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兩位俄羅斯藝術歌曲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代表作《天鵝湖》。
斯特拉文斯基,代表作《火鳥》。
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於俄羅斯維亞特卡省,畢業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
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
1901年入聖彼得堡大學攻讀法律,1903年師從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學習作曲,1909年起寫了許多著名的芭蕾舞音樂,享有世界聲譽。
第一次大戰期間在瑞士居住,1920年起為法國公民,1939年開始定居美國,從事指揮和創作活動。
他是現代主義音樂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創作大致可分三個時期:俄羅斯風格時期、新古典主義時期、序列主義時期。
斯特拉文斯基由於政治上的原因,他長期脫離祖國,生活在國外。這使得他生活經歷復雜,創作作品眾多,風格多變。從主要代表作為早期三部舞劇音樂《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
Ⅱ 世界四大著名音樂指揮家是哪四位
卡拉揚(Herdert von Karajan,1908--)、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貝姆(Karl Bohm,1894--1981)、小澤征爾(Seiji Ozawa,1935--)
簡介:
卡拉揚(Herdert von Karajan,1908--)奧地利指揮家。
生於薩爾茨堡。自幼學鋼琴,曾進維也納音樂學校和薩爾茨堡的莫扎特音樂學院學習。他的指揮生涯先從小城烏爾姆開始,1934年考上亞 歌劇院的指揮才漸獲名聲。1938年被聘為柏林歌劇院的指揮。1947年任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樂友協會管弦樂隊指揮。
1949年起兼任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常任指揮,1950年兼任倫敦愛樂樂團常任指揮。1955年任柏林愛樂樂團的終身常任指揮,1956年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音樂總指導,1967--1969年任巴黎管弦樂團的音樂指導。人們稱號了為'歐洲音樂的總指導'。
他也是拜羅伊特、薩爾茨堡音樂節的主要人物。1967年開始主辦他個的音樂節--復活節音樂周。他有驚人的指揮技巧,與樂隊配合如水乳交融,通過熱情洋溢、奔放豪邁的演奏,將音樂准確而強有力地傳達給聽眾。近年來可以說正在邁向其指揮藝術的頂峰。
二十世紀偉大指揮家系列從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指揮大師尼基什的1914年錄音開始,並在同一張唱片里收錄了魏因加特納指揮的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的錄音和里查.斯特勞斯作為指揮家演繹他自己作品的錄音。 我們將在這里聽到主觀靈感派的尼基什和客觀原譜派的魏因加特納在音樂處理上的巨大區別。尼基什的指揮藝術被稱為是催眠術,他指揮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錄音是歷史上的首次貝多芬交響曲的錄音。而魏因加特納的貝多芬交響全集的錄音也是歷史上首次貝交全集的錄音。魏因加特納和布拉姆斯私交甚篤,他的布拉姆斯交響曲演奏被稱為是最接近作曲家本意的演繹。
在19世紀,作曲家們開始創作一些具有更豐富的表現力的作品。因此演奏的指揮者們就必須精通於把握那些日趨復雜的總譜的內涵,精通於如何將音樂闡釋得更具感染力。隨著單純打拍子的時代成為歷史,新一代的指揮家涌現出來,他們發展出一種清晰有效的指揮手勢,一門全新的詮釋藝術。"指揮的藝術"是一套16位管弦樂隊指揮大師的錄音精選集。
Ⅲ 如何評價穆沙皇的指揮藝術
「指揮沙皇」捷傑耶夫現任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首席指揮、藝術總監,慕尼黑愛樂樂團首席指揮。在日本藝術票選的「21世紀未來最偉大的指揮家」中,捷傑耶夫名列第四;英國《古典CD》雜志評出的「20世紀100位傑出指揮家」中,捷傑耶夫名列第25位。
Ⅳ 當今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指揮家有哪幾個全世界范圍。
音樂指揮家?
中國
彭修文、余隆、高佔全
馬塔(Eardo Mata,1942~)墨西哥指揮家。指揮技巧精堪,節奏感敏銳。以指揮拉威爾的《達芙尼斯與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三樂章交響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園之夜》著稱。
馬澤爾(Lolin Maazel,1930~)法國指揮家。指揮風格明快,力度對比鮮明。他指揮的格什溫的《波基與貝絲》、普羅科菲耶夫的《羅米歐與朱麗葉》、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深受好
評。
小澤征爾(Ozawa Seizi,1935~)日本指揮家。指揮明快而充滿激情,善於使樂隊發揮潛力,形成輝煌的音口響效果。
瓦特(Edode Waart,1941~)荷蘭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技巧扎實,精力充沛。
瓦爾維索(Silvio Varviso,1924~)南非指揮家。指揮風格具有旋律美,富於戲劇性。擅長指揮威爾第以前的義大利歌劇以及從莫扎特到理查·施特勞斯的作品。
巴倫波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以色列指揮家。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布萊茲(Pierre Boulez,1925~)法國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現代音樂的最生要人物之一。
布洛姆施泰特(Herbert Blomstedt,1927~)瑞典指揮家。指揮客觀、完整,具浪漫氣息。
卡姆(OkkoKamu,1946~)芬蘭指揮家。指揮熱情而充滿朝氣。擅長指揮西貝柳斯的作品。
吉烏利尼(Carlo Maria Giniini,1914~)義大利指揮家。指揮嚴肅認真、穩健而富於激情,氣魄宏大。
伊萬諾夫(Konstantin lvanov,1907~)前蘇聯指揮家。指揮豪放而富有力量,音樂形象鮮明。指揮曲目廣泛。
米特羅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1895~1960)希臘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
安切爾(Karel Ancerl,1908~1973)捷克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捷克民族音樂的傳統表現方法,又具有現代特點。
安賽爾美(Ernest Ansermet,1883~1969)瑞士指揮家。指揮敏銳,充滿魄力,表情生動。擅長指揮近代舞劇作品。
約胡姆(Eugen Jochum,1902~)德國指揮家。指揮明快、完整。指揮曲目以德國作品為主,尤擅長指揮貝多芬、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的作品。
斯克洛瓦切夫斯基(Stanislaw Skrowaczewski,1923~)波蘭指揮家。擅長指揮現代音樂作品及肖邦的鋼琴協奏曲。
奧曼迪(Engene Ormandy,1899~1985)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不論大麴、小曲,甚至協奏曲,都有高水準的表現,指揮風格朴實細膩,強調尊重古典傳統。
富爾涅(Jean Fournet,1899~1985)法國指揮家。擅長指揮德彪西、拉威爾、柏遼茲等法國作曲家的作品。
富爾特文格勒(WilhelmFurtwfingler,1886~1954)德國指揮家。他要求樂隊隊員演奏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普雷文(Andre Previn,1929~)美國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指揮風格文靜優雅、朴實親切。擅長指揮肖斯塔科維奇、拉赫瑪尼諾夫及20世紀的英國作品。
普里查德(John Pritchard,1921~)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風格穩健。
蒙特(PierreMonteux,1875~1964)義大利指揮家。指揮舒展大方,對作品的理解頗有深度,被認為是義大利歌劇最正統的解釋者之一。
赫爾比希(Ganther Herbig,1931~)德國指揮家。指揮風格質朴,音樂形象鮮明。
蘇伊特納neilian(OtmarSuitner,1922~)德國指揮家。指揮自然灑脫,富有生氣,被認為是莫扎特作品最佳指揮之
克萊伯·埃里希(Erich Kleiber,1890~1956)奧地利指揮家。其歌劇指揮在語言節奏和歌劇演出效果的處理上頗具特色,並博得好評。
克萊伯·卡洛斯(Carlos Kleiber,1930~)奧地利指揮家。擅長指揮德國浪漫樂派的歌劇與德奧古典樂派的管弦樂曲。
克格爾(Herbert Kegei,1920~)德國指揮家。指揮風格穩健而富於動力。指揮曲目廣泛,擅長指揮現代作品。
克呂坦斯(Andre Cluytens,1905~1967)比利時指揮家。指揮風格簡潔,品位高雅。擅長指揮法國近代作品,尤其是拉威爾的樂曲。
克列姆佩雷(Otto Klemperer,1885~1973)德國指揮家。其指揮師承德國樂派,晚期更為穩健嚴謹。
克納佩茨布希(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德國指揮家。擅長指揮後期浪漫樂派作品。尤其擅長批揮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和瓦格納的歌劇。
里希特·卡爾(Karl Richter,1926~1981)德國指揮家。其指揮強調抒情性。演出曲目以巴赫作品為主。 近衛秀磨(Konoye Hidemaro,1898~1973)日本指揮家、作曲家。其指揮繼承了克萊伯的浪漫派風格,把在德國佔主流的音樂欣賞趣味傳播到日本,被譽為日本交響音樂之父。
伯姆(Karl Bohm,1894~1981)奧地利指揮家。指揮風格繼承了19世紀維也納傳統,質朴嚴謹,強調忠實於作品內容。擅長指揮莫扎特、理查·施特勞斯、瓦格納、貝多芬與勃拉姆斯的作品。[1]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美國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指揮純朴率直,富於現代氣息。上自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下至現代作品與爵士樂,無不勝任,60年代後以指揮歌劇為主。
庫貝里克·拉斐爾(Rafaei Kubelik,1914~)捷克指揮家。指揮自然穩健,富於戲劇性。指揮曲目廣泛。
阿巴多(CIaudil Abbado,]933~)義大利指揮家。指揮明快流利,能准確表現不同作品的風格。他是當代指揮羅西尼、威爾第作品的最有才華的指揮之一。
阿諾索夫(Nlkolai Anosov,1900~1962)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干凈利落,節奏鮮明,具有時代特點。演出曲目包括浪漫樂派作品和現代作品。
英巴爾(Eliahu Inbal,1936~)以色列指揮家。指揮風格穩健,擅長指揮貝多芬及德奧浪漫樂派的作品。
范德諾特(Andre Vandernoot,1927~)比利時指揮家。指揮富於抒情性,是比利時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揮家。
明興格爾(Karl Munchinger,1915~)德國指揮家。指揮穩健典雅,具有濃厚的德國傳統風味。指揮曲目以巴羅克音樂為主,同時指揮布里頓、欣德米特等現代作曲家的作品
圖爾諾夫斯基(Martin Turnovsky,1928~)捷克指揮家。指揮風格瀟灑,擅長指揮捷克近、現代樂曲。
岩城宏之(Iwaki Hiroyuki,1932~)日本指揮家。指揮富有激情和動力。指揮曲目較廣,包括古典和現代音樂。
迪圖瓦(Charles Dutoit,1936~)瑞士指揮家。指揮充滿活力和生氣。
肯普(Rudolf Kemp,1910~1976)德國指揮家。指揮繼承了德國音樂的傳統,節奏明澈,樂句清楚,表達嚴謹細膩。擅長指揮德國古典作品。
凱爾伯特(Josef Keilberth,1910~1976)德國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德國音樂傳統,表現力豐富。擅長於指揮德奧作品。
凱爾泰斯(Kertesz Istvan,1910~1973)匈牙利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匈牙利的傳統技法,明晰而富有表情。
羅威茨基(Witold Rowicki,1914~)波蘭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擅長於演奏東歐作品和現代樂曲。
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1894~1958)波蘭指揮家,指揮富於動力性而充滿激情,是公認的俄羅斯現代樂曲權威指揮家。
羅傑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前蘇聯指揮家。指揮技巧卓越,具有敏銳的色彩感與柔潤的音樂性,以富有生氣的手段使樂隊音響達到均衡與協調,對作品時代風格的掌握恰如其分。指揮曲目廣泛,以指揮柴科夫斯基的三大舞劇,普羅科菲耶夫、柴科夫基、西貝柳斯的交響曲著稱。
姆拉文斯基(Evgene Mravinsky,1903~1988)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剛毅果斷,氣魄宏偉,樂曲處理嚴密勻稱,樂隊音響層次分明,被認為是柴科夫斯基與肖斯塔科維奇作品的最權威的詮釋者。
拜尼姆(Eard Van Beinum,1901~1959)荷蘭指揮家。其指揮注重傳統風格,穩健扎實,自然莊重。
保姆加特納(Bernhard Paumgartnet,1887~1971)奧地利指揮家。對莫扎特作品的研究享有盛譽。
科什勒(ZdenekKosler,1928~)捷克指揮家。指揮自然而熱情洋溢,富於民族特色。
科米肖納(Sergiu Comissiona,1928,~)羅馬尼亞指揮家。指揮富於戲劇性。
津曼(David Zinman,1936~)美國指揮家。擅長於指揮近、現代樂曲。
洛克倫(James Lorghran,1931~)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音樂處理周詳、細致、自然。
洛佩斯—科博斯(Jesus LopezCobos,1940~)西班牙指揮家。是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的西班牙當代最出色的指揮家。
施泰因(Horst Stein,1928~)德國指揮家。指揮生氣勃勃,曲目廣泛。
施托爾茨(Robert Storz,1880,~1975)奧地利指揮家、作曲家。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費倫契克(Ferencsik Janes,1907—1984)匈牙利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
費多謝耶夫(VIadimir Fedoseev,1932~)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充滿激情,明快有力,具有濃厚的民族氣質。
索爾蒂(Solti Geovg,1912~)出生於匈牙利的英國指揮家。指揮氣勢宏大,富於抒情性。以指揮貝多芬的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著稱。
萊汶(James Levine,1943~)美國指揮家、鋼琴家。指揮穩健優雅,曲目廣泛,被認為是多才多藝的指揮家。
萊特納(Ferdinand Leitner,1912~)德國指揮家。擅長指揮莫扎特、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以及布魯克納的交響曲等。
萊因斯多夫(Erich Leinsdorf,1912~)奧地利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擅長指揮瓦格納、普羅科菲耶夫、馬勒和布魯克納的作品。
高克(A1exander Gauk,1893~1963)前蘇聯指揮家。指揮風格朴實穩健。
諾伊曼(Vaciav Neumann,1920~)捷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其中以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耶耶切克等捷克作曲家的作品為主。
海廷克(Bernard Heitink,1929~)荷蘭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指揮曲目廣泛。
桑德林(kurt Sanderling,1912~)德國指揮家。指揮明快而氣勢宏大,富於抒情性。擅長指揮前蘇聯作品與西貝流斯的管弦樂曲。
勒格納(Heinz Rogner,1929~)德國指揮家。指揮朴實無華,富於表情,具有德國傳統風格。
菲德勒(Arthur Fiedler,1894~1979)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以歐美古典名曲為主,兼及音樂劇選曲和流行歌曲改編曲等。
薩金特(Maicolm Sargent,1895~1967)英國指揮家。擅長指揮英國現代樂曲與北歐作曲家的作品
薩瓦利什(Woifgang Sawallisch,1923~)德國指揮家。指揮純正而生動。演出莫扎特與、貝多芬早期鋼琴協奏曲時,常身兼指揮和鋼琴演奏。
梅塔(Zubin Mehta,1936~)印度指揮家。其指揮感情充沛,富有現代氣息,樂曲處理干凈利索。
塔爾米(Yoav Talms,1943~)以色列指揮家。指揮技巧扎實,表現穩健。
斯美塔契克(VaclaV Smetacek,1906~)捷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風格細膩而有個性。
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音響豐滿,富於激情。
斯維特拉諾夫(Evgeny Svtlanov,1928~)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動力感強,色彩豐富鮮明,具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特點。
豪澤(Alfred Hause,1921~)德國指揮家。早期以指揮探戈舞曲為主,後擴大指揮曲目到古典樂曲和通俗樂曲。
塞爾(Szell George,1897~1970)匈牙利指揮家。其指揮忠實於原作,朴實無華。指揮曲目范圍廣泛,擅長演奏德國古典樂派、浪漫樂派以及東歐民族樂派的作品。
滕斯泰特(Klfaus Tennstedt,1921~)德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尤擅長指揮馬勒的作品。
穆蒂(Riccardo Muti,1941~)義大利指揮家。指揮富於動力性。指揮曲目廣泛,其中以指揮柴科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等作品著稱。
戴維斯·科林(ColSn Davis,1927~)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尤擅長指揮柏遼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指揮風格穩健明晰。
戴維斯·安德魯(Andrew Devis,1944~)英國指揮家。指揮表情豐富,擅長指揮合唱曲。
Ⅳ 俄羅斯有哪些著名的音樂家
柴科夫斯基、穆索爾斯基、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維奇、格林卡等。
1、穆索爾斯基
穆捷斯特·彼得洛維奇·穆索爾斯基,俄國作曲家,1839年3月21日生於托羅別茨縣卡列沃村。他主張音樂必須反映現實,表現人民的精神面貌。其作品具有民族性和獨創性。
2、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全名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男,1882年6月17日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的奧拉寧堡(今羅蒙諾索夫),1971年4月6日逝世於美國紐約,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西方現代派音樂的重要人物。
3、柴科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譯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
4、肖斯塔科維奇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原蘇聯時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紀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
5、格林卡
米哈伊爾·格林卡(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1804-1857)俄羅斯作曲家,民族樂派。1804年生於斯摩棱斯克之諾沃巴斯科伊,出身於富裕地主家庭。
Ⅵ 一戰俄最高指揮官是誰
1914年,一 戰 爆 發後,俄 國由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 大 公擔任最 高 統 帥。尼古拉 大 公是當時沙 皇的叔叔。
——科爾尼洛夫
10 月 革 命後,俄 國退 出一 戰。
Ⅶ 指揮家的著名
指揮家是詮釋者,他必須是一個完美的音樂家,對於總譜的每一個細節有深入的理解,並具有把這種理解傳達給他人的能力。從而把樂曲塑造成一個統一的、令人信服的整體,演奏出最美妙的音色。
指揮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指揮家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同一個樂隊或合唱隊,在不同的指揮率領下,其表演風格往往有顯著變化。即使同一首樂曲,經不同指揮家的精心處理,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下面是世界著名指揮家的簡介。
小澤征爾(Ozawa Seiji,1935~)日本指揮家。指揮明快而充滿激情,善於使樂隊發揮潛力,形成輝煌的音口響效果。
門什(Charles Mtlnch,1891~u1968)法國指揮家。為本世紀法國最傑出的指揮家之一。演奏風格明快熱情,氣勢宏大,富於動力感。擅長指揮法、德作品。
馬塔(Eardo Mata,1942~)墨西哥指揮家。指揮技巧精堪,節奏感敏銳。以指揮拉威爾的《達芙尼斯與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三樂章交響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園之夜》著稱。
馬澤爾(Lolin Maazel,1930~2014)法國指揮家。指揮風格明快,力度對比鮮明。他指揮的格什溫的《波基與貝絲》、普羅科菲耶夫的《羅米歐與朱麗葉》、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深受好評。
馬克維奇(1gor Markevitch,1912~1983)義大利指揮家。指揮富於個性,以指揮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柴科夫斯基的交響曲、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著稱。
比徹姆(Thomas Beecham,1879~1961)英國指揮家。指揮莊重朴實,富於抒情性。以指揮海頓交響曲著稱。
切利比達凱(Sergin Celibidache,1879~1961)羅馬尼亞指揮家。指揮重視音樂內容,表現美而有深度。
瓦特(Edode Waart,1941~)荷蘭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技巧扎實,精力充沛。
瓦爾特(Bruno Walter,1876~1962)德國指揮家,指揮優美而富於歌唱性。以解釋莫扎特、布魯克納的作品具有獨到之處著稱,尤其擅長指揮馬勒的作品。
瓦爾維索(Silvio Varviso,1924~)南非指揮家。指揮風格具有旋律美,富於戲劇性。擅長指揮威爾第以前的義大利歌劇以及從莫扎特到理查·施特勞斯的作品。
巴利羅利(John Barbirolii,1899~1970)英國指揮家。指揮風格穩健而細膩。
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阿根廷指揮家。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布萊茲(Pierre Boulez,1925~)法國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現代音樂的最生要人物之一。
布洛姆施泰特(Herbert Blomstedt,1927~)瑞典指揮家。指揮客觀、完整,具浪漫氣息。
卡姆(OkkoKamu,1946~)芬蘭指揮家。指揮熱情而充滿朝氣。擅長指揮西貝柳斯的作品。
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奧地利指揮家,本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指揮強調理性,樂曲處理細膩精緻,富於抒情性。指揮曲目廣泛,演出效果完美動人。
弗雷莫(Louis Fremaux,1921~)法國指揮家。指揮纖細、洗煉,並富於動感。
揚松斯·阿爾維德(Arvid Jansons,1914~1984)前蘇聯指揮家。指揮熱情洋溢,具有斯拉夫民族特色,擅長表演俄羅斯古典樂曲與現代作品。
吉烏利尼(Carlo Maria Giniini,1914~)義大利指揮家。指揮嚴肅認真、穩健而富於激情,氣魄宏大。
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義大利人,音樂史上最著名的指揮家,從事指揮近70年,他強調忠實於原作,為本世紀強調客觀性的指揮風格的確立起了決定性作用。指揮節奏緊湊有力,力度變化幅度大,層次鮮明而音響豐滿,音樂表現的准確度極高。演出曲目包括近百部歌劇和為數眾多的管弦樂曲。
伊萬諾夫(Konstantin lvanov,1907~)前蘇聯指揮家。指揮豪放而富有力量,音樂形象鮮明。指揮曲目廣泛。
米特羅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1895~1960)希臘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
安切爾(Karel Ancerl,1908~1973)捷克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捷克民族音樂的傳統表現方法,又具有現代特點。
安賽爾美(Ernest Ansermet,1883~1969)瑞士指揮家。指揮敏銳,充滿魄力,表情生動。擅長指揮近代舞劇作品。
約胡姆(Eugen Jochum,1902~)德國指揮家。指揮明快、完整。指揮曲目以德國作品為主,尤擅長指揮貝多芬、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的作品。
斯克洛瓦切夫斯基(Stanislaw Skrowaczewski,1923~)波蘭指揮家。擅長指揮現代音樂作品及肖邦的鋼琴協奏曲。
奧曼迪(Engene Ormandy,1899~1985)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不論大麴、小曲,甚至協奏曲,都有高水準的表現,指揮風格朴實細膩,強調尊重古典傳統。
富爾涅(Jean Fournet,1899~1985)法國指揮家。擅長指揮德彪西、拉威爾、柏遼茲等法國作曲家的作品。
富爾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954)德國指揮家。他要求樂隊隊員演奏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普雷文(Andre Previn,1929~)美國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指揮風格文靜優雅、朴實親切。擅長指揮肖斯塔科維奇、拉赫瑪尼諾夫及20世紀的英國作品。
普里查德(John Pritchard,1921~)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風格穩健。
蒙特(PierreMonteux,1875~1964)義大利指揮家。指揮舒展大方,對作品的理解頗有深度,被認為是義大利歌劇最正統的解釋者之一。
赫爾比希(Ganther Herbig,1931~)德國指揮家。指揮風格質朴,音樂形象鮮明。
蘇伊特納neilian(OtmarSuitner,1922~)德國指揮家。指揮自然灑脫,富有生氣,被認為是莫扎特作品最佳指揮之
克萊伯·埃里希(Erich Kleiber,1890~1956)奧地利指揮家。其歌劇指揮在語言節奏和歌劇演出效果的處理上頗具特色,並博得好評。
克萊伯·卡洛斯(Carlos Kleiber,1930~)奧地利指揮家。擅長指揮德國浪漫樂派的歌劇與德奧古典樂派的管弦樂曲。
克格爾(Herbert Kegei,1920~)德國指揮家。指揮風格穩健而富於動力。指揮曲目廣泛,擅長指揮現代作品。
克呂坦斯(Andre Cluytens,1905~1967)比利時指揮家。指揮風格簡潔,品位高雅。擅長指揮法國近代作品,尤其是拉威爾的樂曲。
克列姆佩雷(Otto Klemperer,1885~1973)德國指揮家。其指揮師承德國樂派,晚期更為穩健嚴謹。
克納佩茨布希(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德國指揮家。擅長指揮後期浪漫樂派作品。尤其擅長批揮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和瓦格納的歌劇。
里希特·卡爾(Karl Richter,1926~1981)德國指揮家。其指揮強調抒情性。演出曲目以巴赫作品為主。 近衛秀磨(Konoye Hidemaro,1898~1973)日本指揮家、作曲家。其指揮繼承了克萊伯的浪漫派風格,把在德國佔主流的音樂欣賞趣味傳播到日本,被譽為日本交響音樂之父。
伯姆(Karl Bohm,1894~1981)奧地利指揮家。指揮風格繼承了19世紀維也納傳統,質朴嚴謹,強調忠實於作品內容。擅長指揮莫扎特、理查·施特勞斯、瓦格納、貝多芬與勃拉姆斯的作品。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美國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指揮純朴率直,富於現代氣息。上自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下至現代作品與爵士樂,無不勝任,60年代後以指揮歌劇為主。
庫貝里克·拉斐爾(Rafaei Kubelik,1914~)捷克指揮家。指揮自然穩健,富於戲劇性。指揮曲目廣泛。
阿巴多(CIaudil Abbado,1933~2014)義大利指揮家。指揮明快流利,能准確表現不同作品的風格。他是當代指揮羅西尼、威爾第作品的最有才華的指揮之一。
阿諾索夫(Nlkolai Anosov,1900~1962)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干凈利落,節奏鮮明,具有時代特點。演出曲目包括浪漫樂派作品和現代作品。
英巴爾(Eliahu Inbal,1936~)以色列指揮家。指揮風格穩健,擅長指揮貝多芬及德奧浪漫樂派的作品。
范德諾特(Andre Vandernoot,1927~)比利時指揮家。指揮富於抒情性,是比利時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揮家。
明興格爾(Karl Munchinger,1915~)德國指揮家。指揮穩健典雅,具有濃厚的德國傳統風味。指揮曲目以巴羅克音樂為主,同時指揮布里頓、欣德米特等現代作曲家的作品
圖爾諾夫斯基(Martin Turnovsky,1928~)捷克指揮家。指揮風格瀟灑,擅長指揮捷克近、現代樂曲。
岩城宏之(Iwaki Hiroyuki,1932~)日本指揮家。指揮富有激情和動力。指揮曲目較廣,包括古典和現代音樂。
迪圖瓦(Charles Dutoit,1936~)瑞士指揮家。指揮充滿活力和生氣。
肯普(Rudolf Kemp,1910~1976)德國指揮家。指揮繼承了德國音樂的傳統,節奏明澈,樂句清楚,表達嚴謹細膩。擅長指揮德國古典作品。
凱爾伯特(Josef Keilberth,1910~1976)德國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德國音樂傳統,表現力豐富。擅長於指揮德奧作品。
凱爾泰斯(Kertesz Istvan,1910~1973)匈牙利指揮家。其指揮繼承了匈牙利的傳統技法,明晰而富有表情。
羅威茨基(Witold Rowicki,1914~)波蘭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擅長於演奏東歐作品和現代樂曲。
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1894~1958)波蘭指揮家,指揮富於動力性而充滿激情,是公認的俄羅斯現代樂曲權威指揮家。
羅傑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前蘇聯指揮家。指揮技巧卓越,具有敏銳的色彩感與柔潤的音樂性,以富有生氣的手段使樂隊音響達到均衡與協調,對作品時代風格的掌握恰如其分。指揮曲目廣泛,以指揮柴科夫斯基的三大舞劇,普羅科菲耶夫、柴科夫基、西貝柳斯的交響曲著稱。
姆拉文斯基(Evgene Mravinsky,1903~1988)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剛毅果斷,氣魄宏偉,樂曲處理嚴密勻稱,樂隊音響層次分明,被認為是柴科夫斯基與肖斯塔科維奇作品的最權威的詮釋者。
拜尼姆(Eard Van Beinum,1901~1959)荷蘭指揮家。其指揮注重傳統風格,穩健扎實,自然莊重。
保姆加特納(Bernhard Paumgartnet,1887~1971)奧地利指揮家。對莫扎特作品的研究享有盛譽。
科什勒(ZdenekKosler,1928~)捷克指揮家。指揮自然而熱情洋溢,富於民族特色。
科米肖納(Sergiu Comissiona,1928,~)羅馬尼亞指揮家。指揮富於戲劇性。
津曼(David Zinman,1936~)美國指揮家。擅長於指揮近、現代樂曲。
洛克倫(James Lorghran,1931~)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音樂處理周詳、細致、自然。
洛佩斯—科博斯(Jesus LopezCobos,1940~)西班牙指揮家。是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的西班牙當代最出色的指揮家。
施泰因(Horst Stein,1928~)德國指揮家。指揮生氣勃勃,曲目廣泛。
施托爾茨(Robert Storz,1880,~1975)奧地利指揮家、作曲家。指揮富於浪漫氣息。
費倫契克(Ferencsik Janes,1907—1984)匈牙利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
費多謝耶夫(VIadimir Fedoseev,1932~)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充滿激情,明快有力,具有濃厚的民族氣質。
索爾蒂(Solti Geovg,1912~)出生於匈牙利的英國指揮家。指揮氣勢宏大,富於抒情性。以指揮貝多芬的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著稱。
萊汶(James Levine,1943~)美國指揮家、鋼琴家。指揮穩健優雅,曲目廣泛,被認為是多才多藝的指揮家。
萊特納(Ferdinand Leitner,1912~)德國指揮家。擅長指揮莫扎特、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以及布魯克納的交響曲等。
萊因斯多夫(Erich Leinsdorf,1912~)奧地利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擅長指揮瓦格納、普羅科菲耶夫、馬勒和布魯克納的作品。
高克(A1exander Gauk,1893~1963)前蘇聯指揮家。指揮風格朴實穩健。
諾伊曼(Vaciav Neumann,1920~)捷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其中以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耶耶切克等捷克作曲家的作品為主。
海廷克(Bernard Heitink,1929~)荷蘭指揮家。指揮穩健有力,指揮曲目廣泛。
桑德林(kurt Sanderling,1912~)德國指揮家。指揮明快而氣勢宏大,富於抒情性。擅長指揮前蘇聯作品與西貝流斯的管弦樂曲。
勒格納(Heinz Rogner,1929~)德國指揮家。指揮朴實無華,富於表情,具有德國傳統風格。
菲德勒(Arthur Fiedler,1894~1979)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以歐美古典名曲為主,兼及音樂劇選曲和流行歌曲改編曲等。
薩金特(Maicolm Sargent,1895~1967)英國指揮家。擅長指揮英國現代樂曲與北歐作曲家的作品
薩瓦利什(Woifgang Sawallisch,1923~)德國指揮家。指揮純正而生動。演出莫扎特與、貝多芬早期鋼琴協奏曲時,常身兼指揮和鋼琴演奏。
梅塔(Zubin Mehta,1936~)印度指揮家。其指揮感情充沛,富有現代氣息,樂曲處理干凈利索。
塔爾米(Yoav Talms,1943~)以色列指揮家。指揮技巧扎實,表現穩健。
斯美塔契克(VaclaV Smetacek,1906~)捷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風格細膩而有個性。
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音響豐滿,富於激情。
斯維特拉諾夫(Evgeny Svtlanov,1928~)前蘇聯指揮家。指揮動力感強,色彩豐富鮮明,具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特點。
豪澤(Alfred Hause,1921~)德國指揮家。早期以指揮探戈舞曲為主,後擴大指揮曲目到古典樂曲和通俗樂曲。
塞爾(Szell George,1897~1970)匈牙利指揮家。其指揮忠實於原作,朴實無華。指揮曲目范圍廣泛,擅長演奏德國古典樂派、浪漫樂派以及東歐民族樂派的作品。
滕斯泰特(Klfaus Tennstedt,1921~)德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尤擅長指揮馬勒的作品。
穆蒂(Riccardo Muti,1941~)義大利指揮家。指揮富於動力性。指揮曲目廣泛,其中以指揮柴科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等作品著稱。
戴維斯·科林(ColSn Davis,1927~)英國指揮家。指揮曲目廣泛,尤擅長指揮柏遼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指揮風格穩健明晰。
戴維斯·安德魯(Andrew Devis,1944~)英國指揮家。指揮表情豐富,擅長指揮合唱曲。
西蒙·拉特爵士(SirSimonRattle,1955年1月19日)英國指揮家。現任柏林愛樂樂團的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這位柏林愛樂的新任掌門人給這支古老的樂團注入了新的活力。
弗朗茲·威爾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ost,1960~)奧地利指揮家。是當今古典樂壇的新生代指揮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