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車臣到底是俄羅斯的什麼具體說一下
車臣 (Chechnya) 是俄羅斯聯邦領土,位於高加索山脈北側,與喬治亞隔山為鄰,面積約1. 5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萬。首府格羅茲尼 (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羅茲尼城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車臣人驍勇善戰,信奉伊斯蘭教。
主要民族:以穆斯林族為主,信奉伊斯蘭教,還有俄羅斯族。
首府:格羅茲尼,人口40.1萬(1989年)。
1997年1月23日,車臣總統揚達爾比耶夫宣布,為紀念焦哈爾· 杜達耶夫而將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更名為焦哈爾—加拉,1998年3月25日車臣議會批准這一決定,但外界媒體仍用格羅茲尼這一名稱。
工業:石油開采、石油加工、化學、機器製造、建築材料、食品、木材加工等。
農業:種植小麥、水稻、玉米、大麥、向日葵、甜菜、蔬菜。還有園藝業和葡萄種植業。
有關車臣人的最早記載是在7世紀初以前。「車臣人」這一稱呼最早源自阿爾貢河邊的「大車臣」這一村莊的名稱,以後逐漸成為車臣民族的族稱。車臣人自稱「納赫喬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車臣人在13世紀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直到15至16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後,車臣人才開始從山區向平原遷徙。16至19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傳入車臣。在17至18世紀之交,車臣開始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此後車臣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血腥殘酷的戰爭。
19世紀,沙俄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高加索戰爭於1895年把車臣並入帝國版圖。1922年11月成立車臣自治州。1934年1月車臣與其西鄰印古什合並,1936年12月改成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二戰期間,蘇聯政府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把許多車臣人強行遷出家園。當時有38.7萬多車臣人被驅逐到中亞和西伯利亞。直到1957年1月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才決定恢復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的建制,歸俄羅斯聯邦管轄。
1991年9月6日,即蘇聯發生「8·19」事件後不久,蘇聯空軍少將、車臣人杜達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當地的蘇維埃政權。10月,車臣舉行共和國總統和議會選舉,杜達耶夫當選總統。11月,即在蘇聯解體的前夕,杜達耶夫頒令成立「主權國家」車臣共和國,並很快組織了車臣國民衛隊。從此,車臣既不簽署1992年的俄聯邦條約,也不參加1993年的俄議會選舉,在「獨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俄羅斯當局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於1994年12月出兵車臣。但是車臣武裝一直拒絕放下武器,致使這場內戰持續了20個月之久,杜達耶夫在這場戰爭中被打死。1996年底,在車臣非法武裝在俄境內先後製造兩起重大劫持人質事件後,俄軍被迫撤出車臣。1997年1月,阿·馬斯哈多夫當選車臣共和國總統後,仍然堅持車臣是「獨立國家」。1997年5月,俄聯邦與車臣簽署和平與相互關系原則條約。但是,車臣領導人始終未放棄其「獨立」主張。
為徹底解決車臣問題,俄聯邦當局於1999年出動10萬軍人,對車臣進行封鎖和展開軍事打擊。經過空中轟炸和地面圍剿,大股車臣非法武裝被消滅,俄軍幾乎控制了車臣全境。但是,車臣剩餘的非法武裝化整為零,在車臣內外採取游擊戰術,頻頻進行暗殺和恐怖活動。特別是近兩年來,車臣非法武裝分子活動猖獗,不斷製造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002年10月23日,數十名車臣武裝分子在莫斯科杜布羅夫卡劇院將800多名正在觀看演出的觀眾和演職人員劫為人質。3天後,俄特種部隊向劇院內施放催眠氣體後,成功地解救了大多數人質,但仍有130名人質不幸喪生。俄軍隨即在車臣展開了大規模清剿行動。2004年9月1日,馬斯哈多夫與車臣非法武裝的另一個頭目巴薩耶夫策劃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俄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學校劫持人質事件,俄當局隨後懸賞約1000萬美元緝拿他們。
遇難的俄聯邦車臣總統卡德羅夫
根據形勢的發展,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必須加快車臣立憲進程。2002年12月11日,車臣人民代表大會舉行,討論車臣新憲法和選舉法草案。次日,普京發布關於車臣全民公決的總統令。2003年3月23日,車臣就是否贊成新的共和國憲法草案、總統選舉法草案、議會選舉法草案舉行車臣歷史上第一次全民公決。全民公決通過的車臣新憲法規定,車臣是俄聯邦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從法律上確定車臣作為俄聯邦一個主體的地位,進而保證俄聯邦主權和領土完整。2003年10月5日舉行全民選舉,車臣共和國行政長官卡德羅夫當選俄聯邦車臣共和國總統,任期4年,這是根據新選舉法選舉的第一位車臣總統。
2004年5月9日,車臣非法武裝在格羅茲尼勝利日慶祝活動中再次製造恐怖爆炸事件,車臣共和國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和俄高加索聯合集群司令巴拉羅夫在這次事件中被炸身亡。9月1日,馬斯哈多夫與車臣非法武裝的另一個頭目巴薩耶夫策劃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俄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學校劫持人質事件,俄當局隨後懸賞約1000萬美元緝拿他們。2007年4月,車臣新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宣誓就職,他是車臣首任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之子。
2005年3月8日,車臣非法武裝頭目馬斯哈多夫在車臣北部被擊斃 。2006年6月17日,車臣非法武裝重要頭目薩杜拉耶夫當天被車臣警方擊斃 。同年7月10日,車臣非法武裝頭目巴薩耶夫在俄印古什共和國被俄軍警擊斃 。
㈡ 為何車臣非要從俄羅斯獨立呢
就算是對政治不感冒的人,也一定聽說過俄羅斯和車臣之間的問題,他們之間的深仇大恨,今天就簡單的給大家梳理一下。
杜達耶夫的死雖然是個很有價值的勝利,但是並沒有迫使車臣人放下武器,尤其是車臣首都格羅茲尼的爭奪戰,更是血腥殘酷。
後來車臣人跑到俄羅斯先後製造兩起重大劫持人質事件後,葉利欽撐不住了,宣布停火撤軍。
所以,這次車臣戰爭根本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俄羅斯和車臣依然矛盾重重,車臣還時不時搞個激進的恐怖襲擊。
㈢ 車臣怎麼變成了俄羅斯的了
車臣共和國位於海拔4493米的俄羅斯聯邦西南部的大高加索山脈北側。其南部與喬治亞為鄰,北部與俄聯邦的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北奧塞梯—阿蘭自治共和國接壤,東部、西部是俄聯邦達吉斯坦共和國和印古什共和國。車臣人在13世紀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直到15至16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後,車臣人才開始從山區向平原遷徙。16至19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傳入車臣。在17至18世紀之交,車臣開始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 19世紀,沙俄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高加索戰爭於1895年把車臣並入帝國版圖車臣國旗
。之後一直都屬於俄國。十月革命之後,車臣繼續留在俄羅斯聯邦里。蘇聯成立後的1922年11月30日,成立車臣自治州,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34年1月15日和同屬俄羅斯聯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並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改名為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由於在二戰中,部分車臣人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謀求獨立,1944年,在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政府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將幾乎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出家園。當時有38.7萬多車臣人被驅逐到中亞哈薩克和西伯利亞境內,並撤消了車臣的自治共和國地位。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執政時期,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方才得以恢復。1989年後,蘇聯局勢急劇動盪,民族分離勢力在車臣、印古什和北奧塞梯等高加索地區嚴重膨脹,車臣和北奧塞梯等自治共和國的均有流血沖突發生。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聯邦的不少成員,特別是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國,都希望像鄰近的亞美尼亞或喬治亞一樣享有獨立的地位。加上過去在前蘇聯年代裡,一直受到壓迫,造成車臣人要求獨立和反俄羅斯的旺盛心態。 1991年,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羅斯的承認。1994年,俄羅斯當局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總統葉利欽指派俄軍大舉攻打車臣,但是車臣武裝一直拒絕放下武器,致使這場內戰持續了20個月之久,杜達耶夫在這場戰爭中被打死。1996年底,在車臣非法武裝在俄境內先後製造兩起重大劫持人質事件後,俄軍被迫撤出車臣。1997年1月,阿·馬斯哈多夫當選車臣共和國總統後,仍然堅持車臣是「獨立國家」。1997年5月,俄聯邦與車臣簽署和平與相互關系原則條約。但是,車臣領導人始終未放棄其「獨立」主張。 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薩耶夫指揮5000人的武裝部隊偷襲了俄內務部隊哨所。導致了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第二任總統普京以非常強硬的態度駁斥了分離主義思潮,出動10萬軍人,對車臣進行封鎖和展開軍事打擊。經過空中轟炸和地面圍剿,大股車臣非法武裝被消滅,俄軍幾乎控制了車臣全境。但是,車臣剩餘的非法武裝化整為零,在車臣內外採取游擊戰術,頻頻進行暗殺和恐怖活動。特別是近兩年來,車臣非法武裝分子活動猖獗,不斷製造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000年2月初,俄軍攻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取得了平叛行動的決定性勝利。6月8日,普京簽署命令,對車臣實行總統直接治理,由總統駐北高加索代表卡贊采夫具體落實。6月16日,車臣穆夫提、原馬斯哈多夫政府反對派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臨時政府首腦。2001年初,普京下令將清剿車臣殘匪的任務由國防部移交聯邦安全局。在車臣成立政府和常設行政機關,任命原斯塔夫羅波爾政府首腦伊里亞索夫為車新政府總理。這標志著車開始從戰爭狀態轉入正常狀態。2001年2月起當局從車臣撤軍。 「9·11」事件後,美出於建立全球反恐聯盟的需要,在車臣問題上表態明顯軟化。車臣分裂分子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軍事上無力實施反撲,將製造恐怖襲擊視為阻撓車臣和平進程的唯一有效手段。2002年下半年,車臣恐怖分子活動日益猖獗,多次用導彈擊落聯邦軍用飛機,並製造多起惡性恐怖事件。10月23日,車臣恐怖分子佔領莫斯科一劇院,劫持近800名人質,提出停止車臣戰爭、聯邦軍隊撤出車臣的要求。俄特種部隊10月26日採取行動,輔以施放麻醉化學氣體等手段,解救出車臣國徽
全部人質,但129名人質死亡。12月27日,車臣恐怖分子駕駛兩輛載有炸葯的汽車沖入車臣政府大樓,致使大樓全部被毀,造成至少83人死亡,百餘人受傷。 車臣人民認為俄羅斯聲稱的反恐行動實際是大屠殺,第一次車臣戰爭及第二次車臣戰爭本質上是殖民戰爭,十數年間,有30%車臣人遭到殺害,許多車臣婦女的丈夫或兒子無故失蹤,她們搜集並紀錄數百卷恐怖罪行的錄影帶,並將之偷渡入歐洲,向國際人權法庭控訴。影響所及,亦有部分車臣婦女選擇加入炸彈自殺的恐怖事件。 2004年5月9日,車臣發生炸彈爆炸,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被當場炸死。2006年3月4日,艾哈邁德·卡德羅夫之子拉姆贊·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臣共和國總理。2007年4月5日,拉姆贊·卡德羅夫宣誓就任車臣總統。 2010年3月29日,早晨7點55分和8點40分,莫斯科市盧比揚卡和文化公園地鐵站分別發生爆炸事件。根據俄羅斯衛生與社會發展部消息,總共有39人死亡,102人受傷,車臣分裂分子有關聯的網站宣稱對莫斯科29日發生的地鐵爆炸案負責。帝國爭奪的對象,此後車臣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爭。
㈣ 車臣共和國存在嗎還是屬於俄羅斯的領土范圍為何地圖上車臣屬於俄羅斯的領土
俄羅斯的共和國不是我們常說的一個國家的那個意思,車臣共和國存在,還是屬於俄羅斯的領土范圍,雖然是共和國但和我們的自治區是差不多的行政級別,車臣共和國是歷史上存在的一個獨立小國,車臣民族建立的,1895年後並入沙俄,之後一直都屬於俄羅斯的一級行政區,蘇聯成立後的1922年11月30日,成立車臣自治州,是蘇聯的二級行政區,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獨立成一個國家後又成為俄羅斯的一級行政區,車臣人在蘇聯解體後一直都謀求獨立並在國際上宣布,但得不到俄羅斯和其他地方的支持。反正都是很復雜的。
㈤ 車臣為什麼非要從俄羅斯獨立
車臣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山脈北側,東、西、西北三面與俄羅斯聯邦接壤,面積13000平方公里,人口120萬,居民以車臣族為主,占總人口的53%,信奉伊斯蘭教。 歷史上,車臣民族曾經被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和沙皇俄國統治。18—19世紀,沙皇俄國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戰爭、付出了戰死近8萬人的代價才征服車臣。然而由於沙皇俄國對高加索實行殘酷的民族高壓政策,車臣民族和其他高加索民族一直武裝反抗俄羅斯人,直至蘇聯成立,從而形成極為深刻的民族矛盾。
眼見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為了維護聯邦領土的完整和統一,俄羅斯政府於1994年11月29日作出以武力解決車臣問題的決議,出兵車臣。 經過1994年和1999年的兩次戰爭,俄羅斯軍方前後動用近20萬兵力,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後終於鏟除了車臣非法政權、消滅了車臣非法武裝。在俄羅斯政府的管控下,車臣共和國和地方各級政權機構得到重組,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也逐漸得到恢復。
㈥ 車臣在俄羅斯哪個方位,他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
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的南部聯邦管區的其中一個共和國,地處於北高加索山區,西接印古什共和國和北奧塞梯共和國,西北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東連達吉斯坦共和國,南部與喬治亞分享一條很長的邊界。(網路)
有關車臣的最早記載是在7世紀初以前。「車臣人」這一稱呼最早源自阿爾貢河,車臣人在13世紀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直到15至16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後,車臣人才開始從山區向平原遷徙。16至19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傳入車臣。
車臣與俄羅斯:
在17至18世紀之交,車臣開始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此後車臣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爭。
19世紀,沙俄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高加索戰爭於1895年把車臣並入帝國版圖。之後一直都屬於俄國。十月革命之後,車臣繼續留在俄羅斯聯邦里。蘇聯成立後的1922年11月30日,成立車臣自治州,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34年1月15日和同屬俄羅斯聯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並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改名為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由於在二戰中,部分車臣人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謀求獨立,1944年,在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政府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將幾乎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出家園。當時有38.7萬多車臣人被驅逐到中亞哈薩克和西伯利亞境內,並撤消了車臣的自治共和國地位。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執政時期,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方才得以恢復。1989年後,蘇聯局勢急劇動盪,民族分離勢力在車臣、印古什和北奧塞梯等高加索地區嚴重膨脹,車臣和北奧塞梯等自治共和國的均有流血沖突發生。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聯邦的不少成員,特別是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國,都希望像鄰近的亞美尼亞或喬治亞一樣享有獨立的地位。加上過去在前蘇聯年代裡,一直受到壓迫,造成車臣人要求獨立和反俄羅斯的旺盛心態。
1991年,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羅斯的承認。1994年,俄羅斯當局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總統葉利欽指派俄軍大舉攻打車臣,但是車臣武裝一直拒絕放下武器,致使這場內戰持續了20個月之久,杜達耶夫在這場戰爭中被打死。1996年底,在車臣武裝在俄境內先後製造兩起重大劫持人質事件後,俄軍被迫撤出車臣。1997年1月,阿·馬斯哈多夫當選車臣共和國總統後,仍然堅持車臣是「獨立國家」。1997年5月,俄聯邦與車臣簽署和平與相互關系原則條約。但是,車臣領導人始終未放棄其「獨立」主張。
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薩耶夫指揮5000人的武裝部隊偷襲了俄內務部隊哨所。導致了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第二任總統普京以非常強硬的態度駁斥了分離主義思潮,出動10萬軍人,對車臣進行封鎖和展開軍事打擊。經過空中轟炸和地面圍剿,大股車臣武裝被消滅,俄軍幾乎控制了車臣全境。但是,車臣剩餘的武裝 採取游擊戰術 進行暗殺和恐怖活動。
2000年,俄軍攻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取得了平叛行動的決定性勝利。普京簽署命令,對車臣實行總統直接治理,由總統駐北高加索代表卡贊采夫具體落實。
2001年初,普京下令將清剿車臣殘匪的任務由國防部移交聯邦安全局。在車臣成立政府和常設行政機關,任命原斯塔夫羅波爾政府首腦伊里亞索夫為車新政府總理。這標志著車臣開始從戰爭狀態轉入正常狀態。2001年2月起當局從車臣撤軍。
「9·11」事件後,美出於建立全球反恐聯盟的需要,在車臣問題上表態明顯軟化。車臣分裂分子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軍事上無力實施反撲,將製造恐怖襲擊視為阻撓車臣和平進程的唯一有效手段。2002年下半年,車臣恐怖分子活動日益猖獗,多次用導彈擊落聯邦軍用飛機,並製造多起惡性恐怖事件。
車臣獨立分子認為俄羅斯聲稱的反恐行動實際是大屠殺,第一次車臣戰爭及第二次車臣戰爭本質上是殖民戰爭,十數年間,有30%車臣人遭到殺害,許多車臣婦女的丈夫或兒子無故失蹤,她們搜集並紀錄數百卷恐怖罪行的錄影帶,並將之偷渡入歐洲,向國際人權法庭控訴。影響所及,亦有部分失去親人的車臣婦女選擇加入炸彈自殺的恐怖事件。
地理:車臣共和國占據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不僅連接著俄羅斯同南高加索三個共和國的石油管道和鐵路干線,而且同周圍幾個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共和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素有「聯結外高加索的生命線」之稱。 車臣共和國位於海拔4493米的俄羅斯聯邦西南部的大高加索山脈北側。其南部與喬治亞為鄰,北部與俄聯邦的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北奧塞梯—阿蘭自治共和國接壤,東部、西部是俄聯邦達吉斯坦共和國和印古什共和國。
㈦ 車臣為什麼要從俄羅斯獨立出來
車臣人屬於高加索人種的一支.原來居住於烏克蘭地區.
大約是混雜了白種人和蒙古人的血統.
他們皈依了伊斯蘭教.
處於獨立的預想,他們二戰時,與德軍合作.斯大林對此極為憤怒,派內務部將整個車臣民族流放到西伯利亞.以後,才陸續返回高加索地區.
所以整個車臣人,對俄羅斯毫無好感.
因為二戰的"前科",車臣人不享受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待遇.車臣人對此意見極大.
再加上宗教背景(沙特出錢支持),美國關注(俄羅斯的死穴),俄羅斯的國力孱弱(葉利欽時期),所以他們可以開心地鬧.
㈧ 車臣是不是獨立主權國家為什麼聽命於俄羅斯,又叫車臣共和國呢
車臣共和國並非一個獨立主權國家,而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自治共和國,所以車臣是要聽命於俄羅斯的。
在俄羅斯境內有22個自治共和國,別看這些自治共和國名稱中帶有一個「國」字,甚至還擁有自己的總統,憲法,國徽以及官方語言等,但實際上都不是真正的獨立主權國家,但相比較而言,其自治權要比其他的俄羅斯聯邦實體要高一些。
結果自然是遭到了俄羅斯的反對,於是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爭沖突。盡管車臣追求獨立失敗了,但車臣領導人始終未放棄其「獨立」主張,車臣地區也並不太平,一直到2007年,拉姆贊·卡德羅夫成為車臣的總統後,雙方關系緩和。2009年,俄羅斯當局宣布車臣戰爭正式結束。
㈨ 俄羅斯為什麼會存在車臣問題,是歷史遺留
車臣北高加索一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這一地區是蘇聯石油與天然氣資源儲存最多的地方。這導致了俄羅斯政府與車臣政府及俄羅斯的寡頭資本家都想要控制此地,以使自己得到豐厚的利益,從而就導致了俄羅斯與車臣各方為爭奪這塊肥田而爆發了激烈的沖突和博弈。這是車臣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從19世紀車臣被征服並入沙俄以來就一直是俄羅斯帝國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羅斯想要再度崛起也絕對離不開車臣,而車臣在蘇聯解體時獨立後上至俄羅斯政府下到俄羅斯的普通民眾民族主義情緒強烈,都想要收復車臣。最重要的一點是高加索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是控制車臣的誘人戰利品,為此車臣民族政權與俄羅斯中央政府一直以來都進行著激烈的斗爭。
㈩ 車臣和俄羅斯到底什麼關系
關系:
車臣是屬於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共和國。
原因:
俄羅斯車臣境內的「伊斯蘭民族分離主義勢力」趁著蘇維埃政局動盪、中央政府顧不到邊遠地區之際,開始逐漸謀求獨立,而做為蘇聯解體後的主體國家俄羅斯方面強烈反對車臣獨立,因些雙方爆發了戰爭、
車臣戰爭介紹:
車臣戰爭,是指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聯邦和其下屬的車臣共和國分離分子之間爆發的兩次戰爭,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民族因素。
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車臣獲得非正式的獨立地位。
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羅斯控制了絕大部分車臣土地,獲得勝利。不過戰後車臣的恐怖活動依然頻繁。
(10)車臣為什麼在俄羅斯境內擴展閱讀
車臣共和國(俄語: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車臣語: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英語:Republic of Chechnya)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共和國。
地處於北高加索山區,西接印古什共和國和北奧塞梯共和國,西北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東連達吉斯坦共和國,南部與喬治亞分享一條很長的邊界。首府格羅茲尼。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和俄羅斯軍隊進行了多次沖突,最大的沖突爆發在蘇聯解體後的10年內,最終車臣非法武裝全軍覆沒。但小規模沖突時有發生。