸機(Stealth bombers)由美國研製成功,美國洛克韋爾公司研製的B-1B型變後掠翼戰略轟炸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具有部分 “隱形”功能的轟炸機。在戰場上的隱形功能往往可以做到高效率的偷襲。為戰略提供優勢條件。是現代轟炸機發展的方向之一。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2日報道,俄羅斯研製的遠程航空兵未來航空綜合體PAK-DA隱身轟炸機,將可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突破北約的前沿防空線。

㈦ ​俄對「獵人-B」為何對隱身無人機寄予厚望呢

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研製出一種新型的隱身無人機獵人-B,這款獵人隱身無人機在2019年9月27日時與蘇57飛機進行了空中的聯合飛行。在這30多分鍾的聯合飛行過程當中,令人無人機展示出了自己先進的各種性能。

㈧ 等離子體隱身技術的研究進展

美國和前蘇聯等軍事強國就著手研究等離子體吸收電磁波的性能。前蘇聯最早開始進行等離子體實驗的重點是等離子體在高空超音速飛機上的潛在應用:90年代初,美國體斯頓實驗室進行的一項為期兩年、投資65萬美元的實驗表明,應用等離子本技術可使一個13cm長的微波反射器的雷達截面在 4~l4GHZ頻率范圍內平均降低20dB,即雷達獲取回波的信號強度減少到原來的1% l997年.美海軍委託田納西大學等機構發展等離子體隱身天線,其機理是:將等離子體放電管作為無線元件,當放電管通電時就成為導體,能發射和接收無線電信號,當斷電時便成為絕緣體,基本不反射雷達發出的探測信號.初步的演示已顯示了這種天線的發射接收功能和隱身特性。美國在其(1997年國防部基礎研究計劃)中也提到.「中性等離子體效應可以為軍用飛機和衛星提供隱身條件」,可見美國對等離子體技術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在俄羅斯取得了較多進展,其研究成果領先於美國。據報道,俄羅斯克爾德什研究中心已經開發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等離子體發生器,通過在地面模擬設備、自然條件下以及飛機上進行實驗充分證明了這種隱身技術的實用性。、第一代產品是等離子體發生片.其厚度為0.5~O.7mm,電壓幾千伏。工作電流僅為零點幾毫安。將這種等離子體發生片貼在飛行器的電磁波強散射、部位,即可電離空氣產生等離子體。第二代產品是等離子體發生器。在等離子發生器中加入易電離的氣體(還需攜 、帶專用氣體),即可產生等離子體(但產生的等離子體厚度仍嫌過小).第二 。代產品重量不到100kg.耗電不超過幾十千瓦(對飛機所能承擔的有效載苛與供電功率而言仍嫌過大)。經飛行試驗,它除了具備第一代等離於體隱身系統的功能外.還能改變反射信號的頻率.通過向敵人發出假信號.使敵人判斷錯誤來實現隱身。據報道,這種技術不涉及飛機本身的空氣動力系統.在不影響飛機技術性能的同時,採用該技術的飛行器被敵方一定頻率的雷達發現的概率可降低90%以上。第一代和第二代等離於體隱身技術產品都已進行了成功實驗。
俄羅斯公開的可與美國F22相抗衡的第五代米格1.44戰斗機據說就是試驗了這項先進技術。克爾德什研究中心正在研製更有效的第三代產品。據推測,第三代產品可能是利用飛行器周圍的靜電能量來減小飛行器的雷達反射截面。俄羅斯的最新試驗表明,應用第三代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在4~14GHZ頻率范圍內可以使米格飛機的RCS值減少到原來的1%。
除美、俄外.法國的研究人員正在研製一種新的有源隱身系統,據報道可能會採用等離子體屏蔽技術。對等離子的某些研究成果很可能用於作戰飛機特別明顯部位的屏蔽.如空氣進口,排氣口或機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也已研製出了等離子體隱身天線。
鑒於隱身技術在軍事上的重要作用.中國在等離子體隱身方面的研究也進行了約l0年時間。有不少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有關院系都在進行等離子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在對等離子雷達隱身方面已經取得了原理驗證上和工程試驗的成功,並有很多獨到的創新,預計再經過大約1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飛行器即有望實現全面等離子隱身。

㈨ 美國最好的隱形轟炸機是B2,俄羅斯最先進的隱形轟炸機是哪個

轟炸機160
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現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研製的超音速可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北約賦予的代號為海盜旗(英文: Blackjack),同時其優雅的外形和俄羅斯空軍的白色塗裝使其也被賦予「白天鵝」的美稱。
160是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同時也裝備著世界上推力最強勁的軍用航空發動機;並與美國空軍的B-1轟炸機相抗衡,後起之秀的速度比美國B-1轟炸機快80%,比B-1轟炸機大將近35%。航程比B-1轟炸機多出將近45%。
1987年5月,開始進入部隊服役,1988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作戰方式以高空亞音速巡航、低空亞音速或高空超音速突襲為主,在高空時可發射長程巡航導彈在敵人防空網外進行攻擊;擔任防空壓制任務時,可以發射短距離導彈。此外,該機還可以低空突襲,用核彈頭的炸彈或是發射導彈攻擊重要目標。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第二款隱身機哪裡研發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