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球10大嚴重污染城市是哪些城市
際環保組織布萊克史密斯研究院(Blacksmith Institute)對非政府機構和國際環保團體提出的三百多個地區進行長達七年的研究分析,根據受污染人口的規模、有毒物質為害的程度及民眾健康所受沖擊,選出十大污染城市。在此次列入黑名單的10個城市裡共生活著1200多萬人,主要是化工、采礦、廢氣排放和核事故造成的污染,這里的居民經常遭受心血管疾病、哮喘病、呼吸道病、早產、流產等各種病痛的折磨。
第一名: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
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北部、距基輔140公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使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成為人類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悲劇。這個城市在其放射性污染達到頂峰時期竟然是長崎廣島原子彈爆炸所引起的污染的100倍之多,輻射導致當地居民患上了無數的呼吸性疾病、不孕症和出生缺陷,許多兒童還患上了甲狀腺癌。離核電站30公里以內的地區還被辟為隔離區,很多人稱這一區域為「死亡區」。 在隔離區許多建築和設施內,仍不同程度含有過量核輻射物質。烏克蘭政府規定,隔離區內嚴格禁止18歲以下未成年人居住 。
第二名:俄羅斯的捷爾任斯克
俄羅斯的捷爾任斯克有30萬常駐人口,同時這里也是俄羅斯冷戰時期的化學武器生產基地。這里儲備了大量的未處理完的有毒物質,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化學產品生產中心。這些成噸計算的有毒物質全排放到生活用水裡,也為捷爾任斯克這個城市的死亡率一直高於出生率2.6倍。這也是一個人越住越少的城市,捷爾任斯克男子人均壽命僅為42歲,遠低於俄羅斯58歲的全國人均壽命。
第三名:多明尼加的海納
海納可稱得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毒城』。這是一個僅有8.5萬人口的小城市但是他卻已『電池回收』地而出名。每年許多國家消費過的廢舊電池都拿到這個沒人管理的地方做簡單處理。導致這里受到嚴重的鉛污染。唯一的好消息是,當地政府終於看清了這個問題,正集中全力改進這里的環境。
第四名:尚比亞的卡布韋
卡布韋是尚比亞第二大城市,擁有25萬人口。但是那裡也是一個鉛鋅豐富礦區。由於胡亂開采和疏於管理,致使那裡的鉛鋅污染非常的嚴重。由於當地的兒童經常在遭受鉛污染的泥土中戲耍及在受污染的水中洗澡,使得這些兒童身體血液鉛含量嚴重超標差不多是美國環保署規定的5到10倍,幾乎達到了致命的程度。
第五名:中國的山西臨汾
山西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煤、鋁土、鐵等為最。煤炭資源得天獨厚,分布在全省90多個縣(市、)區內。臨汾以煤、焦鐵為主要產業鏈的重型產業結構,在創造巨大經濟價值的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大量的小煤窯,沒有安全保障胡濫開采。導致當里煤灰污染嚴重,空氣里、水裡到處都是煤灰,當地居民開玩笑似的說每天晚上幾乎要在煤塵中窒息而亡。布萊克史密斯研究院研究報告說,「居住在嚴重污染的地方,無異於被宣判了死判……污染對人體的損害,如果不以立即中毒的形式表現出來,那麼就可能以癌症、肺部感染和痴愚症等形式表現出來。」據《山西青年報》報道:「此地不適合人類居住!」幾年前,一名外商來臨汾考察投資環境,臨走前扔下這么一句話,至今仍在當地流傳。
第六名:秘魯的拉奧羅亞
秘魯拉奧羅亞小鎮位於安第斯山脈,人口3.5萬,由於總部位於美國密蘇里州的Doe Run公司在該地興建了金屬礦物冶煉廠,從而導致當地居民暴露於重金屬 的威脅之下。據位於紐約的相關機構調查顯示,拉奧羅亞小鎮所有兒童的血液中鉛含量數據高的驚人,達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程度。同時,由於金屬冶煉所產生 的二氧化硫以酸雨的形式降落地面,致使這一地區的植被幾乎被毀滅殆盡。
第七名:吉爾吉斯坦的梅魯蘇地區
梅魯蘇簡直就是一個放射性物質垃圾廠,這里有近200萬立方米的放射性鈾礦等廢棄物,它甚至威脅到整個費爾干納盆地。盡管這里曾發生過劇大的爆炸,這可能消去一些放射性物質。但是如今仍舊存在著196萬立方米的放射性廢物。據悉,世界銀行已經開始籌備一個項目,來減輕該地區的輻射污染。
第八名:俄羅斯的諾利爾斯克
俄羅斯最北端的主要城市諾利爾斯克年排放污染物超過200萬噸,而這也標志著其在全球受污染最 嚴重地區排行榜上佔有一席之地。這一城市的礦業開采和冶煉興起於上世紀30年代,目前這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金屬冶煉基地。據觀察,這一地區的積雪 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雪白,而基本上都是被污染物覆蓋的黑色。人們也可以經常在空氣嗅到硫磺的味道,而這里的人們的平均壽命都要比俄羅斯居民的平均壽命 要短至少10年。
第九名:印度的拉尼貝特
拉尼貝特有3百萬人口,這里是印度五個製革中心之一。皮革廢棄物中的鉻和其他化學物質污染了地下水源,據悉每年都有150萬噸有毒物質排放到水裡,如今這里的水已經嚴禁沐浴和飲用。
第十名:俄羅斯的魯德納亞
這也是俄國的一個巨型熔煉基地,這里的鉛污染導致兒童血液中的鉛含量水平超過美國環保署規定的正常水平的20倍。幾乎這個地球上有的東西都曾在這個僅有9萬人的城市裡熔煉處理過。據說已經沒有植物能在這里生長了,其污染程度可想而知道。
㈡ 切爾諾貝利核污染發生在哪年
發生在1986年4月26曰。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烏克蘭基輔市以北130公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災難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質泄漏,污染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國際社會廣泛批評了蘇聯對核事故消息的封鎖和應急反應的遲緩。在瑞典境內發現放射物質含量過高後,該事故才被曝光於天下。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共有4台機組。4月,在按計劃對第4機組進行停機檢查時,由於電站人員多次違反操作規程,導致反應堆能量增加。26日凌晨,反應堆熔化燃燒,引起爆炸,沖破保護殼,廠房起火,放射性物質源源泄出。用水和化學劑滅火,瞬間即被蒸發,消防員的靴子陷沒在熔化的瀝青中。1、2、3號機組暫停運轉,電站周圍30公里宣布為危險區,撤走居民。事故發生時當場死2人,遭輻射受傷204人。5月8日,反應堆停止燃燒,溫度仍達300℃;當地輻射強度最高為每小時15毫倫琴,基輔市為0.2毫倫琴,而正常值允許量是0.01毫倫琴。瑞典檢測到放射性塵埃,超過正常數的100倍。西方各國趕忙從基輔地區撤出各自的僑民和遊客,拒絕接受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進口食品。原蘇聯官方4個月後公布,共死亡31人,主要是搶險人員,其中包括一名少將;得放射病的203人;從危險區撤出13.5萬人。1992年烏克蘭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於本事故的核污染。
5月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布利克斯應蘇聯政府邀請,乘直升飛機從800米高空察看核電站的情況,他認為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事故。
災後兩年之中,26萬人參加了事故處理,為4號核反應堆澆了一層層混凝土,當成「棺材」埋葬起來。清洗了2100萬平方米「臟土」,為核電站職工另建了斯拉烏捷奇新城,為撤離的居民另建2.1萬幢住宅。這一切,包括發電減少的損失,共達80億盧布(約合120億美元)。烏克蘭政府已作出永遠關閉該電站的決定。
白俄羅斯共和國損失了20%的農業用地,220萬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個村鎮人去屋空。烏克蘭被遺棄的禁區成了盜賊的樂園和野馬的天堂,所有珍貴物品均被盜走,也因此將污染擴散到區外。*近核電站7公里內的松樹、雲杉凋萎,1000公頃森林逐漸死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區」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兒童甲狀腺患者和畸型家畜急劇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體農庄,20%的小豬生下來也發現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稱為「切爾諾貝利綜合症」。
㈢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有哪些危害呢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就會對人體造成核輻射。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皮膚傷口和消化道進入體內,增加癌症和遺傳性疾病的發病率。核泄漏會使方圓成為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無人區,對周邊土地造成核污染。一段時間後,受污染地區的動植物會發生變化。如果吃了被核污染的食物和肉類,會導致核元素進入人體,形成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對人體身體健康造成核輻射,危害人體健康,而且影響國家之間的和睦,應該加強對核設施的安全。
㈣ 俄羅斯核泄漏是怎麼回事
一、俄羅斯核泄漏(屬於切爾諾貝利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烏克蘭語: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катастрофа)或簡稱「切爾諾貝利事件」,是一件發生在前蘇聯統治下烏克蘭境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子反應堆事故。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目前為止第二例為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日本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鄰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並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輻射塵涵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經濟上,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已計算通貨膨脹),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昂貴」的災難事件。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被稱作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切爾諾貝利城因此被廢棄。
合眾國際社11月29日報道,英國電視製作人丹尼·庫克(Danny Cooke)近日用無人機航拍了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遺址,鏡頭中荒廢的切爾諾貝利靜謐如鬼城。
二、原因分析:
關於事故的起因,官方有兩個互相矛盾的解釋。第一個於1986年8月公布,完全把事故的責任推卸給核電站操縱員。第二個則發布於1991年,該解釋認為事故是由於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RBMK)的設計缺陷導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設計。雙方的調查團都被多方面游說,包括反應堆設計者、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職員及政府在內。
另一個促成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是職員並沒有收到關於反應堆問題報告。根據Anatoli Dyatlov—一名職員所述,設計者知道反應堆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危險,但蓄意將其隱瞞。這種情況是因為廠房主管基本由不具備RBMK資格的員工組成造成的:廠長V.P. Bryukhanov,只具有燃煤發電廠的訓練經歷和工作經驗,基本上是負責政戰的主管,事發半夜演習時並不在場,但主導演習的副廠長是核能專業。他的總工程師Nikolai Fomin亦是來自一個常規能源廠。3號和4號反應堆的副總工程師Anatoli Dyatlov只有「一些小反應堆的經驗」。
第二個「有缺陷的設計之解釋」是由Valeri Legasov於1991所公布,把事故的原因歸咎於RBMK反應堆設計的缺陷,特別是由於控制棒的缺陷。
反應堆有一個危險的空泡系數(void coefficient)。空泡系數是一種衡量反應堆安全程度的數據,用於測量水冷卻劑中蒸汽汽泡的形成與增加對於反應堆的影響。大部分的反應堆設計會在水溫升高時產生較少的能量。這是因為如果冷卻劑含有蒸汽氣泡,則能被減速的中子數量將會下降。速度快的中子一般不易造成鈾原子的裂變,所以反應堆會產生較少的能量。
然而,切爾諾貝利的RBMK反應堆,使用固體石墨當作中子慢化劑來降低中子的速度,且用吸收中子的輕水來冷卻核心。因此盡管水中有蒸汽汽泡產生,仍有大量中子被慢化。此外,因為蒸汽吸收中子不像水那樣的容易,因而增加RBMK反應堆的溫度,就會有更多的中子能夠鈾原子裂變,增加反應堆的能量輸出。這種設計導致RBMK在低功率時非常不穩定,在溫度上升時存在輸出能量在短時間內達到危險水平的傾向。這對於工作人員而言是難以理解和預見的。
在這個系統中更重大的缺陷是控制棒的設計。在控制反應堆時,操縱員通過將控制棒插入反應堆來降低反應速度。在RBMK反應堆的設計中,控制棒的尾端是由石墨組成,延伸部份(在尾端區域超出尾端的部份,大約是一米或三英呎長度)中空且充滿水;而控制棒的其他部份由碳化硼製成,是真正具有吸收中子能力的部分。因為這種設計,當控制棒一開始插入反應堆的時候,石墨端會取代冷卻劑,反而大大地增加了核分裂的反應速度,因為石墨能夠吸收的中子比沸騰的輕水少。因此一開始插入控制棒的前幾秒鍾,反應堆的輸出功率反而會增加,而不是預期的降低功率。反應堆操縱員對於這一特點也不知曉,且無法預見。
水的管道垂直地穿過堆芯,當水溫增加時水位將會上升,在核心之中產生溫度的梯度效應。如果在頂端的部份已經完全地變為蒸汽,則效應會更惡化。因為頂端部份此時已無法被足夠冷卻,且反應會明顯增強(相反地,CANDU反應堆設計中,水的管道水平地穿過核心,相鄰的管道則是相反方向的流向,因此核心部分的水溫變化較小)。
因為反應堆有巨大的體積,所以,為了降低成本,建造電廠時反應堆周圍並沒有建築任何作為屏障用的安全殼。這使得蒸汽爆炸造成反應堆破損後,放射性污染物得以直接進入環境之中。
反應堆已經持續運轉超過一年以上,儲存了核裂變的副產物。這些副產物增強了不受控制的反應,使事故更難以控制。
當反應堆溫度過熱,設計的缺陷使得反應堆容器變形、扭曲和破裂,使得插入更多的控制棒變得不可能。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操縱員閉鎖了許多反應堆的安全保護系統——除非安全保護系統發生故障,否則是技術規范所禁止的。
1986年8月出版的政府調查委員會報告指出,操縱員從反應堆堆芯抽出了至少205枝控制棒(這類型的反應堆共需要211枝),留下了六枝,而技術規范是禁止RBMK-1000操作時在核心區域使用少於15枝控制棒的。
三、國家影響:
由原子爐熔毀而漏出的輻射塵飄過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飄過歐洲的部份地區,例如:土耳其、希臘、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立陶宛、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波蘭、瑞士、德國、義大利、愛爾蘭、法國(包含科西嘉)和英國。
在最早發生意外的時候,有人認為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是來自瑞典而不是俄國,1986年4月27日,瑞典Forsmark核電廠工作人員發現異常的輻射粒子粘在他們的衣服上,該電廠距離切爾諾貝利大約1100公里。根據瑞典的研究,內容發現該輻射物並不是來自本地的核能電廠,他們懷疑是俄國核電廠出了的問題。當時瑞典曾透過外交渠道向蘇聯詢問,但未獲證實。另外,法國政府宣稱輻射塵只飄到德國及義大利的邊界。因為輻射塵的關系,義大利規定部分農作物禁止人們食用,例如蘑菇。法國政府為了避免引發民眾的恐懼,所以沒有作出類似的測量。
切爾諾貝利災難不只污染了周圍的鄉鎮,它還藉由氣流的幫助,因此能夠沒有規律地往外面散開。根據俄國及西方科學家的報告指出:掉落在俄國的輻射塵有60%在白俄羅斯。而由TORCH 2006的報告指出有一半的易揮發粒子掉落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以外的地方。在俄羅斯聯邦布良斯克(Bryansk)的南方極大的區域和烏克蘭北方的部份地區,都被輻射物質污染。
蘇聯當局在事件發生之後36小時,就開始疏散住在切爾諾貝利反應堆周圍的居民。在1986年5月,即事件發生後一個月,約116,000名住在核子廠方圓30公里(相當於18英里)內的居民都被疏散至其他地區。因此,這個地區經常會被稱為疏散區域(Zone of alienation)。然而輻射所影響的范圍其實能散播至超過方圓30公里外的地方。
核電廠爆炸事故對切爾諾貝利居民造成的長期影響一直備受爭議,有超過300,000人脫離了災難的威脅,但仍然有數百萬人繼續居住在污染區內。然而,那些受到低劑量輻射所影響的人,幾乎沒有死亡率增加、癌症或先天缺陷的症狀。但是仍不能夠確定其原因與放射性污染的關聯。同時,前蘇聯當局在災難中設置了障礙:科學研究也許因為缺乏民主的透徹性而受到限制。在白俄羅斯、一個受官方質疑的科學家Yuri Bandazhevsky,,因為錯誤評估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馬力(1000 Bq/kg) ,而被國家監控組織所拘留。
食物限制1986年4月,一些歐洲國家(除法國以外)已經強制實行食物限制,特別是菌類和牛奶。在災難過後20年,主要限制製造、運輸、消費過程中來自切爾諾貝利放射性塵埃的的食物污染、尤其是對銫-137指標的控制,以防止它們進入人類的食物鏈。在瑞典和芬蘭的部分地區,部分肉類產品受到監控,包括在自然和接近自然環境下生活的羚羊等。
在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瑞典,芬蘭,立陶宛和波蘭的某些地區,野味〔包括野豬、鹿等〕,野生蘑菇,漿果以及從湖裡打撈的食肉魚類的銫-137含量達到每千克幾千貝克。在德國一些野生蘑菇的銫-137含量甚至達到了40,000貝克/千克。按照2006年TORCH報告,這些地區的平均水平約為6,800貝克/千克,是歐盟規定的600貝克/千克的10倍以上。由此歐盟委員會已經表示:「對於從這些成員國進口的某些食物的限制必須在未來維持多年」。
在英國,根據1985起實行的食物和環境保護條例(Food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Act、FEPA),從1986年起限制了放射行指標超過1000貝克/千克的綿羊的遷移和銷售。這項安全措施是根據歐盟委員會專家組第31項報告的建議而作出的。但是從1986年以來,受限制區域已經減少了96%: 從一開始限制區域幾乎包括了9000個農場和400萬頭綿羊,到2006年已經遞減到374個農場大約750平方公里的地區和約20萬頭綿羊。只有坎布里亞、北威爾士和蘇格蘭西南部的一些區域仍然受到限制。
在挪威,薩米人受到被污染的食物的影響,有些馴鹿因為吃了地衣而受到污染,因地衣在從空氣中獲取養分的過程中吸收了放射性微粒。
㈤ 核電站泄露有什麼危害
核電站泄露的危害:放射性物質的衰變中產生電離輻射。它能破壞人體組織里分子和原子之間的化學鍵,可能對人體重要的生化結構與功能產生嚴重影響。
我們的身體會嘗試修復這些損傷,但是有時損傷過於嚴重或涉及太多組織與臟器,以至於不可能修復。而且,身體在自然修復過程中,也很可能產生錯誤。最容易為輻射所傷的身體部分包括腸胃上皮細胞以及生成血細胞的那些骨髓細胞。
(5)俄羅斯最大的核污染在什麼地區擴展閱讀:
核泄漏、核輻射、核污染……這些令人聞之變色的詞語早已有之,近日重新活躍在人們的視野。
日前,美國華盛頓州發生核泄漏事故。位於華盛頓州東南部的漢福德核設施內的6個放射性廢料容器發生泄漏,至今泄漏仍未停止。
盡管有關官員表示,相鄰水井暫時沒有監測到較高的放射性污染水平。但是華盛頓州所有居民依舊惶恐不安。
追根溯源,此次事故的起因是一批超過20年使用期的儲罐。這些「超期服役」的儲罐,其中不少在此前也發生過泄漏。漢福德核設施存在安全隱患而疏於管理,造成核泄漏的發生。
至此,漢福德已然成為西半球污染最嚴重的核設施。這幾年,美國聯邦政府斥資20億美元用於漢福德核設施內的核廢料處理,但是這項工作仍舊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
這類因人為而造成的核泄漏令人嘆息之餘,也敲響了警鍾,提醒著人們注意核設施的管理。
人為放縱核泄漏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據稱,作為最大的核廢料傾倒地,全球核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俄羅斯卡拉恰依湖,在上世紀90年代,人類在其中停留一小時即可喪命。
卡拉恰依湖附近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干擾:車里雅賓斯克州的癌症患病率增加了21%,先天性缺陷患病率增加25%,白血病發病率增加了41%。
而現在,即使卡拉恰依湖大部分已被混凝土蓋住,但核污染無法被完全蓋住。
核廢料傾倒所導致的核污染,原本可以採取措施避免,卻由於人為的放縱,導致惡果,後患無窮。
相對於人為因素,造成核泄漏的自然因素讓人們感到了自然不可預知的威力。
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爆炸後,2號機組的高溫核燃料發生泄漏事故,21萬人被緊急疏散到安全地帶。在這次核泄漏中,19名醫護人員被污染,核泄漏將東京污染。
導致核泄漏的直接因素是地震,讓人悲痛之餘,多了對自然災害造成的核泄漏的防治思考。
不論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以核能為代表的新能源,一方面昭示著科技的進步,另一方面也給環境帶來了隱患。
㈥ 俄羅斯切爾諾貝事件
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在烏克蘭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烏克蘭北部,距首都基輔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曾經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1986年一聲巨響徹底打破了這一神話。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輻射量相當於500顆美國投在日本的原子彈。爆炸使機組被完全損壞,8噸多強輻射物質泄露,塵埃隨風飄散,致使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污染。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鄰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並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放射性塵埃涵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核輻射塵污染過的雲層飄往眾多地區,包括前蘇聯西部的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此外,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均受到嚴重的核污染,超過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離。前蘇聯官方的報告表示[2],約60%受到輻射塵污染的地區皆位於白俄羅斯境內。
這次意外引起了全世界對於蘇聯(及本國)核電工業上的安全顧慮,並減緩了一系列的核電工程進度。同時,此事件促使蘇聯政府的信息公布更趨透明化。蘇聯解體後的獨聯體及各獨立國家,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至今仍為切爾諾貝利事件所遺留的一系列污染問題付出極大代價。此次事故對當地乃至全球生態造成了難以相像的負面影響,僅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就因主觀與客觀的原因難以精確計算——前蘇聯時期的刻意隱瞞,使得統計工作變得非常困難。事實上,前蘇聯當局在事件發生後不久,就禁止醫生在死亡證明上提及「輻射線」的死因事實。
經濟上,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已計算通貨膨脹),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昂貴」的災難事件之一。
由國際原子能總署和世界衛生組織所主導的切爾諾貝利論壇在2005年所提出的切爾諾貝利事件報告中,共56人死亡(47名救災人員,9名罹患甲狀腺癌的兒童),並估算在高度輻射線物質下暴露的大約60萬人中,將額外有4,000人將死於癌症 此數據包括已診斷出的4,000名兒童甲狀腺癌將造成的死亡數字(依據白俄羅斯的經驗,存活率接近99%)。綠色和平組織所估計的總傷亡人數是9萬3千人,但引用在一份最新出爐的報告中的數據指出發生在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單獨事件在1990年到2004年間可能已經造成20萬起額外的死亡。盡管疏散區域和某些限制地區還有些管制,但是大多數的受影響區域已經被認為可以安全地居住和進行經濟活動。
望採納!!
㈦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災難情況 一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共有4台機組。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位於烏克蘭基輔(Ukraine)市以北130公里基輔州普里皮亞季鎮附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污染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國際社會廣泛批評了蘇聯對核事故消息的封鎖和應急反應的遲緩。在瑞典境內發現放射物質含量過高後,該事故才被曝光於天下。2013年2月12日,核電站因結構性損傷導致屋頂坍塌。
1986年4月25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動力站開始按計劃進行定期維修。然而由於連續的操作失誤,4號站反應堆狀態十分不穩定。1986年4月26日對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來說是悲劇開始的日子。凌晨1點23分,兩聲沉悶的爆炸聲打破了周圍的寧靜。隨著爆炸聲,一條30多米高的火柱掀開了反應堆的外殼,沖向天空。反應堆的防護結構和各種設備整個被掀起,高達2000℃的烈焰吞噬著機房,熔化了粗大的鋼架。攜帶著高放射性物質的水蒸氣和塵埃隨著濃煙升騰、彌漫,遮天蔽日。雖然事故發生6分鍾後消防人員就趕到了現場,但強烈的熱輻射使人難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飛機從空中向下投放含鉛和硼的沙袋,以封住反應堆,阻止放射性物質的外泄。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帶來的損失是慘重的,爆炸時泄漏的核燃料濃度高達60%,且直至事故發生10晝夜後反應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釋放。事故發生3天後,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這3天的時間已使很多人飽受了放射性物質的污染。在這場事故中當場死亡2人,至1992年,已有7000多人死於這次事故的核污染。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蘇聯15萬平方公里的地區,那裡居住著694.5萬人。由於這次事故,核電站周圍30公里范圍被劃為隔離區,附近的居民被疏散,莊稼被全部掩埋,周圍7千米內的樹木都逐漸死亡。在日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10公里范圍以內將不能耕作、放牧;10年內100公里范圍內被禁止生產牛奶。不僅如此,由於放射性煙塵的擴散,整個歐洲也都被籠罩在核污染的陰霾中。臨近國家檢測到超常的放射性塵埃,致使糧食、蔬菜、奶製品的生產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核污染給人們帶來的更是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懼。
據統計,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後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員死亡,其中1/3是自殺。參加醫療救援的工作人員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記憶喪失。時至今日,參加救援工作的83.4萬人中,已有5.5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放射傷害死去。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原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曾幾何時,切爾諾貝利是蘇聯人民的驕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但1986年4月26日的一聲巨響徹底打破了這一神話。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發生失火,引起爆炸,據估算,核泄漏事故後產生的放射污染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爆炸使機組被完全損壞,8噸多強輻射物質泄露,塵埃隨風飄散,致使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污染。
由原子爐熔毀而漏出的輻射塵飄過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飄過歐洲的部分地區,例如:土耳其、希臘、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立陶宛、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波蘭、瑞士、德國、義大利、愛爾蘭、法國(包含科西嘉)和英國。在最早發生意外的時候,有人認為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是來自瑞典而不是俄國,1986年4月27日,瑞典Forsmark核電廠工作人員發現異常的輻射粒子粘在他們的衣服上,該電廠距離切爾諾貝利大約1100公里。根據瑞典的研究內容,發現該輻射物並不是來自本地的核能電廠,他們懷疑是俄國核電廠出了的問題。當時瑞典曾透過外交管道向蘇聯詢問,但未獲證實。另外,法國政府宣稱輻射塵只飄到德國及義大利的邊界。因為輻射塵的關系,義大利規定部份農作物禁止人們食用,例如蘑菇。法國政府為了避免引發民眾的恐懼,所以沒有作出類似的測量。
切爾諾貝利災難不只污染了周圍的鄉鎮,它還藉由氣流的幫助,因此能夠沒有規律地往外面散開。根據俄國及西方科學家的報告指出:飄落在俄國的輻射塵有60%在白俄羅斯。而由TORCH 2006的報告指出有一半的易揮發粒子飄落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以外的地方。在俄羅斯聯邦布良斯克(Bryansk)的南方極大的區域和烏克蘭北方的部分地區,都被輻射物質污染。意外發生後,馬上有203人立即被送往醫院治療,其中31人死亡,當中更有28人死於過量的輻射。死亡的人大部份是消防隊員和救護員,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意外中含有輻射的危險。為了控制核電輻射塵的擴散,當局立刻派人將135,000人撤離家園,其中約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普里皮亞特鎮居民。衛生單位預測在未來的70年間,受到5–12艾貝克輻射而導致癌症的人,比例將會上升2%。另外,已經有10人因為此次意外而受到輻射,並死於癌症。
俄國科學家報告指出,切爾諾貝利4號機反應爐總共有180至190噸的二氧化鈾以及核反應產生的核廢料。他們也估計這些物質大約有5%-30%流到外面。但根據曾經到過石棺反應爐做後續處理的清理人(例如Usatenko和Karpan博士)說反應爐內只剩大約5%-10%的物質。反應爐的照片里顯示了反應爐完全是空的。因為大火引發的高溫,讓許多輻射物質沖向大氣層高空,並向外四面八方擴散。
獎勵災難調查員的蘇聯紀念章。在災難中,負責復原及整理的工作人員,將他們稱為「清理人」(liquidator)。清理人在清理的過程中接受到非常高劑量的輻射。根據俄羅斯的估計,大約有300,000到600,000的清理人在災變後的兩年內,進入離反應爐30公里的范圍內清除輻射污染物。在被輻射污染的地區里,有許多小孩的輻射劑量高達50 戈雷(Gy)。這是因為他們在喝牛奶的過程中吸收了當地生產而被輻射污染的牛奶,當地牛奶是被碘-131所污染,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許多研究發現白俄羅斯、烏克蘭及俄羅斯的小孩也罹患甲狀腺癌比例快速增加。根據日本原子彈爆炸的事後調查統計預期,在切爾諾貝利地區的白血病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會增加。但直到目前為止,白血病病例的增加數量還不足以在統計學上推斷,並和輻射外泄有關。但是,事實證明了在切爾諾貝利地區里,畸形嬰兒的出生率的確是升高了,有調察顯示證實是由輻射災難余後的輻射塵,所導致的結果。
意外發生之後,人們的健康問題主要被放射性物質「碘-131」所影響。有人擔心20年前的鍶-90和銫-137還會對土壤造成污染。而且,植物、昆蟲和蘑菇最表層的土壤會吸收銫-137。所以,有些科學家擔心核輻射會對當地人造成幾個世紀的影響。
蘇聯當局在事件發生之後36小時,就開始疏散住在切爾諾貝利反應爐周圍的居民。在1986年5月,即事件發生後一個月,約116,000名住在核電廠方圓30 公里(相當於18 英里)內的居民都被疏散至其他地區。因此,這個地區經常會被稱為疏散區域(Zone of alienation)。然而輻射所影響的范圍其實能散播至超過方圓30公里外的地方。
核電廠爆炸事故對切爾諾貝利居民造成的長期影響一直備受爭議,有超過300,000 人脫離了災難的威脅,但仍然有數百萬人繼續居住在污染區內。然而,那些受到低劑量輻射所影響的人,幾乎沒有死亡率增加、癌症或先天缺陷的症狀。但是仍不能夠確定其原因與放射性污染的關聯。
同時,前蘇聯當局在災難中設置了障礙:科學研究也許因為缺乏民主的透徹性而受到限制。在白俄羅斯、一個受官方質疑的科學家Yuri Bandazhevsky,,因為錯誤評估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馬力(1000 Bq/kg) ,而被國家監控組織所拘留。
1986年4月,一些歐洲國家(除法國以外)已經強迫實行食物限制,特別是菌類和牛奶。在災難過後20年,主要限制製造、運輸、消費過程中來自切爾諾貝利放射性塵埃的的食物污染、尤其是對銫-137指標的控制,以防止它們進入人類的食物鏈。在瑞典和芬蘭的部分地區,部分肉類產品受到監控,包括在自然和接近自然環境下生活的羚羊等等。在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瑞典,芬蘭,立陶宛和波蘭的某些地區,野味〔包括野豬、鹿等〕,野生蘑菇,漿果以及從湖裡打撈的食肉魚類的銫-137含量達到每千克幾千貝克。在德國一些野生蘑菇的銫-137含量甚至達到了40,000 貝克/千克。按照2006年TORCH報告,這些地區的平均水平約為6,800貝克/千克,是歐盟規定的600貝克/千克的10倍以上。由此歐盟委員會已經表示:「對於從這些成員國進口的某些食物的限制必須在未來保持多年」。
在英國,根據1985年起實行的食物和環境保護條例(Food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FEPA),從1986年起限制了放射行指標超過1000 貝克/千克的綿羊的遷移和銷售。這項安全措施是根據歐盟委員會專家組第31項報告的建議而作出的。但是從1986年以來,受限制區域已經減少了96%: 從一開始限制區域幾乎包括了9000個農場和400萬頭綿羊,到2006年已經遞減到374個農場大約750平方公里的地區和約20萬頭綿羊。只有坎布里亞、北威爾士和蘇格蘭西南部的一些區域仍然受到限制。
在挪威,薩米人受到被污染的食物的影響,有些馴鹿因為吃了地衣而受到污染,因地衣在從空氣中獲取養分的過程中吸收了放射性微粒。
災後估計:
據英國《獨立報》消息,在2006年4月,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發生20周年來臨之際,「綠色和平」組織披露,這場世界上最為嚴重的核泄漏事故的危害程度要比當時的評估高出10倍,泄漏物將在未來造成約10萬人死亡。
據報道,該組織掌握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由於核泄漏物進入了大氣層,對空氣造成極大的破壞,污染最嚴重的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俄羅斯境內的大約20萬人傷亡,這些地區的癌症病例為27萬例,其中有9萬多例非常嚴重。
該組織聲稱:「從一個反應堆里釋放出來的放射物遠遠超出被投放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放射性污染,我們非常清楚,一個核反應堆可以污染一半地球。」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放射主任邁克指出:「這次事故的潛在影響是非常可怕的,但是當你用科學的結論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它對公共衛生的影響就沒有當初人們擔心的那樣恐怖。」
這次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使500萬人遭受核輻射,21人當場死亡受這次輻射影響的人數,從最初估計的不到50個清潔工人,達到了整個歐洲的數十萬人。
對自然世界的影響:
在事故後,隔離區內變成部份野生動物的天堂。 雖然動物也飽受輻射之苦,但比起人類對它們的傷害是非常輕微的,所以對它們而言事故的發生反而是好事。在隔離區內的動物比如老鼠已適應了輻射,它們和沒受輻射影響地區的老鼠壽命大約相同。下列為隔離區內再度出現或被引入的動物山貓、貓頭鷹、大白鷺、天鵝、疑似一隻熊、歐洲野牛、蒙古野馬、獾、河狸、野豬、鹿、麋鹿、狐狸、野兔、水獺、浣熊、狼、水鳥、灰藍山雀、黑松雞、黑鸛、鶴、白尾雕。
㈧ 前蘇聯的核泄露事件是怎麼回事
切爾諾貝利核泄露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在前蘇聯基輔地區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質外泄,造成嚴重核污染的事件。
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技術陳舊、安全設計不完備和管理不善,成為人類核電能開發史上最為嚴重的一起事故,使全世界震驚。
事故中有31人死亡,233人受到嚴重的放射性損傷,附近13萬居民緊急疏散,損失慘重,據蘇聯官方公布損失在35億美元,事故造成的潛在和間接損失還難以計算,預計將有成千上萬人受輻射致癌,事故產生的放射性塵埃,波及范圍大,使得歐洲許多國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影響
由原子爐熔毀而漏出的輻射塵飄過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飄過歐洲的部分地區,例如:土耳其、希臘、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立陶宛、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
波蘭、瑞士、德國、義大利、愛爾蘭、法國(包含科西嘉)和英國。在最早發生意外的時候,有人認為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是來自瑞典而不是俄國
在事故後,隔離區內變成部分野生動物的天堂。雖然動物也飽受輻射之苦,但比起人類對它們的傷害是非常輕微的,所以對它們而言事故的發生反而是好事。在隔離區內的動物比如老鼠已適應了輻射,它們和沒受輻射影響地區的老鼠壽命大約相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切爾諾貝利核泄露事件
㈨ 史上最嚴重的核污染發生在那個國家
前蘇聯 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死了十幾萬人,影響了五十萬人,讓蘇聯名聲掃地。 回答者: 較可愛 | 二級 | 2011-3-20 09:51
史上最嚴重的核污染發生在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前蘇聯基輔市北130公里的地方,是前蘇聯1973年開始修建,1977年啟動的最大的核電站。1986年4月25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動力站開始按計劃進行定期維修。然而由於連續的操作失誤,4號站反應堆狀態十分不穩定。1986年4月26日對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來說是悲劇開始的日子。凌晨1點23分,兩聲沉悶的爆炸聲打破了周圍的寧靜。隨著爆炸聲,一條30多米高的火柱掀開了反應堆的外殼,沖向天空。反應堆的防護結構和各種設備整個被掀起,高達2000℃的烈焰吞噬著機房,熔化了粗大的鋼架。攜帶著高放射性物質的水蒸氣和塵埃隨著濃煙升騰、彌漫,遮天蔽日。雖然事故發生6分鍾後消防人員就趕到了現場,但強烈的熱輻射使人難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飛機從空中向下投放含鉛(Pb)和硼(B)的沙袋,以封住反應堆,阻止放射性物質的外泄。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帶來的損失是慘重的,爆炸時泄漏的核燃料濃度高達60%,且直至事故發生10晝夜後反應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釋放。事故發生3天後,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這3天的時間已使很多人飽受了放射性物質的污染。在這場事故中當場死亡2人,至1992年,已有700O多人死於這次事故的核污染。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蘇聯15萬平方公里的地區,那裡居住著694.5萬人。由於這次事故,核電站周圍30公里范圍被劃為隔離區,附近的居民被疏散,莊稼被全部掩埋,周圍7千米內的樹木都逐漸死亡。在日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10公里范圍以內將不能耕作、放牧;10年內100公里范圍內被禁止生產牛奶。不僅如此,由於放射性煙塵的擴散,整個歐洲也都被籠罩在核污染的陰震中。臨近國家檢測到超常的放射性塵埃,致使糧食、蔬菜、奶製品的生產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核污染給人們帶來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懼更是無法統計。事故後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員死亡,其中1/3是自殺。參加醫療救援的工作人員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記憶喪失。時至今日,參加救援工作的83.4萬人中,已有5.5萬人喪生,匕萬人成為殘疾,30多萬人受放射傷害死去。 回答者: 樊廣中 | 十五級 | 2011-3-20 09:54
是俄羅斯·· 1986年4月26日·的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 回答者: 神啊我要名字 | 一級 | 2011-3-20 09:55
前蘇聯嘛。 回答者: 雲哥來了0 | 一級 | 2011-3-20 11:44
蘇聯 回答者: answer3303 | 二級 | 2011-3-20 11:46
前蘇聯 回答者: lwx980505 | 一級 | 2011-3-20 12:01
應該是切爾諾貝利,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烏克蘭北部,距首都基輔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曾經是蘇聯人民的驕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但1986年4月26日的一聲巨響徹底打破了這一神話。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輻射量相當於500顆美國投在日本的原子彈。爆炸使機組被完全損壞,8噸多強輻射物質泄露,塵埃隨風飄散,致使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污染。
《絕密檔案》或者叫《檔案》的節目里有這個的專題報道 回答者: 騙人吧你 | 一級 | 2011-3-20 12:29
1986年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後用混凝土進行封堆處理,但時至今日,仍存在隱患,大體積混凝土發熱,封堆後出現裂縫,現仍存在核泄漏的風險, 回答者: gnzgb | 二級 | 2011-3-20 12:32
蘇聯 回答者: 銀翼恤無 | 一級 | 2011-3-20 12:36
1986年4月26日,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發生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
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位於烏克蘭基輔市以北一百三十公里,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共有四台機組。4月,在按計劃對第四機組進行停機檢查時,電站人員多次違反操作規程,導致反應堆能量增加。26日凌晨,反應堆熔化燃燒,引起爆炸,沖破保護殼。廠房起火,放射性物質源源泄出。人們用水和化學劑滅火,瞬間即被蒸發,消防員的靴子陷沒在熔化的瀝青中。一、二、三號機組隨即暫停運轉,電站周圍三十公里宣布為危險區,撤走居民。事故發生時當場死二人,遭輻射受傷二百○四人。
5月8日,反應堆停止燃燒,溫度仍達攝氏三網路;當地輻射強度最高為每小時十五毫倫琴,基輔市為0.2毫倫琴,而正常值允許量是0.01毫倫琴。瑞典檢測到放射性塵埃,超過正常數的一百倍。西方各國趕忙從基輔地區撤出各自的僑民和遊客,拒絕接受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進口食品。5月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布利克斯應蘇聯政府邀請,乘直升飛機從八百米高空察看核電站的情況,他認為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事故。
事故發生後,蘇聯政府組建了國家事故調查委員會。1986年7月3日,蘇聯科學院院長和庫爾恰托夫核物理研究所所長在蘇聯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指出,科研人員嚴重違背安全操作規則,無疑導致反應堆出現故障,但這只是事故的誘因,核電站『鈾-石墨大功率壓力管式』反應堆設計上的缺陷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1996年,國際原子能組織在維也納召開的『切爾諾貝爾事故』國際會議上也再次肯定了上述結論。
國際社會廣泛批評蘇聯封鎖核事故消息,並且應急反應遲緩,在瑞典境內發現放射物質含量過高後,事故才曝光。原蘇聯官方四個月後公布,共死亡三十一人,主要是搶險人員,其中包括一名少將;得放射病的二百○三人;從危險區撤出十三點五萬人。1992年烏克蘭官方公布,已有七千多人死於這次核污染。
災後兩年之中,二十六萬人參加了事故處理,為四號核反應堆澆了一層層混凝土,埋葬起來。人們清洗了二千一百萬平方米『臟土』,為核電站職工另建了斯拉烏捷奇新城,為撤離的居民另建二點一萬幢住宅。這一切,包括發電減少的損失,共達八十億盧布(約合一百二十億美元)。烏克蘭政府決定永遠關閉該電站。
白俄羅斯共和國損失了20%的農業用地,二百二十萬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個村鎮人去屋空。烏克蘭被遺棄的禁區成了盜賊的樂園和野馬的天堂,所有珍貴物品均被盜走,也因此將污染擴散到區外。靠近核電站七公里內的松樹、雲杉凋萎,一千公頃森林逐漸死亡。三十公里以外的『安全區』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兒童甲狀腺患者和畸型家畜急劇增加,即使八十公里外的集體農庄,20%的小豬生下來發現眼睛不正常。這些怪症稱為『切爾諾貝爾綜合症』。
這一次,歐洲受到核污染的區域超過二十萬平方公里,除了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部分東歐國家和北歐國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嚴重污染了空氣、土壤和河流,破壞了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直接導致二十七萬人背井離鄉,遷往其他安全地區。歐洲部分最肥沃的耕地受到污染而成了廢地,放射性仍在繼續危脅著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約八百萬人的生命和健康。據專家說,切爾諾貝爾事故將禍延一百年。 回答者: 弓長矢大雕 | 一級 | 2011-3-20 14:01
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回答者: mmg1973 | 一級 | 2011-3-20 14:12
前蘇聯 回答者: 夢醒♂ | 一級 | 2011-3-20 14:58
20年前的4月26日凌晨1時23分,前蘇聯設在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站泄漏事故。綠色和平組織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核輻射讓27萬人罹患癌症,9.3萬人死亡 回答者: 白葉白葉 | 一級 | 2011-3-20 14:59
發生在25年前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回答者: 20年一無所有 | 一級 | 2011-3-20 15:01
美國 回答者: ONE小小ONE | 三級 | 2011-3-20 15:23
後蘇聯 回答者: a45664123 | 一級 | 2011-3-20 15:25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回答者: Frozen2011 | 一級 | 2011-3-20 15:26
前蘇聯 回答者: 冥界·王子 | 一級 | 2011-3-20 15:29
ccc此次 回答者: 黃金oooo | 一級 | 2011-3-20 15:29
前蘇聯 回答者: 869936975 | 一級 | 2011-3-20 15:30
轉發到: 用戶名:
密碼碼:
記住我的登錄狀態
登 錄 忘記密碼
注冊網路賬號,遨遊知識海洋
使用網路Hi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提問有新回答」「回答被採納」「網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詳情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
請到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2011 Bai 使用網路前必讀 知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