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拿破崙攻打俄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對歐洲的影響分別是什麼
背景
1812年,拿破崙一世在歐洲大陸獲得了空前的軍事勝利,法國佔領了幾乎整個義大利、德意志地區(成立了受法國控制的萊茵聯邦),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大敗普魯士,控制了西班牙、荷蘭等地。為了獲得整個歐洲的霸權,讓當時的法國的死敵、海上帝國英國臣服,法國聯合其他歐洲大國發起了「大陸封鎖」政策,但俄國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且對法國的擴張存有強烈的戒心,所以在參加法國的大陸封鎖一段時間後退出了和法國的聯盟,成為歐洲大陸阻止拿破崙實現爭奪世界霸權計劃的中堅力量。俄國的敵對行為招致拿破崙的憤怒,並萌生和通過戰爭迫使俄國投降的念頭。
從1811年開始,為了准備入侵俄國,拿破崙的軍事和外交政策有越來越強的針對性。1812年春,法國分別同普魯士和奧地利結成短暫的軍事同盟。根據盟約,為了對俄作戰,普軍2萬人,奧軍3萬人歸拿破崙指揮。法國的其它附庸國政府也開始訓練遠征俄國的軍隊。在這一年,拿破崙准備了空前強大的軍隊,其控制的由歐洲各民族組成的軍隊總數達到約120萬人,其中一半用於進攻俄國。
俄國在獲悉法國即將入侵的消息後,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備戰,包括加強軍隊和預防戰時孤立無援的措施。在外交方面,俄國也有所建樹,1812年4月,俄國同瑞典締結盟約,規定雙方共同行動,反對法國。戰爭爆發後,俄英締結了和約,結束同土耳其的戰爭,對俄國來說,和英國這個海上帝國結盟是政治上的巨大勝利。
1812年夏,拿破崙集結軍隊61萬,分為三路,其中中路由其親自帶領指揮,這支龐大的軍隊被拿破崙稱為「大軍」(Grande Armée),大軍在法國控制的華沙公國集結,6月24日,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這場為了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爆發了。
[編輯] 戰前兩軍實力對比
法國和俄國兩國戰前的軍事力量對比:
法國:作戰兵力:61萬,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分3個集團,共44.4萬人,940門火炮;第二梯隊17萬人,432門火炮;
俄國:西部邊境共軍隊22-24萬,分3個集團,火炮942門。
[編輯] 戰爭進程
戰爭開始時,俄國由於防守薄弱,只有兵力約24萬人,不足以抵抗在此前歐洲無敵的拿破崙軍隊,庫圖佐夫採取了撤退的策略,並沿途放火,實行焦土政策,把法軍途經之處燒得一干二凈,這一步打亂了拿破崙速戰速決的原計劃,也令拿破崙原本想邊作戰邊搶奪補給的計劃泡湯。拿破崙只好深入俄國境內,期望能佔領俄國首都莫斯科,然後讓俄國投降,以簽署對自己有利的條約和獲得食糧。
法軍進入俄國腹地後,遇到俄國軍民的有效抵抗,尤其是戰爭開始後不久,俄國的天氣很快進入了秋冬天氣,寒冷的俄國曠野讓遠道而來的法國士兵水土不服,而俄軍在撤退的時候堅壁清野,法國軍隊的士氣開始動搖。
[編輯] 戰爭影響
俄法戰爭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拿破崙法國因為戰敗而分崩離析,其建立的歐洲秩序很快就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很多法國佔領的領土發生民族獨立運動。拿破崙本人也因為戰敗而退位,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通過俄法戰爭和後來的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一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終結。而俄國來說,俄法戰爭充分體現了俄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戰後俄國成為了歐洲舉足輕重的力量。
⑵ 拿破崙為什麼會征俄呢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蘭西共和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金諾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蘭西共和國,最後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只有1萬人。
⑶ 拿破崙一定要攻打俄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812年6月,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親率60萬大軍侵入俄國,歷史上著名的“俄法戰爭”就此拉開序幕。關於這場戰爭的結果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俄軍利用堅壁清野戰術成功將戰事拖延到了冬季。在嚴寒和缺乏物資的影響下,法軍很快就自行瓦解,潰不成軍,最終只剩下3萬人逃出俄國。此戰也成為拿破崙人生的轉折點。那麼問題來了,拿破崙當初為什麼要決定攻打俄國呢?
因此,“俄法戰爭”的爆發並不能簡單用一句拿破崙有野心來解釋就敷衍過去。所有事件都是其他事件的連鎖反應,沒有哪個事件是獨立存在的。每個人都覺得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可當個體面對歷史洪流的時候,個體的力量就渺小到不值一提。即便是像拿破崙和亞歷山大一世這樣擁有至高權力的君主,也只能順應這股洪流的趨勢。最後借用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國王的心握在上帝手裡”。
⑷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要進攻俄羅斯
當時波旁王朝的領土擴張嚴重受到英格蘭和俄羅斯沙皇的制約,每一寸土地都要被沙皇分一杯羹走,所以法國領土越大拿破崙受到的民眾壓力越大。因為他要做最偉大的法國皇帝,給人民承諾的是自由獨立的法蘭西政權,和沙皇談判無果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已進攻。而且,當時俄國具有豐富的戰略資源,再加上長久以來的戰爭使得拿破崙野心膨大。
希特勒攻打俄國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希特勒本來他是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的,和蘇聯的關系一直不錯,不過由於一戰後的政治困境和物資緊張,德國的科技和機動化又空前發展,而整個歐洲的石油資源幾乎都集中於高加索地區。同時德國擁有空前軍事力量,所以必須攻佔蘇聯才會擁有足夠的資源維持龐大的帝國機械化部隊開銷!
⑸ 拿破崙為什麼侵略莫斯科
拿破崙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統治整個歐洲,歐洲大陸上只有俄國沒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崙明白只有把俄國踩在腳下,才能征服英國。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俄軍堅決抵抗拿破崙侵略,雖然法軍一路取得勝利,但是傷亡極其慘重。1812年9月7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戰役(法軍有3萬餘人傷亡)後,即將進入莫斯科。俄國統帥庫圖佐夫力排眾議,決心放棄首都,他要拯救另一半俄軍的有生力量。[17]
9月16日,拿破崙率軍進軍莫斯科,此時亞歷山大一世和庫圖佐夫帶著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莫斯科居民已經撤出了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即將到來的寒冬季節,與俄羅斯人民堅決不投降,還有此時在國內的馬萊將軍策劃的一場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俄羅斯的寒冬,是拿破崙的最大阻力,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
參考:網路
⑹ 拿破崙當年為什麼會大舉進攻俄國
理由是,法國是共和制國家,封建王朝歐洲組織過幾次聯盟進攻法國,雖然拿破倫後來自己加冕了,但是在歐洲人眼裡政府機構都沒有換.所以無論英國或者俄羅斯,都不會放棄進攻法國的機會的.而在歐洲被被法國征服之後,拿破倫開始禁止英國商船停泊歐洲港口,也就是切斷英國的貿易.這極大的損害了英國外貿,同時也在摧毀自己的經濟,所以當時英法兩國在貿易上都很艱難.再者,讓一個小國比如瑞典什麼的保持中立都不會讓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保持中立,心知肚明別人又會屈服在你的武力威懾下多久?所以政治上俄羅斯是法國潛在的敵人,經濟上征服俄羅斯是打開貿易新開口的必要條件,軍事上是消除東北的隱患.
俄法戰爭和蘇德戰爭前期的戰略環境:
相同點
1,侵略者已經確認稱霸歐洲無疑。
2,英國和侵略者屬於敵對關系,並且被壓製得很慘的情況下,侵略者放棄對英國的進攻,轉而進攻俄羅斯或者蘇聯.
3,軍事上侵略者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並且侵略者除了俄羅斯或者蘇聯在歐洲已無敵手.
4,俄羅斯或者蘇聯都是歐洲最後一個據點.侵略者在歐洲利益耗盡,需要進攻俄羅斯蘇聯以刺激自己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
5,侵略者的海上運輸線都被英國切斷。
不同點:
1,俄羅斯雖然從傳統上被歐洲各國看不起,但是依然屬於同盟關系,英國需要俄羅斯打敗法國後反攻。而蘇聯則不一樣,全世界資本主義都仇視蘇聯,雖然蘇德戰爭他們都有不同程度援助蘇聯,但是國際上一致希望德國蘇聯相繼滅亡,那就最好了.
2,德國雖然已經稱霸歐洲,但是美洲依然有強敵美國,美國可以通過英國登陸歐洲大陸,所以德國沒征服英國屬於一大失誤;而法國不同,當時世界上強盛國家都集中在了歐洲,法國征服了歐洲大陸,英國沒有實力獨自抵抗法國,那麼法國就可以確信無後顧之憂,所以放棄和英國耗時間專心攻打俄羅斯就是正確的.
3,德國有盟友日本,起到武力威懾,牽制蘇聯的作用。法國沒有這個優勢.
基本就以上這些了吧
⑺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明明有60萬大軍,為何會栽倒在俄國
因為補給的糧草不夠了,另戰馬士兵死亡太多。
法國軍隊無法在現場獲得食物,這打亂了拿破崙原本的快速決策計劃,也導致拿破崙的計劃在戰斗中搶奪補給品。由於補給草料不足,並且寒冷的冬天臨近,戰馬士兵蒙受了慘重損失,場外行動也壓抑了軍隊的士氣。法國士兵的戰鬥力下降,紀律放鬆,搶劫成為普遍習慣,進攻速度變慢。拿破崙不得不下令停止前進。隨著冬天的臨近,前線正在下雪,法國軍隊太深,補給線太長。拿破崙意識到這個地方不能長期維持,因此他命令南部尋找草料和溫暖的住所,並逐漸向西撤退。看到法國軍隊開始撤退,俄羅斯軍隊的主要力量即將移動,散布到游擊隊中,並經常伏擊和騷擾法國軍隊。一次小小的碰頭,最初只有幾千人。後來,它發展到超過10萬人,拿破崙幾乎被俘虜了。從那時起,俄羅斯軍隊和游擊隊的主要部隊開始追擊並贏得反擊,法國軍隊一路逃離。
⑻ 拿破崙明知俄羅斯地區環境惡劣,為何還是執意東征
拿破崙是一代帝國元首,因為拿破崙的存在,德國軍隊在歐洲所向披靡,可以說是戰無不勝,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常勝將軍,拿破崙在戰爭中也曾經吃過大虧,導致德國成也拿破崙,敗也是拿破崙。
征服了俄羅斯才算真正的征服了歐洲,這是拿破崙的一個心結,拿破崙當時手中的兵力是絕對優於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的。但當一個國家的統帥被野心和慾望所驅使的時候,這個國家就漸漸走向衰退。隨著拿破崙的侵略野心不斷擴大,為了給德國贏得無上的榮光,但是這一願望最終破滅,德國也在戰爭中自食其果。
⑼ 拿破崙為什麼一定要進攻俄羅斯
首先,俄國始終是一個威脅,進攻也許是遲早的事兒。從戰略地理上看,拿破崙法國居於西歐大陸的中心位置,英俄兩國分處其兩翼,形成半包圍態勢。
最後,先下手為強。拿破崙在衡量萬局勢後覺得,俄國並不能造成致命的威脅,反而應當趁著俄國沒有準備來一場「預防性戰爭」先下手為強,癱瘓俄國的進攻能力、將其驅逐到烏拉爾山以東。
⑽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要進攻俄國
法蘭西的拿破崙、德意志的希特勒這二位可謂是歐洲近現代歷史上的戰爭狂人。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21年5月5日,病逝於聖赫勒拿島。
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奧地利裔德國人,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1945年4月30日,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自殺。
這二位相隔了120年,根本搭不上界的歐洲戰爭狂人,都幹了同一件事情,就是都對俄國這么感興趣,先後攻打俄國。二人相差120歲,卻都要攻打俄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俄國,又名俄羅斯聯邦,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這兩位歐洲戰爭獵人都要攻打俄國這個龐然大物,是有其共同原因的。
三是先下手為強。斯大林上台後大力的發展重工業,經濟發展速度、蘇軍戰鬥力等都直線飆升。蘇聯擁有22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人口近2億,產油世界第二,1937年工業產值佔世界總額的10%,1938年就升至近20%,而且每年還在翻倍的增長。龐大的國土、龐大的工業產能、龐大的軍工體系以及龐大的軍事能力,讓希特勒非常擔心。也就是說,對蘇聯的進攻越拖延蘇聯實力會越強大,日後的進攻難度將會成倍增大。加之考慮到蘇聯春夏秋三季缺而冬季漫長的氣候特點。鑒於這樣因素,希特勒認為對蘇聯的進攻越早越有利,所以迫不及待地進攻了蘇聯,但是仍然低估了蘇聯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